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三 头痛门·眩运门
3个月前 作者: 徐春甫
卷之五十三 头痛门·眩运门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病机
《灵枢·厥病》云∶厥头痛,取足六经手少阴。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难经》曰∶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则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
严氏论云∶气血俱虚,风、寒、暑、湿之气所侵,传于阳经,伏留不去,名厥头痛。盖厥者,逆也,逆壅而冲于头也。痛引脑颠,陷至泥丸宫者,名真头痛,非药之能愈,夕发旦死,旦发夕死。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病机
东垣论《金匮真言》篇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头项,故春气者,病在头。又,诸阳会于头面,如足太阳膀胱之脉,病冲头痛,足少阳胆经之脉,病头角额痛。夫风从上受之,风寒伤上,邪从外入,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池、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汗之则愈,此伤寒头痛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乃气虚头痛也。心烦头痛者,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乃湿热头痛也。如气上而不下,头痛颠疾者,下虚上实也,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寒湿头痛也。如头半边痛者,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此偏头痛也。有真头痛者,甚则脑尽痛,手足寒至节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有厥逆头痛者,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也。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然亦有三阳三阴之异。故太阳头痛,恶风脉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
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厥阴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气虚头痛,人参、黄为主。血气俱虚头痛,调中益气汤,少加川芎、蔓荆子、细辛,其效如神。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痰厥头疼药也。清空膏,乃风湿热头痛药也。羌活附子汤,厥逆头痛药也。如湿气在头者,以苦吐之,不可执方而治。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病机
张子和云∶头痛不止,乃三阳受病也。三阳分部分,头与项痛者,足太阳经也,攒竹痛,俗呼为眉骨痛是也。额角上痛,俗呼为偏头痛,足少阳经也。如痛久不已,则令人散目,以三阳之经受病,皆胸膈有宿痰之致然也,先以茶调散吐之,吐讫,可服川芎、薄荷辛凉之药清上,故脉书云∶寸脉急,为头痛是也。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病机
《活人书》云∶头痛者,阳证也,太阳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麻黄汤,有汗桂枝汤,若已发汗未发汗,头痛如破者,连须葱白汤,不止者,葛根葱白汤。阳明证头痛,不恶寒反恶热,胃实也,调胃承气汤。少阳头痛,小柴胡汤。太阴、少阴并无头痛,仲景只有厥阴证,吴茱萸汤。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病机
张子和医丹阳僧,病头痛,不敢见明,知其热,以布圜其巅上,置冰于其中,日易数次。
戴人曰∶此三阳蓄热故也,乃置炭火于暖室中,出汗涌吐,三法并行,七日而愈。
一妇人偏头痛五七年,大便结燥,两目赤肿,眩运,世之头风药无不服,其头上针艾数千百矣。一日,戴人诊其脉,急数而有力,风热之甚也。此头角痛,三焦相火之经,乃阳明燥火胜金故也。夫金胜则肝气郁,肝气郁则气血壅,气血壅则上下不通,故燥于里,寻阳明治以大承气汤,冷河水煎二两,加芒硝一两,煎成,顿令分三五服,下泄如汤二十余行,次服七宣丸、神功丸以润之,菠菱、葵菜、猪羊血以滑之,三剂之外,目豁首轻,燥泽结释而愈。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病机
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饮,五脏气郁之病,东垣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垣六经之类是也。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脉候
《内经》曰∶寸口脉中手短者,曰头痛。《脉经》曰∶阳弦则头痛。又曰∶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脉紧而头痛者,伤寒。脉紧上寸口者,伤风头痛。凡寸口紧急,或短,或浮,或弦,皆为头痛。脉浮滑为风痰,易治;短涩者难治。脉浮紧,属太阳。浮缓长,属阳明,弦细属少阳,浮缓属厥阴。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治法
风、寒、暑、湿、火、热皆外邪,气、血、痰、饮,五脏之证,皆内邪,宜随其气血、痰饮、七情、内火,分虚实寒热,而调其内,治其外也。然气血虚而用补,宜用东垣之法,若《三因》等方,用附子以治气虚,此则从阳虚立意,非人身平和之血气也。若夫年久偏正头风者,多因内挟痰涎,风火郁遏经络,气血壅滞之证,然亦有血虚者,须宜分别以治之。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治法
太阳头痛恶风寒,川芎为引导。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白芷。少阳头痛,往来寒热而脉浮弦者,柴胡。太阴头痛,体重痰实及腹痛,半夏。少阴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逆,为厥头痛,细辛。厥阴头痛,项痛,脉微浮缓,欲入太阳,其疾痊,然亦当用川芎。气虚头痛,用黄。血虚头痛,用当归。气血俱虚头痛,黄、当归。伤寒太阳头痛,麻黄汤、桂枝汤。阳明头痛,白虎汤。少阳头痛,小柴胡汤。少阳头痛,大便多秘,或可下之。太阴头痛,脉浮桂枝汤,脉沉理中汤。少阴头痛。脉浮微,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头痛,外伤本经,桂枝麻黄各半汤,呕而微吐清水,吴茱萸汤。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治法
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宜清痰降火,用二陈汤加白芷、川芎为主。肥人多是湿痰,宜半夏、苍白术。瘦人是热与血虚,宜四物汤加酒芩、防风。劳复下虚之人,似伤寒发热汗出,两太阳穴痛甚,此相火自下冲上,宜补中益气汤加川芎、当归,甚者加知母、黄柏、蔓荆子、细辛。
偏头风,在左属风及血虚,风用荆芥、薄荷,血用当归、川芎、芍药、酒黄柏,在右属痰与热,痰用苍术、半夏,热用酒制片芩。诸家不分所属,故药多不效。如因感冒而头痛者,宜加防风、羌活、本、葛根、升麻、柴胡之类。风热上攻,天麻、蔓荆子、台芎、酒芩。苦头痛加细辛。痰厥痛甚者吐之,火者清之散之,虚者补之。壮实热痛,大便结燥者,大承气汤。头面壅肿有热,脉弦数者,凉膈散去硝黄,加桔梗、枳壳、荆芥、薄荷,如顶巅痛者,宜加本、酒炒升、柴。面上红肿,因气实连头痛者,胃风汤。面肿生苍,调胃承气汤加薄荷、荆芥。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治法
节斋《杂着》云∶久病头痛,略感风寒便发,寒月须重绵浓帕包裹者,此属郁热,本热而标寒也。世人不识,悉用辛温解表之药,临时得效,误认为寒,殊不知因其本有郁热,毛窍常疏,故风寒易入,外寒束其内热,闭逆而为痛,辛热之药,虽能开发,散其标之寒邪,然以热济热,病本益深,恶寒愈甚矣,惟当泻火凉血为主,而佐以辛温散表之剂,以从法治之,则可愈而根可除也。若有感冒,发散之后,还宜调理正气,则因其病机而补益之,庶无复作之患也。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药方
(《局方》)
川芎茶调散
治诸风上攻,偏正头痛,鼻塞声重。
薄荷叶(二两)荆芥穗川芎(各一两)羌活白芷甘草(各半两)细辛防风(各二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仲景)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厥头痛,其脉沉细。
麻黄细辛(各六钱)附子(一个,去皮脐生用)上咀,水三升三合,先煮麻黄令沸,减七合,掠去上沫,纳诸药,煎取一升,去渣,分三服。
(东垣)
羌活附子汤
治冬犯寒,脑痛及齿亦痛,名曰脑风。
麻黄附子(炮)防风白芷僵蚕黄柏(各七分)羌活苍术(各五分)升麻(二分)黄(三分)甘草(二分)佛耳草(三分,无嗽不用)上咀,水二盏煎一盏,去渣温服。
(河间)
如圣饼子
治风寒伏留阳经,痰饮气逆头痛。
防风天麻(各半两)南星干姜川芎甘草(各一两)半夏(半两)川乌(去皮,一两)上为末,蒸饼糊调,作饼如钱。每用五饼,以荆芥末细嚼,茶清下。
(《三因》)
芎半散
治伤风寒生冷,及气虚痰厥,头痛如破,兼眩运呕吐。
附子(去皮脐生用)乌头(去皮生用)南星干姜甘草(炙)川芎细辛(各一钱)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五片,芽茶少许,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严氏)
小芎细辛汤
治风寒在脑,或感邪湿,头重而疼,眩运呕吐。
川芎(二钱)细辛白术(各一钱)甘草(五分)上咀,水盏半,姜五片、芽茶少许,煎七分,食后服。
(《宝鉴》)》
川芎神功散
治风寒郁热上攻头目,令人偏正头痛。
川芎川乌白芷南星麻黄(各一钱)甘草(二钱五分)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仲景)
麻黄汤
(治太阳伤寒,头痛无汗。)
桂枝汤
(治太阳中风,头痛有汗。见伤寒门。)(《局方》)
加减三五七散
治风寒入脑,阳虚头痛。
山茱萸肉(一斤)细辛(半斤)干姜(炮一斤)防风(一斤五两)附子(十二枚,炮去皮脐)茯苓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本事》)
川芎香附汤
治厥头痛,风寒,脑后疼,及伤寒、伤风、一切头痛。
川芎香附子羌活苍术(米泔浸,各一两)细辛茵陈(各七钱半)甘菊薄荷白芷(各二两)荆芥甘草(各八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良方》)
天香散
治年久头风不得愈者。
天南星半夏(各制)川乌(去皮)白芷(各二钱)上咀,作一服,水二钟,生姜自然汁小半盏,煎一盏,食远服。
(《三因》)
藿香散
治体虚伤风,停聚痰饮,上厥头痛,或偏正头疼并治。
藿香(洗去土)草乌(炮去皮。各半两)川乌(炮去皮济,一两)乳香(如皂角子大,三块)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薄荷汤下。
大川芎汤
治新沐感风,名曰首风,旋运昏眩,偏正头痛。
川芎(四两)天麻(一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十丸。每服细嚼,茶酒任下一丸。
(杨氏)
必胜散
治风寒流注阳经,以致偏正头痛,六年不愈,最效。
附子(大者,生去皮脐,切四段,以生姜自然汁一盏浸一宿,火炙干,再浸再炙,以汁尽为度)高良姜(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腊茶清调下,食后连进二服,忌热物少顷。
(《百选》)
都梁丸
治风吹项背,头目昏眩及脑痛,妇人胎前产后伤风头痛。
白芷(大块白者洗去土,净沸汤泡四五次,锉用)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荆芥,点茶下。
(《圣惠》)
川芎散
治偏正头风疼痛。
川芎羌活细辛香附子槐花甘草(炙)石膏(各半两)荆芥穗薄荷菊花茵陈防风(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茶清食后服,忌动风物。
(《圣惠》)
九龙丸
治妇人男子八般头风,一切头痛。
川芎川乌石膏白芷草乌南星半夏(各半两)细辛全蝎(各二钱半)上为末,韭汁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清下。
(《圣惠》)
川芎丸
消风化痰,利咽膈,清头目,治头眩、心忪烦热,颈项肩背拘蜷,肢体烦疼,皮肤搔痒,脑昏,目疼、鼻塞,面上游风,状如虫行。
川芎薄荷叶(各十八两)甘草(六两)细辛(一两二钱)防风(六两)桔梗(二十四两)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细嚼,茶清临卧服。
(《神效》)
香芎散
治偏正头风。
香附子(炒)川芎石膏(飞)白芷甘草薄荷(各一两)川乌(半两,去皮脐)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直指》)
芎芷散
治风壅头痛。
川芎白芷荆芥穗软石膏上为末,每服一钱,食后沸汤调下。
(《本事》)
牙皂散
治偏正头风痛。
猪牙皂角(去筋)香白芷白附子(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右痛右侧卧,左痛左侧卧。
追风散
治诸风上攻,头痛目眩,鼻塞声重,皮肤瘙痒,眉角引牵,妇人血风,及一切头痛。
川乌(炮)防风石膏(另研。各一两)僵蚕(炒去丝嘴)甘草(炙)荆芥全蝎(去毒炒。各半两)川芎(七钱半)麝香(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药方
(《良方》)
清上泻火汤
燕京温官人,年少时气弱,常于气海、三里灸之,节次约千余壮,至老添热厥头痛,虽冬天大寒,尤喜寒风,则头痛少愈。若在暖处,其痛复作,五七年不愈,此皆灸之过也。
羌活知母(酒浸)黄芩黄柏(酒浸)炙甘草黄(各一钱)防风升麻(各七分)生地黄柴胡梢甘草根黄连(酒浸)本(各五分)蔓荆子当归身苍术(各三分)荆芥穗川芎(各二分)细辛红花(各少许)上水二盏,葱白一寸,煎八分,食远服。
(《良方》)
既济解毒汤
治上热,头目肿痛,胸膈烦闷,不得安卧,身半以下皆寒,足尤甚,大便微秘。
升麻柴胡当归身连翘黄芩(酒炒)蔓荆子黄连(酒炒)甘草(炙)大黄(大便利者勿用)桔梗(各二钱)上咀,水二盏煎一盏,食后温服。忌酒湿面食大料、生冷硬物。
(《良方》)
飞虎散
治风热痰火,偏正头风疼痛。
白附子白芷荆芥穗石膏()川芎天麻薄荷防风(各半两)苍术(米泔浸)两头尖(黑心者不用。各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温酒或茶清调下。
清空膏
治偏正头痛久不愈。善治风热目痛脑疼,除血虚头痛不治,其余悉治。
羌活防风黄连甘草(炙,两半)柴胡(七钱)川芎(半两)枯芩(两半,酒炒一半)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茶清调如膏,抹口内,临卧白汤下。头痛甚,加细辛三钱;痰厥头痛,加半夏;偏头痛不愈,加羌活、防风、川芎。
菊花散
治风热上攻,头疼不止。
甘菊花旋复花防风枳壳川羌活蔓荆子石膏甘草(炙。各一钱)上咀,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良方》)
上清散
治头痛连眉骨眼睛,痛不可忍。
川芎郁金芍药荆芥穗芒硝(各半两)薄荷叶乳香没药(各一钱)冰片(五分)上为细末,每用一字,鼻内搐之。
(《圣惠》)
安神汤
治头痛,头眩,眼黑。
羌活黄柏(酒炒。各二钱)防风(七分)柴胡知母(酒炒)生地黄升麻(各一钱)黄(四钱)炙甘草(九分)生甘草(六分)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盏半,蔓荆子五分,川芎三分,再煎一盏,卧时热服。
川芎石膏汤
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眩痛闷,风痰喘嗽,鼻塞,口疮,烦渴,淋闭,眼生翳膜。此药清神利头目。
川芎山栀芍药荆芥当归黄芩大黄菊花人参白术(各五分)石膏防风薄荷连翘(各一钱)桔梗寒水石滑石甘草(各二钱)砂仁(三分)上咀,分二剂,水煎,温服,忌姜蒜热物。
芎犀丸
治偏头疼,一边鼻不闻香臭,常流清涕,或作臭气一阵,遍服芎、蝎等药不效,此药数服而愈。
川芎朱砂(细乳,内存一两为衣)石膏(各四两)冰片(四钱)人参茯苓甘草(炙)细辛(各半两)犀角栀子(各一两)阿胶(炒,两半)麦门冬(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局方》)
神芎丸
治心经积热,风痰壅滞,头目赤肿或有疮疖,咽喉不利,大小便秘涩,一切风热之证并宜服之。
大黄(酒炒)黄芩(各一两)牵牛(头末)滑石(各四两)川芎薄荷(各半两)上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温水下。
(《医林》)
茶酒调散
治一切诸风痰壅,头痛,目眩,心热,皮风瘙痒并风毒壅滞,清爽神志,通和关窍。
石膏(细研)菊花细辛香附子(各等分)上为细末,茶酒任调服。
二陈汤吞下青州白丸子
治一切风痰头痛最效。(方见风门)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药方
(《宝鉴》)
石膏散
治风热头疼。
川芎白芷石膏(等分,为末)每服四钱,茶清调下。
(《玉机》)
川芎散
治风热头痛不清,及目病。
川芎羌活防风本升麻甘草(各一钱)黄芩(炒)黄连(酒炒。各四钱)生地黄(二钱)柴胡(七钱)上为末,每服一二钱,茶清调下。
通天散
治偏正头痛,并夹脑风热壅滞。
赤芍药川芎黄连黄芩玄胡索皂乌当归乳香(各等分)上为末,用纸捻蘸药入鼻中,得嚏,神效。
(《御药》)
灵砂丹
治风热郁结,气血蕴滞,头目昏眩,鼻塞声重,清涕,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嗽痰实,肠胃燥涩,小便赤黄,阴虚,心火炽甚,及偏正头痛,遍身麻木,疮痒,一切风热并宜治之。
天麻独活羌活细辛石膏防风连翘薄荷(各二两)川芎栀子荆芥穗当归黄芩大黄(生用)全蝎(去毒,微炒)菊花人参白术(各五钱)朱砂(为衣)寒水石(生)桔梗(各二两)砂仁(二钱半)生甘草(二两)滑石(四两)上为末,炼蜜和,每两作十丸,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茶清下。
青火金针
治头风,牙痛,赤眼,脑泻耳鸣。
火硝(一两)青黛薄荷川芎(各等分)上为末,口噙冷水勿咽,此药吹鼻。
赤火金针
治同前。
火硝(一两)雄黄乳香没药川芎石膏(各一钱)全蝎(一对)用法如前。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药方
(东垣)
半夏白术天麻汤
治痰厥头痛,眼黑头旋,恶心烦闷,气促上喘,无力以言,心神颠倒,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痛若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
黄柏(一分半)干姜(二分)泽泻白茯苓天麻黄人参苍术(各三分半)神曲(炒)白术(各五分)麦芽半夏(制)橘红(各七分半)上咀,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食前稍热,可一服而愈。此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除;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疗;黄甘温,泻火补气,实表止汗;人参甘温泻火,补中益气;二术俱苦甘,除湿补中;泽泻茯苓利小水,导湿;橘皮苦温,益气调中;神曲消食,涤胃中滞气;麦芽宽中助脾;干姜辛热,以涤中寨,黄柏苦辛,以疗冬天少火在泉发燥也。
(严氏)
三生丸
治痰厥头痛。
南星半夏白附子(各等分)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丸,豆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后姜汤下。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药方
(《宝鉴》)
升气和中汤
治年高气弱,清气不能上升,头昏闷,本无表邪,因发汗数次,表气愈虚,故苦头痛恶风,不喜饮食,气短脉弱,弦细而微,宜升阳气。
黄(钱半)人参(一钱)白术陈皮当归芍药(各五分)甘草升麻柴胡(各三分)川芎细辛蔓荆子(各一分)上咀,水二盏煎一盏,食后温服。
(东垣)
加味调中益气汤
治气血两虚头痛,其效如神。
陈皮黄柏(酒炒。各二分)升麻柴胡(各四分)人参甘草(炙)苍术(各六分)黄耆(一钱)川芎(六分)细辛(二分)蔓荆子(三分)常归(一钱)上咀,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活人》)
人参顺气散
治头痛憎寒壮热,四肢疼痛。
麻黄干葛甘草(炙)白术人参桔梗白芷(各一钱)白姜(炮五分)上咀,分二服,水一盏,姜三片、葱白二寸同煎,连进取汗。
(严氏)
葱附丸
治元气虚壅,上攻头痛。
大附子(一个,制)为末,葱汁为丸,梧桐子大,空心茶下。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药方
(《集要》)
四物汤
倍加川芎,治血虚头痛。
(《元戌》)
当归酒
治血虚头痛欲裂。
当归(二两)酒(一升)煮取六合服。
(严氏)
王真丸
治肾厥头痛不可忍,其脉浮之则弦,按之则坚。
生硫黄(二两,另研)硬石膏半夏(制)硝石(另研。各一两)上为末,姜汁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前米饮下。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药方
搐鼻之法则吐法之义也。经云∶湿气在上,以苦吐之,故邪在胸中,服而吐之,邪在头上,搐而嚏之。张子和点目出泪,搐鼻流涕,皆同乎吐之义也。
通天散
青火针
赤火针
(并见前)
珍珠散
治风热上攻,头痛、目眩、鼻塞,用此搐之。
盆硝(七钱半)滑石(一两)乳香(五分)冰片(少许)上研匀,用一字,口含水搐鼻中。
神芎散
治前证。
川芎郁金(各二钱)荆芥薄荷(各二钱半)红豆(一钱,为末后入)盆硝(二钱)为末,每用一字,甚者连夜搐之。
本事方
治八般头风。
草乌尖细辛(各等分)以黄丹少许为末,搐鼻立效。
(秘方)
玄胡饼
治头痛不可忍。
玄胡索(十枚)猪牙皂角(肥实者,二枚)青黛(二钱)上为末,水和成小饼子,如杏仁大。用时令患人仰卧,以水化开,用竹管送入(男左女右)鼻中,觉药至喉小酸,令患人坐,却令咬定铜钱一个于当门齿,当见涎出成盆便愈。
三因方
防风(二分)羌活(三分)红豆(二粒,共为细末,搐鼻)(《元戎》)
瓜蒂散
治头痛久不愈,服药及针灸不愈者,以其湿气在上也。
瓜蒂(一株为末)不许,吹入鼻中,清水徐徐出,一昼夜,湿尽痛止。
(《良方》)
丁香散
治头痛不止。
丁香(一钱)白芷(半两)瓜蒂(一两)上为细末,用半字吹入鼻即瘥。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药方
急风散
治男妇偏正头痛夹脑,头风,太阳穴痛,坐卧不安。
生川乌(去皮脐)辰砂(研。各一两)南星(洗二两)上为细末,酒调,涂贴痛处,小儿贴囟门。
(《良方》)
止痛太阳丹
大天南星川芎(各等分)上为细末,用连须葱白同捣烂作饼,贴于太阳痛处。
乳香饼
治气攻头痛不可忍者。
乳香(一钱)蓖麻子(十四粒)上同捣烂作饼,贴太阳穴上,如痛定,急去之,解开头发出气。
决明散
治头痛。
决明子为末,水调,贴太阳穴。一方,用决明筑枕,去头风,明目。
乌麦饼子
治久病头痛,诸药不效。
乌麦面(半斤)吴茱萸(二两为末)和勾,净水调作饼子,入上熟,乘热分头发盖在头上,如帽子,外以浓帛包裹定,一时热气入脑而痛即止,冷则去之。未愈,更换热者,无不愈也。
枕头方
治头风、头痛,百药不效者。
食茱萸叶(细锉)洒酒拌匀,以绢袋盛之于甑中蒸熟,乘热分作二包,更换枕头,以效为度。
颜思退方
治头风掣痛。
黄腊(二斤)盐(半斤)香油(二两)上溶蜡,入油盐和匀,捏作一兜盔样,可合脑大小,盖至额,痛立止。
熨法
治风头痛,虽重绵浓帛不能御风寒者。
艾叶(揉如绵,用帛夹住包头上)用熨斗熨艾,使热气入内,良久即愈。
(《正传》)
经验方
贴头风热痛。
朴硝大黄(各等分)上为细末,用井底泥和作饼子,贴两太阳穴,神效。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药方
《圣惠方》∶
治头风痛,每天阴风雨先发者,用桂心一两为末,酒调如膏敷顶上并额角,效。
《兵部手集》
方∶治头痛不可忍,多是风痰所致,栀子末和蜜,浓噙舌上,吐即止。
《千金方》∶
治头风痛,大黑豆三升,炒令无声,先要盛一斗二升瓶一只,盛九升清酒,乘豆热投于酒中,蜜泥封之七日,温服。
一方∶
凡饮酒头痛,以竹茹三两,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令冷,破鸡子三枚搅调,更煮三沸饮之。
一方∶
治头项强,不得仰视。蒸大豆一升,令变色,纳囊中枕之。
《斗门方》
治卒头痛。白僵蚕炒去丝,研为末,以热水调下二钱。
又方∶
治偏头风痛。用雄黄、细辛等分为末,左边痛嗅入右鼻,右边痛嗅入左鼻,立效。
又方∶
治痰厥头痛。用乌梅肉十个,盐二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无时温服,吐即佳。
又方∶
治头风痛,恶寒。用大附子一枚去皮脐,绿豆一协议煮,豆熟为度,去附子服豆即瘥。
每个附子可煮五次后为末服之。
一方∶
治偏头痛。用荜茇为末,令患人口噙水,左边痛左鼻吸一字,右边痛右鼻吸一字,甚效。
一方∶
治头风旋。用蝉蜕微炒,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
一方∶
治头风。端午日采苍耳二两,茵陈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热酒或茶调下。
一方∶
治头痛。苍耳、川芎、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三钱,临卧茶清调下。
[卷之五十三\头痛门] 药方
神庭(穴在发际前上五分,灸三壮)上星(穴在发际上一寸半,灸三壮)后顶百会风池(以上诸穴,随灸一处,可愈)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病机
经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又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甚则忽忽善怒,眩冒颠疾。
又云∶蒙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病机
《原病式》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木,风主动故也。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火风皆属阳,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故火本动也,焰得风则自然旋转也。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病机
严用和云∶眩运之证,虽六属于肝风上攻所致,然体虚之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皆能眩运,当以脉证别之。风则脉浮有汗,项强不仁;寒则脉紧无汗,筋挛掣痛;暑则脉虚烦闷;湿则脉细,沉重吐逆,及其七情所感,遂使脏气不平,郁而生涎,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运,眉棱骨痛,眼不可开,寸脉多沉,此为异耳。若疲劳过度,下虚上实,金疮,吐衄,便利,及妇人崩伤产后去血过多,皆令人眩运,当随其所因而治之。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病机
肥人眩运,气虚有痰。瘦人眩运,血虚有火。伤寒吐汗下后,必是阳虚。故《针经》云∶上虚则眩。此三者,责其虚也。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病机
凡眩运挟风则有汗,寒则掣痛,暑则热闷,湿则重滞,此四气乘虚而眩运也。七情郁而生痰动火,气因上厥,此七情致虚而眩运也。淫欲过度,肾家不能纳气归元,使诸气逆奔而上,此气虚眩运也。吐血或崩漏,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此血虚眩运也。要寻致病之因,随机应变,其间以坠镇下行为最,不可妄施汗下。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病机
丹溪曰∶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动其痰也。此病属痰者多,盖无痰不能成眩运也,虽有因风者,亦必有痰也。又曰∶火动其痰,二陈汤加芩、连、苍术、羌活,挟气血虚者,亦以治痰为主,兼补虚药。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脉候
左手脉缓而浮大者,为风。脉虚大,必是久病。左手脉数为热多。脉涩而芤有死血。右手脉滑大为痰厥头眩,脉实为痰积。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治法
张子和云∶夫头风眩运,手足麻痹,胃脘痛,皆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在上谓之停饮,可用独圣散吐之,吐讫,后服清上辛凉之药。凡眩运多年不已,胸膈痰涎壅塞,气血颇实,吐之甚效。
《玉机微义》云∶眩运一证,人皆称为上盛下虚所致,而不明言其所以然之故。夫所谓虚者,气血虚也,所谓盛者,痰涎风火也。原病之由,有气虚者,乃清气不能上升,或汗多亡阳,当升阳补气。有血虚者,乃因亡血过多,阳无所附,当益阴补血,此皆不足之证。有因痰涎郁遏者,宜开痰导郁,重则吐下。有因风火所动者,宜清上降火。有因外感而得者。严氏虽分四气之异,皆当散邪,此皆有余之证也。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治法
世有所谓气不归元,而用丹药镇坠、沉香降气之法,香燥散气,其不归之气,岂能因此而复耶!凡用镇坠,所谓急则治其标也。若谓使气归元,必无是理,既曰归元,岂肯复作。凡镇坠少止又复作眩者,此气未归元,而未治其本也。要气归元,必求其本,缓而图之。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治法
头眩,痰挟气虚,属火,治痰为主兼补气药,如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也。眩运不可当者,以大黄酒炒为末,茶清调下即止。或用黑锡丹镇坠之,皆急则治标也。火动其痰及湿痰,二陈汤加黄芩、苍术、羌活散风行湿。早起眩运,须臾自定,日以为常者,正元饮吞下黑锡丹。
伤湿头运,肾着汤加川芎,名除湿汤。疏风,川芎茶调散。有痰,青州白丸子。
丹溪治一老妇,患赤白带下年半,头眩。坐之不得,睡之则安,专治赤白带,带愈,其眩亦安。
春甫治一妇人,忽眩倒不能动,诊其脉,两寸浮大而滑,知风痰眩运而兼火也,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下滚痰丸一百粒,即愈。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药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
加味二陈汤
川芎茶调散
(并见前。)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药方
愈风饼子
治风邪眩运,或先服吐药后服此。
川芎川乌(炮。各半两)甘菊花白芷细辛防风荆芥羌活天麻甘草(炙。各一两半)薄荷(一两半)上为末,泡蒸饼捏作饼子。每服三五饼,细嚼,茶汤任下。
(《本事》)
川芎散
治风眩头运。
山茱萸肉(一两)甘菊花人参芎山药茯神(各半两)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白附子丸
治风痰眩运头痛。
全蝎(半两炒)白附子(炮)南星(制)半夏(制)旋复花甘菊花天麻川芎橘红僵蚕(炒)干姜(生。各一两)上为末,生姜半斤取汁,打糊丸,梧桐子大,煎荆芥汤下五十丸。
芎菊散
治诸阳受风,头目旋运,目视昏暗,肝气不清。
芎甘菊花(各一两)白僵蚕细辛防风羌活(各三钱)旋复花草决明蝉蜕(各一钱)天麻密蒙花荆芥穗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后温服。
天麻羌活丸
治头目风眩,邪气鼓作,或时旋运。
天麻羌活白芷本芎芍药细辛麻黄(各二两)牛黄(另研)麝香(另研。各一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皂角子大。不拘时薄荷煎酒下三丸。
人参前胡汤
治风痰头运目眩。
人参(八分)前胡南星(制)半夏曲(各一钱二分)木香(五分)枳壳橘红赤茯苓(各一钱)紫苏甘草(炙。各七分)水二盏,姜五片,煎一盏,食后服。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药方
(严氏)
三五七散
治风寒入脑,阳虚头痛,目眩转运如在舟车之上,耳内蝉鸣,风寒湿痹,香港脚缓弱。
天雄(炮,去皮脐)细辛(各三两)山茱萸肉干姜(炮。各五两)防风山药(各七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服。
人参汤
治风虚眩运,但觉屋地俱转,目不敢开。
人参白术麦门冬当归防风(各两)独活官桂黄芍药(各两半)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食远服。
白术散
治风邪在胃,头旋不止,复加呕逆。
白术浓朴(姜制)甘菊花(各半两)防风白芷人参(各一两)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蔓荆子散
治风气头旋运闷,起则欲倒。
蔓荆子甘菊花半夏羚羊角(镑)枳壳茯神芎黄芩防风(各七分)麦门冬石膏(各一钱)地骨皮天麻细辛甘草(各半两)上咀,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芎散
治风虚头旋,眼目昏痛,眩运,倦怠,心忪。
芎前胡(各一两)防风(各半两)人参(一两)蔓荆子天麻(酒浸焙)白僵蚕(一两,炒)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酒调服。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药方
(隐君)
滚痰丸
治痰火头眩目运,如坐舟车,胸满背胀,一服立止。(方见痰门。)
防风通圣散
治风热眩运,一服即愈。(方见风门)
芎犀丸
治偏正头痛及风眩目运,一边鼻不闻香臭,常流清涕或作臭气,服芎、蝎等药不效者,此药不十服愈,及治喷嚏稠浓。
川芎朱砂(一两为衣)石膏(研,四两)冰片(四钱)人参茯苓甘草(炙)细辛(各二两)犀角(镑)栀子仁(各一两)阿胶(炒,两半)麦门冬(三两)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朱砂为衣。食后细嚼三丸,茶酒任下。
(秘方)
加味二陈汤
治气郁痰火眩运。
陈皮半夏人参茯苓黄芩川芎(各一钱)甘草木香(各五分,磨汁)上水二盏,姜三片,煎七分,食后服。
(严氏)
玉液汤
治七情气郁生涎,随气上逆,头目昏运,心悸眉痛。
大半夏(泡七次,四钱)沉香(磨汁,二匙)生姜(十片)水煎温服。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药方
(《局方》)
十全大补汤
治气血两虚,头眩运痛。(方见虚损门。)
茯神汤
治七情所感,气血不足,脏气不行,郁而生涎,结为痰饮,留于心经则有怔忡,四肢缓弱,头目眩运。
人参黄半夏麦门冬山药前胡熟地黄(各一钱)枳壳(一钱半)远志(甘草水煮,姜汁炒)甘草(炙。各七分)白茯苓茯神(各二钱)上作二服,水盏半,姜五片,秫米一小撮,煎一盏服。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药方
黑锡丹
治阴阳不升降,上盛下虚。
黑锡(二两,炒末)肉豆蔻附子(炮,去皮济)破故纸(炒)胡芦巴官桂茴香(各一两)青皮川楝子阳起石木香沉香(各半两)上用新铁铫内将锡化开,下硫黄末,提起,以木杵擂极细,投地上退火毒,同余药研百至黑光色为度,酒糊丸,梧桐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亮。空心姜盐汤下四十丸,女人艾叶汤下。
(《良方》)加乌药、磁石各半两。
养正丹
治上盛下虚眩运,此药升降阴阳,及咳逆翻胃,霍乱吐泻。
硫黄黑锡水银朱砂(研。各一两)先以硫黄为末,将铅入铁铫内溶化倾出,取净锡一两复化,入硫末,渐入渐搅,为末,再入水银同擂,如硬再火上微,又擂匀放冷,研极细末,糯米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
(严氏)
沉香磁石丸
治上盛下虚头目眩运,耳鸣耳聋。
沉香(半两,研)磁石(七次,醋淬研,水飞)巴戟胡芦巴阳起石()附子(制)川椒(去目炒)山茱萸肉山药(炒。各一两)青盐(另研)甘菊花蔓荆子(各半两)上为细末酒煮米糊丸。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药方
芎术汤
治冒雨中湿,眩运呕逆,头重不食。(方见头痛门。)
除眩汤
治感湿感寒,头重眩运。(方见湿门。)
丹溪头运方
治痰火眩运,清降利痰极效。
南星半夏(各一钱)甘草(五分)桔梗陈皮(各一钱)枳壳(七分)茯苓黄芩(各八分)上咀,水二盏,姜七片,煎八分,食后服。
(丹溪)
加味六君子汤
治气虚痰甚,风邪眩运不休者。
人参白术茯苓(各一钱)甘草(五分)陈皮半夏(各钱半)荆芥穗(五分)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一盏去滓,入竹沥二匙,温服。
(《良方》)
六合汤
治血虚风眩。
四物汤加秦艽、羌活,水煎服。凡失血过多,血虚眩运,只以芎、归二味煎服。
[卷之五十三\眩运门] 药方
一方∶
治头目眩运,大黄、荆芥穗、防风各等分,水煎服,以利为度。
一方∶
治失血过多,眩运不醒,用芎、当归酒浸,等分,每服四钱,水煎温服。甚者,加附子。
一方∶
治诸风目运,用蝉蜕为末,饮下,一钱。
[卷之五十三\颈项强痛(与伤寒项强条参治)] 病机
经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卷之五十三\颈项强痛(与伤寒项强条参治)] 项强有痰热客经
丹溪曰∶男子项强,不能回顾,动则微痛,诊其脉,强而数实,右手为甚。予作痰热客太阳之经,以二陈汤加酒炒黄芩、羌活、红花,服二剂而愈。
[卷之五十三\颈项强痛(与伤寒项强条参治)] 药方
(《本事》)
木瓜煎
治筋项强不得转移。
宣州木瓜(二个,取盖去穣)没药(一两)乳香(一分)上二味纳木瓜中,用盖子合了,竹签钉之,饭上蒸三四次,烂,研成膏子,每服三五钱,地黄酒化下生地黄汁半盏,无灰酒和之,八分一盏,烧暖化膏。有人患此病,日午后发,黄昏时定。予曰∶此病必先从足起,经言足十二经络,惟足太阳之筋从足至项。
椒附散
治肾气上攻,项背不能转移。
大附子(一枚六钱以上者,炮,去皮脐,为末用)上每服二钱,好川椒廿五粒,用白面填满,水盏半,姜七片,煎七分,去椒入盐通口服。
一人筋痛连及背胛不可转,服诸药不效,予忆《千金方》有肾气攻背强一病,用前方顿瘥。盖肾气上攻不得通,用椒下达以归经,自能安矣。
养神汤
治精神短少不得卧,项筋肿急腹难伸。
黄(一钱)人参(三分)甘草(七分)白术(三钱)柴胡升麻(各四钱)当归(五分)苍术(五分)川芎(三分)半夏(七分)大麦面(五分)木香(一分)黄芩(酒炒,二钱)陈皮(一分)黄连(五分)黄柏(三钱)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稍热服。
[卷之五十三\颈项强痛(与伤寒项强条参治)] 针灸法
取手足太阳之经。
经云∶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项似拔,视虚盛陷下取之。又云∶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
不可以顾,刺手太阳。又云∶风颈项痛,刺风府。又云∶邪客手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二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