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3个月前 作者: 丁凤
    内伤门


    病源


    饮伤 食伤 劳倦伤 内伤挟外感


    内伤门


    形证


    经曰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又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夫饮者水也因而大饮则气逆形寒饮冷则伤肺为病喘而肿满也治当开鬼门洁净府使上下分消焉食者物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乃痔若食停滞而不化为病恶心噫气作酸呕吐胸中痞闷作痛不食此食伤也宜消导焉有所劳倦喜怒不节起居不时皆损其气气衰则火旺火旺则乘其脾土脾主四肢故四肢困热无力懒于言语动作喘乏身热自汗心烦不安此劳倦乃伤其气也当病之时宜清心静坐以养其气药用甘寒泻火甘温补气经曰劳者温之损者补之正此谓也或有内伤挟外感者先因喜怒饥饱劳役以伤其中复因外感风寒则身体拘倦口苦头眩鼻塞此名内伤外感之病当以补中益气汤随症加减以治之盖人赖饮食滋味设或不调脾胃虚矣当补不当泻也多以饮食劳役中虚不足之症认作外感风寒有余之疾而用仲景之法重泻重表使营卫皆虚死在旦夕所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临病之际宜分辨焉


    内伤门


    脉法


    东垣云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诀曰气口紧盛伤于食右脉大而无力为气虚此元气不足之脉也


    内伤门


    治法


    丹溪云东垣内外伤辨甚详世人内伤者多但有挟痰者挟外感者当用补中益气汤随症加减以治之 戴云内伤重而外感轻先宜补益而后发散外感重而内伤轻先宜发散而后补益一饮食失节形神劳役损伤元气身热自汗头疼虚烦恶寒无力气高而喘宜用 补中益气汤一饮食不调劳役所伤腹满短气遇春则口淡过夏虽热犹恶寒饥则常如饱不喜饮食宜用 升阳顺气汤一劳发病其症发热恶寒身倦疼困懒言恶食此因内伤劳碌而作也宜用 发劳散即补中益气汤合 人参败毒散 或五积散一因饥困劳役饥体发热烦渴引饮目赤面红脉大而虚按之全无经曰脉虚血虚乃血虚发热症象白虎惟脉不长实为异勿服白虎宜用 当归补血汤一脾胃气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秋燥湿热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二便不调洒淅恶寒乃阳气不伸宜用 升阳益胃汤一素饮酒成积腹中作痛下利黄沫腰腿酸麻胸膈膨闷宜用 神妙列仙散 四制黄连丸 治酒积腹痛下痢黄沫并积热腹痛一饮酒大醉后小便不利心烦作呕宜用 五苓散加 干葛 砂仁(以上下分消其湿)


    一酒客伤饮呕恶吞酸头疼拘倦宜用 葛花解酲汤一伤食恶食胸中饱闷恶心酸臭宜用 丁香烂饭丸 曲 枳术丸 消食化气散 宽中进食丸一饮食伤损脾胃阴阳不和呕逆腹痛吞酸宜用 豆蔻 橘皮一生冷硬物伤损脾胃不能克化心腹闷痛宜用 木香见 丸 消食丸 化滞丸附内伤挟外感世人之疾外感内伤病之关键外感仲景之法内伤东垣之论详且备矣至如内伤挟外感未有言之者也况人病此者多有挟外邪者有挟痰者有挟热郁而发者皆以补元气为主看所挟而兼用药以调之一内伤挟外感者则于补中益气汤内 春加川芎防风荆芥芍药麻黄之类 夏加葛根石膏薄荷黄芩之类 秋加苍术羌活防风之类 冬加桂枝附子麻黄之类一内伤挟火郁而发者宜用 补中益气汤 加半夏竹沥姜汁之类


    内伤门


    治方


    治饮食劳倦伤损元气身热自汗头疼恶心四肢无力气高而喘黄 人参 白术 当归身 甘草 柴胡 升麻 陈皮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如作渴加 干葛 嗽加 麦门冬(去心) 五味子


    内伤门


    治方


    治饮食劳役所伤腹满短气口淡恶寒饥不欲食升麻 柴胡 黄 半夏 甘草 陈皮 人参 神曲 当归 黄柏 草豆蔻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发劳散 即补中益气汤 合人参败毒散 或五积散 方见寒门


    内伤门


    治方


    治饮酒成积下痢黄沫腹中作痛木香 沉香(各一钱) 茴香(炒) 槟榔(各一钱) 蓄(三钱) 大黄(一两微焙炒) 麦芽(一两五钱) 瞿麦(五钱)


    内伤门


    治方


    治酒积腹痛下痢黄沫并积热腹痛用川黄连(一斤) 四两用酒煮 四两用砂仁煮四两用吴茱萸煮 四两用姜汁煮 上四分煮后炒干去砂仁茱萸不用 只将黄连为细末姜汁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六十丸 空心滚白汤送下


    内伤门


    治方


    治酒客伤饮呕恶吞酸头疼拘倦白豆蔻 砂仁 葛花 木香 青皮 陈皮 白茯苓 猪苓 泽泻 人参 白术 神曲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微出汗


    内伤门


    治方


    治食伤脾胃胸膈闷疼呕吐不食丁香皮 甘草(炙各三钱) 砂仁(三钱) 益智仁(三钱) 香附子(五钱) 甘松(二钱)


    丁香 三棱(火炮) 木香 广术(各一钱五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滚白汤送下曲 枳术丸 健脾胃宽胸消宿食白术 枳实 神曲 麦 曲上为细末用荷叶包饭火煨烂捣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内伤门


    治方


    治饮食后气不调顺胸膈饱闷作酸青皮 陈皮 萝卜子</a> 蓬术 三棱 神曲 麦芽 枳壳 半夏 枳实 香附 槟榔 山楂草果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内伤门


    治方


    治食伤脾胃饱闷恶心不思饮食神曲(四钱) 甘草(一钱) 木香(五分) 草豆蔻(五钱) 枳实(四钱) 半夏(七钱) 人参(一钱) 干生姜(一钱) 青皮(一钱) 陈皮 白术 白茯苓 泽泻(各三钱) 猪苓(二钱)


    砂仁(一钱五分) 麦芽(一两)


    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汤送下


    内伤门


    治方


    治伤生冷硬物不能克化心腹闷疼巴豆霜(五钱) 京三棱(火炮一钱) 神曲(炒一两) 木香(二钱) 香附子(五钱) 石三棱(火炮五钱) 升麻(三钱) 柴胡(二钱) 草豆蔻(用曲裹炮五钱)


    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滚白汤送下


    疟门


    病源


    有风 有暑 有食 有痰 有虚 有邪 有疟母疟病何为而致也经曰夏暑已甚腠理空虚风暑之邪乘虚而入秋阳复收两热相攻此疟之所由生也有因脾胃气弱内伤生冷油面之物郁而不散则土亏土亏不能行湿湿热久留则生痰也当分内外各从所因以施方治从外而入及新发者宜发散而解之因内伤及久发者宜消导理脾为主大抵此疾多因暑月腠理不密邪留经络与营卫偕行并于阳则热并于阴则寒邪正相交则病作邪正相离则病安浅则日作深则间日而作然类各不同也有风疟瘅疟老疟虚疟食疟邪疟临病当稽其类求其本审其感以权其方斯可矣


    疟门


    形证


    东垣云太阳经病发寒疟阳明经病发为热疟少阳经病发为风疟三阴经病总为温疟此言虽是但三阴经分说未明凡作于子午卯酉日者少阴疟也寅申巳亥日者厥阴疟也辰戌丑未日者少阴疟也发于阳分者易治发于阴分者难治一日一发者受病一月 间日一发者受病半年 三日一发者受病一年 二日连发住一日者气血俱病


    疟门


    脉法


    脉诀</a>云疟脉多弦弦迟多寒弦数多热心法曰疟脉多弦热则弦而数寒则弦而迟亦有病久而脉虚微无力似乎不弦但虚数之中略有弦而不搏手耳


    疟门


    治法


    一疟病子时至午发者邪在气分(属阳) 午至亥时发者邪在血分(属阴)


    一邪在阴分夜间发者宜用 夜疟散一夏秋病疟初因外感内伤阴阳未分寒热交作恶心头疼先宜发散用 藿香正气散 二香散人一夏暑汗不出者发为风疟宜发散以解之用 二香散一太阳经病疟寒多不热者名寒疟宜用 桂枝芍药汤 养胃汤加桂枝一阳明经病单热不寒者名瘅疟作渴宜用 白虎汤加 柴胡 不渴用 黄芩葛根汤一少阳经病寒热交作者宜用 小柴胡汤 柴苓汤一三阳合病寒热甚者宜用 桂枝黄芩汤一三阴经病寒多热少者名温疟宜用 柴胡桂枝汤一感时气先热后寒亦名温疟宜用 小柴胡汤加减用一疟病寒热交作通宜 清脾汤加减用一疟病日久不愈者名为老疟宜用 老疟饮 四兽饮 四圣散 阿魏丸一疟发作日久不止元气虚弱脾胃亏损食少自汗先服祛疟饮后用补中益气汤一疟病热多烦渴者宜用 柴胡栝蒌根汤一元气盛发五七次不止者宜用截法 常山饮 七宝饮 露星散一疟病烦热头疼者宜用 柴胡石膏汤一元气虚发不止者宜用 四圣散 截住后用补中益气汤一疟病发热作泻者宜用 柴苓汤一有元气素虚为邪祟所侵寒热如疟状谓之邪疟邪退则止一治疟病胁下有痰块名曰疟母宜用 鳖甲饮一疟病烦热作渴大便不通者宜用 大柴胡汤一痰疟为病胸满恶心有痰寒热者宜用 鬼哭丹一食疟恶食胸闷或有积块者宜用 阿魏丸 红丸子一乡野无药处有发疟者用 生姜四两连皮捣汁露过夜和童便温服随效


    疟门


    治方


    方见胃寒门 治疟初因外感内伤


    疟门


    治方


    方见伤寒门 治同上


    疟门


    治方


    方见暑门 治同上 一治风疟暑不汗


    疟门


    治方


    治寒疟寒多不热 方见伤寒门


    疟门


    治方


    治疟寒热交作 加减用青皮 浓朴 白术 半夏 黄芩 柴胡 草果 甘草姜煎食远服


    疟门


    治方


    方见伤寒门 治瘅疟热不寒渴加柴胡


    疟门


    治方


    治瘅疟不渴黄芩 柴胡 麦门冬 甘草 干葛 茯苓 白术 天花粉 知母 黄柏水二钟姜三片煎服


    疟门


    治方


    方见伤寒门 治少阳经病寒热交作一治温疟感时气先热后寒加减用


    疟门


    治方


    即小柴胡汤合五苓散 治寒热交作 一治疟发热作


    疟门


    治方


    治三阳合病寒热盛人参 甘草 黄芩 柴胡 半夏 石膏 知母 桂枝不用引煎服


    疟门


    治方


    治疟日久不愈苍术 草果 桔梗 青皮 陈皮 良姜白芷 茯苓 半夏 枳壳 甘草 桂心 干姜 紫苏 川芎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疟门


    治方


    治同上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半夏 草果 乌梅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疟门


    治方


    治同上常山 槟榔 知母 贝母水一钟酒一钟煎一钟露一宿清晨空心温服


    疟门


    治方


    方见内伤门 治疟久元气虚弱先服祛疟饮后用此


    疟门


    治方


    治疟热多烦渴柴胡 黄芩 天花粉 人参 甘草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疟门


    治方


    治疟烦热头疼柴胡 石膏 知母 黄芩 甘草不用引煎服


    疟门


    治方


    截药治元气盛发五七次不止者常山 知母 草果 甘草 良姜 乌梅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疟门


    治方


    治同上常山 浓朴 青皮 陈皮 甘草 槟榔 草果水一钟酒一钟煎一钟露一宿隔日清晨温饮


    疟门


    治方


    治久疟有块 名曰疟母草果 鳖甲 黄 白术 芍药 浓朴 槟榔 陈皮 川芎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疟门


    治方


    治痰疟常山(用醋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 槟榔(各四两) 半夏 贝母(各一两)


    上为细末用鸡子清熬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临睡冷酒一口吞下


    疟门


    治方


    治食疟恶食胸闷或有积块青皮(炒三两) 阿魏(醋化二钱五分) 蓬术(醋煮) 三棱(醋煮各二两) 胡椒(一两)


    上为细末用陈仓米阿魏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疟门


    治方


    治一切寒热疟疾胸膈停痰发散不愈槟榔 常山上为末用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当发前一日临睡时用冷酒一口吞下


    疟门


    治方


    治元气盛发五七次不止者甘草(五分) 槟榔 茯苓 常山(各一钱)


    上作一服用水一钟浸露一宿临发日五更空心温热去渣服


    疟门


    治方


    治见前合小柴胡汤用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官桂


    疟门


    治方


    治疟疾日久不止有疟母阿魏 栗瓣者不拘多少研为细末用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十五丸临作日空心用人参煎汤送下 量人大小加减丸数用


    疟门


    治方


    治疟疾发久元气虚弱不得止者用此截即住随服补中益气汤白术 青皮 浓朴 常山 草果 槟榔 人参 黄柏 知母 黄芩 甘草 陈皮水二钟姜三片乌梅一个去仁煎至八分临发日空心温服


    痢门


    病源


    食积 湿热 风毒下陷 暑热 白属气 赤属血 疫痢痢者滞下也本自脾胃所受饮食内伤留滞不行至于秋时调养失宜感受风寒暑湿之气湿热内蒸而成痢矣其症腹痛急迫后重如厕不能纵行者是也盖肺主气与大肠通为表里因肺气留陷于大肠不得升提是故里急而后重也然四时感受之不同必求所因而治因风而致者纯下清血因湿而得者下黑豆汁因寒积于内而成者寒久而变热怫热内而成赤白矣又有脾胃虚弱为寒所凝以致身冷汗利如鱼脑者治当温之此水火阴阳偏胜之不岂可执一而以热论哉治法当先疏通积滞分利阴阳补养脾胃不可使用止涩之药况郁毒未散止涩太早而成噤口者多矣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痢门


    形证


    丹溪云湿热伤气则成白痢湿热伤血则成赤痢气血俱伤则成赤白痢其症脐腹 痛或下赤白黄黑五色者或下如黑豆汁如鱼脑如屋漏水或下清血或大孔痛频欲登厕日夜无度皆是候也戴云痢虽有赤白二色亦无冷热之分皆是湿热但新久更量虚实与赤白带同 又云赤自小肠来白自大肠来内经曰身热则死身寒则生此大概之言必兼形胜察之可也岂无身热而生身寒而死者哉 又曰先


    痢门


    不治症


    如鱼脑者凶 如尘腐者死 纯血者凶 如屋漏水者死 肛门空陷者死 身热烦渴者死


    痢门


    脉法


    脉诀云下痢微小却为生 脉大浮洪无瘥日


    痢门


    治法


    河间云行血则便脓自愈和气则后重自除宜 芍药汤一痢病后重者宜下 腹痛者当和 身重者除湿一痢本湿热首先除湿清热开郁化积行气和血为主一痢病一二日间元气未虚先用推逐之药宜用 调胃承气汤加减一三五日后脾胃渐虚当用消导化滞之药宜用 导气汤 化滞汤加减一病久挟虚当用滋补收涩之药宜用 真人养脏汤加减一痢初起不问阴阳赤白者宜用 胃苓汤加减一伤暑下痢脉微细者宜用 黄连香薷散加减一因风而痢者下如黑豆汁或如浊酒宜用 胃风汤加 木香 黑豆 陈米一因寒下痢如鱼脑肚腹疼痛四肢逆冷口中如霜雪此为冷痢宜用 理中汤加减一未经止涩噤口不食者是乃毒瓦斯充塞心胃之经宜用 仓廪汤 香连丸 同莲肉人参服一大孔痛是毒瓦斯流陷于大肠也宜温之清之 久病身冷脉小者宜温之用 当归 肉豆蔻升麻之类 暴病身热脉大者宜清之用 黄连 黄芩 木香 槟榔之类一噤口痢用封脐法引火下行用 田螺捣烂入麝香少许封脐一有时疫作痢一方一家大小传染相似必须明速气之胜复以治之一后重者初起宜下日久宜升提调气经曰调气则后重除一痢病小便不通宜用 木香 滑石 车前子 泽泻之类一赤痢宜 香连丸 归连汤一白痢宜 苍术芍药汤


    痢门


    治方


    方见寒门 治痢一二日元气未虚


    痢门


    治方


    治赤痢初起芍药 当归 黄芩 黄连 木香 槟榔 甘草 陈皮 大黄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痢门


    治方


    治白痢初起芍药 当归 黄芩 黄连 肉桂 槟榔 甘草 木香 大黄不用引煎服


    痢门


    治方


    当归 芍药 陈皮 茯苓 苍术 白术 猪苓 泽泻 浓朴 甘草不用引煎服


    痢门


    治方


    治白痢苍术 芍药 官桂 陈皮 甘草 浓朴 当归 茯苓不用引芍药汤 主药芍药 当归 黄连 槟榔 木香 官桂 大黄 黄芩 甘草


    痢门


    治方


    治病久挟虚滋补收涩之药加减用罂粟壳 人参 当归 肉桂 诃子皮 木香 肉豆蔻 白术 白芍 生甘草


    痢门


    治方


    治痢初起不问阴阳赤白加减用陈皮 苍术 浓朴 甘草 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官桂


    痢门


    治方


    治伤暑下痢脉微细者加减用香薷 浓朴 黄连 扁豆 甘草


    痢门


    治方


    治因风下痢清血防风 当归 羌活 川芎 芍药 白术 茯苓 黄连 泰米


    痢门


    治方


    治因湿痢如黑豆汁或如浊酒加味用当归 川芎 炒白芍 人参 白术 茯苓 肉桂


    痢门


    治方


    治因寒痢如鱼脑腹痛四肢逆冷加减用人参 干姜 白术 甘草


    痢门


    治方


    治未经止涩噤口不食者柴胡 前胡 羌活 独活 甘草 桔梗 人参 川芎 茯苓 枳壳 仓米 黄连姜三片煎服


    痢门


    治方


    治赤痢当归 芍药 黄连 木香 槟榔 黄芩 甘草当归导气汤当归 芍药 甘草 青皮 槐花 生地黄不用引煎服


    痢门


    治方


    粟壳 当归 芍药 榴皮 甘草 地榆不用引煎服


    痢门


    治方


    木香(三钱不见火) 豆豉(一两) 巴豆(四十九粒一半用生的一半用针穿向灯头烧过)


    为细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赤痢者甘草汤下 白痢者姜汤送下


    痢门


    治方


    治白痢后重苍术 防风 白术 芍药 茯苓不用引


    痢门


    治方


    治血痢发热白术 茯苓 黄连 黄芩 黄柏 芍药不用引治肠风血痢方用鲫鱼一尾破开去肠入白矾三钱用纸封烧封性为末米饮下


    痢门


    治方


    治下痢纯血槐花 黄连 粟壳 当归 川芎 芍药 生地黄不用引


    痢门


    治方


    治赤痢腹痛阿胶 黄连 芍药 白术 当归 生地黄 甘草 陈皮 升麻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痢门


    治方


    治白痢白术 茯苓 陈皮 甘草 芍药 山药 诃子 肉豆蔻 人参 升麻 莲肉不用引煎服


    痢门


    治方


    木香(四两) 黄连(二十两) 先用乌梅汤拌浸晒干即用姜汁拌润晒干次用芍药同浸再晒干去芍药不用再用吴茱萸十两同拌用汤湿润同炒仍去茱萸不用 共为细末用鸡子清少入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汤送下一方加肉豆蔻(一钱) 名 香连豆蔻丸


    痢门


    治方


    治痢疾口淡无味乌梅肉 莲肉 人参 茯苓为细末蜜丸


    痢门


    治方


    治痢久不止肉豆蔻(曲炮一钱) 木香(五分) 人参(一钱) 砂仁(五分) 白龙骨(一钱) 赤石脂诃子肉 枯白矾上为末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用清米汤送下


    泄泻门


    病源


    泄泻有湿 有火 气虚 痰积 食积经曰湿胜则濡泄太阴者脾也脾恶湿因寒湿之气客于脾土不能与胃腐热水谷致使清浊不分水入肠间则洞泄如水随气而下故小便不利为濡泄也又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夫脾胃土也其气冲和传化水谷令清气下降而不升因春伤风邪久而干胃是木贼土也使冲和之气不能运化致令完谷而出所谓春伤于风夏必飧泄者是也至如飧泄洞泄肾泄濡泄 溏之类名虽不同未有不因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及外来四气所伤而致也治当分其所受因脾湿自胜则燥湿利水因风下陷则升提其气因食伤脾胃则消导理脾不可使用参术之药以补之切恐邪气得补愈增其势而欲取效者戛戛乎其难矣


    泄泻门


    形证


    戴云凡水泻腹不痛者是湿食入于胃即泻完谷不化者是气虚泻水腹痛鸣痛一阵者泻一阵者是大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是痰积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是食积经曰泄凡有五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 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 脾泄者腹胀肿满泄注食即呕逆 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 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小腹痛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 此五泄也


    泄泻门


    治法


    一濡泄者是湿身重泄下如水宜用 五苓散 加苍术一飧泄者水谷不化湿兼风也宜用 防风苍术汤一大泄者肠鸣切痛阵痛阵泻急迫者宜用 四苓散 加黄芩 黄连一食积泄者腹痛甚则泄泄后则痛减宜利利后用胃苓汤 加神曲 麦芽 青皮 或调中散一虚寒泄者久下不止气虚脉沉宜用 四柱散 理中汤一痰积泄者宜用 二陈汤 加海粉 神曲 苍术 白术之类一酒积泄者晨起即泄色黄腹痛宜用 黄连丸 姜黄散一脾虚久泄者宜用 参术养脾汤 启脾丸 参苓白术散一脾肾泄者每至五更便泄宜用 五味子散 或四苓散 二神丸一久泄肠滑不固者宜用 固肠丸 豆蔻散一泄泻之症虽分湿火寒虚痰食六者之殊必以渗湿燥脾为主而随症以治之湿则燥之火则清之寒则温之虚则补之痰则豁之食则消之是其治也六症既明三虚不可不察有脾虚有肾虚有肝虚脾虚者饮食之所伤也肾虚者色欲之所伤也肝虚者忿怒之所伤也饮食伤脾不能运化色欲伤肾不能闭藏忿怒伤肝木邪克土皆令泄泻然肾泄肝泄间或有之而脾泄恒多盖人终日饮食一或有伤泄泻必矣


    泄泻门


    治方


    治受湿濡泄茯苓 白术 猪苓 泽泻 官桂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泄泻门


    治方


    治风湿所伤飧泄不化防风 苍术 升麻 木香 陈皮 神曲 麻黄 芍药 甘草不用引煎服


    泄泻门


    治方


    治火泄 一治脾肾泄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姜三片煎服


    泄泻门


    治方


    治食积泄加味用


    泄泻门


    治方


    治同上砂仁 蓬术 陈皮 官桂 苍术 神曲 甘草 麦芽 干姜 藿香 草果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泄泻门


    治方


    方见中寒门 治虚寒泄


    泄泻门


    治方


    治同上人参 诃子 木香 茯苓姜三片煎服


    泄泻门


    治方


    方见痰门 治痰积泄加味用


    泄泻门


    治方


    治酒积川黄连(一斤) 四两酒煮 四两砂仁煮 四两吴茱萸煮 四两姜汁煮 煮后炒干去砂仁茱萸姜汁糊为丸


    泄泻门


    治方


    治同上片姜黄 蓬术 红花 桂心 川芎 玄胡索 牡丹皮 芍药 当归 甘草姜三片枣一枚煎不拘时服


    泄泻门


    治方


    治脾虚久泻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山药 薏苡仁 肉豆蔻 神曲不用引煎服


    泄泻门


    治方


    治同上人参 白术 茯苓 山药 莲肉(各一两) 陈皮 泽泻 甘草 山楂(各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


    泄泻门


    治方


    方见脾胃门 治同上


    泄泻门


    治方


    治脾肾泄五味子(二两) 吴茱萸(五钱)


    二味炒香为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


    泄泻门


    治方


    治同上破故纸(四两炒) 肉豆蔻(二两生)


    上为细末用大枣四十个同生姜四两煮烂去核与姜不用将枣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送下


    泄泻门


    治方


    治泄久肠滑不固诃子 人参 赤石脂 白术 龙骨 枯矾 木香


    泄泻门


    治方


    治同前豆蔻 附子 陈皮 干姜 白术 麦芽 茯苓 甘草 诃子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泄泻门


    治方


    治脾胃虚弱风湿下陷饮食不思肠鸣腹痛四肢困软升麻 柴胡 防风 神曲 泽泻 猪苓 苍术 陈皮 甘草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泄泻门


    治方


    治痛泄白术(土炒) 芍药(酒炒) 陈皮 防风 甘草不用引煎服 久泄者加升麻


    泄泻门


    治方


    治肾泄久不愈脉沉细无力破故纸(炒香) 肉豆蔻(用面裹煨去油为末各等分)


    上为细末空心米饮送下


    呕吐门


    病源


    有寒 有热 有食 有火 有痰 有气内经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火东垣云夫呕吐哕皆属于胃胃者总司也以其气血多少为异耳呕者阳明也阳明多血多气故有声有物气血俱病也吐者太阳也少阳多血少气故有物无声血病也哕者少阳也少阳多气少血故有声无物气病也


    呕吐门


    形证


    丹溪云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河间曰胃膈热甚则为呕火气炎上之象也吐症有三气积寒也皆从三焦论之上焦在胃口上通于天气主纳而不出中焦在中脘上通天气下通地气主腐肉水谷下焦在脐下下通地气主出而不纳是故上焦吐者皆属于气气者天之阳也其脉浮而洪其症食已即吐渴欲饮水大便燥结气上冲胸而发痛其治当降气和中中焦吐者皆从于积有阴有阳食与气相假为积而痛其脉浮而长其症或先痛而后吐或先吐而后痛治法当以峻药去其积槟榔木香行其气下焦吐者皆从于寒地气也其脉沉而迟其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当以峻药通其秘塞温其寒气大便渐通复以中焦药和之不令大便秘结而自愈也外有伤寒阳明实热太甚而吐逆者有内伤饮食填塞太阴以致胃气不得宣通而吐者有胃热而吐者有胃寒而吐者有久病气虚胃气衰者闻谷气则呕哕者有脾湿太甚不能运化精微致使清痰留饮壅滞上中二焦时时恶心呕吐清水者宜各以类推而治之不可执一见也


    呕吐门


    脉法


    脉诀云滑脉居寸多呕逆 阳脉浮紧浮者胃气虚紧者寒在上二气相争其人即吐脉诀云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死不吐者死又曰呕而脉弱小便弗利身有微热厥者难治胃中有热脉数而滑胃中有寒脉迟而滑


    呕吐门


    治法


    一胃中有痰作呕者宜 二陈汤加减用一胃中有寒作呕者宜 治中汤加丁香 或养胃汤一痰逆呕吐眩晕者宜 旋复花汤 茯苓半夏汤一发热而呕者宜 柴胡竹茹汤一食积作呕中脘痛者宜 香砂养胃汤一胃寒作呕吐者宜 藿香散一肝火逆上呕吐者宜 抑青丸一病患胃虚呕吐者宜 丁香治中汤一内伤饮食填塞胃气呕吐不已者宜用 藿香平胃散一痰逆胸满呕吐者宜用 温胆汤


    呕吐门


    治方


    方见痰门 治胃中有痰作呕


    呕吐门


    治方


    方见中寒门 治胃寒脉沉而呕


    呕吐门


    治方


    治胃中痰逆呕吐眩晕旋复花 半夏 陈皮 干姜 人参 甘草 白术 槟榔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呕吐门


    治方


    治脾胃虚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此风邪羁绊于脾胃之中白术 茯苓 半夏 神曲 陈皮 天麻 麦芽姜三片煎服


    呕吐门


    治方


    治发热呕吐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甘草 竹茹 陈皮姜三片煎服


    呕吐门


    治方


    治食积作呕中脘痛香附 砂仁 陈皮 半夏 甘草 草果 山楂 浓朴 神曲 官桂 苍术 藿香姜枣煎服


    呕吐门


    治方


    治胃寒作呕吐藿香 半夏 陈皮 甘草 苍术 浓朴 桔梗 茯苓姜枣煎服


    呕吐门


    治方


    方见火门 治肝火逆上呕吐


    呕吐门


    治方


    方见伤寒门 治痰逆胸满呕吐


    呕吐门


    治方


    治病久胃寒呕吐即治中汤加丁香


    呕吐门


    治方


    治痰逆呕吐半夏 生姜 水二钟煎服


    霍乱门(附绞肠痧)


    病源


    内有所积外有所感 有饮食 有寒暑呕吐而利者名曰霍乱夫阴阳不顺清浊相干气射中焦而为霍乱矣要皆饮食之际暑月风冷伤于脾胃食结不化阴阳之气壅塞而不行阳气欲降阴气欲升阴阳相搏挥霍变乱故上吐而下利也今暴吐下顿亡津液致使营卫俱虚冷气搏筋筋转而痛也此乃阴阳交错之时病在中焦不可便与粥饮谷气入胃多致不救必待吐尽多时直至饥甚微与粥饮渐渐养之可也


    霍乱门(附绞肠痧)


    形证


    戴云霍乱者吐泻也有声有物若有声无物而燥乱者谓之干霍乱也丹溪云转筋属乎血热言寒者误也寒主于收引筋动也属热


    霍乱门(附绞肠痧)


    脉法


    脉诀云滑数为呕代者霍乱微滑者吉涩沉者凶又云霍乱之脉微迟者凶浮洪者吉


    霍乱门(附绞肠痧)


    治法


    一霍乱当分冷热一烦渴饮水身热脉大者乃阳气多也宜 五苓散主之一肢冷脉微不欲饮水者乃阴气多也宜 理中汤主之麦门冬 陈皮 半夏 茯苓 白术 人参 甘草 小麦水二钟姜三片乌梅二个煎八分不拘时服人参散茯苓 人参 干葛 木香 藿香 甘草不用引煎服止渴汤甘草 人参 麦门冬 茯苓 桔梗 天花粉 干葛 泽泻不用引胃苓汤 五苓散合平胃散附绞肠痧症(即干霍乱)


    干霍乱一症乃是寒湿太甚脾气郁而不行所以心腹猝痛而手足厥冷恶心呕逆也俗名绞肠痧者盖言痛之甚也除用药不言外北方刺青脉以出气血南方括胸背手足以行气血俱为散之义也北方治以手蘸温水于病者膝腕及手腕内拍打有紫黑点处用针刺其恶血即愈 南方治用麻弦小弓蘸香油或熟水括手足胸背额项即愈


    脾胃门


    病源


    夫脾胃者属土也万物皆土之所载位乎中州司化水谷营养百骸经曰谷入于胃脉道乃行饮入于经其血乃成又曰安谷则昌绝谷乃亡盖脾不可不养胃不可不温温养之法适其寒温节其饮食自然平和病不生矣其或摄养不谨将理失宜饮食伤其胃劳倦损其脾由此病出百端脾胃虚矣脾胃既虚而五脏六腑何所养耶治法当审其虚实寻其缘由若伤于饮者乃无形之物或微汗以散之或渗泄以利之伤于食者消导以磨之果固停滞久而作闷则吐下以夺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不可概用香燥之药动其火邪反为大害若夫劳倦伤脾元气下陷中气不足之症此谓自伤气之削也当从东垣内伤法必用升补气血之药温之养之使生化之气益增脾胃壮而病自瘥矣


    脾胃门


    治法


    一饮食失节寒温失宜损伤脾胃身体沉重肢节烦火疼四肢懒倦口无滋味飧泄见血或见白脓宜用调中益气汤一脾胃虚寒呕逆恶心胸膈饱闷肠鸣腹痛泄泻宜用 养胃汤一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胀闷恶心嗳气宜用 平胃散一脾胃虚寒饮食不化呕吐腹痛宜用 理中汤一脾胃虚弱饮食减少四肢无力精神少短宜用 四君子汤一饮伤于胃头痛恶心宜以微汗用 香砂燥胃汤一饮伤小便涩少宜用 五苓散一食伤脾胃胸闷不食恶心宜用 宽中进食丸 消食丸 保和丸 曲 枳术丸一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吐泻宜用 参苓白术散一脾气虚寒泄泻腹痛气逆宜用 补脾汤 治中汤一调理脾胃宽利胸膈消散痞气宜用 枳术丸加减


    脾胃门


    治方


    治损伤脾胃体重口淡飧泄见脓血升麻 黄 甘草 苍术 木香 人参 柴胡 陈皮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脾胃门


    治方


    治脾胃虚寒呕逆恶心饱闷腹痛泄泻藿香 浓朴 半夏 茯苓 草果 附子 甘草 陈皮 人参 白术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脾胃门


    治方


    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浓朴 苍术 陈皮 甘草 人参 茯苓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脾胃门


    治方


    方见中寒门 治脾胃虚寒饮食不化


    脾胃门


    治方


    方见中风门 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


    脾胃门


    治方


    治饮伤于胃头痛恶心砂仁 藿香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苍术 干葛 升麻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脾胃门


    治方


    方见内伤门 治饮伤小便涩少


    脾胃门


    治方


    方见内伤门 治食伤脾胃


    脾胃门


    治方


    治同上陈皮 苍术 浓朴 甘草 麦芽 山楂 神曲 枳实 香附 砂仁 枳壳


    脾胃门


    治方


    方见内伤门 治同上


    脾胃门


    治方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吐泻人参 白术 茯苓 干山药 白扁豆 甘草 桔梗 莲肉 砂仁 薏苡仁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脾胃门


    治方


    治脾气虚寒泄泻腹痛气逆人参 茯苓 草果 干姜 白术 麦芽 甘草 浓朴 陈皮不用引煎食前服


    脾胃门


    治方


    治同上白术 甘草 干姜 人参 青皮 陈皮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脾胃门


    治方


    人之一身脾胃为主胃阳主气脾阴主血胃司纳受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无病矣人或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损伤脾胃胃损则不能纳脾损则不能化脾胃俱损纳化皆难元气斯弱百邪易侵而饱闷吞酸呕吐痞积泻痢等症无不作矣况人饮食起居岂能一一调节一或有伤脾胃虚矣故洁古制枳术之丸东垣发脾胃之论常以调养脾胃为主后人称为医中王道诚有旨哉近世论治脾胃者不分阴阳气血而率皆理脾胃之药又皆辛温燥热助火消阴之剂遂致胃火益旺脾阴愈伤清纯中和之气变为燥热胃脘干枯大肠燥结脾脏渐绝而死期迫矣殊不知脾胃属土属湿位居长夏故湿热之病十居八九况土居四季寒热温凉各候其时岂可偏用辛热之剂哉令举枳术丸加减于后枳术丸白术(二两) 枳实(一两麸炒)


    上为细末用荷叶包饭火烧热杵烂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清米饮送下 东垣将枳术丸内加 陈皮(一两) 名橘皮枳术丸 治老幼元气衰弱饮食少进久服令人多食而不伤 ○若元气素弱饮食难化食多则腹中疼痛不和泄泻此虚寒也 加神曲 麦芽 砂仁 木香(各五钱)


    人参(五钱) 白芍药(五钱)


    ○若素有痰火胸膈郁塞咽酸噎气及素有吐酸吞酸之症或有酒积泻结痛此皆湿热也 加黄连芍药 陈皮 石膏 生甘草 砂仁 木香 川芎○若伤食饱闷痞塞不消 加神曲 麦芽 山楂(各一两) 有食积痞块在腹者再加 黄连浓○若伤冷食不消腹痛泄泻者加 半夏 砂仁 干姜 神曲 麦芽○若人性多气恼夹气伤食气滞不通加 川芎 香附 木香 黄连○若胸膈不利及过服辛香燥热之药以致上焦受伤胃脘干燥呕吐膈噎反胃 加黄连 山栀子芍药 当归 桔梗 甘草 石膏○胸膈顽痰胶结及大便秘再加 朴硝○若有痰加 半夏 橘红 白茯苓 黄芩 黄连○若人能食食后反饱难化此胃火旺脾阴虚也加 芍药 石膏 甘草 黄连 香附 木香人○若年高人脾虚血燥易饥易饱大便燥难加 芍药 当归 人参 升麻 甘草 山楂 麦芽桃仁 此老人常服药也


    肿满门


    病源


    有外因 有内郁 气虚 血虚夫肿满之病乃由脾胃虚弱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清浊相干隧道壅塞郁而生热热久成湿湿热相生遂成肿满外虽坚满中空似鼓经云鼓胀是也治宜补脾又须养肺金以制木使脾无贼邪之虑滋肾水以制火使肺气得清化之令却盐味以防助病邪断妄想以保母气如此方安世人多以利药取一时之快其胀复作使真气伤而去死不远悲夫如病浅脾气尚壮若与疏通似乎得理然亦不可与利药也临病之际宜谛视焉


    肿满门


    形证


    丹溪云朝宽暮急者血虚朝急暮宽者气虚终日急者气血皆虚也肥白人腹胀者是气虚有痰瘦黑人腹胀者是血虚有热


    肿满门


    脉法


    脉法云</a>腹胀浮大是出厄虚小命殂须努力诀要曰肿满脉弦脾制于肝洪数热胀迟弱阴寒浮为虚满紧则中实浮则可治虚则危急


    肿满门


    治法


    一鼓胀名单腹胀乃是脾虚之甚必须远音乐断浓味宜大补中气用 四君子汤 加苍术 陈皮神曲 浓朴 大剂服一血虚腹胀宜 四物汤加减用一肥胖人腹胀者宜 平胃散 合五苓散加减用一瘦黑人腹胀者是血虚有热宜用 四物汤加 黄连 浓朴之类一脉实人形壮盛者可攻之宜用 十枣汤 三花丸 二方俱下水肿类一因怒气伤肝脾胃不和宜用 平肝饮子 调中顺气汤一因食积腹胀者宜用 平胃散加 神曲 砂仁 槟榔 香附一因肉积作胀者宜用 平胃散加 草果 砂仁 槟榔 或阿魏丸一因血蓄作胀者宜用 抵当汤 或参芎汤加 红花 桃仁一因七情所伤浊气在上生胀宜用 木香顺气汤


    肿满门


    治方


    方见虚门 脾虚主药加味用


    肿满门


    治方


    方见湿门 治肥胖人腹胀合平胃散加减


    肿满门


    治方


    方见气门


    肿满门


    治方


    方见虚门 治血虚腹胀加减用


    肿满门


    治方


    方见脾胃门 治见前 一治食积肉积


    肿满门


    治方


    治怒气伤肝邪中脾胃心腹胀满呕逆脉弦防风 桂心 枳壳 赤芍药 甘草 木香 人参 槟榔 当归 川芎 陈皮 青皮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肿满门


    治方


    治浊气在上则生胀满乃七情所伤陈皮 浓朴 当归 苍术 草豆蔻 木香 青皮 益智 茯苓 吴茱萸 泽泻 半夏升麻 柴胡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肿满门


    治方


    治肝木气盛克于脾土不能运化胃冷中虚遂成肿满半夏 浓朴 桂心 枳实 茯苓 当归 人参 大附子 川椒 甘草姜五片煎服


    肿满门


    治方


    治中满寒胀大小便不利四肢冷腹中寒恶心痞闷益智 半夏 木香 茯苓 升麻 川乌 人参 青皮 当归 干姜 柴胡 黄连 黄浓姜三片煎服


    肿满门


    治方


    治瘦人腹胀有热黄连 浓朴 槟榔 茯苓 当归 芍药 木通 陈皮 半夏 香附姜三片灯心十根煎服


    肿满门


    治方


    治湿热伤脾浊气在上清气怫郁为胀沉香 白术 陈皮 枳实 白茯苓 泽泻 当归 木香 青皮 大黄 浓朴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送下


    肿满门


    治方


    治中满腹胀内有积块坐卧不安大小便涩滞气喘身肿浓朴 黄芩 益智 草豆蔻 当归 黄连 半夏 广术 升麻 吴茱萸 红花 甘草柴胡姜三片煎服


    肿满门


    治方


    治湿热肿胀大小便不利木香 槟榔 当归 黄连 枳壳 青皮 黄柏 黄芩 三棱 陈皮 香附 牵牛(末)


    莪术 大黄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临卧姜汤送下


    肿满门


    治方


    治血蓄作胀水蛭 虻虫(各十个) 大黄(一两) 桃仁(十二个)


    肿满门


    治方


    治血胀烦躁妇人亦服当归 半夏 川芎 蓬术 木香 砂仁 白芍药 甘草 人参 桂心 五灵脂姜三片紫苏叶十个煎服


    肿满门


    治方


    治湿热内攻心腹胀满及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溏滑陈皮 木香 滑石 槟榔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肉桂 甘草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肿满门


    治方


    治一切气虚作肿人参 肉桂 甘草 桑皮 桔梗 陈皮 枳实 麦门冬 青皮 大腹皮 半夏 苏子茯姜三片煎服


    肿满门


    治方


    治气留滞四肢浮肿心腹胀满木香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半夏 枳壳 槟榔 苏子水二钟灯心十根煎服


    肿满门


    治方


    治气胀肿满紫苏 桑皮 大腹皮 陈皮 桔梗 杏仁 草果 甘草 茯苓姜三片煎服


    肿满门


    治方


    治喘胀肿满紫苏 大腹皮 槟榔 陈皮 茯苓 木通 木香 桑皮水二钟姜一片灯心二十根煎八分不拘时服


    肿满门


    治方


    陈皮 桑白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


    肿满门


    治方


    治腹胀气秘 方见秘结门


    肿满门


    治验


    熨法 用玄明粉四两 桃仁一两 研如泥将麦面水和作条子围脐外若碗口大将前二味末置其中以布隔仍用盐一斤一包炒热于圈上熨久则去之其肿自消


    水肿门


    病源


    湿热 脾虚 有阴水 有阳水夫水肿者由主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溢妄行流于经络凝而不散遂成浮肿其症初见目下先有若卧蚕才起之状肢皮裹水肌肤光亮以手按之随手而起盖肺本属金金能生水水不下降浸乘于肺故胸满喘嗽而小便不通也


    水肿门


    形证


    戴云水肿者通身皮肤光薄按之成窟举手即满者是也有阴阳上下之分丹溪云阴水为病者其脉沉迟而色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涩而清大便多泄阳水为病者脉沉数而色多黄赤烦渴小便涩而赤大便秘结水肿足胫温暖者可治 寒冷者难治


    水肿门


    脉法


    脉诀云水气浮大得延生沉细应当是死别东垣云阳水脉沉数阴水脉沉迟阳水易治阴水难治


    水肿门


    治法


    仲景曰腰以下肿者宜利小便腰以上肿者宜发汗一发汗宜用 麻黄甘草汤一利小便宜用 五苓散一治水肿宜先补中燥湿次当开其渗道以决水邪一阳水浮肿作胀大小便不通宜用 三花神佑丸 十枣丸 神助散 茯苓琥珀丸 海金沙散


    水肿门


    治法


    秦艽茯苓汤一阴水浮肿喘胀者宜用 葶苈木香散 实脾散 续随子丸 白术木香散 疏凿饮子一实脾先宜 人参白术为君 燥湿宜 苍术茯苓陈皮为臣 分利以木通车前猪苓为佐行气以木香槟榔为使 此治肿之大略也水气乘肺遍身浮肿咳嗽喘促小便不利宜用 琥珀丸 清金降气汤治方


    水肿门


    治法


    治浮肿发汗麻黄 甘草水二钟煎八分暖服出汗惧忌冒风


    水肿门


    治法


    方见湿门 治浮肿利小便


    水肿门


    治法


    治心腹膨胀上气喘促四肢浮肿五加皮 地骨皮 大腹皮 茯苓皮 生姜皮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一方去地骨皮加 陈皮 桑白皮


    水肿门


    治法


    治阴水浮肿喘胀葶苈 木香 茯苓 肉桂 猪苓 泽泻 木通 滑石 白术 甘草不用引煎服


    水肿门


    治法


    治同上泽泻 赤小豆 商陆 羌活 大腹皮 椒目 木通 秦艽姜三片煎服


    水肿门


    治法


    治阳水浮肿作胀大小便不通黑牵牛 泽泻 猪苓 椒目 葶苈


    水肿门


    治法


    治同上甘遂 大戟 芫花上为末用红枣煮去皮核捣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滚白汤送下


    水肿门


    治法


    治同上甘遂 大戟 芫花 大黄 牵牛 轻粉上为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


    水肿门


    治法


    治同上赤茯苓 防己 葶苈 紫苏子 琥珀 郁李仁 杏仁 陈皮上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人参煎汤送下


    水肿门


    治法


    治同上海金沙 甘遂 黑牵牛上为末每服二钱倒流水煎汤空心调服


    水肿门


    治法


    治阴水浮肿喘胀白术 木香 猪苓 泽泻 甘草 木通 官桂 赤茯苓 陈皮 槟榔 滑石不用引煎服


    水肿门


    治法


    治同上人参 防风 赤茯苓 续随子 木香 槟榔 海金沙 葶苈上为末枣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桑白皮煎汤送下


    水肿门


    治法


    治阴水先实脾上浓朴 白术 木香 干姜 木瓜 草果 大腹子 白茯苓 甘草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水肿门


    治法


    治水气乘肺浮肿喘胀麦门冬 紫苏子 桑白皮 茯苓 杏仁 苦葶苈 大腹皮 陈皮 木通灯心十根煎服


    水肿门


    治法


    治阳水浮肿作胀小便赤涩秦艽 茯苓 木通 泽泻 郁李仁 防己 槟榔 陈皮 青皮 车前子


    水肿门


    治法


    治水肿大黄(三钱) 牵牛(头末炒五钱)


    上为末水和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灯心汤送下


    水肿门


    治法


    治肾水不能摄心火心火不能养脾土土不能制水水溢妄行发为肿满木香 赤茯苓 当归 桂心 木通 槟榔 赤芍药 白术 陈皮 牡丹皮紫苏叶五片木瓜一片煎服


    水肿门


    治法


    治脾不能宣通面目手足浮肿陈皮 白术 木香 茯苓 桑白皮不用引煎服一方加泽泻


    水肿门


    治法


    治湿热伤气中满气急足胫肿咳嗽痰喘小便不利牵牛(头末一两) 浓朴(五钱)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水肿门


    治法


    治水肿槟榔 牵牛(头末)


    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酒调下忌盐酱生冷等物


    水肿门


    治验


    治水肿胀满用黑雄猪肚一个先以茶清香油洗净用大活虾蟆一个口内放铜钱一枚入胡黄连末少许将虾蟆装入猪肚内两头扎住以文武火煮一日取出虾蟆不用将猪肚食尽以好酒咽下忌盐酱鱼鹅微食猪肉鸭肉


    翻胃膈噎门


    病源


    血虚 气虚 有食 有痰丹溪云翻胃即膈噎膈噎乃翻胃之渐也夫膈噎之症病源不一有因思虑而动脾火者有因忿怒过极而动肝火者有因久食炽爆而动胃火者有因色欲而动肾火者盖火气炎上熏蒸津液而成痰初则痰火未结咽喉干燥饮食不得流利为膈为噎久则痰结胃脘不开饮食难进须臾便出亦有停滞胃中良久方出而为呕吐此膈噎渐成翻胃也火炽翻胃之疾未有不因膈噎而起其病皆由忧愁愤怒郁结痰饮壅滞胸臆之间使气道嗌塞大便自结结则气上而不下食不得入入则反出此肠胃枯涸遂成不救之病也


    翻胃膈噎门


    形证


    丹溪云膈者膈在心脾之间上下不通若拒格之状也由气郁痰搏而然久则渐妨饮食而为膈也噎者饮食之际气猝阻滞饮食不下而为噎也翻胃者或朝食而暮吐暮食而朝吐或食已即吐是也戴云翻胃年高者不治粪如羊屎者不治是大肠无血故也


    翻胃膈噎门


    脉法


    寸关脉数而无力为血虚 缓而无力为气虚数而有力为热 数而滑者有痰脉诀云翻胃之脉浮缓者生 沉涩者死


    翻胃膈噎门


    治法


    丹溪云此症切不可用香燥之药若服之必死宜薄滋味可也盖此病属热香能散气燥能耗血滋味助火而生痰也 又云年高者不治盖少年血气未虚用药劫去痰火病不生也老年气血已虚虽得渐愈其病复作所以然者气虚不能运化而生痰血虚则不能滋润而生火虽云病去而脾胃尚弱随啖肥甘之味故难克化而病复作也一气虚宜用 四君子汤加姜汁服一血虚宜用 四物汤加羊乳韭服一有火热宜用清凉解毒之药 或抑青丸一因痰而作逆者宜用 二陈汤加 竹沥 或透膈汤一阴虚火上炎而反胃者作阴虚治一痰嗽喘满脾胃壅滞宜用 人参利膈丸一气不通有痰宜用 木香通气饮一脾胃虚弱翻胃不食宜用 太仓丸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方见中风门 治气虚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方见中风门 治血虚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方见火门 治有火热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方见痰门 治因痰作逆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胸膈满闷噎塞不通噫气吞酸胁肋刺痛呕逆酸涎饮食不下木香 白豆蔻 砂仁 槟榔 枳壳 浓朴 半夏 青皮 陈皮 大黄 朴硝 甘草 姜三片红枣一枚食远服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胸膈不利痰嗽喘满脾胃壅滞人参(去芦) 当归(酒洗) 藿香(洗净) 枳实(炒) 甘草(炙各一两) 木香(不见火)


    槟榔(各一钱五分) 浓朴(姜制) 大黄(酒煨各二两)


    上为细末蒸饼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汤送下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气不通有痰木香 青皮 蓬术 槟榔 陈皮 萝卜子 藿香 甘草 枳壳 人参 白芷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脾胃虚弱呕吐不思饮食白豆蔻 砂仁(各二两) 陈仓米(一升用黄土炒熟去土不用)


    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姜汤送下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因忧恚郁结或作寒热遂成膈噎不思饮食白豆蔻(去皮一两) 青皮 砂仁 丁香(各一两) 木香(不见火一两五钱) 甘草(炙三钱五分) 陈皮(四两) 香附(炒) 浓朴(姜制各八两) 沉香(不见火一两) 槟榔(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生姜盐汤调服治翻胃汤韭菜汁(二两) 牛乳(一盏)


    用生姜五钱和匀温服保和丸山楂(六两) 茯苓(三两) 半夏(一两汤炮) 炒神曲(三两) 陈皮(二两) 连翘(一两)


    萝卜子(炒一两)


    宽中进食丸 方见脾胃门又方 碓嘴上细糠用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津液咽下梅师方甘蔗汁 生姜汁二味相和不拘时服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翻胃吐食香附 砂仁 木香 白术 人参 神曲 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姜三片煎服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血虚胃燥吐逆白术 槟榔 陈皮 当归 桃仁 人参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加韭汁一盏蜜二匙服


    翻胃膈噎门


    治方


    用斑蝥九个去足黑枣九个去核入斑蝥仍捏合口用新瓦二片将黑枣入其中以线缚之仍用泥包固一头留小孔上下用火 令孔中烟尽取出研细再用麝香一分雄黄五分朱砂五分研细和匀仍用黑枣九个去皮核和丸分作十八丸每日早用一丸午用一丸晚用一丸用小蒜煎汤下以六日服尽


    咳逆门


    病源


    有痰 气虚 阴火戴云吃逆者因痰与热动胃火者多亦有因寒凝气碍者间而有之内经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咳逆者或因水渍于肺而气逆其声连绵不已或喜多而气噎或咽饮错喉而气呛或急食干物而气塞皆能作咳逆之声连续不绝俗谓之吃忒是也大抵皆由不顺之义使气逆上至咽而止也


    咳逆门


    脉法


    千金云咳逆脉散者不治 脉浮而缓者易治 弦急者难治 又云咳逆脉急代者死


    咳逆门


    治法


    视其有余不足寒热以治之不足者宜补有余者宜吐一气虚作噎宜用 人参白术汤一胃气虚寒作噎者宜用 丁香柿蒂汤一胃气作咳逆者宜用 橘皮竹茹汤 柴胡半夏汤一痰逆而噎者宜用 生姜半夏汤 二陈汤加竹茹一病久气虚而作咳者宜用 六君子汤


    咳逆门


    治方


    治气虚作咳人参 白术 甘草 干姜 半夏 橘皮 黄芩 柴胡水二钟姜三片食远服


    咳逆门


    治方


    治胸满气逆丁香(二钱) 柿蒂(一个)


    姜五片煎服


    咳逆门


    治方


    治胃寒作逆橘皮 干姜 通草 桂心 人参 甘草


    咳逆门


    治方


    治胃热作逆赤茯苓 陈皮 枇杷叶 麦门冬 竹茹 半夏 甘草 人参水二钟姜七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咳逆门


    治方


    治痰逆大半夏(一两) 生姜(一两)


    水二钟煎八分服


    咳逆门


    治方


    治气逆橘皮 半夏 木香 香附 青皮姜五片食远服


    咳逆门


    治方


    治胃热气逆有痰栀子仁(姜汁炒紫色五钱) 香附(五钱) 陈皮(去白五钱) 木香(不见火一钱)


    上为细末清茶调服


    咳逆门


    治方


    治气虚久病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白术 人参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嘈杂门


    病源并治法


    丹溪云嘈杂是痰因火动治痰为先戴云此则俗谓之心嘈也医按蒋氏云心嘈素食宜用白术黄连陈皮之类作丸服 又云眩晕嘈杂是火动其痰宜用 二陈汤加 炒栀子芩连之类 肥人嘈杂宜 二陈汤加 抚芎苍术白术炒栀子之类 嘈杂乃是湿郁有热宜 炒栀子姜炒黄连


    嘈杂门


    治法


    方见痰门


    嘈杂门


    治法


    治胃火生痰嘈杂烦闷白术 陈皮 甘草 炒栀子 软石膏 炒黄连 半夏姜三片煎服当归橘半汤 此药调气养血清火消痰橘皮 枳实(调气) 当归 川芎 芍药(养血) 黄芩(酒炒) 黄柏(炒清火) 白术半夏白茯苓 薏苡仁 木瓜 甘草姜三片煎服


    关格门


    形证并治法


    关格者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戴云关格者谓膈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降欲食不食此为气之横格也丹溪云关格必用吐法以提其气之横格也 有中气虚不运者补气药中升降 寒在上热在下脉两手寸口俱盛四倍以上 有痰宜二陈汤加以升提之药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