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厨经》解

3个月前 作者: 李西月
    (《经》是五言古体句法,极为拗衍,故详述之)


    食本子涵虚注


    唐京肃明观尹愔真人曰:“夫存一气和泰和,则五脏充满,五神静正。五脏充满滋味足,五神静则嗜欲除。”此《经》是五脏之所取给,如求食于厨,故云《五厨》尔。


    一气和泰和,得一道皆泰。和乃无一和,玄理同玄际。


    一气者,先天一气也。和泰和,会合五脏中不和之气也。既合五脏之气,则得一气为道气,由是一身皆泰和之气也。一身由泰和之气,则和气充周,浑然浩然,无一和之可名也。理:性也,言性而命在。际:交也,两玄不可分。以玄交玄,则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也。


    不以意思意,亦不求无思。意而无有思,是法如是持。


    下意字,以真意言,慧光是也。不以意思意者,二玄相交之际,慧发迟速,不由人知,勿令定中急急求慧也,然亦不求无思。却要求注意规中,忘而不忘,不忘而忘。有意无意间,一气生而慧光见,乃善行持者也。故曰:“意而无有思,是法如是持。”


    莫以心缘心,还莫住绝缘。心在莫存心,真则守真渊。


    莫以内照之心,外缘人欲之心,则内想不出,外想不入也。既存绝外缘之心,又莫执住绝缘之心,所谓又须放任宽急得所,自恒调适,制而不着,放而不动也。心在乎内,亦莫存一个在内之心,为法所缚。只要得其真常,静守深渊,《契》所谓“浮游守规中”是也。


    修理志离志,积修不符离。志而不修志,己业己无知。


    修性之功,先持其志,后离其志。持其志则用志不纷,离其志则委志虚无。若使积力修性,苦持其志,是名边见,必起住心,必与离志之道不相符合。夫维持其志而不持其志,绵绵若存,则修己之业,无庸以己见参乎其间,自自在在,安安闲闲,则清净无为矣。


    诸食气结气,非诸久定结。气归诸本气,随取当随泄。


    《黄庭经</a>》曰:“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由此印之,诸凡食滋味以养气者,不过暂时融结之气,旋饱旋馁,非一气和泰和之气,长存身中久久定结也。五脏之中,各有泰和为本。至人攒合五气,立为丹鼎。鼎中一气生来,各归诸气之本。我随取之,亦随泄之。取则五气朝元,泄则百骸俱理。《易》所谓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泄:即畅发之义也。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