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物之大略
3个月前 作者: 陈垣
一赐乐业人物,明以前无闻,清康熙</a>以后亦无闻。非无闻也,无记载也。即有记载,如嘉靖《维扬志》之左唐,道光《福建志》之赵映乘,苟无此二碑为证,亦无以知为一赐乐业。今吾人能在《祥符志》中搜出一赐乐业人者,赖有此数碑耳;不然,亦第知其为祥符人而已。
《正德碑》称当时一赐乐业,有进取科目,显亲扬名者;有布列中外,致君泽民者;有折冲御侮,尽忠报国者;有德修厥躬,善著一乡者;有工精于艺,商勤于远,而名著江湖者;又称业是教者不止于汴也。则有明中叶一赐乐业之盛,可以想见。惜碑中未能一一举其名,又无人焉为著《一赐乐业人物志</a>》,如《京口耆旧》、《百越先贤》之类,致令后世考古者,无从凭藉。今只得据各碑所录,疏举其大略而已。
明初李氏最盛。熟诵正经,谙希伯来文,堪称为满喇者,有李诚、李实</a>、李贵、李节、李昇、李纲</a>、李荣、李良、李智等九人。李荣并于正统、天顺两次修寺,曾出钜资;天顺间请经宁波,李荣亦与有力,则固一富有能力,而又极高寿之人也。崇祯壬午,水毁经卷,能将佚经参互考订,修补完备者,为掌教李祯及满喇李承先,则李氏之家传,亘数百年而未坠。掌教满喇而外,又有生员李法天</a>及李承俊、李辉、李毓秀</a>等,皆出力于清初经寺之人。《弘治碑》之十七姓,《康熙碑》之七姓,均以李氏为魁首。前章谓李氏为一赐乐业列微支派所取之汉姓,岂不然欤?
其次为艾氏。艾氏明初有满喇二人,曰艾端、艾敬。又有艾俊者,正德丁卯举人,官德府长史。德府者,英宗第二子见潾,初国德州也。艾田,万历癸酉举人,官知县。艾儒略</a>撰《利玛窦</a>行迹》云:“中州都会,原有教堂,乃如德亚(即犹太之明译) 国所传天主古教。适其教中艾孝廉计偕入京,造访利子,利子将《经典大全》一部(即《旧、新约》) ,系如德亚原文,并附译大西文字示之。艾君诵读其文,深喜而拜焉。”此所称艾孝廉,即艾田也。艾田盖亦谙希伯来文者。道光末西士所录寺中楹联,有艾田所撰一联,其孙艾显生重刊之。显生父应奎,乾隆</a></a>《祥符志》有传。奎字文所,好文,称良医,精脉理,疗病多中。显生继父业为医官;弟达生,满喇;复生,康熙二十七年,自为楹联多副悬于寺。艾世德,亦《祥符志》有传,少拾遗金,候其人还之,官旌其门。《康熙碑》阴题名,捐赀者艾姓人特多。
其次为赵氏。赵氏明初不甚显,天顺间有宁波赵应,捧经一部,至大梁归寺。先是一赐乐业有医士俺诚者,永乐二十年以功赐姓赵氏,授锦衣卫指挥,升浙江都指挥佥事。赵应是否俺诚之后,不可知也。清初赵氏大显,赵映乘字涵章,顺治</a>丙戌进士,乾隆续修《河南志</a>》、道光《福建志》,均有传。余藏有映乘殿试策原本。殿试之年,映乘二十八岁,由廪膳生中式顺治二年举人。曾祖良荆,祖子才,父光裕。由此推之,映乘盖生于万历四十七年己未,康熙二年立碑时,映乘四十四岁也。顺治七年,映乘由刑部郎中出为福建漳南道按察司佥事。时八闽初定,张恩选负险自固,永定苏荣、朱以泰据苦竹乡。映乘绘《劫难图》三十册,上巡抚张学圣,慷慨誓师,偕游击贺国相,直捣荣寨。荣等既擒,恩选窜死。乃购民居,辟讲议堂,延师课士,理滞狱。民苦兵革,骤闻书声,比诸景星</a>庆云。以丁内艰旋里,倡复本教寺,并自将佚经纂成全经一部,著《圣经纪变》纪其事。
近吾人新发见映乘著有《四竹堂纪异》二百四十卷,顺治《开封志》未著录,康熙三十四年《开封志》著录《艺文续编》,乾隆四年《祥符志》著录《乙部·史类》。如此巨帙,四五十年,不至湮灭,何以乾隆纂《四库》时,不见进呈?未识今日汴梁故家尚有藏焉者否?若得是书而读之,当不独于一赐乐业源流,有所考证已也。愿与海内共志之。康熙初映乘转湖广江防道,卒于官。
映乘弟映斗,顺治间拔贡,知云南宜良县,有功于本教经寺之修复,著《明道序》十章,寺内有所题联扁;映衮,康熙间贡生;映黻早卒,妻高氏,苦节四十余年,见《祥符志》。映乘父光裕,以二子贵,赠如子官。寺外大牌坊,有光裕所立扁。赵承基,大梁道中军守备,陕酉固原西路游击,清初兴复本教寺之主动者。刘昌</a>《碑记》,即承基所请。
其次为金氏。金氏人不多,然分布最广。弘治间宁夏有金瑄、金瑛兄弟,为当时修寺之施主。瑄先祖任光禄寺卿,伯祖胜,任金吾前卫千兵。祥符有金钟、金礼,金钟生员,为《弘治碑》之撰人,金礼为立碑之施主。正德间宁夏有金润,润立正德碑亭。维扬有金溥,溥请道经一部,立二门一座。是宁夏、祥符、维扬,皆有一赐乐业之金也。清初有金之凤,立万岁龙楼。金应选,与同族共修道经一部。则清初金氏,泽犹未斩。
其次为高氏。高年宣德间贡生,正统间任徽州歙县知县。天顺间有高鉴,与于宁波取经之役。成化间有高锐、高铉,捐资增筑藏经殿。崇祯末被水,教众流离河朔,贡生高选,承父东斗命,渡河入寺,搜取遗经,往返数四,获道经数部,修纂者始有所依据,阙功甚伟。又有生员高维屏及高登</a>魁兄弟,对于本寺之兴复,始终经营其事。
统计十七姓之见于三碑者:李、艾各十四人,赵十人,高九人,金八人,俺、张各三人,石二人,左、周各一人。左唐即《正德碑》之撰者,已见前章。穆、黄、聂、白四姓,无知名者。清初七姓,则李、赵、艾、张、高、金、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