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3个月前 作者: 姚僧垣
治伤寒时气、温疫初起方
治伤寒时气、温疫,头痛、壮热、脉盛,始得一、二日者方。
真丹砂(一两末)上一味,以水一斗煮之,取一升顿服之,覆取汗,忌生冷物。(《外台》卷一)
治疫气伤寒,三日以后不解者方
好豉(一升绵裹)葱白(切一升)上二味,童子小便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覆取汗,神效。(《外台》卷一)
治伤寒中风方
治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方。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切姜擘枣,次切余药,以水七升,煮枣令烂,去滓,乃内诸药,水少者益之,煮令微微沸,得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儿以意减之。初一服便得汗出者,后服小小阔其间,如不得汗者,小小促之,今其药势相及,汗出自获,如服六物青散法。若病重者昼夜服,特须避风。若服一剂时不解,病证不变者,当更服之,至有不肯汗出者,服二、三剂乃愈,服此药食顷,亦当饮热粥以助药力。若初得病甚,便以火发汗,火气太过,汗出不解,烦躁不得寐,因此汤加龙骨牡蛎各三两,减桂心、生姜各一两,不用芍药。若虚劳里急,腹中痛者,取前桂枝汤二升,加胶饴一升,适寒温分再服。若得大汗出者,只用桂枝二两。发汗后重发汗,亡阳谵语,其脉反和者不死。发汗已解,半日许重发烦,其脉浮数,可复发汗,宜桂枝汤方。忌海藻、生葱、菘菜等。(《外台》卷二)桂枝汤方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吃稀粥一升助药力,覆取微汗,神术散,治伤寒、伤风,头痛、体疼、恶寒、无汗方。
苍术(二钱)荆芥本干葛麻黄甘草(炙各一钱)上锉作一贴,入姜三片、葱白二茎,水煎服。(《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治伤寒汗出不解如疟方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便解,属桂心(一两十七铢)杏仁(十六枚去尖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一十六铢去节)生姜(上七味,切、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两沸,掠去沫,乃内诸药,煮得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忌海藻、菘
治伤寒胸闷、腹满方
治伤寒、温病等三日以上,胸中满,陶氏云∶若伤寒、温病已三、四日,胸中恶,欲令吐者,服酒胆方。
苦酒(半升)猪胆(一枚)上二味,和,尽服之,吐则愈,神验。支云∶去毒瓦斯妙。(《外台》卷一)治伤寒七、八日不解,默默烦闷,腹中有粪,谵语,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夏(汤洗各八两)生姜(四两)知母芍药大黄葳蕤黄芩(各二两)甘草(一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外台》卷一)生地黄汤∶治伤寒有热,虚羸少气,心下满,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方。
生地黄(三斤)大黄(四两)大枣(二十枚擘)甘草(一两炙)芒硝(二合)上五味,合捣令相得,蒸五升米下,熟绞取汁,分再服,忌海藻、菘菜。(《外台》卷二)
治伤寒后呕恶不食虚羸方
治伤寒虚羸少气,气逆苦呕吐方。
石膏(一斤碎,绵裹)竹叶(一把)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半夏(一升洗)生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一升,米熟去米,饮一升,日三服。
治伤寒后,干呕不食,芦根饮方。
生芦根(切一升)青竹茹(一升)粳米(三合)生姜(二两切)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随便饮,不瘥重作。(《医心方</a>》卷十四)栀子豉汤,治吐下后,虚羸欲死方。
栀子(十四枚)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内豉又煮三、四沸,去滓,分再服。(《外台》卷治伤寒吐,虚羸欲死方。
鸡子十四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乃内豉四合,复煮两、三沸,去豉,分再服。(《医心方》卷十四)
治伤寒后烦渴及口干方
治伤寒后,结热在内,烦渴,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五两)龙胆(三两)黄芩(一两)栀子仁(一两)苦参(一两)黄柏(二两)栝蒌上八味,捣筛为末,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七丸,饮下日三,不知稍增,忌猪肉、冷水。
(《治伤寒热病,口干喜唾方。
干枣(二十枚擘)乌梅(十枚碎)二物合捣,蜜和,含如杏核大,咽其汁。(《医心方》卷十四)
治伤寒后下利脓血及发斑方
治伤寒后,下利脓血,柏皮汤方。
黄柏(二两)黄连(四两)栀子仁(十四枚擘)阿胶(一两炙)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内胶令烊,温分再服。忌猪肉、冷水。
(《治伤寒热病十日以上,发汗不解,及吐下后诸热不除,及下利不止斑出方。
大青(四两)甘草(炙二两)阿胶(炙珠二两)豉(一升绵裹)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二味,取三升半,去滓,乃内胶令溶,分温三服,欲尽更作,当使有余,渴者当饮,但除热,止吐下,无毒,忌海藻、菘菜。(《外台》卷一)治伤寒五、六日,斑出以后汤方。
猪胆(三合)鸡子(一枚)苦酒(三合)上三物,合和,煎令三沸,强人尽服之,羸人煎六、七沸,分为两服,取汁出为效。(《外台》卷一)
治伤寒鼻衄、喉痛、疮方
伤寒鼻衄,肺间有余热故也,热因衄自止,不止者方。
牡蛎(十分左顾者)石膏(五分)上二味,酒服方寸匕,先食,日三、四,凡衄亦可用。一方以浆服之。(《外台》卷二)治伤寒热病,喉中痛,闭塞不通,乌扇膏方。
生乌扇(一斤切)猪脂(一斤)上二味,合煎,药成去滓,取如半鸡子,薄绵裹之,内口中,稍稍咽之,取瘥,忌酒,蒜等又升麻汤方升麻(三两)通草(四两)射干(二两)羚羊角(三两屑)芍药(二两)生芦根(切一升)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为三服,徐徐服。(《外台》卷二)治伤寒兼疮,王叔和</a>云∶其候口唇皆生疮,唾血,上唇内有疮如粟者,则心中懊痛,如此则此虫在上,乃食五脏,若下唇内生疮,其人喜眠者,此虫在下,食下部方。
取鸡子一枚,扣头出白,与漆一合熟和,令调如漆,还内壳中,仰吞之。食顷或半日,或下虫,或吐虫,剧者再服乃尽,热除病愈。凡得热病,腹内热,食少,三虫行作求食,食入五脏及下部,人不能知,可服此药,不尔虫杀人。(《外台》卷二)
治伤寒阴阳毒方
阴毒者,或伤寒初病一、二日便成阴毒,或服汤药六、七日以上至十日变成阴毒,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喉咽不利,毒瓦斯攻心,心下强,短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甘草(二分炙)升麻(二分)当归(一分)蜀椒(一分)鳖甲(四分)凡五物,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行五里复服,温覆,中毒当汗,汗则愈。若不汗,病不除,重服。(《医心方》卷十四)阳毒者,或伤寒一、二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之后变成阳毒,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安,面赤狂言,或走、或见鬼、或吐血下利,其脉浮大数,面斑斑如锦,喉咽痛,下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治,宜服升麻汤方。
升麻(二分)甘草(二分炙)当归(一分)蜀椒(一分去目)雄黄(二分)桂心(一分)凡六物,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行五里顷复服,温覆手足,中毒则汗,汗
治伤寒手足疼痛欲脱方
治毒热攻手足,肿疼欲脱方。
浓煮虎杖根,适寒温以渍手足,入至踝上一尺。(《外台》卷二)又方酒煮苦参以渍之。(《外台》卷二)又方取常思草绞取汁,以渍之,一名苍耳。(《外台》卷二)治热病手足肿欲脱者方。兼治天行。
以稻穣灰汁渍之佳。(《外台》卷二)治毒热病攻手足肿,疼痛欲脱方。
煮马粪若羊粪汁渍之。(《外台》卷二)又方猪膏和羊粪涂之,亦佳。(《外台》卷二)
治伤寒手足热疼欲脱方
取羊屎煮汁以淋之,瘥止,亦治时疾阴囊及茎肿,亦可煮黄柏洗之。(《外台》卷二)
治天行诸病方
治天行病,上气咳嗽,多唾粘涎,日夜不定,生姜煎方。
生姜(三两,去皮切如豆粒大)上一味,以饧半斤和,微煎令烂,每日无问早晚,少少含,仍嚼姜滓一时咽之。(《外台》卷三)治天行后,气膈,呕逆不下食,生芦根汤方。
灯心(一分)生麦门冬(十二分去心)人参(四分切)生芦根(一大握切)上四味,以水一大升,煎取八合,去滓,分温三服。(《外台》卷三)治天行热病口疮,升麻汤方。
升麻(二两)通草(四两)射干(二两)羚羊角(三两屑)芍药(三两)生芦根(切一升)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如人行五里更服。(《外台》卷三)治天行热病,口苦,下气除热,喉中鸣,石膏蜜煎方。
石膏(半斤碎)蜜(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乃内蜜复煎取一升,去滓,含如枣核许,尽更含(《外台》卷三)治天行病,腹胀满,大小便不通,滑石汤方。
滑石(十四分研)葶苈子(一合,纸上熬令紫色捣)大黄(二分切)上三味,以水一大升,煎取四合,顿服,兼捣葱敷小腹,干即易之,效。(《外台》卷三)治天行病,下部生疮方浓煮桃皮,煎如糖,以绵导下部中。若口中生疮含之。(《外台》卷三)治天行疮方。
烧(马)蹄灰,以猪脂和敷,日五、六用。(《证类本草</a>》卷十七)
治伤寒、温病劳复食复方
治大病已瘥,劳复者,枳实栀子汤方。
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枚擘)上二味,以酢浆一斗,先煎取六升,煮药取三升,内豉一升,煎五、六沸,去滓,分再服,覆取汗。如有宿食者,内大黄如棋子一枚。(《外台》卷二)治劳复大青汤方。
大青(四两)甘草(二两,炙)阿胶(二两,炙)香豉(二两)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五、六,欲尽复作,常使有汤,渴止下痢甚良。先煮大青、甘草,取四升,去滓,内胶豉,胶消尽便漉去,勿令豉坏,当预渍胶令释也,忌菘菜、海藻。(《外台》卷二)治伤寒大病瘥后,小劳便鼻衄,牡蛎散及丸方。
左顾牡蛎(十分,熬)石膏(五分)上二味,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二、四,亦可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外台》卷二)治重病新瘥早起劳,及饮食多,致复欲死方。
烧鳖甲末,服方寸匕,忌苋菜。(《外台》卷四)治伤寒瘥后,更头痛、壮热、烦闷方。
服黄龙汤五合,日三。(《医心方》卷十四)
伤寒、温病瘥后禁忌
凡热病新瘥,及大病之后,食猪肉及肠血肥鱼油腻等,必大下痢,医不能治也,必至于死。若食饼饵粢黍饴脯炙枣栗诸果,及坚实难消之物,胃气尚虚弱,不能消化,必更结热,适以药下之,则胃中虚冷,大利难禁,不下必死,下之复危,皆难救也。热病之后,多坐此死,不可不慎也。
病新瘥,但得食糜粥,宁可少食令饥,慎勿饱,不得他有所食,虽思之勿与,引日转久可渐食羊肉糜若兔雉鹿肉,慎不可食猪犬肉也。
新瘥后,当静卧,慎勿令人梳头洗面,非但体劳,亦不可多言语用心使意劳,凡此皆令劳复。故督邮顾子献得病已瘥未健,诣华视脉,曰∶虽瘥尚虚未复,阳气不足,勿为劳事,余劳尚可,御内即死,临死当吐舌数寸。其妻闻其夫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舌出数寸而死。病新瘥未经百日,气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无不死也。
盖正疾愈后六十日,己能行射猎,以房事则吐涎而死。及热病房室,名为阴阳易之病,皆难治,多死。近者有一士大夫,小得伤寒,发汗已十余日,能乘马行来,自谓平复,故以房室,则
伤寒、温病用药大体及辟温方
凡除热解毒,无过苦醋之物,故多用苦参、青葙、艾、葶苈、苦酒、乌梅之属,此其要也。夫热盛非苦醋之物则不能愈。热在身中,既不时治,治之又不用苦酢之药,如救火不以水,必不可得脱免也。
又曰∶今诸治多用辛甜、姜、桂、人参之属,此皆贵价难得常有,比行求之,转以失时。
而苦参、青葙、葶苈子、艾之属,所在尽有,除热解毒最良,胜于向贵价药也。前后数参并用之,得病内热者,不必按常药次也。便以青葙、苦参、艾、苦酒治之,但稍与促其间耳,无不解。(《外台》卷三)断温方。
二月旦取东行桑根,大如指,悬门户上。又人人带之。(《医心方》卷十四)断温病,令不相染着法。
断汲水绠,长七寸,盗着病患卧席下。(《医心方》卷十四)辟温病粉身方。
芎、白芷、本,三物等分,下筛,内粉中,以涂粉于身,大良。(《肘后方》卷八)疾疫流行预备之,名为柏枝散方∶南向社中柏,东向枝,取曝干,末,服方寸匕,神验(《肘后方》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