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吐血咳嗽论
3个月前 作者: 廖诚庵
凡治弱症,咳嗽吐血者,不必多分,总以火弱水弱为病源。世医凡见此症,总是认火,或言虚,用四物汤、生血止血等药,或言肾水亏,用六味地黄汤,滋阴之药治之,虽血止而咳嗽生,再用清肺润肺之药,服之十有九死,误人不浅。不知虚火宜热,实火宜凉。实火者,如柴炭之火,乃阳火也,以水淋之,其火自息,故宜凉药,服之即愈。虚火者,如石灰之火也,乃阴火也,火烧无焰,见水则焚,若服滋阴降火之剂,其势更甚,故宜用热药服之即愈。
按: 本章所述之吐血、咳嗽,皆为本篇所言之“弱症”,包括“火弱”(即阳虚失温型)和“水弱”(即阴虚失润型)。因证情复杂,其中阳虚证所致虚阳上浮易被误诊为火旺,当用引火归原之法,若用泻火之法,则令阳愈虚而火愈炽,变为坏证。若误诊为阴虚火旺,而用养血、滋阴之法,虽可得片刻症缓,而于虚阳无益,待增湿耳。“水弱”之证虽未论及,但亦不外是水亏阳亢之虚阳上浮,易被误诊为火旺,虚阳易亢而上浮,阴虚易成水而下沉为痰为湿,这类病证则更难识,廖氏此手稿中,亦极少论及此证。
凡人气血周流者,总由自身真气,从任督二脉,自然升降,则水火自然既济,气血自然调和,而百病不生矣。若脾肾气弱,则阴盛阳衰,而火不生土,土不能制水,则水邪泛滥,而肾中之阳,不从督升,反由任逆,则上冲于肺,故生咳嗽。
按: 此段文字,详细解释阳虚证所致咳嗽的主要病机,在于中焦脾气虚、肾阳虚衰,阳虚生湿,脾虚则湿不能化,肾阳亏虚亦不能温化,而其虚阳反易上浮,此乃阴阳互制、互根、升降之道,终使虚阳上逆于肺,肺失宣降而咳。任督二脉,名曰小周天,循身一周,阴阳升降之途。
凡咳嗽、生痰者,由气逆行至中腕 ,为阴气所滞,故凝结为痰,而有形质,譬如熬糖,热气冲起,本散漫无形,用物盖之,则凝结而成质,正此义也。凡得弱症之人,只知咳累,不现他证。闲时痰少,唯清晨痰多,其初咳时,而痰不出,必要多咳几声,而痰方出者,由真气不升之故。
按: 这一类慢性咳嗽的患者临床较多,主要特点就是晨起咳嗽,有痰,难咳出,必重用气力方能咳出,然后咳止。此节分析,虽寥寥数语,却中病理。总由晨起之际,真气欲升,却因虚而难升,又痰阻中焦,欲借真阳上升之际排出,故只能额外用力才能完成此动作。
脾胃气弱,而气不从阳道升则从阴道逆,则气息喘急,至夜间睡熟时,静极而阴愈炽,阴气滞于食管,凝而为痰,故至阳生之时,阴阳不交,则口干舌燥,全无津液,必要干咳数声。而有痰者,盖动则生阳,令阳气薰蒸,其痰自出。如阳气旺者,无此弱证,此理则易明也。
按: 此段继前段之文,进一步解释晨起痰咳之理。总由中焦虚弱,失其转枢之力,至夜间阴气大盛之时,其气不能化,凝而成痰,而晨起时,阳气不得,肺气受阻而咳,因有虚火煎熬,痰凝难出,出则阴阳周转,气顺咳止。
以上三条,皆脾肾气弱,宜回阳之剂,四味回阳饮、附子理中汤、镇阴煎之类。治之活人无算,若用寒凉之剂、滋阴之品,服之无不脚肿、腹泄而死也。
按: 因此,此类痰咳,治法重在温壮下元,辅以温补中焦,再兼化痰湿,至于是否用止咳之药,已非必要之选。
凡咳嗽之证,总由胃阳 肾阳两虚,余用附子理中汤,加甘杞 六钱 ,蜜芪 乚两五钱 。如虚阳上浮,另用安桂 三钱 ,益智净仁 三钱,盐水炒 ,为末,和糖分十二次,合水药服。
余初治咳嗽症,未得其法,亦从世医治之,虽则见效,总不全愈。曾于冬时,救治咳嗽者六七人,尽是脸青面黑,观其前医所治,皆用滋肾水、清肺金之药,多反饱作胀,精神全无,遗精盗汗,胸中不安。因将天时证之,冬时寒凉宜火暖之,阴雨之时则冷冻。人之面黑,亦是冷,即用泡参、黄芪、白术、炙草、干姜、附片、砂仁、半夏、蔻仁等药服之,人人皆愈。余以后治病,总分水弱火弱、气虚血虚治之,余无别法。
按: 理既已明,治法则简,温阳而引火归原,补中焦以正转枢之力,化痰以治其标,尽于此。
治脾虚吐血应验方:
蜜芪 乚两 ,泡参 二两五钱,蜜炙 ,焦术 五钱 ,炮姜 五钱 ,云苓 二钱 ,炙草姜枣引,另用老蔻仁 四钱 为末,和糖分作八次,合水药服。
按: 前说晨起痰咳证治,慢性吐血属此者,治法相同,即所谓异病同治,同者,证相同也。此方治中焦脾胃阳虚之吐血,兼有痰浊中阻者。
又方:
蜜泡参 乚两 ,焦术 五钱 ,炮姜 五钱 ,蜜芪 二两五钱 ,附片 五钱,自制 ,炙草 三钱 ,姜枣引。另用老蔻仁 四钱 ,细研和糖分作八次,合水药服。
按: 此方加用附片,虚寒之证必重于前方。
三方:
生泡参 二两五钱 ,焦术 二钱 ,安桂 三钱 ,茱萸 乚钱 ,云苓 三钱 ,头砂 三钱 ,炙草 三钱 ,姜枣引。
余用此三方,脾肾二经,吐血之证,治愈者甚众,其效如神。
按: 此方用安桂、茱萸,必伴呕吐清水之症,胃寒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