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3个月前 作者: 丹波元简
马云:第六节。有曰名曰玉机。内又论真脏脉。故名篇。
春肝如弦肝。诸本作脉。当改。下同。
善忘志云:经曰:气并于上。乱而喜忘。高云:肝脉太过。则令人善忘。伤寒论云:本有久瘀血。
故令喜忘。简按马吴张仍王注。作善怒。是。
巅疾甲乙。作癫疾。(详义。见于脉要精微。)
其气来不盛去反盛张云:言来则不足。去则有余。即消多长少之意。故扁鹊于春肝夏心秋肺冬肾。皆以实强为太过。病在外。虚微为不及。病在内。辞虽异。而意则同也。简按新校正引难经文。谓与素问不同。故张有此说。
肤痛为浸淫甲乙。肤。作骨。非。吴云:浸淫。热不得去。浸渍而淫。邪热渐深之名。今之蒸热不已。是也。简按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之末。浸淫溪谷。汉书五王传师古注。浸淫。犹渐染也。当从王义。志云:浸淫。肤受之疮。火热盛也。此据金匮浸淫疮为解。亦非。
气泄张云:心气不足而烦。心虚阳侵肺而咳唾。下为不固而气泄。高云:气泄。后气下泄也。
中央坚两旁虚吴云:中央坚。浮而中坚也。张同。简按何氏医碥云:虚。犹散也。惟两旁散。而中央不散。与上所谓去散者异矣。
愠愠然脉经。作温温。熊音。愠愠。音。含怒意。
马云:不舒畅也。简按盖此方书所谓背膊倦闷之谓。吴张并云:悲郁貌。非。
下闻病音张云:谓喘息则喉下有声也。志云:虚气下逆。则闻呻吟之病音。吴。下。改及字。简按下字不稳。姑从张义。
沉以抟故曰营抟。当作搏。诸本作搏。注同。吴云:营。营垒之营。兵之守者也。冬至闭藏。脉来沉石。如营兵之守也。马张并同。简按王注如营动。未详。高本。搏。作抟。云:抟。聚也。误。
其去如数吴云:其实未数也。盖往来急疾。类于数耳。张云:动止疾促。营之不及也。盖数本属热,而此真阴亏损之脉。亦必紧数。然愈虚则愈数。原非阳强实热之数。故云如数。则辨析之意深矣。
心悬如病饥张云:真阴虚。则心肾不交。故令人心悬而怯。如病饥也。
释音。音蒸。熊本作眇。音亡沼反。一目小也。误。马。吴。音缈。张。音秒。甲乙注。音停。
通雅云:今唐韵。韵会。字汇。日月灯。皆遗字。当音渺。
小便变甲乙变下。有黄赤二字。张云:变者。谓或黄或赤。或为遗淋。或为癃闭之类。由肾水不足而然。
逆从之变异也马云:循四时之序。谓之曰从。其有过与不及。而为诸病者。谓之曰逆。吴云:脉逆其顺。则变异为病。高同。
如鸟之喙新校正云:喙。别本作啄。简按难经。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之衰见也。据平人气象论。锐坚如鸟之喙。作喙为是。
重强马云:重。平声。脾不和平。固为强矣。而九窍不通。则病邪方盛。名曰重强。此皆脾之恶可见也。吴云:其不及则无冲和土气。五脏气争。而令九窍不通。名曰重强。言邪胜也。张云:重强。不柔和貌。
沉重拘强也。高云:是脾病。而上下四旁皆病。故名曰重强。强。不和也。简按诸说不知孰是。
瞿然礼檀弓。曾子闻之瞿然。郑注云:惊变也。高云:惊顾貌。
再拜而稽首吴本。删而字。
玉机吴云:以玉为机。象天仪者也。其机斡旋不息。今曰神转不回。则亦玉机之斡旋耳。是故名之。
张云:玉机。以璇玑玉衡。可窥天道。而此篇神理。可窥人道。故以并言。而实则珍重之辞也。
舍于其所生张云:舍。留止也。
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张云:病不早治。必至相传。远则三月六月。近则三日六日。五脏传遍。
若三月而传遍。一气一脏也。六月而传遍。一月一脏也。三日者。昼夜各一脏也。六日者。一日一脏也。脏惟五。而传遍以六者。假令病始于肺。一也。肺传肝。二也。肝传脾。三也。脾传肾。四也。肾传心。五也。心复传肺。六也。是谓六传。
是顺传所胜之次简按据新校正。此七字。王注错出。宜删去。马吴诸家。以为原文。非。
风者百病之长也风论。骨空论。灵五色篇。通天篇。亦有此语。
出食志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肝气逆。故食反出也。高同。
发瘅马云:发而为瘅。瘅者。热也。吴云:瘅。热中之名。所谓瘅成为消中。是也。腹中热烦心。而出黄。亦详瘅之为证耳。志云:瘅。火瘅也。风淫湿土而成热。
故湿热而发瘅也。简按志聪盖以瘅为丹。广韵。火瘅。小儿病也。危氏得效方。以瘅为丹毒。知是起于宋元。则不可从。
出黄张云:肌体出黄。志云:火热下淫则溺黄。简按下文有出白之语。志注似是。
冤热马云:烦冤作热。高云:冤热。热极无伸也。简按高以冤为冤屈之义。非。
出白吴云:白。淫浊也。简按痿论云: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此即出白也。
盅吴云:虫蚀阴血之名。虫蚀阴血。令人多惑。而志不定。名曰蛊惑。故女惑男。亦谓之蛊。言其害深入于阴也。此名曰蛊。其亦病邪深入。令人丧志之称乎。简按左传昭元年。医和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又曰:女阳物而晦时。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赵孟曰。何谓蛊。对曰。蛊。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
螈熊音。尺世反。同。(详义。见诊要经终篇。)马云:音异。后世作。吴云:心主血脉。心病则血燥。血燥则筋脉相引而急。手足拘挛。病名曰螈。张同。简按马以为后世字。非。
满十日法当死吴云:天干一周。五脏生意皆息。故死。
法当三岁死滑云:三岁。当作三日。夫以肺病而来。各传所胜。至肾传心。法当十日死。及肾传之心。心复传肺。正所谓一脏不复受再伤者也。又可延之三岁乎。吴本。岁。作哕。注云:当五岁气衰之时。三哕则死。昂云:此亦言其大较耳。吴注。改三岁作三哕。欠理。
怒则肝气乘矣志云:肝。当作肺。
悲则肺气乘矣志云:肺。当作肝。悲。当作思。简按悲。不必改。
及其传化赵府本。熊本。及。作反。吴同。
大骨枯大肉陷下张云:大骨大肉。皆以通身而言。如肩脊腰膝。皆大骨也。尺肤臀肉。皆大肉也。肩垂项倾。腰重膝败者。大藏之枯也。尺肤既削。臀肉必枯。大肉之陷下也。马云:大骨者。即生气通天论所谓高骨也。愚尝见一人有肾衰之疾。果于腰骨。高起寸余。此大骨枯故也。简按张注是。
期六月死张云:三阴亏损。死期不出六月。六月者。一岁阴阳之更变也。若其真脏已见。则不在六月之例。可因克贼之日。而定其期矣。简按大骨枯云云:凡五项。王注配于五脏释之。诸家则漫然为五脏败注。今细玩之。不若王义为得矣。
内痛引肩项吴云:心脏又坏矣。张云:病及心经。较前已甚。
破释音。。音郡。集韵。渠陨切。音窘。马云:者。肉之分理也。吴云:。肘膝髀厌高起之处。病患为阴火所灼。昼夜不安其身。转侧多则肉磨裂。简按灵寿夭刚柔篇云:肉坚而有分者肉坚。
王注似是。史崧音释。腹中脂(原出玉篇)高云:肌腠曰。肉脂膏曰。
真脏见十月之内死滑云:真脏见。恐当作未见。若见则十月之内。当作十日之内。马吴诸家并云:月。当作日。
肩髓内消志云:肩髓者。大椎之骨髓。上会于脑。是以项骨倾者。死不治也。
真脏来见诸家从新校正。来。作未。
急虚身中卒至吴云:急虚。暴绝也。中。邪气深入之名。卒至。卒然而至。不得预知之也。高云:急虚。正气一时暴虚也。身中。外邪陡中于身也。卒至。客邪卒至于脏也。
五脏绝闭吴云:绝。气绝也。闭。九窍塞也。
毛折吴云:率以毛折死者。皮毛得卫气而充。毛折则卫气败绝。是为阴阳衰极。故死。志云:夫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而后行气于脏腑。是脏腑之气欲绝。而毛必折也。
责责然高云:不流通也。
如循薏苡子张云:短实坚强。而非微钩之本体。本草。图经云:薏苡。实青白色。形如珠子而稍长。故人呼为薏苡珠子。小儿多以线穿如贯珠为戏。陶氏云:交趾者最大。彼土呼为珠。
辟辟然高云:硬而呆实。无胃气也。简案辟辟如弹石。又见平人气象论。
色泽以浮张云:泽。润也。浮。明也。颜色明润者。病必易已也。
明告之张云:明告病家。欲其预知吉凶。庶无后怨。
悬绝沉涩高云:悬绝无根。或沉涩不起者。是无胃气。
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张云:与上文平人气象论者。似乎相反。但上文云:病在中脉虚。
言内积之实者。脉不宜虚也。此云病在中脉实坚。言内伤之虚者。脉不宜实坚也。前云病在外脉涩坚。言外邪之盛者。不宜涩坚。以涩坚为沉阴也。此言病在外。脉不实坚。言外邪方炽者。不宜无力。以不实坚为无阳也。
四者之分。总皆正不胜邪之脉。故曰难治。词若相反。理则实然。新校正以谓经误。特未达其妙耳。简按马吴诸家。亦从原文。为与平人气象论别一义。然考经文。不若新校正以为误之妥贴矣。
五实死薛云:五实五虚具者皆死。然气虚至尽。尽而死者。理当然也。若五实者。何以亦死。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不脱不死。仍归于气尽耳。然虚实俱有真假。所当辨耳。
闷瞀释音。瞀。音茂。吴。音务。张云:昏闷也。一曰。目不明。高云:闷。郁也。瞀。目不明也。
简按灵经脉篇。交两手理瞀。铜人注。引太素注云:瞀。低目也。玉篇。目不明貌。楚辞九章。中闷瞀之。王逸注。烦乱也。考数义。张为昏闷。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