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八年
3个月前 作者: 左宗棠
与孝威(时时存一覆巢之想,存一籍没之想,庶受祸不至太酷耳)
字谕孝威知悉:
接尔等来信,知家中一切粗安①,甚慰远思。惟入关以后,兵事饷事一手经理,日少暇晷②,亦不及分心家事,屡欲作家信,提笔辄③止。尔等如知陕西无恙,即尔父无恙也。
身当前敌,兵事当有几分把握。惟西北用兵,粮与运饷尤难,与东南迥异。一切极费周章④,不能作一爽快⑤之举。我内无奥援⑥,外多宿怨⑦,颠越⑧即在意中。惟各行其实,不恤⑨其他,可对君父,可对祖先,毕竟⑩胜常人一筹。尔等须加意谨慎,时时存一覆巢?之想,存一籍没?之想,庶受祸不至太酷耳。
尔母病体渐愈,须好服侍。孝宽性分?太低,急宜自安钝朴?,勿存非分之想。勋、同须发愤读书,勿沾染世俗习气,吾愿足矣。余无他言,手此谕知。
己巳二月初四日咸阳行营(书)
今译
接到你的来信,得知家中一切大致安好,颇能安慰我远行在外的心绪。只是我入关以后,战事粮饷等事务都是一个人亲自经手,每天很少有闲暇时间,也没有时间为家事操心,几次想要写封家书,提起笔来总是因为各种事情而被打断。如果你们听说陕西平安的消息,那么你父亲也就安好了。
(我)身处前线面对敌人,对于战事尚且有几分把握。只是在西北地区用兵,筹集粮食与运输军饷特别困难,与东南各省的情况有很大差别。所有事情都非常麻烦,不能痛痛快快做一件事情。在内我缺乏有力的靠山,在外我曾经累积不少旧怨,(这次)失败也在意料之中。我唯有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不去顾虑其他的,便可以对得起君王,可以对得起祖先,我的能力终究还是稍微胜过普通人一点。你们在家行事处世尤其要谨慎,常常存有你父亲的功业随时可能失败并连累你们的想法,存有家产可能被没收充公的想法,(有了这种心理准备后)或许当灾祸降临时就不会觉得过于残酷。
你母亲的病情渐渐好转,但仍要一如</a>既往好好照顾侍奉。孝宽天分太低,最要紧的是能够安心于驽钝质朴,不要对自己存有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想法。孝勋、孝同应该努力发奋读书,不要沾惹世俗中的不良习气,那么我也就感到心满意足了。其余没有什么要交代的了,特别在这里叮嘱你们。
简注
①粗安:大致安定,大致安好。
②暇晷(guǐ):时间。
③辄:总是。
④周章:曲折,麻烦。
⑤爽快:舒服,痛快。
⑥奥援: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
⑦宿怨:过去的嫌怨。
⑧颠越:陨坠,衰落。引申为废弃、衰亡、失败。
⑨恤:忧心,顾虑。
⑩毕竟:终归,终究,到底。
?覆巢:倾毁鸟巢,比喻覆灭。引申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意思,比喻整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也不能保全。语出南朝宋刘义庆</a>《世说新语</a>·言语》:“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籍没(jí mò):登记所有的财产或家口,加以没收充公。
?性分:天性、天分。
?钝朴:驽钝质朴。钝,不锋利,不快,这里引申为不灵活。
实践要点
相比于原来的东南战事,现在的西北局面更加艰难,左宗棠</a>忙得几乎没时间考虑家事和提笔写信。此外,他还考虑到由于“内无奥援,外多宿怨”,即朝中无人施以援手、同僚积怨树敌不少,这次征战很可能会功败垂成,甚至连累家人。他将最坏的情况提前告知,要儿子做好心理准备,免得到时无法承受。其实也是在开展当今所说的挫折教育,告诉儿子战争无情、仕途险恶,凡事要先考虑到最坏的情形,才会积极争取应对之策。
与孝威(欲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间耳)
孝威知悉:
四姊命运蹇薄①,早已虑之。今竟如此,殊为悲切。元伯出继②之子如能读书,可望成立,亦足慰怀。庆生上年即有癫痫③之疾,是否以此毕命,来缄未详,何也?佑生夭折亦在意中(有无子嗣)。尔外家家运不好,我曾与尔母言之。尔舅父母辈均本分人,惟义理不甚明晓,家运不济亦由于此。
吾愿尔兄弟读书做人,宜常守我训。兄弟天亲,本无间隔,家人之离起于妇子。外面和好,中无实意,吾观世俗人多由此而衰替也。我一介寒儒,忝窃方镇④,功名事业兼而有之,岂不能增置田产以为子孙之计?然子弟欲其成人,总要从寒苦艰难中做起,多蕴酿⑤一代多延久一代也。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今译
你四姐(左孝瑸)命运不好,我一直非常担心。没想到竟然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心里感到特别悲伤难过。元伯过继的儿子如果能读书向上,将来便可望有所成就,也足以感到欣慰了。庆生去年得了癫痫病,是否因为这个而丧命,你的来信没有详细提到,为什么呢?佑生夭折了也在意料之中(他有没有儿女呢)。你外祖父母家家运不好,我曾经跟你母亲说过。你舅舅舅母都是本分的老实人,就是对于儒家义理之学还不怎么明白,家族运势不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希望你们兄弟几个平日读书做人,多遵循我的训诲。兄弟之间天然是最亲的人,本来不存在隔阂,兄弟失和大多是由妇人和小孩引起的。外面看起来和和气气,其实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缺乏真情实意,我看到很多家族因此而慢慢地由盛转衰。我原本只是一个寒门书生,有幸能成为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功业与名声都有了,难道没有能力为子孙后代置办更多的田产吗?但年轻后辈要想成才自立,总是要从寒苦艰难中开始磨炼,(家族)多积累准备一代则可以多延续一代。西北战事异常艰难,人人都害怕退却不敢迎难而上,我却独自将这重任承担下来,也是想着(自己)吃尽苦头,积些福泽给儿孙,留些榜样给世人。
简注
① 蹇薄:命运不好。同治九年(1870),左宗棠四女左孝瑸殉夫而死,年仅三十三岁。左宗棠在《慈云阁诗序</a>》中提到:“又六年,余第四女孝瑸殉夫翼标亡。”
②出继:过继为他人的嗣子。
③癫痫:病名。一种反复出现阵发性的神志障碍、肌肉的非自主性收缩或感觉性障碍的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时突然昏倒,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四肢抽搐。
④方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
⑤蕴酿:本指制酒,后比喻为渐趋成熟的事情做准备工作。
实践要点
左宗棠为什么在国事日艰的时候不辞劳苦挺身担当呢?一般人都只想到他为国为民尽忠尽心和为子孙后代立下榜样,而这封信还透露出他为家族长远发展所考虑的:“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为家族为社会厚植基础的想法,何愁家族不能兴旺发达?何愁民风政风不焕然一新?
尔为家督①,须率诸弟及弟妇加意刻省,菲衣薄食②,早作夜思,各勤职业。樽节有余,除奉母外润赡宗党,再有余则济穷乏孤苦。其自奉也至薄,其待人也必厚。兄弟之间情文③交至,妯娌承风④,毫无乖异⑤,庶几能支门户矣。时时存一倾覆之想,或可保全;时时存一败裂之想,或免颠越。断不可恃乃父,乃父亦无可恃也。
四月廿四日乾州营次
今译
你作为长子,应该亲率弟弟及弟媳们特别注意减省,保持衣服微薄和食物粗劣的朴素作风,早起劳作而夜晚思考,各自都勤奋地做好分内的事情。若俭朴持家还有所节余,你们除了好好侍奉母亲外还应该多资助供养宗族乡党,再有余力就接济贫穷孤苦无依靠的人。对待自己应该尽可能节俭,对待他人则要宽厚。兄弟之间情感和物质上都相互交流,妯娌之间便会受到这种和睦风气的感染,那些不近情理的事情自然就不会发生,这样才有可能支撑起家族的门户。(若你们)时时想到我们家可能会覆灭,或许还有保全的希望;(若你们)时时想到我们家可能会败落,或许还能避免衰亡。千万不要想着依靠你们的父亲,你们的父亲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
简注
① 家督:指长子。《史记</a>·越王勾践世家》:“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弟,是吾不肖。’”
②菲衣薄食: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俭朴。
③情文:精神和物质,情感和物质。
④承风:接受教化。
⑤乖异:不近情理的怪事。
实践要点
父亲再一次强调家中长子应该当好“家督”,担负起责任,树立好榜样,团结好家人,管理好家事,心存忧患意识,力求保持家族长盛不衰。
与孝威(捐廉万两助赈不敢以之为功)
孝威兄弟同览:
今岁湖南水灾过重,灾异①叠见②,吾捐廉万两助赈,并不入奏。回思道光二十八九年,柳庄散米散药情景如昨,彼时吾以寒生为此,人以为义可也;至今时位至总督,握钦符③,养廉④岁得二万两,区区之赈,为德于乡,亦何足云?有道及此者,谨谢之,慎勿如世俗求叙,至要至要!
吾尝言士人居乡里,能救一命即一功德,以其无活人⑤之权也。若居然高官厚禄,则所托命者奚⑥止数万、数百万、数千万?纵能时存活人之心,时作活人之事,尚未知所活几何,其求活未能、欲救不得者,皆罪过也,况敢以之为功乎?
腊月十六夜平凉大营
今译
今年湖南的水灾十分严重,一些异常的自然灾害接连出现,我捐了一万两养廉银以资赈灾,并未另外上奏朝廷。如今回想起道光二十八九年间,我在柳庄给贫苦百姓发米发药的情形,好像就在昨天。我那时作为一介寒门书生这样做,人们以此为“义”是可以的;时至今日,我已经官居总督,手握重权,一年的养廉银有两万两,拿出其中区区一万两进行赈灾,为家乡的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又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呢?如果有人说起这次捐款赈灾的事,你代表我表示感谢即可,切不可像世俗中人那样希望写成文字或上奏,切记,切记!
我曾经说过士人住在家乡的时候,能救人一命就是一项功德,因为他没有掌握让更多人活下去的权力。若身居高位享有厚禄,那么托付性命的老百姓何止数万、数百万、数千万?纵然能够时时存有让老百姓存活的心,时时做一些让老百姓存活的事,尚且不知道能救活多少人,那些渴望活下去而没能做到、我想救而救不了的人,都是像我这样身居高位者未能尽职的罪过,难道还敢以此为功劳吗?
简注
①灾异:指异常的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汉书</a>·宣帝纪》:“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
② 叠见:接连出现。宋代沈作喆</a>《寓简</a>》卷六:“国家空弱,民间膏血枯腊,灾异叠见,川原堙塞。”《清史稿</a>·穆宗纪二》:“(同治九年十月)丙辰,以水旱叠见,诏修省。”
③钦符:钦,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处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
④养廉:养廉银,为清朝特有的官员之薪给制度。本意是想借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养廉银来自地方火耗或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与否,养廉银数额均有不同。一般来说,养廉银通常为薪水的十倍到百倍。
⑤活人:使人活,救活他人。
⑥奚:表示疑问语气,何、哪里。
实践要点
左宗棠一生“崇俭广惠”,乐善好施,心忧天下。他未做官之前,即便家境贫寒,仍有许多赈济乡民的善举。一方面,他深受乐善好施的先祖影响。同乡郭嵩焘所作《湘阴县图志》记载:其曾祖父左逢圣,“好为善行”,“居贫好施,尝于高华岭设茶数年,以济行人”。乾隆</a></a>十七年(1752),岁歉,左逢圣“典衣服,与富人之乐善者,施粥于袁家铺”。其祖父左人锦“以孝义闻”,“承家教,多所修建,倡捐谷为族仓,以备凶荒,岁歉而左氏无饥人”。其父亲左观澜开馆授徒所获的束脩不多,也常挤出来接济乡人。另一方面,他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拥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情怀,一直都关心民生疾苦。及至他身居高位,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更加强烈,也更加具体化了。他重视民生事务,将经世致用之学用于民生改革。比如:如何让流亡的农民回到土地上从事耕作,安居乐业,恢复农业生产等,都是他为政举措的重中之重。关爱百姓,以百姓为本,这是为官的“仁”之根本。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左宗棠不仅做到了,而且告诫家族子弟,无需因此而居功,还要时刻反省自己做得是否还不够。这种自然流露的爱民情感,令人感佩。左宗棠一生不看重做官,而是重在为老百姓做实事,造福苍生。这种为政爱民的思想与实践,对于家族子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