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太初六问
3个月前 作者: 伍守阳
法名太初,号见初,第四叔父之子,真阳之亲弟也。
一问曰:真修工夫如何起首?答曰:仙道不过炼阳精以化炁为首者也。
仙家必先以元精返还于身中,而复归于元炁。佛家则泛言戒淫欲以出欲界,俱是除淫之义。起首若不如是,则为落空亡。若有一死,便是万生万死,轮回不断,六道难,难矣。若人能修如是,离欲之行谓之清净梵行,成得离欲之果,谓之清净梵德,为转神入定之真基也。究之佛门,惟浙僧间有谈及除淫离欲者,由天台智凯和尚之遗教。智者之兄名陈针,出于张果真人之门,故也。
第少壮之人神炁盛,动静循环之机速。
言铅汞不少,故药生亦速。
阳炁生而后采取烹炼,所谓一阳生是兴工日,又谓一阳初动,中宵漏永是也。乃有药而后行火也。
钟离真人云:“难得者,是少年。”少年修时,根元完固,易为见功,止于千日,而可大成。又难得中年,中年者,先补之完备,次下手进工,始也返老还童,后乃超凡入圣。
老迈之人神炁衰,谓之老来铅汞少者。
纯阳六十四岁遇钟离,白玉蟾</a>六十四岁遇陈泥丸,马自然六十四岁遇刘海蟾,刘朗然子亦六十四岁遇师者,刘宽于汉灵帝时,弃司徒太尉而学道,隼七十三岁,受青谷先生传道而道成。《翠虚篇》云:“老少殊途有易难。”马丹阳</a>云:“有心人道当回首,况流年、六九性命宜乎早救,莫直待身枯朽。”
动静循环之机迟,则敲竹鼓琴为唤龟招凤之权法,而后阴极阳回而为应采之珍。
此《悟其篇》之旨也。
又云,不定而药不生。
此《玉清金笥秘文》之旨也。
重阳真人曰:“纯阴之下须是用火锻炼,方得阳气发生,神明自来是也。”
神明者,即真精元阳之妙觉。
龙眉子亦谓风轮激动产真铅,都因极还生动者之说皆是也。乃有机先一着,而后生药.以行火也。
《灵宝毕法</a>》钟离云,“晚年修持,先论救护,次论补益,自小成积,功至中成,中成积至返老还童,炼形住世是也。
此起首玄妙天机,而世人不得知者,有如此。今举世但言衰老者,不可修,盖不闻此理也。
重阳真人云:“若还悟此,目下便回头。蓬莱路,彩云端,有分相随入。”
我则曰:有此一口气在,皆可为之。
凡有一口呼吸之气,皆由元炁之所化生。一口气在,即元炁之犹有,在,是长生之根本在也。故可为修仙之事。马丹阳云:“气不断,神可固,先把马猿用工擒住,自然得性命停住。”
盖亦观之《黄庭经</a>》云:“百二十岁犹可还。”我祖师重阳真人云:“便如百岁未为迟,只在心中换过时。”
陈泥丸云:“若欲延年救老残,断除淫欲之旁门。”
一云:古人八十尚还丹。
泥丸云:“果欲留形永住世,除非运火炼神丹。”
老子</a>自言头尚白。
老子者,李老君也。即太清太赤天太上老君分神化现下降于世。盖由元始天尊初开辟为成劫而至劫坏,次开为成劫分神化生大道君及劫坏,已历四劫,次开为第五成劫,而初又分神化生老君以主太清,因其已历至五劫而称老故也。头亦示以白故也。及老君分神降于李下,亦示人以头白,其曰头尚白,自言修之迟者,指人虽老者,犹可修成,惟要精进,以求成也。马丹阳赞勉人云:“六旬有九才方修补,众人言晚了,时光马风道未暮。”又答人云:八旬有四,因甚发心修,勿言老,休寿相,气不断,亦可修持,速澄心为尚。”
白玉蟾云;“今已九旬来地,尚且是童颜。”此皆言虽老,犹可修也。葛仙翁云:“吾今六十,优赴三涂。”王重阳</a>真人自叙云:“五十二年光阴急,活到七十有几日,前头路险是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休,如何能得此中修。”
刘朗然曰:“莫待老之将至,宁知身后如何。”丹阳云:“寻思最紧是修持,急急修持尚嫌迟,这性命,于身紧,一息不来,身为土粪。愿省悟,疾速修持。固气粗,神仙准。”
衰老者,又安可以老,息诿而不决志速修之哉。少壮者,见斯毋谓老,既可修,而纵心自怠,以至于老。钟离云:“过了一年无一年,过了一日少一日。”丹阳云;“七十光阴能几日,大都二万五千日。过了一日无一日,看看身似西山日。”又云:“寿数休言百岁,从今古人生,七十难得。”
张紫阳云:“莫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难怨天。”
有缘遇此,当知为万古仙真催人早修之特旨也。
二问曰:甚时候是初用工之时?答曰:凡人之炁与神,皆日主动而夜主静。由天道,以日而生动,生阳于静,后至夜,则还为静也。人受天生亦顺,受其日动夜静者。
动作休息是人所以顺天者。
求修行之静,莫不以唯夜为然也。
俞玉吾云:“修炼力久,更无梦觉之异。虽当寝寐,神亦不昧,精生之时,不待唤醒,亦自觉悟。”夏云峰云;“自然时节,梦里也教知。”
静而复动,则用二也。此纯阳祖所谓动则施工,静则眠之训也。
我于万历壬寅春,初试百日关,于家而炼精化炁,首一月调习,次一月精进,时至神知,运一周天斡旋斗柄,默悟世尊所谓见明星而悟道之说,契我妙用。
古仙所谓北斗望南看禅师,所谓北斗里藏身之说皆同。
自是以来,一夕行过三五周天,至七八周天,又至十余周天,则工将彻夜而无间歇矣,精尽化炁矣,火候斯足矣。遂得止火之景而止之。
法,丹阳云:“所谓当下手暗修完功,行不许人知。”
约两月之余,总三月之季,而成大药。古言百日筑基者,信哉!
重阳真人云:“睡则擒猿捉马,醒来复采琼芝。”每依时,这工夫百日只许心知。
昔曹还阳老师下工时,年方三十,神清</a>气盈,夜静工勤。
无世缘之累。
不五十日,而火足采其大药,五日而得。
此行工之精,而得大药之易者。
眼有金光,鼻有气搐,耳后有风生,脑后有鹫鸣。
鹫为水鸟,即白鹭也。脑后虚空中若有鹭鸟之声乱噪不住,则大药将至之先兆也。故世尊示人曰:鹫岭。又曰:鹊巢灌项是也。
身有踊动,丹田有火珠驰聚,上冲下突,如是六种见验矣。
六种者,六根有所证果之验也。俞玉吾作参同契注,亦有六种应验之说同此。《华严经</a>》世尊亦有六种震动之说同义。
则火殊有自然投关之妙。
火珠者,无精元炁炼成金丹大药如火珠也。投关者,欲自冲过三关。顾与弢问:如何得自欲冲关?答曰:昔曹老师云:“马行熟路。”陈泥丸云:“其次膀胱如火燃,内中两肾如汤煎时,乎挑动冲心源。”皆言得金丹大药之景也。
始知天仙金丹大道独异于世,而同于佛。吾师独早成之于身,是为知修能修仙道之伟丈夫者。于是亦起首得真时,还阳精,阳炁,化阳神而出者。欤若所证不得阳精,阳炁,阳神,便堕在外道阴神之类者,是不知起首之真时者,后来吾门学者,可不以起首时,而切切早究之哉。
末句勉之戒之也。
三问曰:止火之候何为至要?答曰:药熟丹成则必止火。
顾与弢问曰:止火者,是止而不行乎?是止而复行,行而复止乎?伍子答曰:炼丹之法,以火燎药用小周天火也。药已熟,丹已成,则不用火,而止是止小周天之火,叶却有为之工,行采大药之工,则药渐见不生向外,既不生向外驰,何必强用火,故必止火。若得大药,则将大周天无候无为之火,以炼炁化神。盖小与大,有与无,不同工者,故必要先止此火,而全然不用。
丹药未成熟,则火无止景。
有火足之候见,即丹成之候见也。于是当止而止之,得其宜矣。丹未成无止景,不当止火,又直精进火,必炼至于成丹而后止。
若已熟而不知景,止火纵经多劫,而温火养丹守住阳精阳炁于丹田,能暂得长生不死。
葛仙翁云:“固形保神莫大于精。”
毕竟未脱凡胎凡质。犹有死生在,非证圣也。
药物真火候,真炼法,真而成大药者,固是出世之圣真也,何又不知止火。盖由学者前生之积修功行浅,今生之志愿止于求长生不死,欲长于短寿,长享富贵安乐而已。故仙师亦止以长生与之遂其志耳。故精气住于丹田春,必不死。即阵希夷所谓“留得阳精,决定长生”之说也。凡夫精之泄者,皆由丹田中元炁所发而化,即此仙凡而观,则丹田乃可守可泄之地,亦可生可死之基。若留精守于此.久久而复泄之,同于凡夫之常见,犹不脱凡夫之死生,故暂守之者,必求化神。
所有超脱服食,转神入定,出神之事,皆在止火之候是止火,为超凡入圣关头第一玄机也,安得不为至要夫火,即止当采金丹大药于混沌七日。
前白日关中.因言采药乃初阳之微气。采之易者,只用片响之候,一瞬息之工而可得药。故达摩云:“二候采牟尼。”言此也。及烹炼薰蒸,补得元炁已足,则阳盛而可见形,然炁何以有形,非形质也。乃有似火热之无形也,故古云:丹田火炽,曰两肾汤煎,曰火珠是也。唯有此形,而后能出神变化有形,为身外身,此是无中生有,采之而后生者.故采之难,必采工于七日方有,得不如是,则不得。
除一日,二日,三日之前日,少而不能得丹之外,于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之间,其中或有一日见丹田火炽,两肾汤煎。
火炽者,内景也。汤煎者.外景也。
风呼耳后。
呼者,似风之声也。
鹫噪京山。
玉枕关上名玉京山,即脑后之处。仙家有雀声啧啧之喻,言其似有也。佛家有鹫岭之喻,亦言其似有鹫鸣,非实有鹫鸟所鸣之岭。
斯时也眼底金光。
眼光圆满如金光,阳气复还圆满之征也。仙家有金光咒,佛家有金光明经皆此。
田中大药一粒至矣。
丹田中有火珠之说,即所谓一粒刀主,即所谓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者。
正世尊所谓火化以后,收取舍利者,此也。
火化后,同仙家小周天之候也。收舍利者,同仙家采大药得玄珠之喻。
有名曰水里玄珠。
黄帝</a>以罔象得玄珠。罔象如言无象,即是以无为之工,无象之火,以求玄珠意。
有因以青龙姹女采取而来,故略言之曰:龙女献珠。得此者,获无漏果,证无量寿。
初证长生后,超劫运皆由得此而成证果。
岂可忽之而不知究之哉,所以直论直示人曰,止火景。
四问曰:世人不知止火法者,最多其后所证如何?
仙圣不言止火者,亦多虽见仙书遗言,亦不知此为要,间或见有言者,亦不知其泄秘之要,既不知仙机,不能证仙果,我不知彼还可证甚果。
答曰:只可长生不死,为欲界初成之果,人仙是也。能守一日,则为一日不死之人仙。
阳精盛满是长生之本根,由其归于丹田,而后可得满,满而守于此中,则不亏而得长生,暂守暂得,久守久得。故纯阳祖师云:“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
百十千万亿岁劫不死之人仙,即百千万亿岁劫久守之功也。
王果斋云:“一日十二时,时时不绝。一年十二月,月月长存。
《海客论》云:“汝能远离房室,元炁不散,可以长生。”
又问曰:“用如何法守?”答曰:“阳精凝聚已结丹者,谓之不死之基,守在下田,当不离小周夭薰蒸之候而温养之。”
《胎息经》云:“知神炁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炁。”又云:“若欲长生,神炁相住。”太上久要心印经云:存其神而守其炁,又象伏龟。故名神龟龟含水中有炁。曰,神炁,人之根蒂俱在此处。
不复泄漏,则真炁常住,所以不死,有真炁足,则无可死之理。
钟离祖云:“真水真火合一,炼成大药,永镇丹田,浩劫不死,寿齐天地。”《胎息经》云:“炁入身来谓之生。”天真皇人云:“炁不散,则命不亡,命不亡,则形不灭”也!仙经云:“还精胎息,延寿无极。”重阳祖云:“惜真炁在丹田,其人不死。”
若不久守,以镇下田,其真炁犹可散,于欲境而基亦可坏。
肖紫虚云:“为报近来修道者,炼精不住亦徒然。”
是必要知火所当止,而止之。止了之后,方可采大药而超脱向上,斯时即得六通之一,为漏尽通也。
漏尽通者,阳精无漏,成神通也,为六通之根本。
男根如童子矣。即《华严经》可谓:具丈夫形,成就如来马阴藏相是也。
即老者返为童子说。精有泄窍者,修成无泄窍。精已枯者,修成满足大人之身,根如童子之小根。昔世尊修如来时,成三十二相,其一曰,阴藏如马蝗,马蝗能缩短,肾茎缩短似之。故以为喻,即此说也。此与其他修证同。若假称佛宗而为外道者,不能有此。
不知止火者,则不能别用采工以求大药而超脱,何以得成真了道哉!知止者,采而得药力足以通关,实由得清源之水炼到火足而知止候,不差之力也。
此五句是言修之真,证之实者,成仙必矣。
若药不应采而不来。即丘真人所云:“火少则金精不飞”之故也。
修士不知火有止候之景,亦不知无景之不当止,乃妄止之,而致火少。则真炁未满足,大药未成。虽采而无药,可来此正。教诫学者,要知当止之景也。
或得药来而力不足以通关,是知水源之初未知调药,不及于当采之时而炁微之病,虽得药来犹是气微力弱,不能冲关而成大道。
药生时采之太早,则不真而生炁微。正谓初九勿用。若误用微炁,决无大成之功。
以此久守于丹田,亦可为长生人仙。如炁足者,亦如留得阳精,决定长生者之小效。
此即次于炁足者,愈于凡夫之不妄泄者。
所有八百岁如钱铿者。
此疑何举钱铿为证。由其从来,只见称其寿,不见称其神通者,盖以采补小术小效而已。不知先天自然之足炁,乃不得先天足炁之功。可以延年止于八百,不可逃生死以超劫运,即此之类,故足以证此。
有七百年老古锥,如佛弟子迦叶者。
老古锥是言其端坐卓然如宝塔。昔世尊言其不能不生死,如阿罗汉。若如阿罗汉无生死,则向上可超劫运。不能无生死,终有生死不能免,故只见当时称其七百年。
有一千七十二岁,如宝台和尚者。
一云宝台和尚,亦西土人来东者,遇达摩于东度之。
皆是此类,但不能至年劫,多求其寿齐天地,而更能超劫运。唯知止火得药而通关,服食入定出神者能之。故《灵宝度人经》道言:“道寿无极,天寿有穷,人寿无定。真与道通,寿则无数。”所谓长生久视,寿历无极。
吕祖真人云:“一点元阳,以炼形化炁,使形化炁,超凡躯入圣品,以三万六千年为一岁,三万六千岁为一劫,三万六千劫为一浩劫,浩浩之劫不知岁月之几何,而与天地长久。”仙经云:“服丹守一,与天相毕。”
所以知止,后有大异者,如此。昔钟离祖仙翁云。“丹熟不须行火候,更行火候必伤丹。”张紫阳亦云:“未炼还丹须速炼,炼了还须知止足。若也持盈末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又弥勒云:“绕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后圣可不知急于止火之候与。
五问曰:何为周天火候?答曰:“周天者,如日月行天,一昼一夜行天一周是也”。又问:“日月火候,以何相如,应喻一周?”答曰:“天体周围三百六十度有余者,而火候亦三百六十余者,以此为相如也。借以太阳日理言之。初自地下而上升,转逆上于天之上,复下于地之下,所行完过三百六十度矣,谓之一周。
许旌阳云:“神运炁化,上则经天,下则纬地。”
一日一周,而明日又一周,积三百六十周而为一年,故炼丹时之火候,实似之当神炁并行之初,亦从地之下,逆升于天之上。
天上乾之首也,地下坤少腹也。古谓之黄河水逆流,一谓之曹溪水逆流,一谓之洞水逆流者。
亦复降于地之下如一周,于天之理,故以喻一周于身者。又三百六十周为一年之日,喻三百六十周亦为一炼之火候也。
此发明了周天,又收结了前句。
俞玉吾云:“若能回天关.转地轴.上下相应,则一息一周天也。”又云:“上升下降,一起一代,徘徊于子午。”韩逍遥云:“法轮要转常须转,只在身中人不见。”又云:“法轮转得莫停留,念念不离轮自转。”此言详于内,指通玄秘诀者。
然言三百六十周之度,兼言三百六十日之一年,即此身中有一年之象,便能还复身中一年所损之炁。故古来圣真皆以之取喻也。
又问:“身中造化如何有三百六十,去合天上之周数三百六十?”答曰:“许旌阳真君云:‘二百一十六用在阳时者,言阳时依阳之策数用九。
易爻辞云: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十有四。
子至巳为六阳时,若四九三十六为度也。云一百四十四行于阴候者,言阴时依阴之策数用六。午至亥为六阴时,各四六二十四为度也。合之得三百六十,正同天度之周数。故取喻亦宜也。
又问:“古仙皆分小周天、大周天之说,果何所用而分别大小意,或非以三百六十周教而可分别异名?”答曰:“旌阳之说即小周天之所用。
有三百六十数者。
钟离仙祖之云:“一年沐浴防危险"者,即大周天之所用也。
无三百六十数者。
张紫阳又云:“只此大周天一场,大有危险”者,不可以平日火候例视之。”其言平日火候者,即从前百日关中所用之小周天也。言不可倒视者,正分别小周天之有象数,大周天不限度数之各异用也。小周天用于化炁时。
百日关中炼精化炁也。
其中玄妙有子午十二时之阳火阴符。
古云,子己六阳时,进阳曰火。午亥六阴时,退阴符。及伍子受曹真人密旨,又若十二时中,时时皆有明火阴符。凡进则曰进阳火,凡退则曰退阴符。亦以阳用者,曰火。阴用者,曰符。重承真人瞩又加嘱而不替。伍子意欲疑问真人,咄曰,信受著天命不可违。
卯酉二时之沐浴也。故《华严经》亦云:“诸物定能应时转妙法轮”是也。
皇甫履道云:“十二时中无令间断。”俞玉吾云:“天道无一息不运,丹道无一息间断”。
大周天用于化神时。
十月关中炼炁化神也。
其中玄妙有不息,即有无,息从不息而无息者也。
许旌阳云:“有火随交变,无火遂无生。”
如是而言火候之周天,少仿佛其大略者。
再合并以直论中之火候经,与语录中之众问答,而后始得全火候之粗迹。
而玄妙之妙,合于天机者,犹在真参实悟。坐据蒲团校勘处,自有真知。而口头语言,终不能以一涂而尽。
参悟,则实有心得。若徒求知于口耳间闻,恐后用心悟时,又生大疑病。
六问曰:“蒙喻精虽真,而而不得为真精用,是何故?”
此疑既知精之真,或必能用其精之真,若反不得用者,无乃犹有天机未得真而使然矣。
答曰:“未调药之故也。”
药必先调,调其生之时,合于当生之时。调定其机,而后用当采之工。调者,当未采未炼先之工,非若火,为行火时用调者。
又问曰:“从古以来,但言调息为火候,未言调药,而今又何始有此言?”答曰:“此万圣万真至秘之天机也。只为前圣高真,奉持天尊科禁,秘之不敢轻言者。后之圣真成道者,皆必由于得此。世欲之小根,不得此者,即不能成道也。我辈金莲法眷也,从旷劫修来,必因未得此句,则不得真可长生不死之元炁,不能成仙了道。直至今生有幸,得闻老师曹还阳真人云:‘忙里偷闲调外药,无中生有采先天’之句。是李虚庵真人口授来,天仙金丹之秘诀也。正不敢独善一身,又恐后来人不知有此一机,所必当知者,而为请求,乃至不得所以,证了只得吐露一句消息与后来圣真,好向此句寻个真实人头,方有得金丹成道分。若不向此句请求,正无缘于丹道。正所谓‘说尽万般差别法,总与金丹事不同。’陈泥丸云:‘若非金液还丹诀,不必空自劳精神。’调药者,正所以调金液也。”
又问:“如何用调法?”答曰:“药生时用调,调其合于当采之时。然邪正两门,皆言药生有时,今世人所已知之时,乃邪说旁门之所谓时,非天仙圣道之所谓时。”
好淫邪之人,不信修仙。另有真道,迷执淫事为道,故不用调药之时及法。若天仙圣道,必调药之真时,而后合同于天上之事,故最辟邪淫之说,只恐门下法眷误犯,丧失现在性命,怨悔不及。
人若不信,便将他自身所已知,已行者,勘过不合于仙道。百日,十月有成之期,空劳岁月,为何无成。再将他前代师家,曾已行过者,皆无成而必死,即见邪说虚假,便当知天仙之道言药有不同,调药更甚异。唯天仙知之,调之。应得成天仙者,得闻知,调之。凡世人不得知,不能调也。不能调,则精生时,之老嫩不齐,则其补精之用,有所不同。
白玉蟾云:“药物不精,神丹不灵。”
必单先如法用工调药,调其药生炁足,而可采炼补精,能至满足者为是。
药不知调,则不得真足之元气炁。不唯药有不生之时,或生有迟促之异,是其采取之假而无验,不证长生不死,便当知非改过,若不改过,便是自投地狱。
若药不调其机而乱采,失于迟早之候而徒采不足之炁,欲补精而不得其补,欲满足而不得满足,便成盲修瞎炼。得其调者,凡药之生,皆如是时,皆可采补,方名真阳,方成真药。生生如是不差别,而后可谓之调,不然炁不足,用精不能补,则大药不能生也。不可谓之天仙大道。
调得真觉则得真炁,不得真觉则不得真炁。用嫩微而急采之,故不足以成丹。必要得旺炁之精,方可用以补精,精到满足,即是气到满足,精炁到满足,即是大药有炁之发生,则谓之大药生。能冲三关而成神仙,天仙。不满足者,不发生大药,不能冲过三关,此见调药为至秘要机关。
又问:“若以辨时而调药,世人皆言有老嫩之分别,或是彼已知者,今何言其俱不知不能?”答曰:“天仙于药生之时候辨老嫩,为调。凡世邪道,以药生之形质辨老嫩,而不用调。由此不同,所以不知不能。”
又问:“何为药生之时用调?何为药生之形质?”答曰:“辨时候者,群之合于清真,先之先天。辨形质者,辨于重浊,后之后天。”
又问:“何为清真?先重浊后?”答曰:“觉觉是真觉,调之皆得真觉,全无妄觉,即是清真之先。若以妄念贪淫事,而求至于浊质微露,即是重浊之后。信奉如是辨者,未有不得真精为用者也。
按佛与祖言,淫事即尘境,魔境。淫念即妄识觉而依尘,则入魔而为六道种。觉不依尘,背尘合觉,此六门先入一抄,亦佛法初机,时同于仙道初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