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杯盘第八
3个月前 作者: 许之衡
宋制杯式多撇口,故大杯亦名,即取撇口之义也。又名压手杯,亦作押手杯。“压”、“押”,一声之转,义亦相通,谓其口较巨,便于手托也。
【译文】
宋代制杯的样式多为撇口,所以大杯也称作,即取撇口的意思。又叫压手杯,也作押手杯。“压”、“押”,同一声部的转换,意思也相通,是说它口部较大,便于用手托住。
酌酒之器,口径较巨,便于酒人以助其鲸吸百川之势(1)。绝巨者谓之海,方而巨者谓之斗,略小者谓之斝,口大而身高者谓之盏。匪惟铜器,亦有瓷品,要皆可以杯括之。
【注释】
(1)鲸吸百川:形容酒量很大。唐杜甫</a>《饮中八仙歌》:“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译文】
喝酒的器皿,口径较大,便于饮酒人用以张大其如鲸吸众流的气势。特别巨大的称作海,方形而巨大的称作斗,略小的称作斝,口部大而身形高的称作盏。不只有铜制的,也有瓷器,总之都可以包括在杯里。
陆羽</a>《茶经</a>》论列瓷品之高下,当时茶具精美,当可想见。近均、汝、哥、定等器,时亦流露人间,而定尤为绝美。盖定器必雕花,必较薄,较巨,尤可宝也。
【译文】
陆羽《茶经》论述瓷器品级的高低,当时茶具的精美,应可以想见。近来均窑、汝窑、哥窑、定窑等瓷器,有时也能在市场上见到,而定窑之品尤为精美绝伦。因为定器必然雕花,必然较薄、较大,尤为可贵。
宋定压手大杯,浆胎开片,容量极大,雕有鱼藻细花纹,略闪黄色,乃酒器之宏瑰者。
【译文】
宋代定窑压手大杯,浆胎开片,容量极大,并且雕有鱼藻细花纹,略带黄色,乃是酒器中宏大而瑰丽的制品。
汝窑托杯(1),制与时式不甚相远,而蚓纹深黝(2),釉汁莹润,后世殆无其匹。仿者甚夥,然终不能神似。
【注释】
(1)托杯:指带有盏托的杯盏。
(2)蚓纹:如蚯蚓一般的纹。深黝(yǒu):深黑。
【译文】
汝窑的托杯,形状与当今的样式相差不大,然而蚯蚓纹深黑,釉汁晶莹细润,后世恐怕没有能与之相比的。仿制品很多,然而毕竟达不到神似的地步。
均窑杯,式瘦小,名曰莲子杯。全紫者不易一见,泪痕者近亦同于拱璧。即元、明所仿,亦殊足珍。
【译文】
均窑杯样式瘦小,叫作莲子杯。纯粹紫色的不能轻易一见,而釉如泪痕的近来也如同拱璧。即使元代、明代的仿制品,也很珍贵。
成化仿宋八角大杯,平雕荷花纹,胎质清刚,釉汁极白,底有螺旋纹,亦属希有之瑰宝。
【译文】
成化年间仿制的宋八角大杯,平雕荷花纹,胎质坚硬,釉汁极白,底部有螺旋纹,也属于稀有的瑰宝。
宣德白坛盏,于器心有一“坛”字,乃当时经箓醮事坛中供品也(1)。质细、料厚、式美,足称珍品。又有一种白茶盏,瓮肚、釜底、线足(2),光莹如玉,内有细龙凤暗花,底有“大明宣德年制”暗款(3),一代殊品,直超定器而上之。
【注释】
(1)经箓(lù)醮(jiào)事:谓道教祭祷的活动。经,指道教典籍。箓,道教秘文。醮,道教祈祷神灵的祭礼。
(2)瓮肚:称如瓮一样凸起的腹部。线足:亦称“细圈足”,即细窄如线的底部圈形足。
(3)暗款:刻划在瓷器底部的题款,作法与暗花相似。
【译文】
宣德年间的白坛盏,在盏中心有一“坛”字,乃是当时道教祭祷活动的供器。质地细润,原料厚重,式样精美,足以称作珍品。还有一种白茶盏,为瓮形腹、釜形底、圈形足,光莹如玉,盏内有精细的龙凤暗花纹,底部有“大明宣德年制”暗款,是一代珍品,直超过定窑瓷器之上。
靶杯之制,以其足有柄可把,本名把杯,后讹作靶,沿误久矣。宋哥窑有八角之制,莹美可玩。然宣德祭红者尤为奇珍。
【译文】
靶杯的制作,因为它的足部有柄可以把握,原名把杯,以后讹称作“靶”,沿袭错误已经很久了。宋代哥窑有八角形的制品,莹润美观,可供赏玩。然而宣德祭红靶杯尤为奇珍。
碗形而下有柄者,名曰靶碗,俗称高足碗。浮屠喜于佛前贮供品(1),故又称佛碗也。宣德祭红,光照四座。其他青花、五彩,清代不少良制,然已“一览众山小”矣(2)。碗式之变迁,虽不若瓶式之多,然历代标新领异,各呈奇构,以餍众人眼福(3)。综其迁变,可得而言。
【注释】
(1)浮屠:亦作“浮图”,称佛教,梵语Buddha的音译。
(2)一览众山小:唐代诗人杜甫《望岳》诗有句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此。
(3)餍(yàn):满足。
【译文】
碗形而下部带有柄的称作靶碗,俗称高足碗。佛事常用来在神佛前盛放供品,所以又称佛碗。宣德祭红,光艳夺目,精美无比。其他如青花、五彩等在清代不乏精品,然而已是“一览众山小”了。碗之式样的变迁,虽然不像瓶子式样那么多,然而每朝每代都标新立异,各呈奇构,以饱我们眼福。综观其式样变化,可作概括的说明。
压手之制,亦有数种。口绝撇而底甚小者,名之曰 ;口大而身高者,名之曰盏,此不折腰者也(1)。口撇而身高者,名曰仰钟式;口撇而身矮者,名曰马铃式;口撇而大、底矮而阔者,名曰草帽式,此皆略有折腰者也。
【注释】
(1)折腰:此指碗、盘腹部呈一条折叠的曲线。
【译文】
压手杯的样子也有好几种。口部极撇而底部很小的叫做;口大而身高的叫做盏,这些都是不折腰的一类。口部撇而器身高的叫做仰钟式;口部撇而器身矮的叫做马铃式;口部撇而大、底部矮而阔的叫做草帽式,这些都是略微折腰的一类。
清 青花缠枝纹压手杯
口径与底径相差不甚远,身直而高者,名曰筒子杯。似筒子而身矮者,名曰墩子杯。口下敛缩至底足而颇小者,名曰莲子杯。口与底相悬无几、身粗而矮者,名曰栗子杯。莲子、栗子,皆以盛果实得名,非谓其形似也。
【译文】
口径与底径相差不很远,身直而高的称作筒子杯。像是筒子而器身矮的称作墩子杯。口下敛缩至底足而相当小的称作莲子杯。口部与底部相差不多、器身粗而矮的称作栗子杯。莲子、栗子都因用来盛装果实而得名,并非说它们外形相似。
杯底有深窝,圆而略深,以次递锐者,名曰鸡心。形小而圆,似半浑圆形者,名曰牛眼。杯有四角者,有四角之边各有深凹线一道,名曰海棠式。有六角者,有八角者。而四角又有双耳、单耳、无耳诸式。
【译文】
杯底部有一深窝,圆而略深,以下愈趋尖锐的称作鸡心。器形小而圆又似半浑圆形的称作牛眼。杯子有四个角的,且四个角的边缘都有一道深深凹线的称作海棠式。有六角的,有八角的。而四角的又有双耳、单耳、无耳等样式。
双耳之杯,有方有圆。康窑蛋黄色凹雕暗花者,耳作龙形,乃御窑也。若寻常双耳,则以耳小者为贵。乾隆</a></a>金酱色小杯,上绘金花,亦有双耳,颇具轻盈之致。
【译文】
双耳的杯子有方形的、有圆形的。康熙</a>官窑的蛋黄色凹雕暗花杯,耳朵作龙形,出自御窑。若是一般的双耳,则以小耳的为贵。乾隆官窑的金酱色小杯,上面绘有金花,也带有双耳,颇有一种轻盈的趣味。
昊十九之卵幕杯,胎质之薄,有同卵膜,在明季铮铮有名(1),李日华</a>太仆所艳称者也。康、雍之间所制影青一种,虽稍不如昊制,然云龙精细,款似蝇头(2),固自人间罕有。
【注释】
(1)明季:明末。
(2)蝇头:像苍蝇头一样小的字,俗称“蝇头小楷”。
【译文】
昊十九的卵幕杯,胎质之薄如同卵膜一样,在明末鼎鼎有名,为李日华太仆所倾慕称赞。康熙、雍正</a>年间所制作的一种影青瓷器,虽稍逊于昊十九所制,但云龙纹饰精细,底款小如蝇头,确实也属于人间少见的。
康窑有九螭斝(1),方式而高身,诸螭沓绕其旁,即兼作耳之用,雅制也。又有一种形似爵杯而无觚与高足,有单耳,旁黏四螭作引颈吸水状,乃素三彩也。身绘有虎头,形亦殊诡异。
【注释】
(1)斝(jiǎ):古代酒器,青铜制,圆口,三足,用以温酒。
【译文】
康熙官窑的九螭斝,方形而器身高,诸螭缠绕旁边兼作耳朵之用,乃高雅制品。还有一种外形像爵杯,而无觚和高足,有一单耳,旁边黏有四螭作伸颈吸水之状,是素三彩。器身上画有虎头,形状也非常怪异。
吸杯形式作莲蓬、莲叶交互相连状,别有莲茎,茎之中有孔,可以吸饮。又有但作莲叶而不带莲蓬,底缀三小螺,中状一虾蟆者,饮处亦有莲茎吸孔,皆康窑素三彩也。或有作鸭形者,向鸭口吸饮,皆不外争奇斗异,竞为新式而已。
【译文】
吸杯的形式作莲蓬、莲叶交相连接的样子,另有莲茎,茎中有孔可以吸饮。还有只带莲叶而不带莲蓬的,底部连缀三个小螺,中间为一虾蟆,饮处也有莲茎吸孔,都是康熙官窑的素三彩。有的做成鸭形而向鸭口吸饮,都不过是争奇斗异,竞相为新花样罢子。
酒令杯者,于杯内作人形,略似不倒翁状,一瓷罩覆之,中有圆孔,恰能露其顶。注酒满,则人形浮出,无酒则否。盖视人形之向对,以为行酒令之用也。
【译文】
所谓“酒令杯”,是在杯内作一人形,略似不倒翁的形状,一个瓷罩覆盖,中间有一个圆孔,恰好能露出头顶。注酒满时人形浮出,没有酒时就不然。是看人形的朝向所对而用作行酒令的标准。
《梁溪漫志</a>》呼此人形谓曰陆鸿渐(1),然鸿渐善品茶,不善品酒。此器即代酒纠事之用(2),而蒙以茶博士之名,无亦有误认颜标之嫌也耶(3)?
【注释】
(1)《梁溪漫志》:十卷,南宋费衮</a>撰。费衮字补之。吴锡(今江苏吴锡)人。陆鸿渐:即唐代作《茶经》的陆羽。
(2)代酒纠事:代行酒纠的职责。酒纠,行令饮酒时执行规则的人。纠,督察,矫正。
(3)误认颜标:《唐摭言</a>》卷十三《无名子谤议》云:“颜标,咸通中郑薰下状元及第。先是,徐寇作乱,薰志在激劝勋烈,谓标鲁公之后,故擢之巍峨。既而问及庙院,标曰:‘寒素京国无庙院。’薰始大悟,塞默久之。时有无名子嘲曰:‘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本此。
【译文】
《梁溪漫志》称呼此人为陆鸿渐,但陆鸿渐善于品茶,不善于品酒。此器就是用来代酒纠事的,而蒙受茶博士的名声,不是也有误认颜标的嫌疑吗?
套杯之制,一至十,小至大,历朝均有之。雍正人物者,稍逊于花卉。至乾隆有绘厌胜画者,虽猥亵甚于鞋杯(1),然精妙乃无匹也。
【注释】
(1)鞋杯:造型为缠足女鞋式的瓷酒杯。
【译文】
套杯的制作由一到十,由小到大,历代都有。雍正年间画人物的,稍次于画花卉的。到乾隆时有绘厌胜画的,虽然其猥亵的程度过于鞋杯,但是精妙无双。
口径颇巨而身段甚矮者,谓之奶子碗,清宫以盛牛乳者也。然宋制已有此式,则又未必盛牛乳,名取通俗,不必数典矣(1)。青花、五彩均有之。又有凸雕花纹仿汉铜夔螭者,名曰博古花(2),上挂色釉,亦殊足珍。
【注释】
(1)数典:历举典故以为考据。
(2)博古花:在文物及其上面的图案作装饰的花纹。博古,原指通晓古代的事情,此言仿古。
【译文】
口径很大而身段很矮的称作奶子碗,清宫用来盛牛奶的器皿。然而宋代制品中已有这种样式,只是未必盛牛奶。名字取得很通俗,就不必数典考证了。青花、五彩的都有。还有凸雕花纹模仿汉代铜夔螭纹的,称作博古花,挂上釉彩,也非常珍贵。
正德官窑五彩碗,地为蛋清、浅绿色,极艳极鲜。当时发明此色,后竟绝响,犹在秋葵、孔雀之上也(1)。中画盘螭四,口边、足边均有花纹,秾华工丽(2),实导康、雍之先轨者矣(3)。
【注释】
(1)秋葵、孔雀:指秋葵绿、孔雀绿两种釉色。
(2)秾华:浓郁华美。
(3)先轨:旧有的法度、范例。
【译文】
正德官窑五彩碗,胎地是蛋清、浅绿色,十分鲜艳。当时发明这种釉色,后来竟然失传,其美妙犹在秋葵绿、孔雀绿之上。碗中画四条盘螭,口边、足边都有花纹,浓郁华美,工致精丽,实在是后来康熙、雍正制法的先导。
清 粉彩十八罗汉图碗
宣德小杯,有仰钟式,有马铃式,有鸡心式,皆宝石红也。又有釉里红小杯,想釉里红即发明于是时。若淡红珠斑者,即朱红之变化者也。
【译文】
宣德小杯有仰钟式,有马铃式,有鸡心式,都是宝石红。又有釉里红小杯,想必釉里红就发明在此时。如果是淡红珠斑的,就是朱红变化的结果。
明瓷五彩,宣、成已臻美丽,宣德有“轻罗小扇扑流萤”茶盏,成化有“高烧银烛照红妆”酒杯(1),皆诗句入瓷之初祖。若成化之“周茂叔爱莲”、“梅妻鹤子”、“青女秋千”等杯(2),皆开康、雍之先轨,视画折枝、八吉祥、西番莲等,尤远胜矣。
【注释】
(1)高烧银烛照红妆:宋苏轼</a>《海棠诗》:“只愁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本此化出。
(2)梅妻鹤子:谓极爱梅、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事本宋代林逋</a>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青女秋千:青女荡秋千。青女,神话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译文】
明代瓷器中的五彩,在宣德、成化年间已达到非常精美的地步了。宣德时有“轻罗小扇扑流萤”茶盏,成化时有“高烧银烛照红妆”酒杯,均为诗句入瓷的创始者。其他如成化时的“周茂叔爱莲”、“梅妻鹤子”、“青女秋千”等杯子,都开创了康熙、雍正时瓷器绘画的先河。比起画折枝花、八吉祥、西番莲等纹样要远远超过。
素三彩之盘碗,以嘉靖海马为最殊尤(1),中绘一团龙,旁列众兽七八,所谓“众兽朝龙”者也。众兽中固有海马,亦有海马居中者。大者兽多,小者兽少,统名海马,便俗称耳。绿波翻涌,梅蕊粉披,兼画小八宝(2),康熙所仿,已非恒品,而况于嘉靖也耶!
【注释】
(1)海马:传说中的一种怪兽,状如常马而添双翼。
(2)小八宝:小形的八宝。八宝,藏传佛教的八种宝器。又称“八瑞相”、“八吉祥”,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
【译文】
素三彩的盘、碗,以嘉靖海马为最好,其中心绘一团龙,旁边列众兽七八个,即所谓的“众兽朝龙”。众兽中原有海马,也有海马居当中的。大件的兽多,小件的兽少,统称作“海马”,便于世俗称呼罢了。绿波翻涌,梅蕊纷披,并且绘有小八宝,康熙时仿品已经不是普通物了,何况嘉靖年间的啊!
近来,宋、元盘、碗出土颇多,寻常汝、哥、龙泉暨平阳、泽、潞各项杂窑(1),无甚特色者,不甚难得,人亦轻视之,声价不及康、乾之大也。试就特别者约纪之。
【注释】
(1)泽:泽州,古州名。今山西晋城。潞:潞州,古州名,今山西长治。
【译文】
近来宋代、元代的盘、碗出土很多,一般的汝窑、哥窑、龙泉窑以及平阳窑、泽州窑、潞州窑等各项杂窑,没有什么特色的,不太难得,人们也比较轻视,声价不如康熙、乾隆年间制品高。仅就有特色的瓷器记其大略。
一为黑定、紫定两碗。粉定虽属难得,然仿者最多,人纵不能得见真定,亦知定之规模,无不白质者居多也。紫定已不易一见,黑者更绝无仅有矣。
【译文】
一是黑定、紫定两碗。粉定虽属难得,然而仿制的最多,人们即使不能见到真的定瓷,也知道它的规模,无不以白色质地为多。紫定已经难得一见,黑定更是绝无仅有了。
一为宋官窑之牙色薄碗。开片形状颇似郎窑,而釉汁之薄,胎质之轻,则殆同冰片,所谓如冰如雪者,今见之矣。
【译文】
一是宋代官窑牙色薄碗。开片形状很像郎窑,而釉汁之薄,胎质之轻,就几乎与冰片相仿,所谓的如冰如雪之品,现在见到了。
一为哥窑加彩碗。彩釉浓厚,色泽深古,决非真坯假彩之物(1),可以考见宋代彩色之一斑焉。
【注释】
(1)真坯假彩:仿制古陶瓷的一种作伪方法。即在真的古陶瓷胚胎上施以新彩,求以假乱真。
【译文】
一是哥窑加彩碗。釉彩浑厚,色泽深古,决不是真坯假彩的器物,可以据知宋代彩色的一些情况。
一为紫蝠元瓷碗。元瓷贵紫,贵成物形,固矣。此器成蝠七、八只,各有姿态而不流于穿凿,迥非矫揉造作者比。以视但成一、二尾鱼形者,抑远胜也。
【译文】
一是紫蝠元瓷碗。元代瓷器以紫色为贵,以物形完整为贵,确实如此。这只碗所绘完整蝙蝠有七八只,姿态各异而又不流于牵强附会,完全不是矫揉造作者所能相比。与那仅有一二尾鱼形的比较看来,还是好得太多了。
一为暗花元瓷碗。元瓷暗花者绝少,此器暗花精细,底有“枢府”二字款,确非宋、非明,而为奇渥温朝之官窑(1),则物希为贵矣。
【注释】
(1)奇渥温:也作“乞颜”,指元太祖</a>铁木真</a>(成吉思汗</a>)一族蒙古人的总姓氏。这里用指元朝。
【译文】
一是暗花元瓷碗。元代瓷器有暗花的极少,此器物暗花精细,底部有“枢府”二字款识,的确不是宋代、明代的,而是元朝的官窑制品,就是物以稀为贵了。
数者信可补子京之别录(1),增笠亭之遗书(2),若夫蚓纹、鱼藻、蟹爪诸宋器,亦已置诸卑无高论之列,奚待悉数也哉?
【注释】
(1)子京之别录:指明人项元汴《历代名瓷器图谱》。
(2)笠亭之遗书:指清人朱琰</a>所著《陶说</a>》。
【译文】
以上数件可以补充项子京的《历代名瓷器图谱》和朱琰的《陶说》,至于像带蚯蚓纹、鱼藻纹、蟹爪纹等各种宋瓷,也已经属于很普通之类了,哪里还需要全部数说呢?
有明一代,珍具骈阗(1),亦云盛矣。就铮铮有名者而论,如永乐之影青碗,质薄如纸,花纹精细如发,此鬼工也。如永乐之压手杯,底绘有花,款字藏于花内,细若粒米。如嘉靖之红鱼靶杯,自骨烧出鱼形,凸起宝光。如成化之鸡缸,历朝争仿其制,纯庙题诗,江村作歌,均盛称之。如昊壶隐之流霞盏(2),天下知名。若周丹泉之仿古各器(3),直造堂奥(4)。此皆驰名艺苑,宝若琳琅者也。若递求其次,则宣德之祭红,成化之人物,正德之蛋青,嘉靖之海马,万历之九龙、五毒,亦有足珍者焉。其他盘、碗,流入规矩花一路者,则如涂涂附,虽确属朱明之器,亦等诸自郐以下矣。
【注释】
(1)骈阗:也作“骈填”、“骈田”,谓聚集一起。
(2)昊壶隐:即昊十九。
(3)周丹泉:字时道,苏州(今江苏苏州)人。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在景德镇烧瓷,为当时制瓷和仿造古瓷的名家。
(4)堂奥:堂的深处,喻含义深奥的意境或事理。
【译文】
整个明代,珍品荟萃,可谓兴盛。就其特别有名的来说,如永乐年间的影青碗,质薄如纸,花纹精细如发,真是鬼斧神工。如永乐年间的压手杯,底部绘有花纹,款字藏于花内,细如米粒。如嘉靖年间的红鱼靶杯,自胎骨中烧出鱼形,凸起宝光。如成化年间的鸡缸,历代都争相仿制,有乾隆皇帝的题诗,高士奇</a>所作诗歌,都给予极高的赞誉。如昊十九的流霞盏,天下闻名。至于周丹泉的各种仿古瓷器,真得其神髓。这些都是驰名于艺苑,如琳琅之宝器的。如果下求其低一等的,则宣德的祭红,成化的人物,正德的蛋青,嘉靖的海马,万历的九龙、五毒,也有值得珍视的。其他盘、碗流于规矩花一路的制品,则好似涂涂附,虽然确实是明代器物,但也就不值得一说了。
成化粉定小碟有夹彩者,碟形正圆,而底足并无边墙,置处稍平,不自倾跛,殊奇制也。亦有雍正所仿者。
【译文】
成化粉定小碟有加彩的,碟形正圆,而底足并无边墙,放在稍微平坦的地方却不会倾倒,是特别奇妙的制作。也有雍正年间的仿制品。
康窑素有名者,莫如堆料款御制碗。有青,有黄,有红,有绿,彩地夹彩,颜色填满。所绘多绣球、牡丹、番莲之属,亦有花际嵌字者。至绘《耕织图》之杯盘,绘百余人列阵之大盘,绘饮中八仙之酒器,绘十二月花之全副酒盏暨六旬万寿之官窑彩盘,亦均铮铮有名。
【译文】
康熙官窑一直有名的,都不如堆料款御制碗。有青,有黄,有红,有绿,彩地夹彩,遍施颜色。所画多为绣球、牡丹、番莲之类,也有在花纹中间嵌以字的。至于画有《耕织图》的杯、盘,画有百余人列阵的大盘,画有饮中八仙的酒器,画有十二月花的全副酒盏以及皇帝六十大寿的官窑彩盘,也都鼎鼎有名。
清 青花群仙祝寿圆盘
康熙鸡杯,式不一律,有高二寸弱、对径三寸弱者,有高寸弱、径寸强者,有深如斗者。至乾隆以后,形式始趋一致耳。
【译文】
康熙时的鸡杯样式不一,有高二寸弱、对径三寸弱的,有高寸弱、径寸强的,也有深如斗的。到乾隆以后,形式开始趋于一致。
康窑杯有口对径不及二寸,而高四寸余者,乃仿明制也。至乾隆后,则身高者口径亦巨,决不如前之狭矣。
【译文】
康熙官窑的杯子有口对径不到二寸,而高达四寸多的,乃是模仿明代的制品。到乾隆朝以后,则身高的口径也大,绝不像以前那样狭小了。
郎窑大盘有正圆者,有六角者,直径七、八寸居多,过一尺者尤为奇珍。
【译文】
郎窑的大盘有正圆形的,有六角形的,直径以七、八寸居多,超过一尺的为特别罕见的珍品。
欧窑之盘最喜六角、八角者,或作战鼓形,以天青、天蓝、云豆等色居多,间有葡萄紫者。
【译文】
欧窑的盘最喜作六角、八角形,或作战鼓形,以天青、天蓝、云豆等色居多,偶尔有葡萄紫色的。
宣德红地青花大盘,红色甚深,而青不如康熙。就红而论,非此时无此色也。雍正黄地青花果盘,亦颇不俗。
【译文】
宣德红地青花大盘,红色甚深,而青色不如康熙时。就红色而论,若非此时即无此色。雍正黄地青花果盘,也很是不俗。
大盘有面积对径二尺余者(1),置诸方桌中,则已占满一桌之地位,清初有之。此等巨品,决非恒人所用(2)。意者宫庙供佛(3),佛像常有高数丈者,非是不足以相称耶!
【注释】
(1)对径:犹言直径。
(2)恒人:常人,一般的人。
(3)意者:推测之辞,即大概、大约。宫庙:宗庙,指朝廷。
【译文】
大盘有面积直径二尺多的,放在方桌上,就已占满一张桌子,清代初年有此制品。这种大盘绝不是一般人所用的。大概朝廷的寺庙供奉神佛,佛像常高达数丈,不是这样大就不足以匹配吧!
康熙大盘多属双底足。双底足者,足圈内有深沟一道,沟之内又复起足,然后乃至底也。乾隆以后,无复斯制矣。
【译文】
康熙大盘多做成双底足。所谓双底足,就是在足圈内有深沟一道,沟之内又重起底足,然后才到底部。乾隆以后再没有这种样式的制品了。
康熙大盘与乾隆大盘五彩者,均极精美,然古茂与时趋(1),则显分派别。康熙之制稍窝(2),乾隆之制稍平,此面积之不同也。康所画硬彩而高古,乾所画粉彩而华缛,此用彩之不同也。康人物面部施蓝笔,乾人物面部施红笔,此绘事之不同也。其相异之点尚不止此,然各为世所重,所谓异曲同工者,非耶?
【注释】
(1)古茂:古雅美盛。时趋:时尚。
(2)窝:凹。
【译文】
康熙大盘与乾隆五彩大盘,都极其精美,然而古雅朴茂与时髦好尚,则显然有派别之分。康熙时的制品微凹,乾隆时的制品微平,这是面积的不同。康熙时的画为硬彩而高古,乾隆时的画为粉彩而华缛,这是用彩的不同。康熙时画人物的面部施用蓝笔,乾隆时画人物的面部施用红笔,这是绘画的不同。其相异的特点尚不止这些,然而各自都为世所重,所谓异曲同工,不正是如此吗?
菊花形之皿具始于雍正,但仅施诸小碟耳。至乾、嘉、道诸朝,则盘、盅均有之,并有盖与托亦同兹式者,瓷质益薄而巧。
【译文】
菊花形状的器皿始于雍正年间,但仅施用于各种小碟而已。至于乾隆、嘉庆、道光各朝,则盘、盅均有这样的,并且有盖和托也做成这种样式的,瓷质更薄而且精巧。
椭圆式之碗,用以养水仙,至为雅饬。嶰竹、慎德亦喜作此。道光之品佳者,亦可接迹雍、乾。
【译文】
椭圆形的碗,用来种植水仙,十分雅致,美而不俗。嶰竹主人、慎德堂也偏爱这种样式。道光间的佳品也可接近雍正、乾隆年间的水平。
过枝花之杯碗,乾隆者尤绵密(1),癞瓜牵藤(2),间夹翠竹,而翠竹又往往影青也。繁丽之中,殊有玲珑剔透之致。
【注释】
(1)绵密:细致周密</a>。
(2)癞瓜:即苦瓜,因果实表面有许多瘤状突起,像生了癞似的,故名。
【译文】
过枝花的杯、碗,以乾隆年间的最为细致周密,癞瓜牵挂在藤蔓间,夹生翠竹,而翠竹又往往是影青釉。华丽之中,特别具有玲珑剔透的趣味。
洋彩碗具,精者殊夥,有整圆者,有长方者,有凹凸边者,形式不一。大抵开光者居多,尤以大圆盘为贵。而开光又有作扇形、瓜形、菊形种种格式也。
【译文】
洋彩的碗具精致的非常多,有整个是圆的,有长方的,有凹凸边的,形式多样。大致上以开光的为多,尤其以大圆盘为珍贵。而开光又有作扇形、瓜形、菊形等各种样式的制品。
承杯之器,谓之盏托,亦谓之茶船,明制如舟形,清初亦然。又有作盘形,中间圆圈,或凸起,或陷入,以便承器而不虚其中者。嘉、道以后,则大抵虚中</a>矣。
【译文】
盛放杯子的器皿称作盏托,也称作茶船。明代制品有如舟形,清代初年也是如此。也有做盘形的,中间有道圆圈,有的凸起,有的凹下,以便承托器皿而不使其中空虚。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使中间虚空了。
清制杯、盘、碗、碟各具,悉数之不能尽,更仆之不能终,仅能略举一斑耳。大抵康瓷之特色,如御制款、如郎窑、如素三彩、如青花,皆独绝一代者也。至雍正则暗花、影青之品,瓷质极薄,粉彩鲜艳欲滴,又足自树一帜焉。至乾隆则古月轩碗、杏林春燕碗、五福堂碗、丙申小缸等类,均足炫耀一时,震铄奕世。此外若万花,若合家欢,若胜鸽图诸名品,亦皆五光十色,娱目赏心,固无俟一一悉数者矣。
【译文】
清代制作的杯、盘、碗、碟各种器具,全部数也数不过来,一个个计算也算不到头,仅能略举一小部分罢了。大体说来,康熙瓷器的特色,如御制款、如郎窑、如素三彩、如青花,都是冠绝一代的作品。至于雍正年间则暗花、影青制品,瓷质极薄,粉彩鲜艳欲滴,又足以独树一帜了。到了乾隆年间,则古月轩碗、杏林春燕碗、五福堂碗、丙申小缸之类的,也都足以辉耀一时,威光历代。此外如万花、合家欢、鸽胜图等著名作品,也都是五光十色,赏心悦目,也就不必一一细说了。
【点评】
本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历代瓷器中有名的杯、盘、碗、碟等各种器具。
瓷杯,从古至今一般都用来饮水、饮酒、饮茶。其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明清时期制杯最为精致,胎质轻薄,釉色温润,色彩艳丽,造型多样。本章详细介绍的有永乐压手杯、卵幕杯、鸡缸杯等,都是稀世珍品。清代杯的装饰手法多样,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种单色釉。
瓷盘的基本器型为翻唇、敞口、浅腹、平底、高足或圈足。按其功能可分为果盘、汤盘、托盘等;按其形状可以分为折沿、菱口、收口、撇口、葵口、花口、高足等各式。本章详细介绍的康熙大盘、乾隆大盘、郎窑大盘等,均极为名贵。
瓷碗,器型与今碗相差不多。只是随着时代工艺水平、装饰手段的变化而变化。著名的有如本章介绍的奶子碗、永乐影青碗等。
本章于历代杯、盘、碗、碟等的变迁都尽量加以描述,并历举各代名品,尤精于清代所制,可谓见多识广,具体而微,如曰“大抵康瓷之特色,如御制款、如郎窑、如素三彩、如青花,皆独绝一代者也。至雍正则暗花、影青之品,瓷质极薄,粉彩鲜艳欲滴,又足自树一帜焉。至乾隆则古月轩碗、杏林春燕碗、五福堂碗、丙申小缸等类,均足炫耀一时,震铄奕世。此外若万花,若合家欢,若胜鸽图诸名品,亦皆五光十色,娱目赏心”,又可谓要言不烦。
但本章更有价值的是前所未有的记载,如“近来宋元盘碗出土颇多”一节所述宋黑定、紫定两碗,宋官窑牙色薄碗、哥加彩碗、紫蝠元瓷碗、暗花元瓷碗等内容,皆前人所未见,他书所未有,可谓后来居上。
此外,比较瓷瓶瓷罐的后世多演变为清供之物,瓷质的杯、盘、碗、碟等自古至今未从日常生活的应用脱离出来,所以由这一部分器物更容易见世风民俗,如从酒令杯、合家欢碗等,可以想见古代宴饮用餐和谐欢乐的场景,愈增家人友朋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