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3个月前 作者: 汪文绮
医学之有传书。自张长沙伤寒论</a>始。嗣经东垣河间丹溪。号为四家历代纂述。不啻汗牛充栋焉。近惟张景岳</a>。综百氏。分八阵。厥指祖大易扶阳抑阴。可谓彻天人之秘。洞性命之原矣。其书洋洋洒洒。不下数十万言。然其中条分缕析。间有引而不发。以待后学之体会者。苟非神而明之。变而通之。则寒热虚实。表里阴阳。鲜有不误人于反掌者。余见今之业斯术者。根柢既荒。阅历复浅。徒摭药性汤头。便署壶天自负。临病议方。而不议症。知药而不知脉。以至疾中膏肓。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呜呼。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此庸医杀人。所以甚于挺刃也。若吾邑蕴谷汪君者。其十洲尊公。
暨广期伯兄。皆以名医世其家。先生丕承家学。上溯灵素诸经。靡不淹贯。
尤于景岳全书</a>。窥其秘钥。观其会通。故每治一病。必凭脉辨症。有症同而药异者。有症异而药同者。莫不应手取效。余尝疑而问之。先生曰。是乌可执一论也。夫见症虽同。体有寒热虚实之别。脉有洪细迟数之殊。则用药不得不异。至见症本异。有阴虚阳虚。其法定当补益者。脉实症实。其法定宜攻下者。则用药概从乎同。此又万不可任臆变动者也。用是知先生师前贤之书。而不泥其迹。体前贤之旨。而更通其权。诚有如秦越人</a>之洞见五脏 结者。岂时流所能望其项背哉。且先生于贫乏家。症有必须参 。
则解囊而赠之。岁不仅一二见。其用心之仁如此。兹会心录一书。乃先生数十年考索精研。施投应验。笔之书以授其及门。余受而观之。甚乐夫后学之有津梁也。急请付诸剞劂。以广其传。俾与景岳前后相辉映。天下之读是书者。益知折衷于一。庶不致以学医费人。贻讥当世云尔。时
乾隆</a></a>十有九年岁次甲戌小春月上浣之吉春同学教弟程世法拜撰
方书之传尚矣。灵素景先。其文字高古简质。人苦难读。然苞孕万千。要亦医门鼻祖也。后世如华元化。徐之才。皆称善医。然未有刊书。即有书而未传。惟沈存中张仲景</a>有所著。然非罄心眇虑。未易窥其奥 。自千金本事三因以下诸书。可类推也。海阳汪君蕴谷。夙精岐黄。求者填门限。几与书家智永等。一日诣予请曰。今日医良伙哉。然家扁人仓。实无所谓医也。夫舍脉是离中星谈天</a>也。舍证是堪与而释山水也。实无所谓医也。仆不揣固陋。承先父兄业。阅寒暑昕夕。钻研精久。恍然窃若有以窥其肯綮者。因着杂症会心录一编。幸先生为我序之。予视其书。明晰甚。如辨头痛之内外。别中风之是非。产前后有异体之虚实不同。详哉其言之。而尤于证脉三致意焉。昔人谓庞安常伤寒论。能与伤寒说话。君殆亦有然乎。余虽不知医。窃谓君是书足以蛾述灵素。羽翼华徐。而为千金诸书津梁也。医门得此。庶无扣 扪烛之见矣。君虽隐于医。然好读书。博涉如举子业。尤喜为诗。每过予。必袖以示多佳者。萧然有意于刀圭之外也。其尊公约齐翁。
广期。皆夙以医鸣盖世。而宿其业者。故言皆信有征云。
乾隆二十年乙亥孟冬月史官吴以镇顿首拜
盖闻物理论</a>云。医者非仁爱不可托。非聪明理达不可任。故曰与其自任。
无宁执方。与其执方。无宁穷理。必宣畅旁通。达幽阐微。知天地万物之故。
明性命精微之旨。然后随气用巧。意在筌蹄之外。而神存心手之间。固非胶柱鼓瑟。师心袭貌者。所能庶几也。余叔蕴谷先生。赋资聪敏。幼年博综典籍。喜读书穷理。继承先业。不蕲仕进。酬应之暇。独寄意于诗。触景兴怀。
托于咏歌。以写其自得之趣。盖其天性然也。其后本业日精。声名日盛。方之所剖。剂之所投。若行所无事者。而远近之人。争奔走恐后焉、居平篮舆远出。片帆遥指。延请之家。相望于道。而余叔闲适自如。手挥目送。于山川云物。草木之美。禽兽之观。绘声抚状。莫不争现于青囊药笼。间归而录之于集。方隐几乐其所得。而卧者起。惫者愈。神明感叹于其侧已。诵其功于巍乎莫及。噫嘻。余叔之于医。何若是之大远乎俗。而调达其性情。洞见其症结。曲尽其原本哉。吾闻夫昔人诗之为教。通志</a>气。格神人。导斯民于中正和平。登之仁寿。以抒其烟郁隐伏。盖亦有天事焉。今余叔之于医。殚精竭虑。于寒暖燥湿。结蓄沉滞。七表八里。三焦六脉之道。剖析通微。一如四声五音。歌吟啸呼。写人情之难言。宣人性之至乐。无有隐显。远迩莫不神而明之。以臻其至。此诗之进而益工。愈可知医之独有千古也。又何疑哉。
甲戌冬。余请假归省。今春访余叔于牡丹药栏之侧。把盏叙话。快读近日诗歌。为之神怡心醉。既而出杂症会心录一编相示。牢笼百家。匠心独运。
盖举平昔读书穷理之功。与夫阅历参稽之验。毕露于卷帙中。其本仁爱之心。发为不可磨灭之论。辞达理举。于以信今而传后也。岂非不朽盛业哉。爰叙厥巅末。以见余叔之学。原原。本本。其来有自。而非庸耳俗目所克窥见万一云尔。时
乾隆二十年岁在乙亥秋七月立秋日愚侄存宽拜手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