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涩脉(阴)
3个月前 作者: 李时珍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①,短且散②,或一止复来③(《脉经</a>》)。参伍不调④(《素问</a>》)。如轻刀刮竹⑤(《脉诀</a>》)。如雨沾沙⑥(《通真子》)。如病蚕食叶⑦。
涩为阳气有余,气盛则血少,故脉来蹇滞,而肺宜之。《脉诀》言:指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与《脉经》所云,绝不相干。
【体状诗】
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⑧。
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
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
微似秒芒微软甚⑨,浮沉不别有无间⑩。
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极细而软,重按若绝曰微。浮而柔细曰濡,沉而柔细曰弱。
【主病诗】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分部诗】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后,肠结溲淋或下红。
涩主血少精伤之病,女子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杜光庭</a>云:涩脉独见尺中,形散同代,为死脉。
【提要】
此段讲涩脉的脉象、主病,以及相似脉、相兼脉的脉象及主病。
【注释】
①往来难:指涩脉往来艰涩不畅,与滑脉相反。
②短且散:指涩脉脉象除往来艰涩外,还可兼见脉幅首尾俱短,不能满部以及浮大虚散无根之象。
③一止复来:脉律不齐,时有一止。
④参伍不调:即脉律参差错杂,不甚调匀。参伍:错综之意。
⑤轻刀刮竹:形容涩脉脉象有如用很轻的刀子去刮竹片,有艰涩不畅之感。
⑥如雨沾沙:像雨点粘结的沙团一样,稍触即散。亦有解为雨落沙上,涩滞难流。备参。
⑦病蚕食叶:涩脉有如病蚕进食桑叶,缓慢而艰难。
⑧散止依稀应指间:指涩脉指下感觉与散脉和歇止相似。
⑨微似秒芒微软甚:指微脉极细极软,有如禾芒。秒芒,即禾芒。
⑩浮沉不别有无间:指微脉无论是浮取和沉取,都似有似无,按之欲绝。
涩缘血少或伤精:涩脉的出现可因血液虚亏,精气损伤,脉道枯涩不利所致。
反胃亡阳汗雨淋:反胃,即胃气上逆而致呕吐;亡阳,指汗出过多而阳气亡失。剧烈呕吐或大量汗出,可致津伤血瘀,脉道不利,故可见涩脉。
寒湿入营为血痹: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湿入于营血,寒凝血滞,故亦可见涩脉。
女人非孕即无经:女子孕期见涩脉,为精血虚亏,不得安胎;无孕而见涩脉可因精血不足而致闭经。此外,对此句另有说法二:一是认为,涩主孕,见于三月;二是认为非孕就是不得怀孕。然详考时珍自注:“涩主血少精伤之病,女子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其义自明。
胃虚胁胀察关中:关部涩脉,可主胃气虚损、肝失疏泄而见胁肋胀满不适。
肠结溲淋或下红:尺部涩脉主下焦病变。可见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甚或便血。另有一说,下红指女子崩漏,录此备参。
【白话解】
涩脉的脉象,细而迟缓,往来艰难,脉体短而散漫,偶见歇止,错综不调匀。有如轻刀刮竹,艰涩不畅;又如雨沾沙团,稍按即散,又似病蚕食叶,缓慢而艰难。
脉象:涩脉细而迟缓,脉体短小,涩滞不畅,往来艰难。似散似止依稀难辨于指间,有如雨沾沙团,稍按即散,又如病蚕食叶,缓慢而艰难。
相类脉:脉见参差错杂,不甚调匀称为涩脉,有如轻刀刮竹,短涩不畅。微脉与涩脉略有相似,但其如禾芒一样极其微软,无论浮取或沉取,都觉似有若无。
主病:涩脉产生可因精伤血少,脉道枯涩,也可因剧烈呕吐,汗出过多而致。寒湿入于营血,导致血脉痹阻,女子孕期精血不足或闭经时,亦可见涩脉。
分部主病:寸部涩脉可主心气血亏虚不畅而见胸痛;关部涩脉可主胃气虚弱,肝失疏泄而见胸胁胀痛;尺部涩脉多主精血两伤,可见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甚或便血。
【解析】
涩脉主伤精、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等。因其精亏血少,脉道不利,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证因虚损,故脉涩无力;气滞血瘀或痰食内阻,致使气机不畅,血行不利,亦可见涩脉。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高血脂可使血液的凝固性和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缓慢,出现涩脉;高红细胞血症时,血液黏稠度增加,可见涩脉;频繁的腹泻、呕吐、大汗或利尿太过,造成严重的失水现象时,因脱水而血液浓缩,亦形成涩脉。
临床上,动脉硬化、高脂血症、严重吐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涩脉。
涩脉“参伍不调”大多医家直释为“三五不齐”,似为不妥。因易与“结脉”相混。考“参伍不调” ,出自《内经》,根据前后文义,也未指明“三五不齐”。但涩脉主气滞血瘀,脉律偶见一止,于理亦通。而偶见一止与“三五不齐”义理有别,读者自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