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存真
3个月前 作者: 杨树达
一、语气
甲 戛止
(一)
《尚书</a>·立政篇》云: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周公曰:“呜呼!休兹!知恤鲜哉!”
树达按:清阎若璩</a>《古文尚书疏证》卷一云:王恭</a>简樵云“:周公以立政之道得人为本,是以率群臣将有言于王而赞之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群臣用皆进戒曰:‘王左右之臣有牧民之长曰常伯,有任事之公卿曰常任,有守法之有司曰准人。三事之外,掌服器者曰缀衣,掌禁卫者曰虎贲……’群臣之辞未毕,周公叹息言曰:‘美矣此官!然知忧得其人者少哉!’周公与群臣之言错互相足,古书无此体,盖史官在旁亲见而记之,所谓堪画者也。”
(二)
《左传</a>》襄公四年云:魏绛曰:“诸侯新服,陈新来和,将观于我。我德则睦,否则携贰。劳师于戎,而楚伐陈,必弗能救,是弃陈也,诸毕必叛。戎,禽兽也,获戎失华,无乃不可乎!《夏训》有之曰:‘有穷后羿……’”公曰:“后羿何如?”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 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髠尨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才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
树达按:“有穷后羿”,语气未完。
(三)
又襄公二十五年云:丁丑,崔杼立而相之,庆封为左相。盟国人于太宫,曰:“所不与崔庆者……”晏子</a>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乃歃。
树达按:杜注云:“盟书云:‘所不与崔庆者,有如上帝。’读书未终,晏子抄答易其辞,因自歃。”
(四)
《汉书</a>》卷六十五《东方朔</a>传》云: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尝问朔曰:“先生视朕何如主也?”朔对曰:“自唐虞之隆,成康之际,未足以谕当世。臣伏观陛下功德陈五帝之上,在三王之右。非若此而已,诚得天下贤士公卿在位咸得其人矣,譬若以周邵为丞相,孔丘</a>为御史大夫,太公为将军,毕公高拾遗于后,弁严子为卫尉,皐陶为大理,后稷为司农,伊尹</a>为少府,子赣使外国,颜闵为博士,子夏</a>为太常,益为右扶风,季路为执金吾,契为鸿胪,龙逢为宗正,伯夷为京兆,管仲</a>为冯翊,鲁般为将作,仲山甫为光禄,申伯为太仆,延陵季子为水衡,百里奚为典属国,柳下惠为大长秋,史鱼为司直,蘧伯玉为太傅,孔父为詹事,孙叔敖为诸侯相,子产为郡守,王庆忌为期门,夏育为鼎官,羿为旄头,宋万为式道侯……”上乃大笑。
树达按:“宋万为式道侯”以下,语气未完。
乙 嗫嚅
(一)
《史记</a>》卷八《高祖纪》云: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树达按:《汉书》改云:“诸侯王幸以为便于天下之民,则可矣。”文气虽完而原文之语态失矣。
(二)
又卷百二《张释之传》云: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树达按:长陵,高帝陵。此言人掘高祖陵,故嗫嚅不能出其言如此。
(三)
又卷百八《韩安国传》云: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
丙 謇吃
(―)
《尚书·顾命》云: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
树达按:清江声《尚书集注音疏》卷九云:“肄,习也。重言之者,病甚气喘而语吃也。”
(二)
《史记》卷九十六《张苍传》云: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
树达按:《正义》云:“昌以口吃,每语故重言期期也。”
二、语辞
甲 正例
(一)
《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云:涉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
(二)
《晋书</a>》卷四十三《王衍传》云:衍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三)
裴政《梁太清实录</a>》云:元帝使王琛聘魏,长孙俭谓宇文曰:“王琛眼睛全不转。”公曰:“瞎奴使痴人来,岂得怨我!”
树达按:《史通</a>·杂说下篇》云:“此言与王劭宋孝王所载相类,可谓真宇文之言,无愧于实录矣。”
(四)
《北齐书</a>》卷十二《琅邪王俨传》云:俨辞曰:“士开昔来实合万死,谋废至尊,剃家家头使作阿尼。”
树达按:同卷《南阳王绰传》云:“绰兄弟皆呼嫡母为家家。”
(五)
《旧唐书</a>》卷八十九《狄仁杰</a>传》云:武后谓仁杰曰:“安得一好汉用之!”仁杰曰:“荆州长史张柬之,宰相才也。”
树达按:《新唐书</a>》入《张柬之传》,改文中好汉为奇士。宋蔡絛</a>《铁围山丛谈</a>》卷三云:“王性之铚,博洽士也。”尝语吾:“宋景文作《唐书》,尚才语,遂多易前人之言,非不佳也。至若《张汉阳传》,前史载武后问狄仁杰:‘朕欲得一好汉!’是语虽勿文,宁不见当时吐辞英气耶!景文则</a>易之曰:‘安得一奇士用之!’此固雅驯,然失英气矣。”
(六)
《旧唐书》卷五十三《李密传》云:为左归侍,在仗下。炀帝谓宇文述曰:“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
树达按: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云:“《新书</a>》改作‘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此等却对仍旧为佳。”《通鉴》第百八十五卷:“炀帝好效吴语</a>,谓萧后曰:‘外间大有人图侬。’”胡三省</a>注:“吴人自称曰侬。”个小儿,亦吴语也。
(七)
杜牧</a>《范阳卢秀才墓志》云:生年二十,未知古有人曰周公孔夫子者。
树达按:宋陆游</a>《老学庵笔记</a>》卷二云:“盖谓世虽农夫卒伍,下至臧获,皆能言孔夫子,而卢生犹不知,所以甚言其不学也。若曰周公孔子</a>,则失其指矣。”
(八)
《五代史》卷十《汉高祖纪》云:契丹耶律德光送高祖至潞州,临决,指知远曰:“此都军甚操剌!无大故,勿弃之!”
树达按:徐无党注云:“世俗谓勇猛为操剌,录其本语</a>。”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九十八云:“今人以雄猛为插剌,当即此意。”树达按:闻今蜀人尚有此语,犹俗言利害。
(九)
又卷三十《王章传》云:章尤不喜文士,尝语人曰:“此辈与一把算子,未知颠倒,何益于国耶!”
(十)
又卷三十《刘铢传》云:铢尝切齿于史弘肇、杨邠等。已而弘肇等死,铢谓李业等曰:“诸君可谓偻 儿矣!”
树达按:宋罗大经</a>《鹤林玉露</a>》卷十五云:“偻 ,俗言狡猾也。欧史闲书俗语,甚奇。”
(十一)
又卷三十二《王彦章传》云: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其于忠义盖天性也。
(十二)
又卷五十五《刘岳传》云:宰相冯道世</a>本田家,状貌质野,朝士多笑其陋。道旦入朝,兵部侍郎任赞与岳在其后,道行,数反顾。赞问岳:“道反顾,何为?”岳曰:“遗下《兔园策》尔。”《兔园策》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故岳举以诮道。道闻之,大怒,徙岳祕书监。
树达按:宋陈世崇</a>《随隐漫录</a>》卷一云:“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朝事梁,暮事晋”,“遗下《兔园策》尔”,“此辈与一把算子,未知颠倒,何益于君国”,“可谓偻 儿矣”,“煮粥饭僧者”,“都头甚操剌”,六一公化俗语为神奇者也。
(十三)
又卷五十四《冯道</a>传》云: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为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十四)
又卷五十五《刘昫</a>传》云:是时三司闻宣麻罢昫相,皆欢呼,相贺曰:“自此我曹快活矣!”
树达按:上二传亦皆用俗语。
(十五)
又卷五十七《李崧传》云:晋高祖深德之,阴遣人谢崧曰:“为浮屠者必合其尖。”盖欲使崧终始成己事也。
(十六)
又卷十《汉高祖纪》云: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儿,赐以木柺。
(十七)
又卷二十八《任圜传》云:天下皆知崔协不识文字而虚有仪表,号为没字碑。
又卷四十八《安叔千传》云:叔千状貌堂堂,而不通文字,所为鄙陋,人谓之没字碑。
树达按: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九十八云:“《新五代史</a>》用俗语:如《李崧传》:晋高祖谓崧曰:‘汝造浮屠,为我合尖。’”《汉高祖纪》:“契丹赐以木拐一。”今人呼老人所用杖音如夬卦之夬,作此字。唐臣《任圜传》:“崔协号没字碑。”《安叔千传》:“叔千亦号没字碑。”此皆当时俚俗语。
(十八)
《缃素杂记》云:王君玉</a>谓人曰:诗家不妨闲用俗语,尤见工巧。尝有雪诗云:“待伴不禁鸳瓦冷,羞明尝怯玉钩斜。”“待伴”“羞明”皆俗语,而采拾入诗,了无痕类,此点瓦砾为黄金手也。翟灏</a>《通俗编</a>》卷一云:待伴字诗人用之较多,如张伯雨“山留待伴雪,春禁隔年花”,段天祐“天寒待伴雪,日暮打头风”,皆工巧。
乙 反例
(一)
《魏志》卷一《武帝纪》云: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注引孙盛</a>《魏氏春秋</a>》云:答诸将曰:“刘备,人杰也,将生忧寡人。”
树达按:裴松之注云:“松之以为史之记言既多润色,故前载所述有非实者矣。后之作者又生意改之,于失实也,不亦弥远乎!凡孙盛制书,多用《左氏》以易旧文,如此者非一。嗟乎!后之学者将何取信哉!且魏武方以天下励志,而用夫差分死之言,尤非其类。”树达按:《左传》哀公二十年云:“吴王夫差曰:‘句践将生忧寡人,寡人死之不得矣。’”
(二)
《宋书</a>》卷一《武帝纪》云:帝至渭滨,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耶!”
(三)
又卷四十五《王镇恶传》云:高祖将至,镇恶于灞上奉迎,高祖劳之曰:“成吾霸业者,真卿也!”镇恶再拜谢曰:“此明公之威,诸将之力,镇恶何功之有焉!”高祖笑曰:“卿欲学冯异也!”
树达按:刘知几</a>《史通》十八《杂说下篇》云:“《宋书》称武帝入关,以镇恶不伐,远方冯异;于渭滨游览,追思太公。夫以宋祖无学,愚智所悉,安能援引古事以酬答群臣者乎!斯不然矣。”
(四)
《周书</a>》卷二《文帝纪》云:梁元帝</a>遣使请据旧图以定疆界,又连结于齐,言辞悖慢,太祖曰:“古人有言,‘天之所弃,谁能兴之?’其萧绎</a>之谓乎!”
(五)
又卷二十七《宇文测传》云:或有告测与外境交通,怀贰心者,太祖怒,曰:“测为我安边,吾知其无贰志,何为间我骨肉,生此贝锦?”乃命斩之。
树达按:《史通》十八《杂说下篇》云:“《周史》述太祖论梁元帝曰:‘萧绎可谓天之所废,谁能兴之者乎!’又宇文测为汾州,或谮之,太祖怒曰:‘何为间我骨肉,生此贝锦。’此并六经之言也。又曰:‘荣权,吉士也,寡人与之言,无二。’此则《三国志</a>》之辞也。其余言皆如此,岂是宇文之语耶!”
(六)
《晋书》卷百十四《苻坚载记》云:坚讨姚苌,苌众危惧,人有渴死者。俄而降雨于苌营,营中水三尺,周营百步之外,寸余而已,于是苌军大振。坚方食,去案怒曰:“天其无心,何故降泽贼营?”
(七)
《北齐书》卷二十七《万俟晋传》云:子洛,字受洛干。高祖以其父普尊老,尝亲扶上马,洛干免冠稽首曰:“愿出死力以报深恩。”
树达按:《史通》六《叙事篇》云:“案裴景仁《秦记》称苻坚方食,抚盘而诟,王劭《齐志》述洛干感恩,脱帽而谢。及彦鸾撰以新史,(崔鸿</a>,字彦鸾,撰《十六国春秋</a>》。)重规删其旧录,(李百药</a>,字重规,撰《北齐书》。)乃易‘抚盘’以‘推案’,变‘脱帽’为‘免冠’。夫近世通无案食,胡俗不施冠冕,直以事不类古,改从雅言</a>,欲令学者何以考时俗之不同,察古今之有异?”树达按:崔氏书已亡,故录《晋书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