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教下 第二十二
3个月前 作者: 尉缭
[说明] 本篇阐明国君必胜之道和</a>有关行军作战训练十二个方面的问题。指出选拔得力将领,衡量敌我得失,严格战场纪律,方可“威加天下”。
臣闻人君有必胜之道,故能并兼广大制度,则威加天下有十二焉:一曰连刑,谓同罪保伍也。二曰地禁,谓禁止行道,以网外奸也。三曰全车,谓甲首相附,三五相同,以结其联也。四曰开塞,谓分地以限,各死其职而坚守也。五曰分限,谓左右相禁,前后相待,垣车为固,以逆以止也。六曰号别,谓前列务进,以别其后者,不得争先登不次也。七曰五章,谓彰明行列,始卒不乱也。八曰全曲,谓曲折相从,皆有分部也。九曰金鼓,谓兴有功,致有德也。十曰陈车,谓接连前矛,马冒其目也①。十一曰死士,谓众军之中有材力者,乘于战车,前后纵横,出奇制敌也。十二曰力卒②,谓经其全曲,不摩不动也。此十二者教成,犯令不舍③。兵弱能强之,主卑能尊之,令弊能起之,民流能亲之,人众能治之,地大能守之。国车不出于阃④,组甲不出于橐⑤,而威服天下矣。
兵有五致:为将忘家;逾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百人被刃甲,陷行乱陈。千人被刃,擒敌杀将。万人被刃⑥,横行天下。
武王问太公望曰:“吾欲少间而极用人之要⑦。”望对曰:“赏如山,罚如谿。太上无过,其次补过;使人无得私语。诸罚而请不罚者苑,诸赏而请不赏者死。”
伐国必因其变。示之财以观其穷;示之弊以观其病。上乖者下离⑧,若此之类,是伐之因也。凡兴师必审内外之权,以计其去。兵有备阙⑨,粮食有余不足,校所出入之路⑩,然后兴师伐乱,必能人之。地大而城小者,必先收其地;城大而地窄者,必先攻其城;地广而人寡者,则绝其阨?;地狭而人众者,则筑大堙以临之?。无丧其利,无夺其时,宽其政,夷其业?,救其弊,则足以施天下。
今战国相攻,大伐有德,自伍而两,自两而师?,不一其令。率俾民心不定?,徒尚骄侈?,谋患辩讼,吏究其事,累且败也。日暮路远,还有挫气。师老将贪,争掠易败。
凡将轻、垒卑、众动,可攻也。将重、垒高、众惧?,可围也。凡围必开其小利,使渐夷弱,则节吝有不食者矣?。众夜击者,惊也。众避事者,离也。待人之救,期战而蹙?,皆心失而伤气也。伤气败军,曲谋败国。
注 释
① 冒——遮掩。
② 力卒——强有力的士兵,选出掌管金、鼓、铃、旗的。
③ 舍——同赦。
④ 阃(kǔn捆)——门坎,这里指国门。
⑤ 组甲——漆成组纹的衣甲。橐(tuó驼)——盛衣甲的匣子。
⑥ 被刃——持武器,即作战。
⑦ 少间——一会儿,很短的时间。
⑧ 乖(guāi掴)——乖张,专横残暴,违反情理。
⑨ 阙——同缺。
⑩ 校(jiào叫)——订正,这里指侦查清楚的意思。
? 阨(è饿)——险要处。
? 堙(yīn因)——堆筑起来的攻城的土山。
? 夷——平定,安定。
? 两、师——古时军队编制,五伍为两,十两为师。
? 率俾——本意是服从教化的意思,《尚书</a>君奭篇》有“罔不率俾”句,此处疑为衍文。
? 徒——兵土。
? 惧——惧怕,指士兵畏服自己的将领。
? 节吝——节减,节省。
? 蹙(cù促)——皱眉,发愁。
译 文
我听说国君掌握了必胜的道理,就能够兼并他国扩大土地以统一其制度。那么以武力进攻别国就有十二个方面必须做到的:一是连刑,即一人犯罪,同伍连坐。二是地禁,即禁止在防区内随便行走,,以便搜捕外奸。三是全车,即伍长之间互相配合,各伍之间要相互协作,联系的很紧密。四是开塞,即划分防区界限,,各自要忠于职责坚守岗位。五是分限,即营地内左右互相警戒,前后互相照应,并用战车环绕加固,以便迎击敌人和部队宿营。六是号别,即前列战车一定要前进,以区别其后续部队,后面的不得抢先而不按次序。七是五章,即用五种徽章标明行列,始终保持队伍不乱。八是全曲,即部队行进曲折连贯,各自保持所属队形。九是金鼓,即用来激励将土杀敌立功,为国献身。十是陈车,即宿营时陈列的战车前后衔接,战马要掩好双目。十一是死士,即在军中挑选有材力的人,乘坐战车,纵横冲杀,突然掩袭以制胜敌人。十二是力卒,即选拔得力的士兵,掌握金鼓铃旗制约全军,不发命令不得擅传号令。这十二个方面教练完成后,如有违犯者决不饶恕。这样,军队战斗力弱的可以变得强大,国君名声卑下的可以变得尊贵,政令有弊病的可以整顿一新,老百姓流离失所的可以归附,人口众多能治理好,国土广大能守卫住。战车不出国门,盔甲不打开包装,就可以威服天下了。
用兵要做到五条:作为将领要忘掉自己的家庭,行军路上要忘掉自己的亲人,与敌交战要舍生忘死,只有死战才能获生,急于求胜那是下策。这样,率领百人作战,就能冲垮敌阵;率领千人作战,就能擒敌杀将;率领万人作战,就能无敌于天下。
周武王曾</a>问姜太公说:“我想在很短时间内彻底知道用人的要婴诀。”姜太公回答说:“赏要如山那样高(重赏),罚要如山溪那样深(重罚)。最好是赏罚不产生偏差,其次是有了偏差就要纠正,使人不私下议论上级。该罚而请求不罚的处死,该赏而请求不赏的处死。”
讨伐别的诸侯国必因它内部发生了变故。显示一下己方财货以观察它贫穷的程度,暴露一下己方“弱点”以观察它的社会弊病。如果敌方君主专横老百姓离心离德,象这类情况,就是可以讨伐的依据。凡用兵必须考察敌我双方得失利害,以考虑是否出兵。看兵员充实还是缺少,粮食富余还是不足,摸清进出的道路,然后出兵讨伐暴乱,必能攻入敌境。敌人地大而城小的,必先占领它的土地;城大而地窄的,必先攻取它的城池;地方广大而人口寡少的,就切断它的险要处;土地狭窄而人口众多的城池,就构筑大土山居高临下攻之。不伤害当地老百姓的利益,不耽误老百姓的农时,对老百姓实行宽大政策,让他们安居乐业,禁止各种社会流弊,那就足以行之于天下。
现在各交战国诸侯国互相攻打,侵犯无辜。军队自伍而两,自两而师,没有统一号令。加以军心不定,士兵骄奢成风,图谋不轨,吵闹不休,军吏追究这些事情,必然劳累和贻误军机。天色昏沉,征途遥远,折还部队挫伤士气。部队久战疲劳,将领贪功恋战,士兵争相劫掠,这就容易吃败仗了。
凡是将领轻率、城垒低矮、军心浮动的,就可攻打。将领稳重,城垒很高,士兵们畏服将领的,可以包围。凡包围必给敌方一点小利进行麻痹,使其兵力逐渐削弱,直到敌人不管怎么节省最后连饭都吃不上。许多人夜间敲打作响,那是惊恐壮胆的表现。许多人回避公事不担责任,那是离心离德的表现。坐等救兵,约期会战就愁眉不展,都是失去人心而挫伤了士气的表现。挫伤士气必然败军,错误的谋略必然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