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十二

3个月前 作者: 莫友芝
    独山莫友之子偲


    集部一


    楚辞</a>类


    《楚词章句》十七卷


    汉王逸</a>撰。 明正德戊寅王鏊</a>刻。 高第黄省曾</a>校刻。 汲古阁刻。 绿君亭刻《屈子》,无注。 龙庆辛未,豫章王孙芙蓉馆重刻宋本,佳。九行,行十五字。 《天禄书目》载明坊刻本《目录》后附《疑字直音补》一卷。 明刻《楚词》,无人。诸簿中未见其名,殆出洪兴祖</a>后。 注本二卷。


    《楚词补注》十七卷


    宋洪兴祖撰。 汲古阁毛表重刻宋本。 《惜阴轩丛书》本。


    《楚词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


    宋朱子撰。 明仿宋刻本。 成化乙未何乔新</a>刊本。 正德乙卯,沈圻于休宁刻本,善。 龙庆辛未,豫章芙蓉馆重刻宋本。 明蒋之奇《山水图》屈平、朱子二像,刻于度宗咸淳三年丁卯。潭州湘阴令施南向文龙《序》,称学制湘阴,汨罗隶焉,欲索《楚词集注》善本,与邑贤士大夫共读之,则未之有,乃辍俸刻梓于县斋。卢陵罗荷时为文学掾,故亦为《序》。是刻欲求为善本,宜其雕椠精良也。《汨罗图》中有清烈公庙及墓。考《宋史</a>》,秘书监何志同言:“诸州祠庙,封爵未正,如屈平庙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忠洁侯之类,宜加考定。”此亦云“清烈”,则已经更正也。


    《离骚集传》一卷


    宋钱杲之撰。 黄氏士礼居有宋刻本。 汲古阁有影宋抄本,云此书世间绝无。 阮氏依宋板影抄进呈。杲之以为古诗有节有章,赋则有节无章,乃分《离骚》三百七十三句为十四节。


    《离骚草木疏</a>》四卷


    宋吴人杰撰。 钱氏《敏求记》云:“此书经</a>屠本畯</a>删改,从曹秋岳处钞得原本。” 知不足斋本。 《龙威秘书》本。 宋有庆元刻本,末有庆元庚申方燦《跋》,又有校正姓氏三行。盖人杰官国子监学录时,属燦刻于罗田者。旧板散佚,流传颇罕,影抄仅存,亦为珍笈。铁樵。 《天禄书目》亦有影宋抄,谓字画结体,在欧柳间。人杰结衔为国子学录。惟书末结衔称“免解进士蕲州学正充罗田县学讲书吴人杰校正”,意人杰刻行之日,乃在罗田也。


    《钦定补绘离骚全图》二卷


    国朝萧云从原图六十四并注。 乾隆</a></a>四十七年,特命内廷诸臣补绘,共增九十一图。 刻本,极精。 乾隆四十七年,萧云从奉敕补绘《离骚图》三卷,每半页九行,行二十四字。《离骚》三十二图,《九章》九图,《远游》五图,《九辨》九图,《招魂》十三图,《大招》七图,《香草》十六图。铁樵记。


    《山带阁注楚词》六卷《楚词余论》二卷《楚词说</a>韵》一卷


    国朝蒋骥</a>撰。 康熙</a>癸巳刻。


    右楚词类


    集部二


    别集类一


    《扬子云集》六卷


    汉扬雄</a>撰。 明郑璞补辑刻本。 明漳浦张燮</a>辑刻本《杨侍郎集》五卷。 汪士贤本三卷。 张溥</a>本一卷,均不全。


    《蔡中郎集</a>》六卷


    汉蔡邕</a>撰。 明正德乙亥锡山华氏活字本十卷,每页十四行,行二十三字。 顺治</a>甲午刘嗣美刻。 明陈留令徐子器编辑本六卷,以万历王乾章刻本校。 张溥本只二卷。 汪士贤刻本八卷。 明兰雪堂活字本十卷,《外传》一卷 。 明万历王乾章刻本十卷,每页十八行,行二十一字。 万历又刻十卷本,不及华、王二印。 雍正</a>中刻本。 咸丰中,漕督杨以增刻顾广圻校辑本原编十卷、《外记》一卷,增《补遗》四卷、《附录》一卷。最精备。 明嘉靖戊申本。顾涧薲《跋》谓,天圣癸亥欧静本十六卷六十四篇,今为六卷九十二篇,全属嘉靖时余宪、乔世宁</a>所改。卢抱经《钟山札记》云,欧本首篇是乔太尉。此十卷本犹胜六卷者。


    《孔北海集</a></a>》一卷


    汉孔融</a>撰。 刻本,后附《杂考》一卷。 张溥《百三名家》本。 《乾坤正气集》本。


    《曹子建集</a>》十卷


    魏曹植</a>撰。 宋本,大字。旁有“陈思</a>王”三字。 明嘉靖中郭万里仿宋刻本,有徐伯虯《序》。每页十八行,行二十一字。 明活字本十卷。别本四卷,诗赋,无杂文。 汪士贤刻亦十卷。 《百三名家》本二卷。 此书以无《七步诗》者为善。 《天禄琳琅书目》十载《曹子建集》十卷,《目录》后有“元丰五年万玉堂刻”木记,前后无《序跋》。其书模印甚精 ,印纸有“金栗山房”记,古色可爱。惟《目录》末页、卷首一叶,纸色不同,字体亦异。当是先有宋本阙此二叶,因为翻刻,并以原书所阙,重写补刻;或旧有《序跋》,俱经私汰,亦未可知,故编入明本。


    《嵇中散集</a>》十卷


    魏嵇康</a>撰。 明嘉靖乙酉黄省曾仿宋本,每页二十二行,行二十字。板心有“南星精舍”四字。 程荣校刻本。 汪士贤本、《百三名家》本一卷。 《乾坤正气》本。 持静室有顾沅以吴匏菴钞本校于汪本上。


    《陆士龙集</a>》十卷


    晋陆云</a>撰。 明正德己卯,陆元大刻都穆</a>、汪士贤重校宋徐民瞻所刻《二俊集》各十卷。此目有云集而不出机集 ,岂未见合刻全部耶? 《百三名家》本二卷。


    《陆士衡文集》十卷


    晋陆机</a>撰。 宋庆元庚申,知华亭县信安徐民瞻合刻《二俊集》本。阮文达抚浙时得影钞本,进呈内府。 汪士贤刻本。


    《陶渊明</a>集》八卷


    晋陶潜</a>撰。 明正德辛未林位刻本。 嘉靖癸未何孟春</a>注刻本。 万历己卯华亭蔡汝贤刻本。 万历丁亥休阳程氏刻本。 明注刻本十卷。 明谷园刻六卷本。 明新安吴汝纪仿宋本十卷,与《韦应物</a>集》合刻。 明闵氏套板本。 《百三家》本一卷,汲古阁刻十卷,附吴人杰所编《年谱》。 嘉靖十三年,鲁氏刻仿宋东坡手书本十卷,佳。 道光壬辰海盐陈氏刻本。 道光间,陶文毅澍辑注刻本十卷,附《年谱》、《考异》二卷。 汲古阁有宋巾箱本,每半页十行,行十六字。末有治平三年思忱《跋》。近旌德有仿刻,佳。 绍熙间赣川曾集本。 黄丕烈有汲古阁所藏北宋刻本。


    《陶靖节诗注》四卷


    宋汤汉</a>注。有宋本,在海昌吴氏。吴骞校刻入《愚谷丛书》中。汉字伯纪,鄱阳人。淳祐间充史馆校书官至端明殿学士。谥文清。人品为真德秀</a>所重。《宋史》有《传》。渊明《述酒》之作,读者几不省为何语,汉云窥见其指,详加笺释。以及他篇有宜发明者,亦并著之。清言微旨,抉出无遗。马端临</a>以为渊明异代知己。《拟古诗》“闻有田子</a>泰”,《魏志》正作“泰”,今本多讹“春”。他佳处尤夥。阮氏影宋本进呈。


    《璇玑图</a>诗读法》一卷


    《诗》苏蕙</a>撰,《读法》明康万民</a>作。 总集之《古诗纪</a>》及《回文类聚</a>》皆载之。


    《支遁集》二卷


    晋释支遁,字道林,姓关氏。陈留人,或云河东林虑人。太原王濛甚重之。《隋志》载《支遁集》八卷,注云:“梁十三卷。”《唐志》载十卷。《宋志》无。《读书敏求记》及《述古堂书目》载二卷,知缺佚多矣。是编依汲古阁旧抄过录,上卷诗十八首,下卷书、铭、赞十五首。阮氏以进呈。 嘉庆乙丑,僧寒石刻明支硎山本,可。 道光中潘锡恩刻本,佳。


    《鲍参军集》十卷


    宋鲍照</a>撰。 明正德庚午朱应登活字本,即《四库》著录之都穆本。 明汪士贤刻。 明程荣刻。 《百三名家》本二卷。 近年扬州刻本。 持静室有顾园以宋本校汪刻本。 阳湖孙氏有影写本系本《鲍集》原文。


    《谢宣城集</a>》五卷


    齐谢朓</a>撰。 宋绍兴戊寅楼炤 刻本。 明正德六年刘绍刻于武功。 嘉靖丁酉黎晨刻。 万历己卯宣城重刻。 明汪士贤刻。 《百三名家》本一卷。 康熙丁亥郭威钊刻六卷吴骞校刻本。 扬州刻本。《天禄书目》宋板附《宣城诗集》五卷。 宋《楼炤集序》后有嘉定庚辰鄱阳洪汲《识》称:“枢密楼公镌本,距今六十四年,字画漫毁不可读,用再刻于郡斋。”


    《昭明太子</a>集》六卷


    梁昭明太子撰。 明嘉兴叶绍泰刻本六卷。 明张燮刻本五卷。 明杨慎</a>等校定辽府宝训堂刻五卷,在嘉靖乙卯,较叶刻为古。 汪士贤刻亦五卷。 《百三名家》一卷。 《天禄后目》有宋淳熙八年刻本五卷。


    《江文通集</a>》四卷


    梁江淹</a>撰。 宋本十卷,半页十行,行十八字。 《敏求记》八卷本。 持静室有钱曾藏翻宋本。 明胡人骥汇汪本十卷。 梅鼎祚</a>校刻本附《集遗本传》。 《百三家集》二卷。 汪士贤刻十卷。 乾隆戊寅梁宾刻四卷。 扬州江氏刻十卷。


    《华阳隐居集》二卷


    梁陶宏景撰。宏景有《真诰</a>》,已著录。隋、唐《志》皆有《陶宏景集》三十卷,隋又有《内集》十五卷,此仅二卷,尚不及旧编之十一。从明《道藏》本录出,阮氏以进呈。 明时有黄省曾编刻本。 汪士贤刻《兴自集》即黄省曾编本。


    《何水部集</a>》一卷


    梁何逊</a>撰。 明正德丁丑张紘刻。 明钱塘洪瞻祖合刻《阴何诗集》二卷。又明刻三卷天福本。 《敏求记》有旧刻、旧钞两本,并题《阴何集》,连《阴常侍诗集》一卷。 《百三名家》一卷。 阳湖孙氏《书目》谓,雍正间项道晖刻多于张紘本。 乾隆十九年汪昉刻据洪本。


    《刘孝威诗集》一卷


    梁刘孝威撰。 旧钞本。 明刻本孝威、孝绰诗似是仿宋,与谢、王、阴诸集《目》,盖系合刻古人集者,又见有名人诸集,亦相类。曾收一本,似明仿宋刻各集之零种。又有《阴常侍集》。


    《张正见诗》一卷


    陈张正见撰。 旧钞本。


    《王子深集》一卷


    北周王褒撰。 何焯</a>藏旧钞本,有题字。 三件并持静室收。


    《庾开府集笺注》十卷


    周庾信撰,国朝吴兆宜笺注。 明汪刻无注本十二卷。 明朱日藩辑刻《庾开府集》六卷,有诗无文。 明正德辛巳承节本,不全。《百三家》本二卷。 扬州吴氏刻本。


    《庾子山集注》十六卷


    国朝倪璠撰。 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徐孝穆集笺注》六卷


    陈徐陵</a>撰。国朝吴兆宜笺注。 《百三家》本一卷,无注。 扬州吴氏刻本。


    《东皋子集</a>》三卷


    唐王绩</a>撰。 明崇祯中刻。 孙氏岱南阁刻仿宋巾箱本。 赵清常脉望馆钞本,最善。半页九行,行二十字。


    《寒山子诗集</a>》二卷附《丰干拾得诗》一卷


    唐僧寒山子、丰干、拾得撰。 明吴明春刻。 万历己卯王宗沐刻。 明天台僧永乐丙申重刻宋淳熙己酉沙门志南编本,题《天台三圣诗集》。


    《王子安集</a>》十六卷


    唐王勃</a>撰。 崇祯中张燮校刻。 平津馆有影钞北宋刻《唐四杰集》四卷。 乾隆辛丑项氏刻合称。 曾见一本,一卷,半页十三行,行二十字。 《初唐四杰</a>集》十六卷。 云宋刻,疑明翻本改正,尚不止一家也。


    《盈川集》十卷《附录》一卷


    唐杨炯</a>撰。 明张燮、曹荃等校。 刻本十三卷,附一卷。 明张逊业刻五卷。 明万历中龙游童佩刻。 项氏刻本。


    《卢昇之集》七卷


    唐卢照邻</a>撰。 明刻十卷本。 明张逊业刻,二卷。 项氏刻本。


    《骆丞集</a>》四卷


    唐骆宾王</a>撰。 明颜文撰注四卷。 又陈继儒</a>注本四卷。 张炳祥刻小字本六卷。 陈魁士注本十卷。陈注在颜注前。又陈大详刻陈魁士注六卷。 虞更生刻八卷。 又郗云编二卷,有诗无文。 又有一卷本,最古。 又嘉庆丙子,秦恩复校刻仿宋十卷本。 道光己酉义乌骆氏刻本,附《考异》一卷。 项氏刻本。 平津馆有元刊本十卷,每页二十二行,行十八字。


    《陈拾遗集</a>》十卷


    唐陈子昂</a>撰。 《四库》依写本录。 明弘治四年新都杨春重编本。万历中射洪杨澄重校刻。 《四库》本完善,题《陈伯玉文集》,《附录》一卷。 弘治四年刻本,黑口,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一字。 又一本,页二十二行,行二十九字。 又一本,十六行,行十七字。 又二卷本,又赵坦校白口本。


    《张燕公集》二十五卷


    唐张说</a>撰。 明嘉靖丁酉,伍氏龙池草堂刻本。明有与《曲江集</a>》合刻本单诗赋。 聚珍本。 闽覆本。 顾千里家有《张燕公集》三十卷钞本,系由朱竹君家宋刻本传钞。 刘燕庭藏宋刻《唐三十家文集》,如二张、权载之、《会昌一品集》等皆足本,系刘公勈藏书,并有元翰林国史院官书长印。


    《曲江集》二十卷


    唐张九龄</a>撰。 明成化九年邱濬</a>刻本,最善。 万历甲申间,南韶巡按王民顺撰刻本十二卷,《附录》一卷。 明刻二张本,仅诗赋二卷。 雍正中,张氏裔孙世律等重刻十二卷本,附《千秋金鉴录》五卷。 又一本,题《张文献集》,十二卷。 又有题《张子寿集》。


    《李北海集</a>》六卷《附录》一卷


    唐李邕</a>撰。 明无锡曹荃校刻。 崇祯庚辰刻。 《乾坤正气集》本。


    《李太白</a>集》三十卷


    唐李白</a>撰。 宋咸淳己巳刻本,卷尾江万里《序》。 宋茗香有钱孙宝校本,云可校正缪本数十处。 《天禄书目》有元板《唐翰林李太白集》二十六卷,前廿四卷皆歌,廿五卷为赋,廿六卷为赞十七篇,较补注本多一卷,不载编纂名氏。模印已逊,错误亦多。似是坊间自为可行之本。 康熙五十六年缪曰芑仿宋本。 乐史</a>所编《别集》十卷,有嘉靖时袁氏翻宋本,顾千里见之洪殿撰家。孙氏《廉石居藏书记》亦有《翰林别集》十卷,云正德间吴郡袁翼刻 。 朱修伯曰,曾见明刻《李翰</a>林集》诗二十卷,杂著十卷。 汲古阁本二十五卷。 《李翰林别集》,嘉庆八年,长洲王芑孙得明正德中袁翼序刻板于眙老园 ,补修印行。近沈瑞琳用王氏印本重刻。


    《分类补注李太白集》三十卷


    宋杨齐贤注,元萧士赟删补。 明翻至元本,劣。嘉靖癸卯吴会郭云鹏刻。 明许自昌</a>刻。 《天禄目》有明刻本廿十五卷,云元板中。是书末页板心标“至大辛亥三月刻”。此本板式似之,收标“正统己巳二月印 ”,当即翻元刻。其“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木记尚仍之。 又有郭云鹏刻本,多附《文集》五卷,首标“郭云鹏编次”,不列齐贤、士赟,盖以《文集》无两家注也。 元至元辛卯刻本,半页十二行,行大字二十,小字二十六字。藏吴门汪氏。 海盐陈氏有元本。 元本有“建安余氏勤有堂刻”八字篆书木长印,《目录》末页板心记“至大辛亥三月印”。辛亥为元武宗至大四年,其时勤有堂之名尚存,盖建安余氏子孙,皆世守其业者也。见《天禄书目》。其本廿五卷,盖无杂著。张金吾亦有此本。 元刻本甚精,每半页大字十二行,行二十字。第二十五卷末页,后半五行后有“至大庚戌余志安刻于勤有书室”十三字。正统翻本注“齐”字多改作“斋”,刻工远逊元刻。


    《李太白诗集注</a>》三十六卷


    国朝王琦</a>撰。 乾隆中刊。 道光初翻刻,劣。


    《杜工部集》二十卷附《补遗》


    无注,宋王沫编。 昭文张氏有影宋本,绛云楼之旧物也。凡诗十八卷,杂著二卷,附《遗文》九篇为《补遗》;元稹《墓铭》附二十卷后,均与《直斋解题》合,盖即王原叔编定本也。《杜集》以吴若本最善,此其祖本。 嘉庆中,玉勾草堂刻袖珍本《杜集》二十卷,无注。


    《九家集注杜诗</a>》三十六卷


    唐杜甫</a>撰。 宋郭知达集注。 刻本。 宋宝庆元年己酉,曾噩子肃重刻成都淳熙八年本于五羊漕台。半页九行,行十六字。字大宜老,端劲清楷,宋板之绝佳者。内府藏即此本,《四库》依之。《天禄目》云,噩集诸僚友,精其校雠,固非苟付剞劂,故字画端正,一秉唐人。而刻手印工,皆为上选。曾《序》谓蜀本纸恶字缺,不满人意。兹摹蜀本会士友,正其脱误。则是刻之胜于原本可知矣。


    《黄氏补注杜诗</a>》三十六卷


    宋黄希</a>原本,子鹤成之。 宋本题《黄氏补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见《天禄书目》,谓其于诗之有关时事者,皆于题下注明,故谓之《诗史》。 宋刻本半页十行,行十九字。 张金吾有元刻本,杨蟠《观子美画像诗》后“积庆堂刻木”印,有“至正戊子十二月印”一条。 元刻广勤堂本二十五卷,题“东莱徐居仁编,临川黄鹤补注”。后有“三峰书舍”钟式木记,每页廿四行,行二十字。铁樵记。 《天禄书目》载元本《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二十卷,宋徐居仁编次,黄鹤补注。前载《传碑铭》一卷,《序注杜诗姓氏》一卷,《年谱》一卷。诗中《门类目录》后有“皇庆壬子”钟式木记,“勤有堂”炉式木记,《传序碑铭》后有篆书“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木记,《目录》及二十五卷后,皆别行刊“皇庆壬子余志安刊于勤有堂”。壬子为仁宗皇庆元年,前列《太白集》系至大辛亥,仅隔一年,盖欲以李杜诗集并行,故其刻手行工亦复相等也。又载工部于篆书木记,改刻“广勤书堂新刻”木记,其钟炉二式记,易刻“三峰书舍”及“广勤堂”。《诗题目录》后一行削去,末卷未削,增附刻《文集》二卷,尤草草不类。 嘉靖初年,金台汪谅刻翻元广勤堂本。 平津馆有元刻三部,皆二十五卷。


    《集千家注杜诗》二十卷


    元高楚芳编。 元刻本,页廿二行,行廿二字。 明嘉靖汪壬刻。 嘉靖丙申明易山人刻。 又嘉靖丙申玉几山人刻,二十卷,附《文》二卷。字大,无须溪评点。 万历中许氏刻本,附《文》二卷。汲古阁有本,亦附《文》二卷。 环玉山房《刘须溪评杜诗》二十二卷。 又附虞、赵《七五言笺》各一卷,为二十四卷,似元刻本,然诗犹逸其半,何也?


    《杜工部全集》六十六卷


    明刘世教分体编校 ,其《凡例》系合李杜二集,姚士麟《序》则只书《杜诗》,盖又析以单行。世教字少彝。万历庚子举北闱,授闽中令。见《天禄目》。


    《草堂诗笺》五十卷


    宋建安蔡梦弼</a>注。 《四库》未录。


    《草堂诗笺》五十卷


    宋鲁訔</a>撰。 季沧苇《书目》有此书二十本。近湘潭袁芳瑛得宋刻残本,自二十三卷至五十卷系汲古毛表所藏,闻其后获前半,宋残本合之以全。


    《钱牧斋注杜诗》二十卷


    钱曾编。 刻本。


    《杜诗详注</a>》二十五卷《附编》二卷


    国朝仇兆鳌</a>撰。 康熙二十二年刻。 道光间坊刻,劣。


    《王右丞集注》二十八卷《附录》二卷


    唐王维</a>撰。 国朝赵殿成笺注。 乾隆元年赵氏刻。抱经云,其校正远胜旧本。有翻刻本。 汪氏有宋刻十卷本,徐、李有</a>钤记。 明正德中仿宋十卷本,无注。半页十行,行十八字。 黄丕烈有宋麻沙十卷本。 昭文张氏有何义门校本十卷。 《天禄书目》有影宋刻本《王摩诘集》十卷,琴川毛氏所钞。 明顾起经《类笺王右丞诗集》十卷,《文集》四卷,前载《序例》、《表敕》、《列传》、《世系图》、《目录》,末载《书画评》一卷,《唐诸家同咏集》一卷,《唐诸家赠题集》一卷,《右丞年谱》一卷,《外编》一卷。 《四库》入《存目》。 《天禄书目》亦载其本,云其开局氏里,后标“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望授锓,三十五年六月朔完局”。每卷末俱记刻书之月及校阅姓氏,可谓郑重经营者矣。 明套板本七卷,与《孟浩然</a>集》合刻。 明东壁图书府本,乃黄氏刻《十二家诗集》本,明《十二家诗集》本凡三四刻。 汪立名刻《王孟韦柳集》本十二卷。 明奇字斋本。 弘治甲子吕夔刻六卷本。 嘉靖二十四年顾佃子刻本。


    《高常侍集</a>》十卷


    唐高适</a>撰。 影宋钞本校各本多《碑文》数篇。 明正德中刻本,页二十行,行十八字。校《四库》所据汲古影印精钞,多《绝句》一首。与王、岑二家合刻。 明上陵校刻本。


    《岑嘉州诗集》十卷


    唐岑参</a>撰。 昭文张氏有明初刻本,云较他明刻为善。 明正德庚辰谢元良刻本八卷。 又许自昌本,与孟浩然合刻本。 阮氏进呈本亦八卷。参,南阳人,为文本曾孙。天宝三载,赵岳榜第二人及第。累官右补阙起居郎,出为虢州长史及嘉州刺史。杜鸿渐表荐安西幕府,拜职方郎中兼侍御史。详《唐才子传</a>》。其集《唐志》至《通考》及焦氏《经籍志》并云十卷,是编与杜确《序》合。然如《瀛奎律髓</a>》所载《同崔十三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作》,为此本所逸,则非唐人旧册矣。


    《孟浩然集》四卷


    唐孟浩然撰。 明刻本有四卷、三卷、二卷、不分卷本。 汲古阁刻三卷。 许自昌本。 康熙间天都汪立名刻本二卷,与王、韦、柳刻 。 黄丕烈有宋本三卷。


    《常建</a>诗</a>》三卷


    唐常建撰。 明嘉靖丁未,余文周仿宋刻《唐十子诗》,自常建至鱼玄机十人,共十卷本。 汲古阁刻本。


    《储光羲</a>诗》六卷


    唐储光羲撰。 明活字本五卷,与刘随州、钱考功合本。


    《次山集</a>》十二卷


    唐元结</a>撰。 明正德刻本,《附录》一卷。 明湛若水</a>校本十卷。 淮南黄又刻十二卷。


    《颜鲁公集》十五卷《补遗》一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


    唐颜真卿</a>撰。 聚珍本。 闽覆本。 明嘉靖二年无锡安氏刻。 万历中平原令刘思诚刻。 万历中颜允祚刻。 《乾坤正气》本。 国初颜氏刻。 嘉庆中颜氏重刻安本。 孙渊如刻本,精。 道光间,黄本骥蒐葺定本三十卷,甚备而刻甚劣。有仿宋钞,较明刻多《碑文》数篇。


    《宗玄集》三卷《附录》一卷《玄纲论</a>》一卷《内丹九章经》一卷


    唐吴筠</a>撰。 宋刻大字本。 汲古阁刻。 《道藏八种》本。 路氏有钞本。


    《杼山集》十卷


    唐释皎然</a>撰。 汲古阁刻。 昭文张氏有旧抄本,题《昼上人集》,即钱遵王家物。


    《刘随州集</a>》十一卷


    唐刘长卿</a>撰。 明弘治戊午余姚韩明校刻。 明弘治耿申李士修刻。 明活字本,十卷。 明韦祀谟刻,八卷。 康熙中,席氏刻《唐百家诗》本十卷,《补》一卷。 宋刻《刘文房集》残本,半页十三行,行二十一字。存五至十,凡六卷。在黄荛圃家。


    《韦苏州集</a>》十卷


    唐韦应物撰。 明吴汝纪仿宋与《陶集》合刻本,八卷。 明淩濛朱墨印陶韦合集本。 明户部郎华云刻于九江,改题《韦江州集》。 下邳余怀</a>本。 小字翻宋板本。 席氏刻本多《拾遗》一卷。 项氏玉烟堂刻本,佳。 又单印本五卷。 又天都汪氏刻二卷。 《天禄目》有元板《韦苏州集》十卷,谓模印精好,与宋椠不相远。当是王钦臣</a>所定,而沈明远重刻于元初。《天禄后目》有宋刻巾箱本《韦苏州集》一部。 大字宋刻一部。 弘治丙辰杨一清</a>《跋》,陇州刘屺刻本。


    《毘陵集》二十卷


    唐独孤及</a>撰。 赵怀玉刻本。 席氏刻只诗三卷。


    《萧茂挺文集》一卷


    唐萧颖士撰。 路氏有钞本。此本前有曹溶名字二印。


    《李遐叔文集</a>》四卷


    唐李华</a>撰。 路氏有钞本。


    《钱仲文集</a>》十卷


    唐钱起</a>撰。 嘉靖间罗龙渊刻本七卷。 明活字本题《钱考功集</a>》。 席氏刻本。


    《华阳集》三卷附《顾非熊诗》一卷


    唐顾况撰。 明顾氏刻。 席刻共五卷。


    《翰苑</a>集》二十二卷


    唐陆贽</a>撰。 明宣德三年刻。 天顺元年刻。 弘治十五年刻廿四卷。 明陆全忠刻。 明大本半页九行,行十七字。六安徐必进校刻。 陈仁锡刻。 万历丁未二十七世孙基忠刻。 雍正元年年羹尧刻。 近年广东重刻。 钱大昕有宋刻,即钱遵王云“惜《宣公诗文集》十五卷亡矣”。 乾隆戊子,山右张佩芳注本廿四卷。 一大字本半页十行,行十七字,佳。元至大辛亥刻黑口本,二十二卷,页廿二行,行十九字,题《陆宣公集》。板心题“翰苑十卷”,“奏十二卷”,见昭文张氏《志》。 《天禄书目》有元板《陆宣公集》十卷,云即单行之《翰苑集</a>》,为元刻善本。 又有明翻宋板廿二卷。 嘉庆戊寅春晖堂刻。 道光甲申,三十七世孙刻于宜宾本,劣。


    《注陆宣公奏议》十五卷


    宋郎晔注。 前有绍兴二年《进书表》,题衔称“迪功郎绍兴府嵊县主簿臣晔”,不著姓。案《清波杂志</a>》曰:“煇友人郎晦之尝注《三苏</a>文》及《陆宣公奏议》投进。”知其为郎晔。《表》后云:“绍熙二年八月初七日进呈。”昭文张氏有元刻,卷后有“至正甲午仲夏翠岩精舍重刻”木记。阮氏影元本进呈。 嘉靖乙卯汪氏刻《奏议》十五卷,有注笺,大字廿行,行廿字。亦合刻《制诰》十卷,无注。


    《权文公集</a>》十卷


    唐权德与撰。 宋刻本。 明嘉靖中刘大谟刻本十卷。 席氏刻仅诗。


    《权载之集》五十卷


    嘉庆十一年,大兴朱文正公珪,以家藏秘本付刻。


    《韩集举正</a>》十卷《外集举正》一卷


    宋方崧卿</a>撰。 宋淳熙己酉刻本。 路氏有钞本。


    《原本韩文考异》十卷


    宋朱子撰。 康熙戊子,李文贞公光地以吕晚村家藏宋本重刻。 李氏目有宋刻本。


    《新刻诂训唐昌黎先生文集》十五卷


    宋韩醇诂训。《正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前载李汉《序》。 《天禄书目》云,是书前后无《序》、《跋》,惟卷一标“临邛韩醇”。醇,《宋史》无《传》。按《五百家注昌黎集》列诸儒名氏,云醇字仲诏。又《训诂柳集》,亦出醇手。书后有“作于孝宗淳熙丙申”,称“世所传昌黎文公文,虽屡经名儒手,余昔校以《家集》,其舛误尚多,用为之训诂”云云,则醇为愈裔可知,其家在临邛,当即蜀中所刻。宋叶梦得</a>以蜀本在建本之上,观此书,字精纸洁,刻印俱佳,梦得所言,洵不诬也。只此本《四库》未收。


    《别本韩文考异</a>》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


    宋朱子原本,王伯大</a>重编。 宋刻《别本韩文考异》,黑口,每页廿六行,行廿三字。题“晦菴朱先生考异,留耕王先生音释。”《目录》一卷,题“李汉编”。集前有朱文公《序》,宝庆三年王伯大《序》。校《凡例》末有《题识》,谓“今本宅所刻,系将南剑州官本为据,并将音释附正。”元刻本,页十八行,行大字十九。 嘉靖中安正书堂刻本,劣。 万历中高安朱吾弼刻。 《天禄书目》有宋绍定癸巳大字刻本,又有小字麻沙本,又中字本。其小字当即黑口本也。《别本考异》亦有麻沙坊刻小字本,又有大字本,并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集传》一卷。而铁樵谓元刻本《文集》二十卷,《外集》不分卷数。位西又谓路小洲有宋刻二十卷,《外集》、《集传》 、《遗书》一卷,不知完否?按二家所记,当系一板,漫分宋元《目》,今未见其本。 清江某氏亦有宋大字本。 昭文张氏有元刻本。 明宁国刻无注《韩集》、《柳集》本,先刻于游居敬,以嘉靖十六年重刻者,新会莫如士以嘉靖三十五年校刊 。 又永怀堂刻本亦无注。 席氏《百家唐诗》有《昌黎诗》十卷,《外集》、《遗诗》一卷,《柳河东诗》三卷。


    《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


    宋魏仲举编。 乾隆中江西仿宋刻。 陈杏江给谏家有宋本,亦止《正集》四十卷。 《五百注昌黎集》,朱彝尊</a>谓此书有宋椠在长洲文氏,后归李日华</a>。《正集》之外,尚有《外集》十卷,《别集》一卷,附《论语</a>笔解》十卷。 《天禄书目》此书宋板二部,《目录》后有木记云:“庆元六祀孟春 ,建安魏仲举刻于家塾。”前载《引用书目》二卷 ,标曰《韩柳先生文集》,《引用书目》乃与《柳集》同撰刻,故合为一《目》。一本补韩柳改为“昌黎”,非也。其一部《正集》外有《外集》十卷,《韩文类谱》七卷,评论、训诂、音释、诸儒名氏一卷。其一部亦有《外集》十卷,又有《别集》一卷,《论语笔解</a>》十卷,《昌黎先生序传碑记》一卷,《看韩文纲目》一卷。详渤《序》。《昌黎文集》贤《序》五篇,其引《书目》及名氏亦同前部。 《四库》著录依内府藏本,何以《外集》、《别集》、《类谱》、《纲目》诸件不入录?亦失检也。


    《东雅堂韩昌黎集注</a>》四十卷《外集》十卷


    宋廖莹中撰。 明万历中徐氏刻。 苏局新复刻。 世彩堂《韩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丰顺丁禹生藏。宋刻初印,纸洁墨精,字体在欧虞之间,首位完善。本上海郁泰峰宜稼堂物,当为海内集部之冠。


    《明蒋之翘辑注韩柳集》各五十二卷


    《天禄书目》明板《韩柳合集》,《韩集》二十卷,《外集》一卷,《集传》一卷,《补遗》一卷又诸序例;《柳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附录》一卷及诸《序》。以板式观,似从宋本模书。 又《韩柳全集》,《韩集》四十卷,《外集》十卷,《补遗》一卷;《柳集》二十六卷。亦仿宋椠,板式与前部约略同。分卷各不相谋者,盖唐宋人文集,经后人校刻者,每有更定。以集部之书,固不必如经、史、子篇目,各沿奉为圭臬也。 又《昌黎先生集》,卷数与各全本同。其《凡例》、《集传》及各卷中皆有原刻姓氏木记,而尽为割去,补以别纸。盖此书模印极精,而书贾逞其伪计,而校刻苦心之人,多转不传矣。 又《柳文》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附录》一卷。此书与刘禹锡</a>编之四十五卷卷数不合,而卷一标题下漫署禹锡之名,且系以别纸补入,字画与全书迥殊。 嘉庆间,宁国县学博,吴门沈钦韩小宛有《韩集补注》,未刻。


    《顾嗣立</a>昌黎诗注》十一卷《年谱》一卷


    秀野草堂刻。 道光十六年吴重刻 。 膺德堂重刻。 方世举</a>《昌黎诗编年笺注》。 雅雨堂刻本。 黄钺</a>用顾本增注证讹,其子中民校刻本。


    《韩集点勘</a>》四卷


    国朝陈景云</a>撰。 《文道十书》本。 苏局新刻本。


    《诂训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


    唐柳宗元</a>撰。 苏城汪氏有残宋本。 《祠堂书目》有残宋本。 明刻本。 《天禄书目》宋板《训诂柳先生文集》与前《韩集》板式相同。王咨《序》称:“仲韶先注《韩集》,学者争传,而斯文加密,非仲韶发之,孰窥其隐?”是醇先注《韩集》板行,复注《柳集》付刻,合而并传。故《柳集》后有记而《韩集》后无记也。 《后序》末有《识语》云:“云间莫氏城南精舍藏书”,系莫是龙</a>书。 南宋大字无注本《柳集》,半页十八行,行十八字。孝宗而上,宋讳并缺笔。末有乾道改元,吴兴叶程刻书《跋》。盖程官永州,刻之郡库庠者也。卷端有曹楝亭藏书印,惜仅存《外集》一卷,诗文凡四十三首,各本编已入《正集》三十二,入《外集》者仅八首。又溢出《送元暠师诗》、《上宰相启》、《上裴桂州状》三首,诸本正、外《集》皆不载。今行本柳氏《外集》多出二卷,唯晁氏《读书志》载《柳集》三十卷,《外集》一卷。案晁氏与程约同时,或所载即此永州本也。绳孙附记。


    《增广注释音辩柳集》四十三卷


    宋刻本题《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附录》一卷。黑口,页二十六行,行二十三字。盖与《韩文考异》黑口同刻。 《天禄后目》又宋刻小字本四部,元刻本二部。 张氏《志》有元延祐间刻本,述古堂旧藏。 姚若有元刻本,题京本,著《唐柳先生集》。张氏元本题与宋刻同。 《天禄书目》《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元刻本三部,其一云:“是书亦翻刻宋本,字画犹存其概,而纸质墨香大不相侔矣。”其二云:“是刻板式虽仿原书,而刻印之工又出其下。”其三云:“此本较第二部又逊。三书非一板,何开雕者多,而草草从事耶?”


    《济美堂柳河东先生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附录》二卷《龙城录</a>》二卷《集传》一卷


    宋韩醇音注。 明嘉靖中,东吴郭云鹏重刻宋本。世以配东雅《韩集》,盖亦本世彩堂刻也。 天启壬戌柳氏重刻。 《四库》未收。


    《五百家注音辩柳先生文集》二十一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龙城录》二卷《附录》八卷


    宋魏仲举编。 《四库》依内府宋残本,其《正集》二十二至四十五尚缺。所谓《附录》八卷者,盖原止二卷,并及《纲目》、名氏、《年谱》、《传碑》等数之也。 《天禄书目》《新钞五百家注唐柳先生文集》,魏仲举集注。《正集》二十一卷,《附录》二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龙城录》二卷。前载《看柳文纲目》一卷,宋文安礼《柳先生年谱》一卷,评论、诂训、诸儒名氏一卷。后附《柳先生序传碑记》一卷。文集《后序》五篇。宗元《正集》四十五卷。此书自十二卷以下皆缺,书贾将“目录终”三字移补二十一卷后,故无魏仲举木记,然板式字体与《韩集》同,实为宋本。且《正集》尚存其半,而《外集》诸种卷帙完好,亦足珍也。


    《刘宾客文集</a>》三十卷《外集》十卷


    唐刘禹锡撰。 路小洲有宋刻本三十卷,又有钞本《外集》十卷。 《正集》三十卷,明初刻本,题《中山集》。 汲古阁有宋刻《外集》影宋。 雍正元年赵骏刻。 《中山诗集》九卷。 宋刻残本《刘梦得文》,半页十二行,行二十一字。存一至四。藏黄荛圃家。 《天禄书目》有影宋钞《刘宾客外集》十卷,与陈氏《书录》合。《天禄后目》又有元刻《外集》十卷。


    《吕衡州集</a>》十卷


    唐吕温</a>撰。 道光丁亥秦氏仿宋刻,与骆宾王、李观</a>二家合称《三唐人集》。席刻三卷。 《粤雅堂丛书》本。 昭文张氏有旧钞本《吕叔和文集》五卷,康熙时钞本。


    《张司业集》八卷


    唐张籍撰。 席氏刻本,多《拾遗》、《附录》。明万历中,和州张尚儒与张孝祥</a>《于湖集》合刻本。 据《直斋书录》,张氏本名《木铎集》,十二卷。


    《皇甫持正集》六卷


    唐皇甫湜撰。 汲古阁刻。 朱修伯曰,汲古刻讹谬甚多,曾见钱遵王钞本。《思旧录》云,吴馡刻持正及可之二集,未见,不知佳否。 昭文张氏有以丛书堂旧钞本校毛本。


    《李文公集</a>》十八卷


    唐李翱</a>撰。 明景泰乙亥,河东邢让刻本。 成化乙未刻,何宜《序》,汲古阁刻。 嘉靖二年酆都黄景夔刻,题曰《李文》。 今徐养元刻,劣。


    《歌阳行周集》十卷


    唐欧阳詹</a>撰。 明正德中慎独斋刻。 万历中刻。 闽刻八卷。 国初刻本。 乾隆癸酉欧阳氏刻本八卷。 昭文张氏有何义门校本。


    《李元宾文编</a>》三卷《外编》二卷


    唐李观撰。 天圣元年陆希声</a>《序》。 嘉庆戊寅,秦氏仿宋刻六卷。 粤雅堂刻六卷。 昭文张氏有曹倦圃旧钞本。


    《孟东野集》十卷


    唐孟郊</a>撰。 明嘉靖丙申,秦禾重刻宋景定壬戌国材本于武康。 汲古阁刻本。 康氏刻本。 闽氏套板本。 宋刻小字本《孟东野诗集</a>》一卷,半页十一行,行十六字。黄丕烈藏北宋椠。 汪氏有宋刻残本。


    《长江集》十卷


    唐贾岛</a>撰。 汲古阁刻。 席氏刻,又明刻。 何义门评校本。抱经云:“明海虞冯钝吟有评校本,何义门得之,称善其字句远出俗本上。” 昭文张氏有钱履之藏精钞本。 遵义杜蕴堂有宋刻本《长江集》十卷。


    《昌谷集</a>》四卷《外集》一卷


    唐李贺</a>撰。 明仿宋刻本。 凌濛初</a>校刻本。 黄陶菴评点本。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a>》四卷《外集》一卷


    宋吴正子笺注。 刘须溪评注各种本。 汲古本 胡心耘有金刻袖珍本。 长吉诗注者,明有姚佺、邱象随等本。 本朝有朱轼</a>本,《四库》未录,惟收乾隆二十五年王琦《汇解》入《存目》。 嘉庆中陈本姚注题《协律均元》。 元有至正丁丑复古堂刻本,识云:“《长吉诗》旧藏本,会稽本,宣城本,独上党本为胜。今定以鲍本而参以诸家,笺注则得之临川吴西泉,批点则得之须溪先生,评论并附入梓。” 张金吾有旧钞传录本。


    《玉川子诗集注》五卷


    国朝孙之騄撰。 孙氏刻本。 《四库》存目。 《卢仝诗》明正德有中有刻本二卷。 旧钞本卷末有《跋》云:“取家藏旧本寿之梓”,然则有刻本矣。时代、名氏自是元朝间人也。 陆氏《藏书志》亦载钞本正同,而未言有韩《序》,但云陆焴《跋》,则余本之《跋》,当即其人而去其名也。 收旧钞本二卷,《集外诗》一卷,有庆历八年昌黎韩盈《序》本。《集外诗》首与书钟题合。


    《绛守居园池记</a>注》一卷


    唐樊宗师</a>撰。 明有大字刻本。 有袖珍本。 孙之騄合《越王楼诗序</a>》作注,题《樊绍述集》。 《四库》存目。


    《王司马集</a>》八卷


    唐王建</a>撰。 胡介社校刻本。 席刻本十卷。 汲古阁刻八卷。


    《沈下贤集</a>》十二卷


    唐沈亚之</a>撰。 明翻宋刻大字本《诗》一卷,刘多清刻入《十三唐人集》。 旧钞本,黄黎洲藏印,归吴崧甫家。 昭文张氏有旧藏,依元祐丙寅钞本。 钱遵王有宋刻《沈下贤集》三十卷。 《敏求记》作二十卷,疑系十二之误,未必增多也。遵王云《诗》十八,旧亦同今本耳。陈《书录解题》亦只十二卷。


    《追昔游集》三卷


    唐李绅撰。 汲古阁本。 《天禄书目》有明模刻旧本。


    《会昌一品集》二十卷《别集》十卷《外集》四卷


    唐李德裕</a>撰。 明天启中吴兴茅氏刻本。 明刻黑口本,佳。 明袁州刻本有评点,仅《一品集》十卷,《外集》四卷。 嘉靖刻本作《李公集》。 张金吾有叶石君手校本宋刻《会昌一品制集》残本,半页十三行,行二十二字。存一至十卷。黄荛圃物。


    《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补遗》六卷


    唐元稹撰。 嘉庆壬子东吴董氏刻。 万历中马元调刻。 《群书拾补》内有校正元白集若干条,皆据宋本订马本。 宋有乾道四年刻本。 《天禄书目》明板《元氏长庆集》六十卷,前宋刘麟</a>《序》,后附《集外诗》一章,文一篇。刘麟无考,其《序》末标云建安人,字应礼。其《序》作于宣和甲辰,称其父“先经钞写,因阅手泽,摹工刻行”,则麟殆首刻稹集之人欤?


    《白氏长庆集</a>》七十一卷


    唐白居易</a>撰。 明锡山华坚兰雪堂活字本。 明姑苏钱应龙刻本。 明松江马元调刻。 宋绍兴刻《白氏长庆集》,昭文张氏藏。 缺三十一之三十三,及三十五、三十六凡五卷,皆钞补。中遇“构”字,注“犯御名”,“桓”字注“渊圣御名”。绍兴三十年前刻。曾藏文氏、王氏、钱氏、李处。 汲古阁校本与明刻小字本,俱藏吴门黄氏。汲古阁本又归张金吾。


    《白香山诗集</a>》四十卷《附录》、《年谱》二卷


    国朝汪立名编,康熙癸未汪氏刻。 明武定侯家刻本。 何义门手校本,在许滇生先生处。


    《鲍溶</a>诗》六卷《外集》一卷


    唐鲍溶撰。 席氏刻。 汲古刻。


    《樊川文集</a>》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


    唐杜牧</a>撰。 明刻仿宋熙宁六年田槩本。 宋刻本页二十行。 明刻全本有二,以笔圈为佳。 明吴峙刻十七卷。


    《樊川诗注》四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


    国朝冯集梧撰。 乾隆四十五年刻。


    《姚少监诗集》十卷


    唐姚合</a>撰。 明刻。 席氏刻。 汲古阁刻。


    《李义山集》三卷


    唐李商隐</a>撰。 明刻。 席氏刻。 汲古刻,佳。 嘉庆中,扬州汪氏校刻六卷。 张《目》有冯氏护静居士崇祯甲戌钞以北宋本校成之本,冯有二《跋》。 又有以孙孝若家北宋本校毛本。


    《李义山诗注》三卷《补注》一卷


    国朝朱鹤龄</a>撰。 朱氏与《杜集》合刻本。 姚培注《李义山诗》十六卷。 乾隆己未刻。


    《李义山文集笺注</a>》十卷


    国朝徐树谷笺,徐炯注。 徐氏刻本。 宋有《玉溪生集》三卷,乃赋及杂著。 冯浩注《李义山诗》四卷,注《樊南文集》八卷,乾隆四十五年刻。归安钱振伦、钱振常笺注《樊南文集补编》十二卷,取《全唐文</a>》所收义山文,在徐、冯二家注本外者二百余篇,为之笺注。同治五年,盱眙吴棠为刻于清河。


    《温飞卿集笺注》九卷


    唐温庭筠</a>撰。 康熙三十六年,顾氏秀野草堂刻。 《温集》七卷,《别集》一卷。 汲古阁刻。 张《目》有毛板校宋本。


    《丁卯集》二卷《续集》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


    唐许浑</a>撰。 席氏刻。 汲古阁刻二卷,无《续》。 钱遵王云,《丁卯集》元板较宋板多诗几大半。 张氏目有冯氏藏崇祯庚午借柳大中本钞本。 宋本,藏吴门黄氏。


    《文泉子集</a>》一卷


    唐刘蜕</a>撰。 崇祯庚辰闽人韩锡刻。 天启甲子吴馡编刻《刘复愚集》六卷。陈鸿绪云:“吴馡刻与《可之集》俱精,校刻亦不苟。”别下斋本。


    《黎岳集</a>》一卷《附录》一卷


    唐李频</a>撰。 宋嘉熙三年金华王埜刻本。 元元贞及后至元间,裔孙邦才刻本。 明正统中广州彭森刻。 永乐中河南师祐刻。 道光丁酉徐敖刻。


    《李群玉</a>集》三卷《后集》五卷


    唐李群玉撰。 席氏刻多《补遗》。 毛本不佳,题《李文山诗集》,无《后集》。 万历中刻本三卷。 昭文张氏有影黄氏宋刻本。 黄丕烈有宋刻《李群玉集》三卷,《后集》五卷。《跋》曰“取宋刻校毛刻,其异不可胜纪,且其谬不可胜言。信知宋刻之佳矣。毛刻悉以体分统,前后集并为三卷,或以意改之,抑别有本改之?七律羡三首,七绝羡三首,宋刻无之。五言古■十四韵一首 ,宋刻及叶钞俱有,而毛独注云缺,则所据必别有本矣。”


    《孙可之集</a>》十卷


    唐孙樵</a>撰。 明正德丁丑王鏊本,页廿四行,行廿一字。 万历中金陵刻。 吴馡刻。 汲古刻。 近年涿州孙氏刻。 嘉庆三年,问经堂刻巾箱本。 长洲汪氏有宋刻本。


    《曹祠部集</a></a>》二卷附《曹唐诗》一卷


    唐曹邺</a>撰。 明蒋冕刻本。 席氏刻本。 《十三唐人集》本一卷。


    《麟角集</a>》一卷


    唐王棨</a>撰。 知不足斋本。 咸丰癸丑刻。


    《皮子文薮</a>》十卷


    唐皮日休</a>撰。 明正德庚辰袁表</a>刻。 明许自昌校刻。 万历中新安刻。 明刻小字本,佳。


    《笠泽丛书</a>》四卷《补遗》一卷


    唐陆龟蒙</a>撰。 内府藏本为元季裔孙德重刻。 明寄如桢校刻。 雍正辛亥,江都陆钟辉覆元至元庚辰之陆息原刻本。 碧云堂覆至元庚辰本 ,精。 嘉庆间,许槤仿宋刻本七卷。 钱遵王云:“宋刻本只上下二卷,又《补遗》一卷,元刻乃分四卷。”


    《甫里集</a>》十九卷《附录》一卷


    唐陆龟蒙撰。 明成化丁未,崑山严景和刻。 万历乙卯松江许昌刻。 又万历癸卯刻。 宋宝祐间叶茵刻本。


    《咏史诗</a>》二卷


    唐胡曾</a>撰。 明刻大字本。 黄氏有宋刻本三卷,每半页十一行,行大字廿二,小字廿七。并《续》。《序》云:“附陈盖注,米重吉评注。”与《四库》本不同。后归胡心耘家。


    《咏史诗》三卷


    唐周昙撰。亦自唐虞之隋,以人系题。七言绝句二百三首,每首题下注大意,诗下引史,而以己意论断之。当时进讲体式如此。揭衔“守国子直讲臣周昙撰”,椠式与书仪</a>相似,乃宋本之最佳者。《天禄书目后编》所载,《四库》未收。 彭文勤有季沧苇所藏旧钞本,云亦精雅。


    《云台编》三卷


    唐郑谷撰。 嘉靖乙未严嵩</a>刻本。 席氏刻本。 张《目》有汲古阁旧钞本。


    《司空表圣文集</a>》十卷


    唐司空图</a>撰。 明刻本。 顾千里有精校本。 胡心云有校宋本。


    《李端集》四卷


    唐李端撰。 昭文张氏有明活字板本。 《四库》未收。


    《韩内翰别集</a>》一卷


    唐韩偓</a>撰。 汲古阁刻。 席氏刻《十三唐人集》三卷,韩偓一卷,《补遗》一卷,《香奁》一卷。 钱遵王云:“沈括</a>以《香奁集》三卷本和凝</a>作,贵后嫁名于偓。”


    《桂苑笔耕集</a>》二十卷


    唐高丽崔致远</a>撰。远为高骈淮南从事,见《唐志》。是集唐、宋集皆著录,后随逸不传。集中《讨黄巢》一檄最为杰出,他亦渊雅可观。自唐宋《志》外,惟张敦颐</a>《六朝事迹》述其乾符中尉漂水为诗,第双女坟事,迄今道光以前皆未有言及者,故《全唐诗</a>》《文》并未收采。既乃有传高丽活字本入中国者,有洪秩周、徐有矩二《序》,盖印行者有矩,传本者秩周也。有矩称其字德,大号孤云。仕幕僚,后中和四年充信国史,东归仍仕本国。且盛推为彼国人文鼻祖。此集在其国亦罕见云。 近日有粤雅堂刻本。 似潘仕成刻也,同讹甚 。


    《唐英哥诗》三卷


    唐吴融</a>撰。 汲古阁刻。 席氏刻。


    《元英集》八卷


    唐方干撰。 汲古刻。 席氏刻本十卷。 嘉靖丁酉,方氏裔孙廷玺刻。 张氏《志》有丛书堂旧钞十卷。


    《唐风集</a>》三卷


    唐杜荀鹤</a>撰。 汲古刻。 席氏刻。 张氏《志》有冯氏彦渊手钞校北宋《杜荀鹤文集》本三卷,又有竹深堂精钞本《唐风集》三卷。


    《碧云集》三卷


    唐李中撰。 毛氏有刻本,中多阙文。 吴门黄氏有宋刻本,完善。


    《徐正字诗赋》二卷


    唐徐盈撰。 席氏刻本三卷。 康熙中徐氏刻。 昭文张氏有旧钞本十卷,题《唐秘书省正字先辈徐公钓矶文集》,内《全唐文》所未载共二十一篇,卷数与阮进本不同。


    《钓矶文集》五卷


    唐徐盈撰。 盈字昭梦,莆田人。乾宁初进士。释褐授秘书省正字。此为钱曾藏影宋本,乃其裔孙玩所编次。赋五卷凡五十首,《四库》所录八首皆在,而《全唐文》未采者多二十一首。 阮氏以进呈。


    《黄御史集</a>》十卷《附录》一卷


    唐黄滔</a>撰。 明正德八年重刻宋本。 万历中曹学佺</a>刻本八卷。 崇祯中黄氏刻本八卷。 宋淳熙刻本十卷 。


    《罗昭谏集</a>》八卷


    宋罗隐</a>撰。 席氏刻甲、乙集十卷。 汲古阁刻本同。 康熙中戴氏刻本。 道光甲申,吴墉刻增《补》一卷。 吴骞《愚谷丛书》中刻《谗书</a>》五卷,多此集所不载。


    《谗书》五卷


    唐罗隐撰。 昭文张氏照旷阁藏本,晁公武</a>《志》所载同。陈振孙</a>则云“求之未获”,盖佚久矣。方回</a>《跋》称,隐在京师举进士,留七载,不第。咸通八年丁亥,著《谗书》,皆愤闷不平之言。今观是编,益信。然隐既仕,吴越能请举兵讨梁,劝伐无道,侃侃大义,又启以文士见称者。阮氏依旧钞本写以进呈。 有吴骞刻本。


    《白莲集</a>》十卷


    后唐释齐己</a>撰。 汲古刻。 旧钞本附《风骚旨格</a>》一卷,见张氏《志》。 以下三种,劳青子有绛云楼所藏柳大中钞本。


    《禅月集</a>》二十五卷《补遗》一卷


    蜀释贯休</a>撰。 汲古刻本。 宋嘉熙四年,兰溪兜率寺僧可灿刻本,毛子晋得而重刻之。 张《志》有旧雁里草堂旧钞本。 书籍刻板始于唐宋,然皆传布古书,未有自刻专集。昙域《后序》,作于王衍乾底五年,称检寻稿草及闇记忆者,约一千首,雕刻成部。则自刻专集,殆自是集始。是亦可资考证也。


    《浣花集</a>》十卷《补遗》一卷


    蜀韦庄</a>撰。 席氏刻本。 汲古阁刻本。 绿君亭本 。


    《广成集</a>》十二卷


    蜀杜光庭</a>撰。 刻本。


    右别集类汉至五代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