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弟七

3个月前 作者: 王念孙
    秦始皇</a>紀》「道」作「首」,是其證也。「寶」字古讀若「缶」,故《説文》「寶」從缶聲。《大雅·崧高篇》「以作爾寶」,與「舅」、「保」爲韻。「保」,亦讀若「缶」。《管子</a>·侈靡篇》「百姓無寶」,與「首」爲韻。《吕氏春秋</a>·侈樂篇》「不知其所以知之謂棄寶」,與「道」、「咎」爲韻。《韓子·主道篇》「静退以爲寶」,與「道」、「巧」、「咎」爲韻。「巧」讀若「糗」。「建常立道」者,「建」亦「立」也,立之而可行謂之道,立之而可久謂之常,其實一也。静以守之,時以成之,正以準之,則常可建而道可立矣,故曰「建常立道,以靖爲宗。「靖」與「静」同。以時爲寶,以政爲儀」也。「政」,與「正」同。儀,法也,言以正爲法也。尹以「政」爲「政事」之「政」,亦非。下文「非吾當」,「當」字亦當爲「常」。「非吾儀」、「非吾常」、「非吾道」即承此文「建常立道」、「以政爲儀」而言,下文又云:「置常立儀,能守貞乎?常事通道,能官人乎?」亦承此文而言。又《正篇》「當故不改曰法」,「當」亦當爲「常」。尹注同。法一成而不改,故曰「常故不改曰法」。


    吕氏春秋</a>·必己篇》注曰:「墮,廢也。」「不廢」、「不墮」,義正相承。今作「不隨」者,涉上文「不始不隨」而誤。尹注非。


    郭璞</a>注《穆天子傳》云:「顧,還也。」下文曰:「孰能弃功與名而還反無成。」


    荀子</a>·勸學篇》「怠慢身,禍災乃作」,《大戴禮》「」作「亾」。《吕氏春秋·權勳篇》「是荆國之社稷而不恤吾衆也」,《韓子·十過篇》「」作「亾」。《史記·主父傳》「天下干戈之事」,《漢書》「忘」作「亾」。言唯忘己之人,能效天地之紀也。尹注云:「天地,形者也。能效天地者,其唯忘己乎。」是其證。《莊子·天地篇》云:「有治在人乎物,乎天,其名爲己。己之人,是之謂入於天。」意與此同也。今本作「己無己」者,俗書「亾」字作「亡」,與「己」相似,下文又有「己」字,故「亾」譌爲「己」。兩「己」之間,又衍「無」字,「無」字涉上文「無成」而衍。遂致文不成義。


    春秋繁露</a>·仁義法篇》云:「自稱其惡謂之情。」義與此「情」字同。《荀子·法行篇》作「瑕適竝見,情也」,《聘義》曰:「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忠」,亦「情」也。尹注非,孫説同。


    晏子</a>春秋</a>·問篇》曰:「縵密不能苴學者詘。」《淮南·氾論篇》曰:「風氣者,陰陽麤者也。」《春秋繁露·俞序篇》曰:「始於麤粗,終於精微。」《漢書·藝文志》曰:「庶得麤。」《論衡·量知篇》曰:「夫竹木,麤苴之物也。」隱元年《公羊傳》注曰:「用心尚麤。」竝上倉胡反,下才户反。二字義同而音異,學者不能分别,故傳寫多誤。


    法苑珠林</a>·六道篇》《太平御覽·妖異部二》引此,「川」下竝有「水」字。據下文云:「此涸川水之精也。」則有「水」字者是。上文尹注亦云:「涸川水有時而絶。」「其形若蛇」,《北山經》注、《法苑珠林》《太平御覽》引此,「形」竝作「狀」,據上文云「慶忌者,其狀如人」,則作「狀」者是。「可以取魚鼈」,《北山經》注、《法苑珠林》引此,「可以」竝作「可使」,據上文云「可使千里外一日反報」,則作「可使」者是。《太平御覽》作「可以」,則所見本已誤。


    意林</a>》無「齊」字。


    周密</a>」。引之曰:「温」讀爲「愠」,「愠」亦怒也。尹注非。


    黄帝</a>得六相而天地治」。念孫案:「天地治」,《初學記·帝王部》《北堂書鈔·帝王部十一》《太平御覽·皇王部四》竝引作「天下治」,是也。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