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书表〔1〕
3个月前 作者: 忽思慧
伏睹国朝,奄有四海,遐迩罔不宾贡。珍味奇品,咸萃内府。或风土有所未宜,或燥湿不能相济。傥司庖厨者不能察其性味而概于进献,则食之恐不免于致疾。钦惟世祖皇帝圣明,按《周礼</a>·天官》,有师医〔2〕、食医〔3〕、疾医〔4〕、疡医〔5〕,分职而治行。依典故,设掌饮膳太医四人,于本草内选无毒、无相反、可久食、补益药味,与饮食相宜,调和五味。及每日所造珍品,御膳必须精制,所职何人,所用何物。进酒之时,必用沉香木、沙金、水晶等盏〔6〕,斟酌适中,执事务合称职。每日所用,摽注于历〔7〕,以验后效。至于汤煎,琼玉、黄精、天门冬、苍术等膏,牛髓、枸杞等煎〔8〕,诸珍异馔,咸得其宜。以此世祖皇帝圣寿延永无疾。恭惟皇帝陛下自登宝位,国事繁重。万机之暇,遵依祖宗定制,如补养调护之术,饮食百味之宜,进加日新,则圣躬万安矣。臣思慧自延祐年间选充饮膳之职,于兹有年,久叨天禄,退思无以补报,敢不竭尽忠诚,以答洪恩之万一?是以日有余闲,与赵国公臣普兰奚,将累朝亲侍进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并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补益者,集成一书,名曰《饮膳正要</a>》,分成三卷。本草有未收者,今即采摭附写。伏望陛下恕其狂妄,察其愚忠,以燕闲之际,鉴先圣之保摄,顺当时之气候,弃虚取实,期以获安,则圣寿跻于无疆,而四海咸蒙其德泽矣。仅现状所述《饮膳正要》一集以闻,伏乞圣览下情,不胜战栗激切屏营之至。
天历三年三月三日饮膳太医臣忽思慧</a>进上
中奉大夫太医院使臣耿允谦校正
奎章阁都主管上事资政大夫大都留守内宰隆祥总管提调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事臣张金界奴校正
资德大夫中政院使储政院使臣拜住</a>校正
集贤大学</a>士银青荣禄大夫赵国公臣常普兰奚编集
【注释】
〔1〕进书表:此为忽思慧向皇上进献《饮膳正要》一书时写的奏章。表,古代奏章的一种。
〔2〕师医:相当于掌管各科医生的行政长官。
〔3〕食医:相当于营养医生,掌管调味和配食。
〔4〕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
〔5〕疡医:相当于外科、伤骨科医生。
〔6〕沉香木、沙金、水晶盅盏:用沉香木、黄金、水晶制成的酒盅杯盏。
〔7〕摽:标注。历:相当于起居注,即对皇帝的日常生活进行详细记录的笔记。
〔8〕至于汤煎,琼玉、黄精、天门冬、苍术等膏,牛髓、枸杞等煎:至于汤煎中用琼玉、黄精、天门冬、苍术等制成的膏剂以及牛髓、枸杞子等做的煎剂。其注释请见本书卷二《诸般汤煎》、《神仙服食》等章。
【译文】
敬观我朝疆域,囊括四海,远近各地无不归顺纳贡。山珍海味、奇物异品,都汇集到宫中来了。但是其中有些物品因为风俗水土不同而不宜食用,有些物品因燥湿不当而不利于健康。假如厨师不了解这些食物的性味,统统进奉给皇上,那么吃了之后恐怕难免会引发病患。世祖皇帝非常圣明,他根据《周礼·天官》,有师医、食医、疾医、疡医各行其职。依照典制和成例设立了掌管饮膳的太医四人,让他们从本草书中选取没有毒副作用、药性不相反、可以长久食用、有补益作用、与饮食协调的药物,来调和各种滋味。每天制作的精美菜馔,供皇上服食的饮膳一定要精心制作,任职的食医是谁,所用的物料是什么,[都非常考究]。给皇上进酒的时候,必须用沉香木、沙金、水晶制成的器皿,斟酒要适量。掌管饮膳的人一定要称职,每天所用的药物配方、食物种类,都要标注在起居注上,以便将来验证效果。至于汤煎,琼玉、黄精、天门冬、苍术等制成的膏剂以及牛髓、枸杞子等做的煎剂,各种珍异的食品,都要饮用得当。因此,世祖皇帝延年益寿,从无疾病。
臣想皇上自登上宝位以来,国事繁重,日理万机,在空闲的时间里,如果遵循祖先的定制,讲究补养、调护身心的方法,恰当地使用饮食百味,而且一天比一天好并不断翻新,那么皇上的身体就会非常安康。臣忽思慧自从延祐(1314—1320)年间被选来充任饮膳太医的职务,至今已有十多年了,长期受皇上赏赐的俸禄,省察再三,觉得无法补报皇上的恩德,怎敢不竭尽忠诚,以报答浩荡皇恩于万分之一呢?所以,臣每有空闲时间,就与赵国公常普兰奚一起对历朝亲侍人员进奉皇上食用的奇珍异馔、汤饮、膏剂,各种煎制方法,以及各家本草著作与著名医生的有关处方及饮膳的制作技术,连同日常生活必需的粮食、肉类、瓜果、蔬菜,加以研究。选取其中性味具有补益作用的,汇集成册,取名《饮膳正要》,分为三卷。《本草》著作中没有收录的药物,现在也收集摘录写在本书中。敬希皇上宽恕我们的狂妄无知,体察臣下的忠实之心。在陛下安闲的时候,借鉴祖先的养生方法,顺应一年的气候变化,摈弃虚华,选取实用,找寻其中优秀的药方实行,以期获得安康。这样皇上就能跻身于万寿无疆之列,而天下的百姓又都能蒙受皇上的恩泽了。
恭敬郑重地向陛下进献臣所著述的《饮膳正要》一部,禀报皇上知道,恭请皇上御览。臣下的心情非常惶恐、激切,等待着陛下的吩咐、指示。
天历三年(1330)三月三日饮膳太医臣忽思慧进上
中奉大夫太医院使臣耿允谦校正
奎章阁都主管上事资政大夫大都留守内宰隆祥总管、提调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事臣张金界奴校正
资德大夫中政院使储政院使臣拜住校正
集贤大学士银青荣禄大夫赵国公臣常普兰奚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