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肿二例
3个月前 作者: 戴丽三
例一:热毒发颐
高××,男,十岁。患发热,两耳垂下肿大,疼痛,西医诊断为腮腺炎,用西药治疗,已十余日,请余往诊。症见:张口困难,饮食难下,便秘,舌紫,两脉弦数。脉症合参,系感受风温之毒,热毒壅结于颐部,病在少阳、阳明两经。用银花甘草汤加昧。处方:
金银花9克 甘草6克 紫草6克 黑豆15克 绿豆15克
此方乃轻扬之剂,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养肝,导引热毒外散。
二诊:上方服二剂,热减,肿势大消,疼痛较缓,口已能开。守原方加紫花地丁9克 、夏枯草9克 ,以增强清热解毒、清肝散结之力。服二剂,即痊愈。
此案热结阳经,宜因势利导,给予凉散,不可过用苦寒克伐,以防热毒内陷,致生他变。
例二:寒凝发颐
陈××,女,二十五岁,归国华侨。住某医院,诊断为腮腺炎,用夏枯草等类药物及青霉素等,久治无效。邀余会诊。症见:患者左耳下虽肿,但皮色不红,触之欠温,不思饮。舌质青滑,脉沉缓。此因肝寒木郁,阴寒之邪凝滞少阳经脉,致成此症。予封髓丹加味。处方:
焦黄柏9克 砂仁6克 甘草6克 吴萸6克 肉桂6克
本方之用,以交通阴阳为目的。黄柏、甘草苦甘化阴,砂仁、甘草辛甘化阳,合以吴萸、肉桂温肝、散寒、解凝。如此,则阴阳得以交通,肝胆之气机得以升降。连服二剂,舯势已减。原方再服二剂,病即痊愈。
[按]:上述两例颐肿,中医外科称为发颐。病名虽同,但病机各异。前例有发热、便秘、舌紫、脉弦数等热象,断为阳证,故用清解而愈,后例经用清肝及消炎而久治禾愈,症见肿处不红、不热、不思饮,舌质青滑,脉沉缓等寒象,断为阴证,用交通阴阳,调和气机升降而愈。通过证候分析病机,采用同病异治,两例均达痊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