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头眩郁冒
3个月前 作者: 沈金鳌
【纲】仲景曰。太阳病。下之而不愈。因复发汗。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
所以然者。汗出邪和故也。得里未和。然后复下之。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脉沉而细。身热足寒。头项强急。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目】成无己曰。为眼花。眩为眼黑。眩也。运也。冒也。三者形俱相近。有谓眩运者。有谓眩冒者。运为转运之运。世谓头旋者是。冒为蒙冒之冒。世谓昏迷者是。少阳病目眩。以少阳居表里之间。表邪所传。渐行于里。表中阳虚。故时时目眩也。二阳并病。或眩运眩冒者。以少阳与太阳并病。故眩者责其虚也。伤寒有起则头眩与眩冒者。皆汗吐下后所致。是知其阳虚也。故针经曰。
上虚则眩。下虚则厥。眩虽为虚。而风家亦有眩者。风主运动耳。阳明中风。亦有头眩。诸如此者。
皆非逆也。及其诸逆发汗。剧者。言乱目眩。必死之症也。
吴绶曰。太阳中风。头眩头摇者。脉浮弦而急也。羌活神术汤加天麻、防风之类。若血虚头眩。
四物汤加人参、天麻。痰火上攻。加黄芩、竹沥。内伤劳倦。阴虚头眩。补中益气汤加川芎、天麻、防风、蔓荆子。下焦元气虚脱作眩。人参养荣汤。或大建中汤加天麻。
易老曰。头旋目黑。非天麻不能除。故必加之。
鳌按。妄汗下。亡津液。致表里俱虚。而其阳邪仍在。故表里不解而成冒。冒者如物蒙蔽。欲汗之兆也。故汗出冒自解。妄吐下后而表阳虚。因致起则头眩。又复妄汗而经络虚。因致一身振摇也。
吐汗下三者齐备。致脉微而虚烦。则眩冒动惕。皆虚烦之所发也。此亦半夏泻心汤之症。汗多亡液。不转属阳明而成痉。因有头面动摇口噤反张等症。其时胃家津液未干。故变见者。仍是太阳表症。如头项强急等也。当滋阴以和其里。勿用温药。炙甘草汤主之。
【纲】仲景曰。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
【目】成无己曰。郁为郁结而气不舒。冒为虚冒而神不清。郁冒之来。皆虚热而乘寒也。金匮云。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又曰。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坚。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
即此观之。郁冒为虚寒可知矣。
喻昌曰。少阳之脉。络胁肋间。并入太阳之邪。则与结胸症似是而实非也。肝与胆合。刺肝俞。
所以泻胆也。膀胱不与肺合。然肺主气。刺肺俞以通其气。斯膀胱之气化行。而邪自不能留矣。
魏荔彤曰。考之穴图。大椎为督脉之穴。居于身后。肺俞肝俞。俱属太阳膀胱之穴。亦次第由大椎而下。同居于背。是皆太阳行身后之道路也。于此三刺。皆泄太阳经之表邪。而与肺肝膀胱之脏腑无涉焉。诸家牵扯傅会。总由不知刺三穴泄经邪之义耳。原文当刺大椎第一间。考穴图。大椎穴在背后脊骨第一节之间也。为督脉自项而下之第一穴。
鳌按。魏氏刺三穴。皆泄太阳经之表邪一句。诚为破的。盖病虽太少二阳相并。而治必归于一经也。仲景论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之下。接云。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考期门。亦是太阳经穴。仲景云然者。以太阳阳明并病者。则宜汗。若太少二阳并病。有少阳在。不宜汗也。即三阳合病中。亦无汗法。故仲景深戒为慎不可发汗。盖汗之。则太阳之经邪不除。徒伤阳明之腑。以致谵语。故虽见少阳之弦脉。而少阳不宜汗。仍刺太阳经期门之穴以代汗。不伤阳明少阳。而太阳治。此以刺法为并病之治法也。
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其症全是太阳。而少阳之眩冒。亦为太阳所有。故治之全从太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