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章

3个月前 作者: 朱谦之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严可均</a>曰:「民之饥」,御注作「人之」。


    罗振玉曰:御注本、敦煌辛本诸「民」字均作「人」。「饥」,诸本均作「饥」,下同。


    谦之案:景福、庆阳、楼正、柰卷、河上、顾、赵、诸王本均作「民」,遂州、邢玄、严及后汉书</a>郎顗传引并作「人」,傅、范本「饥」下有「者」字。毕沅</a>曰:「『饥』,河上公</a>、王弼</a>诸本皆作『饥』。案古『饥馑』字作『饥』,『饥饿』字作『饥』,此应作『饥』。」今案:毕说是也。字林:「饥,饿也。」「饥,谷不熟。」「民之饥」正作饥饿解,宜作「饥」,不作「饥」。御注、景福、邢玄、庆阳、楼正、柰卷、河上、顾、严、傅、范、赵、群书治要、后汉书</a>郎顗传引并作「饥」。又道藏王本二「饥」字亦并作「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


    严可均曰:「上有为」,河上、王弼、高翿作「上之有为」。


    罗振玉曰:「民」,敦煌辛本作「百姓」。「上之」,景龙本、敦煌辛本均无「之」字。


    谦之案:严本作「百姓难治,以上有为,是以不治」。傅、范本作「民之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与诸本稍异。


    彭耜曰:「五注无此十五字。」又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引王弼注:「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下云:「疑此非老子</a>之所作。」


    人之轻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轻死。


    严可均曰:「生生之厚」,各本作「求生」。


    罗振玉曰:「求生」,景龙本、敦煌辛本作「生生」。谦之案:遂州、彭、范作「生生」,柰卷、王羲之</a>、赵孟俯作「求生」,高翿作「生求」,傅作「求生生」。严无「以其」二字,傅、范、彭、柰卷「厚」下有「也」字。案作「生生之厚」是也。


    易顺鼎</a>曰:按「求生之厚」当作「生生之厚」。文选</a>魏都赋「生生之所常厚」,张载</a>注引老子曰:「人之轻死,以其生生之厚也。」谓通生生之情以自厚也。足证古本原作「生生」。淮南精神训、文选鹪鹩赋注、容斋随笔</a>并引作「生生之厚」,皆其证。五十章云「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又其证之见于本书者矣。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吴云曰:傅本作「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王弼无第一「贵」字。


    罗振玉曰:敦煌辛本「为」下更有「生」字。「贵生」,景福本「生」下有「也」字。


    谦之案:首句广明、景福、王羲之、赵孟俯同此石。邢玄同敦煌辛本。「贵生」下,柰卷、彭、傅、范及治要引均有「也」字,淮南道应训引有「焉」字。又案淮南精神训:「夫人之所以不能终其寿命而中道夭于刑戮者,何也?以其生生之厚。夫惟能无以生为者,则所以修得生也。」语亦本此。惟淮南以父讳长,故变「长」言「修」。俞樾曰:「『修得生』,本作『得修生』,『得修生』即得长生也」。文子</a>十守篇正作「夫唯无以生为者,即所以得长生」。疑老子古本在「贤于贵生」上本有此一句。七章「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五十九章「长生久视之道」,「长生」一语,得此而三。又此章每段三句,「是贤于贵生」与上文「是以轻死」为对句。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无韵。姚文田、邓廷桢、奚侗同。陈柱:饥、饥韵,治、治韵,死、死韵。谦之案:「饥」当作「饥」,说见前。又敦煌辛本「生为」下更有「生」字。「贤于贵生」上据文子十守篇有「即所以得长生」一句,是生、生亦韵也。


    右景龙碑本不分章,五十二字,敦煌本注五十三字(实五十四字),河上、王本五十三字,傅本六十三字,范本六十字。河上本题「贪损第七十五」,王本题「七十五章」,范本题「民之饥章第七十五」。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