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九
3个月前 作者: 王冰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卷之三十九
唐太仆令启玄子王冰次注宋光禄卿直秘阁林亿等校正宋守尚书屯田郎孙兆重改误
五运行大论篇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
明堂,布政官也。八极,八方目极之所也。考,谓考校。建,谓建立也。五常,谓五气,行天地之中者也。端居正气,以侯天和。
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
新校正云:详论谓《阴阳应象大论》及《气交变大论》文,彼云: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
余闻五运之数於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耳,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首甲,谓六甲之初,则甲子年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
上古圣人,仰观天象,以正阴阳,夫阴阳之道,非不昭然,而人昧宗元,迷其本始,则百端疑议,从是而生,黄帝恐至理真宗,便因诬废,愍念黎庶,故启问日;天师知道出从真,叉非谬述,故对上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阴阳法》曰:甲巳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盖取圣人仰观天象之义。不然,则十干之位,各在一方,徵其离合,事亦寥阔。呜呼远哉!.百姓日用而不知尔。故《太上立言》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此其类也。○新校正云:详金主乙庚者,乙者庚之柔,庚者乙之刚。大而言之阴与阳,小而言之夫与妇,是刚柔之事也。余并如此。
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言智识偏浅,不见源由,虽所指弥远,其知弥近,得其元始,杆鼓非遥。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於牛、女戊分;钤天之气,经於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於亢、氏、勖、毕;玄天之气,经於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斡,则天地之门户也。
戊土属乾,己土属巽。《遁甲经》曰: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晨暮占雨,以西北、束南。义取此。雨为土用,湿气生之,故此占焉。
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论,谓《天元纪》及《阴阳应象》论也。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面向北而言之也。上,南也。下,北也。左,西也。右,束也。
帝曰:何谓下?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主岁者位在南,故面北而言其左右。在下者位在北,故面南而言其左右也。上,天位也。下,地位也。面南,左束也,右西也,上下异而左右殊也。
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木火相临,金水相临,水木相临,火土相临,土金相临,为相得也。木土相临,土水相临,水火相临,火金相临,金木相临,为不相得也。上临下为顺,下临上为逆。亦郁抑而病生,土临相火君火之类者也。
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六位相临,假令土临火,火临木,木临水,水临金,金临土,皆为以下临上,不当位也。父子之义,子为下,父为上,以子临父,不亦逆乎?
帝曰:动静何如?
言天地之行左右也。
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
上,天也。下,地也。周天,谓天周地五行之位也。天垂六气,地布五行,天顺地而左回,地承天而东转,木运之後,天气常余,余气不加於君火,却退一步加临相火之上,是以每五岁已,退一位而右迁,故日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会,遇也,合也。言天地之道,常五岁毕,则以余气迁加,复与五行座位再相会合,而为岁法也。周天,谓天周地位,非周天之六气也。
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
诂异也。○新校正云:按鬼突区言应地者静,见《天元纪大论》中。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
不能遍明,无求行#2也。
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观五星之束转,则地体左行之理,昭然可知也。丽,着也。有形之物,未有不依据物而得全者也。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
言转不居,为下乎?为否乎?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言人之所居,可谓下矣,徵其至理,则是太虚之中一物尔。《易》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此之谓也。
帝曰:冯乎?
言太虚无碍,地体何冯而止住?冯,扶冰切。(碍,音艾。)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大气,谓造化之气,任持太虚者也。所以太虚不屈,地久天长者,盖由造化之气任持之也。气化而变,不任持之,则太虚之器亦败坏矣。夫落叶飞空,不疾而下,为其乘气,故势不得速焉。几之有形,处地之上者,皆有生化之气任持之也。然器有大小不同,坏有迟速之异,及至气不任持,则大小之坏一也。
燥以乾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问,寒暑六入,故令虚而化生也。
地体之中,几有六入:一曰燥、二曰暑、三曰风、四曰湿、五曰寒、六曰火。受燥故乾性生焉,受暑故蒸性生焉,受风故动性生焉,受湿故润性生焉,受寒故坚性生焉,受火故温性生焉,此谓天之六气也。
故燥胜则地乾,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六气之用。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於诊也。
言平气及胜复,皆以形证观察,不以诊知也。
《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
天地以气不以位,故不当以脉知之。
帝曰:问气何如?岐伯曰:在,期於左右。
於左右尺寸四部,分位承之,与不应,过与不过也。
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
谓当沉不沉,当浮不浮,当涩不涩,当钧不钧,当弦不弦,当大不大之类也。○新校正云:按《至真要大论》云: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豚钧;太阴之至,其豚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则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不当其位者病,
见於他位也。
迭移其位者病,
谓左见右豚,右见左脉,气差错故尔。
失守其位者危,
已见於他乡,本官见贼杀之气,故病危。
尺寸反者死,
子午卯酉四岁有之。反,谓岁当阴在寸豚而反见於尺,岁当阳在尺而豚反见於寸,尺寸俱乃谓反也。尺独然,或寸独然,是不应气,非反若也。阴阳交者死。寅申亥巳丑未辰戌八年有之。交,谓岁当阴在右脉反见左,岁当阳在左豚反见右,左右交见是谓交.O若左独然,或右独然,是不应气,非交也。
阴阳交者死。
寅申亥巳丑未辰戌八年有之。交谓岁当阴在右脉反见左,岁当阳在左脉反见右,左右交见是谓交。若左独然,或右独然,是不应气,非交也。
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後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
经言岁气备矣。○新校正云:详此备《六元正纪大论》中。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於万物,何以生化?
合,谓中外相应。生,谓承化而生。化,谓成立众象也。
岐伯曰:束方生风,
束者日之初,风者教之始,天之使也,所以发号施令,故生自束方也。景霁山昏,苍埃际合。崖谷若一,岩岫之风也。黄白昏埃,晚空如堵,独见天垂,川泽之风也。加以黄黑白埃承下,山泽之猛风也。
风生木,
阳升风鼓,草木敷荣,故日风生木也。此和气之生化也,若风气施化则飘扬敷拆,其为变极则木拔草除也。运乘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之岁,则风化不足。若乘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之岁,则风化有余於万物也。○新校正云:详王注以丁壬分运之有余不足,或者以丁卯、丁亥、丁巳、壬申、壬寅五岁为天符,同天符,正岁会,非有余不足为平木运,以王注为非,是不知大统也。叉欲细分,虽除此五岁,亦未为尽。下文火土金水运等,并同此。
木生酸,
万物味酸者,皆始自木气之生化也。
酸生肝,
酸味入胃,生养於肝藏。
肝生筋,
酸味入肝,自肝藏布化,生成於筋膜也。
筋生心。
酸气荣养筋膜毕已,自筋流化,乃入於心。
其在天为玄,
玄,谓玄冥也。丑之终,束方白。寅之初,天色反黑,太虚皆合,在天为玄象可见。○新校正云:详在天为玄至化生气七句,通言六气五行生化之大法,非束方独有之也。而王注玄谓丑之终,寅之初,天色黑,则专言在束方,不兼诸方,此注未通。
在人为道,
正理之道,生养之政化也,
在地为化。
化,生化也。有生化而後有万物,万物无非化气以生成者。
化生五味,
金玉土石,草木菜果,根茎枝叶,华壳实核,无识之类,皆地化生也。
道生智,
智,正知也,虑远也。知正则不疑於事,虑远则不涉於危,以道处之,理符於智。《灵枢经》曰: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玄生神,
神用无方,深微莫测,进见形隐,物鲜能期。由是则玄冥之中,神明栖据隐而不见,玄生神明也。
化生气。
飞走歧行,鳞介毛保羽,五类变化,内属神机,虽为五味所该,然其生禀则异,故又日化生气也。此上七句,通言六气五行生化之大法,非独束方有之也。○新校正云:按《阴阳应象大论》及《天元纪大论》无化生气一句。
神在天为风,
呜紊启拆,风之化也。振拉摧拔,风之用也。岁属厥阴在上,则风化於天;厥阴在下,则风行於地。
在地为木,
长短曲直,木之体也。干举机发,木之用也。
在体为筋,
维结束络,筋之体也,糯纵巷舒,筋之用也。
在气为柔,
木化宣发,风化所行,则物体柔夹。
在藏为肝。
肝有二布叶,一小叶,如木甲拆之象也。各有支络,豚游中,以宣发阳和之气,魂之官也。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乘丁岁,则肝藏及经络先#3受邪而为病也。胆府同。
其性为暄,
暄,温也,肝木之性也。
其德为和,
敷布和气於万物,木之德也。○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德敷和。
其用为动,
风摇而动,无风则万类皆静。○新校正云:按木之用为动,火太过之政亦为动,盖木火之主暴速,故俱为动。
其色为苍,
有形之类,乘木之化,则外色皆见薄青之色。今束方之地,草木之上,色皆苍。遇丁岁,则苍物兼白及黄,色不纯也。
其化为荣,
荣,美色也。四时之中,物见华荣,颜色鲜丽者,皆木化之所生也。○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化生荣。
其虫毛,
万物发生,如毛在皮。
其政为散,
发散生气於万物。○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政舒卷#4。详木之政散,平木之政发散,木太过之政散,土不及之气散,金之用散落,木之灾散落,所以为散之异有六,而散之义惟二,一谓发散之散,是木之气也,二谓散落之散,是金之气所为也。
其令宣发,
阳和之气,舒而散也。
其变摧拉,
摧,技成者也。○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变振发。
其青为陨,
陨,坠也。大风暴起,草泯木坠。○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灾散落。(青,所景切。)
其味为酸,
夫物之化之变而有酸味者,皆木气之所成败也。今束方之野,生味多酸。
其志为怒。
怒,直声也。怒所以威物。
怒伤肝,
凡物之用极,皆自伤也。怒发於肝,而反伤肝藏。
悲胜怒;
悲发而怒止,胜之信也。○新校正云:详五志悲当为忧,盖忧伤意,悲伤魂,故云悲胜#5怒也。
风伤肝,
亦犹风之折木也,风生於木而反折之,用极而衰。○新校正云:按《阴阳应象大论》云风伤筋。
燥胜风;
风自木生,燥为金化,风余则制之以燥,肝盛则治之以冻,冻清所行,金之气也。
酸伤筋,
酸写肝气,写甚则伤其气。《灵枢经》曰: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以此尔。走筋,谓宣行其气速疾也。气血肉骨同。○新校正云:详注云《灵枢经》云,乃是《素问宣明五气篇》於.文。按《甲乙经》以此为《素问》,王注云《灵枢经》者误。
辛胜酸。
辛,金味,故胜木之酸,酸余故胜之以辛也。
南方生热,
阳盛所生。相火、君火之政也。太虚昏翳,其若轻尘,山川悉然,热之气也。大明不彰,其色如丹,郁热之气也。若彤#7云暴升,纵然叶积,乍盈乍缩,崖谷之热也。
热生火,
热甚之气,火运盛明,故日热生火。火者,盛阳之生化也。热气施化则炎暑郁燠,其为变极则墦灼消融,运乘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岁,则热化不足。若乘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岁,则热化有余。火有君火、相火,故日热生火,又云火也。
火生苦,
物之味苦者,皆始自火之生化也。甘物遇火,体焦则苦,苦从火化,其可徵也。
苦生心,
苦物入胃,化入於心,故诸癸岁则苦化少,诸戌#8岁则苦化多。
心生血,
苦味自心化已,则布化生血脉。
血生脾。
苦味营血已,自血流化,生养脾也。
其在天为热,
亦神化气也。暄暑郁蒸,热之化也。炎赫沸腾,热之用也。岁属少阴少阳在上,则热化於天;在下,则热行於地也。
在地为火,
光显炳明,火之体也。繙燎焦然,火之用也。
在体为脉,
流行血气,豚之体也。壅泄虚实,豚之用也。络脉同。
在气为息,
息,长也。在藏为心。心形如未敷莲花天真之气,中有九空,以引导天真之气,神之宇也。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乘癸岁,则心与经络受邪而为病,小肠府亦然。
其性为暑,
暑,热也。心之气性也。
其德为显,
明显见象,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德彰显。
其用为躁,
火性躁动,不专定也。
其色为赤,
生化之物,乘火化者,悉表备赭丹之色,今南方之地,草木之上,皆兼赤色。乘癸岁,则赤色之物,兼黑及白也。
其化为茂,
茂,蕃盛也。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化蕃茂。
其虫羽,
参差长短,象火之形。
其政为明,
明曜彰见无所蔽匿,火之政也。○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正明曜。又按火之政明,水之气明,水火异而明同者,火之明明於外,水之明明於内,明虽同而实异也。
其令郁蒸,
郁,盛也。蒸,热也。言盛热气如蒸也。○新校正云:详注谓郁为盛,其义未安。按王冰注《五常政大论》云:郁,谓郁燠不舒畅也。当如此解也。
其变炎烁,
热甚炎赫,烁石流金,火之极变也。○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变销烁。
其青墦炳,
繙娇山川,旋及屋宇,火之灾也。○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灾繙辫。
其味为苦,
物之化之变而有苦味者,皆火气之所合散也。今南方之野,生物多苦。
其志为喜。
喜,悦乐也,悦以和志。
喜伤心,
言其过也。喜发於心而反伤心,亦由风之折木也。过则气竭,故见伤也。
恐胜喜;
恐至则喜乐皆泯,胜喜之理,目击道存。恐则水之气也。
热伤气,
天热则气伏不见,人热则气促喘急。热之伤气,理亦可徵。此皆谓大热也,小热之气,犹生诸气也。《阴阳应象大论》曰: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此其义也。
寒胜热;
寒胜则热退,阴盛则阳衰,制热以寒,是求胜也。
苦伤气,
大几如此尔。苦之伤气,以其燥也。若加以热,则伤尤甚也。何以明之?饮酒气促,多则喘急,此其信也。苦寒之物,偏服岁久,益火滋甚,亦伤气也。暂以方治,乃同少火,反生气也。○新校正云:详此论所伤之旨有三,束方日风伤肝,酸伤筋;中央日湿伤肉,甘伤脾;西方日辛伤皮毛,是自伤者也。南方日热伤气,苦伤气;北方日寒伤血,咸伤血,是伤己所胜也。西方日热伤皮毛,是被胜伤己也。几此五方所伤之例有三,若《太素》则俱云自伤焉。
咸胜苦。
酒得盐而解,物理昭然。火苦之胜,制以水咸。
中央生湿,
中央,土也,高山土湿,泉出地中,水源山限,云生岩谷,则其象也。夫性内蕴,动而为用,则雨降云腾,中央生湿,不远信矣。故历候记土润海暑於六月,谓是也。(湿,音辱。)
湿生土,
湿气内蕴,土体乃全,湿则土生,乾则土死,死则庶类凋丧,生则万物滋荣,此湿气之化尔。湿气施化则土宅而云腾雨降,其为变极则骤住#9土崩也。运乘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之岁,则湿化不足。乘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之岁,则湿化有余也。
土生甘,
物之味甘者,皆始自土之生化也。
甘生脾,
甘物入胃,先入於脾,故诸己岁则甘少化,诸甲岁甘多化。
脾生肉,
甘味入脾,自脾藏布化,长生脂肉。
肉生肺。
甘气营肉已,自肉流化,乃生养肺藏也。
其在天为湿,
言神化也。柔润重泽,湿之化也。埃郁云雨,湿之用也。岁属太阴在上,则湿化於天,太阴在下,则湿化於地。
在地为土,
敦静安镇,聚散复形,群品以生,土之体也。含垢匿秽,静而下民,为变化母,土之德也。○新校正云:详注云静而下民,为土之德。下民之义,恐字误也。
在体为肉,
覆裹筋骨,气发其问,肉之用也。疏密不时,中外否闭,肉之动也。
在气为充,
土气施化,则万象盈。
在藏为脾。
形象马蹄,内包胃院,象土形也。经络之气,交归於中,以营运真灵之气,意之舍也。为仓凛之官,化物出焉。乘己岁,则脾及经络受邪而为病。○新校正云:详肝心肺肾四藏,注各言府同。独此注不言胃府同者,阙文也。
其性静兼,
兼,谓兼寒热暄冻之气也。《白虎通》曰:脾之为言并也。谓四气并之也。
其德为濡,
津湿#10润泽,土之德也。○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德湿蒸。
其用为化,
化,谓兼诸四化,并己为五化,所谓风化热化燥化寒化,周万物而为生长化成收藏也。
其色为黄,
物乘土化,则表见妙黄之色。今中央之地,草木之上,皆兼黄色。乘己岁则黄色之物,兼苍及黑。(辞,音今。)
其化为盈,
盈,满也。土化所及,则万物盈满。○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化丰备。
其虫保,
保露皮革,无毛介也。
其政为谧, 谧,静也。土性安静。○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政安静。详土之政谧,水太过其政谧者,盖水太过,而土下承之,故其政亦谧。其令云雨,湿气布化之所成。
其变动注,
动,反静也。地之动则土失性,风摇不安,注雨久下也。久则垣岸复为土矣。○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变骤注。
其青淫溃,
淫,久雨也。渍,土崩渍也。○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灾霖溃。
其味为甘,
物之化之变而有甘味者,皆土化之所终始也。今中原之地,故物味多甘淡。
其志为思。
思以成雾。○新校正云:按《灵枢经》曰: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思伤脾,
思劳於智,过则伤脾。
怒胜思;
怒则不思,忿而忘祸,则胜可知矣。思甚不解,以怒制之,调性之道也。
湿伤肉,
湿甚为水,水盈则肿,水下去已,形肉已消,伤肉之验,近可知矣。
风胜湿;
风,木气,故胜土湿,湿甚则制之以风。
甘伤脾,
过节也。○新校正云:按《阴阳应象大论》云甘伤肉。
酸胜甘。
甘余则制之以酸,所以救脾气也。
西方生燥,
阳气已降,阴气复升,气爽风劲,故生燥也。夫岩谷青埃,川原苍翠,姻浮草树,远望氤氲,此金气所生,燥之化也。夜起白朦,轻如微雾,遐迩一色,星月皎如,此万物阴成,亦金气所生,白露之气也。太虚埃昏,气郁黄黑,视不见远,无风自行,从阴之阳,如云如雾,此杀气也。亦金气所生,霜之气也。山谷川泽,独昏如雾,气郁蓬勃,惨然戚然,咫尺不分,此杀气将用,亦金气所生,运之气也。大雨大霖,和气西起,云卷阳曜,太虚廓清,燥生西方,义可徵也。若西风大起,木偃云腾,是为燥与湿争,气不胜也,故当复雨。然西风#11雨晴,天之常气,假有东风雨止,叉有西风复雨,因雨而乃自晴,观是之为,则气有往复,动有燥湿,变化之象,不同其用矣。由此则天地之气,以和为胜,暴发奔骤,气所不胜,则多为复也。
燥生金,
气劲风切,金呜声远,燥生之信,视听可知,此则燥化,能令万物坚定也。燥之施化於物如是,其为变极则天地妻惨,肃杀气行,人悉畏之,草木凋落。运乘乙.丑、乙卯、乙巳、乙未、乙酉、乙亥之岁,则燥化不足,乘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戌岁,则燥化有余,岁气不同,生化异也。
金生辛,
物之有辛味者,皆始自金化之所成。
辛生肺,
辛物入胃,先入於肺,故诸乙岁则辛少化,诸庚岁则辛多化。
肺生皮毛,
辛味入肺,自肺藏布化,生养皮毛也。
皮毛生肾。
辛气自入皮毛,乃流化生气,入肾藏也。
其在天为燥,
神化也。雾露清劲,燥之化也。肃杀凋零,燥之用也。岁属阳明在上,则燥化於天,阳明在下,则燥行於地。
在地为金,
从革坚刚,金之体也。锋刃钴利,金之用也。○新校正云:按别本钴作括。
在体为皮毛,
柔韧包裹,皮毛之体也。渗#12泄津液,皮毛之用也。
在气为成,
物乘金化则坚成。
在藏为肺。
肺之形似人肩,二布叶,数小叶,中有二十四空,行列以分布诸藏清浊之气,主藏魄也。为相传之官,治节出焉。乘乙岁,则肺与经络受邪而为病也。大肠府亦然。
其性为冻,
冻,清也,肺之性也。
其德为清,
金以清冻为德#13。○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德清洁
其用为固,
固,坚定也。
其色为白,
物乘金化,则表彰缟素之色,今西方之野,草木之上,色皆兼白,乘乙岁,则白色之物,兼赤及苍也。
其化为敛,
敛,收也。金化流行,则物体坚敛。○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化紧敛。详金之化为敛,而木不及之气亦敛者,盖木不及而金胜之,故敛也。
其虫介,
介,甲也。外被介甲,金坚之象也。
其政为劲,
劲,前锐也。○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政劲切。
其令雾露,
冻气化生。
其变肃杀,
天地惨妻,人所不喜,则其气也。
其青苍落,
青乾而凋落。
其味为辛,
夫物之化之变而有辛味者,皆金气之所离合也。今西方之野,草木多辛。
其志为忧。
忧,虑也,思也。○新校正云:详王注以忧为思,有害於义。按本论思为脾之志,忧为肺之志,是忧非思明矣。又《灵枢经》曰:愁忧则闭塞而不行。又云:愁忧而不解,则伤意。若是,则忧者愁也,非思也。
忧伤肺,
愁忧则气闭塞而不行,肺藏气,故忧伤肺。
喜胜忧;
神悦则喜,故喜胜忧。
热伤皮毛,
火有二别,故此再举热伤之形证也。火气薄烁则物焦乾,故热气盛则皮毛伤。
寒胜热;
以阴消阳,故寒胜热。○新校正云:按《太素》作燥伤皮毛,热胜燥。
辛伤皮毛,
过节也,辛热又甚焉。
苦胜辛。
苦,火味,故胜金之辛。
北方生寒,
阳气伏,阴气升,政布而大行,故寒生也。太虚澄冷,黑气浮空,天色黯然,高空之寒气也。若气似散麻,本末皆黑,微见川泽之寒气也。太虚清白,空尤雪映,遐迩一色,山谷之寒气也。太虚白昏,火明不翳,如雾雨气,遐迩肃然,北望色玄,凝零夜落,此水气所生,寒之化也。太虚凝阴,白埃昏翳,天地一色,远视不分,此寒湿凝结,雪之将至也。地裂水冰,河渠乾涸,枯泽净#14咸,水敛土坚,是土胜水,水不得自清,水所生,寒之用也。
寒生水,
寒资阴化,水所由生,此寒气之生化尔。寒气施化则水冰雪零,其为变极则水涸冰坚。运乘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之岁,则寒气大行。乘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之岁,则寒气#15少。
水生咸,
物之有咸味者,皆始自水化之所成结也。水泽枯涸,卤咸乃蕃,沧海味咸,盐从水化,则咸因水产,其事炳然,煎水味咸,近而可见。
咸生肾,
咸物入胃,先归於肾,故诸丙岁咸物多化,诸辛岁咸物少化。
肾生骨髓,
咸味入肾,自肾藏布化,生养骨髓。
髓生肝。
咸气自生骨髓,乃流化生气,入肝藏也。
其在天为寒,
神化也。凝惨冰雪,寒之化也。凛冽霜雹,寒之用也。岁属太阳在上则寒化於天,太阳在下则寒行於地。
在地为水,
阴气布化,流於地中,则为水泉。澄澈流衍,水之体也。漂荡没溺,水之用也。
在体为骨,
强干坚劲,骨之体也。包裹髓脑,骨之用也。
在气为坚,
柔软之物,遇寒则坚,寒之化也。
在藏为肾,
肾藏有二,形如红#16豆相并,而曲附於膂筋,外有脂裹,裹白表黑,主藏精也。为作强之官,仗巧出焉。乘辛岁,则肾藏及经络受邪而为病。膀胱府同。
其性为凛,
凛,寒也,肾之性也。
其德为寒,
水以寒为德化。○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德妻怆。
其用为□#17,
本阙。
其色为黑,
物禀水成,则表被玄黑之色。今北方之野,草木之上,色皆兼黑。乘辛岁,则黑色之物,兼黄及赤。
其化为肃,
肃,静也。○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化清谧。详水之化为肃,而金之政太过者为肃,平金之政劲肃,金之变肃杀者,何也?盖水之化肃者,静#18之政肃者,肃杀也。文虽同而事异。
其虫鳞,
鳞,谓鱼蛇之族类。
其政为静,
水性澄彻而清静。○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政凝肃。详水之政为静,而平土之政安静。土太过之政亦为静,土不及之政亦为静定。水土异而静同者,非同也。水之静清冷也,土之静安静也。
其令□□#19
本阙。
其变凝冽,
寒甚故政是。○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变凛冽。
其青冰雹,
非时而有及暴过也。○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其灾冰雪霜雹。
其味为咸,
夫物之化之变而有咸味者,皆水化之所凝散也。今北方川泽,地多咸古团。
其志为恐。
恐以远祸。
恐伤肾,
恐甚动中则伤肾。《灵枢经》曰:恐惧而不解则伤精。肾藏精,故精伤而伤及於肾。
思胜恐;
思见祸机,故无忧恐。思一作忧,非也。
寒伤血,
肾胜心也。寒甚血凝,故伤血也。
燥胜寒;
寒化则水积,燥用则物坚,燥与寒兼,故相胜也。天地之化,物理之常也。
咸伤血,
味过於咸,则咽乾引饮,伤血之义,断可知乎。
甘胜咸。
渴饮甘泉,咽乾自己,甘为土味,故胜水咸。○新校正云:详自上岐伯日至此,与《阴阳应象大论》同,小有增损,而注颇异。
五气更立,各有所先,
当其岁时,气乃先也。
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先立运,然後知非位与当位者也。
帝曰:病之生变何如?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
木居火位,火居土位,土居金位,金居水位,水居木位,木居君位,如是者为相得。又木居水位,水居金位,金居土位,土居火位,火居木位,如是者虽为相得,终以子僭居父母之位,下陵上,犹为小逆也。木居金土位,火居金水位,土居水木位,金居火木位,水居火土位,如是者为不相得,故病甚也。皆先立运气及司天之气,则气之所在相得与不相得可知矣。
帝曰:主岁何如?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木余,则制土,轻忽於金,以金气不争,故木恃其余而欺侮也。又木少金胜,土反侮木,以木不及,故土妄凌之也。四气卒同。侮,谓侮慢而凌忽之。
侮反受邪,
或以己强盛,或遇彼衰微,不度卑弱,妄行凌忽,虽侮而求胜,故终叉受邪。
侮而受邪,寡於畏也。
受邪各谓受己不胜之邪也。然拾己官观,适他乡邦,外强中乾,邪盛真弱,寡於敬畏,由是纳邪,故日寡於畏也。○新校正云:按《六节藏象论》云: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命日气淫。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而薄之,命日气迫。即此之义也。
帝曰:善。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卷之三十九
#1曰:顾本作『之』。
#2行:顾本作『备』。
#3先:原作『见』,据顾本改。
#4卷:顾本作『敌』。
#5胜:原作『伤』,据顾本改。
#6於:顾本无『於』字。
#7彤:顾本作『行』。
#8戌:顾本作『戊』。
#9住:顾本作『注』。
#10湿:原作『温』,据顾本改。
#11风:原作『方』,据顾本改。
#12渗:原作『洛』,据顾本改。
#13德:顾本『德』下有『化』字。
#14摩:顾本作『浮』。
#15气:顾本作『化』。
#16红:顾本作『取』。
#17口:本脱,《素问昊注》补『藏』字,《素问直解》补『操』字。
#18静:顾本『静』上有『肃』字。
#19□□:本脱,《素问昊注》补『霰雪』二字,《类经》补『闭塞』二字,《素问直解》补『严贞』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