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说
3个月前 作者: 侯外庐
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时期进一步发展,元代理学中两大派别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到明代更有新的发挥。理学是历史范畴,它是在儒家经学、道教与佛教相结合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理学是哲学化的儒学,其中渗透了佛教和道教的思辨方法和认识方法。
北宋是理学的初建时期。理学的产生与北宋时期的党争相互表里,并与当时书院的发达密切相关。作为理学先驱“宋初三先生</a>”之一的胡瑗</a>在书院讲学,总结出“苏湖教法”,主张分科教学法,立“经义”和“治事”两斋。前者讲述儒家的经书,后者研究如何用经书的道理治家治国。在经书中,北宋初期最重视《春秋</a>》和《周易</a>》。“宋初三先生”的另一位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a>》,强调尊王攘夷,维护封建中央政府的绝对统治。这和北宋初期的政治要求相吻合。“宋初三先生”之一的石介</a>很重视《周易》的研究,作《易解》和《易口义》,借《周易》以排佛、道,并且虚构儒家的道统,说儒</a>家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a>等自有一套前后相续的治邦安民之道和人生哲学,这些才是最深刻的哲理。总之,孙复解《春秋》和石介解《周易》,不重训诂,而重义理,这就揭开了后来理学借用儒家经典以创立自己理论体系的序幕。
理学的真正奠基人,是周惇颐和张载</a>。
周惇颐的《太极图·易说》明显地带有儒、道相糅合的特色,它是道教《太极图》与儒家《周易》之学相结合的产物。周惇颐还著有《易通</a>》。他的思想已具有理学的雏形:一、宣传儒家的道统论;二、讲宇宙生成论和万物化生论,一切皆本之于“无极”,以“自无极而为太极”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三、开始使用理学的基本范畴“理”,并从本体论的意义上加以解释,如《易通》二十二章即题名为《性、理与命》,认为性与命依理而行,太极即理。另外,从周惇颐的人性论、道德论等方面也都可以看出他作为理学的奠基人,是当之无愧的。
北宋时期关学的代表张载也是理学的主要奠基者,在理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建立理学思想体系的方式,不同于同时代及后世的理学家,而是走了一条独特的路径。他很重视本体论,在《易说》中提出“气”为世界本原的思想,后来在《正蒙</a>》中又有所发展。他虽然以物质状态的“气”作为宇宙本体和世界各种物质形式的最基本的状态,但是根据他的解释,气所具有的运动变化功能,即“神”却带有神秘主义色彩。因此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渊源于“神”的“天道”“天性”“天理”诸范畴,就带有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双重性质,从而为唯心主义提供了一个突破口。他为理学奠定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一、区别所谓“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并提出“立天理”“灭人欲”的命题。二、提出“理一分殊”思想,认为事物各有区别,然而这些区别(“性”)并不是由每一物体本身所有,而是由存在于天地间的唯一的“天性”(理)所决定。天地间不存在特殊的、具体的性,只有一个抽象的、普遍的、永恒的性。关于此他做了许多论证,成为程、朱以“理”为宇宙本体的张本。三、提出“穷神知化”与“穷理尽性”的认识论,程、朱的“格物致知”论即由此发展而来。总之,张载思想中,从天理论、道德论到认识论,理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理学的许多命题也有了。可以说他完成了理学天理论的第一步。但是他没有解决理学的最根本的问题,即没有建立一个作为世界唯一本原和主宰的绝对精神。他的理学思想与其唯物论思想并存在一起,这反映出理学开创阶段的不成熟性。
理学体系形成于程颢</a>和程颐</a>。他们吸取了张载关于“天性”(理)的理论,把具有自然性与精神性双重意义的“天性”(理)改造成为一个高度抽象的、精神性的结晶体,以“理”(或“天理”)作为世界的本原。这样,儒学向哲学化、抽象化的理学过渡,终于完成。二程</a>理学的主要思想资料是《周易》。程颐孜孜不倦研究《易》学几达五六十年之久。他的《伊川易传</a>》构成了理学的完整体系,可视为理学形成的代表作。此书以天理论为基础,论证天地万物得天理而“常久不已”“生生无穷”;论证“顺理而行”(按照天理办事)的政治哲学;论证“安于义命”的人生哲学。总之此书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天理生成一切、支配一切的思想。天理超然地独立于自然界与社会界,而又无所不照。由此可见,《伊川易传</a>》奠定了程朱学派的理论基础。
还要提到,二程把《大学</a>》《中庸</a>》《论语</a>》《孟子</a>》抬高到和六经相同的地位。四书</a>并行,最初是出于二程的提倡。从二程将四书并行起,至朱熹</a>作《四书集注</a>》,这标志着理学由形成到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此外,从二程起建立了理学“格物致知”论的认识论。他们所讲的“物”并不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所谓“穷理”并非穷一件事物、一件事物的理,而是要“闻一知十”,体会到“万理皆是一理”。所以“格物”的目的并不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法则,而是要在人的内心恢复“天理”。这一“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后来朱熹又做了系统的总结和发挥。在人性论上,二程使“灭私欲、存天理”的观点更加系统化,更加具有抽象的思辨性,成为其理学思想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在理学形成过程中,有人从道教方面,有人从《周易》方面为儒家学说提供本体论的基础,也有人用象数学来概括宇宙间的一切。如邵雍</a>的《皇极经世</a>书》就带有这种特色。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有“数”,而这“数”就是由他所编造的象数的形式。他把象数系统说成是最高法则,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他所推衍的象数所构成并发生变化。后来这种象数理论与理学的发展并行不悖。但是,由于这种象数学过于烦琐,不像二程学派那样简洁明白、容易了解、也容易实行,所以在理学的形成过程中,它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不过,邵雍对太极与道的解释,与张载、二程的某些思想也有相通之处。
总之,从北宋理学产生的时期来看,它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许多思想家之间经过诘辩和相互吸收,终于形成了以二程为代表的理学思想体系。
二程弟子在东南讲学,影响很大。杨时</a>传张九成</a>。张九成的思想成为从二程的客观唯心论转向陆九渊</a>主观唯心论的过渡环节。这一情形,我们将在第二编“南宋时期的理学”中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