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豹韬 突战第四十四

3个月前 作者: 吕尚
    【提示】


    本篇论述了反击敌军突然袭击和诱敌攻城而突袭敌人的战法。首先论述了敌人长驱直入攻我城池,要“守则固”、“战则胜”,必须针对敌军远道而来,携带粮草不多的弱点,今我远方精锐部队截断敌人退路,同城肉被围部队约定会攻日期,选择月光晦暗的黑夜,对敌实行内外夹击,这样“敌人虽众,其将可虏”。接着进一步论述了在敌人分路来袭、侵掠我营、有的已攻至城下而大军尚未到来的情况下,应先弄清敌情,预作准备,并在城外设置伏兵。同时,完善城防设置,装作极力守城的样子,引诱敌人来攻。这时我可速发伏兵,以四面包围战法,迅速投入战斗,即可大败敌军。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敌人长驱直入,侵掠我土地,抢夺我牛马,敌人大军蜂涌而来,迫近我城下。我军士卒大为恐惧,民众被拘禁成为俘虏。在这种情况下,我想进行防守能够稳固,进行战斗能够取胜,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象这类敌军,叫做突袭性的敌军。它的牛马必定缺乏饲料,它的士卒必定没有粮食,所以凶猛地向我发动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应命令我驻扎在远方的其他部队,挑选精锐的士兵,迅速袭击敌人的后方,详细计算并确定会攻的时间,务必使其在夜色昏暗时与我会合,全军迅速猛烈地同敌战斗。这样,敌人虽然众多,敌将也可被我俘虏。”


    武王问:“如果敌军分为三、四部分,以一部向我发动进攻以侵占我方土地,以一部驻止以掠夺我牛马财物,其主力部队尚未完全到达,而使一部兵力进逼我城下,以致我全军恐惧,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应仔细观察情况,在敌人尚未完全到达前,就完善守备,严阵以待。在离城四里的地方构筑营垒,把金鼓旌旗,都布列张扬起来,并另派一支部队为伏兵。令我营垒上的部队多集中强弩,每百步设置一个可供部队出击的暗门,门前安置拒马等障碍物,战车、骑兵配置在营垒外面,勇锐士卒隐蔽埋伏起来。如果敌人来到,先派我轻装部队与敌交战,旋即佯装不敌退走,并令我守军在城上竖立旗帜,敲击鼙鼓,作好充分的防守准备。敌人认为我主力在防守城邑,因而必然进逼城下。这时我突然出动伏兵,突人敌军阵内,或攻击敌人阵外。同时再令我全军迅猛出击,勇猛战斗,既攻击敌人正面,又攻击敌人后方,使敌人勇敢的无法格斗,轻快的来不及逃跑。这种战法称为突战。敌人虽然众多,其将领也必定由于战败而逃走。”


    武王说:“好啊!”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深入长驱,侵掠我地,驱我牛马,其三军大至,薄我城下。吾士卒大恐,人民系累①,为敌所虏。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大公曰:“如此者,谓之突兵②。其牛马必不得食,士卒绝粮,暴击而前。令我远邑别军③,选其锐土,疾击其后,审其期日,必会于晦④,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虏。”武王曰:“敌人分为三四,或战而侵掠我地,或止而收我牛马,其大军未尽至,而使寇薄我城下,”致吾三军恐惧,为之奈何?”


    大公曰:“谨候敌人未尽至,则设备而待之。去城四里而为垒,金鼓旌旗皆列而张,别队为伏兵。令我垒上多积强弩,百步一突门⑤,门有行马,车骑居外,勇力锐士隐伏而处。敌人若至,使我轻卒合战而佯走,令我城上立旌旗,击鼙鼓,完为守备。敌人以我为守城,必薄我城下,发吾伏兵,以冲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或击其前,或击其后,勇者不得斗,轻者不及走,名曰突战⑥。敌人虽众,其将必走。”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系累:拘禁、絷缚。


    ②突兵:担任突击作战任务的部队。


    ③远邑别军:驻扎在远处的另一支部队。


    ④晦:阴历每月的三十日为晦日。此处意为无月光的黑夜。


    ⑤突门:在城墙或垒壁上预先开设的便于部队出击的暗门。一般由城墙内向外挖,外面留四、五寸不挖透。部队出来时,临时将其推倒,突然出击。


    ⑥突战:突然出击。


    【例证】


    在城池被敌包围的情况下,要取得守城战的胜利,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城内部队顽强防守,争取时间,疲惫攻城敌军;二是必须有外援。这样,里应外合,内外夹击,即可击败攻城的敌军。第一次幽州之战中,辽军就是以此击败宋军的进攻而取得胜利的。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北宋灭亡北汉后,宋辽直接对峙。宋太宗企图挟战胜的余威,一举夺取燕云地区。但宋军“攻围太原累月,馈饷且尽,士卒疲乏”,因此大多数将领不赞成立即向辽进军,但无人敢直言谏阻。宋太宗以幽州为主要作战目标,数十万大军迅逮自太原转移兵力东进,越过山峦重迭、沟壑纵横的太行山,企图乘辽无备,实施突然袭击,一举夺占幽州,然后乘胜收复全部燕云地区。


    五月二十日,宋军从太原分路东进,翻越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一路顺利,六月二十三日黎明便进抵幽州城南。辽南院大王耶律斜珍看到宋军兵锋甚锐,不敢正面交锋,遂率兵进驻治沙河北(今北京清河镇一带),以声援幽州,同幽州结成犄角之势,因而坚定了幽州城辽军固守待援的决心。宋太宗认为耶律斜珍只能凭险固守,不足为虑,便以一部牵制其军,以主力从四面围攻幽州。辽幽州守将韩德让、耶律学古一面加强防守,一面安定人心,以待援军到来。


    辽景宗耶律贤在得到宋军合围幽州的消息后,即派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和南京宰相耶律沙率兵越过燕山增援幽州,宋军围攻幽州坚城不下,“将士多怠”,士气低落。七月初六,正当宋太宗督军攻城时,耶律沙的援军抵达幽州城外,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畔同宋军展开激战。战至黄昏,耶律沙不支,向后撤退。恰在这时,耶律休哥的骑兵赶到,数万人各持两个火把,宋军不测虚实,军心震恐。耶律休哥到达幽州城北后,即与原集结在清沙河北的耶律斜珍合军,分左右两翼向宋军展开猛烈反击,宋军被迫撤出围城部队。驻守幽州城内的耶律学古见机开城列阵,四面鸣鼓呐喊助威。宋军阵势大乱,失去指挥而大败。宋太宗中箭负伤,乘驴车南逃。辽军乘胜逐北,缴获宋军沿途遗弃的大量兵器辎重,宋辽第一次幽州之战至此结束。


    此战宋军的失利不是偶然的。宋军移师幽州,仅是一个方向的进攻,既未从幽州北面出兵牵制辽军,又未控制一定的预备兵力,一开始便将主要兵力投入战斗,企图速战速决,一举成功,以致一遇挫折,便无力挽救。其次是对幽州城的防御力量估计不足。幽州是辽的战略要地,辽必定会以重兵防守。宋军远程急进,无攻坚准备,以致顿兵坚城,陷于师老兵疲的困境。最后是缺乏打援部署。幽州既为辽战略要地,在受到围攻时,必以重兵增援。但宋太宗计不及此,未作任何阻援部署,只顾全力攻城,终为辽援军所乘,导致全军溃败。反观辽军,虽在宋军突袭初期遭到一些挫折,但能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固守待援,为调集援兵赢得了时间。在援兵到达后,又成功地运用两翼包围的战法,终于取得了解围幽州、大挫宋军的胜利。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