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篇 妇女杂证论
3个月前 作者: 廖诚庵
凡妇女之病,腹中多起包块,名曰癥瘕,医者见此多用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破气破血之药治之,越将正气损伤,而成鼓胀。殊不知此是血旺气衰,气为血滞,而不能流行,故成包块,再用消导之剂治之,则血凝气滞,酿成不治之证。余尝用桂附理中汤加减用之:
泡参,炮姜,附片,肉桂,贡术,西砂,半夏,炙草,蜜芪,姜枣引。
予用此法,驱其阴而回其阳,则阳愈长而阴愈消,宜久服,岂有不愈之理。
按: 妇人腹中包块,多因寒所致,寒则凝,痰凝、湿凝、气凝、血凝,久之聚而成块,穷其因则为寒,俗称“宫寒”。起病久,则愈之必久,宜以温通之法缓图之。方子以参、术、芪益气健脾,姜、附、桂温阳散寒,砂仁、半夏化痰湿,久服缓图。如舌脉见有气滞、血瘀之象者,可以参之以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香附、沉香之属。有是证用是药,不必拘泥。时下皆以桂枝茯苓丸为基础方,不若廖氏之法有理。但桂枝一药之温通,可堪此用,可以弥补廖氏之法。然亦有湿热内蕴之证,尽管少见,临证之时,切不可套用一法。
凡妇女崩带一证,诸贤著述颇多,用之罔效,盖此证余经验数人,皆是三阴证。而三阴之中,惟太少二阴之证最多。凡得此者,尽是心跳心累,精神困倦,四肢无力,反饱作胀,饮食难消,腹痛肠鸣。医者见此,即言血虚,即用生血破血之类治之。若见反饱作胀,加以消食破气之药,越将正气损伤,每多不效。殊不知四物汤乃血虚者所宜,气虚者所忌。此症多是脾胃气弱,盖脾为万物之母,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脾胃气弱,不能统血,又兼肾不纳气,不能分清别浊,则土不制水,而水邪泛滥,以成崩漏之证。譬如夏秋之时,河水泛滥,泥沙涌塞,浊而横流,不能归源,故治法宜四味回阳饮、附子理中汤。若元气下陷者,宜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用之,即用:
蜜芪 二两五钱 ,焦术 乚两 ,炮姜 乚两 ,自制附子 乚两 ,炙草 三钱 ,另研胡椒 三钱 ,砂头 三钱 ,安桂 三钱 ,老蔻仁 三 钱 ,为末,和糖,分十二次,合水药吞服,久服自愈。
余用此法,治愈者不可胜数也。
按: 妇科崩带一类病证,病因病机繁多,寒热虚实皆有之,若仅用回阳加养血,或加益气之法,则显狭隘,不合临床。总以辨证为主,而不以病代证。案中所举之例不甚合适,夏季河水泛滥之灾,气候所致,宜疏导之,而崩漏之证,则不能完全同法。廖氏温阳、益气之法亦只能对此证有益,如遇他证,仍当辨证。
按世之医者,不知《内经》有补阳抑阴之法,专以四物汤为主,治妇女诸证。其有孕妇,以不寒不热之药,为安胎灵丹,以纯阳纯阴之药,甚于鸩毒,世之通弊,贻害非浅。试观仲景著书,有汗吐下三法,一法之中有数方,诸证皆治,依法用之,神效莫测。又云:寒则温之,热则清之。如孕妇得阳明火证,宜用大、小承气汤下之,如得少阴寒证,宜附子理中汤温之,病去胎自安,何难之用。故经曰:怀胎莫相逢。明明教人气虚补气、血虚补血、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之理也。妇人不能生育者,总由气血不和,各有胜衰。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专以四物汤为主,令阴盛阳衰,使血凝气滞,而成纯阴无阳之证。古云孤阴不生,焉能成胎?使其气血和平,自然受孕。譬如瓜果之属,受天地之气,以生以成。若遇雨旸失时,则枝叶枯焦,花果不能结实。若晴雨得宜,则肢 荣叶茂,花开结实。此天地生成,自然之理也。若人身气血平和,亦如斯而已矣。
按: 此一段所述之事,时医常以四物汤为主治妇科诸症,皆因失却辨证之理,其弊显而易见。虽说女子以血为用,但补血之法仅是调血诸法之一,不可专用。补气也好,补血也好,气血的调理,在层次上次于阴阳,凡病者,阴阳失却平衡是基础,然非必血失调。因此,以调血为基础,统治妇科百病,非临床所宜。
余治</a>一罗姓妇人,年逾二十,因子死,而心中忧郁不乐,则困倦无力,饮食减少,请医调治,服药不效,伊家富豪,医不离门,医至三载有余,医云此是虚劳,以为不治之证。延余诊视,脉沉细无力,其证反饱作胀,心跳心累,气骤人昏,心痛心烧,自汗潮热,口干舌燥,赤白带下,月经不行,知是太少二经气弱之证。观其前医,尽用补血清凉破气等药,予即用:
蜜芪 二两五钱 ,焦术 乚两 ,炮姜 乚两 ,自制附子 乚两 ,泡参 五钱,蜜芪 ,炙草 三钱 ,姜枣引。
另研蔻仁、安桂、胡椒、花椒 各三钱,炒去汗,去子 为末,黄糖为丸,每服二两,每日四次,合水药吞服,其水药不拘时刻,随时当作茶吃,服至六月而愈。余初看病时,诸医谓曰:痨病医得好,独脚菰 栽得活。余曰不但医得好,医好还要生儿。其病愈之后,果生二子。人谓余曰:先生真神仙也。谁不知妇人原有生产,有何奇异乎?
按: 此患者起于思虑过度,久则伤脾,前医用补血清凉破气之品,当为误治,补血成滞,清凉伤阳,破气伤气,法不对证,故久不能愈。此案所述之症状如自汗潮热、口干舌燥极似阴虚内热之象,赤白带下、月经不行、心悸皆可由阴虚,虚火内扰所引起,但是腹胀,食则饱,加之失治之理,又有沉细无力之脉象,则只能由中阳不足,虚阳上扰来解释,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患者的整体病机。事后诸葛亮</a>易做,临证遇此类病案,实难仓促之间辨明,病史就显得较为重要。设若初起时就以健脾和胃理气之剂,病者不致成中阳不足之候,虚阳内扰之难证。另外,初起时若以疏肝健脾为主,可能取效更速。后成久病,只能建中焦缓图。廖氏建中焦特点,整书可见,即用蔻、桂、椒之类,如有反胃之类则加丁香,或加黄糖嚼服,他处少见,临证时或可以借以实践。
治一温姓妇人,身怀有孕,心气痛如刀刺,腹痛亦甚,反饱不食,口干舌燥,渴喜饮热汤,尽夜不宁,医用四物汤、安胎饮之类治之,半月不效,延余诊视,知是脾肾二经气弱之证,宜用:
蜜芪 二两五钱 ,焦术 乚两 ,自制附片 乚两 ,台乌 五钱 ,炙草 三钱 ,姜枣引。
另用蔻仁 三钱 ,丁香 三钱 ,为末和糖分十二次,合水药服,一剂而愈矣。再用四君子汤加黄芪,每服药时,先嚼老蔻仁一粒,宜多服之,以补正气,免生别证。
按: 以方测证,当属寒湿中阻,仅误治半月,提示病机为:先天阳虚在前,再感寒湿于后,致虚阳上浮而燥渴,却喜热饮,虚阳上扰则尽夜不宁。当以温阳散寒为君,化湿和中为辅,则阳静而寒去湿散,诸症能速解。但病起于素体阳虚,见效后,宜缓图其阳气,以保胎安。此案中出现“口干舌燥”之症,是临床时最难鉴别的症状,如能够参之以舌、脉,则可能更易辨别,可惜廖氏医案中舌、脉常缺。可惜,如今临床,若遇此证,恐无人敢有附子于怀孕之身。
治王姓妇人,年逾二十,得脾肾气弱之证,其人饮食无味,反饱作胀,心气疼痛,子午潮热,常下白带,经脉停滞,心中不安,如盐咬猫抓,莫可名状,诸医用四物滋阴、顺气破血之药治之,不安而病者加剧。延余诊视,即用:
蜜芪 二两五钱 ,焦术 乚两 ,附片 乚两 ,炮姜 乚两 ,蜜泡参 五钱 ,炙草 三钱 ,姜枣引。
另用老蔻仁 三钱 ,肉桂 五钱 ,丁香 三钱 ,为末,和糖,分十二次,合水药服,服至月余,诸症悉除,久服而有孕矣。
按: 此案与前案相似,故遣方用药亦同,待阳静而寒去湿散,诸症能速解,但病起于素体阳虚,见效后,宜缓图其阳气,以保胎安。
治一罗姓妇人,年逾二十,得时行痢疾,日久下如桃花脓,又兼赤白带下,五心潮热,大汗不止,反饱作胀,饮食无味,怕风不敢出门,医至四月不效,延余诊视,观前医所用之方,尽是胃苓散、四苓散、五苓、四物汤、生四物汤之类,总以滋阴、分利清热之药,不知此是太少二阴之气弱,宜用:
蜜芪 二两五钱 ,焦术 乚两 ,炮姜 乚两 ,附片 乚两 ,半夏 四钱 ,炙草 三钱 ,姜枣引。
另用老蔻仁 三钱 ,胡椒 二钱 ,花椒 二钱,炒 ,为末,黄糖为丸,分十二次,合水药服,每日丸药服四次,久服而愈。如染外寒,加麻黄 三钱 ,北辛 六分 ,接续服,六次即去。如虚阳上浮,加生地、牛膝、泽泻、前仁,服一剂,或二剂,加药即去,久服自得痊愈。
按: 此案为时行痢疾日久,阳虚不固,痢下脓血,赤白带下;中阳不足,运化失常,故腹胀,食则甚;阳虚失固则汗泄,虚阳外越则五心潮热,阳虚不能卫外,腠理不固,故恶风。因有五心潮热等症,极易误诊为久痢致阴虚内热,痢下脓血而诊为湿热下注。若能于诸症之中去伪存真,抓住关键,自然能直中病证真情,立方下药,方能见效。然痢之已久,治固难速愈。虽曰湿热之邪可能仍存,但正虚已久,只能缓缓图之,方能正复邪退而痊愈。
余用此方,活人无算,不过咯叙几案,以为经验云耳。盖此方即附子理中汤,一固脾胃之阳,一补肾中之阳,使中州之气旺则土能制水,而无水邪泛滥之患,加生地、前仁、肉桂、泽泻等药是前贤金匮肾气丸、镇阴煎引火归源之法,盖此法不为轻病者设,乃为世医呼为痨病、难病之证而立也。余非独得之奇,是从古方古法之中,经验之妙也。夫《内经》、仲景之书,分经辨证,何法不备,奈世医者,有救人之心,而无济人之力,总不在根本寻求,每于枝叶摸索,是舍本而求末也。医者,不明阴阳之理,何能分经辨证?每于临证之际,寒热莫辨,虚实不分,焉能起其沉疴哉?余目击心伤,不忍无辜之人,一旦致于死地,良可悲也。试观上古之人,宜用补血之药,愈者极多。于其世人,宜补气之剂而愈者不少,是气运之虚盈不同,因秉气强弱之有异。从来医不执方,合宜而用。兹当下元之世,今人秉气薄弱,毋论男女之病,总属太少二经之气弱,非大补脾肾之阳,不能回阳返本。医者不知因时制宜,圆融变通,何为识时务之俊杰乎!古云:不为良相,可为而为良医。夫六经法明,则根本立;阴阳证悉,而活法生。大凡诊视,必先审察阴阳,诚为医家千古之纲领欤。
按: 临证之时,从来方无定方,法无定法,乃以证为变。然万变不离其根本,皆有一定之方法,然后斟酌用之。这一定之方法,便是基于八纲之辨证,以虚实寒热四字为首。而四字临证运用,又变化多端,不可执一症而定,中医之四诊合参、整体观,是临证须臾不离之根本。
治妇女心脾二经气弱得崩证方:
蜜芪 二两五钱 ,焦术 乚两 ,炮姜 乚两 ,附片 乚两 ,炙草 三钱 ,姜枣引。
另用花椒、肉桂、白蔻仁各 三钱 ,为末,黄糖为丸,每服二钱,合水药服。
按: 此崩证方,药用温阳健脾益气,其证当为脾阳虚或脾肾阳虚,失其固摄之功,以致血崩。前有“太少二经气弱”之说,此处却出现“心脾二经气弱”,似有所误,同为“太少”,此处为心,彼处为肾,相混则不能理解此方所立之法则。因此,当改为“脾肾二经气弱”。
治白带方:
蜜芪 二两五钱 ,焦术 二两 ,防风 五钱 ,为末,每用三钱,开水调服。
按: 此方药用简捷,健脾益气,疏风化湿,对证当为脾虚而湿浊不化,芪术健脾化湿,防风乃取“风能胜湿”之意。
治脾肾或吐血咳嗽妇女崩带方:
蜜芪 二两五钱 ,泡参 乚两 ,焦术 乚两 ,炮姜 乚两 ,附片 乚两 ,炙草 三钱 ,姜枣引。
如胞胀另用丁香 二钱 、蔻仁 三钱 ,为末,和糖随水药服。
按: 此方法在前文中所述吐血、咳嗽之时已有记载。其方为温阳健脾而设,异病同治,凡属脾阳虚或脾肾阳虚之症皆可用之,非唯吐血、咳嗽、崩带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