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肉和乳猪
3个月前 作者: 唐鲁孙
如果您不是北京生长,或是没到过北京的人,跟您说炉肉,可能您不知道是什么吃食,其实说穿了就是烧烤猪肉。在前清,妇女除非参加亲友家嫁娶祝寿汤饼喜庆盛典,才到各大饭庄子</a>出份子道贺外,平日随随便便就进饭馆子吃喝一顿的,可以说少而又少。堂客们既然不轻易下小馆,有些人为了套近乎,给人送只烤鸭或是一方炉肉,送者所费不多,受者全家都可以吃得其味醰醰,这就是早年烧烤大行其道的原因。
在北京,烤鸭是专门由便宜坊、全聚德一类天津所谓鸭子楼来供应,至于炉肉就只有盒子铺(又叫酱肘子铺)所做的独门生意了。一般盒子铺的炉肉大多十几斤到二十斤一方,烤个一两方,每天也就够卖的了。至于讲究人家要用全猪过礼下聘,那就得向盒子铺预定了。盒子铺的炉肉,是每天下午两三点钟,纯粹用钢叉挑着肉在炭火上转着烤,所以刚出炉的炉肉皮又酥又脆,腴而不腻。这时候买回家蘸着酱油下酒,或者是用大葱一爆拿来下饭,稻香肉美,是一班久居北京老饕们价廉物美的佳肴。
在实行屠宰税之前,北平很盛行吃烤小猪,皮酥而脆,肉细而嫩,最妙是滑香腴润毫不腻口。自从屠体猪只加盖蓝色印戳后,想吃烤小猪简直是戛戛乎其难了。当时北平市财政局局长杨荫华和我都是陶然酒会的酒友,有一次酒酣耳热,大家都想请他弄一只小猪来解解馋,最后他幸不辱命弄了一只小猪来,让大家饱啖一番。事后他说十斤小猪按大猪完纳屠宰税,屠宰场才肯动手,平素大家吃不到烤小猪,其道理就在于此。
清宫寿膳房有一道菜叫“炸响铃”,就是把炉肉的皮单独起下来,回锅炸脆蘸着花椒盐吃,是一样下酒的美肴。关于炸响铃,还有一段小故事。据说当年清朝道光皇帝勤政爱民自奉甚俭,隆冬大雪偶或酌饮几杯,就喜欢以炸响铃下酒。有一天在后宫无意中翻阅膳食单,看了之后大吃一惊,一味炸响铃竟然开价一百二十两。他立刻把御膳房首领太监传来问话,回说用整猪烤后起皮下锅,这个菜的确不能算贵了。道光虽未深究,可是从此传膳,绝不再点炸响铃这道菜。后来这件事传出宫禁,北京一些大的山东馆都添上炸响铃这道菜以餍顾客,至于是否真从炉肉起下来再炸的,那只有天知道了。
北京旗籍过大礼,也有用整只烧猪下聘的,女家还要把男方所下聘礼中的鹅、酒、糕饼、花粉、活羊、烧猪分送亲友家请其留用。这种烧猪游遍六九城,原本酥脆的炉肉皮已经回软,受者有人把整方炉肉改成骰子块,跟五花三属的鲜猪肉同炖,松软多脂,别具炙香。有时约上三朋四友来小酌一番,说是可以沾一点喜气,被请者没有不欣然而来的。
广东也是最讲究吃烧猪肉的省份,而且选料火功两皆拿手。他们选用不超过十斤重的仔猪非常严格,宰杀收拾干净后,撑开挂在墙上风干,用一种特制工具—前尖后钝中空的小钢扦子插成若干小洞,然后用腐乳汁、豆豉汁、甜面酱里外连涂带搓,让味深入肌里(用作料忌用酱油,否则肉味带酸)。有的用明炉烤,有的用暗炉烤,比起北方用钢叉子挑起来烤,既烤得均匀又省气力。不过广东烤乳猪,皮涂油抹作料,皮脆而滑,若是超过三十公斤较大猪只必定先行声明不是乳猪,肉一离烤炉,必须立刻大嚼,稍一迟延皮就回软无法下咽。后来仿照北方烤法皮上不抹作料,皮上凸起微粒,起名叫芝麻皮,脆而且酥就不易回软,蘸海鲜酱或蚝油吃是下酒的无上隽品。广东人婚嫁,三朝时新娘归宁,花烛之夕若是完璧,必定有明炉烤猪同来,如无乳猪相随,则说明新娘已非完璧,是坤方最失面子的事。在早年婚嫁,回门有无全猪,大家都很重视呢!
梁太史鼎芬好啖是出了名的,他有一味拿手菜“太史田鸡”传授给广州惠爱街玉醪春,那家只有三五座头的小吃馆居然在几年之间变成雕梁粉壁的大酒楼。广州黄黎巷有一家莫记小馆,他学了梁太史家烤乳猪,所用酱色跟蒜蓉都有不传之秘。据梁均默(寒操)先生说:“莫友竹老板原本是风雅人,用家藏紫朱八宝印泥一大盒,才把梁太史这套手艺秘方学来。莫家小贩从此就以烤乳猪驰名羊城而生意鼎盛起来。”后来梁大胡子家又把烤乳猪秘方传给蒯若木家的庖人大庚,蒯住北平翠花街,大庚烤乳猪的手法,跟一般烤法并无差异,可是入口一嚼,酥脆如同吃炸虾片,的确是一绝,蒯老也颇以此自豪。
一九七六年我到泰国去旅游,舍亲知道我是好吃的馋人,特地请我在珠江大酒楼吃饭,主菜就是烤乳猪。十斤不到的仔猪红炖炖、油汪汪、香喷喷,皮酥肉嫩,香脆无比。调味料咸中带酸,带点柠檬味的果香,别有一番风味。泰国饭食原极注意调味料,就是随便小吃,桌上也摆满小碟小碗各式各样咸甜酸辣作料,席面上有烤小猪,算是上等酒筵,自然调味料就更考究了。
台湾几家广东大酒楼,除了烧猪肉之外,也有零拆明炉乳猪卖,因为台湾无论冬夏湿度均高,烤肉出炉挂在烧腊架上,只要超过一小时,皮一吸湿,吃到嘴里炙香全失,就不够味了。所以在台湾省虽然吃过几次明炉烤乳猪,价虽不菲,可是令人颇为失望。回想在内地,无论在京津或是广州上海,吃明炉乳猪绝无出炉即皮软不脆现象。尤其北京炉肉出炉三五小时,吃起来仍然是脆嘣嘣的,十之八九是碍于气候因素,是不关手艺的良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