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头痛
3个月前 作者: 秦之桢
伤寒头痛,常痛不休,不比内伤头痛,时作时止。故伤寒头痛发热,三阳经者多。然三阳中,惟太阳经更多。故头痛身痛,恶寒发热,两足常冷,皆太阳表症也。无汗脉浮紧,北方冬月麻黄汤,南方羌活败毒散;有汗脉浮缓,北方冬月桂枝汤,南方加减防风汤合川芎汤。
少阳经头角痛,痛引耳前后,发热无汗,脉浮紧,柴胡防风汤;脉弦而数,寒热往来,合目自汗,呕而口苦,小柴胡汤。通加川芎入胆,上行头角。阳明经额前痛,痛连眼眶,脉洪而长,发热无汗者,葛根汤加葱白、白芷、升麻;有汗发热,脉洪而数,烦渴引水,白虎汤加葛根、白芷。若手足多汗,大便不行,脐腹胀满,虽有头痛之表症,亦用大干葛汤下之。又有头痛鼻塞,咳嗽喘急,每夜寒热,此风寒入肺,即伤风头痛也,宜芎苏泻白散;若无汗恶寒,脉浮紧,加羌活。又有风温头痛,宜防风散加石膏、干葛。湿温头痛,宜防风神术汤。又有时常头风痛者,羌活、选奇汤。顽痰头痛,胸满恶心者,二陈汤加南星、海石饮家头痛,胸胁胀满,恶心呕吐,平胃二陈汤、导痰汤,甚者控涎丹,不愈再加瓜蒂散,搐鼻出黄水。又火痰头痛,栀连二陈汤加胆星。又有阴火头痛,四物汤加黄柏、知母。另有阴症头痛,此直中阴经之寒症,北方人有之,江浙则少。又有冒寒头痛,遇冷头痛,似阴症头痛,实非阴症寒痛,皆是内有痰饮积热,外遇寒冷搏击而痛也。
太阳之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此合论太阳经表症,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宜发汗者。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此分论太阳病中风、伤寒二症,各立方以主治也。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再传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
针阳明,刺腕骨、余骨、合谷三穴也。言太阳病头痛发热之症,若七日以上行其经尽,自愈者则已。若不愈,针此三穴,使不传经。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小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须当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不大便六七日,有里热,即头痛,亦宜小承气汤下之。但验其小便,若不赤,邪热未入里,须当发汗,故宜用桂枝汤。若服后头仍痛者,此热邪得桂枝之热,侵入阳明,必迫血从鼻而衄矣。宜桂枝汤句,应在须当发汗句之下。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此条详注呕吐门。
阳明病,表里大热,烦渴引饮,头痛如破者,宜竹叶石膏汤。
阳明表里之症,当用干葛石膏汤。今因烦渴引饮,头痛如破,此火热上冲猛烈,故用竹叶石膏汤。
阳明头痛,不恶寒反恶热,大便实,宜调胃承气汤。
不恶寒反恶热,大便实,阳明里热症也。不用大承气者,微示头痛症不可大下也。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不可发汗,汗之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不和则烦而悸。
头痛发热,是太阳症,今脉弦而细,属少阳之脉,故不可用麻黄汤误汗。
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主之。
此厥阴经阴症头痛也。
【麻黄汤】见恶寒。
【羌活冲和汤】见发热。
【桂枝汤】见恶寒。
【加减防风汤】见身痛。
【川芎汤】
川芎苍术羌活防风荆芥甘草
此治太阳经风湿头痛方也。兼寒者,加细辛;阳明见症,加白芷;少阳见症,加柴胡;有火者,加黄芩,即合选奇汤。
【柴胡防风汤】即小柴胡汤加防风。
此治少阳风邪头痛之方。
【小柴胡汤】加减详寒热门。
【二白干葛汤】
葱白白芷干葛升麻
此阳明表邪头痛之方。症兼太阳者,加羌活、防风、川芎。症兼少阳者,加柴胡、川芎;
胸前呕恶,合二陈平胃散;有火者,加栀连。
【白虎葛根汤】
知母石膏葛根白芷
此阳明里热头痛之方。若带太阳表邪,加羌活、防风,症兼少阳,加柴胡、川芎,小便黄赤,加木通、滑石;大便不通,有下症者,加酒煮大黄。
【大葛根汤】
干葛石膏枳壳大黄广皮甘草知母
此治阳明表邪未尽,大便秘结,积热上冲头痛之方。若带恶寒表热,症兼太阳者,即不可用。
【芎苏泻白散】
川芎紫苏防风桑白皮地骨皮荆芥甘草
此治风伤肺气,咳嗽寒热头痛之方。若症兼太阳,加羌活,兼阳明,加干葛、白芷,兼少阳,加柴胡。
【防风散】
防风桔梗浓朴甘草石膏干葛
此治肺胃二经,风热上冲头痛之方。防风散风,石膏清热,与桔梗同用,清肺也;与干葛同用,清胃也。浓朴、甘草和胃气以升降浮沉也。兼少阳者,加柴胡、川芎、薄荷、荆芥。
【防风神术汤】
防风苍术甘草石膏
此治风湿热三气头痛之方。风气胜者,倍防风加羌活,湿气胜者,倍苍术加白芷,热气胜者,倍石膏加黄柏;太阳见症,加本;阳明见症,加升麻;少阳见症,加柴胡。通加川芎少许,上行头角。
【羌活选奇汤】
羌活防风黄芩甘草
此治太阳风热头痛之方。若少阳见症,加柴胡、川芎;阳明见症,加升麻、白芷。风热甚,加薄荷、荆芥、本;里有积热,加栀、连;若时常痛发,俗名头风痛者,加蔓荆子、本;冒寒即痛,加细辛、川芎。
【星石二陈汤】即二陈汤加胆星石菖蒲。
此治痰饮凝结中脘,上冲头额,时常作痛之方。兼风者,加防风、荆芥;兼火者,加栀、连;兼寒者、加细辛、川芎;发热恶寒,加羌活;头额作痛,痛连于目,加干葛、白芷、升麻;往来寒热,痛连头角,下连耳之前后,加柴胡、川芎。
【平胃二陈汤】即二陈汤和平胃散。
时常头痛,俗名头风痛。本于内伏痰积,外冒风寒,是以头痛之症。若兼恶心饱闷者,必痰积作患。余尝以此方合保和散,重加豆蔻、石菖蒲、莱菔子,除去在胃之病根,则痛不发。
【导痰汤】见似疟。
头痛症,兼呕吐恶心者,则以此方治痰饮。若外冒寒者,加羌活、细辛、蔓荆子、川芎、本;冒风者,加防风、荆芥;冒暑热者,加黄连、滑石;冒风湿者,加防风、苍术、白芷、石菖蒲。
【控涎丹】
甘遂大戟白芥子
痰饮伏于胁下作痛,名悬饮支饮,用十枣汤。痰伏胃家,上攻头额作痛,则用控涎丹。同用甘遂、大戟,彼以芫花易白芥子,此以白芥子易芫花。同一痰饮病,一痛于胁,一痛于头,故有上散下行之不同。
【二陈栀连胆星汤】即二陈汤加栀、连、胆星。
上条皆是痰饮,此乃痰火上冲。若外有感冒,加散表之药,先去外邪。
【四物知柏汤】即四物汤加知母、黄柏。
此方本治内伤阴火,内冲头痛。立此互考,相得益彰。
【十枣汤】见胁痛。
【竹叶石膏汤】见口渴。
【调胃承气汤】见大便结。
外感头痛,禁用下行。今以阳明头痛,不恶寒反恶热,大便实,故以此方微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