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四
3个月前 作者: 刘信甫
淋閉門
治諸淋閉結證候
諸淋大率有五,曰冷,曰熱,曰膏,曰血,曰石。五種不同,皆以氣為本。多因淫情交錯,內外兼併,清濁相干,陰陽不順,結在下焦,遂為淋閉。
寬氣湯 利三焦,順臟腑,治大便多秘。
孫盈仲傳。呂子厚右司,閣中服之有效。
香附子(六兩,須新沙盆內打令淨潔,焙乾,秤) 烏藥(二兩,去心,取肉,秤,須用真天台者) 縮砂仁(一兩) 甘草(一兩一分,炒)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濃煎橘皮湯下,不拘時候。此方比官局小烏沉湯加縮砂仁分兩不同。
蔥白阿膠散 治老人、虛人大便不通。
吳內翰母夫人服之效。
蔥白(一條) 阿膠(一斤)
上先將蔥白以水煎,候蔥熟,不用,入阿膠溶開溫服。
皂角湯 治風秘。
攢宮有一老人,患八九日不通,有木匠授以此方,只一服見效。
不蛀皂角(當中取一寸許,去黑皮)
上以沸湯半盞泡,上用盞蓋定,候通,口服之。先辦少粥,通後即食。
琥珀散 治老人、虛人小便不通。
吳內翰方,陳彥修侍郎服驗。
琥珀
上研如粉,人參湯調下,一錢止。
瓜蔞散 治腹脹,小便不通。
紹興劉駐泊汝翼云:魏??知明州時,宅庫之妻患此疾垂殆,隨行御醫某人治此藥令服,遂愈。
瓜蔞(不拘多少)
上焙乾,碾為末。每服三錢重,熱酒調下,不能飲者,以米飲下。頻進數服,以通為度。
蔥豉膏 治大小便不通。
顏尚書方,屢驗。
連根蔥(蔥根不得洗) 淡豆豉(二十一粒)
上用鹽一捻,生薑一塊,胡桃大,同研令爛,炒溫,填臍內,以絹帛縛定,良久即通。
硫黃圓 治腹肚脹痛,臟腑秘。
俞教授方,甚驗。
蒼朮 厚朴(薑汁炙) 陳皮(各一兩) 生好硫黃(二兩,用蘿蔔煎沸湯浴之三兩次)
上搗,羅為末,浸蒸餅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五十丸,日兩服,米湯下。
生附散 治冷淋,小便秘澀,數起不通。竅中疼痛,憎寒凜凜,多因飲水過度,或為寒泣,心虛志耗,皆有此證。
附子(去皮、臍,生用) 滑石(各半兩) 瞿麥 木通(各三分) 半夏(湯洗七次,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大錢,水二盞,姜七片,燈心二十莖,蜜半匙,煎七分,空腹服。
石韋散 治熱淋,多因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出少起數,臍腹急痛,蓄作有時,勞倦即發。或尿如豆汁,或便出砂石。
葉伯材處此數方,大有神效。
木通 石韋(去毛。各二兩) 甘草 王不留行 當歸(各一兩) 滑石 白朮 瞿麥 芍藥 葵子(各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小麥湯調下,食前、日三。兼治大病餘熱不解,後為淋者。
地膚子湯 治下焦有熱及諸淋閉不通。
地膚子(三兩) 知母 黃芩 豬苓(去皮) 瞿麥 枳實(麩炒) 升麻 通草 葵子(炒) 海藻(洗去腥。各二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立效散 治血淋,多因下焦結熱,小便黃赤,淋閉疼痛,所出如血。或外挾風冷、風熱。或內傷志勞神,或房室過度,丹石發動。便鮮赤者,為風熱傷心;瘀血者,為風冷傷腎。及小便俱出血者。
麥穗(一兩) 甘草(炙,三分) 山梔子(炒,半兩)
上同為末,每五錢至七錢,水一碗,入連須蔥根七個,燈心五十莖,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時時溫服,不拘時候。經云血寒則瘀。此藥未必勻,治宜煎木通湯下麝香鹿茸圓、菟絲子圓等。所以《養生方》云:不可專以血得熱則淖溢為說。於理甚明,不復詳引。
沉香散 治氣淋。多因五內鬱結,氣不得舒,陰滯於陽,而致壅閉。小腹脹滿,使溺不通,大氣分泄,小便方利。
沉香(不焙) 石韋(去毛) 滑石 王不留行 當歸(炒。各半兩) 葵子(炒) 白芍藥(各三分) 甘草(炙) 橘皮(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大麥飲調下,飲調亦得,食前。
霹靂煎 治大便不通,累服轉藥不能通者。
出張仲景經驗方。
好蜜(一匙頭)
上於銚內熬,不住以匙攪,次下鹽一錢,成膏。以匙刮出,急手擀之,如小棗、大蓮子形,放冷自硬。先以溫水浴下部,次用油塗藥丸子,深內入穀道中。如人行三里,取下腹內積聚惡物,便與承氣湯、散吃。如一丸未透,再用一丸,如三丸不通,是臟氣絕也。
子芩散 治血淋。
甘草 芎藭 伏龍膽(乃灶下黃土是也。已上各一兩) 子芩 赤芍藥(以上各二兩)
上件藥,粗搗,羅,用水一升,藥半兩,煎至七合,分三服,去滓,溫服。一日服盡,以變色為大效。
石韋飲子 治氣淋,小遺澀痛。
石韋(湯浸,刷去皮,一兩) 瞿麥(一兩) 木通 陳橘皮(三分,去瓤,炒) 茯苓 芍藥 桑白皮(以上各三分) 人參(二分)
上件藥,杵,羅為細末,每服二錢,入生薑一分,水一大盞,煎至七分,溫服,早食後、臨臥各一服,忌冷物。
蠟丸子 治淋經效方。
黃蠟(二兩,淨,銚子內化) 木香 肉豆蔻(各一分,為細末) 硇砂(半兩,研,水飛,去砂石) 燈心(二束子,寸切)
上件藥末,並燈心,併入蠟油銚子內,鐵箸攪,候煙盡(煙青細便可),放冷取出,丸如梧桐子。以溫酒調舶上茴香末一錢下。每服三丸,炒燈心,欲煙盡,然後入三味藥,更炒移時,候稍冷,丸之。
大效香枳湯 治大腸秘澀,調風順氣,宜服此方。
枳殼(一兩,去瓤,麩炒) 防風(一兩) 甘草(半兩,炙)
上三味並搗,羅為細散,每服二大錢,百沸湯點服,空心、食前各一服。
麻皮散 治熱淋,小腹脹滿急痛。
麻皮(一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
上件細銼,水二大盞,煎一盞三分,去滓,食前分三服。
發背門
治發背、癰疽證候
發背、癰疽者,該三因而有之。論云:癰疽、瘰癧,不問虛實、寒熱,皆由氣鬱而成。經亦云:氣宿於經絡,與血俱澀而不行,壅結為癰疽,不言熱之所作而後成癰者,此乃因喜怒憂思,有所鬱而成也。又論云:身有熱破,風冷搏之血脈,凝泣不行,熱氣壅結而成;亦有陰虛,陽氣湊襲,寒化為熱,熱成則肉腐為膿者,此乃外因寒熱、風濕所傷而成也。又服丹石及炙煿、酒面、溫床、厚被所致;又盡力房室,精虛氣竭所致者,此乃因不內外,所傷而成也。故知三因備矣。
千金內補散 治癰疽、發背,惡肌不盡,服此消肌生肉。
近胡丞得一方,甚寶秘之,持以獻洪丞相,丞相與之作序,言重於世已遍行矣。其方乃此方也,添黃耆,加人參,減桂。間有輕者,服之稍效。若真癰疽,為害反甚。內補散當用在第四節,當前服內消等藥,俟膿盡方得投。苟專用之,亦所謂守一法也。孔子</a>不嘗未達之藥者,良有旨哉。士夫當深味斯言,無輕信醫方,誤天下後世,謹之。
當歸 桂心(各二兩) 人參 川芎 厚朴(薑製,炒) 防風 甘草(炙) 白芷 桔梗(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匕,酒調,空腹服。不能飲酒,以木香湯調下。
鹿樸散 治腦疽、發背、腎癰、奶癰,一切瘡腫等疾。
詹判院傳。
鹿樸(在處人取其葉,搗汁投溪潭中以醉魚。江西人謂之魚酩草,紹興人謂之鹿木)
上臘中取根搗、銼,為?咀,每服三四大錢,無灰酒一大盞,煎至七分盞,去滓,空心、食前帶熱服。忌蔥、醬、酒等。煎時不得犯銅、鐵器。病深者,日進三四服,並不用膏藥貼。無問男子婦人、癃老幼小、遠年近歲、體虛氣實,一切瘡腫,凡在身者,種類殊異,悉皆治之。已潰,膿自出;未潰,毒自消;不耗真元,不動臟腑。入少甘草、石薜荔同煎尤佳。有娠婦人不可服。
瓜蔞酒 治一切癰疽、發背、瘡腫,治便毒最效。
韓市舶寧道方。此即淮西趙參議所傳劉鵬察院萬金散。東平陳彥哲有序,多不復錄。如大便秘澀,可服拔毒黃耆散。
大甘草(半兩,為粗末) 沒藥(一分,研) 大瓜蔞(一個,去皮,切)
上三物,用無灰酒三升,熬至一升,放溫頓服之。如一服不盡,分三服。連進屢有神效。
粉草湯 治穀道前後所生癰,謂之懸癰。
韶州醫人劉從周方,林謙之祭酒傳。
粉草(好者一兩,四寸截斷)
上以溪澗長流水一碗,井河水不可用,文武火慢慢蘸水炙之。約自早至午後,炙水令盡,不可急性。擘甘草心覺水潤,然後為透,細銼,卻用無灰酒二小青碗,入上件甘草煎至一碗,溫服之一二服,便可保元。虞此病初發,如松子大,漸如蓮子,數十日後始覺赤腫如桃李,即破。若破則難治,服此藥雖不能急消,過二十餘日必消盡矣。投兩服亦無害。林判院康朝嘗患此癰已破,服此藥兩服,瘡即合,甚妙。
阿膠散 治癰疽、發背。
湯壽資云:光州有人患腎癰,大小便皆秘,甚以為苦。本州胡判官令以此方云:凡瘡腫皆可服,不計多少,以臟腑通利為度。
牛皮膠(明淨者,不以多少)
上炭上燒成黑灰,研極細,每服五錢,以米飲調下,服至二兩許方通。所下者皆穢惡物,癰腫遂消,不復出膿。
仙翁指授散 徐仙芝,圓者為陰,方者為陽,陰陽對生,面青背紫,莖紫黑色,根盤如蜈蚣,四葉對芳,五月而花,有花無實,凌冬不調。叢秀異於他草,生於深山、大澤、水石之間,採以五月五日。採訖擇根令齊,便於急水中擺去砂土,掛於微帶風日處,不可令把束重疊,恐爛不佳而氣味無力。方圓各收一處,不可相雜。既干,臨時用方圓與兩根各作一苞,無令差誤。每用磨子磨之,不得近鐵。再三取極細為度。忌僧尼、婦人、孝子、雞犬,一切厭穢見之。揀天德、月德、天醫或七月七日吉日合之。如此法則,其驗如神。尋常疏縱不依此法,但功效差遲耳。方具於後。
殺毒定瘡敷散 (初入門下第一服)
用釅醋調根敷其頭,圓者敷其右,方者敷其左,一個時辰當住痛而不住,加一服,又不住,可加後藥
仙芝根葉(共一兩半) 櫸寄生(半兩) 夜明砂(一分,准前厚調敷之)
風毒甚極加
趙侯須(一兩,《本草》名敗醬) 絲瓜(半兩,生者佳,冬月無,可霜前收,臨時術之以敷。生者則細切,石臼中研,絞汁,以一盞當一兩,不用醋調,只用汁調更佳。此物亦有陰陽,長者為陽,短肥為陰,可偶用之)
如煙漿沸潑,風毒火丹甚者,可加
夜明砂(服通前半兩) 真牛黃(一字) 犀角(水磨盡半錢,不然細末之)
准前不用醋調,以絲瓜汁、犀角水調敷。
服食仙翁指授散
仙芝(四兩,方圓根莖、枝葉對用。謂如個多,則宜多圓;個少,准常法) 絲瓜(一兩) 夜明砂(一分)
每用三大錢,溫酒調下,病在上者,先食後服。凡毒盛者,加
趙侯須(一兩) 犀角末(半錢)
每三錢酒下,飲酒悶者,木通湯下。
如煙漿者,加
牛黃(一錢) 赤茯苓(半錢)
上用酒下。
老翁神杖散 櫸柳樹上老寄生藤,自地下量起,與人額齊,以下者不用,以上者取七尺。如無,取三尺六寸,每條皆如此。若只一藤一枝,則止一藤;二枝取二。吉日採,無令人多見。採歸,以瓷片子輕手刮去外黃皮不用,再以片刮中白肉,直見骨心,乃不用,取訖。以瓦上微慢火焙乾,磨子磨之。五月五日尤佳。
寄生(一兩) 夜明砂(一分)
上為細末,二錢溫酒調下,催服。依仙芝式敷藥如前,以醋調絲瓜汁尤佳。
玉女飛花散
蜀桑根(大者,即芫花根,不磨,木臼搗用)
上五月五日採,輕輕水中洗去土,燒淡醋令沸,以花根於醋中一走過,覺色變白,如寄生法取之,當日採當日合。刮令極細,須用利瓷片,而慢手乃可。每服一字,溫酒一大盞,放藥於盞面上,良久花飛開,下。日催如入門式,敷以絲瓜汁,調醋亦可。
趙侯須散
趙侯須(一大握,乾者,四兩為一服) 苦辣回根(七寸) 甘草節(三寸) 乳香(一錢) 穿山荷根(七寸,蒲桃藤根)
上生搗,為粗末,煎,去滓,乾者為細末。上件為一劑,分三服。每服用好酒三升半,煎七分。三服敷,酒調依上方。
黃真君妙貼散
硫黃(好者,不以多少) 乳香(半兩)
上用蕎麥麵為窩子,包黃在內,於三斤熟火中煅,令黃黑,取出,入乳香研細,用井花水調,以熟絹剪如腫樣貼之,留竅,日兩易。
如聖青龍散 治發背,如初覺背上有瘡癤,不以大小,或疼或癢,無頭,內攻向里,腫硬,如湯火燒,燥渴,不思飲食。
王史經驗方。
薜荔葉(小者取一握)
上用新水一碗,於瓷器中煎十餘沸,放溫。臨臥一服,兩銀盞許。如未解熱燥,再一服,下瘡根惡物為應。
聖效散
潘氏方,治癰背累有效。
黃檗末(一兩,炒,令變色微紫) 熟乾地黃末(三錢,略炒) 檳榔末(三錢) 木香末(二錢,同上二味炒,令微黃色)
上勻為細末,如大膿已盡,即更入雞內金二錢,令生肌也。
黃耆湯
常器之方。
黃耆(一兩) 桔梗(一兩) 甘草(一兩) 藿香葉(三錢) 青皮(半兩,不去白) 乾葛(半兩,如不渴,減半) 瓜蔞根(三錢,如不渴,減半)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頻頻服之,氣弱人細呷。
乳香散 治發背內潰,及諸惡毒衝心,嘔,痛,三兩服救一命。凡瘡日,宜一兩服,內托毒氣,使出外不內攻。
予嘉祐庚子赴官南宮,舟過彭門,郡守兵部寇公以中伏日,召會於府園。是時家人左腋下苦大瘡,舟中隘熱,亟欲解行,以是白公,不待終席獨去。公曰:凡瘡血滯,耳聽自潰,勿過砭治。若毒內行,為煩嘔,此候最惡。其家有乳香散,非能治瘡也,能反毒之入為嘔者也。因出十餘匕見遺,服之即效。
真綠豆粉(四兩,研) 乳香(光明者一兩,於水中坐乳缽,研細)
上二物,再同研極細,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水不用多,要藥在胸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