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盐
3个月前 作者: 李渔
【题解】
“盐”是“平水韵</a>”中下平声的第十四韵部。
“盐”在《广韵》中作“余廉切”,平声,盐韵。
《笠翁对韵</a>》中所用到的韵脚字有炎、严、髯、廉、谦、潜、帘、拈、添、恬、尖、纤、占、盐、淹、嫌、瞻、檐、签、奁等20个;《声律启蒙</a>》中所用到的有20个韵脚字,包括嫌、蟾、尖、纤、甜、帘、潜、炎、添、盐、镰、檐、恬、瞻、阎、髯、淹、厌、谦、占等。其中两书共用的有炎、髯、谦、潜、帘、添、恬、尖、纤、占、盐、淹、嫌、瞻、檐等15个;仅《笠翁对韵》用到的有5个,包括严、廉、拈、签、奁;仅《声律启蒙》用到的有5个,包括蟾、甜、镰、阎、厌。
其一
宽对猛,冷对炎①。
清直对尊严②。
云头对雨脚,鹤发对龙髯③。
风台谏,肃堂廉④。
保泰对鸣谦⑤。
五湖归范蠡</a>,三径隐陶潜</a>⑥。
一剑成功堪佩印,百钱满挂便垂帘⑦。
浊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际饮;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时拈⑧。
【注释】
①宽对猛,冷对炎:宽,宽厚、宽缓、宽松。猛,严厉的意思。“宽”“猛”语义相反,《左传</a>?昭公二十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炎,是热的意思。“冷”“炎”也是反义词。第一组往往用来形容态度,后一组多用来形容温度。平仄上,“宽”“炎”是平声,“猛”“冷”是仄声。语法上</a>,四个词语都是形容词。
②清直对尊严:清直,清廉正直,《旧唐书</a>?职官志》“其吏在官公廉正己,清直守节者,必谨而察之”。尊严,庄重肃穆、尊贵威严,《荀子</a>?致士》“尊严而惮,可以为师”。平仄上,“清直”是平仄,“尊严”是平平。直,《广韵》“除力切”,入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词,且都是并列结构。
③云头对雨脚,鹤发对龙髯:云头,云端,宋苏舜钦</a>《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沉沉卧彩虹”。雨脚,雨点,唐杜甫</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鹤发,白发,南朝梁庾肩吾</a>《八关斋夜赋四城门?第三赋南城门老》“鹤发辞轩冕,鲐背烹葵菽”。龙髯,《史记</a>》的《孝武本纪》和《封禅书》都有关于黄帝</a>和龙髯的典故,“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据说黄帝在首山采铜,在荆山铸鼎。鼎完成之后,有龙垂下胡须来迎接黄帝。黄帝就骑上了龙背,群臣后宫也随之上去。其他小臣就都抓着龙的胡须上天。“龙髯”后来就引申指帝王之须。平仄上,“云头”是平平,“雨脚”是仄仄;“鹤发”是仄仄,“龙髯”是平平。语法上,四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④风台谏,肃堂廉:风台谏,《清实录</a>?乾隆</a></a>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九“……仲永檀身为言官,能发奸摘伏,直陈无隐,甚属可嘉,应加超擢,以风台谏”;风,此处是“使……奋起”的意思;台谏,台官和谏官的合称,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宋李纲</a>《上渊圣皇帝实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间与天子争是非者,台谏也”。肃,整肃,使……肃,用法与“风”相类;堂廉,本指殿堂的侧边,后来借指朝廷,《明史</a>?刘宗周</a>传》“厂卫司讥察,而告讦之风炽;诏狱及士绅,而堂廉之等夷”;廉,是侧边的意思。平仄上,“风台谏”是平平仄,“肃堂廉”是仄平平。上下联第二字平仄相同,失对。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动宾结构:“风”“肃”皆活用为使动用法;宾语“台谏”“堂廉”的内部结构不甚对仗,前者是并列结构,后者是定中结构。
⑤保泰对鸣谦:保泰,保持安定、通畅的政治局面,今有“国泰民安”的成语;泰,通畅而太平,《周易</a>》六十四卦之一,《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卦辞曰“《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鸣谦,谓谦德表之于外,《周易?谦》“鸣谦,贞吉”,王弼</a>注“鸣者,声名闻之谓也。得位居中,谦而正焉”,孔颖达</a>疏“鸣谦者,谓声名也,处正得中,行谦广远,故曰鸣谦”。谦,也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周易?谦》“谦:亨,君子有终”。平仄上,“保泰”是仄仄,“鸣谦”是平平。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动宾结构,“鸣”这里用于使动,故而与“保”一样可以带宾语。
⑥五湖归范蠡,三径隐陶潜:上联说的是春秋</a>末期越国大夫范蠡的故事,他曾辅佐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根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灭吴之后,范蠡“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吴越春秋</a>?勾践伐吴外传》则进一步记载:“(范蠡)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莫知其所适。”故上联说“五湖归范蠡”。下联说的是晋陶渊明</a>的典故,他的《归去来兮</a>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此联与上平“六鱼”的“三径风光,白石黄花供杖履;五湖烟景,青山绿水在樵渔”一联用的是相同的典故。平仄上,上联是仄平平仄仄,下联是平仄仄平平。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其语序都比较特别,若改为普通的表达则为:范蠡归五湖,陶潜隐三径。但这样显得句式呆板,且不合格律。
⑦一剑成功堪佩印,百钱满挂便垂帘:上联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苏秦的典故。《史记?苏秦列传》载:“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求说周显王”,游说秦国,皆不得用;后游赵、游燕,说韩王、魏王、楚王、齐王,“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东周列国志</a>》第九十回有更详细的描写,“于是六王合封苏秦为纵约长,兼佩六国相印,金牌宝剑,总辖六国臣民,又各赐黄金百镒,良马十乘”,故上联说“一剑成功堪佩印”。下联说的是汉代严君平的典故,据《汉书</a>?王贡两龚鲍传》载:“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a>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a>》。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严君平在成都以卜筮为生,每天得百钱之后,足以满足一天的用度,就垂下帘子教授《老子》,故下联曰“百钱满挂便垂帘”。挂,今本多作“卦”。古人常以杖头挂百钱喻清高自适,如宋苏轼</a>《赠王子直秀才》有“万里云山一破裘,杖端闲挂百钱游”。从上文“百钱”来看,取“挂”为宜。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仄平仄仄仄平平。一,《广韵》“於悉切”,入声。语法上,“一剑成功”对“百钱满挂”,都是主谓结构;“堪佩印”“便垂帘”相对,都是状中结构。
⑧浊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际饮;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时拈:上联化用唐杜甫《登高》中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停杯,停止饮酒,三国魏曹丕</a>《秋胡行》之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半酣,半醉,酒兴正浓,唐刘禹锡</a>《酬乐天斋满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戏赠》“酒力半酣愁已散,文锋未钝老犹争”;酣,喝酒尽兴为酣。下联是有关释迦牟尼的典故,《五灯会元</a>?七佛?释迦牟尼佛》云:“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a>,付嘱摩诃迦叶。’”后来人们以“拈花一笑”比喻心心相印,心有灵犀。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浊,《广韵》“直角切”,入声。语法上,“浊酒停杯”对“好花傍座”,都是主谓结构。“容我半酣愁际饮”对“看他微笑悟时拈”,皆为动宾结构;其宾语“我半酣愁际饮”“他微笑悟时拈”也都是主谓结构,“半酣”对“微笑”、“愁际”对“悟时”,皆为状语。此联结构复杂,对仗仍十分工整。
【译文】
宽和严相对,冷和热相对。
清廉正直和尊贵威严相对。
云端和雨脚相对,白发和龙须相对。
勉励台谏,整肃朝堂。
保持安定和彰显谦德相对。
范蠡归隐五湖,陶潜隐居三径。
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成功之后佩带宝剑和相印衣锦还乡,严君平隐居成都每天卜筮满百钱之后就垂帘教授弟子。
杜甫愁绪满怀酒兴正浓的时候,品饮浊酒直至停杯;释迦牟尼拈花传授佛法的时候,迦叶微笑表示领悟。
其二
连对断,减对添①。
淡泊对安恬②。
回头对极目,水底对山尖③。
腰袅袅,手纤纤④。
凤卜对鸾占⑤。
开田多种粟,煮海尽成盐⑥。
居同九世张公艺,恩给千人范仲淹</a>⑦。
箫弄凤来,秦女有缘能跨羽;鼎成龙去,轩臣无计得攀髯⑧。
【注释】
①连对断,减对添:“连”“断”和“减”“添”是两组反义词。平仄上,“连”“添”是平声,“断”“减”是仄声。语法上,“连”“断”都是状态动词,“减”“添”都是行为动词。
②淡泊对安恬:淡泊,恬淡、不追求名利。安恬,安然恬静。二者语义相近。平仄上,“淡泊”是仄仄,“安恬”是平平。泊,《广韵》“傍陌切”,入声。语法上,两个都是形容词。
③回头对极目,水底对山尖:极目,用尽目力远望,今常言“极目四望”。平仄上,“回头”是平平,“极目”是仄仄;“水底”是仄仄,“山尖”是平平。极,《广韵》“渠力切”,入声。语法上,“回头”“极目”都是动宾结构;“极”在这里是使动用法。“水底”“山尖”都是方位短语。
④腰袅袅,手纤纤:腰袅袅,形容腰肢柔软纤细,宋黄庭坚</a>《木兰花令》“杨柳舞风腰袅袅”。手纤纤,形容手纤细修长,唐黄滔</a>《卷帘》“绿鬟侍女手纤纤,新捧嫦娥出素蟾”。袅、纤,皆形容柔弱细长的样子。平仄上,上联是平仄仄,下联是仄平平。语法上,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
⑤凤卜对鸾占(zhān):二者皆是占卜佳偶的意思,引申为觅得佳偶相配。凤卜,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懿氏为嫁女儿占卜,卜到陈国的敬仲一族将要在齐国昌盛,非常吉利。后来敬仲的后代果然取代姜姓成为齐国的执政者。元高明《琵琶记</a>?伯喈牛宅结亲》有“谩说道姻缘,果谐凤卜”。鸾占,意思和“凤卜”一样,《楹联丛话</a>全编?楹联续话?挽词》“里党中有林姓妇,素通文理,中年遽卒。相传其自挽一联,出语告夫,对语教子,悱恻动人,亦可传也。其词云:‘我别君去,君何患无妻,倘异时再叶鸾占,莫谓生妻不如死妇;儿随父悲,儿终当有母,愿他日得酬乌哺,须知养母即是亲娘。’”鸾,传说中和凤类似的鸟。平仄上,“凤卜”是仄仄,“鸾占”是平平。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状中结构,“凤”“鸾”两个名词表示“卜”“占”的性质比较吉利、吉祥。
⑥开田多种粟,煮海尽成盐:开田,垦荒为田。粟,谷物名,北方通称谷子,唐李绅</a>《古风二首》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煮海,煮海水为盐,《汉书?荆燕吴传》中即有相关记载:“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吴有豫章郡铜山,即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不改过自新,乃益骄恣,公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逆”。古人引海水直接到盐田,利用太阳或者其他方法让海水蒸发之后再提炼得盐。平仄上,上联是平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仄平平。语法上,上下联都是连谓结构,由有时间先后的两个动词性结构组成:“开田”与“多种粟”,“煮海”与“尽成盐”。
⑦居同九世张公艺,恩给千人范仲淹:上联说的是唐张公艺的典故。《旧唐书?张公艺传》载:“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北齐时,东安王高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隋开皇中,大使、邵阳公梁子恭亦亲慰抚,重表其门。贞观中,特敕吏加旌表。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流涕,赐以缣帛。”张公艺治家有方,家族九代人同居一堂,共有九百人,关系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和,夫正妇顺”。下联说的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a>仲淹的典故。《宋史</a>?范仲淹传》载,“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史书评价他说:“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范仲淹为人至孝,廉洁方正,他在里中建义庄,赡养宗族,善待士人,深得百姓的爱戴。恩给,琅环阁藏本作“族赡”,今本多作“恩给”。从语义上看,“恩给”更通。平仄上,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平仄平平仄仄平。语法上,“居同九世”对“恩给千人”,皆为主谓结构,陈述</a>“张公艺”“范仲淹”的事迹。
⑧箫弄凤来,秦女有缘能跨羽;鼎成龙去,轩臣无计得攀髯:上联说的是萧史和弄玉的故事,见下卷“二箫”其三注⑥。下联说的是黄帝的典故。《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史书记载黄帝曾经采铜铸鼎。鼎成之后,有龙垂下胡须,迎接黄帝。黄帝骑上龙背,群臣后宫之人跟着爬上去了七十多人。龙飞上天后,其余小臣都抓着龙的胡须,胡须断了,黄帝的弓也跟着掉下来。轩臣,指黄帝的那些臣子。此“轩”指轩辕,是黄帝的名字,据《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因其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平仄上,上联是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得,《广韵》“多则切”,入声。语法上,“箫弄凤来”对“鼎成龙去”,皆为并列结构;“秦女有缘能跨羽”对“轩臣无计得攀髯”,都是主谓结构,谓语是“有缘能跨羽”“无计得攀髯”,是连动结构。此联对仗十分工整。
【译文】
连和断相对,减和添相对。
淡泊和安恬相对。
回头和极目相对,水底和山顶相对。
腰肢柔软,手指纤细。
卜得佳婿和占得贤妻相对。
开垦荒地多种粟,晒干海水提取盐。
九代人居住在一家,是张公艺的事迹;恩惠泽被千人之多,是范仲淹的功劳。
箫声引得凤凰飞来,秦女弄玉有缘能和萧史一起骑着凤凰飞升而去;大鼎铸造成功以后,轩辕帝的臣子没有办法攀附龙的胡须得道飞升。
其三
人对己,爱对嫌①。
举止对观瞻②。
四知对三语,义正对辞严③。
勤雪案,课风檐④。
漏箭对书签⑤。
文繁归獭祭,体艳别香奁⑥。
昨夜题梅更一字,早春来燕卷重帘⑦。
诗以史名,愁里悲歌怀杜甫;笔经人索,梦中显晦老江淹</a>⑧。
【注释】
①人对己,爱对嫌:嫌,是厌恶、嫌弃,与“爱”相对。平仄上,“人”“嫌”是平声,“己”“爱”是仄声。语法上,“人”“己”都可以表称谓、代称,“爱”“嫌”都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
②举止对观瞻:举止,行动、举动,晋陶渊明《闲情赋》“神仪妩媚,举止详妍”。观瞻,外观、体统,常言所谓“有碍观瞻”;观、瞻,皆为“看”义。平仄上,“举止”是仄仄,“观瞻”是平平。语法上,两个词语既可以充当动词,也可以充当名词,都是并列结构。
③四知对三语,义正对辞严:四知,说的是东汉杨震的典故,出自《后汉书</a>?杨震传》。杨震为人清廉,他所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做了昌邑令,怀藏十斤金子要送给他。杨震不收,王密说晚上无人知晓,杨震回答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人知道?”此即“四知”由来。三语,说的是阮修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a>?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卫玠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于三!’宣子曰:‘苟是天下人望,亦可无言而辟,复何假于一!’遂相与为友。”阮修名声很高,他喜欢《老子》《周易》。王衍问他,“老庄和儒家学说是相同还是不同?”阮修回说“将无同”,意思是大概相同吧。王衍很欣赏他,就任用他做了僚属,人称“三语掾”。三语,就是三个字的话。义正,道义正大;辞严,用词严厉。二者经常并提,今有成语“义正辞严”。平仄上,“四知”是仄平,“三语”是平仄;“义正”是仄仄,“辞严”是平平。语法上,“四知”“三语”看起来形式相同。但从典故上说,“四知”是主谓结构,四者知道(送金之事);“三语”是定中结构。“义正”“辞严”都是主谓结构。
④勤雪案,课风檐:上联说的是晋孙康的典故。根据《汉语大词典》,《文选</a>?任昉</a><为萧扬州作荐士表>》“乃集萤映雪”,李善</a>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雪案,本指映雪读书时的几案,后泛指书桌,宋刘克庄</a>《赠陈起</a>》“雨檐兀坐忘春去,雪案清谈至夜分”。课,考察、考核。风檐,本指风中的屋檐,后指科举时代的考试场所,清顾炎武</a>《日知录</a>?拟题》“即以所记之文,抄誊上卷,较之风檐结构难易迥殊”。平仄上,“勤雪案”是平仄仄,“课风檐”是仄平平。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述补结构,勤学于雪案前,考核于风檐下。对仗工整。
⑤漏箭对书签:漏箭,漏壶的部件,上面刻有时辰度数,随水浮沉以计时,宋陆游</a>《晨起》“夜润熏笼暖,灯残漏箭长”。书签,悬于卷轴一端或贴于封面的署有书名的竹、牙片、纸或绢条,唐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今本“签”多作“笺”,误。“笺”属下平“一先”韵。故本书从琅环阁藏本作“签”。平仄上,“漏箭”是仄仄,“书签”是平平。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名词,定中结构。
⑥文繁归獭(tǎ)祭,体艳别香奁(lián):獭祭,即獭祭鱼,獭捕鱼后常陈列水边,如同陈列供品祭祀,出自《礼记</a>?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后来用于比喻罗列故实,堆砌成文,宋吴炯《五总志</a>》曰“唐李商隐</a>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体,体裁、风格。别,另、特别,此处表“别是一类”之义。香奁,杂置香料的匣子,引申指妇女妆具,盛放香粉、镜子等梳妆用品的器具。明胡应麟</a>《诗薮?近体中》“至吴融</a>、韩渥(偓)香奁脂粉,杜荀鹤</a>、李山甫委巷丛谈,否道斯极,唐亦以亡矣”,宋严羽</a>《沧浪诗话</a>?诗体》提到诗体有所谓“香奁体”,指韩偓</a>之诗,其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平仄上,上联是平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仄平平。别,《广韵》“彼列切”,入声。语法上,“文繁”对“体艳”,都是主谓结构;“归獭祭”对“别香奁”,皆为动宾结构。
⑦昨夜题梅更一字,早春来燕卷重帘:上联是晚唐五代著名诗人郑谷</a>和诗僧齐己</a>的典故,宋陶岳</a>《五代史补</a>?僧齐己》载:“时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谓曰:‘数枝非早,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齐己写了《早梅》诗,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句子。郑谷认为“数枝”还不算早,不如“一枝”更好。于是人们皆称郑谷是齐己的“一字之师”。下联表示冬寒已经过去,天气已经回暖,不需要再挂重重帘幕挡风寒,这正是燕子飞回寻旧巢的时候,诗词中常有类似的描写,宋史达祖</a>《梅溪词</a>?东风第一枝(咏春雪)》“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重帘,多重帘幕。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仄平平仄仄平平。昨,《广韵》“在各切”,入声;一,《广韵》“於悉切”,入声。语法上,“昨夜题梅”“早春来燕”相对,皆为状中结构;“更一字”“卷重帘”相对,二者都是动宾结构。
⑧诗以史名,愁里悲歌怀杜甫;笔经人索,梦中显晦老江淹:上联说的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典故,他的诗歌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的历史,其诗作被称为“诗史”。《文献通考</a>?经籍考》曰:“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a>于文章少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下联说的是南朝梁江淹的典故。江淹少有文名,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之所以如此,据说是因为原本的生花妙笔被人索去,故而写不出好文章了。显晦,明与暗,也用来比喻仕宦与隐逸,《晋书</a>?隐逸传》“君子之行殊涂,显晦之谓也”;此指江淹文才的好与坏皆和梦中的彩笔有关。平仄上,上联是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语法上,“诗以史名”“笔经人索”皆为主谓结构;“愁里悲歌怀杜甫”“梦中显晦老江淹”也都是主谓结构。不过,“悲歌”是定中结构,“显晦”是并列结构,略有不对仗之处。“老”本是形容词,此处是使动用法,意谓梦里索笔之事使得江淹才华消失殆尽。
【译文】
人和己相对,爱和嫌相对。
行为和外表相对。
四者知道和</a>三字评语相对,道义正大和用词严厉相对。
士子们在书桌前勤奋读书,考官们在科场里考核学生。
漏壶和书签相对。
文辞堆砌好比獭祭鱼,诗风香艳当属香奁体。
齐己昨晚题的早梅诗,由郑谷修改了一个字而更显贴切;早春的燕子飞来以后,人们就要把重重帘幕卷起收好了。
杜甫的诗以诗史著称,因为他的诗作里充满忧国忧民悲时伤世的情怀;江淹的彩笔被人索回,从此以后他的文章就显得文思枯竭平淡无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