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细脉(阴)
3个月前 作者: 李时珍
细脉,小于微①而常有,细直而软,如丝线之应指(《脉经</a>》)。
《素问</a>》谓之小。王启玄言如莠②蓬,状其柔细也。《脉诀</a>》言:往来极微,是微反大于细矣,与《经》相背。
【体状诗】
细来累累③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
春夏少年防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相类诗】
见微脉、濡脉。
【主病诗】
细脉萦萦血气衰,诸劳虚损七情乖。
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分部诗】
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
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脉经》曰:细为血少气衰。有此证则顺,否则逆。故吐衄得沉细者生。忧劳过度者,脉亦细。
【提要】
细为至数分明但气势如线之脉。主虚证,因阴血亏少脉道不充而脉细如线。
【注释】
①小于微:作“小大于微”。言较微脉稍大之意。
②莠:草名,田间杂草。
③累累:连续不断。
【白话解】
细脉之象较微脉稍大而应指明显,细直而且柔软无力,就像丝线那样虽细但应指明显。
脉象:细脉的脉象虽细弱如丝但却连绵不绝,应指明显,无有终绝,春夏之季,或少年之人见细脉,均为不吉之象,因春夏阳气趋于外,气血鼓动于外,少年之人生机旺盛,气血勃然,若见细脉,则预示着疾病发生。秋冬之季,或年老体弱之人见细脉,则为脉证相宜。
相类脉:见微脉、濡脉。
主病:细脉萦细如丝,绵绵不绝,主病为气血虚损,诸虚;劳损,以及七情不和所致之病。如果不是湿浊之气内袭腰肾,就是精气内伤,虚汗外泄之病。细脉见于寸部,主呕吐频作之病;细脉见于关上,主脾胃虚弱,腹胀;细脉见于尺部,主丹田虚冷,真阳不足,泄痢,遗精,脱阴等。
【解析】
细脉如线,但应指明显。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邪内困之证。气血两虚,营血亏虚不能充养脉道,阳气不足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脉体细小。湿邪阻遏脉道时,亦可见细脉。
现代医学认为,形成细脉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血容量不足:由于吐、泻或大汗伤阴,引起体液大量丢失,形成阴虚性细脉;由于各种出血,包括吐血、衄血、便血和外伤性出血,致血容量不足,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使血管床收缩,因而出现细脉。
(2)心脏每搏输出量降低,使血管内压力降低,中小动脉代偿性收缩变细。
(3)桡动脉收缩:如体内有某些缩血管物质存在,可使中小动脉处于收缩状态,以致脉细如线。
(4)虚证: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早期,心阳虚衰,使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血管内压力小足,使动脉回缩而显细脉;又如体虚或精神过度紧张等,可产生细脉;慢性消耗性疾病,小肠吸收不良等也可致细脉。一般来说,由于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所致的细脉,多细而无力,心功能正常或强健者,仅因动脉收缩所致的细脉,则细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