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3个月前 作者: 丹波元简
    马云:首二节。论热病。故名篇。后二节。则论劳风肾风也。


    阴阳交滑云:交。谓交错也。张云:以阳邪交入阴分。则阴气不守。故曰阴阳交。汪昂云。按五营运大论云。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盖言脉也。简按仓公传云。热病阴阳交者死。即是。


    无俾也汪机云:愚谓谷气化为精。今不能食。则精无所俾益。高云:俾。补益也。简按俾。尔雅释诂云。使也。说文云。益也。王本于尔雅。汪高原于说文。并通。


    病而留者简按新校正。引甲乙。作而热留者。今从之。


    脉尚躁盛马云:按灵枢热病篇云。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


    又曰: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


    三死马云:汗后辄复热。不能食者。一死。汗后脉尚躁盛者。二死。汗后反狂言失志者。三死。


    简按王以不胜其病为二死。考上文。此乃谓汗出而脉尚躁盛之证。故今从马义。志云:病而留者。一死也。胃气绝者。一死也。肾气绝者。一死也。胃气绝。肾气绝。上文所不言。此注非也。


    风厥张云:按风厥之义不一。如本篇者。言太阳少阴病也。其在阴阳别论者。云。二阳一阴发病。


    名曰风厥。言胃与肝也。在五变篇者。曰。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肉不坚。腠理疏也。高云:承上文汗出复热之死证。复举汗出烦满之病以问之。风为阳邪。性主开发。凡汗出而身发热者。风也。汗乃阴液。外出于阳。今汗出而心烦胸满不解者。乃阴竭阳虚。不相交济。是为厥也。此因风致汗。因汗致厥。病名曰风厥。简按仓公传云。风蹶胸满。过入其阳。阳气尽而阴气入。阴气入张。则寒气上。而热气下。故胸满汗出。与此少异。


    巨阳主气志云:巨阳。太阳也。太阳之气主表。风为阳邪。伤人阳气。两阳相搏。则为病热。少阴与太阳。相为表里。阳热在上。则阴气从之。从之则为厥逆矣。


    服汤张云:即脉度篇所谓虚者饮药以补之之意。简按药汤。古单谓之汤。华佗传。为汤下之。果下男形。是也。志云:以助水津之汗。似为白汤之谓。误也。


    劳风张云:因劳伤风也。王氏曰:劳。谓肾劳也。此固一说。第劳之为病。所涉者多。恐不止于肾经耳。马云:细玩此节之辞。似为医经中之劳证。简按此一时劳而受风之证。未见劳证咳出青黄涕而愈者,则马注难凭。(巢源风热候云。肤腠虚。则风热之气。先伤皮毛。乃入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候之三日内。及五日内。不精明者。是也。七八日微有青黄脓涕。如弹丸大。从口鼻内出。为善也。若不出则伤肺。变咳嗽唾脓血也。即本节劳风也。本节劳风。张氏医通详论之。文繁不录。当参看。出咳嗽门。)


    叶文龄医学统旨云。劳风。即之属。强上者。似角弓反张也。冥视者。目开不见物也。凡病皆同不识人。或反视斜视也。治法当与同。又王好古医垒元戎。以此证为肺痿。并误也。方具于圣济总录十三卷。


    法在肺下吴云:其受邪由于肺下。盖四椎五椎六椎之间也。张同。


    强上冥视简按脉解篇云。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王注。强上。谓头项禁强也。乃与此注同。马志从此。吴张依杨义。恐非也。今千金。作弦上而目眩。盖冥视。即目眩之谓。


    唾出如涕吴云:肺中津液。为风热蒸灼稠粘。故唾出若鼻中之涕。肺主皮毛。肺既受伤。则脏真之气。不足以充皮毛。故恶风而振寒也。张氏医通云。唾出若涕者。痰饮上溢之征也。简按古无痰字。此云唾出如涕。谓吐粘痰也。


    以救俯仰吴云:肺下有风热。胀。俯与仰皆不利。故必救其俯仰。


    巨阳引精者吴云:巨阳与少阴肾为表里。肾者精之府。精。阴体也。不能自行。必巨阳之气引之。乃能施泄。故曰:巨阳引精。是为少壮人也。水足以济火。故三日可愈。中年者。精虽未竭。比之少壮则弱矣。故五日可愈。老年之人。天癸竭矣。故云不精。不精者。真阴衰败。不足以济火。故治之七日始愈。张云:风邪之病肺者。必由足太阳膀胱经风门肺俞等穴。内入于脏。太阳者。水之府。三阳之表也。故当引精上行。则风从咳散。若巨阳气盛。引精速者。应在三日。中年精衰者。应在五日。衰年不精者。应在七日。张氏医通。引下句云。治此证者。当急使巨阳之上引。恐非。


    咳出青黄涕千金。涕上。有厚字。张云:当咳出青黄痰涕而愈。如下文者。即引精之谓。张璐云。大如弹丸者。乃久已支塞肺窍之结痰。见邪蓄之盛也。


    若鼻中出千金。出下。有为善二字。王注蓄门。即喉屋上通鼻之窍门也。出灵营气篇。新校正失考。


    不出则伤肺张云:咳涕不出。即今人所谓干咳嗽也。甚至金水枯竭。虚劳之候。故死。


    肾风奇病论云。帝曰:有病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简按当与奇病论及风论参考。


    面然甲乙。然下。有肿字。吴云:。肿也。张云:。浮肿也。然。失色貌。志高并云。肿貌。简按山海经。竹山有草焉。其名曰黄。浴之已疥。又可以已。


    郭璞注云:。肿也。可以证吴张之言矣。马及志则云。者。足面也。盖以其与趺通也。而水热穴论云。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肿。则岂足趺之义乎。高则云。皮里内外曰。此因误读水热穴论。行于皮肤。传为肿之文。俱不可从。王注奇病论则云。然。谓面目浮起。而色杂也。与此注少异。又注风论面然浮肿。乃与本篇同。广韵。。莫江切。病困。并与此不相涉。因疑即庞。庞。又作。奇病论然。马本作庞。而考说文。。石大貌。一曰。厚也。玉篇。大也。知是然即然。为肿大貌。其从者。乃●●之类。张注非也。


    壅害于言吴云:面然壅者。肾风并于上。而令壅塞也。故害于言。张云:壅。重浊不清也。


    病风则肾脉不利。故壅害于言语。简按王吴以壅字接上句。张则属下句。志高并仍此。今从张义。


    可刺不马云:不。否同。


    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马本。汗出。手热。各二字句。口干苦渴。四字句。张本。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各四字句。高同。志。汗出以下。各二字一句。吴本与原本同。简按张本似是。苦渴。


    盖谓口苦而渴。下文云。口苦舌干。


    不能正偃吴云:偃。仰卧也。


    风水张云:肾主水。风在肾经。即名风水。志云:病名风水者。因风而动其水也。高云:此肾风之病。肾受风邪。风行水涣。故病名曰风水。马云:风水之证。又见水热穴论。奇病论。论疾诊尺篇。简按本篇所谓风水者。乃因肾风误刺。而变之称。犹伤寒论。温病发汗身灼热者。名风温。与水热穴论等所论稍异。


    (水热穴论云。肾汗出。逢于风。传为肿。本之肾。名曰风水。


    金匮要略云。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疼。恶风。又云: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


    论在刺法中张云:水热穴论也。志高同。


    邪之所凑说文。凑。水上人所会也。玉篇。竞进也。


    上迫肺也病能篇云。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也。


    卧则惊志云:胃络上通于心。阳气入阴。阴阳相薄。故惊恐也。高云:水气凌心也。


    病本于胃张云:脾胃属土。所以制水。土弱则寒水反侮之。故腹中鸣。而食不下也。


    身重难以行张云:胃主肌肉。其脉行于足。水气居于肉中。故身重不能行。


    胞脉闭也张云:胞。即子宫。马云:愚观月事不来。似为妇人而论。然男子之肾风。诸证俱同。惟此一证。则有异耳。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