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3个月前 作者: 姚球
草部下
【白豆蔻】
气大温。味辛。无毒。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白蔻气大温。禀天水火之气。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阳相火三焦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气味俱升。阳也。肺主气积冷气。肺寒也。气温温肺。
味辛散积。所以主之。食入反出。胃无火也。辛温暖胃。故止吐逆反胃。胃中寒则不能化水谷。肺寒则不能行金下降之令。白蔻辛温。所以胃暖则消谷。肺暖而下气也。
制方:白蔻同丁香、砂仁、陈米、黄土、姜汁丸。名太仓丸。治反胃。同人参、生姜、陈皮、藿香。治胃寒呕吐。同半夏、陈皮、生姜、白术、白茯。治寒痰作吐。同藿香、陈皮、木香。治上焦滞气。同人参、白术、陈皮、生姜。治秋疟。胃呕不食。同扁豆、五味、橘红、木瓜。
治中酒呕吐。
草部下
【白蒺藜】
气温。味苦。无毒。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炒去刺)
白蒺藜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升味降。秉火气而生阳也。主恶血者。心主血。肝藏血。温能行。苦能泄也。症者有形可征也。有形之积聚。皆成于血。白蒺藜能破之者。以入心肝而有苦温气味也。痹者闭也。
喉痹。火结于喉而闭塞不通也。温能散火。苦可去结。故主喉痹。乳难。乳汁不通也。乳房属肝。气温达</a>肝。其乳自通。白蒺藜一名旱草。秉火气而生。形如火而有刺。久服心火独明。火能生土。则饮食倍而肌肉长。肝木条畅。肝开窍于目。故目明。木火通明。元阳舒畅。
所以身轻也。
制方:白蒺藜同归身。治月经不通。同杞子、菟丝子。治肝虚。同五味、淫羊藿、杞子、海螵蛸。
治肝虚阳痿。专为末服。治一切郁症。明二三十年之目疾。
草部下
【缩砂仁】
气温。味辛涩。无毒。主虚劳冷泻。宿食不消。赤白泄利。腹中虚痛下气。(姜汁炒)
砂仁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涩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味俱升。阳也。主虚劳冷泻者。阳虚而作劳。则真气愈耗。所以土冷而泄泻也。砂仁气温益气。味涩可以止泄也。辛温温胃。胃暖则宿食自消。赤白泻利。肠寒积滞也。辛温散寒。味涩止泄也。腹中虚痛。腹中阳气虚而寒痛也。温以益阳。辛以散寒。所以止之。肺主气。下气者。辛能益肺。肺平气自下也。
制方:砂仁同人参、陈皮、藿香、白茯、白芍、炙草。治吐泻不食。同藿香、橘红、木瓜。治霍乱转筋。同川附、炮姜、浓朴、陈皮、饭丸。治冷痢。连壳炒黑末。热酒下二钱。安胎止痛。
用两许炒为末。入盐三钱。汤泡冷服。治干霍乱。
草部下
【姜黄】
气大寒。味辛苦。无毒。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姜黄气大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辛苦无毒。得地金火之二味。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心腹心肺之分也。心主血。肺主气。结积者。气血凝结之积也。其主之者。辛能散气。苦能破血也。疰忤者。湿热内疰。性与物忤也。其主之者。苦寒清湿热也。下气者。苦寒降气也。破血者。辛苦行血也。除风热者。风热为阳邪。外感太阳经。气寒清热。味辛散风也。苦寒而辛散。故又主痈肿。功力烈于郁金者。气较郁金更寒也。
制方:姜黄同肉桂、枳壳。治左胁痛。同当归、生地、牛膝、延胡索、肉桂。治积血痛。同肉桂末。治中寒心痛。
草部下
【郁金】
气寒。味辛苦。无毒。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郁金气寒。禀天冬令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辛苦无毒。得地金火之二味。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心主血。肺主气。味苦破血。气寒降气。所以主血积下气也。疮口热则腐烂血流。苦寒之品。为末治外。能生肌止血也。破恶血者。即味苦破血积之功。其主血淋尿血者。则入小肠苦寒清血之力也。以其生肌止血。所以又主金疮。
制方:郁金同韭菜、降香、归身、生地、童便。治吐血衄血。同牛黄。治阳毒失血。
草部下
【款冬花】
气温。味辛。无毒。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
款冬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润泽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肺金主气。气逆则火乘金。而咳逆上气气喘矣。其主之者。味辛润肺。
气温宣通。则肺金下降之令行而诸症平也。喉痹者。火结于喉而闭塞也。喉亦属肺。款冬辛温通肺。故并主喉痹也。诸惊痫寒热邪气者。惊有虚实之别。痫有五脏之分。其类不一。所以邪气亦有寒热之殊也。其主之者。以其邪虽有寒热之殊。然皆厥阴肝木气逆火炎之症。款冬辛温。温能达肝。辛能降气。气降火平。邪气退矣。
制方:款冬同麻黄、杏仁、桑皮、甘草。治寒郁气喘。同百合煎膏。名百花膏。治痰咳有血。
草部下
【旋覆花】
气温。味咸。有小毒。主积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旋覆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咸有小毒。得地北方阴惨之水味。入足少阴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温能散积。咸能软坚。故主结气胁下满也。水气乘心则惊悸。
咸温下水。所以并主惊悸也。去五脏间寒热者。五脏藏阴者也。痰蓄五脏。则寒不藏而寒热矣。咸温可以消痰。所以去寒热也。补中者。中为脾胃。水行痰消。则中宫脾胃受补也。下气者。咸性润下也。因有小毒。所以服之必烦也。
制方:旋覆同人参、半夏、代赭石、甘草、生姜、大枣。治伤寒汗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除。
草部下
【藿香】
气微温。味辛甘。无毒。主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
藿香气微温。禀天初春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之二味。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风水毒肿者。感风邪湿毒而肿也。其主之者。风气通肝。温可散风。湿毒归脾。甘可解毒也。恶气。邪恶之气也。肺主气。辛可散邪。所以主之。霍乱。脾气不治挥霍扰乱也。芳香而甘。能理脾气。故主之也。心腹亦脾肺之分。气乱于中则痛。辛甘而温。则通调脾肺。所以主之也。
制方:藿香同香附末。升降诸气。同陈皮。治霍乱。同滑石、丁香。治夏月吐泻。同香附、甘草。
治胎气不安。同白茯、半夏。治风水毒肿。
草部下
【前胡】
气微寒。味苦。无毒。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前胡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足太阳膀胱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胸者肺之部也。心火刑肺。则肺之津液不下行。郁于胸中而成痰矣。前胡味苦清心火。所以主痰满胸也。人身之气。左升右降。心火乘肺。肺不能降。则升亦不升而胁中痞矣。前胡味苦气寒。清心降气。肺气降。则升者亦升。而痞愈矣。心腹结气。
邪热之气结于心腹也。寒能下气。苦能散结。所以主之。风头痛。伤风而头痛也。风为阳邪。苦寒抑阳。故止头痛。去痰下气。清心宁肺之功也。伤寒寒热。乃阳盛阴虚之风热症也。
苦寒清热。所以治之。苦寒之味。行秋冬肃杀之令。所以推陈致新。盖陈者去而新者方来也。味苦清火。所以明目。气寒助阴。所以益精也。
制方:前胡同杏仁、甘草、桑皮、桔梗。治热喘下气。同花粉、归身、甘草、黄芩。治伤寒寒热。
同甘菊、丹皮。治风热目疼。
草部下
【羌活】
气平。味苦甘。无毒。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痉。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独活)
羌活气平。禀天秋燥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甘无毒。得地南方中央火土之味。入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其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者。金疮为风寒所击。
则血气壅而不行。其痛更甚矣。羌活苦能泄。甘能和。入肺解风寒。所以风血行而痛止也。
奔豚者。肾水之邪。如豚奔突而犯心也。苦可燥湿。甘可伐肾。所以主之。痫者风症也。痉者湿流关节之症也。羌活气平。可以治风。味苦可以燥湿。故止痫痉也。女子疝瘕。多经行后血假风湿而成。羌活平风燥湿。兼之气雄。可以散血也。久服则脾湿散。所以轻身。心血和。所以耐老。皆味甘苦之功也。
制方:羌活同麦冬、前胡、黄芩、甘草。治太阳疫症。同白术、苍术、秦艽、生地、苡仁、木瓜、石斛、黄柏。治下部湿热。同生地、赤芍、甘草、丹皮、石膏。治风热牙疼。
草部下
【升麻】
气平微寒。味苦甘。无毒。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气邪气。蛊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不夭。轻身长年。
升麻气平微寒。禀天秋平冬寒金水之气。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
味苦甘无毒。得地南方中央火土之味。入手少阴心经。味苦则燥。入足阳明胃经。气味轻清。
阳也。其解百毒者。气平而寒。味甘而苦。能清能和。所以解毒也。其杀百精老物殃鬼者。
升麻禀平寒之气。则得清阳通达之性。能破幽暗。制精鬼也。瘟疫瘴气邪气。皆天地郁塞熏蒸之气也。平寒能清。苦能泄。甘能和。所以能辟之也。蛊毒阴恶败坏之毒。甘苦之味。能和能解。故药入口。蛊即吐出也。其主中恶腹痛者。甘能解毒。苦能泄邪也。其主时气毒疠头痛者。甘平和毒。苦寒清热。平苦又燥湿也。其主寒热风</a>肿诸毒者。平甘以和之。寒苦以清之。入膀胱。能散寒热风肿也。喉痛口疮。火郁于上也。其主之者。苦寒之味。火郁发之也。久服不夭。轻身长年者。升麻为阴中之阳。能升阳气于至阴之下。阴精所奉。其人寿也。盖必佐补药。方可久服耳。
制方:升麻同葱白。散阳明风邪。同石膏。止阳明齿痛。同葛根、白芍、甘草。名升麻葛根汤。
治阳明之热邪。及疹。同人参、莲子。治噤口痢。同石膏、知母、麦冬、竹叶。治阳明经风热。同川连、红曲、滑石、白芍、甘草。治痢。
草部下
【川芎】
气温。味辛。无毒。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川芎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
气味俱升。阳也。风为阳邪而伤于上。风气通肝。肝经与督脉会于巅顶。所以中风。风邪入脑头痛也。其主之者。辛温能散也。寒伤血。血涩则麻木而痹。血不养筋。筋急而挛。肝藏血而主筋。川芎入肝而辛温。则血活而筋舒。痹者愈而挛者痊也。缓急金疮。金疮失血。则筋时缓时急也。川芎味辛则润。润可治急。气温则缓。缓可治缓也。妇人禀地道而生。以血为主。血闭不通。则不生育。川芎入肝。肝乃藏血之藏。生发之经。气温血活。自然生生不已也。
制方:川芎同白芍、归身、生地。名四物汤。治血虚。同甘菊、归身、生地、白芍、甘草。治血虚头痛。同归身、桂心、牛膝。治子死腹中。同续断、生地、白胶、杜仲、山萸、北味、人参、黄、枣仁。治血崩不止。
草部下
【防风】
气温。味甘。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久服轻身。
防风气温。禀天春和风木之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肝为风木。其经与督脉会于巅顶。大风之邪入肝。则行于阳位。故头眩痛。其主之者。温以散之也。伤风则恶风。恶风风邪。在表之风也。肝开窍于目。目盲无所见。在肝经之风也。风行周身。在经络之风也。骨节疼痛。风在关节而兼湿也。盖有湿则阳气滞而痛也。皆主之者。风气通肝。防风入肝。甘温发散也。脾主肌肉。湿则身重矣。久服轻身者。风剂散湿。且引清阳上达也。
制方:防风同白芍、黄。治表虚自汗。同荆芥、白芷、生地、地榆、黄。治破伤风。
草部下
【葛根】
气平。味甘辛。无毒。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葛根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辛无毒。得地金土之味。入足阳明经燥金胃。气味轻清。阳也。其主消渴者。葛根辛甘。升腾胃气。气上则津液生也。其主身大热者。葛根气平。平为秋气。秋气能解大热也。脾有湿热。则壅而呕吐。葛根辛甘。升发胃阳。
胃阳鼓动。则湿热下行而呕吐止矣。诸痹皆起于气血不流通。葛根辛甘和散。气血活。诸痹自愈也。阴者从阳者也。人生阴气。脾为之原。脾与胃合。辛甘入胃。鼓动胃阳。阳健则脾阴亦起也。甘者土之冲味。平者金之和气。所以解诸毒也。
葛谷气平味甘。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阴中阳也。阴中之阳为少阳。清轻上达。能引胃气上升。所以主下痢十岁以上。阳陷之症也。
制方:葛根同香薷、生地。煎服。可以预防热病。同白芍、甘草、山药、白茯、焦米。治痢血不止。葛根一味。治中毒。
草部下
【麻黄】
气温。味苦。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去节水煮去沫用)
麻黄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气味轻升。阳也。心主汗。肝主疏泄。入肝入心。故为发汗之上药也。伤寒有五。中风伤寒者。风伤卫。寒伤营。营卫俱伤之伤寒也。麻黄温以散之。当汗出而解也。温疟。但热不寒之疟也。温疟而头痛。则阳邪在上。必发表出汗。乃可去温疟邪热之气。所以亦可主以麻黄也。肺主皮毛。皮毛受寒。则肺伤而咳逆上气之症生矣。麻黄温以散皮毛之寒。则咳逆上气自平。寒邪郁于身表。身表者。太阳经行之地。则太阳亦病而发热恶寒矣。麻黄温以散寒。
寒去而寒热除矣。症坚积聚者。寒气凝血而成之积也。寒为阴。阴性坚。麻黄苦入心。心主血。温散寒。寒散血活。积聚自破矣。(根节)气平。味甘无毒。入足太阳脾经、手太阴肺经。所以止汗也。
制方:麻黄同桂心。治风痹冷痛。同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治伤寒营症。同白芍、甘草、炮姜、细辛、苏梗、北味。治肺寒而喘。麻黄根同黄、牡蛎末。小麦汤下。治自汗。
草部下
【白芷】
气温。味辛。无毒。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肉。
润泽颜色。可作面脂。
白芷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而芳香。得西方燥金之味。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味俱升。阳也。其主女人漏下赤白者。盖肝主风。脾主湿。风湿下陷。则为赤白带下。白芷入肝散风。芳香燥湿。故主之也。肝藏血。血寒则闭气。温散寒。
故治血闭。阴者男子玉jing。女人pin户也。属厥阴肝。肿而寒热。肝经风湿也。湿胜故肿也。
白芷入肝。辛可散风。温可行湿。所以主之也。肝经会督脉于巅顶。风气通肝。肝开窍于目。头风侵目泪出。肝有风而疏泄也。其主之者。以辛温可散风也。胃主肌肤而经行于面。辛温益胃。故长肌肤。芳香辛润。故泽颜色也。可作面脂。乃润泽颜色之余事也。
制方:白芷同黄、甘草、生地、麦冬、五味。能长肉。同辛夷、细辛。治鼻症。同甘草、生姜、豆豉、大枣。名神白散。治一切伤寒。同贝母酒煎。治乳痈初起。同白芍、甘草、白茯、焦米。治胃虚泄漏。
草部下
【本】
气温。味辛。无毒。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头风痛。长肌肤。悦颜色。
本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
气味俱升。阳也。妇人以血为主。血藏于肝。肝血少。则肝气滞而疝瘕。之症生矣。本温辛。温行辛润。气不滞而血不少。疝瘕自平也。厥阴之脉络阴器。厥阴之筋结阴器。其主阴中寒肿痛者。入肝而辛温散寒也。厥阴之脉抵小腹。肝性急。腹中急。肝血不润也。味辛润血。所以主之。风气通肝。肝经与督脉会于巅顶。风邪行上。所以头痛。其主之者。辛以散之也。肺主皮毛。长肌肤。味辛益肺之力。悦颜色。辛能润血之功也。
制方:本同木香。治雾露清邪中于上焦。同羌活、细辛、川芎、葱白。治寒郁太阳头痛。同白芷。可作面脂。
草部下
【柴胡】
气平。味苦。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得地炎上之火味。胆者中正之官。相火之腑。所以独入足少阳胆经。气味轻升。阴中之阳。乃少阳也。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脏六腑也。脏府共十二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矣。
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故主寒热之邪气也。春气一至。万物俱新。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性。入少阳以生气血。故主推陈致新也。
久服清气上行。则阳气日强。所以身轻。五脏六腑之精华上奉。所以明目。清气上行。则阴气下降。所以益精。精者阴气之英华也。
制方柴胡同人参、半夏、黄芩、甘草、大枣、生姜。名小柴胡汤。治少阳寒热。同白芍、甘草、枳实。名四逆散。治胸胁痛。四肢厥冷。同人参、升麻、黄、甘草、归身、白术、广皮、生姜、大枣。名补中益气汤。治劳伤倦怠。同人参、黄、白术、甘草、升麻、白茯、泽泻、葛根、神曲。治暑伤元气。同升麻、葛根等。能升阳散火。同白芍、丹皮、山栀、甘草、白茯、白术、广皮、归身。名逍遥散。治肝胆郁火。
草部下
【桔梗】
气微温。味辛。有小毒。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桔梗气微温。禀天初春稚阳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味辛有小毒。得地西方阴惨之金味。
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胸者肺之分也。胁者胆之分也。胆气不升。肺气不降。则滞于胸胁。痛如刀刺矣。其主之者。辛以散之。温以达之也。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太阴行气于三阴者也。肺亦太阴。通调上下。相传之职。太阴不能通调。则腹饱满矣。其主之者。辛以调气。温以行气也。大肠者燥金之腑也。大肠湿热。则鸣幽幽。肺与大肠为表里。桔梗辛以益肺。肺通调水道。则湿热行而肠鸣自止。胆为中正之官。胆者担也。胆气伤。则不能担当而惊恐悸矣。桔梗辛温。则扶苏条达。遂其生发之性。复其果敢之职。而惊恐悸自平也。
制方:桔梗同贝母、巴霜。名结胸汤。治痰在中焦。同人参、北味、麦冬。治小便不通。同枳壳。
治胸满不痛。同甘草。名甘桔汤。治肺痈。同生姜。治妊娠中恶心腹痛。
草部下
【茵陈】
气平。微寒。味苦。无毒。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胆。久服轻身益气。耐老。
面白悦。长年。
茵陈气平微寒。禀天秋平冬寒金水之气。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苦无毒。
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风为阳邪。湿为阴邪。风湿在太阳。阳邪发热。阴邪发寒也。其主之者。气寒清热。味苦燥湿也。心为君火。火郁太阴。则肺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热与湿结矣。太阴乃湿土之经。所以蒸土色于皮毛而成黄胆也。其主之者。苦平可以清心肺。微寒可以解湿热也。久服则燥胜。所以身轻。平寒清肺。肺主气。所以益气。心主血。味苦清心。清则血充华面。所以耐老。而面白可悦也。心为十二官之主。
心安十二官皆安。所以长年也。
制方:茵陈同川莲、干葛、黄柏、苡仁、北味。治酒疸。同二术、茯苓、泽泻、车前、木通、陈皮、神曲、红曲。治谷疸。同生地、石斛、木瓜、牛膝、黄柏。治女劳疸。
草部下
【夏枯草】
气寒。味苦辛。无毒。主寒热。瘰鼠。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
夏枯草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膀胱寒水经</a>。味苦辛无毒。得地火金之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遇火令而枯。禀金水之气独全。水制火。金平木。故专主少阳相火。
风木胆经之症。气味轻清。少阳也。太阳主表。表邪外入。则太阳有病。而恶寒发热矣。其主之者。味辛可以散表寒。味苦可以清热也。瘰鼠。皆少阳胆经风热之毒。夏枯草禀金水之气味。所以专入少阳。解风热之毒也。头乃太阳行经之地。膀胱湿热则生头疮。其主之者。气寒清热。味苦燥湿也。积聚而有形可征谓之症。乃湿热结气也。味辛可以散结。味苦可以燥湿热。所以主之也。瘿亦少阳之症。其主之者。以夏枯草专治少阳之症。而辛散之功也。
湿邪伤下。脚肿湿痹。无非湿也。苦能燥湿。所以主之。且入肺与膀胱。而有祛湿之力。
湿胜则身重。既有祛湿之功。所以能轻身也。
制方:夏枯草末。治血崩不止。及赤白带下。夏枯草可代柴胡升发。可代甘菊清肝。同白茯、白术、黄柏。治湿热。同连翘、金银花、贝母、元参、薄荷、花粉、紫背天葵、甘草。治瘰有功效。用数两煎汤。煮甘菊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白芨、白蔹、甘草、生地、白芷、半枝莲。消一切肿毒甚神。
草部下
【丹参】
气微寒。味苦。无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丹参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
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心腹者。心与小肠之区也。邪气者。湿热之邪气也。气寒则清热。味苦则燥湿。所以主之。肠小肠也。小肠为寒水之腑。水不下行。聚于肠中。则幽幽如水走声响矣。苦寒清泄。能泻小肠之水。所以主之。小肠为受盛之官。本热标寒。所以或寒或热之物。皆能积聚肠中也。其主之者。味苦能下泄也。积聚而至有形可征谓之症。假物成形谓之瘕。其能破除之者。味苦下泄之力也。心与小肠为表里。小肠者心火之去路也。小肠传化失职。则心火不能下行。郁于心而烦满矣。其主之者。苦寒清泄之功也。肺属金而主气。
丹参清心泻火。火不刑金。所以益气也。
制方:丹参同牛膝、生地、黄、黄柏。则健走飞步。同麦冬、沙参、五味、甘草、青蒿、花粉。
治烦满。同牛膝、木瓜、萆、、杜仲、续断。治脊强脚痹。专一味。治湿热疝气。自汗出欲死者。为末水丸。治软脚病。
草部下
【益母子】
气微温。味辛甘。无毒。主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轻身。
益母气微温。禀天初春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之味。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肝为藏血之脏。脾为统血之脏。辛甘益血。目得血则能视。所以明目。脾者阴气之原也。肺者津液之原也。甘辛能润。所以益精。脾者为胃行津液者也。肺者相传之官。通调水道者也。辛甘益脾肺。则津液行而水道通。所以除水气。久服益肝脾肺。肺主周身之气。脾主周身之血。肝为生生之脏。以生气血。气血生。生长旺。自然身轻矣。(茎)主疹痒。所以可浴儿也。
制方:益母子童便煎服。能下死胎。同川芎、归身、白芍、生地、杜仲、阿胶、续断丸。安胎止痛。同生地、白芍、麦冬、青蒿、五味、阿胶。治胎漏下血。
草部下
【红花】
气温。味辛。无毒。主产后血晕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
亦主蛊毒。
红花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
气味俱升。阳也。肝为藏血之脏。生生之经。产后血晕口噤者。产后则肝血不藏。肝枯则风炽。所以血晕而口噤也。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红花辛温润血。所以主之。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皆血寒不行。不能养肝之故。红花辛温。活血畅肝。所以主之也。并酒煎服者。借酒活血润血之力也。亦主蛊毒者。辛温则散而毒可解也。
制方:红花煎汁和童便服。治胞衣不下。产后血晕。同当归、生地、牛膝、白芍、益母、川芎、延胡索。治产后恶血不尽。
草部下
【香附】
气微寒。味甘。无毒。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气。长须眉。(醋炒)
香附气微寒。禀天深秋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胸中者肺之分也。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气。气滞则热而皮毛焦。香附甘寒清肺。所以除胸中热而充皮毛也。久服令人益气者。微寒清肺。肺清则气益也。须眉者血之余。脾统血。味甘益脾。脾血盛。所以须眉长也。
制方:香附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毛。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童便炒则入血分补虚。盐水炒则入血分润燥。青盐炒则益肾。酒炒则行经络。醋炒则入肝。姜汁炒则化痰饮。
同参、术则补气。同归、地则补血。同木香则去滞。同蔻仁则理气。同沉香则降气。同川芎、苍术则解郁。同栀子、川莲则降火。同茯神则交心肾。乃十二经气分之要药也。童便炒为末。醋汤服。治血崩。同茯神、甘草。治气逆。同沉香、砂仁、甘草。治痞胀噫酸。同砂仁、甘草。治一切气滞症。同乌药、甘草。治一切心腹刺痛。同茯神、甘草、橘红。治妇人血滞气虚之症。
草部下
【贝母】
气平。味辛。无毒。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去心糯米炒)
贝母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其主伤寒烦热者。伤寒有五。风寒湿热温。而风与热。乃阳盛之症。阳盛所以烦热也。贝母气平则清。味辛润散。故主之也。淋沥者膀胱有热也。邪气者热邪之气也。膀胱以气化为主。贝母味辛润肺。肺乃主气之脏。肺化则气润及于州都。小便通而不淋沥矣。其主疝瘕者。肺气不治。则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因而湿热之邪。聚结成疝成瘕。贝母气平。可以通调水道。味辛可以散热结也。大肠之脉。其正者上循咽喉。火发于标。乃患喉痹。痹者闭也。其主之者。味辛气平。能解大肠之热结也。肺乃津液之腑。主乳难者。味辛能润。润则乳自通也。肺主皮毛。味辛气平。则肺润而皮毛理。可愈金疮也。
风痉者。风湿流于关节。致血不能养筋而筋急也。贝母味辛。辛则散风湿而润血。且贝母入肺。肺润则水道通而津液足。所以风湿逐而筋脉舒也。
制方:贝母、姜汁丸。治忧郁不伸。同浓朴丸。化痰降气。同知母、牡蛎末。猪蹄汤调服。治乳汁不下。专末。治吐血衄血。吹鼻中。治吹乳作痛。同知母、前胡、麦冬、葛根、甘草。治伤寒烦热。同陈皮、前胡、石膏、知母、麦冬、竹沥。治痰疟。同白芷、白蒺藜。治郁症乳痈。
草部下
【葶苈子】
气寒。味辛。无毒。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炒用)
葶苈子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辛无毒。
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其主症瘕积聚结气者。气结聚而成积。
有形可征者谓之症。假物成形者谓之瘕。葶苈入肺。肺主气。而味辛可以散结也。小肠为受盛之官。饮食入肠。寒热之物。皆从此运转。如调摄失宜。则寒热之物积矣。葶苈气寒可以去热。味辛可以散寒。下泄可以去积也。破坚者辛散之功。逐邪者下泄之力。十剂云。泄可去闭。葶苈是也。肺者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葶苈入肺入膀胱。辛寒下泄。所以通利也。
制方:葶苈炒成末蜜丸。大枣同煎。治肺痈喘急。及支饮不得息。同枣肉丸。治通身浮肿。专酒浸。治腹胀积聚。
草部下
【元参】
气微寒。味苦。无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蒸晒)
元参气微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腹中者心肾相交之区也。心为君火。心不下交于肾。
则火积于上。而热聚肾为寒水。肾不上交于心。则水积于下而寒聚矣。元参气寒益肾。味苦清心。心火下而肾水上。升者升而降者降。寒热积聚自散矣。女子以血为主。产乳余疾。产后诸症以产血伤也。心主血。味苦清心。所以主之。补肾气者。气寒壮水之功也。令人明目者。益水可以滋肝。清心有以泻火。火平水旺。目自明也。
制方:元参同生地、甘菊、蒺藜、杞子、柴胡。能明目。同贝母、连翘、甘草、花粉、薄荷、夏枯草。治瘰。同升麻、甘草。治发咽痛。同知母、麦冬、竹叶。治热病燥热烦乱。
草部下
【天花粉】
气寒。味苦。无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天花粉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心火内烁。则津液枯而病消渴。膀胱主表。火盛则表亦热而身热也。其主之者。苦寒可以清火也。心为君火。火盛则烦满大热。其主之者。寒以清之。苦以泄之也。火盛则阴虚。补虚者。清润能补阴虚也。阴者中之守。安中者苦寒益阴。阴充。中有守也。其主续绝伤者。血为阴。阴虚则伤。阴枯则绝。
花粉清润。则虚者滋。枯者润也。实名(栝蒌)。甘寒之性。能解阳邪。所以主伤寒阳邪结胸也。
制方:花粉同川莲。治心火乘金消渴。同人参、麦冬。治肺津枯消渴。同麦冬、竹叶。治心火烦渴。实同川莲、枳实。名小陷胸汤。治伤寒结胸。
草部下
【牛蒡子】
气平。味辛。无毒。主明目补中。除风伤。(一名恶实酒蒸拭净焙)
牛蒡子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味甘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牛蒡气平清热。味辛散郁。郁热清。则目得血而能视矣。所以明目。中者阴之守也。人身阴阳。求之升降。牛蒡辛平清肺。肺气下降则阴生。所以补中也。风伤于卫。卫附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辛平疏肺。则皮毛解散。所以除风伤也。
制方:牛蒡同紫草、犀角、生地。治痘血热不出。同桔梗、甘草。治风热咽痛。
草部下
【甘菊花】
气平。味苦。无毒。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
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甘菊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味苦清火。火抑金胜。发花于秋。其禀秋金之气独全。故为制风木之上药也。诸风皆属于肝。肝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肝风炽则火炎上攻头脑而眩。火盛则肿而痛。其主之者。味苦可以清火。气平可以制木也。肝开窍于目。风炽火炎。则目胀欲脱。其主之者。制肝清火也。手少阴之正脉。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心为火。火甚则心系急而泪出。其主之者。苦平可以降火也。皮肤乃肺之合。肌肉乃脾之合。木火刑肺金脾土。则皮肤肌肉皆死。甘菊禀金气。具火味。故平木清火而主皮肤死肌也。其主恶风湿痹者。风湿成痹。风统于肝。甘菊气平。有平肝之功。味苦有燥湿之力也。久服利血气者。肺主气。气平益肺。所以有利于气。心主血。味苦清心。所以有利于血。利于气。气充身自轻。利于血。血旺自耐老。气血皆利。其延年也必矣。
制方:甘菊捣汁。治疔疮。重九采花末服。治酒醉不醒。同杞子丸服。终身无目疾疮疽。同谷精草、绿豆皮等分末。治目翳。
草部下
【丹皮】
气寒。味辛。无毒。主寒热中风。螈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
安五脏。疗痈疮。
丹皮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寒水太阳经。行身之表而为外藩者也。太阳阴虚。则皮毛不密而外藩不固。表邪外入而寒热矣。其主之者。气寒可以清热。味辛可以散寒解表也。肝者风木之脏也。肺经不能制肝。肝风挟浊火上逆。中风螈惊痫之症生矣。丹皮辛寒。益肺平肝。肝不升而肺气降。诸症平矣。小肠者受盛之官。与心为表里。心主血。血热下注。留舍小肠。瘀积成瘕。形坚可征。丹皮寒可清热。辛可散结。所以入小肠而除瘕也。五脏藏阴者也。辛寒清血。血清阴足而藏安也。荣血逆于肉里。乃生痈疮。丹皮辛寒。可以散血热。所以和荣而疗痈疮也。
制方:丹皮同防风末酒服。治癞疝。同麦冬、五味、白茯、甘草、木通、生地。治心包络之火。
草部下
【黄连】
气寒。味苦。无毒。主热气目痛伤泪出。明目。肠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久服令人不忘。(酒炒吴茱萸同炒姜汁炒)
黄连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其主热气目痛者。心主火。火气热。心病舍肝。肝开窍于目也。黄连苦寒。所以清火也。手少阴之正。出于面。合目内。手少阴为心火。火盛则心系急而泪出。
伤泪出皆心火也。黄连清心。所以主之。实则泻其子。心者肝木之子也。清心则肝邪泻。所以明目也。大肠为庚金之腑。心火乘之。则津液化成脓血。痛而下痢矣。其主之者。寒以清火。苦以泄热也。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妇人阴中乃肾窍也。热胜则肿。肿痛者火盛也。黄连入肾。寒苦清火。所以主之。其久服令人不忘者。入心清火。火清则心明。能记忆也。
制方:黄连同西河柳、黄芩、黄柏、石膏、知母、甘草。治痧疹已透。烦躁不止。同当归、枣仁、圆肉、生地、黄芩、黄柏、黄。治火症盗汗。同槐花、枳壳、乳香、没药。治痢纯血腹痛。同五味、麦冬、干葛。治酒病。同麦冬、五味。治卒消渴小便多。同人参、莲子。治虚痢。专为末丸。名泻心丸。治心实心痛。同吴茱萸、神曲丸。治肝火作痛。同白术、陈皮、神曲丸。名四物丸。治胸中嘈杂作痛。同白茯。治思想所致白淫。同木香丸。名香连丸。治痢。
同炮姜末。治气痢后重。
草部下
【黄芩】
气平。味苦。无毒。主诸热。黄胆。肠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酒炒)
黄芩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心者火脏也。十二官之君。诸热之主也。苦平清心。故主诸热。黄胆者湿热乘脾之症也。脾为太阴湿土。土湿热。则本色现而发黄胆。黄芩苦平清肺。肺亦太阴。太阴湿热退。而脾疸亦平也。肺与大肠为表里。大肠湿热则肠泄痢。黄芩清肺。肺清则通调水道。而湿热下逐。肠肺复其燥金之气。而泄痢愈矣。肺司水道。热则肺失清肃之令。而水道不通。水因而蓄焉。黄芩清肺。则化气下及膀胱而水下逐矣。血闭者。实热在血分而经闭不通也。心主血。味苦清心。则能下泄。所以主之。恶疮疽蚀者。疮疽败坏溃腐而不收口也。火疡者。火伤疮也。皆心火有余而腐坏肺之皮毛也。苦平清心肺。所以主诸痛痒疮疡也。
制方:黄芩同白芍、甘草。名黄芩汤。治湿热肠痛。及泻痢。同白芍、甘草、半夏。治吐泻。
同白芍、麦冬、白术。治胎不安内热。
草部下
【连翘】
气平。味苦。无毒。主寒热。鼠瘰。痈恶疮。瘿瘤结热。蛊毒。(去心用)
连翘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心包络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其经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郁则包络之火上炎经络。而成寒热鼠瘰矣。连翘轻清平苦。轻而扬之。因而越之。结者散而寒热愈也。痈恶疮。皆生于心火。连翘味苦清心。所以主之。
瘿瘤结热。亦心包络之郁结火也。其主之者。轻扬有散结之功也。蛊毒因辛热而成。辛热则生虫也。连翘平能清而苦能泄。热解虫化而蛊自消也。
制方:连翘同脂麻。治瘰。同贝母、白芷、甘草、金银花、玄参、薄荷、夏枯草、白芨。治同上。
草部下
【天麻】
气平。味辛。无毒。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久服益气。轻身长年。
天麻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得天地之金气独全。故为制风木之上药。气降味升。阳也。肝为风木。诸风皆属于肝。肝主血。血涩不通。
则湿感成痹也。其主之者。天麻气平味辛。入肺而通水道。能活血而散风也。四肢脾主之。
因于湿则大筋吹短而成拘挛也。肺亦太阴。水道通调。则太阴湿行。而脾湿解拘挛愈矣。小儿风痫惊气。皆肝经血虚气亢。以致气逆而惊痫也。天麻味辛。辛则润血气平。平则镇惊也。辛平之品。润肝、血而平肝气。肝主筋而位居下。故能利腰膝而强筋力也。久服辛平益肺。肺主气。所以益气。气充身自轻。而年自长也。
制方:天麻同半夏、黄芩、前胡、陈皮、白茯。治痰厥头痛。同白术、陈皮、白茯、车前。治饮在心下。同南星、前胡、陈皮、白茯。消一切风痰。
草部下
【木通】
气平。味辛。无毒。主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去恶虫。
木通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专入手太阴肺经。气降味苦。
阴也。其除脾胃寒热者。盖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气通调水道。乃下输膀胱。如水道不通。则饮留于脾胃而发寒热矣。木通入肺。以通水道。故除脾胃寒热也。九窍者。耳目鼻各二。口大小便各一也。木通气平则利。味辛则通。所以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也。其令人不忘者。心藏神而属火。水道通则心火有制。神清</a>多记忆也。湿热不除。则化生恶虫。水道通。则湿热有去路。故恶虫不生也。
制方:木通同生地、炙草、竹叶。治心热便赤。同白茯、泽泻、车前、猪苓、灯心。治癃闭。
同牛膝、生地、天冬、麦冬、五味、黄柏、甘草。治尿血。同生地、甘草、赤茯、竹叶。名导赤散。泻小肠之火。
草部下
【车前子】
气寒。味甘。无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通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
车前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湿土脾经。气降味和。阴也。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出气不化。闭塞下窍。而为癃闭。其主之者。寒能化热。甘能化气也。小便者心火之去路也。火结于膀胱。
则小便痛矣。其止痛者。气寒能清火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乃下输膀胱。车前味甘。甘能益脾。脾气散精。则肺气通行。故水道通。小便利也。益脾利水。则湿下逐。故又除湿痹也。久服轻身耐老者。指有病者而言也。人身有湿则身重。湿逐则身轻。湿逐脾健。脾主血。血充故耐老也。不然。滑泄之品。岂堪久服者哉。
制方:车前同木通、沉香、陈皮、升麻。治气癃。同二术、木瓜、石斛、萆、白茯、五加皮。
治湿痹。同白芍、白茯、扁豆、甘草。治水泄。同生地、牛膝、天冬、麦冬、黄柏、五味、杞子、人参、白胶。治尿血。及女子血淋。专末服。治暴泄。
草部下
【泽泻】
气寒。味甘。无毒。主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泽泻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其主风寒湿痹者。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则血闭而肌肉麻木也。
泽泻味甘益脾。脾湿去。则血行而肌肉活。痹症瘳矣。其主乳难者。脾统血。血不化。乳所以难也。味甘益脾。脾湿行则血运而乳通也。其主养五脏益气力肥健者。盖五脏藏阴者也。
而脾为之原。脾主肌肉而性恶湿。泽泻泻湿。湿去则脾健。脾乃后天之本。所以肌肉长而气力益。阴血充而五脏得所养也。其消水者。入膀胱气寒下泄也。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者。肾与膀胱为表里。膀胱水道通。则肾之精道固。精足则气充。肾开窍于耳。所以耳聪。水之精为目瞳子。所以明目。肾者胃之关。关门固所以不饥。肾气纳。所以延年轻身也。其言面生光能行水上者。脾为湿土。湿则重。燥则轻。轻则能行水上。脾统血。血充则面有光彩也。盖表其利水有固肾之功。燥湿有健脾之效也。
制方:泽泻同白茯、白术、猪苓、肉桂。名五苓散。治湿热。同山药、山萸、白茯、丹皮、生地、北味。名都气汤。补肾真阴。及小儿行语迟。同白茯、建兰叶、猪苓。治饮痰咳嗽。
草部下
【萆】
气平。味苦。无毒。主腰脊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
萆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太阳寒水经。挟脊抵腰中。太阳有湿。则阳气不布。腰脊强而痛矣。太阳经行身表附皮毛而为外卫者也。皮毛者肺之合。萆气平入肺。味苦燥湿。肺之皮毛理而太阳之湿亦逐。所以主腰脊强痛也。骨节者节犍之处也。亦属太阳经。湿流孔窍。故风寒湿合而成痹。则周身麻木而骨节更甚也。其主之者。萆入肺。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可以去太阳之湿而理痹也。恶疮热气。皆属心火。萆味苦清心。心火退。则疡疮愈而热气解矣。
制方:萆同莲子、白茯、车前、木通、泽泻、牛膝、甘草、黄柏。可厘清治湿。同杜仲。治腰脚痹。同菖蒲、益智、乌药。治白浊。佐杜仲、肉苁蓉、菟丝子、北味丸。名金刚丸。治筋痿足不能行。
草部下
【防己】
气平。味辛。无毒。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防己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风寒温疟者。感风寒而患但热不寒之疟也。诸痫热气者。心有热而患一切风痫也。
温热皆为阳邪。痫疟皆属风木。防己气平可以清阳邪。味辛可以平风木。而消风痰也。除邪者辛平之品。可除湿热之邪也。小便出于膀胱。膀胱津液。肺气化乃出。防己气平可以化气。故利小便。大便出于大肠。肺与大肠为表里。味辛可以润肠。故利大便也。但臭恶伤胃。
宜慎用之。
制方:防己同黄、桂枝、白茯、甘草。治皮水。同黄、白术、甘草、生姜、大枣。治风水。
恶风汗出。身重脉浮。
草部下
【大黄】
气寒。味苦。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
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大黄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少阳相火三焦经。气味俱降。阴也。浊阴归六腑。味浓则泄。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为荡涤之品也。味浓为阴。则入阴分。血者阴也。心主者也。血凝则瘀。大黄入心。味苦下泄。故下瘀血。血结则闭。阴不和阳。故寒热生焉。大黄味苦下泄。则闭者通。
阴和于阳而寒热止矣。症瘕积聚。皆有形之实邪。大黄所至荡平。故能破之。小肠为受盛之官。无物不受。传化失职。则饮留食积矣。大黄入小肠而下泄。所以主留饮宿食也。味浓则泄。浊阴归腑。大黄味浓为阴。故入胃与大肠而有荡涤之功也。消积下血。则陈者去而新者进。所以又有推陈致新之功焉。其推陈致新者。以滑润而能通利水谷。不使阻碍肠胃中也。肠胃无碍。则阳明胃与太阴脾调和。而食消化矣。饮食消化。则阴之所生。本自五味。五脏主藏阴。阴生而藏安和矣。
制方:大黄同黄芩、沉香、礞石丸。名滚痰丸。治痰症。同当归、槟榔。治痢初起。同甘草。
治胃火食入即吐。
草部下
【灯心草】
气寒。味甘。无毒。主五淋。生煮服之。
灯草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心与小肠为表里。小便者心火之去路也。
心火结于小肠膀胱。则小便淋沥矣。灯心生煮服之。气寒清热。味甘化气。结者解而火下泄矣。
制方:灯心焙。同炒盐共末。吹喉痹。煎汤调灯花末涂乳。小儿吮之。止夜啼。
草部下
【使君子】
气温。味甘。无毒。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
使君子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小儿疳症。名虽有五。原皆由脾虚。脾虚则不健运。于是积聚生疳也。
其主之者。味甘可以益脾。气温可以健运也。中气不足。则溲溺为之变。所以小便白而混浊也。其主之者。甘温益气。气足则清肃而便清也。甘温之品。则具条达之性。能泻脾经之湿热。湿热清。则泻利自止而虫不生。所以杀虫疗泻痢也。
制方:使君子同芦荟、芜荑、滑石、麦芽、浓朴、陈皮。杀疳虫。消疳积。专为末。治小儿蛔痛及虚肿。煎汤漱虫牙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