美育的目的
3个月前 作者: 王统照
《曙光》第一号,我曾于通讯里边讨论美育问题,因为当时说得琐碎,不能十分显出美育的真义来,所以我再作这篇《美育的目的》去申论申论。
什么是美育?
人类是有感觉有理性的动物,所以一切外物的印象,传达到身体上的官能,便立刻使人的精神起一种变化。“鸟以鸣春”,“虫以鸣秋”,也算是物性的自然,为什么人听了那种鸣的声音,便有怡乐和悲凄的分别呢?花啊,树啊,云霞啊,山水啊,凡是眼能看耳能闻的,这些感触,本来和我身体上没有丝毫关系。为什么声和色和时间空间一切的变化,都能启发我的灵性,惹起我的哀乐,使我自己不能作主,去随了身外的东西为转移呢?这是一种什么威权的使令呢?根本说一句,便是感觉和理性的能力。感觉和理性,在人身上有容纳选择的力量去对付外物,是人人所必具的,因为人人所必具,所以外边的事物,能引其天然的情绪思想,以表现人类的本能。
什么是美育?详细说起来,实在不是三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若从简单说,便是利用人类本能的冲动,以超于物质对象的美的教育,去启化涵濡他,使人类的教育,达到完善的目的。教育的极轨,也不过使世界上的文化,日日增高,人类的幸福,日日向上。海尔巴脱(Herbart)是近世的教育大家,他所著的《教育学》(Science of Education)有云:“真正之教育,完全无缺,盖教育必有其目的,无目的非真教育也。无目的之教育,非以心理学为基础者也。”海氏乃是主张以伦理学定教育的目的,心理学定教育的方法的,既是教育必以心理学为其基础,而心理学中分为三大部,就是知情意,知情意的极轨,便是真善美。真和善诚为启发知识、锻炼意志的秘钥。然而若要使情绪优良高尚,却独有用美育去养成他,别也没有其他的好法。感情是人类不能缺少的,没有感情,就是知力、意志十二分发达,也没有可以调剂融洽他的东西,人类本能的效力,也要消失。虽说感情是有善恶两面,但所以要美育,就是去发达善的一面,借以将真善达到完全的地步。我们终日里忙忙碌碌,求学业增进,求世界文明向上,虽说要利及人类,但都是先求自我的感情畅适。自我的感情既已畅适,而知力增高,意志表现,当然是随着前进的。最近蔡孑民先生曾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文中,有一段说:“用美术的教育,提起一种超越利害的兴趣,融合一种画分人我的僻见,保持一种永久平和的心境。……”这便是美育最适合的一种原理。
人类的美育
教育为人类特有的生活,而美育尤为人类所独具,因为美之为物,既是超乎物质对象,就绝非人类以外,其他动物所可有,各动植物己身的美,为天然的美,非美的教育所养成。人类的美育,The Arsthetic Education of Man为Schiller氏,所创的话。他的意义,实能包括美育二字,没有剩义。因为美术既是为人类感觉,理性中所特创的东西,为人类脱却兽性(Animality)生活以达于合理(Rationality)生活的桥梁。舍此以外,人便没有其他势力能够胜这个责任。
美术是满足人类喜乐与欲望的表现,此种表现可于音乐上(Musical)、绘画上(Pictarial)或诗情的想象上(Poetic imagiantion)分出其优劣、异同。即照这几种说,绝非其他动物所能有,确为人类天然的本能,是什么缘故呢?就是人类的感觉,理性,能以充分发达的缘故。以人性有感受美术的天然功用,所以用美育去涵濡教养他,一面引诱他的性格,使之日即于高尚优良的地步,一面去消灭他的精神上的点污,思想上的烦闷,使其天性尽情挥发,到了光大至善的时候,那么人类社会还不是一片极乐土吗?最大的技术实能表出最大的势力遍于人生,而美育尤为一切美术生活的纲领,能充其全力以普及于世界。
好好的人类,为什么要有战争的事实?为什么要有猜忌恨恶的性情?一切众生,又为什么必定有人我相的差别,种族阶级的区划?到处说文明,为什么社会上的罪恶,一天一天的多?时时倡进化,为什么人道仍然黑暗?若说人性是善,那么恶事是怎么来的?若说人性不善,将来世界的沉沦</a>,如何救援?这到底是何原因?总而言之,就是人类的美育,未能十分完成,人类的感情,未能优美调和。所以人的品行、天性,都为外来的物欲所遮蔽,到处里“小我”的意见,不能化除,公正良美的本能,不能“光被世界”。由此看来,美育对于人生,是何等重要!人类的美育,应该如何提倡!
美是利己的?还是利人的?
美育既为教育的切要问题——像我以上之所说的,然而根据此处,却发生了一个疑问:美的生活是利己呢?还是非利己呢?美之能引启人类天然灵性,就只使自己能以感受美的感觉呢?还是连类和他人也有共同关系呢?关于这个疑问,我可以从一首西洋《野蔷薇》(The Wild Rose)诗的意思里去说明:作者意思是:“有芬芳的蔷薇,独生在田野中,设方我所采摘,还不如任凭风雨去摧折他的生机。又设为问话道:他独处着能安适吗?是不安适的,他是借蜜蜂的力量以传播花粉,而使其花蕊艳美。然而蜜蜂亦须吸收他的花粉,以为成蜜的资料。”这首诗的大意如此,只是认定无论什么事物的美不是预备着为己所独享的,是当贡献于大家的。就是美之成立,也须有比较而来,没有恶,焉能显出美来,没有美,又焉能显出至美来。由此可见,若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之外,则一切的美,反不如在群众之中,见得明显,无论天然的美与技术的美,创作的或享受的,皆有人我的关连。因为美既为人类性灵中的特质,而此性灵与外物又相关至切,就中外物与我身相关之最切要的,就是我以外的人。设若将最有价值的雕刻品,建筑物,放置在撒哈拉大沙漠里头,或是在北冰洋人迹不到的地方,那么他本身美的价值乃等于零。又譬若独居荒岛,却天天去作极超妙的诗歌,极谐和的音乐,虽自己有时觉得愉快,然而没有他人的批评和他人的感受,美的限度,终于有限。所以“乐与人同”,美的限度才可扩大,我有美感贡献于人,人有美感也以与我相诱相感,没有停止,这样美的价值越发可以增高,人类向上的生活,也就可以渐次高尚起来。所说非己身生活的愉乐(Unselfish Joy of life)便是这种道理。野蔷薇诗的意义也是这样。而且无论美的种类是什么,没有对象是不能成立的。没有对待的东西,又那有善恶优劣等等的分别,既没有一些的分别,又怎会知道是美或不美呢?人若纯粹认美是利己的东西,那么美之为美,还不同金钱权势是一类的东西吗?又何必去提倡美育呢?
既然明白以上的道理,就可知无论何种美的生活全是我与他人两俱相利的。所以说:用美感教育,能够借着达到真善的目的,更可以了然了!这种教育事业,绝非只为一人计的,是与社会相关的,设使世界只是一个人,要教育作什么呢?美育的目的也正是如此,不能为一个人所私利的,原是以自己的性灵启发,利及他人的。
美育的两种目的
美的教育,既为人类所独有,然此外尚有两种意义要补说的。美育还有两种目的,就是:一为心理学的目的,一为社会上的目的。
(一)心理学上的目的。美术为含有快乐意义的物事,也可说是超越一切的(Above all other)。当着美除了己身的欲望,以至于成立或是消灭,实在是种可惊叹的事。具美的目的是使我们喜悦,不是使我们饥饿(A Beautful Object makes us d. Without the same time making us hungry)。如康德(Kant)所说“愉乐的前进”(A Joy forever)是同一意思。人人果能将这个意思渗透,确立真正的人生观,就是言语行动,或见于文字上,或发于事业上,皆无处不表现其高尚、优洁、公正。因为他能先受这些高尚优洁公正的教育,所以于“日新月异”里,能将所有的感觉理性全为美所支配,所驱使,一切恶浊的心思,邪僻的行动,不用拒绝,自可没有的。不然,就算天天去读“诚意正心”的书,说“规矩准绳”的道理,是丝毫无用的。这全是心理学上的关系,因为美是具有改换心理的势力的。所以美在心理学上的目的,是以高洁的景物,思想,教化,以达于人类之纤维,感官应之,而起超绝一切的快乐,使外物与感官相调和,感官又与情绪相调和,于是引起人性的本能冲动,而生出选择的概念。所以精神萎靡,可以使之焕发;心思郁闷,可以使之畅快,因心理上的改变,遂能改变人生,其效力如此的大,都是美的力量。虽说有时美也与其他感动相混,譬如批评一个有价值的画,同时就要问他值钱多少,或者见一建筑很好的房屋,同时愿意据为己有。但这与美的价值是无关的。至于一切美的表现,全随着静思纯粹的愉乐而生,因为美为情感的生产物,绝对不能因为激动,使之消灭的。人的心理,变化无端,所以美的启诱引导,也须利用他的优长之点,以养成人的高尚教育。这便是美育在心理学上最大的目的。
(二)社会上的目的。美在社会上的目的,大约可分两种:即一在灵性与宗教上,一则在经济上。我们有时听到强烈高度的音乐(Strong or Uplifting Music),可喜可赏的绘画(Painting)雕刻(Sculpture)演剧(Acted Drama)与文学(Literature)或其他一切美的事物,都可以借着增高社会同情Social Sympathy的感觉。社会同情的力量,非常之大,能以将人的理性、感觉,随与俱化,不能自己制止。或者有时以美的主观,无论在天然的或技术的里头,以真实安慰的力量,使人堕入宗教的生活,虽不是美育的终极目的,然也可见美在社会上的效力之一斑了!
至于美的表现与其生存与经济上的效用,更是繁多普遍。不论在家庭或社会上所接触的,这些事实,实在不可胜计。因人类分别美和不美的差别,不是什么很难于区分的事。譬如有形式极适合的一处好房子,他处也有一处建筑不宜的房子,两相比例,美恶的分别,很容易见,美恶既见,则我们经济上的选择,也易于决定,从善去恶的感情,人人所同有的。经济的效用,也就由此可见。若不适合的事物,不止在物质上我们是以不经济的眼光去看他,就在精神上,也有很多的损失。所说经济的目的是:无论什么事物,不调和的痛苦,实在给我们留下许多不快的感觉,然欲使一切能够调和,便是美的最大作用。一有调和,而经济的目的也可达到。譬如将美的经济的道理引用到一般琐屑事务上,如悬挂画片,整饬家具,置放桌几,整洁盘餐,有园林须收拾清洁,树枝灌木应该如何去修理,院子啊,房舍啊,草地啊,都须使他有优洁美丽的次序。就是一个篱笆,一段墙的布置,也须使与美度相合,即下至于一帽一领的细务,皆处处与美相关。所以无论什么事物,他的颜色(Color)、声调(Sound)、状态(Manner)皆须匀称适合,使人一见一闻都能生出调和(Harmony)的感想来,那么美的意念,自可容易有得。我上面所说的,不止是物质上的爱好,也确乎与人精神上有要紧关系。因有经济上的功效,而美的真正表现,也在其中,即美育的目的,也由此可以明晓。
以上两种目的,皆与美育有相通的关联,虽说不能分得十分清楚,但心理上的目的,是较重于精神一面,社会上的目的,是较重于物质一面。总说一句便是:欲求思想或事物的调和,以达到真美的表现,而合于美育最后的目的。
结论
现在中国的美育缺乏,实是非常可虑的事!蔡孑民先生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文里,说得也算痛快了!我作这篇文字,也是稍微说说美育的要紧,愿教育家或是研究教育的人,都不要当作这是一件不急之务。快快起来研究,提倡,怎么施行,借此将可怜污浊的中国社会完全改造方好。
一九一九年十二月《曙光》第一卷第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