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六则)
3个月前 作者: 张璐
一医学自轩岐仲景。一脉相承。而近世名家。视素问</a>为迂远不切。伤寒论</a>为古法不可以治今病。至于灵枢</a>金匮。并其书而未闻也。是编首列灵素病机。次则金匮治例。以冠诸论。第文辞质奥。非肤浅辈可知。故详加释义。以明其旨。独不及伤寒论者。以伤寒缵绪二论。先梓行世故也。
一艺术之学。惟医林最繁。汗牛充栋。莫可名喻。然灵素金匮而外。求其理明辞畅。如王安道、赵嗣真、赵养葵、张景岳</a>、喻嘉言</a>者。指不多屈。即历代名医。造艺各有所长。文理不能兼善。
故选择方论。如披沙拣金。况多支辞复义。彼此互引。不得不稍为笔削。其文气有不续处。略加短语以贯之。辞义有不达处。聊易数字以畅之。一切晦滞难明者。虽出名贤。概置不录。
一各证治例。类次系诸论之后。皆从古相承。未能逐一辨其出自某某。有例虽明确。而治未允当者。或经治验。或加体会。易以对证方药。非故为举措。变乱成则也。然亦不过如匠氏之绳墨。又必临病审察。随其所禀之偏胜。形志之苦乐而为处方。所以一例后有主二三方者。如金匮例云。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所谓医不执方。合宜而用者。其斯之谓欤。
一古今治按。如儒者之历科程文。而诸家所辑方书。都未之及。且从古立言。止就一端而论。
人之所患。都兼并不一。
非详究古人治验。不能识治法之奥。故于诸按中。择其可以为法者。附列论例之末。非若类按之泛引稗官野史。以混耳目。
一论中所用诸方。祖方各归其源。专方各隶本门。更有不专一门。不归一源之方。曾采用于前者。以后但着见于某门。不复叠载。祖方则循序贯列。令知某汤中加某药。即为某方治某病。
究其出入增减之意。便获古人用药心法。盖临病制方。原非作意师古。即如善于奕者。下手辄成谱势。与医者之投剂不殊。然古方中有极峻厉。极迅烈。难于轻试者。有顺逆反正配合。寒热补泻互用。深奥难明其理者。有故用相反之性。激其成功者。有奇兵暂用。随手转关者。各于方后发明其义。则极峻厉。极奇奥诸方。皆为常胜之师。庶学人胸中不胶执古方不可治今病之说。斯不愧乎大方。洵非专守药性用药者。可同日而语也。间有古方因病杂合。而制难于取法者。稍为更易。以合本条治例。方下标名改定。不敢混厕以浼先哲也。
一是编证类次第。悉如准绳。而所辑方论。更迭出入。肇是甲申。迄今癸酉。岁逾五甲。稿凡十易。勒成一十六卷。而所选不欲太繁。繁则郢书燕说。读者愈滋其惑。又不能太简。简则井蛙鼹鼠。临证罔知所措。务在广搜历览。由博反约。千古名贤至论。统叙一堂。八方风气之疾。
汇通一脉。俾后世修性命之学人。昭然共由。而趋世骛名者。歧路攸分。请毋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