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速
3个月前 作者: 徐上瀛
【题解】
青山用轻重、阴阳、寒暑的对比提出“有迟则有速”,音乐中速度变化有变慢也应当有变快。迟速互为纲纪,即互为依托制衡。在音乐中不能一味地放慢,也不能持续加快,有迟必有速,有速必有迟。青山认为这种速度的变化在音乐中应当“相间错而不离”,这与在“迟”况所说的“缓急相间”和“断而复续”是同理。引申至每一句、每一段中都应当有这样相间隔错开的变化,这样的音乐才是内涵丰富而深刻的。以刘少椿演奏之《山居吟》为例,全曲跌宕,快慢相间交错,可为迟速依托之展现。
青山又对“正音”与“奇音”给出了定义,青山对“正音”的解释就是“贵乎迟”的“中正和平”之音(并不是简单直白的“慢”),并指出琴操</a>是以此为主的。“奇音”的定义是“忽然变急,其音又系最精最妙者,是为奇音”。以吴景略打谱之《潇湘水云》为例,在水云声之前,利用掐撮三声,巧妙地改变了乐曲的速度,是节奏“忽然变急”的一个经典,此等是为奇音。
“速”况后半部分对“小速”与“大速”的解释,则是指节奏变快的不同程度。对比“迟”的中正和平,“行云流水”的小速更有趣味性,而“急而不乱”的大速则更显奇妙。乐曲中有迟而无速,则节奏虽然中正但是没有速度的变化,音乐结构呆板单一。速度变化越多,乐曲灵动的感觉就越丰富。以《梅花三弄》《渔樵问答》观之,当识小速之趣,而复观《流水》《广陵散》,则能窥大速之妙。
指法有重则有轻,如天地之有阴阳也;有迟则有速,如四时之有寒暑也。盖迟为速之纲,速为迟之纪①,尝相间错而不离②。故句中有迟速之节③,段中有迟速之分④,则皆藉一速以接其迟之候也⑤。
【注释】
①盖迟为速之纲,速为迟之纪:“迟”因“速”而立,“速”由“迟”而成。纲、纪,纲要,法度,此指得以成立的根本。
②尝:通“常”。
③迟速之节:迟与速的节奏。节,节奏。
④分:律历之度数。
⑤藉(jiè):同“借”,依靠。
【译文】
指法有重就有轻,正如天地有阴就有阳;有迟就有速,正如四季有寒就有暑。“迟”因“速”而立,“速”由“迟”而成,两者往往相互交错而不可分离。所以一句之中有迟速的节奏,一段之中则有迟速的度数,都是以一个速字来承接迟之“候”的。
然琴操之大体固贵乎迟。疏疏澹澹①,其音得中正和平者是为正音,《阳春》《佩兰》之曲是也②;忽然变急,其音又系最精最妙者③,是为奇音④,《雉朝飞》《乌夜啼》之操是也⑤。所谓正音备,而奇音不可偏废,此之为速。拟之于似速而实非速、欲迟而不得迟者⑥,殆相径庭也⑦。
【注释】
①疏疏澹澹(dàn):疏朗恬淡。澹澹,恬静貌。
②《阳春》:据今人考证,《阳春白雪</a>》原为一曲。但古人往往认为《阳春》《白雪》是两首不同的乐曲。以古琴传统而论,自《神奇秘谱》开始,《阳春》《白雪》即作为两首不同的琴曲而流传。在某些明代琴谱中,《阳春》一曲下又注有“一名《龙门桃浪引》”的说明。后世用于泛指高深的文艺作品。《佩兰》:古琴曲。《西麓堂琴统》以为乃战国时嵩山羽客所授之曲,明代中期以后的琴谱则多以为乃南宋毛敏仲所作。
③系:是。
④奇音:相对于正音而言的变异之音。
⑤《雉朝飞》:古琴曲。相传为战国时期齐国的处士牧犊子所作。牧犊子年老无妻,见雉鸟双飞,触景生情,自叹命途多舛,遂寄情于丝桐。最早见于明代朱权</a>撰辑的《神奇秘谱》中。《乌夜啼》:古琴曲。原为南北朝时期表现爱情题材的西曲民歌。现存琴谱初见于《神奇秘谱》,其中“争巢”等几段指法繁复,演奏速度较为快急。
⑥拟:比。
⑦殆:当然,肯定。径庭:相距很远。
【译文】
然而琴曲大致上还是以“迟”为贵。疏朗恬澹、其音调表现得中正平和的,便是正音,比如《阳春》《佩兰》这样的琴曲;突然之间变急,其音调又是最为精妙的,便是奇音,比如《雉朝飞》《乌夜啼》这样的琴曲。所谓正音完备而奇音不能偏废,这样的奇音就叫“速”。和那些类似于“速”而实际上不是“速”、想“迟”却“迟”不下来的琴曲相比,当然是大相径庭、完全不同的。
然吾之论速者二:有小速,有大速。小速微快,要以紧紧,使指不伤速中之雅度①,而恰有行云流水之趣;大速贵急,务令急而不乱,依然安闲之气象,而能泻出崩崖飞瀑之声。是故速以意用,更以意神。小速之意趣,大速之意奇。若迟而无速,则以何声为结构②?速无大小,则亦不见其灵机③。故成连之教伯牙于蓬莱山中,群峰互峙,海水崩折,林木窅冥,百鸟哀号,曰:“先生将移我情矣④!”后子期听其音⑤,遂得其情于山水。噫!精于其道者,自有神而明之之妙⑥,不待缕悉⑦,可以按节而求也。
【注释】
①伤:妨碍,损害。雅度:正度,即中和之度。
②结构:音与音之间的搭配排列。
③见:同“现”。灵机:玄机,奥妙。
④“故成连之教伯牙于蓬莱山中”几句:《太平御览</a>》卷五七八引《乐府解题》:“水仙操: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宿伯牙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近(按《乐府古题要解</a>》当作‘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汨滑崩折之声,山林窅寞,群鸟悲号。怆然而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终,成连回,刺船迎之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矣。”成连、伯牙,传说中春秋</a>时代的琴家。传说伯牙曾学琴于成连,三年未能精通。成连因与伯牙同往东海中蓬莱山,使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之声,从而得到启发,技艺大进,终于成为天下妙手。蓬莱山,山名。古代传说东海中的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之一,仙人所居。互峙(zhì),谓相对耸立。崩折,迸射,迸裂。窅(yǎo)冥,幽深高远。唐鲍溶</a>《春日言怀》诗:“杳窅青云望,无途同苦辛。”
⑤子期:即钟子期。传说中春秋时代的音乐家,以“知音”著称。《吕氏春秋</a>·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⑥神而明之:不借助于外在的形象或解释就能通晓其道,即以意会意,明白其中的妙处。出自《周易</a>·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⑦缕悉:疑当作“缕析”,逐条详细分析。
【译文】
但我所说的“速”有两种:一是小速,二是大速。小速稍快,应当紧凑一些,让手指在快速弹奏时不至于损害中和之度,而恰好能表现出行云流水的意趣;大速以急为贵,但一定要让曲调急而不乱,依然保持安闲从容的气象,而能奔泻出崩崖飞瀑的声响。因此,“速”是由于“意”才产生效果,也是因为“意”而达到神妙。小速中的意在于趣,大速中的意在于奇。如果有迟而无速,那又如何安排取音而构成乐曲?如果速不分大小,那也显示不出曲中的奥妙。所以成连在蓬莱山中教伯牙弹琴,面对着群峰耸立、海水奔涌、林木昏暗、百鸟哀鸣的景象,伯牙说:“先生是要移我之情啊!”后来子期听到伯牙的琴曲,便领会到伯牙的心意正在于山水之间。噫!精通此道的人自然能够意会到其中的玄妙,他们是不需要详细解释,便能够根据曲节而求得曲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