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年读者说几句话(代序)

3个月前 作者: 嵇文甫
    这本小书是特意为贡献给青年朋友们而写出的。首先考虑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青年们要读中国古代思想史?作为一个现代的青年了解这些古老思想,究竟有什么必要,有什么好处呢?我想从三方面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第一,可以使青年认识和热爱祖国丰富的思想遗产。中国是世界上伟大的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在他们长期历史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了无穷的聪明智慧,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给我们留下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近几年来,我们在祖国医学、农学、艺术……各方面所发掘出来的许多宝贵东西,大大引起国际间的重视,予以很高的评价。这就证明,决不象胡适</a>所说那样,我们的祖先,这也不如人,那也不如人。恰恰相反,我们的祖先遗留给我们巨大文化宝库,使我们得以拥有这许多优秀的文化财富,拿来贡献给全人类而自豪。从思想史来看,每一个时代都有杰出的思想家,他们以其创造性的思想劳动,揭露真理,反映现实,推动时代前进。就拿春秋</a>战国来说,真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当时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各有自己的阶级立场,各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各有自己的思想方法,各有自己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正反映了一个伟大历史变革的时代,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的种种动态。真是洋洋大观,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但是有些人看不见祖国这种丰富的遗产,把一部中国思想史用“封建落后思想”几个字一笔抹杀,反以掇拾外国学者的一言半语而沾沾自喜,这种妄自菲薄的思想和态度是非常要不得的。我们认为要青年学习中国古代思想史,正是要掘开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思想宝藏,把那些琳琅满目的各家学说有批判地介绍给青年看,使他们认识它、熟悉它,以至重视它,引起他们对于祖国的自豪感。这是一种有力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第二,可以使青年受到一种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我们讲古代思想史,不是把各家各派的学说随便罗列出来,任意地乱讲,而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指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种思想怎样产生、发展和消灭;怎样代表自己的阶级利益,为阶级斗争服务;怎样反映现实,而又推动现实,指导现实,这里面是有一种深刻的科学理论贯注着的。比如孔子</a>、墨子</a>、老子</a>的学说,各有它的社会基础,和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相联系,都不是偶然出现的。有些人不懂得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而只是孤立地就思想论思想,抓住些表面的现象,随便解释,任意附会,于是乎什么“积极的救世派”和“极端的破坏派”的笼统头衔顺手给孔子和老子分别送上(见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a>》),而墨子竟成了印度人(胡怀琛</a>和卫聚贤讲的),这算什么思想史呢!我们认为中国思想史和其他各民族的思想史一样,都不能跑出一般历史发展规律以外。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踢开那些唯心主义的胡诌,从中国思想史的具体事实中,探索它的客观规律性,显示出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有些青年朋友们可能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概念还很生疏,如什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啦,“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啦……可能还不大理解其具体含义。可是我们也不一定要搬弄这些名词和概念,只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实事求是地、很具体地把中国思想史上的真实情况叙述出来,那就是最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那将比抽象地讲理论更容易理解,也更有丰富的内容。


    第三,可以揭破那些神秘说教,给青年们一种思想斗争的武器。我们珍重和热爱我们祖先传下来的思想遗产。但是这种珍重和热爱是有分析的,一定要辨别清楚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同时也是恰合分际,立脚在现实上的,决不是脱离实际,莫明其妙地乱捧。有许多反动学者、顽固派或国粹主义者,硬想把中国拉出一般历史发展轨道以外,把中国说得一切特殊,一切优越,把几个古代“圣贤”推崇到不可理解,好象不是这个世界中的人的样子。梁漱溟</a>就是个例子,他讲什么“孔家哲学”“周孔教化”……真是神乎其神。照他的讲法,好象偏偏我们中国得天独厚,当上古时代,就降生下周公、孔子这样的大圣人,给我们“制礼作乐”,使我们能过着“理性”的生活,懂得人生的真义,直至形成汉以后“伦理本位”“职业分途”那样独特的社会,没有走上象西方那样阶级斗争的错误道路,看是多么美妙吧!我想青年朋友们听到这种怪论,一定会感觉到莫明其妙,要想批评,也苦于摸不着头脑。其实这些怪论是经不起历史唯物主义的阳光照耀的。任何思想学说,归根究底,都不能不是它那个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从一定现实社会中生根,给一定社会阶级服务,都不是那么神圣,超出凡尘的。我们讲古代思想史,正是要帮助青年认识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撕破它们那些美丽的面纱,剥露出它们的真实形象来,不再陷入它们的迷魂阵。


    从以上所述看来,叫青年读古代思想史实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决不是什么多余的事,自然,这里面也有很多困难。首先说,那些古老的思想体系,以及表达的方式和使用的术语,对于现代青年</a>来说,都是很生疏,不习惯的。什么“性”啦、“道”啦、“理”啦、“气”啦,都是些现代读物上所绝少碰到的老名词。青年一读这些书,简直象走进另一个世界,到处陌生,这已经够别扭了。如果再加以旁征博引和烦琐考证,那真要把人陷入云里雾中,又怎么能叫青年来接近它呢?为着减轻青年们阅读的困难,就要求写古代思想史这一类书必须写得很通俗,能把那些古老思想用明白生动的现代语言表达出来。但是要满足这一要求也不大容易。既需要把那些古老思想剥烂揉碎,融会贯通,理会得透熟;又需要能真正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灵活运用,而不是教条主义地生拉硬套,另外还得善于写深入浅出的通俗文字。不具备这几点,要写出一本适合于青年阅读的古代思想史是办不到的。我自己知道水平低,没有具备这些本领。现在写《春秋战国思想史话》这本小书,谨持这种态度:不旁征博引,作烦琐的考证;不支离蔓衍,在枝叶上纠缠;不模糊影响,讲些连自己也不懂的道理;而只是提纲挈领地,抓住些明明白白的主要论点,就自己所能理解到的讲个透彻;遇有必须引用的古书原文,该解释的解释,该翻译的翻译,总之要叫人家看懂。这是我的一点小小企图,究竟是不是真能办到,我也没有把握。如果青年朋友们读这本小书,能随时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那自然是我最恳切希求的了。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