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本草》卷下 下之前
3个月前 作者: 朱橚
木部
叶可食
《本草》原有
246. 茶树〔1〕
本草有茗、苦〔2〕与茶字同。《图经》云生山南汉中山谷,闽、浙、蜀、荆、江湖、淮南山中皆有之。惟建州北苑〔3〕数处产者,性味独与诸方不同。今密县梁家冲山谷间亦有之。其树大小皆类栀子。春初生芽,为雀舌、麦颗。又有新芽,一发便长寸余,微粗如针,渐至环脚、软枝条之类。叶老则似水茶臼〔4〕叶而长,又似初生青冈〔5〕、橡〔6〕叶而少〔7〕光泽。又云,冬生叶可作羹饮。世呼早采者为与茶字同,晚取者为茗,一名荈音喘。蜀人谓之苦,今通谓之茶。茶、荼声近,故呼之。又有研治作饼,名为腊茶者,皆味甘、苦,性微寒,无毒。加茱萸〔8〕、葱、姜等良。又别有一种,蒙山中顶上清峰茶,云春分前后,多聚人力,候雷初发声,并手齐采。若得四两,服之即为地仙〔9〕。
救饥:采嫩叶或冬生叶,可煮作羹食,或蒸焙作茶,皆可。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茗、苦条下。
【注释】
〔1〕茶树:山茶科山茶属茶Camellia sinensis(L.)Ktze.,现在该种在河南南部分布,北部偶有栽培。本条绘图简单,如仅据图,难以确定为该属植物。
〔2〕:底本作,据《四库》本改。
〔3〕北苑:即北苑茶焙,见《图经本草》。北宋置,属建安县,在今福建建瓯市东北凤山。《方舆胜览</a>》记载该地所产的茶进贡:“北苑焙在城东北二十五里凤凰山,南唐保大间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铤,腊茶之贡自此始,遂罢阳羡茶贡。”丁谓</a>曾著有《北苑茶录</a>》。
图246 茶树
〔4〕水茶臼:见本书第301水茶臼条。臼,底本讹作“曰”。
〔5〕青冈:即青冈树,见本书第268青冈树条。
〔6〕橡:见本书第289橡实条。
〔7〕少:底本作“小”,据《四库》本作改。
〔8〕茱萸:中药名。芸香科四数花属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A.Juss.)T.G.Hartley[=Evodia ruticarpa(Juss.)Benth.],果实入药。萸,底本讹作“莄”,据《四库》本改。
〔9〕蒙山……若得四两,服之即为地仙:改自《图经》中引用《茶谱</a>》的文字。原作:“蒙山有五顶,顶有茶园,其中顶曰上清峰。昔有僧人病冷且久,遇一老父谓曰:‘蒙之中顶茶,当以春分之先后,多构人力,俟雷之发声,并手采摘,三日而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疾,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四两即为地仙矣。’”蒙山,山名,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延安县境内。
【译文】
茶树,本草中有茗、苦。《图经本草》记载它生长在(终南山)山南汉中的山谷中,闽、浙、蜀、荆、江湖、淮南山中都栽培。惟产自建州北苑几个地方的,性味和其他地方出产的不同。现在密县梁家冲的山谷间也有。茶树大小都像栀子树,初春发芽,就是(古人所说的)雀舌、麦颗。又发新芽,一发就长一寸多,像针那样略微粗,逐渐(发育)成环脚、软枝条之类。叶老的时候就像水茶臼叶,但长,又像初生青冈、橡树叶,但缺少光泽。又一说,冬天生的叶子可以制成羹饮用。世人称早采的茶为,晚采的为茗,又叫荈。蜀人称作苦的,现今通叫作茶,茶、荼音近,因此这样叫。又有把茶研磨做成饼,名为腊茶的,味甘、苦,性微寒,无毒。配上茱萸、葱、姜等(饮用,味道)更好。另外又有一种茶,即蒙山中顶上产的清峰茶,据说春分前后,多找些人手,等到初次听到雷鸣,便动手一齐采。如果能得四两,服用后就可以成为地仙。
救饥:采集嫩叶或冬季生的叶,可煮成羹食用,或者蒸烤后制成茶,都可以。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茗、苦条下。
247. 夜合树〔1〕
本草名合欢,一名合昏。生益州〔2〕及雍、洛山谷,今钧州、郑州山野中亦有之。木似梧桐,其枝甚柔弱。叶似皂荚〔3〕叶;又似槐〔4〕叶,极细而密,互相交结,每一风来,辄似相解,了不相牵缀。其叶至暮而合,故名合昏。花发红白色,瓣上若丝〔5〕,茸然散垂。结实作荚子〔6〕,极薄细,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晒干煠食尤好。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合欢条下。
【注释】
〔1〕夜合树:文字描述似豆科合欢属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和山槐A.kalkora Prain.两个种,绘图所示小叶形态似后者。
〔2〕益州:西汉十三州刺史部之一,见《名医别录</a>》。西汉元封五年(前106)置。辖境在今四川折多山、云南怒山、哀牢山一带,甘肃武都、两当,陕西秦岭以南,湖北郧县、保康西北,贵州除东边以外的地区。东汉治所在今四川广汉西北。
〔3〕皂荚:见本书第309皂荚树条。
〔4〕槐:见本书第320槐树芽条。
〔5〕丝:指夜合树的雄蕊丝状物。合欢属植物雄蕊多数,花丝长,明显突出于花冠之外。
〔6〕荚子:指合欢属的荚果。
【译文】
夜合树,本草名叫合欢,又叫合昏。生长在益州及雍洛的山谷中,如今钧州、郑州的山地和原野中也有分布。树干像梧桐,枝条很柔弱。叶像皂荚叶;又像槐叶,但很细而且稠密,互相交结。每次风一吹来,叶片立刻就像分开了,互不连缀。它的叶子到傍晚即合在一起,故名合昏。花呈红、白色,花瓣上像是有丝,细密垂散。结的果实为荚果,很薄很细,味甘,性平,无毒。
图247 夜合树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淘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晒干煠食尤其好。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合欢条下。
248. 木槿树〔1〕
本草云木槿如小葵〔2〕。花淡红色,五叶成一花〔3〕。朝开暮敛,花与枝两用。湖南北人家多种植为篱障。亦有千叶者〔4〕,人家园圃多栽种。性平,无毒。叶味甜。
救饥:采嫩叶煠熟,冷水淘净,油盐调食。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条下。
【注释】
〔1〕木槿树:锦葵科木槿属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据《河南经济植物志》记载,木槿花可炒食,嫩叶可代茶。
〔2〕小葵:锦葵科植物Malvaceae,待考。
〔3〕五叶成一花:指花五基数。叶,指的是现代意义的花瓣。
〔4〕千叶者:即栽培变型的花重瓣者。
【译文】
木槿树,《本草》记载木槿像小葵。花淡红色,花瓣五枚。早晨开花,傍晚合并。花与枝有两种用途,湖南北人家多种植为篱障。也有重瓣的,普通人家的园圃中多栽种。性平,无毒。叶味甜。
图248 木槿树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冷水淘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条下。
249. 白杨树〔1〕
本草白杨树皮。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此木高大,皮白似杨〔2〕,故名。叶圆如梨〔3〕,肥大而尖,叶背甚白,叶边锯齿状,叶蒂〔4〕小,无风自动也。味苦,性平,无毒。
救饥:采嫩叶煠熟,作成黄色,换水淘去苦味,洗净,油盐调食。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条下。
【注释】
〔1〕白杨树:杨柳科杨属Populus植物。有学者鉴定为银白杨Populus alba L.,《中华本草》鉴定为山杨P.davidiana Dode,根据图文,很难区分这两种,需进一步调查。
〔2〕杨:杨柳科杨属Populus植物。
〔3〕梨:见本书第349梨树条。
〔4〕叶蒂:指叶柄。
【译文】
白杨树,本草白杨树皮。古代没有记载其产地,如今处处都有分布。这种树高大,树皮白色,像杨树,因此得名。叶像梨(叶)那样圆,肥大但尖,叶背面很白,叶边缘锯齿状,叶柄小,无风自动。味苦,性平,无毒。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泡成黄色,换水淘去苦味,洗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条下。
图249 白杨树
250. 黄栌〔1〕
生商洛〔2〕山谷,今钧州新郑山野中亦有之。叶圆,木黄,枝茎色紫赤。叶似杏〔3〕叶而圆大。味苦,性寒,无毒。木可染黄。
救饥:采嫩芽煠熟,水淘去苦味,油盐调食。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条下。
【注释】
〔1〕黄栌:漆树科黄栌属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
图250 黄栌
〔2〕商洛:古县名,见《政和本草》。隋开皇四年(584)改商县置,属商州。治所在今陕西丹凤县西五里古城。大业初属上洛郡。唐武德二年(619)移治今丹凤县西商镇,属商州。金贞元二年(1154)废。
〔3〕杏:见本书第361杏树条。
【译文】
黄栌,生长在商洛的山谷中,现在钧州、新郑山地和原野中也有。叶圆形,木材黄色,枝条和茎紫红色。叶像杏叶,但比较圆大。味苦,性寒,无毒。木材可以用来染黄色。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淘去苦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条下。
251. 椿树芽〔1〕
本草有椿木、樗木,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二木形干大抵相类,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樗木疏而气臭,膳夫熬去其气,亦可啖。北人呼樗为山椿,江东人呼为虎目,叶脱处有痕如樗蒲子〔2〕;又如眼目,故得此名。夏中生荚〔3〕。樗之有花者无荚,有荚者无花。荚常生臭樗上,未见椿上有荚者,然世俗不辨椿樗之异,故俗名为椿荚,其实樗荚耳。其无花不实,木大端直为椿。有花而荚,木小干多迂矮者为樗。椿味苦,有毒。樗味苦,有小毒,性温,一云性热,无毒。
救饥:采嫩芽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治病:文具《本草·木〔4〕部》椿木、樗木及椿荚条下。
【注释】
〔1〕椿树芽:本条文字描述的是楝科香椿属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 Roem.和苦木科樗属臭椿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两种植物。这两种外形相似,不易分辨,以至于在用药上常混淆。而绘图显示,这种植物具奇数羽状复叶,是臭椿A. altissima的特征,而香椿具偶数羽状复叶。香椿为热带植物,在北方栽培大多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根据《河南经济植物志》,这两种植物都可以食用,但臭椿芽需要浸泡,不能多食,否则令人浮肿。文中“樗之有花者无荚,有荚者无花”的描述可能有误,臭椿在北方是开花结果的。
〔2〕樗蒲子:古代一种赌博游戏中用于掷采的投子,由于这种木制掷具系五枚一组,所以又叫五木之戏,简称五木。樗蒲,是继六博戏之后,盛行于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3〕荚:指臭椿的翅果。
〔4〕木:底本讹做“本”。据文意改。
【译文】
椿树芽,本草有椿木、樗木,古代没有记载它的产地,如今处处都有。两种树外形、树干大体上相似,椿木木质坚固而且叶有香味,可以食用;樗木木质疏松而且气味臭,厨师熬去它的臭味,也可食用。北方人称樗为山椿,江东人称樗为虎目,因为它的叶脱落处有痕迹像樗蒲子;又像眼睛,因此得名。夏季中期生荚,樗树开花的不长荚,有荚的不开花。荚常生在臭樗上,没有见过椿上有荚的。然而世俗不辨椿、樗的差别,所以俗名叫作椿荚的,实际上是樗荚罢了。那种不开花不结果,树干高大而且端直的是椿。有花而且长小荚,树小,树干大多曲折的是樗。椿味苦,有毒。樗味苦,有小毒,性温,一说性热,无毒。
图251 椿树芽
救饥:采集嫩芽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椿木、樗木及椿荚条下。
252. 椒树〔1〕
本草蜀椒,一名南椒,一名巴椒,一名蓎藙音唐毅。生武都〔2〕川谷及巴郡〔3〕、归、峡、蜀川、陕洛间,人家园圃多种之。高四五尺,似茱萸〔4〕而小,有针刺〔5〕。叶似刺〔6〕叶微小,叶坚而滑,可煮食,甚辛香。结实无花〔7〕,但生于叶间,如豆颗而圆,皮紫赤。此椒江淮及北土皆有之,茎实皆相类,但不及蜀中者〔8〕皮肉厚、腹里白、气味浓烈耳。又云,出金州西城〔9〕者佳。味辛,性温,大热,有小毒,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十月勿食椒,损气伤心,令人多忘。杏仁〔10〕为之使,畏款冬花。
救饥:采嫩叶煠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椒颗调和百味,香美。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蜀椒条下。
【注释】
〔1〕椒树:绘图所示为芸香科花椒属野花椒Zanthoxylum simns Hance,现在山东、河南等地常用以代花椒用。文中出自旧《本草》中的蜀椒或巴椒是同属的花椒Z.bungeanum Maxim.。
〔2〕武都:古代郡名,见《名医别录》。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武都县(今甘肃西河县南仇池山东麓),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成县、徽县、西和、两当、康县及陕西凤县、略阳等县地。东汉移治下辨县,今成县西三十里。三国魏黄初中改置武都西部都尉,后入蜀。西晋复置武都郡。
〔3〕巴郡:古代郡名,见《名医别录》。战国周赧王元年(前314)秦置,治所在江州县,今四川重庆市。西汉辖境相当今四川、旺苍、西充、永川、綦江以东、大巴山以南,巫山以西地区。东汉时曾经移治市北嘉陵江北岸。兴平元年(194),刘璋</a>分巴郡为三郡,以垫江以上置巴郡,属益州。治所在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嘉陵江、渠江中下游流域。建安六年(201)改为巴西郡。
图252 椒树
〔6〕刺:蔷的别名。见本书第154蔷条。
〔4〕萸:底本讹作“莄”,据《四库》本改。
〔5〕针刺:此处指皮刺。
〔7〕结实无花:野花椒春季开花,花淡黄绿色,不鲜艳,可能不显眼,作者可能没观察到野花椒开花的状态。
〔8〕蜀中者:即花椒Z.bungeanum Maxim.。
〔9〕金州西城:指古代金州西城县,见《唐本草》。金州,北魏废帝三年(554)改梁州置,治所在西城县(北周改吉安县,即陕西安康市)。隋大业三年(583)废。唐武德元年(618)复改西城郡为金州,仍治西城县(今安康市)。
〔10〕杏仁:中药名。见本书第361杏树条。
【译文】
椒树,本草蜀椒,又叫南椒、巴椒、蓎藙。生长在武都郡有流水的山谷及巴郡、归、峡、蜀川、陕洛一带。普通人家的园圃中多栽种。高四五尺,像茱萸,但比较小,有针刺,叶像刺叶、略小,坚硬但光滑,可煮熟后食用,辛香味很浓。结果但不开花,(果实)只生在叶之间,像豆粒,但比较圆,皮紫红色。这种椒在江淮及北方都有,它的枝条和果实都像蜀椒,但不及蜀中产的皮肉厚、腹里白、气味浓烈。又一说出金州西城的好。味辛,性温,大热,有小毒,多吃令人乏气。果皮不张开的能杀人。十月不能食用花椒,(否则)会损气伤心,使人多健忘。杏仁是它的使药,畏款冬花。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换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椒的果实颗粒可以调和百味,味香美。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蜀椒条下。
253. 椋上音良子树〔1〕
本草有椋子木,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密县山野中亦有之。其树有大者,木则坚重,材堪为车辋〔2〕。初生作科条状,类荆条〔3〕,对生枝叉。叶似柿〔4〕叶而薄小,两叶相当,对生。开白花,结子细圆,如牛李子〔5〕,大如豌豆,生青熟黑。味甘、咸,性平,无毒。叶味苦。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洗净,油盐调食。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条下。
【注释】
〔1〕椋子树: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梾木Cornus macrophy Wall.或毛梾C.walteri Wanger.。河南俗称为“凉子”(记音)。
〔2〕车辋:古代用木头制作的车轮周围的框子。
〔3〕荆条:见本书第290荆子条。
〔4〕柿:见本书第348柿树条。
〔5〕牛李子:女儿茶的别名。见本书第259女儿茶条。
【译文】
椋子树,本草中有椋子木,但没有记载产地,如今密县的山地和原野中也有分布。这种树中植株高大的,树干坚硬而重,木材适合做车辋。初生的枝条小,形状像荆条,枝条对生。叶像柿叶,但比较薄、小,两叶对生。开白花,结的果实细圆,像牛李子,如豌豆大小,生时绿色,成熟黑色。味甘、咸,性平,无毒。叶味苦。
图253 椋子树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淘去苦味,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条下。
新增
254. 云桑〔1〕
生密县山野中。其树枝叶皆类桑〔2〕,但其叶如云头花叉〔3〕;又似木栾树〔4〕叶微阔。开细青黄花。其叶味微苦。
救饥:采嫩叶煠熟,换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或蒸晒作茶,尤佳。
【注释】
〔1〕云桑:槭树科槭属茶条槭Acer tataricum L.subsp.ginn(Maxim.)Wesmael。有学者鉴定为领春木科领春木属云叶Euptelea polyandra Sieb.et Z.、领春木E.pleiosperma Hook.f.et Thoms.(现FOC领春木属只承认一种,作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 Hook.f.&Thoms.)或桑科桑属Morus植物,皆欠妥。
〔2〕桑:见本书第323桑椹树条。
〔3〕花叉:指叶分裂或者有缺刻。
〔4〕木栾树:见本书第274木栾树条。
【译文】
云桑,生长在密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树干枝叶都像桑,只是叶如云状,边缘有缺刻;又像木栾树叶,但略宽。开绿黄色的小花。它的叶味微苦。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换水浸淘去苦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或者蒸熟晒干后当茶,味道尤其好。
图254 云桑
255. 黄楝树〔1〕
生郑州南山野中。叶似初生椿树叶而极小;又似楝叶,色微带黄。开花紫赤色,结子如豌豆大,生青,熟亦紫赤色。叶味苦。
救饥:采嫩芽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油盐调食。蒸芽曝干,亦可作茶煮饮。
图255 黄楝树
【注释】
〔1〕黄楝树:漆树科黄连木属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据《河南经济植物志》记载,黄连木嫩叶有芳香,可代茶,红艳如黄鹂之头,故名黄鹂茶或黄儿茶;亦可做腌菜。
【译文】
黄楝树,生长在郑州南部的山地和原野中。叶似初生的椿树叶,但很小;又似楝树叶,略带黄色。开花紫红色,果实有豌豆大小,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也变成紫红色。叶味苦。
救饥:采集嫩芽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蒸过的树芽晒干后,也可当茶煮水饮用。
256. 冻青树〔1〕
生密县山谷间。树高丈许。枝叶似枸骨子树〔2〕而极茂盛,凌冬不凋;又似樝音柤子树〔3〕叶而小;亦似穁芽叶〔4〕微窄,头颇团而不尖。开白花,结子如豆粒大,青黑色。叶味苦。
救饥:采芽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淘洗净,油盐调食。
【注释】
〔1〕冻青树:木犀科女贞属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或小叶女贞L. quihoui Carr.。
〔2〕枸骨子树:冬青科冬青属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t Paxt.。
〔3〕樝子树:见本书第353樝子树条。
〔4〕穁芽叶:即穁芽树叶。见本书第257穁芽树条。
【译文】
冻青树,生长在密县的山谷中。树高一丈左右。枝叶像枸骨子树,但非常茂盛,凌冬不凋落;又像楂樝子树叶,但比较小;也像穁芽叶,但略窄,叶顶端略圆但不尖。开白花,结的果实像豆粒大小,青黑色。叶味苦。
救饥:采集芽叶煠熟,用水浸去苦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256 冻青树
257. 穁上音冗芽树〔1〕
生辉县山野中。科条似槐〔2〕条。叶似冬青〔3〕叶微长。开白花,结青白子。其叶味甜。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穁芽树:疑似木犀科雪柳属雪柳Fontanesia phillyreoides Labill.subsp. fortunei (Carrière) Yalt.,现在河南农村用其嫩芽代茶。王作宾鉴定为木犀科女贞属Ligustrum植物,备为一说。
图257 穁芽树
〔2〕槐:见本书第320槐树芽条。
〔3〕冬青:疑指木犀科女贞属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
【译文】
穁芽树,生长在辉县的山地和原野中。茎像槐树的枝条。叶像冬青叶,略长。开白花,结绿白色的果实。它的叶味甜。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58. 月芽树〔1〕
又名芿音仍芽。生田野中。茎似槐〔2〕条。叶似歪头菜叶〔3〕微短,稍硬;又似穁芽叶,颇长,其叶两两对生,味甘、微苦。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月芽树:疑似木犀科雪柳属雪柳Fontanesia phillyreoides Labill.subsp.fortunei (Carrière) Yalt.,现在农村用其嫩芽代茶。根据中文异名及文字描述,似与第257穁芽树同种。王作宾鉴定为卫矛科卫矛属Euonymus植物,供读者参考。本条图、文不符,文中描述“其叶两两对生”,但绘图所示却为叶互生。
〔2〕槐:见本书第320槐树芽条。
〔3〕叶:指歪头菜复叶上的一枚小叶。
【译文】
月芽树,又叫芿芽。生长在田野中。茎像槐树的枝条。叶像歪头菜的小叶,略短,稍硬;又像穁芽叶,略长而尖锐。它的叶子两两对生。叶味甘、微苦。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258 月芽树
259. 女儿茶〔1〕
一名牛李子,一名牛筋子。生田野中。科条高五六尺。叶似郁李子〔2〕叶而长大,稍尖,叶色光滑;又似白棠子〔3〕叶,而色微黄绿。结子如豌豆大,生则青,熟则黑茶褐色。其叶味淡,微苦。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亦可蒸暴,作茶煮饮。
【注释】
〔1〕女儿茶:鼠李科鼠李属鼠李Rhamnus davurica Pall.,根据《河南树木志》,它的嫩叶及芽可供食用及代茶。
〔2〕郁李子:见本书第354郁李子条。
〔3〕白棠子:见本书第297白棠子树条。
【译文】
女儿茶,又叫牛李子、牛筋子。生长在田野中。植株高五六尺。叶像郁李子叶,但比较长大,略尖,叶色光滑;又像白棠子叶,但略呈黄绿色。结的果实像豌豆大小,未成熟时青色,熟后黑茶褐色。它的叶味淡,微苦。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也可蒸后暴晒,当茶煮水饮用。
图259 女儿茶
260. 省沽油〔1〕
又名珍珠花。生钧州风谷顶山谷中。科条似荆条而圆,对生枝叉,叶亦对生。叶似驴驼布袋〔2〕叶而大;又似葛藤〔3〕叶却小,每三叶攒生一处〔4〕。开白花,似珍珠色。叶味甘、微苦〔5〕。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省沽油:省沽油科省沽油属省沽油Staphylea bumalda DC.。
图260 省沽油
〔2〕驴驼布袋:见本书第304驴驼布袋条。
〔3〕葛藤:葛的别名。见本书第234葛根条。
〔4〕每三叶攒生一处:指复叶具三小叶。
〔5〕苦:底本“苦”字后衍一“性”字,据《四库》本、《农政全书</a>》删。
【译文】
省沽油,又叫珍珠花。生长在钧州风谷顶的山谷中。枝条像荆条,但比较圆,枝条对生,叶也对生。叶像驴驼布袋叶,但比较大;又像葛藤叶,但较小,每三枚小叶聚集在一起。开白色的花,像珍珠的颜色。叶味甘、微苦。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淘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61. 白槿树〔1〕
生密县梁家冲山谷中。树高五七尺。叶似茶叶,而甚阔大光润;又似初生青冈〔2〕叶而无花叉;又似山格剌树〔3〕叶亦大。开白花。其叶味苦。
救饥:采嫩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油盐调食。
【注释】
〔1〕白槿树:木犀科白蜡树属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在河南白蜡树俗名为“白荆树”,“荆”与“槿”音相近。古代的“梣”即该属植物的统称。绘图显示的是初生幼苗。
图261 白槿树
〔2〕青冈:见本书第268青冈树条。
〔3〕山格剌树:见本书第278山格剌树条。
【译文】
白槿树,生长在密县梁家冲的山谷中。树高五到七尺。叶像茶树叶,但比它宽大而且有光润;又像初生的青冈叶,却没有缺刻;又像山格剌树的叶,也比较大。开白色的花。它的叶味苦。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62. 回回醋〔1〕
一名淋朴樕。生密县韶华山山野中。树高丈余。叶似兜栌树〔2〕叶而厚大,边有大锯齿;又似厚椿叶而亦大,或三叶或五叶排生一茎〔3〕。开白花,结子大如豌豆,熟则红紫色,味酸。叶味微酸。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去酸味,淘净,油盐调食。其子调和汤味,如醋。
【注释】
〔1〕回回醋:漆树科盐肤木属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据《河南树木志》,该种在河南有俗名称为“林朴苏”,据《河南经济植物志》,该种在河南栾川又有俗名称为“林朴嫩”(该书“嫩”可能是“樕”的误写)。盐肤木的果实未成熟前味道酸,云南的少数民族常用来泡水代醋食用,因此又有俗名称为“盐酸果”。有学者认为是芸香科黄檗属Phellodendron植物,欠妥。
〔2〕兜栌树:见本书第267兜栌树条。
〔3〕或三叶或五叶排生一茎:此处指回回醋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三或五。明代植物学家没有复叶概念,认为是多片叶子排在茎上(此处茎应为叶柄),但已经认识到小叶数目为奇数了。
图262 回回醋
【译文】
回回醋,又叫淋朴樕。生长在密县韶华山的山地和原野中。树高一丈多。叶像兜栌树叶,但比较厚、比较大,边缘有大锯齿;又像厚的椿树叶,但也较大,三枚叶或五枚叶排列生长在一根茎上。开白花,结的果实像豌豆大,成熟后变为红紫色,味酸。叶味微酸。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去酸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用它的果实来调和汤,就像醋的味道。
263. 槭音色树芽〔1〕
生钧州风谷顶山谷间。木高一二丈。其叶状类野葡萄〔2〕叶,五花尖叉〔3〕;亦似绵〔4〕花叶而薄小;又似丝瓜叶却甚小,而淡黄绿色。开白花。叶味甜。
图263 槭树芽
救饥:采叶煠熟,以水浸,作成黄色,换水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槭树芽:槭树科槭属Acer植物,似色木槭Acer pictum Thunb.,茶条槭Acer tataricum L.subsp.ginn(Maxim.)Wesmael一类。据《河南树木志》记载,色木槭“嫩叶可代菜和茶”。有学者鉴定为七叶树科七叶树属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unge或欧洲七叶树A. hippocastanum L.,欠妥。
〔2〕野葡萄:见本书第357野葡萄条。
〔3〕五花尖叉:指叶五深裂。
〔4〕绵:同“棉”。
【译文】
槭芽树,生长在钧州风谷顶的山谷中。树高一二丈。它的叶像野葡萄叶的形状,五深裂;也像棉花叶,但比较薄小;又像丝瓜叶却小得多,颜色为浅黄绿色。开白色花。叶子味甜。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直到变成黄色,换水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64. 老叶儿树〔1〕
生密县山野中。树高六七尺。叶似茶叶而窄瘦尖;又似李子〔2〕叶而长。其叶味甘、微涩。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去涩味,淘洗净,油盐调食。
【注释】
〔1〕老叶儿树:似壳斗科栎属Quercus植物,疑似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或麻栎Q.acutissima Carr.一类。
〔2〕李子:见本书第351李子树条。
【译文】
老叶儿树,生长在密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树高六七尺。叶像茶树叶,但更狭细、尖锐;又像李子叶,但更长。它的叶味甘、微涩。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去涩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264 老叶儿树
265. 青杨树〔1〕
在处有之,今密县山野间亦多有。其树高大。叶似白杨树叶而狭小,色青,皮亦颇青,故名青杨。其叶味微苦。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作成黄色,换水淘净,油盐调食。
图265 青杨树
【注释】
〔1〕青杨树:杨柳科杨柳属Populus植物,《中国植物志》鉴定为杨柳科杨属青杨Populus cathayana Rehd.,备考。
【译文】
青杨树,到处都有,现在密县的山地和原野间也有很多。树干高大。叶像白杨树叶,但比较狭小,颜色青,皮也略青,所以得青杨的名字。叶味微苦。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直到变成黄色,换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66. 龙柏芽〔1〕
出南阳府马鞍山中。此木久则亦大。叶似初生橡栎〔2〕音历小叶而短,味微苦。
救饥:采芽叶煠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龙柏芽:蔷薇科白鹃梅属Exochorda植物,似红柄白鹃梅Exochorda giraldii Hesse.或白鹃梅E.racemosa(Lindl.)Rehd.。此条绘图及描述都比较简单,似乎难以确定种类。我们在河南野外调查时发现,“龙柏芽”这一名称仍在民间保留,所指即为蔷薇科白鹃梅属Exochorda植物,该属植物形态与原书绘图及描述也大致吻合。现在,在河南白鹃梅属植物的嫩叶都可做野菜食用。有学者鉴定为清风藤科泡花树属泡花树Meliosma cuneifolia Fr.或壳斗科栎属Quercus植物,欠妥。
图266 龙柏芽
〔2〕橡栎:见本书第289橡子树条。
【译文】
龙柏芽,产南阳府的马鞍山中。这种树多年后也可长成大树。叶像初生橡栎的小叶但比较短,味微苦。
救饥:采集芽叶煠熟,换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67. 兜栌树〔1〕
生密县梁家冲山谷中。树甚高大,其木枯朽极透,可作香焚,俗名坏香。叶似回回醋树叶而薄窄;又似花楸树〔2〕叶却少花叉〔3〕,叶皆对生,味苦。
救饥:采嫩芽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淘洗净,油盐调食。
【注释】
〔1〕兜栌树:胡桃科化香树属化香树tycarya strobcea Sieb.et Z.。化香树的木材燃烧后有香味,河南地区有俗名称为“还香树”。有学者鉴定为苦木科苦木属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D. Don) Benn.,欠妥。
〔2〕花楸树:见本书第272花楸树条。
〔3〕少花叉:指兜栌树叶边缘分裂很少。
【译文】
兜栌树,生长在密县梁家冲的山谷中。树很高大,树干彻底干枯、腐烂之后,可以当作香焚烧,俗名坏香。叶像回回醋树叶,但比较薄而且窄;又像花楸树叶,但花叉较少,叶都是对生的,味苦。
图267 兜栌树
救饥:采集嫩芽叶煠熟,用水浸泡去掉苦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68. 青冈树〔1〕
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其木大而结橡斗者为橡栎〔2〕音历,小而不结橡斗者为青冈。其青冈树枝、叶、条干皆类橡栎,但叶色颇青而少花叉。味苦,性平,无毒。
救饥:采嫩叶煠熟,以水浸渍音自,作成黄色,换水淘洗净,油盐调食。
【注释】
〔1〕青冈树:壳斗科栎属Quercus多种植物,绘图疑似枹栎Quercus serrata Murray一类。
〔2〕橡栎:见本书第289橡子树条。
【译文】
青冈树,古代没有记载它的产地,如今处处都有分布。树干高大但结橡斗的是橡栎,树干小但不结橡斗的是青冈。青冈的枝条、叶和树干都类似橡栎,但叶略呈绿色,少缺刻。味苦,性平,无毒。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渍,浸成黄色,换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268 青冈树
269. 檀树芽〔1〕
生密县山野中。树高一二丈。叶似槐〔2〕叶而长大。开淡粉紫花。叶味苦。
救饥:采嫩芽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洗净,油盐调食。
【注释】
〔1〕檀树芽:豆科黄檀属黄檀Dalbergia hupeana Hance.。在河南农村,当地人喜欢食用春天的嫩芽。
〔2〕槐:见本书第320槐树芽条。
【译文】
檀树芽,生长在密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树高一二丈。叶像槐叶,但比较长大。开淡粉紫色花。叶味苦。
救饥:采集嫩芽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269 檀树芽
270. 山茶科〔1〕
生中牟土山、田野中。科条高四五尺。枝梗灰白色。叶似皂荚〔2〕叶而团;又似槐〔3〕叶,亦团,四五叶攒生一处〔4〕,叶甚稠密,味苦。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淘洗净,油盐调食。亦可蒸晒干,做茶煮饮。
【注释】
〔1〕山茶科:鼠李科鼠李属卵叶鼠李Rhamnus bungeana J.Vass.,在河南北部开封、郑州一带常见。王作宾先生鉴定为小叶鼠李R.parvifolia Bunge,现在河南北部少见,备为一说。
图270 山茶科
〔2〕皂荚:见本书第309皂荚树条。
〔3〕槐:见本书第320槐树芽条。
〔4〕四五叶攒生一处:本种有叶在短枝上簇生的现象。
【译文】
山茶科,生长在中牟的土山、田间和荒野中。植株高四五尺。枝干灰白色。叶像皂荚叶,但比较圆;又像槐叶也比较圆,四五枚叶簇生在一起,叶很稠密,味苦。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也可以蒸熟晒干,当茶煮水饮用。
271. 木葛〔1〕
生新郑县山野中。树高丈余。枝似杏〔2〕枝。叶似杏叶而团,又似葛根叶而小,味微甜。
图271 木葛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木葛:待考。王作宾先生鉴定为蔷薇科木瓜属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Touin) Koehne,备考。
〔2〕杏:见本书第361杏树条。
【译文】
木葛,生长在新郑县的山间荒野中。树有一丈多高。树枝像杏树的枝。叶像杏树叶,但比较圆;又像葛根叶,但比较小,味微甜。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72. 花楸树〔1〕
生密县山野中。其树高大。叶似回回醋叶微薄;又似兜栌树叶,边有锯齿叉。其叶味苦。
救饥:采嫩芽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洗净,油盐调食。
【注释】
〔1〕花楸树:似为蔷薇科花楸属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Hance)Hedl.,仅根据图文提供的性状信息,似乎也难以排除北京花楸S.discolor(Maxim.)Maxim.,根据FOC,前者在河南是没有分布的,当然FOC的记载也可能不完整。
【译文】
花楸树,生长在密县的山间和荒野中。树干高大。叶像回回醋叶,但略微薄;又像兜栌树叶,边缘有锯齿。它的叶子味苦。
救饥:采集嫩芽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272 花楸树
273. 白辛树〔1〕
生荥阳塔儿山〔2〕岗野间。树高丈许。叶似青檀树〔3〕叶,颇长而薄,色微淡绿;又似月芽树叶而大,色亦差淡。其叶味甘、微涩。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去涩味,油盐调食。
【注释】
〔1〕白辛树:疑似榆科榆属Celtis植物。有学者鉴定为安息香科银钟花属Halesia植物,日本学者订其为同科白辛树属Pterostyrax植物,《中国植物志》鉴定为白辛树Pterostyrax psilophyllus Diels ex Perk.,而根据《河南植物志》和FOC,这两个属的植物在河南都没有分布。
图273 白辛树
〔2〕塔儿山:即塔山,位于郑州上街区峡窝镇东南部,为嵩山余脉。
〔3〕青檀树:见本书第313青檀树。
【译文】
白辛树,生长在荥阳塔儿山的山冈和荒野中。树高一丈左右。叶像青檀树叶,但略长而且薄,颜色略微淡绿;又像月芽树叶,但比较大,颜色也稍浅。它的叶味甘、微涩。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淘去涩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74. 木栾树〔1〕
生密县山谷中。树高丈余。叶似楝叶而宽大,稍薄。开淡黄花,结薄壳〔2〕,中有子,大如豌豆,乌黑色,人多摘取串作数珠〔3〕。叶味淡、甜。
救饥:采嫩芽叶煠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木栾树:无患子科栾树属栾树Koelreuteria panicta Laxm.,北京、河北、河南等地早春食用其嫩叶,称为木兰芽。据《河南经济植物志》记载,其嫩叶去掉苦味后可以做菜食用。
图274 木栾树
〔2〕薄壳:栾树蒴果的果皮薄,壳状。
〔3〕数珠:佛教徒诵经时用来计数的成串的珠子,也叫“念珠”。
【译文】
木栾树,生长在密县的山谷中。树高一丈多。叶像楝叶,但比较宽大,略微薄。开淡黄色的花,结薄的壳状果实,壳中有种子,如豌豆大小,乌黑色,人们常摘取来串成数珠。叶味淡、甜。
救饥:采集嫩芽和叶煠熟,换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75. 乌棱树〔1〕
生密县梁家冲山谷中。树高丈余。叶似省沽油树叶而背白;又似老婆布〔2〕叶,微小而。开白花。结子如梧桐子大,生青,熟则乌黑。其叶味苦。
救饥:采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作过,淘洗净,油盐调食。
【注释】
〔1〕乌棱树:疑似樟科山胡椒属山胡椒Lindera uca(Sieb.et Z.)Bl.。有学者订其为木姜子属绢毛木姜子Litsea sericea Hook.f.及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性状较接近,只是据《河南植物志》和FOC,绢毛木姜子在河南没有分布,木姜子也仅见于河南南部山区。
〔2〕老婆布:见本书第286老婆布条。
【译文】
乌棱树,生长在密县梁家冲的山谷中。树有一丈多高。叶像省沽油树叶,但背面白色;又像老婆布叶,但略小、狭窄。开白花。结的果实有梧桐子大,生时青色,熟后乌黑色。它的叶味苦。
图275 乌棱树
救饥:采集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76. 刺楸树〔1〕
生密县山谷中。其树高大。皮色苍白,上有黄白斑点。其枝梗间多有大刺。叶似楸〔2〕叶而薄,味甘。
图276 刺楸树
救饥:采嫩芽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刺楸树:五加科刺楸属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Thunb.)Koidz.。
〔2〕楸:见本书第317楸树条。
【译文】
刺楸树,生长在密县的山谷中。它的树干高大。树皮颜色苍白,上面有黄白色斑点。它的枝干上多有大刺。叶像楸树叶,但比较薄,味甘。
救饥:采集嫩芽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77. 黄丝藤〔1〕
生辉县太行山山谷中。条类葛条。叶似山格剌〔2〕叶而小;又似婆婆枕头〔3〕叶颇硬,背微白,边有细锯齿,味甜。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黄丝藤:疑为卫矛科南蛇藤属Cstrus植物。有学者鉴定为蔷薇科悬钩子属Rubus植物,欠妥。
〔2〕山格剌:见本书第278山格剌树条。
〔3〕婆婆枕头:见本书第305婆婆枕头条。
【译文】
黄丝藤,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谷中。藤条像葛藤。叶像山格剌叶,但较小;又像婆婆枕头叶,但略硬,叶背面略呈白色,边缘有细锯齿,味甜。
救饥:采集叶煠熟,水浸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食。
图277 黄丝藤
278. 山格剌树〔1〕
生密县韶华山山野中。作科条生。叶似白槿树叶,颇短而尖音哨〔2〕;又似茶树叶而阔大;及似老婆布〔3〕叶亦大,味甘。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作成黄色,淘洗净,油盐调食。
【注释】
〔1〕山格剌树:似卫矛科南蛇藤属大芽南蛇藤Cstrus gemmatus Loes.或南蛇藤Cstrus orbictus Thunb.。我们调查发现,河南辉县方言称这两种为“哥兰叶”,其叶初春作野菜食用,味道鲜美。“剌”,各版本皆讹作“刺”,本书第261白槿树条、第277黄丝藤条都作“山格剌”,河南方言发音也如此,据改。有学者鉴定为蔷薇科悬钩子属Rubus植物,欠妥。
〔2〕哨:底本作“肖”。
图278 山格剌树
〔3〕老婆布:见本书第286老婆布条。
【译文】
山格剌树,生长在密县韶华山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生枝条。叶像白槿树叶,但略短而且尖瘦;又像茶树叶,但比较宽大;又像老婆布叶,但也较大,味甘。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成黄色,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79. 杭去声树〔1〕
生辉县太行山山谷中。其树高丈余。叶似槐〔2〕叶而大,却颇软薄;又似檀树叶而薄小。开淡红色花。结子如绿豆大,熟则黄茶褐色。其叶味甜。
图279 树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树:卫矛科卫矛属疣点卫矛Euonymus verrucosoides Loes.。
〔2〕槐:见本书第320槐树芽条。
【译文】
树,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谷中。树高一丈多。叶像槐树叶,但比较大,(叶)相当软薄;又像檀树叶,但比较薄小。开淡红色花。结的果实有绿豆大小,成熟后黄茶褐色。它的叶味甜。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淘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80. 报马树〔1〕
生辉县太行山山谷间。枝条似桑〔2〕条色。叶似青檀〔3〕叶而大,边有花叉;又似白辛〔4〕叶,颇大而长硬。叶味甜。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淘净,油盐调食。硬叶煠熟,水浸作成黄色,淘去涎沫,油盐调食。
【注释】
〔1〕报马树:似榆科朴树属大叶朴Celtis koraiensis Nakai。
〔2〕桑:见本书第323桑椹树条。
〔3〕青檀:见本书第313青檀树条。
〔4〕白辛:即白辛树。见本书第273白辛树条。
【译文】
报马树,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谷间。枝条像桑树条的颜色。叶像青檀叶,但比较大,边缘有分裂;又像白辛树叶,但略大而且长硬。叶味甜。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淘洗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硬的叶子先煠熟,用水浸成黄色,淘去涎沫,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280 报马树
281. 椴树〔1〕
生辉县太行山山谷间。树甚高大,其木细腻,可为桌〔2〕器。枝叉对生。叶似木槿叶而长大微薄,色颇淡绿,皆作五花桠音鸦叉〔3〕,边有锯齿。开黄花。结子如豆粒大,色青白。叶味苦。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淘洗净,油盐调食。
图281 椴树
【注释】
〔1〕椴树:椴树科椴树属植物。似太行山东南部常见的蒙椴Tilia mongolica Maxim.一类,该种树皮富含纤维,救荒时可以食用,花部蜜腺发达,是重要的蜜源植物。最新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一般将椴树置于锦葵科Malvaceae,这里沿用《中国植物志》的处理。该种木材也很好。
〔2〕桌:底本作“卓”,据《四库》本改。
〔3〕五花桠叉:指叶子五裂。
【译文】
椴树,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谷间。树很高大,木材细腻,可做桌子等器具。枝条对生。叶像木槿叶,但比较长大、略薄,略呈淡绿色,都为五裂,边缘有锯齿。开花黄色。结的果实像豆粒大,绿白色。叶味苦。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去苦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82. 臭〔1〕烘去声
生密县杨家冲山谷中。科条高四五尺。叶似杵瓜〔2〕叶而尖音哨;又似金银花叶亦尖,五叶攒生如一叶。开花白色。其叶味甜。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臭:疑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似细柱五加Eleutherocus nodiflorus(Dunn)S.Y.Hu。有学者认为是马鞭草科牡荆属黄荆Vitex negundo L.,但叶形及花色不合,值得商榷。
图282 臭
〔2〕杵瓜:野木瓜的别名。见本书第302野木瓜条。
【译文】
臭,生长在密县杨家冲的山谷中。(植株)的枝条高四五尺。叶像杵瓜叶,但比较尖瘦;又像金银花叶也比较尖窄,五枚(小)叶聚集成一枚叶。开白花。叶味甜。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83. 坚荚树〔1〕
生辉县太行山山谷中。其树枝干坚劲,可以作棒。皮色乌黑,对分枝叉,叶亦对生。叶似拐枣〔2〕叶而大,微薄,其色淡绿;又似土栾树〔3〕叶,极大而光润。开黄花。结小红子。其叶味苦。
救饥:采嫩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淘洗净,油盐调食。
【注释】
〔1〕坚荚树:忍冬科荚蒾属Viburnum植物,似陕西荚蒾Viburnum schensianum Maxim.一类。《中国植物志》释作常绿荚蒾V. sempervirens K.Koch,但据《河南植物志》和FOC,该种河南不产。《中国植物志》将荚蒾属归入忍冬科Caprifoliaceae,FOC依据分子系统学的结果,将荚蒾属归入五福花科Adoxaceae,本书暂时采用《中国植物志》的意见。本书第303条也为荚蒾属植物,归科问题不再赘述。
〔2〕拐枣:见本书第298拐枣条。
〔3〕土栾树:见本书第303土栾树条。
【译文】
坚荚树,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谷中。它的树枝、树干坚韧,可以做棒。树皮颜色乌黑,枝叉对生,叶也对生。叶像拐枣叶,但较大,略薄,颜色淡绿;又像土栾树叶,但很大而且有光泽。开黄花。结红色小果实。它的叶味苦。
图283 坚荚树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去苦味,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84. 臭竹树〔1〕
生辉县太行山山野中。树甚高大。叶似楸〔2〕叶而厚,颇音哨,却少花叉;又似拐枣〔3〕叶亦大。其叶面青背白,味甜。
图284 臭竹树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去邪臭气味,油盐调食。
【注释】
〔1〕臭竹树:似马鞭草科赪桐属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
〔2〕楸:见本书第317楸树条。
〔3〕拐枣:见本书第298拐枣条。
【译文】
臭竹树,生长在辉县太行山的山地和原野中。树干很高大。叶像楸树叶,但较厚,略狭,相当尖,叶分裂较少;又像拐枣叶,但叶较大。叶表面绿色,叶背面白色,味甜。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去怪味,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285. 马鱼儿条〔1〕
俗名山皂角。生荒野中。叶似初生刺花〔2〕叶而小。枝梗色红,有刺似棘针〔3〕微小。叶味甘、微酸。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马鱼儿条:豆科皂荚属野皂荚Gleditsia microphy D. A. Gordon ex Isely,河南俗名为山皂角。
〔2〕刺花:疑为本书第154蔷条。
〔3〕棘针:鼠李科枣属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 F. Chow的棘刺。
【译文】
马鱼儿条,俗名山皂角。生长在荒野中。叶像初生的刺花叶,比较小。枝条红色,有枝刺像棘针的刺,略小。叶味甘、微酸。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图285 马鱼儿条
286. 老婆布〔1〕
生钧州风谷顶山野间。科条淡苍黄色。叶似匙头样,色嫩绿而光俊;又似山格剌叶却小。味甘,性平〔2〕。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作过,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老婆布:文字描述似卫矛科南蛇藤属Cstrus植物,疑似苦皮藤Cstrus angtus Maxim.。绘图所示为幼苗。
图286 老婆布
〔2〕性平:底本缺“平”字,《四库》本无“性平”,据《农政全书》及《植物名实图考》加。
【译文】
老婆布,生长在钧州风谷顶的山地和原野中。枝条淡苍黄色。叶像匙头的形状,颜色嫩绿而且光亮;又像山格剌叶,但较小。味甘,性平。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实可食
《本草》原有
287. 蕤核树〔1〕
俗名蕤李子。生函谷川谷,及巴西〔2〕、河东皆有,今古崤关〔3〕西茶店山谷间亦有之。其木高四五尺。枝条有刺。叶细似枸杞〔4〕叶而尖长,又似桃〔5〕叶而狭小,亦薄。花开白色。结子红紫色,附枝茎而生,状类五味子〔6〕。其核仁味甘,性温、微寒,无毒。其果味甘、酸。
救饥:摘取其果红紫色熟者,食之。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条下。
【注释】
〔1〕蕤核树:蔷薇科扁核木属蕤核Prinsepia uniflora Batal.。
〔2〕巴西:古代郡名,见《名医别录》。东汉建安六年(201)刘璋分巴郡置,属益州。治所在阆中县(今四川阆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武胜以东,广安、渠县以北,万源、开江以西地区。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改为巴郡,不久复为巴西郡,西晋属梁州,东晋末改为北巴郡。
〔3〕古崤关:古关名,见《救荒本草</a>》。明初改虎牢关置,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三十六里。《明史</a>·地理志》汜水县:“又西有虎牢关,洪武四年九月改曰古崤关,有巡检司。”
〔4〕枸杞:见本书第307枸杞条。
〔5〕桃:见本书第363桃树条。
〔6〕五味子:中药名。此处疑指北五味子,原植物为五味子科北五味子属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果实入药。
【译文】
蕤核树,俗名叫蕤李子。生长在函谷有流水的山谷中,巴西、河东也都有分布,现在古崤关西茶店的山谷中也有生长。树干高四五尺。枝条上有刺。叶细如枸杞叶,但比较尖长,又像桃叶,但比较狭小,比桃叶薄。开白色的花。结红紫色的果实,果实依附在枝条茎干上生长,形状像五味子。核仁味甘,性温、微寒,无毒。果味甘、酸。
救饥:摘取那些已变红紫色,成熟了的果实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条下。
图287 蕤核树
288. 酸枣树〔1〕
《尔雅</a>》谓之枣。出河东川泽,今城垒、坡野间多有之。其木似枣〔2〕而皮细,茎多棘刺〔3〕。叶似枣叶微小。花似枣花。结实紫红色,似枣而圆小。核中人微扁,名酸枣仁,入药用,味酸,性平。一云性微热。恶防己。
救饥:采取其枣,为果食之。亦可酿酒,熬作烧酒饮。未红熟时采取煮食亦可。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条下。
图288 酸枣树
【注释】
〔1〕酸枣树:鼠李科枣属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Bunge)Hu ex H. F. Chow。
〔2〕枣:见本书第362枣树条。
〔3〕棘刺:指酸枣由托叶变成的针刺。
【译文】
酸枣树,《尔雅》叫它枣。产于河东的湖泊沼泽旁,如今城垒及山坡荒野中有很多。它的树干像枣树,但树皮细密,茎上多生棘刺。叶像枣叶,但略小。花像枣花,结紫红色果实,像枣,但比较圆、小。核中的仁微扁,称为酸枣仁,入药用。味酸,性平。一说性微热。恶防己。
救饥:摘取它的枣当水果食用。也可以酿酒,熬成烧酒饮用。果实没有变红、不成熟的时候也可以采来,煮熟后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条下。
289. 橡子树〔1〕
本草橡实,栎音历木子也,其壳一名杼上与切斗。所在山谷有之。木高二三丈,叶似栗叶而大。开黄花。其实橡也,有梂彙音胃,自裹其壳,即橡斗也。橡实味苦、涩,性微温,无毒。其壳斗可染皂〔2〕。
救饥:取子,换水浸煮十五次,淘去涩味,蒸极熟,食之。厚肠胃,肥健人,不饥。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橡实条下。
【注释】
〔1〕橡子树:壳斗科栎属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或栓皮栎Q.variabilis Bl.一类植物,现今河南北部一些地区仍食用它们的果实(橡子)。
〔2〕皂:黑色。
【译文】
橡子树,本草橡实,即栎树的果实,它的壳又叫杼斗。它所分布地区的山谷中都有。树高二三丈,叶像栗树叶,但较大。开黄花。结的果实就是橡子,有梂,即橡斗,自然地包裹着橡壳。橡实味苦、涩,性微温,无毒。它的壳斗可用来染黑色。
救饥:取橡子,换水浸煮十五次,淘去涩味,蒸到熟透后才食用。厚人肠胃,令人健硕,使人不饥。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橡实条下。
图289 橡子树
290. 荆子〔1〕
本草有牡荆实,一名小荆实,俗名黄荆。生河间〔2〕、南阳、冤句山谷,并眉州〔3〕、蜀州〔4〕、平寿〔5〕、都乡〔6〕高岸及田野中,今处处有之,即作箠杖〔7〕者。作科条生,枝茎坚劲,对生枝叉。叶似麻〔8〕叶而疏短;又有叶似〔9〕叶而短小,却多花叉者。开花作穗〔10〕,花色粉红,微带紫。结实大如黍粒而黄黑色。味苦,性温,无毒。防风为之使,恶石膏〔11〕、乌头。陶隐居《登真隐诀</a>》〔12〕云:荆木之华叶,通神见鬼精。
救饥:采子,换水浸淘去苦味,晒干,捣磨为面食之。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牡荆实条下。
图290 荆子
【注释】
〔1〕荆子:马鞭草科牡荆属黄荆Vitex negundo L.。据图,其小叶边缘作缺刻状锯齿、浅裂乃至深裂,似为牡荆Vitex negundo L.var.cannabifolia(Sieb. et Z.) Hand.-Mazz.,但也不能排除荆条Vitex negundo L. var. heterophy (Franch.) Rehd.。据《河南经济植物志》记载,荆条的种子用水浸去苦味,晒干,磨粉后可供食用,密县20世纪60年代还曾食用。民间对该种的种下没有再细分。
〔2〕河间:古代地名,见《名医别录》。战国赵地,后属秦。在今河北献县、河间、青县、泊头等市县地。以在两河之间而名。
〔3〕眉州: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西魏废帝三年(554)改青州置,治所在齐通郡齐通县(今四川眉山县)。
〔4〕蜀州:见《图经本草》。唐垂拱二年(686)年析益州置,治所在晋原县(今四川崇乐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新津等市县地。
〔5〕平寿:古代县名,见《名医别录》。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属胶西国。北齐省。
〔6〕都乡:古城名,见《名医别录》。在今河南新野县东南四十里九女城。《汉书</a>·王莽传》:永始元年(前16),“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千五百户”。东汉改为东乡。
〔7〕箠杖:即用荆条制成的抽打人及牲畜用的简单工具。箠,即鞭子。
〔8〕麻:桑科大麻属大麻Cannabis sativa L.。
〔9〕:柰。蔷薇科苹果属Malus植物。
〔10〕穗:荆条的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的形状。
〔11〕石膏:中药名。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12〕《登真隐诀》:梁陶弘景</a>撰。此书采摭前代道书中的诸真诀及各家养生术而成,共三卷,属道教中较早的关于修真法诀的综合道书,收入《道藏》洞玄部玉诀类。
【译文】
荆子,本草记载有牡荆实,又叫小荆实,俗名叫黄荆。生长在河间、南阳、冤句的山谷中及眉州、蜀州、平寿、都乡的高岸及田野中,如今处处都有,就是可以用来作箠杖的(那种植物)。植株生出枝条,枝条和茎坚韧,枝叉对生。叶像大麻叶,但比较稀疏、短小;又有叶像叶,但比较短小,而且多裂片。花排列成穗状,花粉红色,微带紫色。结的果实像黍粒大小,但颜色为黄黑色。味苦,性温,无毒。防风可以做它的使药,恶石膏、乌头。陶隐居的《登真隐诀》中记载:荆木的花叶,通神,(服用后可以)见鬼精。
救饥:采集籽实,换水浸泡淘洗,去掉苦味,晒干,捣碎研磨成面后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牡荆实条下。
291. 实枣儿树〔1〕
本草名山茱萸,一名蜀枣,一名鸡足,一名鬾音妓实,一名鼠矢。生汉中川谷及琅琊、冤句、东海承县〔2〕、海州,今钧州密县山谷中亦有之。木高丈余。叶似榆〔3〕叶而宽,稍团,纹脉微粗。开淡黄白花。结实似酸枣大,微长,两头尖,色赤,既干则皮薄。味酸,性平、微温,无毒。一云味咸、辛,大热,蓼实〔4〕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救饥:摘取实枣红熟者食之。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山茱萸条下。
【注释】
〔1〕实枣儿树: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果实可以食用或药用。
图291 实枣儿树
〔2〕东海承县:即东海郡承县,见《名医别录》。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南旧峄县西北一里。以氶水所经而名。西晋元康</a>元年(291)为兰陵郡治。南朝宋属兰陵郡。
〔3〕榆:见本书第324榆钱树条。
〔4〕蓼实:中药名。见本书第378蓼芽菜条。
【译文】
实枣儿树,本草名叫山茱萸,又叫蜀枣、鸡足、鬾实、鼠矢。生长在汉中有流水的山谷中及琅琊、冤句、东海郡承县、海州,如今钧州密县山谷中也有。树干高一丈多。叶像榆树叶,但较宽,略圆,叶脉略粗。开淡黄白色花。结的果实像酸枣大,但略长,两头尖瘦,红色,干后果皮变薄。味酸,性平、微温,无毒。一说味咸、辛,大热,蓼实为它的使药,恶桔梗、防风、防己。
救饥:摘取红熟的实枣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山茱萸条下。
292. 孩儿拳头〔1〕
本草名荚蒾音迷,一名击蒾,一名羿〔2〕先。旧不著所出州土,但云所在山谷多有之,今辉县太行山山野中亦有。其木作小树。叶似木槿而薄;又似杏〔3〕叶颇大,亦薄涩。枝叶间开黄花。结子似溲疏〔4〕,两两切并,四四相对,数对共为一攒〔5〕。生则青,熟则赤色。味甘、苦,性平,无毒。盖檀〔6〕榆〔7〕之类也。其皮堪为索。
救饥:采子红熟者食之。又煮枝汁,少加米作粥,甚美。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荚蒾条下。
【注释】
〔1〕孩儿拳头:部分文字描述和绘图显示的是椴树科扁担杆属小花扁担杆Grewia biloba G.Don var.parviflora(Bunge)Hand.-Mazz.。有学者鉴定为荚蒾Viburnum dtatum Thunb.,本条可能将“本草原有”中的荚蒾及其别名与孩儿拳头这两种植物混淆了。
〔2〕羿:底本及《四库》本皆讹为“弄”,据《政和本草》改。
〔3〕杏:见本书第361杏树条。
〔4〕溲疏:现代植物分类学将中药“溲疏”的原植物鉴定为虎耳草科溲疏属Deutzia植物。但我们认为古代“溲疏”的性状特征更接近忍冬科Caprifoliaceae植物。
〔5〕“数对共为一攒”句:指孩儿拳头的核果具2—4个分核,看起来像是果实一切为二,或再切为四,呈两两相对排列,几个核果簇生成一个聚伞状的果序。
〔6〕檀:见本书第269檀树芽条。
图292 孩儿拳头
〔7〕榆:见本书第324榆钱树条。
【译文】
孩儿拳头,本草名叫荚蒾,又叫击蒾、羿先。古代本草中没有注明它的产地,只说在它所分布地区的山谷中有很多,如今辉县太行山的山地和原野中也有。植株为小树。叶像木槿叶,但薄;又像杏叶,但略大,也比较薄、粗糙。枝叶间开黄花。结的果实似溲疏,两两靠合,四四相对,数对果实聚为一簇。果实生时为绿色,熟后变为红色。味甘、苦,性平,无毒。大概属于檀树和榆树一类植物吧。它的树皮能做绳索。
救饥:采集已经变红成熟了的果实食用。又可以用煮枝条的汁,加少量米做成粥,(味道)很美。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荚蒾条下。
新增
293. 山儿〔1〕
一名金刚树,又名铁刷子。生钧州山野中。科条高三四尺,枝条上有小刺。叶似杏〔2〕叶,颇团小。开白花。结实如葡萄〔3〕颗大,熟则红黄色,味甘酸。
救饥:采果食之。
图293 山儿
【注释】
〔1〕山儿:百合科菝葜属Smx植物,似菝葜Smx china L.。
〔2〕杏:见本书第361杏树条。
〔3〕葡萄:见本书第350葡萄条。
【译文】
山儿,又叫金刚树、铁刷子。生长在钧州的山地和原野中。植株高三四尺,枝条上有小刺。叶像杏叶,但略圆、小。开白色花。结的果实像葡萄颗粒大小,熟后红黄色,味甘酸。
救饥:采集果实食用。
294. 山里果儿〔1〕
一名山里红,又名映山红果。生新郑县山野中。枝茎似初生桑〔2〕条,上多小刺。叶似菊花叶稍团;又似花桑〔3〕叶,亦团。开白花。结红果,大如樱桃〔4〕,味甜。
救饥:采树熟果食之。
【注释】
〔1〕山里果儿:蔷薇科山楂属山楂原变种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var.pinnatifida,野生,果实小,可做栽培的山楂(山里红)C. pinnatifida Bunge var.major N.E.Br.的砧木。
〔2〕桑:见本书第323桑椹树条。
〔3〕花桑:待考。疑为桑属Morus植物。
〔4〕樱桃:见本书第346樱桃树条。
【译文】
山里果儿,又叫山里红、映山红果。生长在新郑县的山地和原野中。枝条和茎像初生的桑树条,上面生有许多小刺。叶像菊花叶,但略圆;又像花桑叶,但也圆。开白花。结红色果实,像樱桃大小,味甜。
图294 山里果儿
救饥:采树上成熟的果实食用。
295. 无花果〔1〕
生山野中,今人家园圃中亦栽。叶形如葡萄〔2〕叶,颇长硬而厚,梢作三叉〔3〕。枝叶间生果,初则青小,熟大,状如李子〔4〕,色似紫茄〔5〕色,味甜。
救饥:采果食之。
治病:今人传说,治心痛〔6〕,用叶煎汤服,甚效。
【注释】
〔1〕无花果:桑科榕属无花果Ficus carica L.,现在河南多地有栽培。
〔2〕葡萄:见本书第350葡萄条。
〔3〕梢作三叉:指叶子三裂,像叶梢上分出三个叉。
〔4〕李子:见本书第351李子树条。
〔5〕紫茄:茄科茄属茄Snum melongena L.,果实有白、绿、紫等颜色,此处为色紫者。
〔6〕心痛:病症名。胸脘部疼痛的统称。
【译文】
无花果,生长在山地和原野中,如今普通人家的园圃中也栽培。叶像葡萄叶,但长硬而且厚,叶上端三裂。枝叶中间结果实,刚开始时果实小,绿色,成熟后变大,形状像李子,颜色似紫茄的颜色,味甜。
图295 无花果
救饥:采摘果实食用。
治病:现在的人传说,(无花果)可以治疗心痛,用叶子煎汤服用,非常有效。
296. 青舍子条〔1〕
生密县山谷间。科条微带柿黄色。叶似胡枝子叶而光俊微尖。枝条梢间开淡粉紫花。结子似枸杞子〔2〕,微小,生则青,而后变红,熟则紫黑色,味甜。
救饥:采摘其子紫熟者食之。
图296 青舍子条
【注释】
〔1〕青舍子条:鼠李科勾儿茶属多花勾儿茶Berchemia floribunda(Wall.)Brongn.。有学者鉴定为茄科茄属Snum植物,欠妥。
〔2〕枸杞子:见本书第307枸杞条。
【译文】
青舍子条,生长在密县的山谷中。枝条微带柿黄色。叶像胡枝子叶,但比较光亮而且略尖。枝条梢间开粉紫色花。结的果实像枸杞子,但略小,生的时候是绿色,后变红色,熟后变紫黑色,味甜。
救饥:采摘那些已经成熟变紫了的果实食用。
297. 白棠子树〔1〕
一名沙棠梨儿,一名羊奶子树,又名剪子果。生荒野中。枝梗似棠梨〔2〕树枝而细,其色微白。叶似棠梨〔3〕叶而窄小,色亦颇白;又似女儿茶叶却大而背白。结子如豌豆大,味酸甜。
救饥:其子甜熟时,摘取食之。
【注释】
〔1〕白棠子树: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木半夏eagnus multiflora Thunb.(现河南伊阳称木半夏为“剪子骨”)或牛奶子E. umbeta Thunb.等。《中国植物志》鉴定马鞭草科紫珠属白棠子树Callicarpa dichotoma(Lour.)K. Koch,欠妥。
图297 白棠子树
〔2〕棠梨:见本书第321棠梨树条。
〔3〕棠梨:底本棠后无“梨”字,据文义加。
【译文】
白棠子树,又叫沙棠梨儿、羊奶子树、剪子果。生长在荒野中。枝条像棠梨树枝,但比较细,颜色略微白。叶像棠梨叶,但较窄小,颜色也相当白;又像女儿茶叶,但比较大,而且叶背面是白色。结的果实像豌豆大小,味酸甜。
救饥:果实变甜成熟的时候,摘取食用。
298. 拐上古买切枣〔1〕
生密县梁家冲山谷中。叶似楮〔2〕叶而无花叉,却更尖,面多纹脉,边有细锯齿。开淡黄花。结实〔3〕状〔4〕似生姜〔5〕拐叉而细短,深茶褐色,故名拐枣,味甜。
救饥:摘取拐枣成熟者食之。
【注释】
〔1〕拐枣:鼠李科枳椇属北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拐枣果序轴肥厚,经霜后味甜美,可供生食、制糖及酿酒,也可供药用。
〔2〕楮:见本书第310楮桃树条。
图298 拐枣
〔3〕实:并非拐枣的果实,而是膨大的果序轴,含糖丰富,古人误以为是果实,称其为拐枣。
〔4〕状:底本讹作“伏”。拐枣的像生姜曲折的部分是果序轴的分枝。
〔5〕生姜:中药名。原植物即姜科姜属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像生姜曲折的部分是拐枣果序轴的分枝。
【译文】
拐枣,生长在密县梁家冲的山谷中。叶像楮叶,但没有花叉(不分裂),也更尖锐,叶面上多纹脉,边缘有细锯齿。开淡黄色花。果实像生姜的拐叉,但比生姜细短,颜色为深茶褐色,所以名为拐枣,味甜。
救饥:摘取成熟的拐枣食用。
299. 木桃儿树〔1〕
生中牟土山间。树高五尺余。枝条上气脉积聚为疙瘩〔2〕音达,状类小桃儿,极坚实,故名木桃。其叶似楮叶而狭小,无花叉,却有细锯齿;又似青檀〔3〕叶。梢间另又开淡紫花。结子似梧桐子而大,熟则淡银褐色,味甜可食。
救饥:采取其子熟者食之。
【注释】
〔1〕木桃儿树:榆科朴属黑弹树Celtis bungeana Bl.。朴属植物的果实成熟后大多可食,味道甜美,现在这一食用习惯仍保留在我国许多地区。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曾发现大量黑弹树的果实遗存。
〔2〕气脉积聚为疙瘩:朴属植物的枝干上常常有昆虫寄生导致的树瘿,古人误以为是气脉积聚形成的。
〔3〕青檀:见本书第313青檀树条。
【译文】
木桃儿树,生长在中牟的土山间。树高五尺多。枝条上气脉积聚成为树瘿,树瘿形状类似小桃儿,很坚实,因此叫木桃。它的叶子像楮树叶,但比较狭小,没有花叉(叶不分裂),但有细锯齿;又像青檀叶。枝条中间另外又开淡紫色花。结的果实像梧桐的果实,但比较大,熟后变淡银褐色,味甜,可以食用。
救饥:采摘成熟的果实食用。
图299 木桃儿树
300. 石冈橡〔1〕
生汜水西茶店山谷中。其木高丈许。叶似橡栎〔2〕叶,极小而薄,边有锯齿而少花叉〔3〕。开黄花。结实如橡斗〔4〕而极小,味涩、微苦。
救饥:采实,换水煮五七水〔5〕,令极熟,食之。
【注释】
〔1〕石冈橡:壳斗科栎属Quercus植物,疑似橿子栎Quercus baronii Skan。
〔2〕橡栎:见本书第289橡子树条。
〔3〕花叉:此处指叶缘有缺刻。
〔4〕橡斗:即橡实。见本书第289橡子树条。
〔5〕煮五七水:指换水煮五到七次。
【译文】
石冈橡,生长在汜水西茶店的山谷中。树干高一丈左右。叶像橡栎叶,很小而且薄,边缘有锯齿而且花叉较少。开黄色的花。结的果实像橡实,但很小,味涩、微苦。
图300 石冈橡
救饥:采摘果实,换水煮五到七次,把果实煮到熟透再食用。
301. 水茶臼〔1〕
生密县山谷中。科条高四五尺。茎上有小刺。叶似大叶胡枝子〔2〕叶而有尖;又似黑豆叶而光厚,亦尖。开黄白花。结果如杏大,状似甜瓜瓣而色红,味甜酸。
图301 水茶臼
救饥:果熟红时,摘取食之。
【注释】
〔1〕水茶臼:待考。疑似蔷薇科Rosaceae植物。
〔2〕大叶胡枝子:指胡枝子之大叶者。见本书第215胡枝子条。
【译文】
水茶臼,生长在密县的山谷中。植株高四五尺。茎上有小刺。叶像大叶胡枝子叶,但比较尖;又像黑豆叶,但比较厚而且有光泽,也尖。开黄白色花。果实如同杏大小,形状像甜瓜瓣,但颜色红,味甜酸。
救饥:果实成熟变红时,摘取食用。
302. 野木瓜〔1〕
一〔2〕名八月樝音柤,又名杵瓜。出新郑县山野中。蔓延而生,妥他果切附草木上。叶似黑豆叶微小,光泽,四五叶攒生一处〔3〕。结瓜如肥皂〔4〕大,味甜。
救饥:采嫩瓜换水煮食,树熟者亦可摘食。
图302 野木瓜
【注释】
〔1〕野木瓜:木通科木通属木通Akebia quinata(Houtt.)De.。果实可以食用,味甜。
〔2〕一:底本缺,据《四库》本加。
〔3〕四五叶攒生一处:该种为掌状复叶,小叶通常5枚,偶3—4枚或6—7枚,此处叶实指复叶上的小叶。
〔4〕肥皂:疑指豆科肥皂荚属肥皂荚Gymnodus chinensis Baill.,但此处将野木瓜果实比作肥皂大,有出入。
【译文】
野木瓜,又叫八月樝、杵瓜。出产在新郑县山地和原野中。依附在草木上爬蔓生长。叶像黑豆叶,但略小,有光泽,四五枚(小)叶聚集在一起。结的果实如同肥皂荚大,味甜。
救饥:采摘嫩瓜换水煮熟食用,树上自然成熟的果实也可以采来食用。
303. 土栾树〔1〕
生汜水西茶店山谷中。其木高大坚劲,人常采斫以为秤簳音秆。叶似木葛叶,微狭而厚,背颇白,微毛;又似青杨叶亦窄。开淡黄花。结子小如豌豆而扁,生则青色,熟则紫黑色,味甘。
救饥:摘取其实紫熟者食之。
【注释】
〔1〕土栾树:忍冬科荚蒾属陕西荚蒾Viburnum schensianum Maxim.(河南当地俗名土栾条、土兰条)及其近缘种。荚蒾属在河南北部分布有几个种,它们的果实成熟后都可以食用。
图303 土栾树
【译文】
土栾树,生长在汜水西茶店的山谷中。它的树干高大、坚韧,人们常砍来做秤杆。叶像木葛叶,略狭但厚,叶子背面略呈白色,略被毛;又像青杨树叶,但也较窄。开淡黄色花。结的果实如同豌豆大小,但形扁,生的时候绿色,熟后紫黑色,味甘。
救饥:摘取紫色成熟的果实食用。
304. 驴驼布袋〔1〕
生郑州沙岗间。科条高四五尺,枝梗微带赤黄色。叶似郁李子〔2〕叶,颇大而光;又似省沽油叶而尖,颇齐,其叶对生。开花色白。结子如绿豆大,两两并生,熟则色红,味甜。
救饥:采红熟子食之。
【注释】
〔1〕驴驼布袋:忍冬科忍冬属郁香忍冬Lonicera fragrantissima Lindl.et Paxt.及其近缘植物。
〔2〕郁李子:见本书第354郁李子条。
【译文】
驴驼布袋,生长在郑州的沙岗中。植株高四五尺,枝条微带红黄色。叶像郁李子叶,很大而且有光泽;又像省沽油叶,但比较尖,排列整齐,它的叶对生。开白色花。结的果实如同绿豆大小,两两靠合在一起生长,熟后颜色变成红色,味甜。
图304 驴驼布袋
救饥:采摘红色已经成熟的果实食用。
305. 婆婆枕头〔1〕
生钧州密县山坡中。科条高三四尺。叶似樱桃〔2〕叶而长。开黄花。结子如绿豆大,生则青,熟红色,味甜。
救饥:采熟红子食之。
【注释】
〔1〕婆婆枕头:似椴树科扁担杆属扁担杆Grewia biloba G.Don。有学者鉴定为忍冬科忍冬属金花忍冬Lonicera chrysantha Turcz.ex Ledeb.,但绘图显示这种植物叶缘锯齿明显,欠妥。
〔2〕樱桃:见本书第346樱桃树条。
【译文】
婆婆枕头,生长在钧州密县的山坡上。植株高三四尺。叶像樱桃叶,但较长窄。开黄色花。结的果实如同绿豆大小,生时绿色,熟后红色,味甜。
救饥:采摘成熟的红色果实食用。
图305 婆婆枕头
306. 吉利子树〔1〕
一名急子科。荒野处处有之。科条高五六尺。叶似野桑〔2〕叶而小;又似樱桃〔3〕叶亦小。枝叶间开五瓣小尖花,碧玉色,其心黄色。结子如椒粒大,两两并生,熟则红色,味甜。
救饥:其子熟时,采摘食之。
图306 吉利子树
【注释】
〔1〕吉利子树:椴树科扁担杆属小花扁担杆Grewia biloba G.Don var.parviflora (Bunge) Hand.-Mazz.。有学者鉴定为鼠李科猫乳属猫乳Rhamne franguloides(Maxim.) Web.,欠妥。
〔2〕桑:见本书第323桑椹树条。
〔3〕樱桃:见本书第346樱桃树条。
【译文】
吉利子树,又叫急子科。荒野中到处都有。植株高五六尺,叶像野桑树叶,但较小;又像樱桃叶也比较小。枝叶中间开小而尖的花,花瓣五枚,碧玉色,它的心黄色。结的果实如同椒粒大,两两靠合在一起生长,成熟后变为红色,味甜。
救饥:它的果实成熟时,采摘食用。
叶及实皆可食
《本草》原有
307. 枸杞〔1〕
一名杞根,一名枸忌,一名地辅,一名羊乳,一名却暑,一名仙人杖,一名西王母杖,一名地仙苗,一名托卢,或名天精,或名却老,一名枸音继,一名苦杞,俗呼为甜菜子。根名地骨。生常山平泽,今处处有之。其茎干高三五尺,上有小刺。春生苗,叶如石榴〔2〕叶而软薄。茎叶间开小红紫花。随便结实,形如枣〔3〕核,熟则红色,味微苦,性寒。根大寒。子微寒,无毒。一云味甘,平。白色无刺者良。陕西枸杞〔4〕长一二丈,围数寸,无刺,根皮如厚朴〔5〕,甘美异于诸处。生子如樱桃〔6〕,全〔7〕少核,暴干如饼,极烂有味〔8〕。
救饥:采叶煠熟,水淘净,油盐调食、作羹食皆可。子红熟时亦可食。若渴,煮叶作饮,以代茶饮之。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条下。
【注释】
〔1〕枸杞:茄科枸杞属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嫩叶可做蔬菜,现在河南称为甜菜芽。
〔2〕石榴:见本书第360石榴条。
〔3〕枣:见本书第362枣树条。
〔4〕陕西枸杞:疑为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5〕厚朴:中药名。原植物为木兰科厚朴属厚朴Houpo?a officinalis(Rehd. et Wils.) N. H. Xia et C. Y. Wu,树皮和根皮入药。
〔6〕樱桃:见本书第346樱桃树条。
〔7〕全:《格致丛书》本无“全”字。
〔8〕极烂有味:底本缺“味”,《农政全书》四字全缺,今据《政和本草》补。
【译文】
枸杞,又叫杞根、枸忌、地辅、羊乳、却暑、仙人杖、西王母杖、地仙苗、托卢,或者叫天精、却老,又叫枸、苦杞,俗名叫甜菜子。根名叫地骨。生长在常山平坦而水草丛杂的湿地中,如今处处都有。植株高三五尺,茎干上具小刺。春天生苗,叶像石榴叶,但比较软而薄。茎叶之间开红紫色小花,边开花边结果。果实形状像枣核,熟后就变红色,味微苦,性寒。根大寒。种子微寒,无毒。另一说味甘,平。白色没有刺的品质优良。陕西枸杞高一二丈,茎干粗有数寸,没有刺。根皮像厚朴,甘美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枸杞。结的果实如同樱桃,全少核,晒干做成饼,很熟变软的味道好。
图307 枸杞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作羹食用都可以。果实变红成熟时也可以食用。如果口渴,可以煮叶子作饮料,用来代茶饮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条下。
308. 柏树〔1〕
本草有柏实。生太山山谷及陕州〔2〕、宜州〔3〕,其乾州〔4〕者最佳,密州〔5〕侧柏叶尤佳,今处处有之。味甘。一云味甘、辛,性平,无毒。叶味苦。一云味苦、辛,微温,无毒。牡蛎及桂、瓜子〔6〕为之使,畏菊花、羊蹄草〔7〕,诸石〔8〕及面曲〔9〕。
救饥:《列仙传</a>》〔10〕云,赤松子食柏子,齿落更生。采柏叶新生并嫩者,换水浸其苦味,初食苦涩,入蜜或枣肉和食尤好,后稍易吃,遂不复饥,冬不寒,夏不热。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柏实条下。
【注释】
〔1〕柏树:柏科侧柏属侧柏tydus orientalis(L.)Franco,古代仙家服食辟谷方中常用。
〔2〕陕州:古代州名,见《唐本草》。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治所在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辖境相当今三门峡、陕县、洛宁、渑池、灵宝等市县及山西运城、平陆、芮城等市县地。
〔3〕宜州:古代州名,见《唐本草》。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北雍州置,治所在通川郡泥阳县(今陕西富平县西北)。隋开皇六年(586)迁治华原县(今陕西耀县)。大业三年(607)废。唐武德元年(618)又改宜君郡为宜州,贞观十七年(643)废。天授二年(691)复置,大足元年(701)废。
〔4〕乾州: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唐乾宁元年(894)置,治所在奉天县(今陕西乾县),辖境相当今陕西乾县、武功、周志、礼泉等县地。其后渐小,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
〔5〕密州: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文字及药图“密州柏实”。隋开皇五年(585)改胶州置,治所在东武县(后改诸城县),大业初改高密郡,唐武德五年(622)复改密州。辖境相当今山东沂山、莒南以东,胶州、安丘以南地区。天宝元年(742)改高密郡,乾元元年(758)复改密州。
图308 柏树
〔6〕瓜子:中药名。疑指葫芦科甜瓜属甜瓜Cucumis melo L.,种子入药。
〔7〕羊蹄草:即羊蹄苗。见本书第208羊蹄苗条。
〔8〕诸石:指汉魏晋以来士族争相服用的各种矿物,一般以散剂服用。如五石散,主要成分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黄、赤石脂,原来是张仲景</a>治疗伤寒病所用,后来演变成魏晋以后士族为追求“风度”而争相服用的“毒品”。
〔9〕面曲:疑即神曲,药名。见《药性论》,又名六曲、六神曲,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工后与面粉或麸皮混合,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10〕《列仙传》:古代神仙人物传记,旧题汉光禄大夫刘向</a>撰,系托名,今人多疑其为魏晋间作品。宋以来传本共叙述了七十位神仙的姓名、身世和事迹。
【译文】
柏树,本草有柏实。生长在太山山谷及陕州、宜州,产自乾州的品质好,密州出产的侧柏叶尤其好,如今处处都有。味甘。一说味甘、辛,性平,无毒。叶味苦。又一说味苦、辛,微温,无毒。牡蛎及桂、瓜子为它的使药,畏菊花、羊蹄草、诸石及面曲。
救饥:《列仙传》记载,赤松子食用柏子,牙齿落掉又再生。采集新生及幼嫩的柏叶,换水浸去它的苦味。服用初期感到苦、涩,加入蜜或枣肉一起食用尤其好,后来略变得容易吃,接着就不再感到饥饿了,冬天不感觉冷,夏天不感觉热。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柏实条下。
309. 皂荚树〔1〕
生雍州川谷及鲁之邹县〔2〕,怀〔3〕、孟〔4〕产者为胜,今处处有之。其木极有高大者。叶似槐〔5〕叶,瘦长而尖,枝间多刺。结实有三种,形小者为猪牙皂荚〔6〕,良;又有长六寸及尺二者。用之当以肥厚者为佳。味辛、咸,性温,有小毒。柏实为之使,恶麦门冬,畏空青〔7〕、人参〔8〕、苦参。可作沐药〔9〕,不入汤。
救饥:采嫩芽煠熟,换水浸洗淘净,油盐调食。又以子不拘〔10〕多少炒,舂去赤皮,浸软煮熟,以糖渍之,可食。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条下。
【注释】
〔1〕皂荚树:豆科皂荚属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
〔2〕邹县:古代县名,见《名医别录》。秦置,属薛郡。治所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六里。因邹山为名。西汉改邹为驺,属鲁国。
图309 皂荚树
〔3〕怀: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北魏天安二年(467)置,治所在野王县(今河南沁阳市)。太和十八年(494)废。东魏天平初复置。隋开皇十六年(596)治所野王县改名河内县。大业初改怀州为河内郡。唐武德二年(619)复为怀州,治柏崖城(今河南济源市西南)。四年(621)还治河内县。天宝元年(742)改为河内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怀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焦作、沁阳、武陟、获嘉、修武、博爱等市县地。
〔4〕孟:古代州名,见《图经本草》。唐会昌三年(843)置,治所在河阳县(今河南孟县南十五里)。辖境相当今河南孟县、温县、济源等县市及荥阳市部分地。
〔5〕槐:见本书第320槐树芽条。
〔6〕猪牙皂荚:有学者曾鉴定为猪牙皂荚Gleditsia officinalis Hemsl.,以其荚果短小,弯曲而无种子区别于正常的皂荚,后经研究发现,这实际上只是皂荚G.sinensis Lam.的一种不正常形态,两者属于同一种。
〔7〕空青:中药名。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Azurite矿石。
〔8〕人参:中药名。原植物为五加科人参属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根入药。
〔9〕沐药:用来煮水沐浴以治疗某些疾病的药。
〔10〕拘:底本作“以”,据《格致丛书》本改。
【译文】
皂荚树,生长在雍州有流水的山谷及山东邹县,怀、孟等地出产的较好,如今到处都有。它的树干有很高大的。叶像槐树叶,瘦长而且尖,枝条之间有许多刺。结的果实有三种,果实小的是猪牙皂荚,品质好;又有长六寸和一尺二寸的。入药用肥厚的较好。味辛、咸,性温,有小毒。柏实可以作它的使药,恶麦门冬,畏空青、人参、苦参。可作沐浴药,不入汤药。
救饥:采集嫩芽煠熟,换水浸泡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又用皂荚的种子,不拘多少炒,舂去红皮,浸软后煮熟,用糖腌渍,可以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条下。
310. 楮桃树〔1〕
本草名楮实,一名榖音构实。生少室山〔2〕,今所在有之。树有二种,一种皮有班〔3〕花纹,谓之班〔3〕榖,人多用皮为冠。一种皮无花纹,枝叶大相类,其叶似葡萄〔4〕叶,作瓣叉〔5〕。上多毛涩而有子者为佳。其桃〔6〕如弹大,青绿色,后渐变深红色乃成熟。浸洗去穰,取中子入药。一云皮班〔3〕者是楮皮,白者是榖皮,可作纸。实味甘,性寒。叶味甘,性凉。俱无毒。
救饥:采叶并楮桃带花,煠烂,水浸过,握干〔7〕作饼,焙熟食之。或取树熟楮桃红蕊〔8〕食之,甘美,不可久食,令人骨软〔9〕。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楮实条下。
【注释】
〔1〕楮桃树:桑科构属构树Broussia papyrifera(L.)L''Herit.ex Vent.,楮桃指它的雌花序,河南密县俗称构棒槌,春天裹面粉蒸熟食用。楮:底本标题及图中标题皆讹为“褚”,据《政和本草》改。
〔2〕少室山:山名,见《图经本草》。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为嵩山之西部。
〔3〕班:本条三处“班”字,《四库》本作“斑”。班,通“斑”,杂色。
〔4〕葡萄:见本书第350葡萄条。
〔5〕瓣叉:指叶分裂。
〔6〕桃:即构树的聚花果,如同弹丸大小。
〔7〕握干:方言。即取水浸过的野菜,以一把之量,用双手握紧,攥去水分。
〔8〕红蕊:构树聚花果的瘦果成熟后变红色,肉质。
〔9〕不可久食,令人骨软:指不能长期食用,否则会令人骨软。
【译文】
楮桃树,本草名叫楮实,又叫榖实。生长在少室山,如今到处都有。有两种楮桃树,一种树皮有斑点花纹,称为斑榖,人们多用它的皮做帽子。一种树皮没有斑点花纹,枝条和叶大体上相似,叶像葡萄叶,分裂。叶上有许多糙毛而且有果实的好。它的桃如同弹丸大小,青绿色,以后逐渐变为深红色才成熟。浸泡洗去果肉,取其中的种子入药。一说它的树皮具斑点的是楮皮,白色的是榖皮,可以做纸。果实味甘,性寒。叶味甘,性凉。(种子、树皮、果实和叶)都没有毒。
图310 楮桃树
救饥:采集叶子和未熟的楮桃,煠烂,用水浸过,握干做成饼,烘烤熟后食用。或者取成熟楮桃的红蕊食用,(味道)甜美。不可长期食用,否则会令人骨软。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楮实条下。
311. 柘树〔1〕
本草有柘木。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北土处处有之。其木坚劲,皮纹细密,上多白点,枝条多有刺。叶比桑叶甚小而薄,色颇黄淡,叶梢皆三叉〔2〕,亦堪饲蚕。绵柘〔3〕刺少,叶似柿〔4〕叶微小。枝叶间结实,状如楮桃而小,熟则亦有红蕊〔5〕,味甘、酸。叶味甘、微苦。柘木味甘,性温,无毒。
救饥:采嫩叶煠熟,以水浸洳,作成黄色,换水浸去邪味,再以水淘净,油盐调食。其实红熟,甘酸可食。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条下。
【注释】
〔1〕柘树:桑科柘属柘Maclura tricuspidata Carr.。
〔2〕叶梢皆三叉:指柘的叶三裂。这是柘叶的一种变异类型,另一种为全缘。
〔3〕绵柘:《中国植物志》认为即柘Maclura tricuspidata Carr.。
〔4〕柿:见本书第348柿树条。
〔5〕红蕊:柘树的聚花果成熟后变成红色,肉质。
【译文】
柘树,本草中有柘木。古代没有记载它的产地,如今北方处处都有分布。木材坚韧,树皮纹理细密,上面有许多白点,枝条大多有刺。叶比桑叶小而且薄,颜色略呈淡黄色,叶上部都三裂,也能用来饲养蚕。绵柘的刺少,叶像柿树叶,但略小。枝叶之间结果实,形状如同楮桃,但比较小,熟后也有红蕊,味甘、酸。叶味甘、微苦。柘木味甘,性温,无毒。
图311 柘树
救饥: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泡,泡成黄色,换水浸去异味,再用水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柘的果实变红成熟时,(味道)酸甜,可以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条下。
新增
312. 木羊角科〔1〕
又名羊桃科,一名小桃花。生荒野中。紫茎。叶似初生桃叶,光俊,色微带黄。枝间开红白花。结角〔2〕似豇豆角〔3〕,甚细而尖,每两角并生一处,味微苦酸。
救饥:采嫩梢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嫩角亦可煠食。
图312 木羊角科
【注释】
〔1〕木羊角科:萝藦科杠柳属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河南又叫羊角条,羊奶条,嫩叶及花可以作蔬菜,也可代茶。科,河南方言,小藤本或小灌木名后的尾缀。
〔2〕角:此处指豇豆的荚果。
〔3〕豇豆角:此处指杠柳的蓇葖果像豇豆的荚果。豇豆,见本书第343豇豆苗条。
【译文】
木羊角科,又叫羊桃科、小桃花。生长在荒野中。茎紫色。叶似初生的桃树叶,光亮俊美,微带黄色。枝条中间开红白色花。结的果像豇豆角,但很细、很尖,每两个角生长在一起。味微苦酸。
救饥:采集嫩梢和叶子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嫩角也可煠熟食用。
313. 青檀树〔1〕
生中牟南沙岗间。其树枝条有〔2〕纹,细薄。叶形类枣叶,微尖,背白而涩;又似白辛树叶微小。开白花。结青子,如梧桐子大。叶味酸涩,实味甘酸。
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去酸味,油盐调食。其实成熟,亦可摘食。
【注释】
〔1〕青檀树:榆科朴属黑弹树Celtis bungeana Bl.。有学者认为是榆科青檀属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但果实形态与此处记载明显不同,备为一说。
〔2〕有:底本讹为“友”,《农政全书》缺此字,据《四库》本改。
【译文】
青檀树,生长在中牟南面的沙岗间。这种树的枝条上有纹,细、薄。叶形类似枣叶,微尖,背面白色而且粗糙;又像白辛树叶,略微小。开白花。结绿色果实,像梧桐子大小。叶味酸涩,果实味甘酸。
救饥: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泡,淘去酸味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果实成熟后,也可摘来食用。
图313 青檀树
314. 山苘树〔1〕
生密县梁家冲山谷中。树高丈余。叶似初生苘〔2〕叶;又似芙蓉〔3〕叶而小;又似牵牛花叶,叶肩两傍却又有角叉。〔4〕开白花。结子如枸杞子大,熟则紫黑色,味甘酸。叶味苦。
图314 山苘树
救济:采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淘洗净,油盐调食。其子熟时,摘取食之。
【注释】
〔1〕山苘树:八角枫科八角枫属三裂瓜木ngium tanifolium(Sieb.et Z.)Harms. var.trilobum(Miq.)Ohwi。该种在《农政全书》本未收。
〔2〕苘:即苘麻。见本书第191苘子条。
〔3〕芙蓉:锦葵科木槿属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
〔4〕“又似牵牛花叶”句:从附图看,指该种叶掌状裂,基部近心形或圆形,叶顶部分裂较深,文中形象地称为“叶肩两傍又有角叉”,足见作者观察叶形仔细。
【译文】
山苘树,生长在密县梁家冲的山谷中。树高一丈多。叶像初生的苘叶;又像芙蓉叶,但较小;又像牵牛花叶,叶肩两旁又有角叉。开白花。结的果实如同枸杞子大,成熟后为紫黑色,味甘酸。叶味苦。
救济:采集叶煠熟,用水浸去苦味,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它的果实成熟时可以摘来食用。
花可食
新增
315. 藤花菜〔1〕
生荒野中沙岗间。科条丛生。叶似皂角叶而大;又似嫩椿叶而小,浅黄绿色。枝间开淡紫花,味甘〔2〕。
救饥:采花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微焯〔3〕过,晒干煠食,尤佳。
【注释】
〔1〕藤花菜:豆科紫藤属藤萝Wisteria villosa Rehd.或紫藤W.sinensis(Sims) Sweet,它们的花在河南均作野菜食用,如根据花色,前者更符合本条文字描述。
〔2〕甘:底本“甘”后有“性”字,《四库》本及《农政全书》无,据删。
〔3〕焯:农村处理野菜的一种方法,将菜放入沸水中烫绿后立刻捞出,与前文出现的“煠”不同。河南农民认为煠是菜随凉水一起煮,时间较久,直至野菜完全熟透。
【译文】
藤花菜,生长在荒野沙岗中。枝条丛生。叶像皂角叶,但较大;又像幼嫩的椿叶,但较小,浅黄绿色。枝条之间开淡紫色花,花味甘。
救饥:采摘花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用开水微焯,晒干煠后食用,尤其好。
图315 藤花菜
316. 欛音罢齿花〔1〕
本名锦鸡儿,又名酱瓣子。生山野间,人家园宅间亦多栽。叶似枸杞子叶而小,每四叶〔2〕攒生一处。枝梗亦似枸杞,有小刺。开黄花,状类鸡形〔3〕。结小角儿〔4〕。味甜。
救饥:采花煠熟,油盐调食,炒熟吃茶亦可。
图316 欛齿花
【注释】
〔1〕欛齿花:豆科锦鸡儿属锦鸡儿Caragana sinica(Buc''hoz)Rehd.。
〔2〕四叶:指欛齿花复叶上的四枚小叶。
〔3〕状类鸡形:指欛齿花的蝶形花冠外形类似鸡的形状,这一比喻准确生动。
〔4〕小角儿:指欛齿花的荚果。
【译文】
欛齿花,原本叫锦鸡儿,又叫酱瓣子。生长在山地和原野里,普通人家的庭院住宅中也多有栽种。小叶像枸杞子叶,但比较小,每四枚叶聚集在一起。枝条也像枸杞,有小刺。开黄颜色的花,形状类似鸡的形状。结小角。味甜。
救饥:采摘花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炒熟后吃茶也可以。
317. 楸树〔1〕
所在有之,今密县梁家冲山谷中多有。树甚高大,其木可作琴瑟。叶类梧桐叶</a>而薄小,叶梢作三角尖叉〔2〕。开白花,味甘。
救饥:采花煠熟,油盐调食。及将花晒干,或煠或炒,皆可食。
【注释】
〔1〕楸树:紫葳科梓属楸Catalpa bungei C.A.Mey.。
〔2〕叶梢作三角尖叉:楸树叶三角状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有时有一到四对裂片,图中所示就是这种变异类型。
【译文】
楸树,它所分布的地方到处都有,如今密县梁家冲的山谷中多有。树很高大,木材可以做琴瑟。叶像梧桐叶,但比较薄小,叶先端有三角尖叉。开白花,味甘。
救饥:采摘花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或者把花晒干后,或者煠,或者炒(之后),都可以食用。
图317 楸树
318. 腊梅花〔1〕
多生南方,今北土亦有之。其树枝条颇类李〔2〕。其叶似桃〔3〕叶而宽大,纹脉微粗。开淡黄花,味甘、微苦。
救饥:采花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注释】
〔1〕腊梅花:文字描述为腊梅科腊梅属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据《河南植物志》,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南部是腊梅自然分布的北界。绘图似乎更像蔷薇科杏属梅花Armeniaca mume Sieb.的特征。
图318 腊梅花
〔2〕李:见本书第351李子树条。
〔3〕桃:见本书第363桃树条。
【译文】
腊梅花,多长在南方,如今北方也有。它的枝条很像李子的枝条。叶像桃叶,但比较宽大,纹脉略微粗。开淡黄色花,味甘、微苦。
救饥:采摘花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319. 马棘〔1〕
生荥阳岗野间。科条高四五尺。叶似夜合树叶而小;又似蒺藜叶而硬玉诤切;又似新生皂荚科叶,亦小。梢间开粉紫花,形状似锦鸡儿〔2〕花,微小,味甜。
救饥:采花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图319 马棘
【注释】
〔1〕马棘:豆科槐属白刺花Sophora davidii(Franch.)Skeels,植株具刺。《中国植物志》将其释为木蓝属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um.,欠妥,现FOC已将它处理为河北木兰Indigofera bungeana Walp.的异名。
〔2〕锦鸡儿:欛齿花的本名,见本书第316欛齿花条。
【译文】
马棘,生长在荥阳的山冈和荒野中。植株高四五尺。叶像夜合树叶,但较小;又像蒺藜叶,但较硬;又像新生的皂荚叶,也小。枝条中间开粉紫色花,形状像锦鸡儿花也略小,味甜。
救饥:采摘花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
花叶皆可食
《本草》原有
320. 槐树芽〔1〕
本草有槐实。生河南平泽,今处处有之。其木有极高大者。《尔雅》云槐有数种,叶大而黑者名櫰公回切槐〔2〕,昼合夜开者名守宫槐〔3〕,叶细而青绿者但谓之槐。其功用不言有别。开黄花。结实似豆角状,味苦、酸、咸,性寒,无毒。景天〔4〕为之使。
救饥:采嫩芽煠熟,换水浸淘,洗去苦味,油盐调食。或采槐花,炒熟食之。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槐实条下。
【注释】
〔1〕槐树芽:豆科槐属槐Sophora japonica L.。
〔2〕櫰槐:豆科Leguminosae植物。
〔3〕守宫槐:豆科Leguminosae植物。
〔4〕景天:中药名。原植物为景天科景天属八宝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 (Miq.) H. Ohba,全草入药。
【译文】
槐树芽,本草中记载有槐实。生长在河南平坦而水草丛杂的湿地中,如今处处都有。树干有很高大的。《尔雅》说槐有数种,叶大而黑的名叫櫰槐,昼合夜开的名叫守宫槐,叶细小而且青绿色的称为槐。但并没有记载它们的功用有什么区别。开黄色花。结的果实像豆角的形状。味苦、酸、咸,性寒,无毒。景天为它的使药。
图320 槐树芽
救饥:采集嫩芽煠熟,换水浸淘,洗去苦味,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或采摘槐花,炒熟后食用。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槐实条下。
花叶实皆可食
新增
321. 棠梨树〔1〕
今处处有之,生荒野中。叶似苍术叶,亦有团叶者,有三叉叶者,叶边皆有锯齿;又似女儿茶叶,其叶色颇黪白。开白花。结棠梨如小楝子大,味甘、酸。花、叶味微苦。
救饥:采花煠熟食,或晒干磨面,作烧饼食亦可。及采嫩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或蒸晒作茶亦可。其棠梨经霜熟时摘食,甚美。
【注释】
〔1〕棠梨树:蔷薇科梨属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unge,华北地区常见,可做各种梨的砧木,果实未成熟时酸涩不堪食,成熟时变黑褐色,味道转为绵甜。
图321 棠梨树
【译文】
棠梨树,如今到处都有。生长在荒野中。叶像苍术叶,也有圆叶的,也有叶三裂的,叶边缘都有锯齿;又像女儿茶叶,它的叶颜色有些暗白。开白色的花。结的果实如同小楝子大小,味甘、酸。花、叶味微苦。
救饥:采摘花煠熟食用,或者晒干磨成面,做烧饼吃也可以。或者采集嫩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后,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或者蒸后晒干做茶也可以。棠梨果实经霜熟透后摘来食用,(味道)非常美。
322. 文冠花〔1〕
生郑州南荒野间。陕西人呼为崖木瓜。树高丈许。叶似榆树〔2〕叶而狭小;又似山茱萸叶,亦细短。开花仿佛似藤花而色白,穗长四五寸。结实状似枳壳〔3〕而三瓣,中有子二十余颗,如肥皂角子。子中瓤〔4〕如栗子,味微淡,又似米面,味甘可食。其花味甜,其叶味苦。
救饥:采花煠熟,油盐调食。或采叶煠熟,水浸淘去苦味,亦用油盐调食。及摘实取子,煮熟食瓤。
【注释】
〔1〕文冠花:无患子科文冠果属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河南俗名文官果、文冠树、木瓜,现已逐渐发展为油料作物。河南为其自然分布的南界。
〔2〕榆树:见本书第324榆钱树条。
〔3〕枳壳:中药名。原植物为芸香科柑橘属酸橙Citrus×aurantium L.及其种下的几个品种如代代酸橙C.× aurantium cv.Daidai、香圆Citrus medica L.,果实入药。
图322 文冠花
〔4〕瓤:即文冠果种子的种仁,营养丰富,是很有价值的油料作物。
【译文】
文冠花,生长在郑州南面的荒野中。陕西人叫它崖木瓜。树高一丈左右。叶像榆树叶,但比较狭小;又像山茱萸叶,也比较细短。开的花很像紫藤花,但白色,花穗长四五寸。结的果实形状像枳壳,但呈三瓣开裂,果实中有二十余颗种子,似肥皂角的种子。种子中有瓤,像栗子的瓤,味微淡,又像米面,味甘甜可以食用。它的花味甜,叶味苦。
救饥:采摘花煠熟,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或者采集叶煠熟,用水浸淘去掉苦味,也可以用油、盐调拌食用。或者摘果实,取出种子,煮熟后吃瓤。
叶皮及实皆可食
《本草》原有
323. 桑椹树〔1〕
本草有桑根白皮〔2〕。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其叶饲蚕,结实为桑椹,有黑白二种,桑之精英尽在于椹。桑根白皮,东行根益佳,肥白者良,出土者不可用,杀人〔3〕。味甘,性寒,无毒。制造忌铁器〔4〕及铅。叶桠者名鸡桑〔5〕,最堪入药。续断〔6〕、麻子〔7〕、桂心〔8〕为之使。桑椹味甘,性暖。或云木白皮亦可用。
救饥:采桑椹熟者食之。或熬成膏,摊于桑叶上晒干,捣作饼收藏。或直取椹子晒干,可藏经年。及取椹子清汁置瓶中,封三二日即成酒,其色味似葡萄〔9〕酒,甚佳。亦可熬烧酒,可藏经年,味力愈佳。其叶嫩老,皆可煠食。皮炒干磨面,可食。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桑根白皮条下。
【注释】
〔1〕桑椹树:桑科桑属桑Morus alba L.。
〔2〕桑根白皮:指去掉外层栓皮部和韧皮部的桑根。
〔3〕杀人:即致人以死。
〔4〕忌铁器:炮制术语。在制备某些药物时禁忌用或慎用铁制的设备和器具。
〔5〕鸡桑:桑科桑属鸡桑Morus australis Poir.。
〔6〕续断:中药名。疑为川续断科川续断属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ex rke,根入药。
〔7〕麻子:中药名。原植物为桑科大麻属大麻Cannabis sativa L.,种子入药。
〔8〕桂心:中药名。原植物为樟科樟属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除去桂皮后的材心入药。
〔9〕葡萄:见本书第350葡萄条。
【译文】
桑椹树,本草中有桑根白皮。古代没有记载它的产地,如今处处都有。桑叶可以养蚕,结的果实是桑椹,有黑白二种,桑树的精华都集中在桑椹上。东行根上的桑根白皮特别好,肥厚而且呈白色根的白皮品质好,露出土面的根不可以用,能致人死亡。味甘,性寒,无毒。制造桑根白皮时忌铁器及铅。叶子分裂的叫作鸡桑,最适合入药。续断、麻子、桂心是它的使药。桑椹味甘,性暖。一说树干上的白皮也可用。
救饥:采摘成熟的桑椹食用。或者熬成膏,摊在桑叶上晒干,捣成饼收藏。或者直接采桑椹子晒干,可以储藏一整年。或者榨取椹子的清汁,放置到瓶中,密封二三天就变成酒,酒的色味类似葡萄酒,非常好。也可熬烧酒,可以储藏多年,味道和酒力变得更好。它的嫩叶和老叶都可以煠后食用。桑皮炒干磨成面,可以食用。
图323 桑椹树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桑根白皮条下。
324. 榆钱树〔1〕
本草有榆皮,一名零榆。生颍川〔2〕山谷、秦州,今处处有之。其木高大。春时未生叶,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3〕似钱而薄小,色白,俗呼为榆钱。后方生叶,似山茱萸叶而长,尖润泽。榆皮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肥嫩榆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其榆钱煮糜羹食佳,但令人多睡。或焯过,晒干备用,或为酱,皆可食。榆皮刮去其上干燥皴〔4〕涩者,取中间软嫩皮剉碎,晒干,炒焙极干,捣磨为面,拌糠麧、草末蒸食,取其滑泽易食。又云,榆皮与檀皮为末,服之令人不饥。根皮亦可捣磨为面食。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榆皮条下。
【注释】
〔1〕榆钱树:榆科榆属榆树Ulmus pum L.。嫩果可以蒸煮食用。河南和山东在20世纪60年代都曾遭遇饥荒,如同15世纪所描述,当时人们也用树皮、树叶和榆钱充饥。
〔2〕颍川:古代郡名,见《名医别录》。秦始皇</a>十七年(前230)置,治所在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汉高帝六年(前201)复为颍川郡。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徙治许昌县(今河南许昌市东三十六里古城)。西晋以后辖境缩小。北魏徙治长社县(今河南长葛市东北)。东魏天平初为颍州治。
〔3〕状:底本讹作“伏”,据文义改。
〔4〕皴(cūn):原指皮肤受冻而坼裂,这里指树皮上的坼裂。
【译文】
榆钱树,本草有榆皮,又叫零榆。生长在颍川的山谷和秦州,如今处处都有分布。它的树干高大。春天叶子尚未萌发前,枝条之间就先长出榆荚。榆荚的形状像铜钱,但比较薄小,白色,一般称为榆钱。此后才生叶,叶像山茱萸叶,但比较长尖、有光泽。榆皮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集肥嫩榆树叶煠熟,用水浸泡,淘洗干净,加入油、盐调拌食用。榆钱煮成粥或羹,食用很好,但使人多睡眠。或者焯过后,晒干备用,或者做成酱,都可食用。榆树皮刮去表面上干燥皴裂的一层,取中间软嫩的皮剉碎,晒干,炒焙得非常干,捣磨成面,拌粗糠草末蒸熟后食用,利用它滑溜湿润容易食用的特点。又有记载说,榆树皮和檀树皮(一起)研磨成末,服用后使人不知道饥饿。榆树根的皮也可以捣磨成面食用。
图324 榆钱树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榆皮条下。
笋可食
《本草》原有
325. 竹笋〔1〕
本草竹叶有音谨,又音斤竹叶、苦竹叶、淡竹叶。《本经》〔2〕并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竹之类甚多,而入药者惟此三种,人多不能尽别。竹坚而促节,体圆而质劲,皮〔3〕白如霜,作笛者有一种,亦不名竹。苦竹亦有二种,一种出江西及闽中,本极粗大,笋味甚苦,不可噉;一种出江浙,近地亦时有之,肉厚而叶长阔,笋微苦味,俗呼甜苦笋,食所最贵者,亦不闻入药用。淡竹肉薄,节间有粉,南人以烧竹沥者,医家只用此一品。又有一种薄壳者,名甘竹叶,最胜。又有实中竹、篁竹,并以笋为佳,于药无用。凡取竹沥〔4〕,惟用淡竹、苦竹、竹尔。陶隐居云:“竹实出蓝田〔5〕,江东乃有花而无实,而顷来斑斑有实,状如小麦,堪可为饭。”《图经》云:“竹笋味甘,无毒。”又云寒。
救饥:采竹嫩笋煠熟,油盐调食。焯过,晒干煠食尤好。
治病:文具《本草·木部》竹叶条下。
【注释】
〔1〕竹笋:原文描述竹亚科Bambusoideae多种植物。绘图是刚竹属Phyllostachys植物无疑。据《河南植物志》,刚竹属在河南栽培有18种,现在淮河以北常见并且可以食用竹笋的有淡竹Phyllostachys uca McClure、曲杆竹P. flexuosa Riv.et C.Riv.,石绿竹P.arcana McClure等。河南南部伏牛山区多用桂竹P.bambusoides Sieb.et Z.。
图325 竹笋
〔2〕《本经》:又称《本草经》、《神农</a>本草经</a>》、《神农本草》等。内容最初见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a>》。现存多种辑佚本,主要有明卢复,清孙星衍</a>、顾观光,日本森立之的辑本。作者及著作时间有争议,我们认为该书成书与陶弘景有关。(详见吴征镒、王锦秀、汤彦承的论文《胡麻是亚麻非脂麻辨——兼论中草药名称混乱的根源和〈神农本草经〉成书的年代及作者》,《植物分类学报》45(4): 458—472(2007))
〔3〕皮:底本讹作“成”,据《政和本草》改。
〔4〕竹沥:中药名,又名竹汁、竹油,见《神农本草经》。为禾本科刚竹属毛金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henonis(Mitford)Stapf ex Rendle的新鲜竹竿用火烤灼而流出的透明液汁,色青黄或棕黄,有清热化痰止咳、解热除烦等功效。功效详见《本草衍义</a>》。
〔5〕蓝田:古县名,见《本草经集注》。战国秦献公六年(前419)置,治所在今陕西蓝田县西三十里。秦属内史,汉属京兆尹,晋属京兆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省入霸城县,太和十一年复置。
【译文】
竹笋,本草竹叶有竹叶、苦竹叶、淡竹叶。《本草经》并没有记载它的产地,如今到处都有。竹的种类很多,而入药的只有这三种,人们大多不能全部识别。竹坚硬而且节比较短,体圆而且质地坚韧,皮白像霜,有一种可以做笛子,也不叫竹。苦竹也有二种,一种出产于江西以及闽中,竹竿很粗大,笋味很苦,不可以食用;一种出产于江浙,附近偶尔也有,肉厚,而且叶比较长、宽,笋略微带苦味,一般称为甜苦笋,是食用竹笋中最珍贵的,也没有听说它可以入药用。淡竹竿壁较薄,节间有粉,就是南方人用来烧竹沥的,医家只用这一种。又有一种壁薄的,名叫甘竹叶,最好。又有实中竹、篁竹,(它们)产的笋品质都好,做药没有用处。凡是取竹沥的,只用淡竹、苦竹和竹罢了。陶弘景说竹的果实产自蓝田,江东的竹子开花但不结实,但有时突然结出斑斑果实,形状像小麦,可以用来做饭食用。《图经本草》记载竹笋味甘,无毒,又有记载说它寒。
救饥:采集嫩笋煠熟,加入油、盐调拌后食用。用热水焯过,晒干后煠食尤其好。
治病:内容记载在《本草·木部》竹叶条下。
米谷部
实可食
新增
326. 野豌豆〔1〕
生田野中。苗初就地拖秧而生,后分生茎叉,苗长二尺余。叶似胡豆〔2〕叶稍大;又似苜蓿〔3〕叶亦大。开淡粉紫花。结角〔4〕似家豌豆〔5〕角,但秕〔6〕音比小,味苦。
图326 野豌豆
救饥:采角煮食,或收取豆煮食,或磨面,制造食用,与家豆同。
【注释】
〔1〕野豌豆:豆科蚕豆属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
〔2〕胡豆:见本书第330胡豆条。
〔3〕苜蓿:见本书第379苜蓿条。
〔4〕角:指豆科的荚果。
〔5〕家豌豆:即豌豆。
〔6〕秕:指谷粒不饱满,即所谓的瘪谷。
【译文】
野豌豆,生长在田野中。幼苗初生时铺在地面上爬蔓生长,后来分出枝杈,植株长二尺多。叶像胡豆叶,但略大;又像苜蓿叶,也大。开淡粉紫色花。结的角像家豌豆的角,只是比家豌豆角干瘪而且小,味苦。
救饥:采摘豆角煮熟食用,或者收取豆子煮熟食用,或者磨成面,食用方法与食用家豆相同。
327. 豆〔1〕
生平野中,北土处处有之。茎蔓延附草木上。叶似黑豆叶而窄小,微尖。开淡粉紫花。结小角〔2〕,其豆似黑豆形,极小,味甘。
救饥:打取豆,淘洗净,煮食。或磨为面,打饼蒸食,皆可。
【注释】
〔1〕豆:豆科大豆属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即大豆的野生种。
〔2〕小角:指小荚果。
【译文】
豆,生长在广而平的原野中,北方处处都有。茎蔓攀援附在草木上,叶像黑豆叶,但比较窄小,略尖。开淡粉紫色花。结小角,它的豆子像黑豆的形状,很小,味甘。
救饥:打取豆子,淘洗干净,煮熟食用。或磨成面,做成饼蒸熟食用,都可以。
图327 豆
328. 山扁豆〔1〕
生田野中。小科苗高一尺许。梢叶〔2〕似蒺藜叶微大,根叶〔3〕比苜蓿〔4〕叶颇长;又似初生豌豆叶。开黄花。结小扁角儿〔5〕,味甜。
图328 山扁豆
救饥:采嫩角煠食,其豆熟时,收取豆煮食。
【注释】
〔1〕山扁豆:似豆科决明属豆茶决明Senna nomame(Makino)T.C.Chen。
〔2〕梢叶:此处指偶数羽状复叶上顶生的小叶。
〔3〕根叶:指偶数羽状复叶基部的小叶。
〔4〕苜蓿:见本书第379苜蓿条。
〔5〕小扁角儿:指小而扁的荚果。
【译文】
山扁豆,生长在田野中。植株小,高一尺左右。顶端的小叶像蒺藜叶,但略大,基部的小叶比苜蓿叶略长;又像初生的豌豆叶。开黄花。结小扁角,味甜。
救饥:采摘嫩豆荚煠熟食用,豆子成熟时,收取豆子煮熟食用。
329. 回回豆〔1〕
又名那合豆。生田野中。茎青。叶似蒺藜叶;又似初生嫩皂荚叶,而有细锯齿。开五瓣淡紫花,如蒺藜花样。结角〔2〕如杏人〔3〕样而肥,有豆如牵牛子〔4〕,微大,味甜。
救饥:采豆煮食。
【注释】
〔1〕回回豆:豆科鹰嘴豆属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今《河南植物志》没有收录。该种原产地可能是高加索和小亚细亚地区,后经西域传入中国,所以有“回回豆”、“回鹘豆”之称。根据其“生田野中”的记载推测,明代河南可能栽培过。
〔2〕角:指豆科的荚果。
〔3〕杏人:见本书第361杏树条。
〔4〕牵牛子:中药名。原植物为旋花科牵牛属牵牛Ipomoea nil(L.)Roth及其近缘种,种子入药。
【译文】
回回豆,又叫那合豆,生长在田野中。茎绿色。叶似蒺藜叶;又像初生嫩皂荚的叶,但(叶缘)有细锯齿。开淡紫色花,花瓣五枚,好像蒺藜花的形状。结角像杏仁的形状,但比较肥厚,(角)里面有豆子像牵牛子,但比牵牛子略</a>大,味甜。
救饥:采豆煮熟后食用。
图329 回回豆
330. 胡豆〔1〕
生田野间。其苗初搨地生,后分茎叉。叶似苜蓿〔2〕叶而细。茎叶梢间开淡葱白褐花。结小角,有豆如豆〔3〕状,味〔4〕甜。
救饥:采取豆煮食,或磨面食,皆可。
【注释】
〔1〕胡豆:豆科Leguminosae植物一种。王作宾先生鉴定为黄耆属背扁黄耆Astragalusnatus R.Br.。但绘图所示为幼苗,仅根据图和文字描述,很难判断为黄耆属哪种,需要继续作深入调查。Read鉴定为庭藤Indigofera decora Lindl.,为灌木,花极少有白色的类型,备考。
图330 胡豆
〔2〕苜蓿:见本书第379苜蓿条。
〔3〕豆:见本书第327豆条。
〔4〕味:底本讹做“咪”,据《四库》本改。
【译文】
胡豆,生长在田野中。植株起初铺在地面上生长,之后分生枝杈。叶像苜蓿叶,但较细。茎叶和枝条中间开淡葱白褐色花。结小角,(角中)有豆像豆的形状,味甜。
救饥:采豆煮熟食用,或者磨成面食用,都可以。
331. 蚕豆〔1〕
今处处有之,生田园中。科苗高二尺许。茎方。其叶状类黑豆叶而团长光泽,纹脉竖直〔2〕,色似豌豆,颇白。茎叶梢间开白花。结短角〔3〕,其豆如豇豆〔4〕而小,色赤〔5〕,味甜。
救饥:采豆煮食,炒食亦可。
图331 蚕豆
【注释】
〔1〕蚕豆:豆科蚕豆属蚕豆Vicia faba L.。
〔2〕纹脉竖直:指叶脉平直。
〔3〕短角:指短荚果。
〔4〕豇豆:见本书第343豇豆苗条。
〔5〕赤:底本“赤”后衍“荏”字,《四库》本、《农政全书》皆无,据删。
【译文】
蚕豆,如今到处都有,生长在田地和园圃中。植株高二尺左右。茎方形。叶的形状类似黑豆叶,但比较圆而且长、有光泽,纹脉平直,颜色类似豌豆色,但略白。茎叶枝条之间开白花。结短角,它的豆子像豇豆但比豇豆小,红色,味甜。
救饥:采豆煮熟食用,炒熟食用也可以。
332. 山绿豆〔1〕
生辉县太行山车箱冲山野中。苗茎似家绿豆〔2〕茎微细。叶比家绿豆叶狭窄尖。开白花。结角亦瘦小,其豆黪绿色,味甘。
救饥:采取其豆煮食,或磨面摊煎饼食,亦可。
【注释】
〔1〕山绿豆:似豆科木蓝属花木蓝Indigofera kirilowii Maxim.ex Palibin。有学者鉴定为圆菱叶山</a>蚂蝗Desmodium podocarpum DC.(=长柄山蚂蝗Hylodesmum podocarpum(DC.)H.Ohashi et R. R. Mill),但复叶形态与绘图所示不符,欠妥。
〔2〕家绿豆:即绿豆。豆科豇豆属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
【译文】
山绿豆,生长在辉县太行山车箱冲的山地和原野中。茎似家绿豆茎,但略细。叶子比家绿豆叶狭窄、尖锐。开白色的花。结的角也比较瘦小,豆子暗绿色,味甘。
救饥:采豆荚取出豆煮熟食用,或者磨成面粉摊煎饼食用也可以。
图332 山绿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