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香十里带鱼肥
3个月前 作者: 唐鲁孙
目前台湾近海已进入带鱼盛产季节,渔民冒着强风劲浪,纷纷驾舟入海捕鱼,因为鱼群沛集,家家都是满载而归,人人笑逐颜开,把渔获所得成筐盈篓送到鱼货市场去。从电视上播映情景,不由想到了当年山东沿海一带捉捕带鱼的盛况。黄海中各种鱼产都集中在青岛小港近海一带,凡是鱼汛来临的时候,都会有些珍奇怪异的鱼类被发现,所以各省的水族馆,测知鱼汛都会指派专家前来刺探,不惜重金,搜集价购,如果是不耐久藏的罕见鱼类,立即在青岛就地制成标本后,再行携回研究。
青岛鱼汛中以带鱼数量最多。有一年笔者奉派到青岛一带沿海地区公干,住在旧提督楼,当地渔会的会长来告,青岛的鱼汛是一桩奇景,大批的带鱼群,已逐渐游近小港。既然碰上不可不看,于是我们一同去了渔港码头,虽然港湾回环堪避劲风,可是海风冽冽袭人衣袂,犹觉衣履单薄,凭栏远眺,只见远处飞云回舞,奔电流霙,顷刻间海面上银鳞沃雪,碧海翻光,带鱼一条接一条,口尾相连,鱼贯而来。最大鱼群能接成十多里长一条鱼带,苏东坡</a>诗所谓“光摇银海眩生光”足以说明海里鱼带子是多么矞丽壮观了。渔民运气好的碰上两三万斤大鱼带子,可以一网而罟,发个小财。带鱼进入盛产期,青岛带鱼便宜到给钱就卖,码头上的搬运脚行,原本是以火烧杠子头一类坚硬面饼为主食的,这样才精力充沛能耐重载,可是一到带鱼季节就不吃面饼,改以带鱼当饭啦!外省人初履斯土,还觉得以鱼当饭,未免太奢侈点了,殊不知吃带鱼,比吃杂粮还便宜,而且可以增加耐力呢!
带鱼到了旺季,青岛无论市集庙会,到处都有捧着大笼屉,在人群里穿梭叫卖蒸带鱼的。一掀笼屉盖,香闻十里,腴肪噀人,整个笼屉里,都排满四寸多长一块的带鱼段,热气腾腾滑嫩凝霜。蒸带鱼做法说起来极为简单,把带鱼用水轻轻洗净,勿伤银鳞,用花椒、盐、姜汁、料酒涂匀,上锅蒸透即可大嚼。当年柯劭忞</a>太史,最爱吃这种蒸带鱼,据说做法看起来简单,可是手法各有巧妙不同,用料多寡,蒸时久暂,火力大小,在在都是有讲究的。青岛一地卖蒸带鱼的无虑千百人,其中一位日照人称“曹大胡子”的,允称个中高手。柯老告诉人,他年轻时候,以鱼代饭,有一次吃四斤蒸带鱼的最高纪录。后来入京供职,乡人知道他的特嗜,每每从山东携来蒸带鱼,请他老人家尝尝家乡风味,此刻即便有盛筵相招,他也宁愿辞盛筵而在家中大啖蒸带鱼。林长民说:“柯老是舍熊掌而就鱼的老叟,还特地请陈宝琛太傅写了‘鱼乐居’三个字横幅给他。”可见蒸带鱼对柯老来说是多么醉人了。
早年松山烟厂厂医庄金座,爱吃带鱼,对于带鱼颇有研究。他说:“在日本求学时期,所吃带鱼肉柴而瘠,并不觉得好吃,后来回国才发现台湾海峡,水流温度都适合带鱼生长,肉才转为肥厚腴嫩,同时带鱼最爱惜身上的银翳,一旦受了损伤,鱼味便失去鲜嫩。而台湾所制渔网绳结较为粗硬,网获的带鱼,要它鳞翳无伤,势所难能,所以在台湾吃带鱼,以海钓所获肥润鲜腴,才算珍品。”他每逢休假就到花莲海钓,有一次渔获甚丰,他在寓所制馔宴客,亲自主厨,虽非全是带鱼,盘簋罗列,九孔虾蟹都是海钓珍味(当时吃海鲜尚没有像现在这样疯狂流行)。鱼鲜虾嫩,味清而隽,皆属妙馔。一味酸辣西施舌,更是令人吃后念念难忘。
前天从电视新闻中看到几幕渔获镜头,才想起现在又是带鱼盛产季节了,虽然吃海鲜的餐馆鳞次栉比,元宵前后到鹿港、关渡、淡水吃了几次海鲜,除了带鱼尚属鲜嫩松美外,其余海产都极普通。虽然吃海鲜时下很流行,可是真正想吃一顿细色异品,香醑珍膳,看来还不十分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