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一切现象间的关系之动力观

3个月前 作者: 瞿秋白
    宇宙间的一切现象及社会间的一切现象可以有两种观察法。一种以为一切都是静的,一成不变的。还有一种便以为是变迁不居的。第一种是所谓静力观,第二种是所谓动力观。当然,我们略加考察,便可以知道,宇宙间一切都是动的。以前的人以为日月星辰都不动的,而现在我们知道物质界的现象无不是动的了。并且极小的原子电子都是动的,——日夜放射不绝,旋转不绝的。宇宙便是这些电子组成的,宇宙难道能说是不动的么?以前的人以为动植物的种类是上帝造成的,一成不变的。现在我们知道不是如此。几万年前的动植物与几万年后的动植物大不相同了;那几万年前的动植物,我们只能得着他们的化石于地下或冰窖里,——现在却早已不见了。可是现在所有的动植物,在几万年前并没有存在。我们人类的发生更在最后。所以物种的变迁,是显然的事实,无所谓造化的功能。现在的人类已经能代天去“造物”。各种家畜及人种的植物,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渐渐改变他们。葡萄有几百种,鸽子有几十类,可以造成黑的玫瑰花,绿的菊花。就是人类自己亦是变迁的,中国人的祖先在古时未必不和现在僮徭相类似。人的种亦在变呢。


    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动”与“变”之中,没有一种东西是停滞不变的。天下没有固定的形态,一切都是所谓“历程”(Process)。木石都是如此。固然不错,木石的变,我们不觉着。然而譬如一张桌子,经过几十年后必定朽腐破坏,不成其为桌子了。桌子是否是突然不见了?当然不是的。他是逐步变化,渐渐的朽腐的。桌子的构成材料是否是完全消灭了?亦不是的。构成桌子的材料(物质)仍旧存在着,不过变了一个相。以前是一些木质组成桌子的形相,现在这些木质离散变化——即使烂成细末,化成泥土,也还存在。这种“动”与“变”是永久不息的。全宇宙是“动的物质”。因此,凡是研究一种现象,必须观察他的发生、发展及消灭,——换句话说,便是“研究事物之动象,——研究事物于其变动之中”。决不可以只看见事物的静的方面。“静”是我们主观的想像而已。这种动力观叫做“互辩法”或“互变律(Dialectique)”——互变律的意义还不止此,以下当详论。


    静观与动观的分别,在古代的希腊哲学里,已经就发现了。巴尔美尼德(Parmenides,基督纪元前六世纪末至五世纪)[42]的爱列亚派(Ecole


    d‘elea)[43]主张一切不变。希拉克利泰[44]便与他相反。他以为没有不动的东西。“一切皆流”,无物不动,无处可停。现代哲学里的动观派,最深入的便是黑智儿。黑智儿的“动”是指精神的动,——精神的动是宇宙的根本。马克思便反过来指出“物质的动”是宇宙的根本。——这所谓“把互变律从头上搬到脚下”。自然科学里,旧时的学说亦以为“物种有定,一成不变”,到达尔文才发明进化说的。


    因为宇宙永永在动之中,——所以研究一切现象,应当看他们之间的联系,而不可以刻舟求剑的只见“绝对的分划”。实际上宇宙的各部分互相联系,一部分小有变动便能影响到别部分,牵动全局。他能有多少影响,却另是一个问题。人类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到自然界及社会。影响可以很小,可以绝无用处,然而这种影响总是存在的。宇宙的一切现象不断的互相联系,没有绝对与外界相隔离的东西。当然我们每每“假设的”画出一定的范围来研究,然而总则上原理的推定及应用,往往非讨论到“全体”不可。实行的时候也应当时时顾及全局。农民到市场上去卖东西,心上想着一定可以赚钱。然而市场上的价格却很低,只能勉强不亏本。何以如此?因为他与其他的小生产者联系着:别人的货多卖出一件,他的货就少卖出一件。为什么农民想错了?因为他没有知道世界市场上的联系。列强资产阶级实行欧战,心上都想着征服敌国,巩固自己的资本主义;而结果反来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为什么资产阶级错了?因为他不知道世界的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俄国的少数党为什么不能实行他们的政策,终至于败灭?因为他们的政策,只算着俄国,没有想着世界政治里的联系。


    既如此,互辩法的考察一切现象,第一要看现象之间的不断的联系,第二要看他们的动象。


    [42]巴尔美尼德,今译巴门尼德(Parmenides),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埃利亚学派的创始人。


    [43]爱列亚派,今译埃利亚派,因创始人巴门尼德生于意大利南部的埃利亚(Elea)而得名。参见本文注42。


    [44]希拉克利泰,今译赫拉克利特,参见本卷第369页注14。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