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曰高

3个月前 作者: 冷谦
    【题解】


    本篇出自《溪山琴况</a>》中的“远”况。首句依照“远”况改写,《溪山琴况》中将“远”与“迟”对比阐述,本篇则将“高”与“古”对比论之,其“古以韵发,高以调裁”之句,又将“高”与《溪山琴况》中之“宏”联系起来。《溪山琴况》中的“宏”通过宽裕纯朴的猱绰而得“音老”,本篇则是求指下“清静”,而“清静”原也是“远”况所隐含之义。后句改“远”况中“峨嵋”为“乔岳”,“洞庭”为“江河”。


    高与古似,而实与高异①。古以韵发,高以调裁②。指下既静既清,而又能得高调,则音、意始臻微妙③。故其为宁谧也④,若深渊之不可测,若乔岳之不可望⑤;其为流逝也,若江河之欲无尽,若三籁之欲无声⑥。


    【注释】


    ①高:当作“古”。


    ②古以韵发,高以调裁:“古”靠韵致来体现,而“高”靠格调来判别。发,体现,彰显。裁,决定,判断。


    ③臻(zhēn):达到。


    ④宁谧(mì):安定平静。谧,平静。


    ⑤乔岳:高山。本指泰山,后成泛称。乔,高。


    ⑥三籁:指人籁、地籁、天籁。《庄子</a>·齐物论》:“子游</a>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


    【译文】


    “高”和“古”相似,但其实和“古”不同。“古”是靠韵致来彰显的,而“高”是靠格调来判别的。指下做到静、清之后,如果又能获致“高”的格调,那么音、意才能达到微妙的境界。这样的格调在表现宁谧的意趣时,就像深渊一样无法窥测,就像高山一样无法尽望;在表现流逝的意趣时,就像江河一样似乎无穷无尽,就像天地一样似乎寂静无声。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