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3个月前 作者: 杭辛斋
    卦位第二


    《周易</a>》八卦方位之有先天后天,虽始于有宋,然推之于数而悉符,求之于象而胥合,证之于《彖》、《象》十翼,而确有可据。是乃易象之所固有,不但《周易》为然,即《连山》、《归藏》,其经卦别卦既同,恐亦不能有用而无体,有后天而无先天也。汉《易》虽鲜传书,然如荀氏</a>慈明之升降,虞氏仲翔之纳甲,取象于先天卦位者甚多。自朱子本者甚多,而《参同契》尤先后天并用,特未立此先天后天之名目耳。自朱子《本义》,以邵子先后天八卦方位各图,弁诸经首,遂开后儒攻击之门。明清以来言汉学者,以排诋宋学为先,乃波及于邵子。实则宋季项氏安世,早有平论。谓河洛卦象,体用分明,悉出理数之自然,无可攻击。所以遭后世之非议者,只以立名未当耳。故谓天地定位为伏羲八卦可也,谓帝出乎震为文王八卦,未免无据。盖伏羲画卦,体用一源,当然先后天并有,不能至文王而始有此八卦之用也。故后儒有改伏羲八卦为天地定位图,改文王八卦为帝出乎震图者,自较旧名为佳。但改伏羲与文王之名可也,至先天后天之名,则不可改。《序卦》定名,与《彖》、《象》、《系辞》之明言先后天者甚多,不但“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二语,足为先后天之证也。吴乔</a>《他石录》谓乾卦先天之先读去声,非邵子所谓先天之先,是真世儒之见。孔子</a>赞《易》之时,岂有沈约</a>四声之谱,已传异音别义之说哉!《彖》、《象》,《文言》、《系辞》,无不有韵,分阴分阳,细入毫芒,独未尝有异读改义之例。汉学家博考群籍,亦明知乾坤坎离之先后体用,极阴阳造化之妙,无可非难。于是又遁其辞,指为外道,曰希夷仙也,不妨以外道说《易》。邵子交于二程,何可出此?“考亭于丹道有所见,是以手注魏伯阳</a>之《参同契》。见邵之图,欣然会心,入于《本义》,而不计丹道可以倚《易》,《易》不为丹道作也”云云,是非但昧礼失求野之义,且声声言易,与易道之相去远甚。博学雄辩,适见其客气之盛。兹编去取,一本经传,准之象数。门户异同之见,概所不取。


    先天八卦


    《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八卦相错。是故易,逆数也。”(胡东樵《易图明辨</a>》曰:按此章与八卦之位无涉。天地定位言乾坤自为匹也,山泽通气言艮兑自为匹也,雷风相薄言震巽自为匹也,水火不相射言坎离自为匹也,云云。夫《说卦传》本文明明曰“天地定位”,而曰“与位无涉且自为匹”者,无位又安见其相匹乎?其恣意辩驳,不顾前后如此。)


    邵子曰:“此一节明伏羲八卦也。八卦相错者,明交错成六十四卦也。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曰数往也。知来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故云知来也。夫易之数由逆而成矣。此一节直解图意,若逆知四时之谓也。”(以次序观之有乾一而后,有兑二。有兑二而后、有离三震四,而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亦以次而生。自图之左方,震之初为冬至,离兑之中为春分,以至于乾之求而交复。至焉,皆逆而得其已生之日。因自今日而追逆昨日也,故曰“数往者顺”。其右方自巽之初为复,至坎艮之中为秋分。艮至于坤之末而交姤。至焉,皆进而得其未生之日。因自今日而逆讣来日也,故曰“知来者逆”也。按:此但以言邵子之数,至《说卦》所言蕴义甚广,实不仅此。朱子仅取邵说,故攻击之者谓取《十翼》为先天卦注脚。然先天图岂邵子私有哉!)


    邵子《观物外篇》曰:“震始交阴而阳生,巽始消阳而阴生。兑阳长也,艮阴长也。震兑在天之阴也,巽艮在地之阳也。故震兑上阴而下阳,巽艮上阳而下阴。天以始生言之,故阴上而阳下,交泰之义也。地以既成言之,故阳上而阴下,尊卑之义也。乾坤定上下之位,离坎列左右之门。天地之所阖辟,日月之所出入。是以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昼夜长短,行度盈缩,莫不由乎此矣。”(《朱子语类</a>》曰:先天图直是精微,不起于邵子。希夷以前元有,只是秘而不传,次第是方土辈所相传授。《参同契》所言,亦有些意思。)


    先天八卦,以乾坤坎离为四正,震巽艮兑为四维。四正者,所以立体。故河图之位,亦只列四方。乾坤坎离者,即天地水火(以历象言,离坎亦为日月。)。水火者,天地之大用。合天地水火,而万象无不毕举矣。释氏言地水火风,西儒言</a>水火土气,亦即乾坤坎离也(坎水离火。地即土,天即气也。释氏言风,风亦为气也。)。邵子所谓震始交阴而阳生者,谓乾与坤接,而震一阳生于下。《参同契》曰:“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言三日之夕,月见庚方,纳震一阳之气也。巽始消阳而阴生者,谓坤与乾交,而巽一阴生于下。《参同契》曰:“十六转就统,巽辛见平明。”言十六日月旦月退辛方,纳巽一阴之气也。自震一阳进而纳兑之二阳,至乾之阳而满。兑纳丁,乾纳甲。此望前之候,明生魄死之月象也。自巽一阴退,而纳艮之二阴,至坤三阴而灭。艮纳丙,坤纳乙,此望后三候魄生明死之月象也。此所谓纳甲。虽出于《参同契》,虞氏翻说《易》,皆本于此,与先天八卦方位之阴阳消长悉合。可见自汉以前,必有此说。魏伯阳得假之以明丹学,与朝屯暮蒙之候,同为取资于《易》,非伯阳所创造也。今指纳甲为道家外说,然则屯蒙需讼之次,将因《参同契》定为火候,亦谓之外说耶(今屯蒙需讼,幸有孔子《序卦》一篇得以无紊。使《序卦》不传,而简册紊乱,亦惟有取《参同契》所列朝屯暮蒙之次以定六十四卦之序耳。何独疑于纳甲为哉!)!《礼运》曰:“播五行于四时,和而后月生也。是故三五而盈,三五而阙。”正合此意。播五行于四时,以一岁中四气之流行言之,出震齐巽之方位是也。三五而盈三五而阙,以一月中月体之消长言之,乾南坤北之方位是也。月生明谓阳之进,月生魄谓阴之退者;天地之数,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故一月三十日,而月之得光只二十五日(每月二十八日至初二日,月无光也。)。《参同契》曰:“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当。四者合三十,阳气索灭藏。”此象数兼资,不能离数以言象,亦不能离象以言数者也。附纳甲图如下:


    纳甲图


    纳甲之说,不但与先天图之阴阳消长相合,与河图之数位亦合。河图三八居东为甲乙木,二七居南为丙丁火,四九居西为庚辛金,一六居北为壬癸水,五十居中为戊己土。乾纳甲,坤纳乙,东方木也。兑纳丁,艮纳丙,南方火也。震纳庚,巽纳辛,西方金也。坎纳戊,离纳己,中央土也。乾又纳壬,坤又纳癸,北方水也。汉上朱氏曰:“纳甲者,举甲以该十日也。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巽庚辛,坎离戊己,艮兑丙丁,皆自下生。圣人仰观日月之运,配之以坎离之象,而八卦十日之义著矣。”


    乾坤甲乙,艮兑丙丁,震巽庚辛,坎离戊己,为日月本体,故图未列。乾又纳壬,坤又纳癸,乃阳中之阴,阴中之阳。目所不见,故亦不列于图。


    《系传》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虞氏注谓:“日月悬天成八卦象,三日暮震象月出庚,八日兑象月见丁,十五日乾象月盈甲壬,十六日旦巽象月退辛,二十三日艮象月消丙,三十日坤象月灭乙癸,晦夕朔旦则坎,坎象水流戊。日中则离离象火就己,戊己土位,象见于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坤?象》“西南得朋”。虞曰:“阳丧灭坤,坤终复生。”此指说易道阴阳之大要也。又曰:“消乙入坤,灭藏于癸。”


    《参同契》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升降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


    汉以前易字皆从日从月,日上月下。日勿之易后出,遂滋异议。许叔重《说文》“日”字引《秘书》“日月为易”,可见相传甚古矣。


    《虞氏易》卦位,乾坤列东,艮兑列南,震巽列西,坎离居中,与纳甲图同。盖先天卦位立其体,故天地定位,日东月西。阴阳消长,各循其序。纳甲言其用,故卦各从其所纳之方,虽异而实同也。离东坎西,至望夕则日西月东。坎离易位,其离中一阴,即是月魄。坎中一阳,即是日光。东西正对,交注于中。此二用之气,所以纳戊己也。故曰“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也。乾纳甲而纳壬,坤纳乙而纳癸者,以乾之中画即太阴之精,望夕夜半月当乾,纳其气于壬方,地中(地中者,即地之下面也。)对月之日也。坤之中画即太阳之精,晦朔之间日在坤,纳其气于癸方,地中合日之月也。徐敬可曰:“望夕之阳既盈于甲,其夜半日行至壬,而月与为衡。日中原有阴魄,所谓离中一阴者,平时含蕴不出(今西人以远镜窥日,见日中有甚大之黑影,与离卦之象适合。),至是盛阳将革,又感正对之阴,乃充溢流滋,而为生阴之本,故其象为⊙,即望夕夜半壬方之日也。晦旦之阳,既尽于乙,其夜半日行至癸,而月与同躔。月中原有阳精(今西人远镜窥见月中有类于河流者,其形不定。虽未敢断为即月中之阳精,然与坎卦之象亦无不合矣。),所谓坎中一阳者,平时胚浑而不分,至是则盛阴将革,又感摩戈之阳,乃剖发迸泄而为生阳之本,故其象为〇,即晦朔间癸方之月也。故曰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此论纳甲极精。以证先天卦位,益可见汉人以前,必有相传之学说。或即许叔重所谓《秘书》(《说文》“日月为易”引《秘书》)之类,不但非陈邵所创造,亦非魏伯阳所能创造也。(万氏弹峰曰:天地定位一节,孔子已发明纳甲之旨,得《参同契》其义始著。以六卦证月候,而坎离为日月之本体,居中不用。五行家谓初三以后庚金旺,初八以后丁火旺,十五以后甲木旺,十六以后辛金旺,二十三以后丙火旺,三十日后乙木癸水旺。盖月受日之精光,而五行又受日月之精光,故乘日月所泊之地而旺也。东方朔</a>以纳甲五行定人命之吉凶祸福,则其说亦不起于《参同契》也。)


    《系传》曰:“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xuǎn)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邵子本此节,绘六十四卦方图,其中心四卦为震巽恒益,外一层为坎离,再外一层为艮兑,再外一层为乾坤,次序悉合。与其小横图(即《本义》所谓《伏羲八卦次序》者)八卦之次序亦合(震巽居中,外为坎离,又外为艮兑,首尾为乾坤)。故邵子《大易吟》曰:“天地定位,泰否反类。山泽通气,咸损见义。风雷相薄,恒益起意。水火相逮,既济未济。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十六事者,四画之卦即中爻是也)。八卦相荡,为六十四。”此邵子有得于先天之学,而撷其精蕴处也。惟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数,乃邵子贯澈易理,独有会心,自成一家之学。与扬子《太玄》,皆足与《易》相发明,而实非《周易》卦象之数也。自《本义》以邵图弁首,后之说《易》者,以邵子之数为易象之数。如来瞿塘、胡沧晓、张乘槎(chá)比比皆是,实属大误。故兹编于邵子之小横图、大横图、大圆图、方图,皆不赘录。间有足资参考者,今所刊行之《易经</a>》皆具此图,检寻固极便也。


    《说卦传》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此节明乾坤交生六子之序,《本义》别立为图,曰“文王八卦次序”,(伏羲八卦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岂至文王而始有乾坤六子之序?况后天八卦以坎离为用,乾坤退居,何得以此为文王八卦乎?)实即先天图。阳始交阴,阴始交阳,由先天八卦,变为后天之枢纽也。


    学者以先天后天两图,并列互观,详察其阴阳变化之序,先后更易之次,自有无穷妙境。诸家之说,虽各明一理,非具有心得者,阅之转无所适从耳。


    后天卦


    《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坤地也,不可以一方言,故不曰西南。兑正秋也,举兑则坎冬震春离夏可知矣。西南为神,神无方而易无体,故独此两卦不言方。)。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艮居丑寅二辰。丑十二月成,终也。寅正月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观物外篇》曰:“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交而为泰,坎离交而为既济也。乾生于子,坤生于午。坎终于寅,离终于申。以应天之时也。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南,长子用事,而长女代母,坎离得位,兑震为偶,应地之方。王者之法,其尽于是矣。”


    林氏《易稗传</a>》曰:“先天所以立体也,后天所以致用也。以阴阳之体论之,巽离兑本阳体也,而阴来交之。震坎艮本阴体也,而阳来交之。伏羲之卦,得阳多者属乎阳,得阴多者属乎阴。后天之卦,得一阴者为三女,得一阳者为三男。先天之位,三女附乎乾,三男附乎坤。阴附阳,阳附阴也。后天之位,三男附乎乾,三女附乎坤者,阴附阴,阳附阳也。”(按:先天言体,故阴阳从其多者为主。后天言用,故阴阳取其少者为主也。)


    《说卦传》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既读若概,古字通也。《本义》:此去乾坤而专言六子,以见神之所为然。其位序亦上章之说,未详其义。朱子不强不知以为知,是其笃实处。但此章为易学纲领,与“帝出乎震”一章并列。全《易》精蕴,悉从此出。不知其义,《易》何从说哉!)


    后天八卦,为人用之卦。古圣帝王制作之大原,治平之经纬,皆出于后天八卦之用。下而历象、推步、运气、乐律、占卜、风鉴、星命诸术,亦皆后天卦也。《周易》序卦,则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二者兼行。汉学家之攻击先天,由于门户之见过深,未暇取经文而详玩之耳。《上经》始乾坤终坎离,明明先天卦位也。《下经》始咸恒终既未济,明明后天之卦位也。而六十四卦之命名,于先后天相关者尤多。如天火曰同人,同人亲也。水地曰比,比亲也。同人比何以亲?非以先后天,乾离坤坎之位相合乎?火雷曰噬嗑,噬嗑合也。水泽曰节,节亦符合之意。非离震坎兑,亦先后之位相合乎?此其最显者也。蛊卦干父之蛊,干母之蛊,本卦未尝有父母之象。虞氏以卦变言之,谓蛊由否来,父母谓否之乾坤。然损亦否变,未尝言父母,否本卦亦未言父母,何独著其象于蛊?惟以先后天证之,则先天山风之位,后天以乾坤居之,可不烦言而自解矣。各卦类此者甚多,详下《卦名》章。


    《说卦传》“帝出乎震”一章,与“神也者”一章,皆言后天八卦之方位及作用。一“帝”字,一“神”字,皆贯澈全章。帝也者,所以主宰此出震齐巽之用者也。神也者,所以变化此雷风山泽之妙者也。帝出乎震而神妙于兑,兑为少女(今西洋相传上古之神像,类作少女形,其用意与此亦不谋而合者也),兑说言,故曰“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先天水火不相射,雷风相薄。至后天二八易位,则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山泽通气,先后天同也。然后天山泽之用,即见于震兑。以震兑反之,即艮巽也。),然后能变化既(既当读若概)成万物也。“万物出乎震”,以下“万物之絜齐也,万物皆相见,万物皆致养,万物之所说,万物之所归,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凡七言“万物”。独乾曰“阴阳相薄”,不言万物。以后天乾居戌亥之位,为万物入无之数,八风不周之方,群龙无首,用藏而不可见(乾无也。《说文》:天屈西北为无。),故不言万物。至坎藏艮成,终而复始,震出用九,即以长子代父之用也。“神也者”一章,备言六子,皆称万物。不言乾坤,以六子之用皆乾坤之用,故始曰“妙万物”而为言,终曰“既成万物”。凡言“万物”者八,虽不言乾坤,而乾坤之用已并举矣。


    《说卦》自“天地定位”至“神也者”四章,详言先后天八卦方位功用,备极明显。虽未有图,亦与图无异。而“易逆数也”以下,如“动散润烜说止君藏”,与下两节之摹拟虚神,更有非图之所能描画者。旧说谓先天卦圆,后天卦方,固未尝误。然不可泥于字面,兼玩图书圆中有方,方中有圆之义,方能得变化活泼之机。且所谓圆者,非纸上所画一圈之平圆,乃如天体之浑圆耳。读者但认定所画圆图之形以为圆,每多窒碍而难通矣。所谓方者,不仅四方,亦兼八方。要亦非纸上所画之平方,学者详玩图书,必先深求其意,得其形而不滞于形,明其体而不囿,先后融贯,两图不啻一图,亦即可以无图。或有疑吾言者,可取此四章诵读至百千遍,目追心写,自悟孔圣神化之笔,真与造物同功,决非后人先天、后天两图所能尽。此孔子赞《易》之所以无藉乎图也。


    后天方位,离南坎北。汉学家遂据此以攻击乾南坤北之先天图,谓孔子《说卦传》,明言乾西北之卦,坤虽不言方,居离兑之间,自在西南。故曰“乾寒坤暑”。若乾南坤北,则乾暑坤寒,岂非与孔子之说大悖乎!先天驳议,当以此说为最有根据。后人虽有辨之者,其说仍不出邵氏方圆二图之外,未足以辨汉学之惑焉。夫《系传》曰“天地定位”,曰“天地设位”,皆以天地言,而乾坤在其中。易者,一易而无不易,上下易,阴阳易,此所以成天地之用。而乾坤之位,岂有一定而不易之理?乾南坤北者,天地之体,阴阳升降,冬寒夏暑,布五行而成四时。天度一岁而一周,此天地之南北以一年而言者也。而日行一日而一周,子南午北,以分昼夜。卯酉东西,以正昏旦。此昼夜之南北,以一日而言者也。故论卦位,有一年之南北,有一日之南北。一日之南北,子北在夜,午南为昼,午南而子北,离午而坎子,此人人所知者也。而论一年之南北,则冬至日南至,而夏至日北至,体用相错,则子午不啻易位,坤居南而乾在北矣。是以八卦阴阳,都要活看。先天后天之图,只存其大体之梗概,万不可沾滞泥执。以纸上之卦爻,为天地之法象也。


    读《易》首在明卦。六爻之卦,皆三画之八卦因而重之,以成六十四卦。不明三画之卦,何以明《彖》、《象》而识经传之意义乎?不明先后天之方位体用,何以明象数而识阴阳之变化乎?专言汉《易》者,向无八卦方位之图。专言宋学者,卦图皆宗朱子《本义》,全取邵氏之说,均无论矣。其号称兼取汉宋,如《周易折中》、《来氏集注》、《周易函书》等,皆搜罗宏富。卦象之图,多至数百,要皆偏重于宋学者为多。所谓以先天数为易数之误,均未能免焉。邵氏之说理非不精也,特皆其悟而自得之理,别有境界。初学于数理尚无端倪,骤读其说,极易以辞害意。即如“天根”“月窟”诸说,非深造有得,不易领会。若展图而指之,曰此天根也,此月窟也,乃乾遇巽时地逢雷处也,意非不明,而心得何在?且迹象横梗胸中,以后更难言进步,实为初学之大患。兹编之有图,出于万不得已。因为初学说法,非此不便指讲。故陈陈相因之图,虽有佳者,亦徒割爱。学者能象义觕(cū,同粗)明,然后最求前人之图说观之,是非去取,自有成竹。不致以讹传讹,此著书者之微意也。


    卦材第三


    程朱《传》、《义》,宗王《注》,其释《彖》、《象》,均以卦德卦义卦名为言。来知德氏《集注》言性情,以内卦为性,外卦为情,意非不当,要皆强为之名。实则孔子《系传》、《说卦》,当名辨物,已有定称。《传》曰:“彖者,才也。才也者,材也。”言材则体用皆赅,德性兼备无余蕴矣。《说卦》“雷动风散”,“乾健坤顺”两章,皆言八卦之材。知八卦象之材,而后知六十四卦因重交互,无不各因其材。而辨其情伪吉凶,铢两悉称,名实相副。《彖》、《象》传赞,亦无不各因其材以为之辞,无一字之虚设焉。学者宜详玩经文,而合之于象,准之于数,融会贯通,由一卦以推各卦,而观一卦,更必遍取各卦,参互比例,而后能得其真确之意义。不可因字义注释之已明,而不复研求深意之所在焉。


    健顺动入陷丽止说,各一字概一卦之德性功用。而父母男女,亦各因其名,以定一卦之分际。今皆谓之材者,以六十四卦之《彖》、《象》,无不合内外两卦之材以命辞。而一卦六爻,及内外中爻,亦无不取材于是。《传》曰:“君子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彖辞因材而施之辞也,且不特内外卦为然。即卦中之一爻,为何卦之爻,即具何卦之材。如为坎爻必有陷义,或险义。为离爻者,必具明义,或丽义。惟乾坤两卦,不以爻言。而《杂卦》之“震起兑见巽伏艮止”,此“起止见伏”四字,尤为八卦变化之门。观象玩辞,均不可不于此郑重注意也。


    卦名第四


    《易》六十四卦,八纯卦外,五十六卦,皆合两卦之象数而立之名。名所由来,两汉之师说既不尽传,后人遂不能明其意之所在。为之说者,皆赖《序卦》及《杂卦》之单辞双义,推衍而申明之。不知《序卦》,但据文王之卦序而贯串之,《杂卦》则专以中爻交错,明刚柔消长之理,而终之以刚决柔之大用。此皆孔子赞《易》微言大义所在,与当名辨物,别为一义,不容依附牵涉并为一谈者也。盖自《连山》、《归藏》,经卦别卦,相传各有其名。文王之序《周易》,有仍其旧名者,有别言新名者。今《连山》、《归藏》,既无全书,无从参考。而《周易》卦名,各家注《易》者,迄无所发明。其浅显易见者,如泰否损益等卦,尚不难顾名思义。若火山之何以名旅,山火之何以名贲,及大过小过之类,则望文生义,即难自圆其说。众议纷纭,乃无可折中矣。不知名位象数,互相因缘,不能相离。不知名,其何以知《易》?遍征群籍,兼及古今占筮诸书,始知《周易》卦名,有合内外两象之名义而成者,如屯蒙需讼等卦是也。有取象于先天卦位者,如大小过等卦是也。有取象于后天方位者,如谦睽家人等卦是也。有合取先后天卦位者,如噬嗑同人节比中孚观颐大小畜等卦是也。更有取象于八宫世应,及五行顺逆者,至不一例,要无不各有其义。旧说只限于内外两象者,说尚可通。余皆以不解解之,兹特疏举所已知者如左,未知者仍阙疑以俟后之君子。


    乾 象辞“天行健”三字尽之。八纯卦名,皆不易。既知八卦之方位,象数重卦之名位,象数举可知矣。


    坤 象辞“地势坤”三字尽之。乾不称乾而坤称坤者,此天地阴阳之分际,圣人之物笔也。按:《序卦》不序乾坤,以乾坤为天地,万物皆覆载于天地之中。全《易》六十四卦皆乾坤六爻所生,故《系辞》称为“《易》之门”,“《易》之蕴”,非屯蒙以下六十二卦所能等量而齐观也。《序卦》首曰“有天地”,天地即乾坤也。


    屯 屯,难也,阴阳始交,故为六十二卦之始。按:屯象,草木初出地,而尾犹屈。一阳动于下,而上未应。中爻艮止,故难。此由内外两象取义以立名者也。


    蒙 蒙,物之始生。按:阳气动于地之下,而二上两爻包坤,有离象。如日光下烛,则地之上必有气蒸发,所谓蒙气是也。故名曰“蒙”。


    需 《象》曰:“云上于天”。《序卦》:“需,养也。”按:需从雨从而。“雨”为坎,“而”与古文天字同,乾也。


    讼 《象》曰:“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言其义也。天与水违行,言其象也。按:天水违行,何以有讼之名?夫乾父也,坎为中男,天与水乎,抑父与子也。圣人不忍斥言父子,而云天水,所谓微言也。《杂卦》“讼不亲也”,可互文见义矣。


    师 《彖》曰:“地中有水,师。师,众也。”按:大地所载之物,莫多于水。而地中之水,尤多于地上之水。故云“众”。


    比 《象》曰:比,辅也。按:水地相比,先天卦坤居北方,后天卦坎居北方,坤坎同位,故曰“比”。此合先后天之象而立名者也。


    小畜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按:后天巽东南,乾西北,乾巽对宫,畜有相近相合之意。此取后天方位之象以立名者也。月卦乾为四月,与巽辰巳亦同位。


    履 《彖》曰:柔履刚也。按:“柔履刚”三字,聚讼不决。或云“乾履兑”,或曰“三履四”,皆非也。柔履刚,坤三柔履乾三刚,此由对卦取象以立名者也。坤曰“履霜”,离曰“履错然”。始终以履,即始终以礼。先天兑居乾之左,后天兑居乾之右,左右逢源,礼和为贵,合先后天之象观之,更见象义之精,立名之当也。


    泰 《彖》曰:小往大来。否 《彖》曰:大往小来。按:泰否之说,先儒言之详矣。然其立名,则取象于卦候,及先后天方位者也。玩《坤?文言》自见。


    同人 天火同人。《杂卦传》曰:同人亲也。按:先天乾,后天离,先后同位,故曰“同人”,曰“同人亲也”。


    大有 《象》曰:火在天上。按:大有亦先后同位,而其立名。不取先后天,而取对卦水地比覆象之地水师,故师众也,大有众也。变化不测,精义入神。《学易笔谈二集》,述其一端,余义尚未能尽。


    谦 《象》曰:地中有山。按:后天坤艮对宫,坤未艮丑,子正在丑,午正在未,丑二未八。二八易位,天地之数由此匀平,故曰“谦称平”。


    豫 《象》曰:雷出地奋。按:豫之立名,与大有与师谦与履同例。履以制礼,礼之本在谦。豫以作乐,乐之本在小畜。孟子</a>曰“畜君何尤”,又曰“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乃深得易象之精意者也。


    随 《象》曰:泽中有雷。按:随之立名,取象后天之少女长男,阳动阴随,夫倡妇随。而六爻未尝言夫妇,则重在随时。有孚在道,不以形下之名与器限也。此非熟玩先后天八宫纳甲,及六十四卦,上下变通,未易窥测。


    蛊 《象》曰:山下有风。按:山风两卦,先天在右,后天居左。立名之取象于先后天自无疑义。爻象多取父母,即后天乾坤之证也。所以谓之蛊者,蛊训事,亦训故。史称三皇五帝之故事,亦云“蛊事”,故曰“干蛊”。阴阳之数,至十八而变化备,蛊次第十八。物之变莫不由于风,实由于虫。巽之风兼今日之所谓空气。空气不可见,于风见之。巽之入,风之无微不入,实气之无微不入耳。虫生于气化,气非有止之者亦不化。上卦艮止,故蛊能变化。物理之精,一名之微,而巨细无遗。非造化之笔,其孰能之!


    临 《象》曰:泽上有地。按:临为月卦,立名自出于卦候,观彖辞自见。临丑月卦,丑数二。丑与子合,为天地始合,故复小临大。


    观 《象》曰:风行地上。按:巽坤亦先后天同位之卦。名曰“观”者,观以目。目上下相合,观八月卦,故亦兼取卦候。


    噬嗑 《象》曰:电雷噬嗑。按:先天离,后天震,故曰“噬嗑合”也。明先后天之相合也。


    贲 《象》曰:山下有火。按:山以草木为饰。贲无色也。山下有火,草木焚山成贲矣。此由内外两象立名者也。旅之“鸟焚其巢”,象出于贲,所谓上下易之卦也。


    剥 《象》曰:山附于地。按:剥为九月卦,当然由卦候立名。阴之消阳以渐,剥与夬相对。履霜坚冰,非至柔变刚,尚不悟其为剥也。


    复 《象》曰:雷在地中。又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按:复为一阳来复,立名即取本卦之一爻为主,而兼取卦候。《传》曰“复小而辨于物”。辨之于早,所以能见天地之心也。


    无妄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按:妄,《说文》“乱也”。马、郑、王、萧皆作望。以刚自外来为主于内,前人都以变卦释之,而说各不同,未敢妄断。观象辞“君子以茂对时育万物”,则亦有取卦候。故端木氏《周易指》以为对时卦,亦无他书可证,姑阙疑以待博雅君子。


    大畜 《象》曰:天在山中。按:艮乾亦先后同位之卦,乾巽以辟卦及后天同位曰“小畜”。故此先后八卦同位者,曰“大畜”。


    颐 《象》曰:山下有雷。按:颐亦先后天同位,故取象上下相合。凡颐皆下动而上下动者也。爻取龟息虎视,当为古易相传之象,为今道家修养之秘龠。孔子非道家之学,故以节言语慎饮食言之,而象数亦无不悉合。所谓殊涂而同归也。


    大过 《象》曰:泽灭木。按:大过,大者过也。阳大阴小,过者过乎中之谓。大过言大过乎中,即阳过乎中也。此全取象于先天卦位。先天巽兑居乾之左右,皆偏而不中。巽兑皆二阳,所谓阳过乎中(先天以体为主,以二阳者为阳卦,二阴者为阴卦。后天以用为主,以一阴为阴卦,一阳为阳卦。观大小过立名,先天卦之方位已明白如见矣。)。大者过也。“大过栋桡”,栋极也,极中也,本末弱则合上下两象而言之。颐中重坤,大过重乾,以结上篇。终以坎主,开后天之局,即以启下篇之端。故离履错然,上下篇相错,六十四卦皆一气呵成矣。


    习坎 《象》曰:水洊至。按:八纯重卦,皆不易卦名,独坎曰“习坎”。先儒论议纷如,各有所见,偏以理想者多。坎劳卦也,后天居坤位,坤“不习无不利”,所谓安而行之者也。非生知之圣,讵足语此?圣人立教,首重时习。坎子一始,故特于重坎著“习”字以明立教之旨,亦为全《易》入门之关键也。


    离 《象》曰:明两作。按:“明两作”者,兼日月而言。月得日光而明,月之明即日之明,故重离以象日月也。离居乾位,而曰“牝牛”,正与《坤?彖》之“牝马”对。所谓八卦相错。


    咸 《象》曰:山上有泽。按:《序卦》无咸。咸无也。孔子以有立教,故不序咸。卦之立名全取先天卦象。先天兑艮对宫,艮居西北。后天乾位,戌亥无数。咸从戌口,天地娵訾之口,八风不周之方,精义入神,合乾坤之体用而赅之矣。后天乾居西北,辟卦坤居西北,故曰乾坤合居。后天巽乾对宫,先天兑艮对宫,下篇以巽兑震艮代乾坤之用,而咸居首,神矣哉圣人之笔也!


    恒 《象》曰:雷风恒。按:恒兼取先天卦象而言也。先天艮东北,巽西南,与泽山之对宫,适成交线。谓之恒者,对咸而言。咸无而恒,有咸无方体,而恒则“立不易方”。咸速恒久,在数为一正一负,而交相为用者也。后天震巽相连,震出巽齐,长男长女,身修家齐,故有恒久之道。


    遁 《象》曰:天下有山。按:遁亦先后天同位之卦,独不取相合之义,而用相违之遁,正与大畜相对。一进一退,同为西北入无之方。大畜为世间法,而遁则出世法也。乾天艮门,戌亥空亡,故曰“遁入空门”。卦象及卦数,皆与今日佛经合。神哉《易》之广大悉备!宇宙之内,无一能外之者矣。


    大壮 《象》曰:雷在天上。按:大壮与无妄,为上下相易卦。立名亦取象卦候。马氏曰“壮伤也”,虞氏说亦同,盖古训也。意较壮盛为深。


    晋 《象》曰:明出地上。按:晋之名,合先后天卦位之象而言也。离为坤阴,坤先天居北,地道卑而上行,丽乾而合明,故曰晋。晋者,进也。


    明夷 《象》曰:明入地中。按:明夷与晋反,天道下济。日在地下,无所谓伤。明夷之伤,因八宫为坎之游魂,坎伤也,为日食象。取象不一,而义必有所由来,岂可执一端而论哉!


    家人 《象》曰:风自火出。按:家人立名,全取后天卦象。雷风风火,皆后天东南相连之卦,故象称言有物而行有恒。卦本二女,而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以爻言也。参看《学易笔谈二集》。


    睽 《象》曰:上火下泽。按:睽之名,亦取后天象。离之与兑为火金相克,爻除初九,位皆不当,阴阳相违,与家人相反。


    蹇 《象》曰:山上有水。按:蹇由本卦内外两象之义以立名也。


    解 《象》日:雷雨作。按:解之命名,与蹇同例。与屯两象易,难得解矣。


    损 《象》曰:山下有泽。按:损益定名,与泰否同例。


    益 《象》曰:风雷益。按:《象》曰“风雷”,而《彖》特著曰“木道乃行”,此为《象传》中之特笔,与天道地道人道相并。以天地人之气,非木不通。故天地人三才齐于巽,文不著于巽,而著于益,学者宜深思之。


    夬 《象》曰:泽上于天。按:夬姤皆十二月消息卦,自重在卦候。但夬姤立名,取于本卦上下之一爻,与剥复同例。


    姤 《象》曰:天下有风。按:姤郑氏作“遘”,序剥于复先,而次姤于夬后,与泰否损益同意,圣人之微旨焉。


    萃 《象》曰:泽上于地。按:萃之名,由本卦内外两象及中爻巽艮取义,而皆萃于六四之一爻。


    升 《象》曰:地中生木。按:立名.与萃同例。《杂卦传》曰:“萃聚而升不来也。”不来者,往而不复之谓。


    困 《象》曰:泽无水。按:下坎为水,而曰“无水”者,坎漏而上泽之水竭也。坎兑亦先后天同位之卦,而困之名,则以“刚掩也”。先儒皆以本卦六爻推寻,义无一当。刚柔相推,由于对象之贲。故在六三一爻。详《学易笔谈》。


    井 《象》曰:木上有水。《彖》曰:巽乎水而上水。按:井之名,出于火雷噬嗑,与困同例。市井相联,往来井井,为六十四卦,阴阳往来之枢纽。更与鼎相通。


    革 《象》曰:泽中有火。按:革之名,取象后天。离火克金,而兑金继离而代之。金曰“从革”,故名“革”。革而信之,己日乃革,中得坤土,故曰“革而当,其悔乃亡”。当者,九四之一爻。四爻变则六爻皆当矣。


    鼎 《象》曰:木上有火。《彖》曰:以木巽火。按:《鼎?彖》曰:“鼎象也。”亦彖辞之特笔。鼎象在屯,名则仍由内外两象取义者也。又与井对,井性鼎命。略见《学易笔谈》。


    震 《象》曰:洊雷震。按:震先后天方位相连,故《彖》言“虩虩”“哑哑”,多叠文。


    艮 《象》曰:兼山艮。按:兼山者,别于《连山》也。


    渐 《象》曰:山上有木。按:《序卦》以渐为进,承上文而言耳。实渐之义不限于进。《坤?文言》曰“其所由来者渐矣”。巽之初爻,履霜之渐也。下艮止之,得渐之正,故取女归。亦由本卦两象定名而兼取义于对象者也。


    归妹 《象》曰:泽上有雷。按:渐之吉以艮止也。易为震动,适相反矣。故曰“征凶”。然事有常变,处变得正,亦天地大义所不废。而八宫以雷泽为最终归魂之卦,故以归妹名之。


    丰 《象》曰:雷电皆至。按:丰与噬嗑上下易,亦先后天同位之卦也。而丰之名,则只取象后天。东南震曰出,离日中,谓之丰者,万物皆相见,生物至盛之时也。


    旅 《象》曰:山上有火。按:旅与贲为上下易之卦,名之曰“旅”。昔人多未详其义,不知亦由八宫取象者也。乾七世游魂为火地晋,归魂火天大有。仍复乾位,若归魂不归,游入离宫,则四爻变为火山,故曰“旅”也。


    巽 《象》曰:随风巽。按:重木而曰“随风”。随对象为蛊,蛊先后甲,巽先后庚,因缘所在,学者最宜注意。


    兑 《象》曰:丽泽兑。按:丽,离也。郑氏作离。兑讲学,离明两作,在明明德,大学</a>之始。详《学易笔谈初集》。


    涣 《象》曰:风行水上。按:涣,亦以本卦两象之名者也。涣与畜对。


    节 《象》曰:泽上有水。按:节亦先后天同位。噬嗑合,同人亲,节者符节,比者比附,特以先后天四正之卦,立此合同节比之名,先后之大义亦显著矣。乃后人犹聚讼不休,何哉!


    中孚 《象》曰:泽上有风。按:中孚亦先后天同位之卦。孚者同也,中者巽五兑十,五十居中,故曰“中孚”。


    小过 《象》曰:山上有雷。按:小过与大过同例。先天震居坤之左,艮居坤之右,皆过乎中。阴体,故曰小过。


    既济 《象》曰:水在火上。按:既未济坎离相交,与泰否损益同例。既济六爻皆当,阴阳定,而易之道穷。故《虞氏易》以乾坤成两既济为凶。


    未济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按:既济则易无可易而穷,物不可穷,故《序卦》以未济终。济者济河也,地天泰冯河,坎离济河,(天地际,亦阴阳际。善恶生死,皆此际。故人处天地间,不能逃阴阳之外,即不能不济渡此际。佛经所谓渡也,即济谓已登彼岸,已渡此泰河也。未济离上坎下之位未动,犹未登彼岸者也。此佛经与《易》名异而义皆相通者也。)济此河也。泰冯河马壮,坎马亟心,立心恒,乾健不息,坤行无疆,皆合先后天之义,通天地人之道。六十四卦往复,皆为此“济”之一字。故《易》者济世之书,孔子赞《易》以济天下万世,后人犹以《易》为教人卜筮之书,岂不痛哉!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