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形第九

3个月前 作者: 何守法
    [旧题解]战形者,临敌合战之形也。上二篇势实机深,固足以制胜而战之形有未识,又何以预决彼己之胜负?故列《战形》为第九。


    [译文]战形,指与敌交战时的作战方式。前两篇所说的军队战斗实力充实和指挥机巧,固然足以战胜敌人,可是对于作战方式缺乏认识,‘又怎能事先判定敌我的胜败?所以把《战形》列为第九。


    74.夫兵有战之形,有所以战之形。鼓行旌指,兵刃相搏,战之形也。虚实藏势,向背隐机,所以战之形也。故知战之形非难,而能知所以战之形为难。能知所以战之形,则能因形以措胜。因形以措胜者,上智也。


    [译文]用兵打仗,有一般的作战方式,有灵活运用的作战方式。用旗鼓指挥军队,用兵器互相搏斗。这是可以看得觅的一般作战方式。而在虚实中隐藏着力量,在顺逆中隐藏着机巧。这是不易为人看得见的作战方式。所以知道一般作战方式并不难,而知道灵活运用作战方式就困难了。知道灵活运用作战方式,就能根据实际运用恰当的作战方式取得胜利。运用这种作战方式取得胜利的,是最有智慧的将帅。


    [旧注解]用兵者多徒知战之形,而求其知所以战之形者,则鲜矣,故每泥惑于战之形而取败。若能知其所以,因之变化,自无不胜,非上智之将而何!


    75.战有必胜之形者五:得天之时者胜,得地之利者胜,得敌之情者胜,得士之心者胜,得事之机,者胜。此五胜者,虚实之势也。将之用其形者,得其一,胜之慕;得其二,胜可期;得其三,胜可必;得其四,民乃归;得其五,天下无敌。


    [译文]作战必胜的条件有五:适合天时的就会胜利,控制有利地形的就会胜利,得知敌人情况的就会胜利,得到士兵拥护的就会胜利,掌握作战时机的就会胜利。具备了这五种胜利的条件。是造成虚实,强璃的因素。将帅利用这些条件,取得其中之一,胜利就有基础了;取得其中之二,胜利就在望了;取得其中之三,胜利就是必然的了;取得其中之四,民众就会归顺了;取得这五个条件。就天下无敌了。


    [旧注解]此举必胜之形有五,将能得之斯胜,惟全得者为无敌也。虚实之势,谓彼我之间,得之者实,失之者虚,见当慎之,不可自去其势也。得天时胜,如崔浩谓五星并出东方,利西伐,果大破赫连昌之类。(1)得地利胜,如赵奢先据北山,秦人争不得上,遂大胜之之类。(2)得敌情胜,如韦孝宽以金货遗齐人,尽得其动静,卒能间死明月之类。(3)得士心胜,如李晟以忠义感发士心,虽盛夏衣裘无携怨,卒能破朱沘之类。(4)得事机胜,如汉高为义帝发丧,名羽为贼,卒能破楚之类。(5)


    [注释] (1)北朝魏始光三年(426年),北魏主拓跋焘,想趁夏主赫连勃勃死后,诸子争夺王位的时候进攻夏国,群臣都认为很危险。崔浩却说:“今年五星并出东方,利以西伐,天应人和,时会并集,不可失也。”(按:这是迷信说。法。)魏主采纳了崔浩的意见,领兵攻夏,结果大破夏主赫连昌。(见《魏书</a>》卷三十五《崔浩传》)(2)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秦军围攻赵地阏与(今山西和顺西)。赵将赵奢率兵救援。许历对赵奢说:“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于是赵奢派兵先据北山,秦军后到,争夺北山没有成功。赵奢攻击。大败泰军。(见《史记</a>》卷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3)北周将韦孝宽,善于使用间谍,经常用财货收买北齐人,暗通消息,因此北齐的动静,孝宽都事先知道。周天和五年(570年),韦孝宽想除去北齐左丞相斛律光。就利用北齐的内部矛盾,乘机散布谣言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古代百升为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意思是说斛律光要当皇帝,暗通北周。)后来齐帝就把斛律光杀了。(见《周书</a>》卷三十一《韦孝宽传》)(4)唐建中四年(783年),朱沘反唐,据长安称帝。唐将李晟率兵进攻。常以“忠义”激励将士,并能与下同甘苦,因此到了盛夏,士兵还穿着冬衣,也没有怨言。终于打败了朱沘。(见《新唐书</a>》卷一五四《李晟传》)(5)见第10条。旧注解“注(2)。


    76.战有必败之形者五:谋人而使人知者败,诈人而使人识者败,间人而使人反者败,乘人而使人觉者败,攻人而使人袭者败。此五败者,向背之机,用其形者之失也。五者之中,若有其一,敌无人焉,犹或庶几,敌如有人,败复何疑?


    [译文]作战必败的条件有五:图谋敌人而被敌人知道的就会失败,欺骗敌人而被敌人识破的就会失败,使用间谍而反被敌人利用的就会失败.乘敌之隙而被敌人发觉的就会失败,进攻敌人而被敌人袭击的就会失败。这五种失败,是由于对作战的顺逆时机把握不当,采用的方法不对造成的。这五种条件中,如果有一种,若是敌方没有人注意,也许还有胜利的可能,如果敌方有人注意,失败还有什么疑问呢?


    [旧注解]此举必败之形有五,言五者断不可有一,有则决为敌所败也。侥幸于敌之无人者,岂良策哉?向背,犹言顺逆。向背之机,谓此五者,。顺其机而行之,原有可胜之理,惟逆其机而露其形,故失于不密而害成耳。谋人使知,如陈余不听左车坚壁清野,间道绝粮之谋,而韩信得以谍知之类。(1)诈人使识,如王恢覆兵三十万于马邑之旁,而匈奴闻诈惊去之类。(2)间人使反,如秦人用间,赵奢反留壁增垒而善食遣之之类。 (3)乘人使觉,如秦孟明提兵芽万,千里乘</a>郑,致弦高传告于穆公,而秦之三大夫皆奔之类。(4)攻人使袭,如关羽</a>悉力攻樊城,不虞曹操</a>结吴,使吕蒙得暗取荆州之类。(5)


    [注释](1)见第35条“旧注解”注(6)。(2)汉元光二年(前133年)汉武帝准备反击匈奴,采纳王恢建议,派人假说以马邑(今山西朔县)降。引诱匈奴来攻,另以三十万人埋伏在马邑附近。匈奴单于率领十方骑兵,进到了离马邑百余里的地方,发觉汉军诱兵之计,惊慌退去。(见《汉书</a>》卷五十二《韩安国传》)(3)见第46条“旧注解”注(1)。(4)周襄王二十五年(前627年),秦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大夫率兵袭郑。在滑(今河南偃师东南)遇到郑国商人弦高。弦高假说奉命前来犒劳秦军。孟明视等以为郑国已有准备,就急忙退军。(见《左传</a>》僖公三十二年)(5)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将关羽以全力进攻樊城(今湖北襄樊市北),放松了对吴的防备。不料曹操联合孙权,对付关羽。孙权就派吕蒙暗中袭取了荆州。关羽两面受敌,全军覆没。(见《三国志</a>》卷三十六《关羽传》、卷五十四《吕蒙传》)


    77.故知兵之士,审其虚实,察其向背,以我量敌,以敌量我。敌得胜之形,我虽无败之形,难保其不败也。敌有败之形,我虽无胜之形,可冀其能胜也。况胜在敌而败在我,败在敌而胜在我哉!吾两持度之,胜负可知矣。


    [译文]所以,精通军事的人,必须研究虚实,考查顺逆,从我方衡量敌方,再从敌方衡量我方。如果敌方有了胜利的征兆,我方虽然没有失败的征兆,也难保自己不失败。如果敌方有了失败的征兆,我方虽然没有胜利的征兆,也可望能胜利。何况敌方胜券在握,而我方失败不可避免,或者敌方失败不可避免,而我方胜券在握呢!我们从以上两种情况加以比较和判断,胜败就可以知道了。


    [旧注解]此总承上二节。言彼我之间,敌得胜形,则我无败形者,亦难求胜。敌有败形,则我无胜形者,亦未必败。又何疑于胜败之形相悬者哉?故度之而即知也。


    78.是以因形而推之以制战。敌饱我饥,则掠不容缓。敌众我寡,则险不容失。敌强我弱,则谋不可以不急。敌攻我守,则备不可以不周。敌佚(1)我劳,则锐不可以不蓄。敌动我静,则变不可以不图。此不惟知胜之形,而且知制胜之术老也。


    [注释](1)佚,通“逸”。


    [译文]所以,要根据对形势分析的结果来指导作战。敌饱饥,掠夺粮食就不容许稍缓。敌众我寡,险要地形就不能放弃。敌强我弱,就不能不及时谋划。敌攻我守,就不能不周密</a>防备。敌逸我劳,就不能不养精蓄锐。敌动我静,就不能不讲求变化来对付它。这不仅要知道胜利的形势,而且要知道取得胜莉的方法。


    [旧注解]此又于战形之外,推言制胜之术。盖非纵掠不足以济饥,非据险不足以用寡,非急谋不足以摧强,非周备不足以御攻,非蓄锐不足以恤劳,非图变不足以制动。故皆云不可者,警之之词也。


    79.明乎此者,虽未合战,而胜之形已在于目中。不明乎此,而强以战,徒多杀兵耳。


    [译文]明白以上问题,虽然还没有和敌交战,而胜利的形势就已经一目了然。不明白以上问题。勉强与敌作战,不过增大军队的伤亡罢了。


    [旧注解] “此”字,指上六事,皆制胜之术。故明则胜可先知,不明则败可立待。有阃外,责者,其图之哉!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