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

3个月前 作者: 唐弢
    一九四六年九,《解放日报》发表了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作品以优美的故事和人民群众熟悉的“信天游”形式吸引了读者,立即受到热烈的称赞,被誉为诗歌创作的一个丰硕成果。


    作者李季(1922—1980),其时年仅二十五岁。原籍河南唐河县人。一九三八年他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在太行山区部队里做基层工作。一九四二年冬到“三边”地区工作,先后当过小学教员、县区政府秘书和小报编辑。他是一个业余文艺爱好者,广泛地收集过民歌。在创作长诗之前,他还采用通俗文艺形式写过《老阴阳怒打虫郎爷》,石印出版过《卜掌村演义》等作品,他还用“里计”、“李季”、“李寄”等笔名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过一些通讯、小说和诗歌。


    《王贵与李香香》全诗共分三部十三章,反映了一九三年前后,“三边”地区农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激烈斗争;在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背景上,展开了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土生土长的贫苦农民的后代,他们的苦难与欢乐,都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的曲折变化紧紧地联系着。作品真切地反映了贫苦农民的解放和革命斗争胜利血肉相联的关系;在歌颂人民革命胜利的同时,热情地歌颂了王贵和李香香忠于革命的精神以及他们纯朴的爱情。他们的圆满结合和革命斗争的胜利,是水乳交融地联在一起的。“不是闹革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革命救了你和我,革命救了咱庄户人。”这是主人公发自内心的歌唱,也是作品表达的深刻的主题。


    诗作一开头,就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三边”农村阶级压迫的一幅幅血淋淋的图画。这里,“一眼望不尽的老黄沙,哪块地不属财主家?”一九二九年“三边”大旱,“庄稼就象炭火烤,第二年便出现了空前难度的春荒:“掏完了苦菜上树梢,遍地不见绿苗苗。百草吃尽吃树杆,捣碎树杆磨面面(注:《王贵与李香香》1946年9月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时,这两句原为“坟堆里挖骨磨面面,娘吃儿肉当好饭”,此处引文采用作者后来修改过的)。二三月饿死人装棺材,五六月饿死没人埋。”在这饿殍遍野的境况中,恶霸地主崔二爷家“窖里粮食霉个遍”,他不但见死不救,反而催逼佃户们交租,“饿着肚子还好过,短下租子命难活。”王贵的父亲就是因为交不起租子,被崔二爷活活打死,十三岁的王贵也被迫成了崔家的“没头长工”:“打死老子拉走娃娃,一家人落了个光塌塌!”王贵一方面受到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另一方面却受到也是被压迫者李德瑞父女的关怀和同情。随着岁月的更替,王贵和李香香在苦难中长大成人,很自然地产生了爱情。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材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象露水珠在草上淌。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庄稼地里顶两人。


    玉米开花半中腰,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诗人在这里用了精彩的诗句描绘了这两个由苦命娃长大的主人公的优美形象,点明了他们刚刚开始的火热的爱情。他们是劳动者,浑身充满了力量,焕发出青春的光彩;他们早已尝到了人生的苦难,现在却开始追求人生的幸福。但是,在暗无天日的社会,他们的幸福并不容易得到,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恶霸地主的阻挠和破坏。崔二爷敢于这样横行乡里,鱼肉人民,是因为他占有数不清的牛羊和土地,有反动政权作靠山,“县长跟前说上一句话,刮风下雨都由他。”他是独霸一方的土皇帝,因此,他敢于胡作非为,肆无忌惮。作品开头所展现的这幅活生生的阶级斗争图画,揭示了两千多年来地主阶级压迫农民的情况,反映了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加强法西斯专政,对农民群众实行血腥统治的现实。这图画还把作品中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他们的身份、经历、思想状态清楚地告诉了读者,提出了故事发展的线索,为下边展开的曲折复杂的斗争作了很好的铺垫,描画出深广的历史背景。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王贵的性格是从他所处的阶级地位发展成长起来的。杀父之仇,牛马不如的雇工生活,婚姻上的波折,是王贵仇恨崔二爷的现实根源,也是他反抗意识成长的出发点。当革命的火星把“三边”地区土地革命的烈火点燃起来时,王贵是死羊湾首先参加赤卫军的农民。在革命队伍教育下,他的朴素的反抗意识逐步发展成为自觉的革命思想了。他的革命劲头比谁都高:“白天到滩里去放羊,黑夜里开会闹革命。”“身子劳碌精神好,闹革命的心劲高又高。”革命斗争为他指明了唯一的出路,他也就一心一意地扑到革命斗争中去。当崔二爷发现了王贵参加革命,残酷地拷打他时,他用亲身感受的事实,痛斥了崔二爷的威逼利诱:“老狗你不要耍威风,大风要吹灭你这盏破油灯!”“我一个死了不要紧,千万个穷汉后面跟!”“我王贵虽穷心眼亮,自己的事情有主张”,“闹革命成功我翻了身,不闹革命我也活不长”,“趁早收起你那鬼算盘,想叫我当狗难上难。”这些坚定豪迈的语言,表现了王贵对革命的认识和忠诚,也表明了他为阶级利益奋斗不怕牺牲的决心。这是王贵成为一个自觉的革命战士的标志。正因为他有了这样的觉悟和认识,所以当死羊湾获得解放,穷苦农民获得翻身,他和李香香结婚时,他就满怀深情地对李香香说:“一杆红旗要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太阳出来一股劲地红,我打算长远闹革命。”这是他亲身经历的真切体会,也是翻身农民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拥护革命的赞歌。他们的爱情的幸福正象革命大树上结出来的甜果子,所以他们由衷的拥护革命。


    李香香是作品塑造的另一个成功的形象。她是李德瑞的独生女儿,自小死了母亲,过着贫苦的生活。“脱毛雀雀过冬天,没有吃来没有穿”。她形象俊美,心地善良,勤劳勇敢,爱憎分明,而且具有坚强的反抗性格。她“自幼就把有钱人恨透了”,却实心实意地爱上了王贵。作品不只是写出了她对于爱情的忠贞不二,还写出了她在斗争中逐步觉醒。当王贵遭到毒打时,她为了抢救亲人,明确的认识到游击队是自己的救星。当崔二爷领着白军回村,支走了她的父亲,强迫她成婚时,她的反抗意识猛然增长了,她的火辣辣的反抗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现。她愤怒地抓了崔二爷的“狗脸”“两个血疤疤”;她当众痛斥崔二爷,“有朝一日遂了我心愿,小刀子扎你没深浅!”在孤立无援被软禁的情况下,她更加懂得了自己和王贵是命运相同,患难与共的夫妻,“五谷里数不过豌豆圆,人里头数不过咱俩可怜!”她怀着更加急切的心情盼望革命胜利,盼望游击队快打回来,把“狗腿子白军一扫光”,“公仇私仇一齐报”。这些愤怒的反抗,表明了李香香思想的觉醒和成长,也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坚贞和对革命的向往。诚然,李香香是带着不同于王贵的女性的特点来反抗旧社会和追求革命胜利的,这是作品反映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应该忽略或者抹杀她身上这些反抗性的特点。这个形象在当时是很有典型意义的,她是千百万劳动妇女的代表,在她身上,体现了广大妇女要求婚姻自主、忠实于爱情的美好愿望,也反映了她们渴望革命胜利的急切心情。


    作品对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崔二爷的刻划也是生动的。他形象丑恶,内心更狠毒狡诈,他依仗伪政权,勾结伪军,豢养走狗,自立反动武装,任意草菅人命,妄图霸占李香香。他干了种种罪恶勾当,正说明了他是腐朽的封建统治的社会支柱,是广大农民凶恶的敌人。在土地革命烈火面前,他极端恐慌,极为顽固,也极其愚蠢,进行了疯狂的挣扎和反扑。最后,他和他拚命维护的腐朽的封建统治,一起遭到了覆灭的下场,这是历史的必然。作品是通过他自身的合乎生活逻辑的言论和行动来揭示地主阶级反动本质的,夸张和漫画的艺术手段的运用,并没有使形象脱离生活真实,这是一个有个性特征的反面形象,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化的反面人物。


    王贵和李香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了革命斗争的觉醒了的农民形象。他们为了自己的和阶级的利益进行了勇敢的胜利的斗争,他们对于革命的拥护,是发自内心的。这样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本身就是对于人民革命胜利的赞歌。这样的形象在新诗作品中出现,意义尤其重大。自“五四”以来,我国新诗创作经历了长期的演进和变化,其间经历了许多斗争。革命的诗人们,为了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歌唱他们的英勇斗争,作过许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革命诗歌存在一个相当普遍的缺点,就是从艺术形式、语言到思想感情的知识分子气,与劳动群众还有着较大的距离。自从延安文艺整风以后,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指出了一条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使革命文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王贵与李香香》较之《兄妹开荒》、《白毛女》、《李有才板话》等优秀的人民文艺作品的出现虽然要晚一点,但它在诗歌创作上运用劳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反映他们的斗争生活,并塑造了如此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不能不说是一个划时期的创造性贡献。郭沫若称赞这首诗是“人民翻身”到“文艺翻身”的“响亮的信号”(注:《〈王贵与李香香〉序》),道理也正在这里。


    整个作品将近一千行,全部采用陕北民间流传的“信天游”写成,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信天游,不断头”,它常常是由两句组成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短小抒情诗,联唱起来,变化多端,需要驾驭能力。诗人对于这种民歌作过大量的搜集和深入的研究,并由此得到启发,决定采用这种形式来描写这个“三边民间革命历史故事”。作品相当于把几百首“信天游”连缀成章,运用得十分圆熟自如,使得诗作在革命的政治内容和民族形式的运用方面相当完美地统一起来。这是作者遵照《讲话》精神,深入斗争生活,向群众学习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表现手法上,作品也从民歌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这采用了民歌中许多精彩的句子,在描写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比兴手法的运用,本是“信天游”的特点。作品对此作了多方面的吸收,在具体运动上,也呈现活泼多姿的状态。比兴常常用在每节诗的首句,兴中有比,因比而起兴。如果首句是叙述句,第二句必须用“比”,否则诗句便显得呆板不形象,作品是力求避免这种情况的。此外,同一个事物还可引出多种比兴意义来,比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是兴中有比,为下句赞美香香人材起兴作比的。“山丹丹花来背洼洼开”,也是兴中有比,是为刚刚开始的“交好的心思”不能公开而起兴作比的。作品对于比喻的运用,不但精彩贴切,而且运用得很广泛很自如,这就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诗句的节奏流畅明快,同时也显得自然和谐,没有生涩干硬的毛病。这些都说明作者对于这种民歌形式和群众语言很熟悉很了解,善于从中吸取营养,致使作品的语言在朴素中具有形象美、音乐美的特点,成为真正艺术化了的诗歌语言。


    这个作品在当时出现,确如陆定一同志所指出的,从内容到形式都“出来了新的一套”,它在诗歌创作领域里“表示了新民主主义文艺运动对于封建的买办的反动的文艺运动的胜利”(注:陆定一:《读了一首诗》,1946年9月28日《解放日报》)。这是在《讲话》精神照耀下产生的第一首优秀的人民的诗篇。


    《漳河水》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另一首优秀长诗。作者阮章竞,出生于广东中山县一个贫苦家庭,抗战前即参加革命工作。一九三八年到太行山区,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写过许多剧本。一九四七年春,连续创作了长诗《圈套》和《送别》、《盼喜报》等短篇诗作,受到人们的注意和称赞。《圈套》一诗作者标明是“俚歌故事”。这诗确实是用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写成的,简明朴实,不事夸张,反映了土地改革运动中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露了地主阶级“好皮好面藏黑心”的反动阴谋,也如实地写出了农民群众身上存在着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某些缺点。阶级敌人正是利用了旧传统思想的影响,展开了反攻倒算的罪恶活动。经过斗争,敌人的阴谋破产了,人民群众胜利了。这场斗争早已成为历史,但作品用现实主义手段描绘出来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斗争场面和人们的思想状况,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今天读来仍然是有教育意义的。《送别》是“记豫北某村参军小景”,描绘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妈妈送儿子参加解放战争的动人情景,她确信这个革命战争是“砂锅捣蒜就这一槌,把蒋介石狗们连根拔!”因此,她语重心长地鼓励儿子走上前线:“去吧孩孩你去吧,去当咱毛主席个好部下!你娘今年七十八,还相美美的活到整一百。往日的苦时光都死了,如今的好日子我丢不下。”老妈妈的话语,真切地反映了翻身农民的喜悦心情和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盼喜报》是拟一个士兵的妻子给丈夫写信,鼓励他在前方杀敌立功,夫妻之间的关怀爱护和爱国热情交织在一起,表现得真切感人。


    写于一九四九年三月的《漳河水》,是继《王贵与李香香》之后,采用民歌形式写成的又一部长篇叙事诗。这是一部妇女解放的颂歌,反映了太行山区妇女在封建传统习俗的野蛮压迫下遭受的苦难,热情地歌颂了她们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解放和新生。作品刻划的荷荷、苓苓、紫金英这三个妇女的形象是栩栩如生的,性格是各自不同的。当她们还在“毛毛小女不知道愁”的时候,她们都有各自的生活理想,渴望美满称心的家庭生活。但在封建统治下,她们的命运如“断线风筝”,婚嫁象“押宝”一样,结果“三个人的心事都走了样”,陷入了各自不同的痛苦境地里。她们哀怨幽深地倾诉着:


    声声泪,山要碎!


    问句漳河是谁造的罪?


    桃花坞,杨柳树,


    漳河流水声呜呜!


    戏鼓咚咚响连天,


    唱尽古今千万变。


    唱尽古今千万变,


    没唱过俺女儿心半片!


    恨咱不能拔起山,


    把旧规矩捣成稀巴烂!


    ……


    革命胜利了,人民解放了,封建的古牢冲塌了,“漳河水,九十九道湾,毛主席领导把天地重安”,“妇女飞出铁笼来”,她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各自不同的性格也更加明朗地呈现出来。


    荷荷是作品中最富有斗争性的最先进的人物。她首先冲出了封建“恶婆家门”,果断地和那个年岁悬殊的“黑心肝”老头离了婚。她积极参加互助组劳动,找了对象,组成了新家庭,她还积极热情地帮助姊妹们翻身解放,走上新的生活道路。她对解放后的新生活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敢作敢为,敢于向一切旧传统习惯作斗争。在她的身上,闪耀着翻身妇女的光彩。苓苓是获得解放的妇女中另一个类型的人物。她聪明能干,积极劳动,活泼而又富有风趣,在用“家庭训练班”的方式和丈夫的大男子主义所作的斗争中,更表现出她是一个善于办事的“巧媳妇”。紫金英已经成了一个寡妇,个人的遭遇更其不幸,命运的摆布使她无可如何,她在精神上受旧社会旧思想旧习俗的摧残比荷荷、苓苓更深重些,因此,她的思想觉悟过程更为曲折缓慢些。她心地善良,但又怯于反抗;旧的婚姻制度给她造成的创伤太深重了,她又不愿再婚,一心想抚养“墓生娃”成人,忍辱负重地“厚着脸皮偷偷活”,“日月糊涂过”。在荷荷、苓苓的鼓励带动下,她终于摆脱了旧的生活状况,投身于集体生产劳动,走上了新的生活道路。


    妇女的解放是社会解放的尺度。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妇女从封建传统习俗压迫下解放出来的过程,指出了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妇女解放的正确途径。但是,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作品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了苓苓的丈夫受到教育,获得了转变;并且还通过他对群众中仍然存在的轻视妇女的思想展开批评,反映了劳动群众在政治翻身以后,逐步从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的生动情况。这个安排使作品更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上,描绘出解放区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是空前未有的真正自由解放的新生活。


    作品不但成功地描绘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在表现形式上也有许多新颖独创的特点。诗人把流传在漳河两岸的许多民间小曲如《开花》、《四大恨》、《割青菜》、《漳河小曲》、《牧羊小曲》等,加工改造,杂采成章,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她们情绪上的变化,既无拼凑割裂之感,又在和谐统一中显得活泼而富有变化,比如前边提到的三个姑娘哀怨幽深的倾诉的曲调,和作品结尾用欢乐含蓄的调了,赞美光明幸福的新社会,便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漳河水,九十九道湾,


    漳河流水唱的欢:


    桃花坞,长青树,


    两岸踏成康庄路,


    千年的古牢冲坍了!


    万年的铁笼砸碎了!


    自由天飞自由鸟,


    解放了的漳河永欢笑!


    此外,诗人在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来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上,也是很见功力的。作品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很突出,语汇很丰富,表达得也流畅贴切。写景抒情,衬托人物的情绪变化,都能做到景随情变,物随意迁,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总之,这是一首人民革命胜利的赞歌,朴实的风格掩映着华美的内彩,明丽复兼清新,刚健而又柔婉,它是从民歌和群众语言的土壤中生发出来的一朵鲜花。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