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篇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观天之道[1],执天之行[2],尽矣[3]!


    【注释】


    [1]观天之道:观,推测而精察之。


    [2]执天之行:执,持握。行,天道的运转。


    [3]尽矣:尽,毕,完备。


    【译文】体察先天无思无为的运行之道,握持天道运行的法则,那么,天之体用在我,无所不包了。


    【解读】这一句说的是人应该取法自然,向天地学习。老子</a>曰:“人法地,地法天</a>,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古代的圣人,对宇宙人生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因此而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点,在《阴符经</a>》中同样得到了体现。实际上,天道即人道,宋代陆九渊</a>说:“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人能效法天道,就能回归本性,这也就是先儒为何要说“去人欲,存天理”。要知道,天是一个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人和天其实完全是一体的,现代的“全息理论”可以说是一个最为形象的说明。


    故天有五贼[1],见之者昌[2]。


    【注释】


    [1]故天有五贼:贼,害也。五贼,即五行。五行循环相生,又互相克贼,绝而复生,其用在克。


    [2]见之者昌:见,觉察,发现。昌,昌盛。


    【译文】因此,五行相生相克,能灼见其理者,功业必定昌盛。


    【解读】“五贼”,有人解释为五行,有人解释为五德。实际上,这是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也是我们人体运行的自然规律。自然界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体现在人的身上就是仁义理智信五德,在身体则为心肝脾肺肾,在音则为宫商角徵羽,在国则为士(学)、农、工、商、官,在佛家五戒就是杀盗淫妄酒。有人曾作五行生克表,可为参考。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1],宇宙在乎手[2],万化生乎身[3]。


    【注释】


    [1]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在心,知之明,藏之固,与心为一。施行,裁成辅相之法。天,天下之简称。


    [2]宇宙在乎手: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手:如在掌中。


    [3]万化生乎身:万化,无穷变化。


    【译文】五行顺逆的生杀之机,知之明,藏之固,与心合一,以之裁成辅相天下,则能运古今四方于掌中,抚育万物于一身。


    【解读】心就是我们的心念,我们的心能够生万法,念头一动就会周遍法界。真心本来没有邪恶善恶之分,但是,我们念头一动,就会产生真与妄,善与恶,正与邪来。“五贼在心”为正,就是和仁义礼智信相应,现出善境界,“五贼在心”为邪,则和杀盗淫妄酒相应,现出不善的境界。我们所处的世界,就是我们内心的反映。因此,佛教说:“心平则天下平,心安则众生安”,若能让我们的心念念念与天道相应,自然就能够掌握宇宙和世界万物。


    天性,人也[1];人心,机也[2]。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注释】


    [1]天性,人也:天性,天理;先天心,清净无染。人,人禀天地之理、气而生,是天地的缩影。


    [2]人心,机也:人心,人心指后天之心,有思有虑,杂于情欲。机,发端。


    【译文】人是天所生,天性寄寓人性之中;人心未动时,全无所见,一有感触,心的作用即此发端。心机发动,利害嗜欲扰乱本心,方发端时的一念最紧要。人与天本一气所生,本无二体,通乎天道,守之勿失,乃所以全乎人之所以为人,而安固不摇。


    【解读】人秉天地之气而生,自然有天之性。所以说“天性,人也”。实际上天性和人性,乃至万物之性都是一个,完全无二无别,因为整个宇宙皆为一体。“人心,机也”,天心是先天无为的,然而人心是有为的。因此,就有净有染、有善有恶,所以说“机也”,“机”就是发端,也就是要注意我们的起心动念,念念顺应天心,则人心定也。所以说:“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1];地发杀机,龙蛇起陆[2];人发杀机,天地反覆[3]。


    【注释】


    [1]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天,指苍穹中的天体如日、月、星等。发,异变。机,事物变化的原因。杀机,这里指天体在运行中受万有引力影响而局部失去平衡,造成能量交替和物质扩散,如星爆、流星、殒石、太阳黑子等出现在天空中和日球周围的景象。移星易宿,(按:“移星易宿”、“地发杀机”这八个字,底本无。兹据唐初褚遂良奉手写的《阴符经》影印帖本、道藏本《黄帝</a>阴符经注解》增补。)指苍穹中某些星球运行紊乱失序,从而一反其常位。


    [2]地发杀机,龙蛇起陆:地,指地壳表面的大地。如高山、平原、海洋等。杀机,指地球运动过程中,由于板块发生碰撞,造成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龙蛇,泛指动物及贤与不肖的人。陆,这里泛指陆地、神州大地。


    [3]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人,指争夺统治权的人。天地反覆,指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译文】机不独在人,天地皆有。而机之中,又有杀机存在。天的杀机发动时,星宿就会紊乱,一反其常位;地的杀机发动时,伏处在窟穴里的龙蛇就要飞腾蜕化;人的杀机发动时,就会有人想建功立业,旋转乾坤,宇宙也为之震荡。


    【解读】“天发杀机,移星易宿”,说的是宇宙世界的变化,也就是佛法里讲的世界的成住坏空。“地发杀机,龙蛇起陆”说的是地球的变化,我们生活的地球,和人一样,也是有寿命的,乃至山河大地,植物矿物都是如此。“人发杀机,天地反覆”,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心念会对物质的分子机构产生影响。日本科学家江本胜著名的“水结晶实验”就证明了水能够看、能够听,有见闻觉知之性。其实,一切事物都有见闻觉知。所以,我们人的心念念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老子》说: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可为此句作注。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1]。


    【注释】


    [1]天人合发,万变定基:天,天发杀机。人,人发杀机。万变,指天下大乱,八方不宁。定基,指经大动荡之后,否极泰来,乱极必治,奠定新的治理开端。


    【译文】天之杀机与人之杀机同时并发,造成天下大乱,八方不宁的形势,乱极必治,万事万物各复其初,从而奠定根基。


    【解读】人心顺于天心,人心依照天时而动,可谓“天人合发”,历史上成汤伐夏桀、武王伐商纣之时,皆是“天人合发”之时,此乃天地人事之循环,经此变革,因而万变定基。


    性有巧拙[1],可以伏藏[2]。


    【注释】


    [1]性有巧拙:性,资质,禀赋。巧,心思灵巧。拙,愚拙。


    [2]可以伏藏:伏,埋伏,潜伏起来。藏,隐藏,藏于深处。伏藏,《老子》:“光而不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译文】人的资质禀赋不同,有的机智巧妙,有的愚拙。要想全身远害,静养天真,应该藏巧养拙,待时而动。


    【解读】性有天性、习性和禀性。天性是圆满的,纯善无恶。就是孟子</a>说的性善。此善非善恶之善,乃是一切圆满具足之意。“性有巧拙”所说的是习性。习性是可善可恶的。《三字经</a>》说,“性相近,习相远”,“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告子说的性“可东可西”,正是指的习性。“可以伏藏”,就是让我们克制。也就是《尚书</a>》里说的“克念作圣”,达到圣人的境界,则无论巧拙,皆是圆满。


    九窍[1]之邪,在乎三要[2],可以动静[3]。


    【注释】


    [1]九窍:据《素问</a>·生气通天论》:“耳、目、鼻、口七窍合前阴(尿道口) 后阴(肛门)总称为九窍"。


    [2]三要:指耳、目、口。


    [3]可以动静:耳、目、口三者放荡无羁,足以使心神躁动不安;三者恬淡自然,心神自然清静。


    【译文】人身所遭遇的邪恶、灾祸都是由九窍所招,耳、目、口三处又是九窍的要害所在。三者妄动则感召邪气,三者镇定则清平安适。


    【解读】《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正是令人警惕此三要。孔子</a>则诫以“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是警惕此三要。一个人能够管住眼睛、耳朵、嘴巴,自然远离灾祸,何有九窍之邪呢?然而,凡夫就是管不住自己的眼睛、耳朵、嘴巴,而导致烦恼丛生,灾祸连连。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1]。知之修炼,谓之圣人[2]。


    【注释】


    [1]奸生于国,时动必溃:奸,权奸。国,这里指国家政权的内部。溃,破散,败亡。


    [2]知之修炼,谓之圣人:修炼,指帝王将相明白前述道理,就要知道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治理军队。


    【译文】火潜藏在木中,木质湿潮时,见不到,等到木质干燥,火性失去控制,就一定会祸起木焚;权奸滋生在国家内部,当他们没有暴露时,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们,当国运危机时,他们就制造动乱,败亡国家。如果能洞察到这种必然性,在对方机心未动之前,以智谋防范,以法令制止,这样的人称为圣哲。


    【解读】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佛教里有一部《老女人经</a>》讲到,有一个贫穷女人,到佛陀之所,请教佛陀:“生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老从何所来,去至何所?病从何所来,去至何所?死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佛陀云:“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诸法皆如是。”。佛陀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两块木头摩擦会生起火花,然后火会燃烧木头,木头燃烧干净时,火也灭了。火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呢?一切法,因缘条件成熟时则会生,因缘条件没有了则会灭。圣人明白这个真相,因此不着一切虚妄境界,能达本真。


    中 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1]。


    【注释】


    [1]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生,万物皆天所生,故曰天生。其死亦天之所为,故曰天杀。生之杀之,故曰道。生必有杀,杀必复生,乃自然之事,故曰道之理。


    【译文】天地无心,阴阳二气交感,屈伸盈虚,五行之气,随时应令,得时得理,则长生旺相。失时失理,则肃杀休囚。这都是自然法则,至公至平,非天地有心为之。


    【解读】天道运行,天生天杀,是自然的法则。天之生杀,由阴阳二气的运行而形成。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循环如此。人道也应效法此道,故早在周朝,就以“六官”为制,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皆是效法之理也。传统中医养生,也都遵循此道。


    天地,万物之盗[1];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2]。


    【注释】


    [1]天地,万物之盗:盗,摄取精华;摧残。


    [2]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既,尽。三才,指天地人,才亦作材。《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用之。”


    【译文】天地养育万物,吸取万物精华,却又摧残万物,所以天地是万物之盗;万物给人嗜欲,吸取人之精华,却又劫掠人类,所以万物是人之盗;人们培育万物,吸取万物精华以为生存,却又劫掠万物而使其毁灭,所以人是万物之盗。只要天地、万物、人类都能各得其宜,那么天地人就会各趋于安定的正常状态。


    故曰:食其时,百骸[1]理;动其机,万化安[2]。


    【注释】


    [1]百骸:引用古语来引证上文。骸,小腿骨,引申为身体。百骸,百体。


    [2]机:这里指时机。万化,万事万物。


    【译文】所以说:饮食起居,适时有节,人就会精神和粹,百病不生;动作合机,就会事理有序,万物康宁。


    【解读】“食其时,百骸理”,食不仅是饮食,包括人的一切的举动,都要和天时相应。《周易</a>》里说:“后天而奉天时”,正是此义。这是说人要适时机而动。天地有春夏秋冬,人有少壮衰老,人生各个阶段,都当行所当尽的责任和义务。一生、一年、一天,都有春夏秋冬,皆当顺天时而为,故古人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都是教人要“食其时”也。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1]。


    【注释】


    [1]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其神之神,前一神字指功效而言,后一神字指神妙。不神之神,前一神字指致神之术,后一神字指莫测高深。


    【译文】天下人只看到了体道者功效的神妙,却不知道他达到神妙之境的原理(全在于知道三盗生杀的道理,处置得宜,故无往而不安。)!


    【解读】“神”与“不神”,只是个一。“神”在“不神”之中,故“不神”亦是“神”也。当反复玩味。


    日月有数[1],大小有定[2],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注释】


    [1]日月有数:日,指每年的日数,也指每月的日数。月,指每一年的月数。有数,指太阳公转一周为365天4分1秒;太阴依时序每年12个月,月大30天,月小29天(闰年例外)。这是按夏历确定的。


    [2]大小有定:大,指大余。小,指小余。有定,指大余、小余的有或无,都要按周天365度4分度之1秒……计算。我国历法在清末以前称“阴阳合历”,历年取回归年(365. 2425日),历月取朔望月(29. 5306日),多出的叫大余,次多出的叫小余。把多出的日数积累起来如够29日或30日,就给予闰月。一年之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有没有闰月,都有定数,这就是大小有定。这是通过观察星宿位移的度数推算出来的。把推算结果使每年的节气符合实际气候状况,以利于农业生产和选择作战时机。


    【译文】每年的日数、月数都有定数,每年是平年闰年、每月是大是小,都有定时。圣人度其时令之数、量其事物之大小,动不违时,而事功易立,更神而明之,智无不周!


    【解读】天地有日月,人身也有日月。《周易》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大人即是圣人,大人一切行为都能够合天地之数,所以能够“圣功生”、“神明出”。


    其盗机[1]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2],小人得之轻命[3]。


    【注释】


    [1]盗机:盗机,将动未动之间,即《老子》所说的“微明”。


    [2]君子得之固躬:君子,指乐天知命的人。躬,身。固躬,保身。


    [3]小人得之轻命:小人,恃才妄作的人。轻命,丧命。


    【译文】三盗之用,皆在将动未动之间,当此行迹未露之时,常人对此如盲如聋。机不易知,求知者各有其人。君子修身俟命,待时而动,即明哲保身之术;小人恃才妄作,违时而逞,则足以丧其身。


    【解读】这里的“机”和《周易》里的“几”是一义。《周易》里说:“知几其神乎”,又说:“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机是难见的。凡人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然而,能够看懂时机的人很少,能够抓住时机的人则更少了。所以这里说:“天下莫能见,莫能知”。然而,此于圣人而言,则可知可见,凡夫若能克念作圣,则能知机。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