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

3个月前 作者: 刘向
    【题解】


    东方朔</a>,字曼倩,汉武帝时齐地人。《史记</a>·滑稽列传》《汉书</a>·东方朔传》都有关于他的记载。据《史记·滑稽列传》,他熟读儒家经典与诸子图书,到长安给武帝上书三千块木简的长书,武帝花了两个月才读完,对他很满意,任命其为在身边任职的郎官。之后武帝和他每次谈话都非常高兴,时常下诏让他在宫中用饭,而东方朔每次把剩下的肉都揣着带走,武帝赐给他的绸绢也肩挑手提大摇大摆带走;又娶了不少美女为妻,大多一年左右就抛弃了;此外他自荐儿子做郎官,后来升为侍中的谒者,传达武帝命令。大家都认为他是狂人。武帝说,如果东方朔不是有这些荒唐行为,你们又有谁及得上他呢?东方朔则说,古代人隐居在深山,自己隐居在宫殿的金马门而已。儒家博士刁难东方朔,说苏秦、张仪都能位居卿相,你自称聪明才智天下无双,竭尽全力侍奉圣明的帝王,为什么数十年还只是个侍郎,难道有不检点的行为?东方朔回答说,当时天下分为十二个诸侯国,所以诸侯才对士人言听计从。但今天有圣明天子执掌朝政,贤人已经无处建功立业,何不努力修身提高自己呢?吕尚</a>七十二岁才遇到周文王,一时没被重用,也能超然独立、孑然独处,这本来很平常,你们为何对我疑虑?大家无言以对。后来有次建章宫跑来一只动物,武帝问群臣无人能答。东方朔要求武帝赏赐自己水田,之后才肯说出这种动物叫驺牙,它的出现预兆着有远方投诚的事,一年后果然匈奴浑邪王带着十万人归附,武帝也就赏赐给东方朔很多钱财。到东方朔晚年时,引用《诗经</a>》来规劝武帝远离巧言令色之人,武帝也感叹东方朔不仅仅是善于言谈。不久后,东方朔病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东方朔表面玩世不恭,滑稽另类,贪吃好色,实则无非是在暴虐的武帝身前明哲保身之道,饱读诗书的内涵、忠言纳谏的行为才是他更真实的一面。


    在《史记》里东方朔只是被作为倡优一类宠臣编入合传,而《汉书》中东方朔已经是一人独传。其中提到东方朔是平原郡厌次县人,因武帝征召而上书,自称从小失去父母,由兄嫂养大,十三岁读书,十五岁学剑,十六岁学诗书,十九岁学兵法,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如珍珠齿如贝,勇猛如孟贲、敏捷如庆忌、廉洁如鲍叔、守信如尾生。通过这种赞美自己的方式,东方朔成功吸引了武帝的注意,从而成为公车府待诏。后来有次东方朔欺骗看马圈的侏儒,说皇帝要全部杀了他们,他们见到武帝忙哭跪求饶;武帝这才知道是东方朔骗他们的,而东方朔却说他们身高三尺,我身高九尺,大家俸禄一样,这不是要饿死我撑死他们吗?武帝哈哈大笑,就提拔东方朔为金马门待诏。之后武帝让一些擅长占卜的术士“射覆”,把壁虎盖在盆子下让人猜,只有东方朔用《周易</a>》卦象猜出是壁虎,之后又屡猜屡中。《汉书·东方朔传》与《史记·滑稽列传》记录的东方朔故事多有不同,虽然东方朔也是一个滑稽诙谐的形象,但又敢于通过察言观色来直言纳谏,不但阻止武帝兴建上林苑,还批评过武帝姑母馆陶公主的情人董偃,尤其擅长用赋体来讽谏,被称为“滑稽之雄”。他也上书过农战强国之计,但始终被武帝看作仅供取乐的小臣,由此不满写过《答客难》,称在武帝时贤与不肖并无区别。《汉书·东方朔传》还提到后世好事者喜欢把一些奇谈怪论附会在东方朔身上,连放牧的儿童都喜欢讲东方朔的故事,当然不排除《东方朔传》就已经有了虚构情节,那么《列仙传</a>》的东方朔传说就更不意外了。


    在《列仙传》里,东方朔被神化为仙人。据说他久居吴地,担任几十年教师。在汉武帝时,因进言被任命为郎官,到汉昭帝时他仍然在世。有人认为他是圣人,有人认为他是凡人,他有的话是忠言,有的话又是戏言,没有人能够琢磨透他。到宣帝初年,他弃官避世,后来又在会稽郡出现,并在五湖卖药。《神仙传</a>序》称“东方飘帻于京师”,所言亦为此事。有的智者怀疑他是天上的岁星成精。而实际上根据《史记·滑稽列传》的记载,东方朔在武帝时期已经去世。至于智者怀疑他是岁星下凡,见于葛洪</a>《西京杂记</a>》,东方朔自称只有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才了解自己的身世,太史称诸星皆在,只有岁星不见,暗示东方朔由岁星变化。也有说东方朔是太白金星下凡,此说见于《风俗通义</a>》:“俗言东方朔太白星精,黄帝</a>时为风后,尧时为务成子,周时为老聃,在越为范蠡</a>,在齐为鸱夷子皮,言其神圣能兴王霸之业,变化无常。”《历世真仙体道通鉴</a>》说东方朔一日骑龙飞升而去。其作品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璧》《屏风》《殿上柏柱》《平乐观赋猎》《从公孙弘借车》及八言、七言诗歌上下篇,《汉书·艺文志》杂家部有《东方朔》二十篇,今已散佚。后世《神异经</a>》《海内十洲记</a>》等书系托名伪作。<


    东方朔者,平原厌次人也[1]。久在吴中[2],为书师数十年[3]。武帝时,上书说便宜[4],拜为郎[5]。至昭帝时[6],时人或谓圣人,或谓凡人。作深浅显默之行[7],或忠言,或戏语,莫知其旨。至宣帝初[8],弃郎以避乱世,置帻官舍[9],风飘之而去。后见于会稽,卖药五湖[10]。智者疑其岁星精也[11]。


    东方奇达,混同时俗[12]。


    一龙一蛇,岂豫荣辱[13]?


    高韵冲霄,不羁不束。


    沉迹五湖,腾影旸谷[14]。


    【注释】


    [1]平原:地名,即平原郡、国。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分济北国西北部置,治所平原县(在今山东平原西南)。汉殇帝元年(106)改平原国。厌次:秦汉县名,在今山东惠民东,一说在山东德州陵城区东北。平原厌次人:《世说新语</a>·规箴》注、《艺文类聚</a>》《文选</a>·会吟行》注引皆作“楚人”,大概系《列仙传》原文,而正统道藏本以《汉书》为据更正,东方朔自是齐人而非楚人也。


    [2]吴中:吴地,即吴郡或吴县。


    [3]书师:塾师,教初学的教师。


    [4]便(biàn)宜:便当,合乎时宜之事。


    [5]郎:郎官,皇帝侍从官之统称。秦有郎中。汉有侍郎、中郎、郎中、外郎、侍郎、仪郎、常侍郎等,任职满一定期限可补内外官职,演化成为官吏人才的储备库。据《汉书·东方朔传》,东方朔初为常侍郎、后为中郎。


    [6]昭帝:即汉昭帝刘弗陵(前94—前74),西汉第八任皇帝,父为汉武帝,母为钩弋夫人。前87年,武帝临终前以刘弗陵为太子,即位为昭帝。因其年幼,由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辅政,后金日磾去世,霍光杀上官桀、桑弘羊,独揽大权。在霍光辅佐下,昭帝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社会经济较武帝时有所恢复。前74年,昭帝去世,无子,以侄昌邑王刘贺为嗣子即位。今陕西咸阳有汉昭帝平陵。


    [7]显默:显明与玄奥。


    [8]宣帝:即汉宣帝刘询(前92—前49),原名病已,西汉第十任皇帝,祖父为武帝戾太子刘据,父为史皇孙刘进。前91年,刘据反叛战败自杀,妻、子都被处死,唯有刘病已年幼存活,后被赦免。前74年,昭帝去世,昌邑王刘贺即位。然刘贺很快与霍光发生矛盾,二十七天后被霍光所废,之后霍光立刘病已为帝,是为宣帝。宣帝成长于民间,深知民间疾苦,是汉武帝之后西汉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前49年去世,太子刘奭即位,是为元帝。今陕西西安有汉宣帝杜陵。


    [9]帻(zé):古代男子用于包裹鬓发、遮掩发髻的巾帕,始用于汉代。官舍:官宦的住所。《文选》注引“帻”上有“冠”字。


    [10]五湖:太湖,也说是太湖及周边的胥、蠡、洮、滆四湖,或为吴越地区众多湖泊通称。后也指江南五大湖泊彭蠡(鄱阳)、洞庭、太湖、巢湖、鉴湖,今南方五大淡水湖则为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此处当化用范蠡泛舟五湖之典故,当指太湖,或泛指吴越地区。


    [11]岁星:即木星。古人认识到木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轨道与黄道接近,故将木星周天分为十二分。木星每经行至一分,就用所在星次纪年,故也称岁星。


    [12]时俗:流俗,世俗。


    [13]一龙一蛇,岂豫荣辱:本句化用自《庄子</a>·山木》:“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豫,在意。


    [14]旸(yáng)谷:也作汤谷、阳谷,神话中太阳升起的极东之处。《尚书</a>·尧典》:“(帝尧)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淮南子</a>·天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


    【译文】


    东方朔,是平原郡厌次县人。久居吴地,担任教师几十年。汉武帝时,东方朔上书说了一些合乎时宜的话,被任命为郎官。到汉昭帝时,当时人有的称他是圣人,有的称他是凡人。东方朔作出或深刻或肤浅、或显明或玄默的言行,有的是忠言,有的又是戏言,没有人知道他的主旨思想。到汉宣帝初年,东方朔丢弃郎官职位以躲避乱世,将头巾挂在官宦的宿舍中,让风将头巾吹走了。后来他又在会稽郡出现,并且在五湖卖药。有的智者怀疑他是天上的岁星成精。


    东方先生奇且达,混迹常人于世俗。


    时为虬龙时为蛇,哪会在意荣与辱?


    高歌冲上云霄去,不为羁绊不为束。


    泯灭踪迹于五湖,身影腾飞于旸谷。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