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3个月前 作者: 文震亨
古人制器尚用,不惜所费。故制作极备,非若后人苟且。上至钟、鼎、刀、剑、盘、匜之属(1),下至隃糜、侧理(2),皆以精良为乐,匪徒铭金石尚款识而已。今人见闻不广,又习见时世所尚,遂致雅俗莫辨。更有专事绚丽、目不识古,轩窗几案、毫无韵物,而侈言陈设,未之敢轻许也。志《器具第七》。
【注释】
(1)匜(yí):古时舀水用的器具,形状像瓢。
(2)隃麋(yú mí):墨。隃糜本为县名,其地产墨,后用来指代墨。侧理:即侧理纸。
【译文】
古人制作器具讲求实用,不惜工本。所以制作非常完备,不像后人这样敷衍了事。上至钟、鼎、刀、剑、盘、匜,下至笔墨、纸张,古人都以制作精良为乐趣,不只是铭刻金石、崇尚题记。今人见闻不广,又对当前的时尚习以为常,以至于不能辨别雅</a>俗。还有人只求华丽,不识古雅,居室窗户几案之间,没有一些风雅之物,却大讲陈设,不敢苟同。记《器具第七》。
【点评】
本篇为此卷序言,却并没有概括器具的陈设,而是古今对比,借古人器具之精良、雅致批判当下制作之苟且、收藏之混乱。虽还是一贯的古雅追求,但却突出了器具“尚用”的特性,大概是因为器具最重要的特点是供人使用。
我们今天以“成器”比喻一个人成为优秀的人才,但在儒家的文化中并不主张人成为“器”。《易经</a>·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论语</a>》:“君子不器。”在圣人眼中,君子不应满足于做“器”,而应追求高远的大道,器只是道的载体而已,君子人格应该通过“器”追求“道”。唐柳宗元</a>《守道论》:“官也者,道之器也。”世间万物皆为道之器。然而,没有器,又何来的道呢?正如清代王夫之</a>《周易</a>外传·系辞上传二》所谓:“无其器则无其道,人鲜能言之,而固其诚然者也。”正是在具体的器具上面渗透着人类对文明、永恒的追求与探索,文震亨</a>对器具的鉴赏正是其时文化、文明的反映。
香炉
三代、秦、汉鼎彝,及官、哥、定窑、龙泉、宣窑,皆以备赏鉴,非日用所宜。惟宣铜彝炉稍大者(1),最为适用。宋姜铸亦可(2),惟不可用神炉、太乙及鎏金白铜双鱼、象鬲之类(3)。尤忌者,云间、潘铜、胡铜所铸八吉祥、倭景、百钉诸俗式(4),及新制建窑、五色花窑等炉(5)。又古青绿博山亦可间用。木鼎可置山中,石鼎惟以供佛,余俱不入品。古人鼎彝,俱有底盖,今人以木为之。乌木者最上,紫檀、花梨俱可,忌菱花、葵花诸俗式。炉顶以宋玉</a>帽顶及角端、海兽诸样(6),随炉大小配之,玛瑙水晶之属,旧者亦可用。
【注释】
(1)宣铜彝炉:明代宣德年间铜制的彝炉。
(2)宋姜铸:宋代姜氏铸造的铜器,工艺精良,名噪一时。
(3)神炉:神佛前烧香之炉。太乙:星名。鎏金:镀金。双鱼:双鱼的形象,寓吉祥之意。象鬲:做成象形的无足炊器。
(4)云间:今上海松江。潘铜:潘氏所铸铜器。胡铜:胡氏所铸铜器。八吉祥:指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盘长、金鱼八种佛教宝物。倭景:日本风景式。百钉:香炉表面铸成无数如钉子一样的凸起点。
(5)建窑:福建诸窑所产瓷器。五色花窑:五彩花瓷器。
(6)宋玉:宋代之玉。角端:兽名。
明宣德铜熏炉
【译文】
夏商周三代、秦汉时期的鼎彝,及官窑、哥窑、定窑、龙泉窑、宣窑所制的香炉,都是用来赏玩的,不适合日常使用。只有稍大的明代宣德年间的铜炉最适用。宋代姜氏所铸铜炉也可以,只是不可用烧香之炉、太乙炉以及镀金白铜双鱼、象形之类的铜炉。尤其忌用的是云间、潘氏、胡氏所铸造的八吉祥、日本风景、百钉等这一类的俗制铜炉,以及新产的建窑瓷、五彩花瓷器香炉。另外,青绿古铜博山炉也可以偶尔使用。木香炉可置于山中,石香炉只可用于供佛,其余的都不入品。古代的香炉都有底盖,现在的都用木头做成。乌木的最好,紫檀木、花梨木都可用,忌讳装饰有菱花、葵花这些俗样式的。炉顶可做成玉石帽顶和角端、海兽这些样式,大小与香炉相配,玛瑙、水晶这一类旧样式也可用于炉盖。
【点评】
香炉即焚香的器具,用途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文震亨对香炉的材料、用途、样式、装饰、忌用一一道来,繁乱的名词中却有着清晰的条理,客观叙述中又显示出某种偏爱。
香炉的历史源远流长,样式繁多。文中提到两种著名的香炉,宣铜香炉与博山香炉。宣铜香炉是明代宣德年间创制的铜炉,用料严格,冶炼尤精,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出奇光。博山炉在西汉时期已出现,多为青铜器和陶瓷,后来盛行于宫廷和贵族的生活之中。1968年河北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造型很精美,显示出高超的工艺。
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是古代文人重要的生活内容。宋词中多有“博山”的字眼,而“博山沉水香”也作为一种优美的意境沉淀在中国文人的记忆中。纳兰性德</a>《遐方怨》:“欹角枕,掩红窗。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沉水香。”在缥缈的梦境里,见到思念之人,背景却是博山炉上缭绕的轻烟。轻烟如缕不绝,正像斩不断的情思,这就是相思词中多有“博山”字眼的原因吧?与一二知己在博山炉的香烟中闲坐清谈也是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宋代杨万里</a>《和罗巨济山居十咏》:“共听茅屋雨,添炷博山云。”室外雨声潺潺,室内香雾缭绕,人生安闲而惬意。夜晚读书更少不得一炷清香,香炉给士子增添了一份生命的灵性,更留下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佳话。
袖炉(1)
熏衣炙手,袖炉最不可少。以倭制漏空罩盖漆鼓为上。新制轻重方圆二式,俱俗制也。
【注释】
(1)袖炉:可放入袖中的火炉。
【译文】
熏衣暖手,袖炉最不可缺少。以日本制造的有镂空炉盖的漆鼓形袖炉为上品。新制的有轻重方圆区别的两种样式,都是俗品。
手炉
以古铜青绿大盆及簠簋之属为之(1),宣铜兽头三脚鼓炉亦可用(2),惟不可用黄白铜及紫檀、花梨等架。脚炉旧铸有俯仰莲坐细钱纹者,有形如匣者最雅。被炉有香球等式,俱俗,竟废不用。
【注释】
(1)簠簋(fǔ ɡuǐ):两种盛黍稷稻粱之礼器。
(2)宣铜:明代宣德年间所产铜器。
【译文】
将古青绿铜大盆及簠簋等器皿用作烘手取暖的炉子,宣铜制作的兽头鼓身的三脚炉也可用,只是不能用黄白铜及紫檀、花梨木做炉架。旧制脚炉中有莲花座细铜钱花纹的,有形状像匣子的,最为雅致。被炉有香球等样式的,都很俗气,完全废置不用。
【点评】
袖炉与手炉两文实际介绍了袖炉、手炉、脚炉、被炉四种器物,袖炉与手炉功能相同,用来暖手熏衣,脚炉用来暖脚,被炉则放于被子中。虽没有今天使用的暖气方便,古人也想方设法来取暖避寒。《红楼梦</a>》中不乏这样的器具,第六回凤姐“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第八回雪雁给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借机奚落宝玉一番;第九回宝玉要去学堂,袭人提到“脚炉手炉的炭也交出去了”。脚炉、手炉在贵族家庭中广为使用,炉盖、炉身多有雕刻,以寓意吉祥喜庆的图案为主,既可取暖,又可观赏。我们今天仍用手炉,只不过不用炭,而改用电来加热,更为方便。
香筒(1)
旧者有李文甫所制(2),中雕花鸟竹石,略以古简为贵。若太涉脂粉,或雕镂故事人物,便称俗品,亦不必置怀袖间。
【注释】
(1)香筒:插香之筒。
(2)李文甫:明代著名雕工。
镂雕蟠螭穿花纹玉香筒
【译文】
旧制的香筒有李文甫制作的,上面雕刻有花鸟竹石,还是以古朴简约为珍贵。如果太有脂粉气,或者上面雕刻故事人物,就成了俗品,也不必放入怀袖间使用了。
【点评】
香筒是古代净化空气的室内用具,将香料放入香筒内,香气便从筒壁、筒盖的气孔中溢出。清人褚礼堂《竹刻脞语》:“圆径相同,长七八寸者,用檀木作底盖,以铜作胆,刻山水人物,地镂空,置名香于内焚之,香气喷溢,置收案间或衾枕旁,补香篝之不足,名曰香筒。”香筒多用黄杨木、紫檀木雕刻而成,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还是一种清雅的室内陈设品。文震亨主张香筒以古朴简约为美,一涉脂粉气或雕刻故事人物便成为俗品。
笔格(1)
笔格虽为古制,然既用研山(2),如灵璧、英石,峰峦起伏,不露斧凿者为之,此式可废。古玉有山形者,有旧玉子母猫,长六七寸,白玉为母,余取玉玷或纯黄、纯黑玳瑁之类为子者(3)。古铜有金双螭挽格(4),有十二峰为格,有单螭起伏为格。窑器有白定三山、五山及卧花哇者(5),俱藏以供玩,不必置几研间。俗子有以老树根枝蟠曲万状,或为龙形,爪牙俱备者,此俱最忌,不可用。
【注释】
(1)笔格:笔架。
(2)研山:砚台的一种。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
(3)玉玷:有瑕疵的玉。
(4)(qiāo)金:一种饰金工艺,用金泥附著于器物表面。双螭(chī)挽格:双螭相挽形成的格子。螭,古代传说中无脚的龙,常用它的形状作建筑和工艺品上的装饰。
(5)白定:白色定窑瓷器。三山:三峰。卧花哇:即卧花娃娃。
【译文】
将架虽是古制,但是现在已用砚台,如用灵璧石、英石制作的,峰峦起伏,不显露任何斧凿痕迹,所以笔架可以废弃不用了。古玉笔架有山形的,有子母猫的,长六七寸,用白玉做成母猫,用有瑕疵的玉或者纯黄纯黑的玳瑁做成小猫。古铜笔架有金双螭相挽为格,有十二峰为格,有单螭起伏为格。瓷器笔架有定窑白瓷的三山峰、五山峰和躺卧娃娃,都是用来收藏供赏玩的,不必放置于几案之上。有一些俗人将盘曲万状的老树根制作成龙形笔架,带有爪牙,这是最忌讳的,不可用。
笔床(1)
笔床之制,世不多见。有古鎏金者,长六七寸,高寸二分,阔二寸余,上可卧笔四矢,然形如一架,最不美观。即旧式,可废也。
【注释】
(1)笔床:卧置毛笔的器具。
【译文】
笔床的制作,现世不多见。古时有镀金的,长六七寸,高一寸二,宽两寸多,上面可放置四管毛笔,但像一个架子,很不美观。虽是旧式,也可废弃了。
笔屏(1)
镶以插笔,亦不雅观。有宋内制方圆玉花版(2),有大理旧石,方不盈尺者,置几案间,亦为可厌,竟废此式可也。
【注释】
(1)笔屏:插笔之具。
(2)宋内制:宋代内府所制。
【译文】
笔屏是用来插笔的,也不雅观。有宋代内府所制的方圆玉花板的,有大理石的,不到一尺见方,放置于几案之上,也很难看,可以完全废弃不用。
【点评】
笔格、笔屏、笔床均为放置毛笔的器具,但在文震亨时代已多废置不用。虽废弃,却作为文化留存于后人的视野中。
笔格即笔架,文震亨提到玉制的、铜制的、瓷器的三类,南朝徐陵</a>在《玉台新咏</a>序》中说</a>:“琉璃砚盒,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南朝梁简文帝有《咏笔格》诗,吴筠</a>也有《笔格赋》,可见笔格出现的时间之早,文震亨认为研山的出现淘汰了笔格。笔船也于唐代就已出现,类似于今天的文具盒,唐代岑参</a>《山房春事》:“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笔屏则用来插笔,文震亨认为不雅观,可完全废弃。一向好古的文震亨,在对笔格、笔床、笔屏的鉴赏中,却表达了这样的倾向:“即旧式,可废也。”虽是古制,也可废弃。与古相比,美与雅观更重要,古与美冲突时,则放弃古。
笔筒
湘竹、栟榈者佳,毛竹以古铜镶者为雅,紫檀、乌木、花梨亦间可用,忌八棱花式。陶者有古白定竹节者,最贵,然艰得大者。青冬磁细花及宣窑者,俱可用,又有鼓样中有孔插笔及墨者,虽旧物,亦不雅观。
山水楼阁笔筒
【译文】
笔筒以湘竹、棕榈制成的为佳,毛竹做的,以镶有古铜的为雅,紫檀、乌木、花梨木也间或可用,忌讳八棱花样式。陶瓷制作的以古代定窑白瓷的竹节形状的最为珍贵,但很难得到大的。细花青冬瓷及宣窑瓷的笔筒,都可用,还有一种鼓形笔筒,中间有孔可用来插笔和墨,虽为旧物,但也不雅观。
笔船(1)
紫檀、乌木细镶竹篾者可用,惟不可以牙、玉为之。
【注释】
(1)笔船:笔盘。
【译文】
以紫檀木、乌木镶有竹篾的笔盘都可用,只是不可用象牙、玉石制作。
【点评】
笔筒与笔船都是放置毛笔的用具,笔筒多为圆形,笔船则为长方形,口沿外撇,内设笔搁。与笔格、笔床、笔屏被淘汰不同,笔筒因使用方便,自明代中晚期风行以来,至今仍盛而不衰,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制作笔筒的材质有镏金、翡翠、紫檀木、乌木等,文震亨以湘竹、棕榈材料的为佳。杂乱的纸笔,有了笔筒便井井有条。清人朱彝尊</a>曾作《笔筒铭》:“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以笔喻人,以笔筒喻家室,笔在笔筒,如飘泊之人得寓居之所,有安稳的归宿,方才安心放心。这正是飘泊不定的文人内心情绪的投射。
笔洗(1)
玉者有钵盂洗、长方洗、玉环洗。古铜者有古金小洗,有青绿小盂,有小釡、小巵、小匜(2),此五物原非笔洗,今用作洗最佳。陶者有官、哥葵花洗、磬口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龙泉有双鱼洗、菊花洗、百折洗(3)。定窑有三箍洗、梅花洗、方池洗。宣窑有鱼藻洗、葵瓣洗、磬口洗、鼓样洗,俱可用。忌绦环及青白相间诸式(4),又有中盏作洗,边盘作笔觇者(5),此不可用。
【注释】
(1)笔洗:盛水洗笔的容器。
(2)釡:古炊器,敛口,圆底。巵(zhī):古酒浆器。匜(yí):古代盥洗时的舀水用具。
(3)龙泉:龙泉窑。
(4)绦环:丝绳做成的环。
(5)笔觇(chān):试笔</a>所用的碟子之类的器皿。
【译文】
玉制的笔洗有钵盂洗、长方洗、玉环洗。古铜笔洗有古金小洗,有青绿小盂,有小釡、小巵、小匜,这五种原本不是笔洗,现在用作洗最好。陶瓷笔洗有官窑、哥窑的葵花洗、磬口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龙泉窑产有双鱼洗、菊花洗、百折洗。定窑产有三箍洗、梅花洗、方池洗。宣窑产有鱼藻洗、葵瓣洗、磬口洗、鼓样洗,这些都可用。忌用绦环及青白相间等样式,还有中盏作笔洗,边盘作笔觇的,这些都不可用。
汝窑洗
笔觇
定窑、龙泉小浅碟俱佳,水晶、琉璃诸式俱不雅,有玉碾片叶为之者尤俗。
【译文】
定窑、龙泉窑所产的小浅碟都很好,水晶、琉璃的样式都不雅观,有一种玉碾片叶做成的笔觇,尤为俗气。
【点评】
笔洗、笔觇皆为笔墨的附属品,是书房案头文具,用以共同完成书写、绘画的程序,虽不起眼,却又必不可少。文震亨提到玉石的、铜制的、陶瓷的三种笔洗,并详细介绍了不同瓷窑所产的笔洗,对笔觇则一笔带过。
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古代的笔墨纸砚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本来极具实用价值的文房用具如今却成了古董。笔洗、笔觇本为实用性器物,但它们附带的观赏价值和装饰作用今天却让它们进入古董的行列。文房用具代表着一种生活品位,古人在追求其精致、优雅的时候是否会想到多年以后它们价值的变化呢?
书灯
有古铜驼灯、羊灯、龟灯、诸葛灯(1),俱可供玩,而不适用。有青绿铜荷一片檠(2),架花朵于上,古人取金莲之意,今用以为灯,最雅。定窑三台、宣窑二台者,俱不堪用。锡者取旧制古朴矮小者为佳(3)。
【注释】
(1)诸葛灯:即孔明</a>灯,可以手提的、能防风雨的灯。
(2)檠(qínɡ):灯架或灯台。
(3)锡者:将麻布加灰捶洗,使其洁白光滑。
白瓷灯
【译文】
书灯有古铜驼灯、羊灯、龟灯、诸葛灯,均可供赏玩,但不适用。有一种铜制灯架,状如一片荷叶上撑起一枝荷花,古人取其金莲之意,现在用来作灯,最为雅致。定窑三台、宣窑二台,都不能使用。旧制中用洁白光滑的麻布做成,形状古朴矮小的较好。
灯
闽中珠灯第一,玳瑁、琥珀、鱼次之(1),羊皮灯名手如赵虎所画者(2),亦当多蓄。料丝出滇中者最胜(3),丹阳所制有横光,不甚雅。至如山东珠、麦、柴、梅、李、花草、百鸟、百兽、夹纱、墨纱等制,俱不入品。灯样以四方如屏,中穿花鸟,清雅如画者为佳,人物、楼阁,仅可于羊皮屏上用之,他如蒸笼圈、水精球、双层、三层者,俱最俗。篾丝者虽极精工华绚,终为酸气。曾见元时布灯,最奇,亦非时尚也。
【注释】
(1)鱼(zhěn):鱼灯,用鱼脑骨架制成的灯。鱼,鱼脑骨。
(2)羊皮灯:用羊皮裹住的油灯,可防风雨。
(3)料丝:制作工艺品的一种丝状原料。因其系煮料抽丝而成,故称。
【译文】
福建珠灯为第一,玳瑁、琥珀、鱼脑骨灯次之,由名家赵虎画的羊皮灯,也应该多收藏。料丝灯以云南产的最好,丹阳产的有横光,不是很雅致。至于像山东产的珠灯、麦灯、柴灯、梅灯、李灯、花草灯、百鸟灯、百兽灯、夹纱灯、墨纱灯等,都不入品级。灯的样式以四面如屏、中间画有花鸟、清雅入画为佳,人物、楼阁,只可用于羊皮灯上面,其他的如蒸笼圈、水精球、双层、三层等样式的,都很俗气。篾条编制的虽然做工精巧绚美,但终有寒酸之气。曾见过元代的布罩灯,很奇特,也并不时尚。
【点评】
灯具是人类使用火、保存火的技术延续,而随着灯具技术的发展,其作用不仅用于照明,且逐渐兼有实用与观赏的功能。文震亨提到多种材质、多种样式的灯,以文化权威的口吻,指出古灯不适用而可供赏玩,适用的灯何者古,何者雅,何者佳,何者俗,何者酸腐,何者不入品级,体现的仍是对古朴雅致的崇尚。
他的介绍并无诗意,但古典诗词中“灯”是一个重要意象,与文人的身世、心境、人格纠缠在一起,而与灯为伴的词语又多为“孤”“残”“寒”等字眼。夜深人静,陪伴漂泊之人的只有一盏孤灯;见证人生悲欢离合之际遇的仍是那盏灯。正是黄庭坚</a>《寄黄几复》诗所谓:“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江湖漂泊,该有多少个灯下听雨的不眠之夜。唐代李郢《秋思》:“一点秋灯人梦觉,万重寒叶雨声多。”不眠的长夜,灯光摇曳,人生的凄凉与无奈便涌上心头。《红楼梦》中林黛玉秋夜不眠,写下《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刘长卿</a>《夜宴洛阳程九主簿宅,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千载已如梦,一灯今尚传。”千古万载已如梦,只有灯下不眠人的诗句像那微弱的灯光永远闪烁在历史的长河中。
镜
秦陀、黑漆古、光背质厚无文者为上(1),水银古花背者次之(2)。有如钱小镜,满背青绿,嵌金银五岳图者(3),可供携具。菱角、八角、有柄方镜,俗不可用。轩辕镜(4),其形如球,卧榻前悬挂,取以辟邪,然非旧式。
【注释】
(1)秦陀:秦图,秦代图形。
(2)水银古:如银色的古铜。
(3)五岳:镜背作五岳图形。
(4)轩辕镜:形状如球,挂于榻前。
【译文】
饰有秦代图形、黑漆色、镜背厚实无纹的古铜镜为上品;如银色古铜镜背带有花纹的次之。有一种像铜钱大的小镜,背面布满铜绿,镶嵌有金银五岳的图样,便于携带。菱角形、八角形、有柄方镜,俗不可用。轩辕镜,形状如球,悬挂在榻前,用以辟邪,但不属于旧式。
海船纹铜镜
【点评】
我们今天所用为玻璃镜,而古人用的则是铜镜。文震亨对镜的鉴赏以“古”为标准,越古越好,黑漆色、古铜,带有青绿铜锈便为上品。他认为菱角、八角、有柄方镜俗不可用,是因为落入套式,而物以稀为贵。鲁迅</a>在《坟·看镜有感》一文中批判一位国粹主义者:“他说,照起面貌来,玻璃镜不如铜镜之准确。”如果文震亨活到民国时代,大概也会如此吧?
古乐府《木兰诗》中已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句子,唐韩愈</a>《芍药歌》:“欲将双颊一红,绿窗磨遍青铜镜。”铜镜是女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温庭筠</a>《菩萨蛮》一词中写女子的梳妆:“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美丽的女子总是喜欢看到镜中的自己的,但镜子能映照如花的容颜,也能映照衰老的悲哀,李白</a>就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的焦虑,时光越是美好,流逝得就越快,镜中的容颜便也变化越大。
钩
古铜腰束绦钩(1),有金、银、碧填嵌者,有片金银者,有用兽为肚者,皆三代物也(2)。有羊头钩、螳螂捕蝉钩、金者,皆秦汉物也。斋中多设,以备悬壁挂画,及拂尘、羽扇等用(3),最雅。自寸以至盈尺,皆可用。
【注释】
(1)绦钩:束腰丝带的钩。
(2)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3)拂尘: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
错金铜带钩
【译文】
古代腰带铜钩,有用金、银、玉镶嵌的,有装饰金银片的,有做成兽形的,这些都是三代的物品。有金的羊头钩、螳螂捕蝉钩,都是秦汉时代的。室中多摆设一些,用来悬挂书画、拂尘、羽扇等,最为雅致。钩的尺寸从一寸到一尺,都可使用。
束腰(1)
汉钩、汉玦仅二寸余者(2),用以束腰,甚便。稍大则便入玩器,不可日用。绦用沉香、真紫(3),余俱非所宜。
【注释】
(1)束腰:腰带。
(2)汉钩、汉玦(jué):汉代的带钩、佩玉。
(3)绦:丝绳。沉香、真紫:两种颜色。
【译文】
汉代的带钩、佩玉只有二寸多长,用来作为腰带,很方便。稍微大一些的就成为玩物了,不可日常使用。丝绳用沉香色、真紫色,其余的颜色都不适宜。
【点评】
文震亨用寥寥数语介绍了三代及秦汉的带钩,不过时至明代古带钩作用已发生变化,不是用来束腰,而是用来悬挂物件。可以看出文震亨对古物的眷恋之情,不能用的古物转化它的用途也要使用。
今天的时装展览,肯定少不了形形色色的腰带,不仅用作装饰,也用来突出人体各部位的比例,达到更美的效果。而古代的腰带作用则与今天不同。古人最初的衣服没有纽扣,只有小带子系在一起,为了不使衣服散开,又在腰部系上一根大带,即腰带。它与今天人们所用来系束裤裙的带子名称虽同,作用却并不一样。制作带钩的原料,大多采用金属,如金、银、铜、铁等,也有用玉、石、骨、木做成的,但为数不多。随着服饰文化的发展,在朝做官的官员视官阶高下,分别以金、玉、犀、银、铜、铁为饰。
如意(1)
古人用以指挥向往,或防不测,故炼铁为之,非直美观而已。得旧铁如意,上有金银错(2),或隐或见,古色蒙然者(3),最佳。至如天生树枝竹鞭等制,皆废物也。
【注释】
(1)如意:器物名。古之爪杖,长三尺许,前端作手指形。脊背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可如人意,因而得名。或作指挥和防身用。
(2)金银错:一种在凹下去的文字、花纹中镶嵌或涂上金银的工艺。
(3)蒙然:模糊。
【译文】
古人用如意来指挥往来或者预防不测的,所以用铁做成,不只是为了美观而已。古旧的铁如意,上面有金银错,或隐或现,古色模糊的,最好。至于用天生的树枝、竹根等制作的,都是废物。
如意
【点评】
如意是梵语“阿那律”的意译,古之爪杖。用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成。和尚宣讲佛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刘义庆</a>《世说新语</a>·汰侈》:“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唐张祜《题画僧》:“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禅心入大乘。”后来的如意,长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云形,不过因其名吉祥,以供玩赏而已。现在所用搔痒之具,叫“痒痒挠”、“不求人”,即古时爪杖、如意之遗制。
麈(1)
古人用以清谈,今若对客挥麈,便见之欲呕矣。然斋中悬挂壁上,以备一种。有旧玉柄者,其拂以白尾及青丝为之(2),雅。若天生竹鞭、万岁藤,虽玲珑透漏,俱不可用。
【注释】
(1)麈(zhǔ):鹿类,俗称四不象。古代以麈尾做拂尘。
(2)白尾:白麈尾。青丝:青色丝线。
麈
【译文】
古人手执拂尘用来清谈,现在如果对客挥舞拂尘,便会令人作呕了。但是在斋中墙上悬挂一把,可作为收藏。有旧玉柄的拂尘,是白麈尾的或者青色丝线的,很雅致。至于天然竹根、古藤制作的,虽然玲珑剔透,但都不能使用。
【点评】
麈尘是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成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至明代时,早已废弃不用,文震亨虽好古,却也不得不承认手执麈尾令人作呕。然毕竟是古物,且为文人雅器,所以即便手中不需要,文震亨认为墙壁上还是要悬挂一把以示风雅的。
文震亨所谓的“古人用以清谈”中的古人最典型的是魏晋时期的名士,宽袍长袖,手执麈尘,聚坐谈玄,越名教而任自然,恃才放旷又一往情深。他们光风霁月的个性,作为远逝的风流,让后人追慕、怀想。
钱
钱之为式甚多,详具《钱谱》(1)。有金嵌青绿刀钱,可为籖(2),如《博古图》等书成大套者用之(3)。鹅眼货布(4),可挂杖头。
【注释】
(1)《钱谱》:南朝顾烜著《钱谱》,唐代封演</a>著《续钱谱》。宋代李孝美</a>著《历代钱谱》,董逌</a>著《续钱谱》,以后历代均有《钱谱》类著作。
(2)籖(qiān):即签,用于占卜或赌博。
(3)《博古图》:宋代王黼等著《宣和博古图》。
(4)鹅眼:小钱。货布:王莽时货币名。
宋代铜钱
【译文】
钱的样式非常多,《钱谱》有详细记载。有金嵌青铜刀币,可作签,如《博古图》等书有详细的介绍。鹅眼小钱、货布可挂于杖头做装饰。
【点评】
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种类丰富,系统完整,非三言两语可说清楚,所以文震亨说“详具《钱谱》”,但在文震亨之前命名《钱谱》的书籍就有好几部,之后又多名为《钱谱》的著作。文震亨此文所谓的钱,是古代各种样式的铜钱,用来收藏。
钱,一种等值量化交换工具,代表货币,用来交易,是充当一切商品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货币最早是金银制造的,本身具有价值,但发展到今天的纸币,已不具价值。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宋代。到元代纸币已经大规模流行,称为“钞”。明清以来白银和铜钱占据了货币的主要流通领域。
金钱的本质是一种商品,可以为人所用。只不过这个商品太特殊,特殊到每个人都需要,都想要。可是如果拜倒在金钱脚下,变成金钱的奴隶,那将失去很多作为人本应有的快乐和尊严。
花瓶
古铜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不特古色可玩而已。铜器可插花者,曰尊(1),曰罍(2),曰觚(3),曰壶,随花大小用之。磁器用官、哥、定窑古胆瓶,一枝瓶、小蓍草瓶、纸槌瓶,余如暗花、青花、茄袋、葫芦、细口、匾肚、瘦足、药坛及新铸铜瓶,建窑等瓶,俱不入清供。尤不可用者,鹅颈壁瓶也(4)。古铜汉方瓶,龙泉、均州瓶,有极大高二三尺者,以插古梅,最相称。瓶中俱用锡作替管盛水(5),可免破裂之患。大都瓶宁瘦,无过壮,宁大,无过小,高可一尺五寸,低不过一尺,乃佳。
【注释】
(1)尊:古代注酒之器。
(2)罍(léi):盛酒或水的容器。
(3)觚(ɡū):古代饮酒器。青铜制,喇叭形口,细腰,高圈足。
(4)鹅颈壁瓶:一种挂在墙壁上的瓶子,状如鹅颈。
(5)替管:即屉管,用以盛水之物。
【译文】
古铜花瓶藏于土中多年,地气深厚,用来养花,花色鲜亮,不只是古色古香可供赏玩而已。可用于插花的铜器称之为尊、罍、觚、壶,根据花的大小来选用。瓷器用官窑、哥窑、定窑的古胆瓶,一枝瓶、小蓍草瓶、纸槌瓶,其余的如暗花、青花、茄袋、葫芦、细口、扁肚、瘦足、药坛及新铸铜瓶,建窑等瓷瓶,都不能用于清玩。尤其不能使用的,是鹅颈壁瓶。古铜汉代方瓶,龙泉窑、均州窑产的瓷瓶,有一种二三尺高的瓶子,用来插梅花,最相称。瓶子中用锡制的屉管来盛水,可防止瓶子破裂。花瓶大多宁可瘦长,不可过于粗壮,宁大勿小,瓶高在一尺至一尺五寸最好。
白釉黑绘缠枝纹花口瓶
【点评】
文震亨提到花瓶的两个用途:插花或供清玩。他最欣赏的是铜制的花瓶,不仅古色古香,而且能让花色鲜亮,对诸多样式的瓷瓶则很排斥,无他,俗而已。
比较常见的传统花瓶口稍大,脖颈细,再往下是丰满的弧度,最后下方线条收住,呈S型。今天人们将徒具外表并无才能的人形容为“花瓶”,因为花瓶外表美观,触感光滑,具有婀娜的外形、华美的表面花纹和光滑的触感,却并无多大实用价值,且易坏。然而,在室内鲜花盛开的瞬间,不正是花瓶在默默打底吗?作为装饰品、收藏物,极尽华美之姿,成为鲜花的配角,也静静地绽放美丽。
钟磬(1)
不可对设,得古铜秦、汉镈钟、编钟(2),及古灵璧石磬声清韵远者,悬之斋室,击以清耳(3)。磬有旧玉者,股三寸(4),长尺余,仅可供玩。
【注释】
(1)钟磬:钟和磬,古代礼乐器。
(2)镈(bó)钟:古代乐器,大钟。编钟:古代乐器。
(3)清耳:犹净耳。表示不愿意让污浊的话语污染耳朵。
(4)股:磬的上端设悬处。
【译文】
钟磬不可相对摆设,收藏秦汉时期的古铜镈钟、编钟及古代灵璧石磬中声音清越悠远的,悬挂在室中,敲击以净耳。有一种旧玉的磬,股三寸,长一尺多,只可用来赏玩。
编钟
【点评】
钟和磬是两种乐器,钟为青铜制,悬挂于架上,以槌叩击发音,祭祀或宴享时用,战斗中亦用以指挥进退。西周中期开始有十几个大小成组的称编钟,大而单一的特称钟。磬为打击乐器,状如曲尺,用玉、石或金属制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文震亨的介绍虽极为简单,却显示了鲜明的审美趋向。一为“钟磬不可对设”,为何不能相对摆设?他没有说原因,其实在于对称摆设显出死板、俗套,而雅与美是不能落入套数的,独特的才美;二为“击以清耳”,之所以要选择秦汉古铜编钟及古灵璧石磬,不仅是外在形式的古雅,更在于身处古雅氛围中人对自身的思考、反省与身心得到的净化。
杖
鸠杖最古(1),盖老人多咽(2),鸠能治咽故也。有三代立鸠、飞鸠杖头,周身金银填嵌者,饰于方竹、笻竹、万岁藤之上(3),最古。杖须长七尺余,摩弄滑泽,乃佳。天台藤更有自然屈曲者,一作龙头诸式,断不可用。
【注释】
(1)鸠杖:杖头刻有鸠形的拐杖。
(2)咽:咽喉梗塞。
(3)方竹:四季竹,四季都出笋。笻(qiónɡ)竹:竹子的一种,可作手杖。
【译文】
杖头刻有鸠形的拐杖最古老,因为老人多易咽喉梗塞,而鸠鸟能治咽喉梗塞的缘故。鸠杖有夏、商、周时期的立鸠、飞鸠杖头,周身镶嵌金银,装饰于方竹、筇竹、古藤之上,最为古雅。手杖需要七尺多长,磨弄光滑的最好。天台藤中有自然弯曲的,一旦做成龙头等样式,就断断不可用了。
《三才图会》中的杖
【点评】
此处的杖是手杖,据推测由早期木棒等狩猎工具演化而来。手杖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各式各样的杖头,文震亨提到了最为古老的鸠形拐杖,对于龙头样式则极力排斥,因为龙头样式已广为使用,不具备独特之美。
手杖被称为老人的“第三条腿”,年迈之人离不开手杖,汉崔瑗</a>《杖铭》:“乘危履险,非杖不行。年老力竭,非杖不强。”清人田松岩有《手杖》:“月夕花晨伴我行,路当坦处亦防倾。敢因持尔心无虑,便向崎岖步不平!”有了手杖,老人便多了一份安全感。
扇 扇坠
羽扇最古,然得古团扇雕漆柄为之,乃佳。他如竹篾、纸糊、竹根、紫檀柄者,俱俗。又今之折叠扇,古称聚头扇,乃日本所进,彼国今尚有绝佳者,展之盈尺,合之仅两指许,所画多作仕女、乘车、跨马、踏青、拾翠之状,又以金银屑饰地面,及作星汉人物(1),粗有形似,其所染青绿奇甚,专以空青、海绿为之(2),真奇物也。川中蜀府制以进御,有金铰藤骨(3),面薄如轻绡者,最为贵重。内府别有彩画、五毒、百鹤鹿、百福寿等式(4),差俗,然亦华绚可观。徽、杭亦有稍轻雅者。姑苏最重书画扇,其骨以白竹、棕竹、乌木、紫白檀、湘妃、眉绿等为之(5),间有用牙及玳瑁者,有员头、直根、绦环、结子、板板花诸式(6),素白金面,购求名笔图写,佳者价绝高。其匠作则有李昭、李赞、马勋、蒋三、柳玉台、沈少楼诸人(7),皆高手也。纸敝墨渝(8),不堪怀袖,别装卷册以供玩,相沿既久,习以成风,至称为姑苏人事,然实俗制,不如川扇适用耳。扇坠夏月用伽南、沉香为之,汉玉小玦及琥珀眼掠皆可(9),香串、缅茄之属(10),断不可用。
【注释】
(1)星汉人物:银河中牛郎、织女类的神仙。星汉,银河。
(2)空青、海绿:均为矿物药。
(3)金铰藤骨:用金属钉铰穿制藤骨。金铰,铆钉。
(4)五毒:蟾蜍、蜥蜴、蜘蛛、蛇、蚿。
(5)眉绿:斑竹之一种。
(6)员头、直根、绦环、结子、板板花:均为扇子的形状。员头,圆头。
(7)李昭、李赞、马勋、蒋三、柳玉台、沈少楼:皆为制扇子的名手。
(8)纸敝墨渝:纸墨品质低劣,易损坏。渝,变化。
(9)眼掠:如现在的墨镜。
(10)香串:香珠。缅茄:常绿乔木,种子可以雕刻成装饰品。
【译文】
扇子中羽扇最古老,但要配以古团扇的雕漆柄才好。其他如竹篾扇、纸糊扇、竹根及紫檀做柄的扇,都很俗气。现在的折叠扇,古代称作“聚头扇”,是从日本引进的,日本现在还有极佳的折叠扇,展开有一尺大,合拢来仅有两指宽,扇面所画多仕女、乘车、跨马、踏青、拾翠,还有画金银屑布满地面及银河中的神仙的,形状大致相似,所用青绿色颜料非常奇特,专门用空青、海绿来染色,真是奇物。四川府进献朝廷的,有一种用金属铆钉穿制扇骨、扇面轻薄如丝的,最为贵重。内府还有彩画、五毒、百鹤鹿、百福寿等样式的,有些俗气,但也华丽可观。徽州、杭州也有比较轻薄雅致的。苏州最看重书画扇,扇骨以白竹、棕竹、乌木、紫白檀、湘妃、眉绿等做成,间或也有用象牙及玳瑁做成的,有圆头、直根、绦环、结子、板板花等样式,扇面是素白金面,请名家题字作画,其中的佳品价格极高。制扇的工匠有李昭、李赞、马勋、蒋三、柳玉台、沈少楼等人,都是高手。纸墨品质低劣,易损坏,不堪携带,所以将扇面装订成册以供赏玩,相沿既久,习以成风,以致成为苏州的特色,但实为俗气的做法,不如四川的扇子适用。扇坠宜用伽南木、沉香木来制作,或者用汉代的小佩玉或者琥珀掠眼也可以,香珠、缅茄一类的,断不可使用。
费丹旭《仕女图》
【点评】
扇子起初是一种礼仪工具,后来转变为纳凉、娱乐、欣赏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古代扇子种类繁多,但真正被收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两种,文震亨在文中提到的也是这两种扇子。除了结尾提到扇坠之外,此文大部分篇幅都在介绍扇子。有不同材质的扇子,有不同地方产的扇子,文震亨最欣赏的是四川府进献的扇子,虽然对苏州的扇子介绍较详细,却以苏州特色为俗。
诸葛亮</a>羽扇纶巾,扇子轻轻一摇,就有了计谋,扇子一时成为儒雅智慧的象征。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不管是赋诗饮酒还是闲坐清谈,都手持一把扇子,扇子成为风雅的象征。明清时期,扇子广为流行。因为夏天使用,入秋便被收藏起来,所以扇子又被赋予了恩情短暂、人情易变的寓意。汉班《怨歌行》提到扇子:“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陶渊明</a>《闲情赋》表达对所爱之人的眷恋:“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虽然作为扇子被爱人紧握,但秋风来临,就要面临被抛弃的命运。纳兰性德《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画扇只能在秋风中悲伤,人生不会永远如初见。
明代之前用的都是团扇,在明代才开始流行折扇,文震亨说折扇来自日本,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明代之前很少见到折扇的原因。扇坠也是宋代才有,明谢肇《五杂俎</a>·物部二》:“扇之有坠,唐前未闻,宋高宗</a>宴大臣,见张循王扇有玉孩儿坠子,则当时有之矣。”
琴
琴为古乐,虽不能操,亦须壁悬一床。以古琴历年既久,漆光退尽,纹如梅花,黯如乌木,弹之声不沉者为贵。琴轸犀角、象牙者雅(1)。以蚌珠为徽,不贵金玉。弦用白色柘丝(2),古人虽有朱弦清越等语,不如素质有天然之妙(3)。唐有雷文、张越,宋有施木舟,元有朱致远,国朝有惠祥、高腾、祝海鹤及樊氏、路氏,皆造琴高手也。挂琴不可近风露日色,琴囊须以旧锦为之,轸上不可用红绿流苏,抱琴勿横。夏月弹琴,但宜早晚,午则汗易污,且太燥,脆弦。
【注释】
(1)琴轸:琴上调弦的小柱。
(2)柘(zhè)丝:食柘叶的蚕所吐的丝。
(3)素质:未经加染的本色。
潞王中和琴
【译文】
琴是古乐器,即便不会弹琴,也需要在墙壁上挂一张。古琴以久经岁月、漆光退尽、纹如梅花、木色深暗、弹奏之声不低沉的为珍贵。琴轸以犀角、象牙的为雅致。以蚌珠作为徽识,不必用金玉。琴弦用白色柘丝,古人虽有朱弦清越的说法,但不如本色琴弦有天然之妙。唐代有雷文、张越,宋代有施木舟,元代有朱致远,本朝有惠祥、高腾、祝海鹤及樊氏、路氏,这些都是造琴高手。悬挂古琴不可靠近风吹日晒之处,装琴的袋子要用古织锦来做,琴轸上不可有红绿流苏,不可横着抱琴。夏天弹琴,只宜早晚,中午时汗水多容易把琴弄脏,并且空气干燥,琴弦易断。
琴台(1)
以河南郑州所造古郭公砖,上有方胜及象眼花者(2),以作琴台,取其中空发响,然此实宜置盆景及古石。当更制一小几,长过琴一尺,高二尺八寸,阔容三琴者,为雅。坐用胡床,两手更便运动,须比他坐稍高,则手不费力。更有紫檀为边,以锡为池,水晶为面者,于台中置水蓄鱼藻,实俗制也。
【注释】
(1)琴台:琴桌,用以架琴者。
(2)方胜:形状像由两个菱形部分重叠相连而成。象眼:象眼的样式。
【译文】
用河南郑州所产有方胜、象眼花样的空心砖建造琴台,利用了空心使琴声更响亮的特点,但这种琴台更适合放置盆景和山石。应该另置一小几做琴台,长度超过琴身一尺,高二尺八寸,宽度可容三架琴,这样才雅致。坐凳用胡床,两手更便于运动,需要比一般的稍高,这样不费力。还有一种琴台,以紫檀镶边,用锡做水池,以水晶做台面,在水池中蓄养鱼藻,实在是很俗的做法。
【点评】
琴棋书画是才子佳人才能的标志,所以文震亨说即便不会弹琴,也要在墙上挂一张,卷一已介绍过“琴室”,此处又有“琴台”,足见琴在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文震亨介绍了琴轸、琴弦的鉴别及夏日弹琴的宜忌,列举了三种琴台,推崇的是以小几做成的琴台。
在《诗经</a>》中我们古人已经用琴声来表达爱情了,《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面对心爱之人,表达倾慕之情的方式也只是弹琴鼓瑟。《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接待嘉宾,表达情意,最高的礼遇便是琴声。琴声不是肆意宣泄,而是含蓄隽永,在平和中表达执着与超脱。
琴与书籍是文人的常伴之物。晋陶潜</a>《归去来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元王旭</a>《离忧赋》:“抱琴书以归来兮,愿终老而欣然。”有琴书相伴,忘却人间忧愁,终老于此而欣然不悔。南朝谢《奉和随王殿下》:“宴私移烛饮,游赏藉琴台。”这是文震亨认为适合放置盆景与山石的琴台。
研(1)
研以端溪为上(2),出广东肇庆府,有新旧坑、上下岩之辨,石色深紫,衬手而润,叩之清远,有重晕、青绿、小鸲鹆眼者为贵(3);其次色赤,呵之乃润;更有纹慢而大者,乃西坑石,不甚贵也。又有天生石子,温润如玉,摩之无声,发墨而不坏笔(4),真希世之珍。有无眼而佳者,若白端、青绿端(5),非眼不辨。黑端出湖广辰、沅二州(6),亦有小眼,但石质粗燥,非端石也。更有一种出婺源歙山、龙尾溪(7),亦有新旧二坑,南唐时开,至北宋已取尽,故旧砚非宋者,皆此石。石有金银星及罗纹、刷丝、眉子(8),青黑者尤贵。黎溪石出湖广常德、辰州二界,石色淡青,内深紫,有金线及黄脉,俗所谓紫袍、金带者是。洮溪研出陕西临洮府河中(9),石绿色,润如玉。衢研出衢州开化县(10),有极大者,色黑。熟铁研出青州(11),古瓦研出相州(12),澄泥研出虢州(13)。研之样制不一,宋时进御有玉台、凤池、玉环、玉堂诸式,今所称贡研,世绝重之。以高七寸,阔四寸,下可容一拳者为贵,不知此特进奉一种,其制最俗。余所见宣和旧研有绝大者,有小八棱者,皆古雅浑朴。别有圆池、东坡瓢形、斧形、端明诸式(14),皆可用。葫芦样稍俗,至如雕镂二十八宿、鸟、兽、龟、龙、天马(15),及以眼为七星形,剥落研质,嵌古铜玉器于中,皆入恶道。研须日涤,去其积墨败水,则墨光莹泽,惟研池边斑驳墨迹,久浸不浮者,名曰墨锈,不可磨去。研,用则贮水,毕则干之。涤砚用莲房壳,去垢起滞,又不伤研。大忌滚水磨墨,茶酒俱不可,尤不宜令顽童持洗。研匣宜用紫黑二漆,不可用五金,盖金能燥石。至如紫檀、乌木及雕红、彩漆,俱俗,不可用。
【注释】
(1)研:即砚,磨墨用器,多为砖石材质。
(2)端溪:今广东高要,出砚石。
(3)小鸲鹆(qú yù)眼:砚石上的圆形斑点。鸲鹆,俗称八哥。
(4)发墨:磨墨时发涩不滑,磨出的墨汁很光亮。
(5)白端:纯白的端石。青绿端:青绿色的端石。
(6)湖广:明代专指湖南、湖北。辰、沅:辰州、沅州,府名,今湖南黔阳地区。
(7)婺(wù)源:县名,今江西上饶地区。
(8)罗纹:回旋的花纹。刷丝:石纹精细缜密如刷丝。眉子:安徽歙县眉子坑所产砚石。
(9)临洮:县名,今甘肃临洮地区。
(10)衢州开化县:今浙江金华地区。
(11)青州:古九州之一,在今山东境内。
(12)相州:今河南安阳。
(13)澄泥研:瓦砚。虢(ɡuó)州:今河南洛阳地区。
(14)端明:古代宫殿名。
(15)二十八宿:古代天文学分周天为二十八星宿。
龟伏荷叶端砚
【译文】
砚台以端溪石为上品,产自广东肇庆府,端溪砚有新旧坑、上下岩之别,以石色深紫、手感温润、敲击声音清远、有重晕、青绿色、有圆形斑点的为珍贵;其次是颜色赤红、呵气才温润的;还有一种石纹粗大的西坑石,不太珍贵。有一种天然石子,温润如玉,研磨无声,发墨而不坏笔,确为稀世珍品。也有无眼的好砚台,如白端、青绿端,不能以是否有眼来辨别优劣。黑端出自湖广辰州、沅州,虽有小眼,但石质粗糙干燥,不是端石。还有一种出自婺源歙山、龙尾溪的砚石,也有新旧二坑,南唐时开始开采,到北宋时已采尽,所以所谓旧砚并不是宋代的,而是这里的石头。砚石有金银星及罗纹、刷丝、眉子等样式,其中青黑色的尤为珍贵。黎溪石出自湖广常德、辰州两地,石色淡青,内中深紫色,有金黄色的纹理,俗称紫袍、金带。洮溪砚出自陕西临洮府的河中,石绿色,温润如玉。衢砚出自衢州开化县,有极大的,黑色。熟铁砚出自青州,古瓦砚出自相州,澄泥砚出自虢州。砚的样式规格不相同,宋代进献皇宫的,有玉台、凤池、玉环、玉堂等样式,即现在所谓的“贡砚”,很为世人看重。砚台以高七寸、宽四寸、下面可容一只拳头的为珍贵,不知道这种规格而进奉的另一种,它的制作很俗气。我所见到的宣和古砚台,有极大的,有小八棱形的,都古雅浑朴。还有圆池、东坡瓢形、斧形、端明殿等样式的,都可使用。葫芦形状的稍俗,至于像雕镂二十八星宿、鸟、兽、龟、龙、天马及剥落部分砚石,嵌入古铜玉器,做成七星形眼的,都堕入俗道。砚台要每天清洗,清除积存墨汁,新的墨汁就光亮润泽,但是砚池边久浸不上浮的斑驳墨迹,称之为“墨锈”,不可清除。砚台用的时候就灌水,用毕就要使它干燥。洗涤砚台可用莲蓬壳,能清除污垢淤滞,又不损伤砚台。特别忌讳用滚水磨墨,茶水、酒水都不行,更不要让顽童清洗砚台。砚台匣子适宜用紫漆、黑漆,不能用金属的,因为金属使砚石干燥。至于紫檀、乌木及雕红、彩漆的匣子,都很俗,不可使用。
笔
尖、齐、圆、健,笔之四德,盖毫坚则尖(1),毫多则齐,用苘贴衬得法(2),则毫束而圆,用纯毫附以香狸、角水得法(3),则用久而健,此制笔之诀也。古有金银管、象管、玳瑁管、玻璃管、镂金、绿沉管(4),近有紫檀、雕花诸管,俱俗不可用。惟斑管最雅(5),不则竟用白竹(6)。寻丈书笔(7),以木为管,亦俗。当以笻竹为之,盖竹细而节大,易于把握。笔头式须如尖笋,细腰、葫芦诸样,仅可作小书,然亦时制也。画笔,杭州者佳。古人用笔洗,盖书后即涤去滞墨,毫坚不脱,可耐久。笔败则瘗之(8),故云败笔成冢,非虚语也。
【注释】
(1)毫:长而锐的毛。指毛笔头。
(2)苘(qǐnɡ):苘麻,一年生草本植物,供制绳索用。
(3)香狸:灵猫。因肛门下部有分泌腺,能发香味,又称香狸。角水:胶水。
(4)绿沉管:深绿色的笔杆。管,笔杆。
(5)斑管:斑竹所制的笔杆。
(6)白竹:以箬竹制成的普通笔管。箬竹叶缘略有白色,故称白竹。
(7)寻丈:泛指八尺到一丈之间的长度。书笔:《丛集》作“大笔”。
(8)瘗(yì):埋。
《十竹斋画谱·笔花》
【译文】
尖、齐、圆、健是毛笔的四德,因为毫毛坚硬就“尖”,毫毛多就“齐”,毫毛黏贴得好就“圆”,用纯净的毫毛添加香狸油、胶水黏合得法,经久耐用,笔就“健”,这是制作毛笔的诀窍。古代有金银管、象管、玳瑁管、玻璃管、镂金、绿沉管,近有紫檀、雕花等笔杆,这些都很俗气,不可使用。只有斑竹做的笔杆最雅致,不然的话就用箬竹来做笔杆。寻丈的大笔,用木做笔杆,也俗气。应当以筇竹来做,因为竹子细而且竹节大,易于把握。笔头的样式应该像尖笋,细腰、葫芦等样式的,仅可用于写小字,但也是现在时尚的样式。画笔以杭州产的为佳。古人用笔洗,因为写完字就洗去剩余的墨汁,笔毛坚硬不脱落,经久耐用。笔坏了就埋起来,所以有败笔成冢的说法,此话不虚。
墨
墨之妙用,质取其轻,烟取其清,嗅之无香,磨之无声,若晋、唐、宋、元书画,皆传数百年,墨色如漆,神气完好,此佳墨之效也。故用墨必择精品,且日置几案间,即样制亦须近雅,如朝官、魁星、宝瓶、墨玦诸式(1),即佳亦不可用。宣德墨最精,几与宣和内府所制同(2),当蓄以供玩,或以临摹古书画,盖胶色已退尽,惟存墨光耳。唐以奚廷珪为第一(3),张遇第二(4)。廷珪至赐国姓,今其墨几与珍宝同价。
【注释】
(1)朝官、魁星、宝瓶、墨玦:均为墨的一种样式。朝官,宋代称一品以下常参官员。魁星,星名,指北斗七星的第一星天枢。宝瓶,尊称盛佛具法具之瓶器,有花瓶、水瓶等数种。
(2)宣和:宋徽宗</a>年号,1119—1125年。
(3)奚廷珪:即李廷珪,唐代墨工。廷珪本姓奚,南唐时赐姓李。
(4)张遇:唐代墨工。
清代詹成圭制竹燕图诗集锦墨
【译文】
墨的妙用,质地要轻,墨色要清,闻之无香,研磨无声,如晋、唐、宋、元书画,都流传数百年,仍然墨色如漆,神气完好,这都是好墨的功效。所以用墨一定要选择精品,并且墨要每天放于几案之间,即便是样式也要雅致,如朝官、魁星、宝瓶、墨玦等样式,即使墨色很好也不能用。宣德墨最好,几乎与宋代宣和内府的墨相同,可以收藏以供玩赏,或者用来临摹古书画,因为墨的胶色已经退尽,只剩下墨光。唐代的墨以奚廷珪所制为第一,张遇所制为第二。廷珪被皇帝赏赐国姓,他制作的墨现在几乎与珍宝同价。
纸
古人杀青为书,后乃用纸。北纸用横帘造(1),其纹横,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南纸用竖帘(2),二王真</a>迹(3),多是此纸。唐人有硬黄纸,以黄蘖染成(4),取其辟蠧。蜀妓薛涛为纸(5),名十色小笺,又名蜀笺。宋有澄心堂纸(6),有黄白经笺,可揭开用。有碧云春树、龙凤、团花、金花等笺,有匹纸长三丈至五丈,有彩色粉笺及藤白、鹄白、蚕茧等纸(7)。元有彩色粉笺、蜡笺、黄笺、花笺、罗纹笺,皆出绍兴,有白箓、观音、清江等纸,皆出江西。山斋俱当多蓄以备用。国朝连七、观音、奏本、榜纸(8),俱不佳。惟大内用细密洒金五色粉笺,坚厚如板,面砑光如白玉,有印金花五色笺,有青纸如段素,俱可宝。近吴中洒金纸,松江潭笺,俱不耐久,泾县连四最佳(9)。高丽别有一种,以绵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
【注释】
(1)横帘:横式帘,供荡料及压纸用。
(2)竖帘:竖式帘,供荡料及压纸用。
(3)二王:王羲之</a>、王献之。
(4)黄蘖:落叶乔木,树皮可入药,也可作黄色染料。
(5)薛涛:唐代名妓。姿容美艳,善诗歌。
(6)澄心堂纸:纸上有“澄心”字号,澄心堂所制。南唐后主</a>李煜</a>极为推崇。
(7)藤白:剥去皮的藤。鹄白:洁白。鹄,天鹅。
(8)连七、观音、奏本、榜纸:均为明代所造的纸的一种。
(9)泾县:今安徽泾县。连四:纸的一种。
西汉肩水金关纸
【译文】
古人刮去竹简表面的青皮来写字,后来才使用纸张。北纸用横帘制造,纹理是横的,纸质疏松粗厚,称为“侧理”。南纸用竖帘制造,王羲之、王献之的真迹用的多是南纸。唐代有硬黄纸,用黄蘖染成,利用了它能杀虫的特性。唐代四川名妓薛涛所作纸笺,名为“十色小笺”,又叫“蜀笺”。宋代有澄心堂纸,有黄白经笺,可以揭层使用。有碧云春树、龙凤、团花、金花等笺;有匹纸,长三至五丈;有彩色粉笺及藤白、鹄白、蚕茧等纸。元代有彩色粉笺、蜡笺、黄笺、花笺、罗纹笺,都产自绍兴;有白箓、观音、清江等纸,都产自江西。山居应当多收藏一些以备用。本朝的连七、观音、奏本、榜纸,都不好。只有宫廷用的细密洒金五色粉笺,像板子一样坚硬厚实,表面光亮如白玉,有印成金花五色笺的,有像素色绸缎青色,都很宝贵。现在苏州的洒金纸,松江潭笺,都不耐久,泾县的连四纸最好。高丽还有一种纸,是用绵茧制造的,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来书写,发墨可爱,这是中土所没有的,也是奇品。
【点评】
陆游</a>《闲居无客所与度日笔砚纸墨而已戏作长句》:“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文房四士”即笔墨纸砚,也被称为文房四宝,是文人书斋的重要用具。文震亨花费较多笔墨讲述了砚台的优劣之辨、雅俗之辨以及使用方法。追溯了笔的历史,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纸笺。作为文人的重要用品,文震亨当然突出了雅致的追求,把砚、笔分出雅俗。文人又称墨士,对于墨要求更高,墨色再好,只要样式俗,也断不能使用。
笔墨纸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纸较之笔墨砚晚出,但造纸术还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从文震亨的论述便能看出,经历长久的发展之后,笔墨纸砚花样百出,质量各异,并出现了一些知名的品牌。宋代以来,文房四宝特指湖州笔、徽州墨、宣州纸、端州砚,这是品牌选择的结果。文人对笔墨纸砚的选择不仅依从自己的喜好,也有明确的品牌追求。明代陈继儒</a>在《妮古录》中有说砚之妙语:“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故镜须秦汉,砚必宋唐。”正像美人随身携带的镜子须秦汉所产一样,文人也要与雅致上好的古砚为伴,美人对镜子的高要求源于自身容颜的美丽,文人对砚的要求也因为对自身较高的期许与肯定。这不只是像今天的人们用奢侈品来显示身份,还因为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性,生活中最常用的东西都是最亲密的朋友,选择良友当然要严苛。韩愈作《毛颖传》便是为毛笔立传,他笔下的毛笔不仅是书写工具,还有自己的家族历史、做事原则和思想情感。
我们闻不到古人留下的文字的墨香,却能想见那与文人和谐亲密的笔墨纸砚怎样激发出文人的灵性,好的笔墨纸砚正像好的朋友一样,可遇不可求。正是文人与笔墨纸砚的相遇给后人创造了丰盛的精神宴会。
剑
今无剑客,故世少名剑,即铸剑之法亦不传。古剑铜铁互用,陶弘景</a>《刀剑录》所载有:“屈之如钩,纵之直如弦,铿然有声者”(1),皆目所未见。近时莫如倭奴所铸(2),青光射人。曾见古铜剑,青绿四裹者,蓄之,亦可爱玩。
【注释】
(1)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人,好神仙方术。《刀剑录》:陶弘景撰。该书是作者研究刀剑冶炼的心得。书中记录了远自夏禹、近到梁武帝</a>各个朝代所制宝刀、宝剑的数目,并对每一把刀剑的名称、尺寸、铸造过程以及铭文等,都做了详细的叙述。是我国研究古代刀剑工艺的珍贵史料。
(2)倭奴:日本人。
【译文】
现在没有剑客了,所以世上少有名剑,即便是铸剑的方法也失传了。古剑铜铁互用,陶弘景所著《刀剑录》载有“弯曲如钩,伸展如弦,铿锵有声”,这些都是不曾亲眼见到的。现在没有能比得上日本所铸的剑,寒光逼人。曾见到过古铜剑,布满青绿的古铜,收藏起来也可供玩赏。
越王句践剑
【点评】
文震亨说“今无剑客”,可见剑客在明末的时候已很少见了,所以他对剑的介绍很简单,在他的时代,剑已失去实用功能,成为了收藏品。然而,琴与剑曾是文人的随身之物,一琴一剑走天涯曾经是很多文人的浪漫幻想。宋代陆游《出都》:“重入修门甫岁余,又携琴剑返江湖。”一琴一剑,一柔一刚,驰骋于偌大的江湖,刚柔相济,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人生既完满又充满诗意。然而仗剑走天涯的文人却多是琴剑飘零,落得“青山憔悴卿怜我,红粉飘零我忆卿”(吴伟业</a>《琴河感旧》其三)的结局。明代钱晔《赠周岐凤》:“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近代陈巢南《归家杂感》:“琴剑飘零千里别,江湖涕泪一身多。”携琴剑而飘零,落魄江湖,涕泪相随,看来浪漫的琴剑生涯只能存在于武侠小说中,潇洒的书生琴声响起,人间便是正义与安宁。而在现实生活中,琴声中只有红粉知己,那把剑也只能刺向书生自己,深刻地解剖自己的内心,却没有举起刺向外界的力量。
印章
以青田石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者为雅。然古人实不重此,五金、牙、玉、水晶、木、石皆可为之,惟陶印则断不可用,即官、哥、青冬等窑,皆非雅器也。古金、镀金、细错金银、商金、青绿、金玉、玛瑙等印,篆刻精古,钮式奇巧者(1),皆当多蓄,以供赏鉴。印池以官、哥窑方者为贵,定窑及八角、委角者次之,青花白地、有盖、长样俱俗。近做周身连盖滚螭白玉印池,虽工致绝伦,然不入品。所见有三代玉方池,内外土锈血侵(2),不知何用,令以为印池,甚古,然不宜日用,仅可备文具一种。图书匣以豆瓣楠、赤水、椤为之,方样套盖,不则退光素漆者亦可用,他如剔漆、填漆、紫檀镶嵌古玉、及毛竹、攒竹者(3),俱不雅观。
【注释】
(1)钮:印鼻,提系之处。
(2)土锈:玉石埋藏地下多年形成的泥土印迹。血侵:玉石埋藏地下多年形成的血色痕迹。
(3)攒竹:竹的一种。
黄爵滋紫砂印
【译文】
印章以青田石莹洁如玉、经日光照耀灿烂如灯光的为雅致。但古人实际并不看重青田石,金、牙、玉、水晶、木、石都可用来篆刻印章,只有陶瓷印章断不可用,即便是官窑、哥窑、青冬窑的瓷器,也不是古雅器物。古金、镀金、细错金银、商金、青绿、金玉、玛瑙等印章,篆刻精致古雅、纽式奇巧的,都应该多收藏,用来鉴赏。印泥池以官窑、哥窑的方瓷盒为珍贵,定窑以及八角形、圆形的次之,青花白地、有盖的、长方形的都很俗。现在有做成全身和盖都是螭形的白玉印池,非常古雅,但不入品。有夏商周时期的玉石方池,内外部有土锈血侵,不知原来是做什么用的,现在作为印池就很古雅,但不适合日用,只可作为一种文具收藏。图书盒子以豆瓣楠、赤水木、椤木来做,做成成套方盒,不然的话就用退光素漆,其他如剔漆、填漆、紫檀镶嵌古玉、毛竹、攒竹等,都不雅观。
【点评】
文震亨从材质与形状两方面对印章做出鉴别,可概括为三个字:贵、雅、俗。
古代印章多用铜、银、金、玉、琉璃等为印材,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后盛行石章。印章至少在春秋</a>战国时已经被使用,秦朝以前,印章统称为“玺”,秦统一天下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称作“玺”,普通的印章一律称为“印”,战国时期主张合纵的苏秦曾佩带六国相印。
印章在春秋时期只是商人交收货物时的凭证,秦朝统一六国以后,才变成了表示权力的东西。古人造假不多,所以印章具有相当大的实用性和权力。《三国演义</a>》中,孙坚捡到汉朝的玉玺藏匿起来,遭人抢夺,死于刀剑之下。后来其子孙策拿玉玺找袁绍换了几千兵马,才开创了江东的基业。孙策是个明白人,印章是死的,人是活的,在乱世里土地、人口和城池比印章管用得多。袁绍的眼光就不如孙策,看不到问题的本质,一个玉玺就遮住了眼睛,看不到天下大势。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注定了他以后遇见曹操</a>必然会失败。拿着印章,却没有实力保护印章,最后很可能带来杀身之祸。就像武大郎娶了潘金莲一样,潘金莲最终是要离开武大郎的,并带走了他的性命。唐宋之后,印章成为文人的特有符号,诗画题识、日常应用,均离不开印章。文人私章,率性而为,从中能窥出文人的脾性和禀性之一斑。
文具
文具虽时尚,然出古名匠手,亦有绝佳者。以豆瓣楠、瘿木及赤水、椤为雅(1),他如紫檀、花梨等木,皆俗。三格一替(2),替中置小端砚一,笔觇一,书册一,小砚山一,宣德墨一,倭漆墨匣一。首格置玉秘阁一,古玉或铜镇纸一,宾铁古刀大小各一,古玉柄棕帚一,笔船一(3),高丽笔二枝。次格古铜水盂一,糊斗、蜡斗各一,古铜水杓一,青绿鎏金小洗一(4)。下格稍高,置小宣铜彝炉一,宋剔合一(5),倭漆小撞、白定或五色定小合各一(6),矮小花尊或小觯一(7),图书匣一,中藏古玉印池、古玉印、鎏金印绝佳者数方,倭漆小梳匣一,中置玳瑁小梳及古玉盘匜等器(8),古犀玉小杯二,他如古玩中有精雅者,皆可入之,以供玩赏。
【注释】
(1)瘿木:指楠树树根。
(2)格:一层。替:屉。
(3)笔船:置笔之具。
(4)青绿鎏金小洗:鎏金铜器所作青绿色笔洗。
(5)宋剔合:宋代剔红的漆盒。
(6)倭漆小撞:日本漆提盒。五色定:五色定窑瓷器。
(7)小觯(zhì):小酒器。
(8)盘匜(yí):古代盥洗时用以盛水之具。
【译文】
文具虽为时下流行用具,但出自古代名匠之手的,也有非常好的。用豆瓣楠、瘿木及赤水、椤木来做雅致,其余的如紫檀、花梨等木,都很俗气。三层为一屉,其中放置一个小端砚,一个笔觇,一卷书册,一个小砚台,一块宣德墨,一个日本漆墨匣。首格放置一个玉制秘阁,一块古玉或一个铜镇纸,精铁古刀大小各一个,一把古玉柄的棕帚,一个笔船,两枝高丽笔。第二层放置古铜水盂一个,糊斗、蜡斗各一个,古铜水杓一个,鎏金铜器青绿笔洗一个。第三格稍高些,放置一个小宣铜彝炉,一个宋代剔红漆盒,日本漆提盒一个,定窑白瓷或五色瓷小盒一个,矮小花酒杯或小觯一个,图书匣一个,其中收藏几方极好的古玉印池、古玉印、鎏金印,日本漆小梳匣一个,内中置备玳瑁小梳子及古玉盘匜等器物,古犀牛玉石小杯两个,其他精雅的古玩,也都可收藏其中,以供玩赏。
梳具
以瘿木为之,或日本所制,其缠丝、竹丝、螺钿、雕漆、紫檀等(1),俱不可用。中置玳瑁梳、玉剔帚、玉缸、玉合之类(2),即非秦、汉间物,亦以稍旧者为佳。若使新俗诸式阑入(3),便非韵士所宜用矣。
【注释】
(1)缠丝:红白相间的玛瑙。
(2)玉剔帚:玉制的清除梳子污垢的用具。
(3)阑入:不该入而入。
【译文】
用楠木的树根来做梳具,或者是日本所做的,其他的如缠丝、竹丝、螺钿、雕漆、紫檀等,都不可用。其中放置玳瑁梳、玉剔帚、玉缸、玉盒之类的梳具,即便不是秦汉间的旧物,也要稍微古旧一些的为好。如果把时下流行的一些俗物放进去,就不适合风雅之士使用了。
【点评】
文震亨所谓的文具、梳具与今天所指不同,文中的文具、梳具指的是盛装笔墨纸砚、梳妆用品的盒子。文具、梳具的样式与今天的差别不大,古代男性留长发,需要梳理,所以文震亨一类的“韵士”也要使用梳具。而且梳具内要放古旧之物,不能放置流行俗物,这里文震亨把流行元素和品味之俗直接对等,明确表达了对时尚的不认同。
海论铜玉雕刻窑器
三代秦汉人制玉,古雅不凡,即如子母螭、卧蚕纹、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入毫发,涉世既久,土锈血侵最多,惟翡翠色、水银色,为铜侵者,特一二见耳。玉以红如鸡冠者为最,黄如蒸栗、白如截肪者次之(1)。黑如点漆、青如新柳、绿如铺绒者又次之。今所尚翠色,通明如水晶者,古人号为碧,非玉也。玉器中圭璧最贵(2),鼎彝、觚尊、杯注、环玦次之(3),钩束、镇纸、玉璏、充耳、刚卯、瑱珈、珌琫、印章之类又次之(4),琴剑觹佩、扇坠又次之(5)。
铜器:鼎、彝、觚、尊、敦、鬲最贵(6),匜、卣、罍、觯次之(7),簠簋、钟注、歃血盆、奁花囊之属又次之(8)。三代之辨,商则质素无文,周则雕篆细密,夏则嵌金、银,细巧如发,款识少者一二字,多则二三十字,其或二三百字者,定周末先秦时器。
篆文:夏用鸟迹(9),商用虫鱼(10),周用大篆,秦以大小篆,汉以小篆。三代用阴款(11),秦汉用阳款(12),间有凹入者,或用刀刻如镌碑,亦有无款者,盖民间之器,无功可纪,不可遽谓非古也。有谓铜气入土久,土气湿蒸,郁而成青,入水久,水气卤浸,润而成绿,然亦不尽然,第铜气清莹不杂,易发青绿耳。
铜色:褐色不如朱砂,朱砂不如绿,绿不如青,青不如水银,水银不如黑漆,黑漆最易伪造,余谓必以青绿为上。伪造有冷冲者(13),有屑凑者(14),有烧斑者(15),皆易辨也。
窑器:柴窑最贵(16),世不一见,闻其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未知然否?官、哥、汝窑以粉青色为上,淡白次之,油灰最下。纹:取冰裂、鳝血、铁足为上(17),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最下。官窑隐纹如蟹爪,哥窑隐纹如鱼子,定窑以白色而加以泑水如泪痕者佳(18),紫色黑色俱不贵。均州窑色如胭脂者为上,青若葱翠、紫若墨色者次之,杂色者不贵。龙泉窑甚厚,不易茅蔑(19),第工匠稍拙,不甚古雅。宣窑冰裂、鳝血纹者,与官、哥同,隐纹如橘皮、红花、青花者,俱鲜彩夺目,堆垛可爱。又有元烧枢府字号,亦有可取。至于永乐细款青花杯、成化五彩葡萄杯及纯白薄如琉璃者(20),今皆极贵,实不甚雅。
雕刻精妙者,以宋为贵,俗子辄论金银胎,最为可笑,盖其妙处在刀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元时张成、杨茂二家,亦以此技擅名一时。国朝果园厂所制,刀法视宋尚隔一筹,然亦精细。至于雕刻器皿,宋以詹成为首,国朝则夏白眼擅名,宣庙绝赏之(21)。吴中如贺四、李文甫、陆子冈,皆后来继出高手,第所刻必以白玉、琥珀、水晶、玛瑙等为佳器,若一涉竹木,便非所贵。至于雕刻果核,虽极人工之巧,终是恶道。
【注释】
(1)蒸栗:蒸熟的栗子的肉色。截肪:切开的脂肪,喻颜色和质地白润。
(2)圭璧:古代帝王祭祀时所持玉制礼器。
(3)鼎:古代炊器,圆鼎三足两耳。彝:酒器。觚:酒器。尊:注酒器。杯注:炊器。环玦:玉环和玉玦,同为佩玉。
(4)钩束:钩带。玉璏(wèi):剑鞘旁的玉制附件。充耳:古代冠冕上的饰物,下垂至耳,故名。刚卯:古代用以辟邪的佩戴物,于正月卯日制作,故名。瑱珈:即充耳。珌琫:古代刀鞘的饰物,在下端的为珌,在上端的为琫。
(5)觹(xī)佩:古代解结用的骨制锥子。
(6)敦:古代盛谷物的容器。鬲:古代炊具,圆口,三足。
(7)匜(yí):古代舀水的器具,形状像瓢。卣(yǒu):礼器,用于注酒。罍(léi):古代盛酒或水的器具。(zhì):古代饮酒器具。
(8)簠簋(fǔ ɡuǐ):古代祭祀宴会用以盛谷物之器。钟:古代祭祀时乐器。注:用于灌水的器具。歃血盆:歃血时用以盛血的器具。歃血,古代盟会中的一种仪式。盟约宣读后,参加者用口微吸所杀牲之血,以示诚意。奁花囊:存放妇女梳妆用品的器具。
(9)鸟迹:笔画如鸟形的篆文。
(10)虫鱼:字迹如虫鱼的篆文。
(11)阴款:阴文款,器皿凹陷者为阴文。
(12)阳款:阳文款,器皿凸起者为阳文。
(13)冷冲:指修补古铜器,此处指故意损坏后再修补,冒充出土古物。
(14)屑凑:用残缺的古物部件拼凑成一器物,冒充出土古物。
(15)烧斑:用火烧出斑点,是为了冒充出土古物。
(16)柴窑:后周世宗柴荣时所烧造的陶器。
(17)冰裂:如冰裂口的花纹。鳝血:血丝状的花纹。铁足:足色如铁的瓷器。
(18)泑(yōu)水:即釉水。
(19)茅蔑:损坏。
(20)永乐:明成祖</a>朱棣</a>的年号,1403—1424年。成化: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1447—1487年。
(21)宣庙:明宣宗</a>。
官窑贯耳瓶
哥窑鱼耳炉
【译文】
夏商周及秦汉时期的玉器,古雅不凡,例如子母螭、卧蚕纹、双钩碾法,变化生动,纤细可入毛发,岁月经久,带有泥土印迹、血色印迹的最多,只是翡翠色、水银色,有铜锈痕迹的,很少见到。玉以红如鸡冠者为最好,黄如蒸熟的栗子、白如油脂的次之,黑如点漆、青如新柳、绿如铺绒者又次之。现在所流行的翠色,透明如水晶的,古人称之为碧,不是玉。玉器中圭璧最贵,鼎彝、觚尊、杯注、环玦次之,钩束、镇纸、玉璏、充耳、刚卯、瑱珈、珌琫、印章之类又次之,琴剑觹佩、扇坠更次。
铜器:鼎、彝、觚、尊、敦、鬲最贵,匜、卣、罍、觯次之,簠簋、钟注、歃血盆、奁花囊之属又次之。三代的区别在于,商代的质素无文,周代的雕篆细密,夏代的镶嵌金、银,精巧细密如毛发,款识少者一二字,多则二三十字。有二三百字的,一定是周末先秦时的古器。
篆文:夏代用鸟迹,商代用虫鱼,周代用大篆,秦代用大小篆,汉代用小篆。三代用阴文,秦汉用阳文,间或也有凹入者,或者用刀刻如镌碑,也有无题款的,是民间的器物,没有标识,不能据此认为就不是古器。有人认为铜器长久地埋在地下,土气蒸发,郁结而生成青色,长久地浸泡水中,被水气浸染,变成绿色,但也不尽然,只是铜气纯正,容易生发出绿锈罢了。
铜色:褐色不如朱砂色,朱砂色不如绿色,绿色不如青色,青色不如水银色,水银色不如黑漆色,黑漆色最易伪造,我认为一定要以青绿色为上品。伪造有用冷冲的,有用屑凑的,有用烧斑的,都很容易辨别。
窑器:柴窑最珍贵,世间难得一见,听说它的制作,色青如天,透明如镜,轻薄如纸,声如钟磬,不知是否果真如此?官窑、哥窑、汝窑的以粉青色为上品,淡白色次之,油灰色的最差。纹理以冰裂、鳝血、铁足为上品,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最差。官窑的暗花纹如蟹爪,哥窑的暗花纹如鱼子,定窑的以白色而带有如泪痕般釉水的为佳,紫色和黑色的都不珍贵。均州窑器颜色如胭脂的为上品,青若葱翠、紫若墨色的次之,杂色的不好。龙泉窑产的很厚实,不易破损,只是工匠技艺不高,不太古雅。宣窑冰裂、鳝血纹的,与官窑、哥窑的相同,暗花纹如橘皮、红花、青花的,都鲜艳夺目,错落层叠,非常可爱。还有元代有烧枢府字号的瓷器,也有很好的。至于永乐年间的细款青花杯、成化年间的五彩葡萄杯及纯白薄如琉璃的,现在都很贵重,其实不太雅致。
雕刻精妙的,以宋代为贵,俗人崇尚金银胎的,最为可笑,因为雕刻的妙处在于刀法圆熟,藏锋不露,漆色鲜红,漆层坚厚而无破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都俨若图画,极其绝妙。元代的张成、杨茂两位名家,也以此技名噪一时。本朝果园厂所制雕漆,刀法比宋代稍逊一筹,但也很精细。至于雕刻器皿,宋代以詹成的制作为首,本朝则是夏白眼的最有名气,宣宗年间很受推崇。苏州的贺四、李文甫、陆子冈,都是后出的高手,但雕刻的一定以白玉、琥珀、水晶、玛瑙等为佳品,一雕刻竹木,就不贵重了。至于雕刻果核,虽达到技艺精巧的极端,但终归是旁门左道。
【点评】
本文是对玉器、铜器、铜色、篆文、窑器、雕刻的鉴别,分出三六九等,何种材质好,何种颜色雅致,哪个朝代的技艺最精妙,哪个地方产的最珍贵,细微的差别也说得详细明白,对于今天收藏古董来说很有借鉴意义。但是里面也不乏偏见,何者贵重,何者俗气,何者是旁门左道,并无一个固定的标准。文震亨眼中的俗物与旁门左道之物留存到今天已经是价值连城的雅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