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间第五

3个月前 作者: 何守法
    [旧题解]谍间者,谍知敌情,而乘间隙以入之也。欲攻欲守,非知敌情不可。欲知敌情,非谍间何以得之。得则胜,失则败,其机至微。坎以《谍间》为第五,而继于《持衡》(1)篇。


    [注释](1)持衡,底本作“攻守”,今据篇题顺序改正。


    [译文]谍间,指侦知敌情,而利用间隙进入敌方活动。要攻要守,都非了解敌情不可。要了解敌情,不用谍间的手段如何能够得到呢?得知敌情就能胜利,得不到敌情就要失败,这种,得失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因此把《谍间》作为第五,接桩《持衡》之后。


    40.凡为将者,握三军之权,司万人之命,以与勍敌(1)对,逐于原野,相持而不知其情,是木偶也,相制而不制以术,是猛兽也。


    [注释] (1)勍敌qing-(擎—),即劲敌,实力强大的敌人。


    [译文] 做将帅的人.掌握三军的大权,主宰万人的命运。同劲敌在战场交锋,两军对垒而不了解对方的情况,就好象“木偶”,相互争战而不讲求制敌的方法,就好象“猛兽”。


    [旧注解]将系国之安危、三军司命,而与勍敌为对,胜则生存,败则死亡。欲图其胜,必得敌情,而巧以乘之也。否则,冥然罔行,徒尚其力,宁不自速于败哉?木偶,有人形而无知识。猛兽,逞狂跳而乏机智。故以警愚暴之将。


    41.是故伐人以其主,贤于以己伐之也。谋人以其臣,贤于以己谋之也。散人之交而合其斗,贤于以己斗之也。


    [译文] 因此,打击敌国君主使之自乱其国,比自己直接去打击它要好些。谋算敌国臣子使之自乱其政,比自己直接去谋算它要好些,拆散敌人同盟而使之互相攻击,比自己直接去进攻它们要好些。


    [旧注解]此正制以术处。贤,犹愈也,谓不费己而功自成也。伐人以主,如陈平以恶草疑项羽</a>而去范增。(1)谋人以臣,如大夫种以宝货赂伯嚭而亡吴国。(2)散交合斗,如张仪散六国之纵,而使之互相攻击也。(3)


    [注释](1)见第22条“旧注解”(17)。(2)见第4条“时注解”注(6)。 (3)周显王四十一年至周赧王五年(前328至前310年),张仪任秦相,为了破坏各国“合纵”,以“连横</a>”来游说六国,使它们相互攻击,为秦先后灭亡六国创造条件。 (见《史记</a>》卷七十《张仪列传》)


    42.譬之虎也者,噬(1)人者也。劘(2)虎之牙,无不噬矣。委虎以肉,无不噬矣。荷戈逐虎,无不噬矣。弹虎以石,无不噬矣。故使人劘其牙,而我不自劘。委人以为肉,而我不自委。使人荷戈逐之,而我不自逐。我伏其身以弹虎,使人当其怒。凡若此者,皆伐人之以其主,谋人之以其臣,散人之交而合其斗者也。然非谍何以索其情,非间何以投其术哉?


    [注释] (1)噬shì互(示),咬,吃。(2)劘mó(磨),切削,拔除的意思。


    [译文] 譬如老虎,是吃人的。虎口拔牙的人,没有不被吃掉的,送肉给老虎的人,没有不被吃掉的。扛着戈矛追老虎的人,没有不被吃掉的。用石头打老虎的人,没有不被吃掉的。所以,应使别人去拔老虎的牙,而我不亲自去拔。使别人送肉给老虎,而我不亲自去送。使别人扛着戈矛追老虎,而我不亲自去追,自己隐蔽身体用石头打老虎,而使别人受其害。凡是象这样的,都是打击敌国君主使之自乱其国,谋算敌国臣子使之自乱其政,拆散敌人同盟而使之互相攻击的办法。然而不侦察怎能获得敌人的情况,不离间怎能施展我军的计谋?


    [旧注解]此以虎喻敌,明上节之意。身当其虎,必被所伤,使人当之,则可旁观而取其利。明用其力,敌必相争,巧以乘之,则可因隙而制其胜。此乃谍间之功,信不可不用也。下言用之之妙,胜败之机。


    43.故欲得敌情而间之者,当先采物价之腾平(1),察风俗之好尚,瞷(2)人事之喜怒,觇(3)上下之乖和。然后因隙间亲,因佞间忠,因利间争,因疑间废,诳其语言,乱其行止,离其腹心,散其交与,间谍之妙也。


    [注释](1)平,底本作“乎”,形近误,故改。(2)瞷,jiàn(见)窥视。(3)觇chān(搀),窥看。


    [译文]要想获得敌情来离间敌人的,应先搜集敌方物价的涨落,考察敌方风俗的爱好,观察敌方人心的喜怒,窥视敌方上下关系的好坏。然后利用嫌怨来离间敌方的亲信,利用奸佞来.离间敌方的忠臣,利用利害来离间敌人使他们互相斗争,利用猜疑来离间敌人使它废去忠良,并且混淆敌人的言论,‘扰乱敌人的.行动,瓦解敌人的内部,拆散敌人的同盟,这些都是运用间谍的妙法。


    [旧注解]此举间谍之妙。“采物价”四句,总是欲得敌情。“然后”八句,正是行间之巧。虽未尽,余可类推。因隙间亲,如图燕惠之隙而间疏乐毅之亲。(1)因佞间忠,如因伯嚭之佞而间害伍员之忠。(2)因利间争,如因荆州之利而间饵吴蜀之争。(3)因疑问废,如因项羽之疑而间致范增之废。(4)诳者,虚而欺之也。乱者,诡以误之也。离者,溃内人也。散者,绝外援也。


    [注释](1)见第23条“旧注解”注(1)。(2)见第4条“旧注解”注(6)。(3)见第35条“旧注解”注(8)。(4)见第22条“旧注解”注(17)。


    44.是故间敌国者,在先得其情。欲得敌情者,必不惜千金。吝千金而失间之心者,败也。捐千金而得敌之情者,胜也。此胜败之机,不可不察也。


    [译文] 所以,要离间敌国的,首先在于获得敌情。要想获得敌情,一定不能吝惜重金。吝惜重金而失去间谍的忠心,就要失败。耗费重金而获得敌方的情况,就能胜利。这是胜败的关键+不可不加以考虑。


    [旧注解]此言待间谍之胜败。间为密事,赏之当厚。厚则人尽心力,而敌情无不知,故胜。不厚则人不惬愿(1),而无心于效用,故败。然则欲图大功者,何靳(2)千金哉?汉祖与陈平金,不问出入:(3)项羽刻印刓,忍弗能予,(4)胜败之机,正在于此。


    [注释] (1)惬qiè(窃),满足。惬愿,满足愿望的意思。(2)靳jín(近),吝惜。 (3)汉高帝三年(前204 年),陈平向汉高祖刘邦建议,利用反间,使楚军内部分裂。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并给他大量金钱,令其自行支配,终于离间项羽与范增、钟离昧等的关系,瓦解了楚军领导核心。(见《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 (4)刓wán(完),磨损。汉高帝元年(前206年)。韩信向刘邦评论项羽时说,项羽对有功而应当封爵的人,刻了印信,手持不舍,直到把印角都磨损圆了;还是不肯把它给与受封的人。 (见《汉书</a>》卷三十四《韩信传》)


    45.凡间谍之人,或望敌之风,而传伪于我,或被敌之虐,而泄情于彼,此皆覆败之所关也。


    [译文] 担任间谍的人,可能根据风闻传说,而把不真实的情况报告给我军,也可能(行间被擒)受到敌人的严刑拷问,而把情况泄露给敌人,这是与败亡息息相关的事。


    [旧注解]此与下节,又言间之胜败。夫传彼之伪,泄我之情,比比皆然。主将不察,败可立待。则夫间谍之使,安可非其人乎!


    46.故谍为敌擒而得归者,勿听其言。如得实情,则颠倒而用之。敌之谍者,为我所得,欲灭其迹,则杀之因之。欲用反间,则厚之脱之。此必胜之方,兵之要也。


    [译文]所以,间谍被敌擒获而又回来的,不要轻信他的话。如果得到了敌人的真实情况,就改变我原定计划来利用它。敌人间谍被我捕获,要想消灭他的踪迹,就将他杀掉或监禁起来。要利用他进行反间,就优待他或把他放回去。这些都是取胜的方法,用兵的重要问题。


    [旧注解]处己间敌,间之法克尽,故无不胜。勿听者,不遽信也。颠倒用者,转移其事,使敌乖所之也。厚之,如赵奢佯为增垒,而善食秦人之间。(1)脱之,如武穆佯言粮尽,而阴逸曹成之谍。(2)


    [注释](1)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秦军围攻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将赵奢率兵救援,到了离邯郸(今河北邯郸)三十里的地方停止不进,增设营垒。秦军派间谍去侦察。赵奢为了利用秦间,就很好地招待他,然后把他送走。间谍回去报告,秦将误信赵军不再前进。赵奢乘机率军迅速赶到阏与附近,大破秦军。 (见《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2)曹成,底本作“李成”,显误,今根据《宋史</a>》卷三六五《岳飞</a>传》改正。宋绍兴二年(1132年),岳飞率军进攻曹成,进入贺州(今广西贺县东南),捕到曹成的间谍,就有意让他听到“军粮已经用完,全军哲返茶陵(今湖南茶陵)”的情况,然后把他放走。间谍回去报告,曹成大喜,放松了戒备。岳飞乘夜袭击,大破曹成。(见《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a>》)


    47.故间谍可用而不可恃,用之者智也,恃之者愚也。


    [译文] 所以,间谍可以使用不可以依赖,善于使用间谍是聪明的,完全依赖间谍是愚蠢的。


    [旧注解]此通承前意而结之以示警。李靖</a>(1)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间能成事,亦能败事。”(2)此间谍之所以可用不可恃也。用之,谓善用之也,指上“捐千金而得敌情”言,非识机者不能.故曰智。恃之,指上“望敌风而传伪于我”言,即信听之不察,故曰愚。智愚分而胜负判,然则人将求为智者乎,将甘为愚者乎,信当择而慎之矣。


    [注释] (1)李靖,唐初军事家,官至兵部尚书</a>,精熟兵法,现有《李卫公问对</a>》传世,另在《通典</a>》中保存有他论兵的部分内容。(2)见《通典》卷一五一《兵四?间谍》。原文是:“夫水所以能济舟,亦有因水而覆没者;间所以能成功,亦有凭间而倾败者。”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