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3个月前 作者: 万表
瘧
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帶補。有汗要無汗,正氣為主,帶散。瘧脈俱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亦有病久,脈極虛微之中少見弦,但不搏手,細察可見也。弦如刀刃者死,小者生。
治瘧屢驗方
柴胡(有汗一錢,無汗二錢) 白朮二錢(無汗一錢) 茯苓 陳皮 半夏各七分 薄桂二分 黃芩(熱多)五分(寒多一分,寒熱均七分) 甘草(炙)二分(脹悶不用) 草果五分(無食不用) 人參五分(虛七分,虛甚一錢) 生薑(寒多)五片(熱多一片,寒熱均三片)
水二鍾煎八分,發前空心服。
清脾飲 治脾瘧,脈來弦數,或熱多寒少,口苦咽熱,小便赤澀。
青皮(去穰) 厚朴(薑製) 草果仁各七分 白朮(炒)一錢 半夏一錢(湯洗十次) 甘草(炙)五分 黃芩一錢二分 柴胡(去苗)一錢半 茯苓(去皮)一錢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如有汗以白朮、茯苓為君,熱多加黃芩、柴胡;寒多加半夏、草果;大渴加知母、麥門冬、天花粉。
柴平湯 治熱多寒少者最效。小柴胡合平胃散。
小柴胡湯(方見傷寒門)、平胃散(方見傷食門)。
瘧疾塞鼻丹
巴豆(淨肉)五錢 麝香五分(置東方) 白礬五錢 白芷二錢(置西方) 官桂五錢 硃砂一錢(置南方) 青黛五錢 黑附子三錢(置北方) 硫黃五錢 雄黃五錢(置中央)
五月五日備製為末,按方放列於天地位前,午時焚香,取五家粽尖,丸如桐子大。每用一丸綿裹,於未發日晚,男左女右塞鼻孔中立效。合時忌雞犬、婦人見之。用過者以醋洗收起又可用。一丸可治八、九人。
人參養胃湯 治久瘧、虛瘧或間日一發,或三五日一發,寒多熱少者。
人參一錢 半夏八分 陳皮八分 甘草五分 茯苓 蒼朮各八分 藿香一錢 厚朴一錢 草果仁七分
上用生薑四兩搗爛,取汁不拘多少以碗盛之,露一宿,次日早將前劑用棗一枚、烏梅一個,水二盅煎八分,入薑汁通口服。忌生冷。
四獸飲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減半) 陳皮 草果 半夏 棗子 烏梅 生薑
上銼,同薑棗以鹽少許醃食頃,厚皮紙裹,以水潤濕,慢火煨,令香熟焙乾,每服半兩,水煎。未發前並進數服。
露姜飲 治脾胃聚痰發為寒熱瘧疾。
用生薑四兩,和皮搗汁一碗,夜露至曉,空心冷服。
七棗湯 治瘧但寒不熱者。
附子一個(炮,又以鹽水浸再泡,如此七次去皮臍)
上分作二服,水二鍾、姜七片、棗七枚煎七分,當發日早溫服。
又方 川烏代附子以水調陳壁土為糊,浸七次,薑棗煎服。
小柴胡湯 治瘧但熱不寒者(方見傷寒門)。口渴加麥門冬、天花粉。
十將軍丸 治久瘧不瘥有瘧母者。
三稜(泡) 莪朮 青皮(去瓤) 陳皮(去白) 草果(去殼) 砂仁 檳榔 烏梅肉 半夏(湯泡七次)各一兩 常山(酒蒸)二兩
上先將常山、草果用好醋、酒各一碗入瓦器內浸一宿後,入八味藥同浸至晚入瓦銚內炭火煮,焙乾為末,半酒半醋打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日進三服。凡有積聚及煙瘴濕地更宜服。一方加蒼朮、香附炒各一兩。
加味補中益氣湯 治人平素不足兼以勞役、內傷加感寒暑以致瘧疾,寒熱交作、肢體倦軟、乏力少氣。
黃芩 黃耆 柴胡各一錢 半夏 芍藥 人參 白朮 當歸各八分 甘草五分 升麻三分 陳皮六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有汗及寒重加桂枝五分,倍黃耆;熱盛倍柴胡、黃芩;渴加麥門冬、天花粉。
斬鬼丹
砒一錢 雄黃三錢 辰砂三錢 甘草二錢 綠豆粉一兩五錢
上為末,豆粉糊丸,白豆大,辰砂為衣。臨發日五更井花水服二丸,小兒一丸。
截瘧丹
五月五日取獨蒜,不拘多少,春爛入好黃丹,再舂。乾濕適均,手搓為丸如圓眼核大,曬乾收貯。但瘧疾二三發後,臨發日雞鳴時,以藥一大略捶碎,取井花水面東服之。
紅丸子 治食積瘧(方見積聚門)。不食者,必從飲食上得之,當以食治。
紫金錠 治瘧不問新久,臨發時東流水煎桃柳枝湯磨服。
加減六君子湯 治瘧後飲食少進,四肢無力,面色痿黃。
人參 白朮 半夏各一錢 茯苓 陳皮 黃連 枳實各八分 甘草五分
姜三片、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
人參白虎湯 治暑瘧、溫瘧。(方見傷寒門)
截瘧青蒿丸
青蒿一斤 冬瓜葉 官桂 馬鞭草各二兩
上為末,飯丸胡桃大。每一兩分作四服,臨發前一二時盡服之。
截瘧虛甚者,用人參、常山各五錢銼碎,微火上同炒,去常山不用,只以參煎湯,未發前服。
拿法
黃丹五錢(生用) 白明礬三錢(生用) 胡桃一錢五分(為末) 麝香半分
上為末,臨發時對日坐定,將好米醋調藥末,男左女右敷手心,外將絹帕緊扎,待藥力熱方行,出汗為度。如無日,腳下用火。此藥一料能治三人,年老身弱怕服藥者用此。
祝由科 治瘧疾不愈。(出張子和《儒門事親》)
咒曰:吾從東南來,路逢一池水;水裡一條龍,九頭十八尾;問伊食甚的,只吃瘧疾鬼。
上念一遍吹在棗子上,念七遍吹七遍,上令病人於五更雞吠不聞時,面東而立,食訖,於淨室中安困。忌食瓜果、葷肉、熱物。此法十治八九,無藥處可以救人。
火
氣有餘,便是火。氣從左邊起者肝火也;氣從臍下起者陰火也。熱從腳下起入腹者虛之極也。陰虛火動難治。輕者可降,重則從其性而析之。實火可瀉,虛火可補。
升陽散火湯 治男、婦四肢發熱,筋骨間熱,表熱如火,燎於肌膚,捫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虛而得,或胃虛過食冷物,郁遏陽氣於脾土之中並宜服。此火鬱發之之義也。
升麻 葛根 獨活 白芍藥 羌活 人參 柴胡 防風 甘草(半生半炙)
上水煎服。忌食寒冷之物。
黃連解毒湯 治實火燥亂、煩渴、蓄熱內甚等症。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各等分
水煎服。去梔子加大黃,名大黃金花丸。加大黃加梔子,名梔子金花丹。溪云:人壯氣實、火甚癲狂可用正治,或硝水、冰水與之;虛火盛狂者以生薑湯與之,若投冰水正治立死。
加減四物湯 治陰虛火動皆火起於九泉穴,此補陰降火之妙劑。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黃 黃柏 黃芩 熟地黃各等分
上水煎服。甚者加龜板;兼氣虛加參朮、黃耆。一法用附子末,津調塗湧泉穴。
五制黃柏丸 能降五臟六腑之火,滋陰補陽甚效,甚大。
黃柏一斤(去皮咀片,分作五分,一分好酒浸;一分醋浸;一分童便浸;一分米泔浸;一分蜜水浸)
上各浸一宿,撈起曬乾炒褐色,放地上去火毒,為末。煮老米二碗,將蓮葉蓋飯面上煮熟,又將蓮葉蓋面蒸後,又將蓮葉包飯煨一刻,取出去蓮葉搗如泥,和藥丸桐子大,焙乾。每早鹽湯送下百丸。
左金丸 治肝火氣從左邊起者是。
黃連六兩 吳茱萸一兩(湯泡)
上為末,水九或蒸餅丸,綠豆大。白湯下五十丸。
柳青丸 治肝火。
黃連用薑汁炒為末,粥丸,溫湯下。兼治心熱。
人中白亦瀉肝火,須風露二三年者佳。
清金丸 治肺火。
苦參炒為末,水丸。溫湯下。又方用桑白皮各一兩,甘草五錢為末服之。
大補丸 治陰火氣從臍下起者是。
黃柏炒褐者為末,水丸。溫湯下。
又方 四物湯加白馬脛骨,降陰中火,代芩連用。
人中黃亦降陰火。
滋腎丸 治腎熱。
黃柏三兩(酒拌陰乾) 知母二兩(酒浸陰乾) 肉桂一錢半
上柏、母氣味俱陰,以同腎氣,故能補腎,而瀉下焦火也。桂與火邪同體,故曰熱因熱用。凡諸病在下焦,皆不渴也。煉蜜為丸,百沸湯下。
導赤散 治小腸實熱。
生地黃 木通 甘草各等分
入竹葉煎服。
瀉心湯 治心熱。
黃連為末,水調服。
治脾熱
藿香七錢 山梔一兩 石膏五錢 甘草三兩 防風四兩
上為末,用蜜、酒拌勻,略炒服。生甘草緩火邪;木通下行瀉小腸穴;山梔子仁大能降火,從小便泄去,其性能屈曲下降,人所不知,小便降火極速。胃虛者勿用。
二黃丸 治男、婦三焦積熱,咽喉煩躁,小便赤澀,大便秘結,並宜服之。
黃連(去蘆須) 黃芩(去土) 大黃(煨)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熱水吞下。
上清丸 治咽喉腫痛,痰涎壅塞。
薄荷一斤 川芎 防風各二兩 桔梗五兩 砂仁五錢 甘草四兩
各為細末,煉蜜丸,皂角子大。不時噙化。
玄明粉 治邪熱所幹膈上氣滯、臟腑秘澀等症。
朴硝不拘多少,潔淨無砂土者,入鍋化開炒極燥,貯陽城罐內,上以圓瓦蓋之,鹽泥連罐身封固,大火煅內外通紅為度,乘熱傾入水,研化。用竹籃上布、綿紙一、二層,將水瀝下清汁,露一宿,明早去水,其下凝白如冰。復照前用滾湯化開,又露,約數次,待其味淡即成粉矣。曬乾收磁罐內,其每日瀝下水,以磁罐收之,再用紙濾過,又可如法泡露。又有粉大率二斤,朴硝可得一斤,研為細末,每二斤入甘草生熟二兩為末,一處攪勻,臨臥斟量用之,或一錢、二錢以桃花煎湯或蔥白湯下。
益元散 降火甚效。(方見暑門)
碧雪 治一切積熱,口舌生瘡,心煩喉閉。
芒硝 青黛 石膏(各研末水漂) 寒水石 朴硝 滑石甘草(煎湯二升) 馬牙硝各等分
上將甘草湯入諸藥末再煎,用柳木篦不住手攪令消溶,入青黛和勻傾沙盆內,候冷結成霜,研為末。每用少許,含化津咽。如喉閉不能咽,用竹筒吹入喉中。
涼膈散
大黃 朴硝 甘草各二兩 連翹四兩 梔子仁 黃芩 薄荷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加竹葉與蜜些少煎服。
清咽太平丸
薄荷葉十兩 川芎二兩 枯梗三兩 甘草二兩 防風二兩 柿霜二兩 犀角二兩(用人兩腋下夾住,被汗蒸透取出為末)
上研細末,煉蜜丸如櫻桃大,不拘時噙化。
黃金丸 治積熱、積痰並三焦五臟有餘之熱,夾熱下利,食痞膈悶、咽痛、眼目赤腫、中暑中熱、煩躁等症,及初發腫毒。
錦紋大黃(火煨) 鬱金(比薑黃極小者) 牙皂(去筋膜,俱切碎)
上三味各等分為細末,用沙罐將牛膽汁煉成膏,和藥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量病輕重加減,白湯下,大便少去一二次即止,不傷元氣,甚可服之。
玉腋丸 專瀉胃火。並治食積痰火。
軟石膏不拘多少,火煅出火毒為末,醋糊丸,綠豆大。服之。
地骨皮散 治渾身壯熱,脈長而滑,陽毒火熾發渴。
地骨皮 茯苓各半兩 柴胡 黃芩 生地各一兩 羌活 麻黃各七錢半(有汗並去之) 石膏二兩 知母一兩
每服一兩,姜水煎服。
癍疹
有色點而無頭粒者,謂之癍;有頭粒而隨出即沒,沒而又出者謂之疹。癍屬風熱,夾痰而作疹屬熱與痰左肺。凡丹從四肢入腹者死。又云癮疹,多屬脾隱,隱然在皮膚之間,故言癮疹也。發則多癢或不仁者,是有兼風兼濕之殊。色紅者兼火化也。熱微者赤斑出,熱甚者黑斑出。赤斑五死一生,黑斑十死一生。
通聖散 癍疹通治,消息隨宜。
防風 川芎 當歸 麻黃 薄荷 連翹 芒硝 大黃 白芍藥各五錢 黃芩 石膏 桔梗各一兩 滑石三兩 荊芥
梔子 白朮各三錢 甘草二兩
上水煎服。身疼加蒼朮、羌活;痰嗽加半夏。
清風散 治丹疹屬血風、血熱。
荊芥穗 甘草(炙) 陳皮(去白) 厚朴各五錢 白殭蠶
人參 蟬蛻(去土炒) 茯苓 防風 芎藭 藿香 羌活
上為末,每服三錢。荊芥、茶清調下。
化斑湯 治傷寒汗吐下後斑發脈虛。
人參 石膏 知母 甘草 守真加白朮 一方加玄參
水煎服。
一方 黃瓜水調伏龍肝服之,去紅點斑。
調中湯 治內傷外感而發陰斑。此無根失守之,火聚於胸中,上薰於肺傳於皮膚,如蚊蟲咬形狀而非錦紋也。
蒼朮一錢半 陳皮一錢 砂仁 藿香 芍藥(炒) 桔梗
甘草(炙) 半夏 白芷 羌活 枳殼各一錢 麻黃 川芎桂枝各五分
姜三片,水煎服。
消毒犀角飲子 治斑及癮疹。
牛蒡子六錢 荊芥 防風各三錢 甘草
水煎服。
玄參升麻湯 斑在身,治汗下吐後毒不散,表虛里實發於外,甚則煩躁譫妄。
玄參 升麻 甘草等分
水煎服。
傷寒陽證發斑有四,惟溫毒發斑至重。紅赤為胃熱,紫黑為胃爛,一則下早,一則下晚,乃外感熱病發斑也。以玄參、升麻、白虎等湯合服之。(白虎湯方見傷寒門)
有內傷發斑者,胃氣極虛,一身火遊行於外所致,宜補以降之。
消渴
上消者肺也,多飲水而少食,大小便如常;中消者胃也,多飲食而小便赤黃;下消者腎也,小便頻數濁淋如膏之狀。三消皆禁用半夏。脈洪大者生,微小者死。
治方
黃連末 天花粉末 人乳汁 藕汁 生地黃汁
上將三汁佐以薑汁入蜜為膏,和二末徐徐留舌上,以白滾湯少許送之。能食易飢者加軟石膏、黃芩;小便頻數或如膏者加五味子、知母、黃柏、玄參。若泄瀉先用白朮、白芍藥炒為末,調服後服此藥。一方繰絲湯飲之,如無繰絲湯以蠶殼煮湯代之,此物屬火有資陰之用,能瀉膀胱中相火,引氣上潮於口。天花粉消渴中神藥也。
人參白虎 治上消。(方見傷寒門)
豬肚丸 治中消。
黃連五兩 麥門冬 知母 瓜蔞 茯神各四兩
上為末入雄豬肚內,縫之蒸熟,於石臼內杵爛,如干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後米飲下,可以清心止渴。
調胃承氣湯 治中消
大黃 芒硝 甘草各等分
上銼,每服臨期斟酌多少,先煮二味熟,去渣下芒硝再煮二三沸,頓服之。以利為度,末利再服。
六味地黃丸 治下消。
乾山藥 山茱萸各四錢 澤瀉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錢 熟地黃八錢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滾湯空心送下。
瓜蔞丸 治消渴。
瓜蔞根薄切,用人乳汁拌蒸,竹瀝拌曬,為末煉蜜丸,彈子大,噙化。或丸綠豆大,每服百丸,米飲下。
忍冬丸 治消渴既愈後,須預防發癰疽之患。
忍冬草不拘多少,根、莖、花、葉皆可用。置瓦罐內,用無灰好酒浸,以糠火煨一宿,取出曬乾,入甘草少許,研為細末,以所浸酒打麵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不拘時溫酒、米飲下。
麥門冬飲子 治隔消胸滿心煩、津液短少、消渴。
五味子五分 知母一錢 甘草(炙)三分 瓜蔞仁 乾葛各五分 人參 麥門冬各一錢 生地黃八分 茯苓七分
水二鍾,竹葉十四片,煎一鍾溫服。
黃耆六一湯 治諸氣不足,胸中煩悸常消渴者。(方見癰疽門)
清心蓮子飲 治渴而小便濁或澀。(方見濁門)
神白散(即六一散) 治真陰素被損,虛多,服金石等藥或嗜炙煿咸物遂成消渴,用溫水調服。或大渴欲飲冷者,新汲水尤妙。(方見暑門)
三黃丸 治男子、婦人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人帶下手足發寒熱者。
春三月:黃芩四兩、大黃二兩、黃連四兩。
夏三月:黃芩六兩、大黃一兩、黃連一兩。
秋三月:黃芩六兩、大黃二兩、黃連三兩。
冬三月:黃芩三兩、大黃五兩、黃連三兩。
上三味隨時加減,搗為細末,煉蜜丸,如大豆大。每服五丸,一日三服。不去加七丸,服一月病愈。
加味錢氏白朮散 治消渴不能食。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炙) 枳殼(炒)各五錢 藿香一錢 乾葛二錢 木香 五味 柴胡三分
上作一服水煎服。
茯菟丸 治三消渴通用。亦治白濁。
菟絲子(酒浸)十四兩 北五味七兩 白茯苓五兩 石蓮(肉)三兩
上為末,用山藥未六兩,作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痰
凡痰之為患,為喘、為嗽、為嘔、為利、為眩、為暈。心嘈雜,怔忡驚怖為寒熱,痛腫為痞隔、為壅塞,或胸脅間轆轆有聲,或背心一片常如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皆痰飲所致。或因脾胃虛弱不能攝肺金,或為四氣七情所幹,氣壅痰聚而然也。善治疾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治疾法實脾土,燥脾濕是治其本也。凡奇怪之症人所不識者皆當作痰治。
二陳湯 此治痰要藥也。上、中、下一身之痰通治。
橘紅一兩 半夏(泡)五錢 甘草二錢 生薑 茯苓五錢
水煎服。痰清屬寒,倍加半夏。食積痰,加神麯、麥芽、山楂。濕痰多見倦怠軟弱,加白朮、蒼朮。風痰加南星、白附、片芩。中氣不足加參、術。火動其痰必眩暈、嘈雜,加山梔子、黃芩、黃連。內傷夾痰加參、耆、白朮,用薑汁傳送。虛甚加竹瀝。脾虛宜清中氣以運痰降火,加白朮,用升麻提起。痰在脅下加白芥子以行之。痰在四肢加竹瀝。痰在皮裡膜外加白芥子、薑汁、竹瀝以導之。氣實者用荊瀝。
治老痰 用海石、半夏、栝蔞、香附、五倍子作丸服。
治熱痰 用青黛、黃連、青礞石作丸服最捷。
定喘化痰湯
紫蘇子(炒研)一錢 半夏(湯泡七次)七分 甘草三分 白果五枚(去殼微炒) 前胡 杏仁(炒去皮尖) 栝蔞仁(研) 白茯苓 陳皮(去白) 桑皮(炒)各一錢
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去渣食遠溫服。
藿香正氣散 治胸中寒痰並瘧後寒痰。(方見傷寒門)
潤下丸 降痰。
廣陳皮一斤四兩洗淨,好鹽四兩同入水煮用,宜適中不可過多,不可不及。約煮鹽味入藥得所為度,取出候乾,仍切小片炒燥為末,入炙甘草末四兩和勻,酒糊丸,綠豆大。每服七十丸,不拘時清茶下。
加味潤下丸 降痰最效。
橘紅半斤(將鹽五錢水化拌勻,以水煮乾為度) 南星(滾湯泡) 半夏(滾湯泡俱仍以鹽煮) 黃芩 黃連 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蒸餅糊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白滾湯下。
一方 用雪梨一枚,帶蒂,切蓋將瓤挖去,入川椒,每歲一粒,蓋定。外以紙包八九層,水濕入灰火煨半日,紙焦梨熟為度,取開採熱食之。
王隱君滾痰丸
括曰:甑里翻身甲掛金,於今頭戴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稱,硝煅青礞倍若沉;十七兩中另半兩,水丸桐子意常斟;千般怪症如神效,水瀉雙身卻不任。
大黃(酒蒸) 黃芩(酒洗)各八兩 沉香五錢 礞石
一兩(捶碎,焰硝一兩同入砂罐內,瓦蓋,鐵線束,鹽泥固濟曬乾,火煅紅候冷,取出色如黃金者佳)
上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量人虛實加減。臨臥食後茶清、溫水任下。一方用硃砂二兩為衣。
清氣化痰丸
南星(薑製) 半夏(薑製)各一兩半 陳皮 枳實(麩炒)
茯苓 杏仁(去皮尖) 瓜蔞(去油)各一兩 黃芩一兩二錢
上為末,薑汁煎水打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臨臥各一服,食積痰加神麯、麥芽,氣虛用補氣藥送之。
半夏丸 大治濕痰喘急,亦止心痛。
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為末,粥丸桐於大。每服三五十丸,薑湯送下。
一方 燥濕痰用南星、半夏各一兩,蛤粉二兩為丸,青黛為衣薑湯送下。
中和丸 治濕痰氣熱。
蒼朮 黃芩 半夏 香附各等分
上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送下。
治酒痰 用瓜蔞、青黛,蜜丸噙化。
治痰要藥用貝母不拘多少,以童便春夏浸一日夜,秋冬三日,撈起水淋洗淨,曬乾研末,糖霜和成,不時服。滾白湯調下亦可。
清膈化痰丸
黃連 黃芩各一兩 黃柏 山梔各五錢 香附一兩半 蒼朮二兩
為末,蒸餅丸,白湯下。
蘇子降氣湯 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涎壅盛。(方見氣門)
萬病解毒丹 (即紫金錠)此藥解諸毒,療諸瘡,利關竅,通治百病神效,不可具述,凡居家出入不可無。治疾之功過於牛黃丸等劑。
山慈姑(去皮淨焙)三兩 文蛤(即五倍子捶破去內膜淨)二兩 麝香三錢 千金子(即續隨子去油殼淨)一兩 紅芽 大戟(一名紫大戟洗焙乾一兩半,江南產者佳,形如甘草而堅實,切不可誤用綿大戟,江北有土大戟,紅色者亦可用) 上各研為細末,以糯米粉糊和勻於木臼中杵十餘下,每料分作六十錠,每服半錠,病重者或全服一錠,以酒或薄荷湯磨下,合日於端午七夕重陽,如欲急用辰日或天德月德日亦佳,勿令婦人、孝服、不具足人及雞犬之類見之,要在淨室焚香修制。
牛黃清心丸 治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蹇澀,心怔,健忘,恍惚去來,頭目眩暈,胸中煩郁,痰誕壅塞,精神昏憒,又治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怕怖,悲憂慘慽,虛損少睡,喜怒無時,或發狂顛,並宜服之。
白芍藥一兩半 羚羊角(末)一兩 人參(去蘆)二兩半白朮兩半 白茯苓(去皮)一兩二錢 芎藭一兩二錢半防風(去苗)一兩半 麝香一兩 阿膠(炒)一兩七錢 乾薑(泡)七錢半 牛黃(研)一兩二錢 龍腦一兩 犀角末二兩 雄黃(研飛)八錢 金箔一千二百片內四百片為衣 當歸(去蘆)一兩半 柴胡(去苗)一兩二錢 甘草(炙)五錢 山藥七兩 麥門冬(去心)一兩半 桔梗一兩二錢半 杏仁(去皮尖取仁,麩炒黃)一兩二錢半(別研) 黃芩(去腐)兩半 神麯(研)二兩半 大棗百個(蒸熟去皮核研膏) 蒲黃三兩半(炒) 大豆黃卷一兩七錢半(炒) 白蘞七錢半 肉桂(去皮)一兩七錢半
上除棗、杏、金箔、二角末及牛黃、麝香、雄黃、龍腦四昧,別為細末,入余藥和勻,煉蜜棗膏丸,每兩作十丸,金箔為衣,蠟包,每服一丸,食後溫水化下。小兒驚癇即酌度多少,以竹葉湯或溫酒化下。
急救牛黃丸(廣東蠟丸者,多用此方)
牛黃 琥珀 犀角 枳殼 千天羅(燒灰存性) 天竺黃 白茯神(去皮本) 白朮 辰砂各一兩 沉香 麝香 木香各三錢 羚羊角四錢 明天麻二兩 蟾酥一錢 人參六錢 片腦 甘草各二錢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重一錢,金箔為衣,蠟包,薄荷湯調服,小兒未及周歲者半丸。
導痰湯
南星(泡) 橘紅(去白) 赤茯苓(去皮) 枳殼(去穰、麩炒)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半夏四兩
水煎生薑五片,食前服。
冰梅片 止渴消痰解毒闢山嵐除瘴熱。
芽茶四兩 孩兒茶 百藥煎 柿霜各二兩 薄荷葉 葛花 烏梅肉各一兩 五味子 檀香各三錢 硼砂五錢 人參五錢 冰片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每丸重五分。噙化。
神木丸 治痰飲或成窠囊者,行痰極效。
蒼朮一斤(米泔浸一宿切片為末) 生油麻五錢(水二鍾研細取漿) 大棗十五枚(煮取肉研,旋入麻漿水拌)
上和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酒空心下。
治痰火盛逆上者 以治火為先。白朮、黃芩、軟石膏為丸服。
治痰結核在咽喉中咯不能出入 用化痰藥加咸藥軟堅之味,瓜蔞仁、杏仁、海石、桔梗、連翹,少佐朴硝,以薑汁蜜和丸。噙化。
對金丸 治痰火。
牙硝、礞石各一兩共入罐內,煅一日取起如金色者佳。
大黃 枯芩各八兩 鮮南星一斤
上三味各另酒浸一宿,次日取出,一層南星,一層大黃,一層黃芩,用柳木甑蒸之。九蒸九曬為末入沉香、薑汁、竹瀝打糊為丸。每服一丸三分重,薑湯化下。
法制半夏
明礬六兩,硝四兩煮水六碗,半夏一斤。先將溫水洗淨,入藥水內浸一宿,次日取出入清水內浸七日,取起用刀切片,加薄荷四兩,甘草二兩任用。
法制化痰丸 治男、婦虛火咳嗽、哮喘吐痰,胸膈飽脹,噯氣,一切痰症。
南星、半夏各一兩,用豬牙皂角、白礬、生薑各五錢,水三碗同浸一宿,秋冬二宿,煮熟去皂角、生薑,只用星、半二味曬乾聽用。
瓜蔞仁(去殼) 白朮 黃連(薑汁炒) 香附(童便浸炒)陳皮(去白) 山楂 蘿蔔子 白茯苓(去皮) 紫蘇子 片芩(酒炒) 枳實(炒)各五錢
上為末,竹瀝一鍾,薑汁一盞入神麯末一兩五錢,丸如綠豆大。每服六七十丸,淡薑湯或白滾湯送下,食遠服。
半夏一斤,分作四分,勿切碎。一分生薑、黃連各一兩,水二碗同煮乾去姜連。一分用知母、貝母各一兩。水二碗同煮乾去二母。一分用人參、杏仁各一兩去皮尖,水二碗同煮乾去參杏。一分用桔梗、桑皮各一兩,水二碗同煮乾去桑桔。
上揀出半夏切碎,曬乾為末,水糊丸。每服四、五十丸,薑湯下。
凡痰,脈浮當吐,久得脈澀難開,利藥不可過用,多則脾氣虛,而痰易生,中焦有痰,胃氣亦賴所養。卒不便攻,若攻之盡則虛矣。痰在膈上必用吐,膠固稠濁者必用吐。凡吐須量虛實,中年以上人,亦不可吐。痰在腸胃間可下。凡人身中有結核,不痛不紅,不作膿者皆痰核也。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
哮
專主於痰,宜用吐法。亦有虛而不可吐者。此疾寒包乎熱須常帶表散。
定喘湯
白果二十一個(去殼切碎,炒黃色) 麻黃三錢 蘇子二錢 甘草一錢 款花三錢 杏仁(去皮尖)一錢半 桑皮(蜜制炒)二錢 黃芩(微炒)一錢半 法制半夏三錢
水三鍾煎二鍾,作二服。不用生薑,不拘時徐徐服。
一方 以訶子為末,白芥子蒸熟,搗丸服之。
一方 用雞子一個略敲,殼損膜不可損,浸尿缸內,三四日取出煮熟吃之效。蓋雞子能去風痰。
小胃丹 上可取胸膈之痰,下可利腸胃之痰。
甘遂(面里煮令透,曬乾。一云:面里水浸,冬七,夏三,春秋</a>五日) 大戟(長流水煮一時洗淨曬乾) 芫花(醋拌經宿,炒令黑勿焦)各一兩 大黃(酒紙里煨焙乾,再以酒潤炒熟)一兩半(一云二兩) 黃柏(炒褐色)三兩(一云二兩)
上為末,粥丸麻子大。每服十丸,以二陳湯加蒼朮、黃芩作湯送下,須看虛實。
青金丸 治哮喘。遇厚味發者,用蘿蔔子淘淨蒸熟曬乾,為末,薑汁浸蒸為丸,每服三十粒,津下。
紫金丹 治哮須三年後可用。
用精豬肉三十兩,切作骰子塊,信一兩研細末,拌在肉上令勻,用紙筋黃泥包之,令乾。白炭火於無人處煅青煙出盡,研細,以湯浸蒸。餅丸如綠豆大。食前茶湯送下,大人二十粒,小兒四五丸,量虛實與之。
喘
氣為火所鬱而為痰在肺胃也,有痰者、有火炎者、有陰虛者。脈滑而手足溫者生,脈澀而手足寒者死。凡喘未發時以補正氣為主,已發時以攻邪為主。痰喘者,喘則便有痰聲;氣喘者呼吸急促而無痰聲。有胃氣虛而喘者,抬肩擷項喘而不休。火喘者,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已則喘。
千緡湯 治痰喘不能臥,凡喘便有痰聲。
半夏七個(姜泡製) 南星一錢(姜泡製) 甘草一寸(炙) 皂莢一寸(炙去皮弦子)
上加生薑一指大,水煎服,可一服而愈。
一方 以導痰湯合之,或蘇子降氣湯亦可。(方見氣門)
紫金錠 以薄荷湯磨服亦效。
治喘急將危 服藥不效及痰盛壅滯不通。
枳殼二兩,用巴豆肉一兩鋪底,蒸一柱香去巴豆,用枳殼銼碎,煎湯服神效。
又方 治氣鬱痰壅作喘。
南星(泡製) 半夏(泡製) 杏仁 瓜蔞仁 香附 陳皮
皂莢灰 蘿蔔子
上為末,神麯糊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薑湯送下。
治陰虛夾痰作喘
當歸 芍藥(酒浸曬乾,忌火) 生地黃 枳殼 五味子
法制半夏
水二鍾前八分,通口服。
治氣虛短氣而喘(一方有蜜炙黃柏、地骨皮)
人參 白朮 半夏(薑製) 甘草 麥門冬 天門冬 五味子 阿膠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服。
治肺氣有餘,火炎痰盛氣喘
桑皮 杏仁 半夏(薑製) 貝母 山梔 片芩 蘇子黃連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服。
治肺氣不足久嗽而喘
人參 茯苓 甘草 麥門冬 五味子 阿膠 款冬花
水二鍾煎八分,通口服。
三拗湯 氣實人因服黃耆過多而喘者用之。
麻黃(不去節根用) 甘草(生用) 杏仁(不去皮尖)
上銼,每服五錢,姜五片,棗二枚,水煎服。取痰清乃止。
一方 治諸喘不止,以此止之。用蘿蔔子二兩蒸熟,皂角五錢燒灰,瓜蔞仁、海粉、南星各一兩,共為末,煉蜜丸,噙化。一方無瓜蔞、南星、海粉。
一方 治陰虛,自小腹下火起衝於上喘者,宜降心火補陰。用麥門冬、當歸、知母、芍藥之類。
導水丸 治胃中有實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則減,食已則喘。(方見痢門)
咳嗽
春是上升之氣,夏是火炎上最重,秋是濕熱傷肺,冬是風寒外束。脈浮短,肺傷病當咳嗽。
治痰嗽 嗽動有痰,痰出嗽止者是也。
陳皮 半夏(薑製) 甘草 茯苓 桔梗 桑皮 瓜蔞仁
杏仁
水二鍾,姜三片煎服。胸膈作悶加枳殼、紫蘇;春加薄荷、荊芥;夏加黃芩、黃連,以生薑切作薄片,焙乾為末,糯米糊丸,蘇子大。空心米湯下三十丸。
一方 用半夏、瓜蔞各五兩,貝母、桔梗各二兩,知母一兩,枳殼一兩半,為末,薑汁蒸餅糊丸服。
治一切痰飲咳嗽
大半夏一斤,湯泡七次,曬乾為末。用生絹袋盛,貯磁盆內,淨水洗出粗渣,將洗出半夏細末就於盆內,日曬夜露,每日換新水,七日七夜澄去水,每半夏粉一兩入飛過細硃砂末一錢,薑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淡薑湯食後服。
治上焦有熱咳嗽生痰
黃芩末一兩 制過半夏粉一兩
上二味和勻,用薑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淡薑湯食後服。
治痰嗽利胸膈方
瓜蔞肥實大者,割開取子淨洗,捶破細切焙乾;半夏四十九粒泡七次,捶破焙乾為末,將洗瓜蔞熱水並瓤同熬,成膏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薑湯送下。
寧嗽膏 治陰虛咳嗽,火動發熱,咯血、吐血,大斂肺氣。
天門冬(去心)八兩 杏仁(去皮尖) 貝母(去心) 百部百合各四兩 款冬花五兩 紫菀三兩 白朮八兩
上用長流水煎三次,取汁去渣,入飴糖八兩、蜜一斤再熬,又入阿膠四兩熬化,入白茯苓末四兩,和勻成膏,每服三、五匙。
治寒嗽
生薑切作薄片,焙乾為末,糯米糊丸,芋子大。空心米飯下二十丸。聲啞者亦屬寒,此乍感寒而嗽,宜用細辛、半夏、生薑散之。
治喘嗽 遇冬則發 此寒包熱也,解表則熱自除。
枳殼 桔梗 麻黃 防風 陳皮 紫蘇
水煎服。發散後用二陳湯逐痰。
治感冷則嗽 此膈上有痰。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殼 桔梗 片芩(炒) 蒼朮 麻黃 木通
姜水煎服。
治風寒咳嗽 鼻塞聲重,惡寒者是也。
用參蘇飲加桑皮、杏仁。氣實者去參。(方見傷寒門)
治風寒鬱於肺夜嗽者 三拗湯加知母取痰清乃止。脈大而浮有熱,加黃芩、生薑。三拗湯見喘門。
治風入肺久嗽者
鵝管石、雄黃、蔚金、款花為末和艾用姜一片置舌上,以藥艾於姜上灸之取煙入喉中。
治火嗽 夏月嗽者是也,有聲痰火面赤。
黃芩 山梔 桑皮 杏仁 甘草 知母 貝母 桔梗 天花粉
水煎服。
治陰虛咳嗽 午後嗽者是也。
川芎 當歸 芍藥 生地黃 麥門冬 黃柏 知母 五味 桑皮
水二鍾煎服。
治傷力嗽兼痰者
知母 白朮 茯苓 甘草 當歸 芍藥 麥門冬 款花
貝母 天花粉
水二鍾煎八分,熱服。
治乾咳嗽 乃痰鬱火邪在肺,必用桔梗以開提之,補陰降火為宜。不得志者有此疾。
當歸 芍藥 熟地 桔梗 黃柏(炒) 川芎
水二鍾,煎八分加竹瀝通口服。
治勞嗽 盜汗兼痰多作寒熱者是。
用四物湯加黃柏、知母、竹瀝、薑汁。
瓊玉膏 好色之人元氣虛弱,咳嗽不愈者,宜服此膏。
生地黃四斤 白蜜二斤 白茯苓十三兩 人參六兩
上地黃搗汁和蜜。以參、苓為末拌入蜜汁,用瓶貯,以紙箬包其口,桑柴火蒸煮一晝夜,取出再換蠟紙包封十數重,沉井底一晝夜取起,再如前煮一日,白湯點服。
知母茯苓湯 治肺痿喘嗽不已,往來寒熱自汗。
茯苓八分 甘草(炙)二分 知母一錢 五味子九粒 人參五分 薄荷五分 半夏(薑製) 白朮各八分 柴胡一錢 款花七分 桔梗六分 黃芩一錢 川芎五分 阿膠五分 麥門冬七分
水二鍾,姜十片,煎一鍾去渣,通口食後服。又云陰不足者,六味地黃丸為要藥。一云肺虛者,人參膏、阿膠為主。
治嗽而心煩 用六一散加辰砂服。(方見暑門)
止嗽膏
紫蘇 陳皮 半夏 山楂(去核) 杏仁(去皮尖) 桑皮 茯苓各五錢 甘草三錢 生薑二十片
上用水五碗入沙鍋內,煎一碗去渣加蘿蔔汁、梨汁各一碗,入飴糖半斤熬成膏,不時服。
貝母丸 治咳嗽多日不愈。
貝母(去心) 桑白皮 五味子 甘草(炙)各半兩 知母一錢五分 款花二兩 杏仁三兩(去皮尖麩炒)
上為末,煉蜜丸龍眼大。臨臥噙化下。
治早晨嗽多者 胃中有食積,至此時火氣流入肺。
以知母、地骨皮降肺火;上半日嗽多者,胃中有火,以貝母、石膏降之;黃昏嗽多者,火氣浮於肺,不宜用涼味,以五倍子斂而降之。
治嗽而脅痛者 先以青皮疏肝氣後,以二陳湯加南星、香附、青黛、薑汁服之。
治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 此痰夾瘀血礙氣而病。
宜用四物湯加桃仁、訶子、青皮、竹瀝、薑汁之類。
潤肺散 治嗽而失聲。
訶子 五味子 五倍子 黃芩 甘草
上等分為末,蜜丸噙化。
治咳嗽聲嘶者 乃血虛受熱。
用青黛、蛤粉蜜調服。
治食積痰嗽 早晨嗽多者是。
知母(炒) 貝母(炒) 地骨皮 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丸如椒子大。以竹瀝、藕汁吞之。
一方 用半夏、南星為君,瓜蔞、蘿蔔子為臣,青黛、海石、石戳為使。
二母丸 治大人小兒痰嗽。
知母(炒) 貝母各二兩
煉蜜丸,龍眼大。或噙化,或白湯調下,
治氣塞作嗽而有痰 用二陳湯加瓜蔞、蘿蔔子、桔梗、枳殼。
水煎服。
治嗽劫藥
五味子五錢 甘草二錢半 五倍子 風化硝各一錢
為末,蜜丸噙化。
治血礙氣作嗽者
桃仁去皮尖,大黃酒炒薑汁,丸服。
治酒嗽
青黛、瓜蔞仁,姜蜜為丸噙化。
痰因火動逆上作嗽者,先治火,次治痰,以知母止嗽,清肺滋陰後加痰藥粟殼,大能止嗽。但要先去病根,然後可用,恐澀住邪氣耳。
海藏紫菀散 治咳中有血,虛勞肺痿。
人參一錢 紫鶯半錢 知母錢半 貝母錢半 桔梗一錢 甘草 阿膠半錢 茯苓一錢 五味子十五粒
水煎服。
桔梗湯 治肺癰咳嗽,唾痰腥臭,咽乾多渴,大小便赤澀白證,口中辟辟燥咳,胸中隱隱微痛,脈反滑數或數實者,此為肺癰也。
桔梗 貝母 當歸(酒浸) 瓜蔞仁 枳殼(炒) 桑白皮(蜜水炙) 薏苡仁 防己各一兩 甘草節(生用) 杏仁(炒)
百合(炙)各半兩 黃耆一兩半
每服五錢,水煎,姜三片。大便秘加大黃,小便秘加木通。
灸法: 天突穴,肺腧穴。
眩運
此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動其痰,言其黑運,言其轉,無疾不能作眩。經云:諸風眩運皆屬肝木,風則有汗,寒則掣痛,暑則熱悶,濕則重滯,此四氣乘虛眩運也。又或七情鬱而生痰,痰因火動隨氣上厥,此七情致虛眩運也。淫欲過度,腎家不能納氣歸元,使諸氣逆奔而上,此氣虛眩運也。吐衄崩漏,肝家不能收攝榮氣,故使諸血失道妄行,此血虛眩運也。左手脈數熱多,脈澀而有力為死血。右手脈實有痰積,脈大是久病為氣血俱虛,痰濁不降也。
治方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桔梗 枳殼 黃芩 蒼朮 羌活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服。氣虛加白朮。
芎歸湯 治血虛、頭痛、眩暈,去血過多者多患之。
川芎 當歸各等分每服五錢,水煎服。
治眩暈不可當者
以大黃酒炒為末,茶湯調下。
三益腎氣丸 專治腎虛眩暈。
淮熟地(酒蒸) 淮生地(酒洗) 山藥 山茱萸(去核)各四兩 白茯苓(去皮) 赤茯苓(去皮) 澤瀉(去毛) 枸杞子 牛膝(去蘆酒洗) 丹皮(酒洗) 天門冬(去心酒洗) 麥門冬(去心)各三兩 人參二兩 五味子 桑寄生 甘菊花 虎脛骨(酥炙)各一兩 黃柏(鹽水炒) 知母(去毛鹽水炒)各二兩 肉桂(去皮)五錢。
上為末,用竹筒內煮蜜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鹽湯送下。
頭運方 利痰、清氣、降火,右手脈實者有痰積。
南星(制)五錢 半夏 枳殼 陳皮 茯苓 黃芩各一錢 桔梗八分 甘草三分
姜七片,水煎食後服。
川芎丸 治風壅痰涎、咽膈不清、頭目眩暈而痛。
川芎 薄荷各七兩半 細辛 防風各二兩半
上為末,煉蜜丸,每兩半作五、七丸。每服一丸,細咀茶清食後臥時服。
白朮半夏天麻湯 治痰火眩暈夾氣虛者。兼治痰厥頭痛。
黃柏二分(酒洗) 乾薑三分 澤瀉 白茯苓 天麻 黃耆 人參 蒼朮各五分 神麯(炒) 白朮(炒)各一錢 麥孽面 半夏 陳皮各一錢半。
每服五錢,水煎熱服,食前一服而愈,此頭痛苦甚為之。足太陰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黃耆甘溫瀉火補元氣,實表虛止自汗;人參甘溫瀉火補中益氣;二術俱苦甘溫除濕補中益氣;澤瀉、茯苓利小便導濕;陳皮苦溫益氣調中升陽;神麯消食蕩胃中滯氣;麥蘖寬中助胃氣;乾薑辛熱以滌中寒,黃柏大苦寒酒洗,以療冬天少火在泉發燥也。
安神湯 治頭痛頭旋眼黑。
甘草四錢(半生半炙) 防風二錢半 柴胡 升麻 知母(酒製) 生地黃(酒製) 黃柏(酒製) 羌活各二兩 黃耆二兩。
每服五錢,水二大鐘半,煎一鍾半,加蔓荊子五分,川芎三分,再煎至一鍾,去渣臨臥熱服。
紫金錠 治婦人、男子苦頭風作暈數年,用酒磨服一二錠,吐痰碗許遂不復發。
凡婦人頭風眩暈,登車、乘船眩暈,眼濕手麻、發脫、健忘、喜怒,皆胸中宿痰所致,可用瓜蒂散吐之。
都梁丸 治風吹項背,頭眩痛。
用香白芷為末,煉蜜丸,彈子大。細嚼荊芥湯點茶下。
眩暈嘈雜火動其痰
二陳加梔子、黃芩、黃連。
癇
治法行痰為主,用吐法。此因驚而得,驚則神出舍,舍空而痰聚也。痰氣入舍,神不能歸,發則頭旋顛倒,手足搐搦,口眼相引,胸背強直,叫吼吐沫,食頃乃蘇,謂之癇也。
治方
黃連 南星 瓜蔞 半夏
姜水煎服。看痰與火分多少,消息治之,無不效者。
追風祛痰丸 治諸風癇暗風。
防風 天麻 殭蠶(炒,去絲嘴) 白附子(煨)各一兩全蠍(去毒,炒) 木香各半兩 硃砂(另研為衣)七錢半 豬牙 皂角(炒)一兩 白礬(煅)半兩 半夏(湯泡七次,研為末六兩,作二分,一分用皂角洗漿作面) 南星三兩(一半白礬水浸,一半皂角水浸各一宿)
上為細末,姜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遠臨臥用淡薑湯或薄荷湯下。
灌鼻出涎方 治遠年近日風癇,心恙風狂,中風涎潮,牙關不開,破傷風搐者。
用皂角不蛀肥者一斤,去皮弦切碎,以酸漿水浸,春秋三四日,夏一二日,冬七日,揉撈去渣。將汁入銀器或砂鍋慢火熬,以槐柳枝攪成膏取出,攤厚紙陰乾收頓。用時取手掌大一片,以溫漿水化在盞內,用竹筒灌入病人鼻孔內,良久涎出為驗,欲涎止服溫鹽湯一二口即止。忌雞、魚、生冷、濕面等物。
虎睛丸 治癇疾發作,涎潮搐搦,精神恍惚,時作譫語。
犀角末一兩 虎睛一對(微炒) 大黃一兩 梔子仁半兩
遠志(去心)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遠溫酒送下。
紫金錠以酒磨服一二錠亦效。
全蠍星香散 治五癇症。馬癇,張口搖頭馬鳴;牛癇,目正直視,腹脹;雞癇,搖頭反折喜驚;羊癇,喜揚目吐舌;豬癇,喜吐沫。並皆治之。
南星八錢 木香一錢 全蠍三個
作二服,水一鍾,姜十片煎服。
硃砂甘遂丸 治失心風癲癇等症。
硃砂一錢 甘遂五分
共為細末,用豬心血為丸,曬乾。仍用豬心剖開拭乾,將丸藥入內,濕荷葉包裹,入火內煨豬心熟為度,取去豬心不用。將丸藥用好酒送下,上下俱出老痰為妙。
治失心風癇等症
南星不拘多少,就地上掘一個坑,用炭火燒紅入南星在內、好酒烹之,急以瓦盆蓋定,勿令泄氣,一伏時取出,不犯鐵器。連土曬乾為末,南星二兩加琥珀五錢,飛面為丸,黍米大。每服百丸,好酒送下,日進三服。
有痰者必用吐藥,吐後服安神丸,或用平肝之劑,青黛、柴胡、川芎、龍會丸之類即效。
治驚癇發狂惡人與火,脈長而洪,遇此灸第三、第九椎,服局方妙香散。弦細緩三脈,服李河南五生丸。
續命湯 治癇發頓悶無知,口吐沫出,四體角弓反張,目反上視,口禁不得言。
竹瀝一升半 生地汁一升半 龍齒末 生薑 防風 麻黃(去節)各四兩 防己二兩 附子(泡)二兩 石膏一兩 桂一兩
上十味,水一斗煮三升,分三服。有氣加紫蘇、陳皮各一兩。
寧神丸 清熱養氣血,不時潮作者可服。
天麻 人參 陳皮 白朮 茯神 荊芥 殭蠶 獨活 遠志 防風 麥門冬 黃連 酸棗仁各五錢 歸身 南星 石膏 生地各一兩 琥珀 珍珠 牛黃 黃芩 川芎 白附子 甘草各三錢 辰砂五錢(另研) 金箔三十片
酒糊丸。 空心服五十丸,白湯送下。
灸法 晝發灸陽蹻申脈,在外踝下赤白肉際;夜發灸陰蹻照海,在內踝下赤白肉際,各二七壯。
癲狂
癲屬陰,狂屬陽:癲多喜,而狂多怒。脈虛者可治,脈實者死。大率多因痰結於心胸間,治當鎮心神開痰結,治多同癇。狂之為病,少臥而不飢,笑傲好歌樂,妄行不休;癲之為病,意常不樂,直視仰面曰僵,覆面曰僕,脈三部陰陽俱盛。
治方 治癲風。
麻仁四升,水六升猛火煮去渣,煎取七合,空心溫服。或發或不發,或多言語勿怪之,但人摩手足須定,凡進三劑則愈。
一方 治狂邪發無時,披頭大叫欲殺人,不進水火。
苦參不拘多少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薄荷湯下。
紫金錠 治急中癲邪鬼氣,狂亂喝叫奔走,並失心、羊兒、豬癲等風。以酒磨服,一睡覺即愈。(方見痰門)
治失心癲狂
用紫河車一具於長流活水中衝洗極淨,全無臭氣,煮爛熟同牛肚俱切碎塊,和一處,隨便與患人食之最效。
牛黃清心丸 治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悸怖,虛煩少睡,常發狂癲,言語錯亂。(方見痰門)
虎睛丸 治諸風狂症。(方見癇門)
一方 治癲哭呻吟為邪所憑,非狂也。燒蠶紙,酒下方寸匕。
一方 人醉飽後病狂,妄語妄見,皆痰所為。灌鹽水一大碗,吐痰即愈。
治婦人癲疾 歌唱無時,躍牆上屋,乃經閉血迷心竅所致者。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白朮 茯芩 遠志(去心) 柴胡 桃仁(去皮尖) 蘇木 紅花 甘草
煨姜一片,水二鍾煎七分,熱服。
人中黃散 治癲邪發狂。(方見瘟疫門)
凡人染邪祟者,皆宜以痰治之。蓋血氣者,身之神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里或有之。若夫血氣兩虛,痰客中焦,妨礙升降,不得運用,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職,視聽言動皆有虛妄,以邪治之,其人必死。
驚悸怔忡健忘
驚者,恐怖之謂;悸者,惕跳之謂,怔忡者,心中不安惕惕然如人將捕之者是也;健忘者,轉盼遺忘之謂。有痰有慮便動屬虛;時作時止者,痰因火動。
硃砂安神丸 治血氣心煩懊惱、驚悸怔忡、胸中氣亂。
硃砂五錢(水飛另研) 黃連(酒洗)六錢 甘草(炙) 當歸各二錢半 生地黃一錢半
為細末,蒸餅丸,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三五十丸,食後津下。
養血清心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遠志(去心) 酸棗仁(炒) 川芎 當歸(酒洗) 生地(酒洗) 石菖蒲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二鍾,龍眼肉七枚,燈心二十條煎八分,食後服。
治怔忡
川芎 茯神 芍藥 熟地黃 黃連 硃砂 生地黃(酒浸) 當歸(身酒浸) 甘草(炙)
水煎服。
加減四物湯 治瘦人血少,怔忡無時但覺心跳者。
當歸 芍藥 生地黃 茯神 酸棗仁 遠志
水鍾半煎七分,通口服。
安神鎮驚丸 治血虛、心神不定、驚悸、怔忡不寐。
當歸(酒洗)二兩 白芍(煨)一兩 川芎 茯苓(去皮) 遠志(去心)各七錢 生地(酒洗)一兩五錢 貝母(去心) 麥門冬(去心) 黃連 陳皮 硃砂各一兩(水飛另研為衣) 甘草三錢 酸棗仁(炒)五錢
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食遠棗湯下。
加味定志丸 治肥人痰迷心膈,尋常怔忡。
遠志 菖蒲各二兩 白茯苓三兩 人參 琥珀 鬱金各一兩 天花粉 貝母 瓜蔞仁各一兩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丸,米飲下。如怔忡時作時止者乃痰因火動,加黃連一兩五錢。
治勞疫大虛心跳
硃砂 白芍藥 當歸身 側柏葉各三錢 川芎 甘草 陳皮各一錢 黃連(炒)一錢五分
為末,豬心血丸。
歸脾湯 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
白朮 茯神 黃耆 圓眼肉 酸棗仁(炒)各一兩 人參
木香各五錢 甘草(炙)二錢半
每服四錢,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平補鎮心丹 治心血不足,時或怔忡,夜多異夢,如墜層崖。常服安心腎。
白茯苓(去皮) 五味子(去梗) 車前子 茯神(去皮) 麥門冬(去心)各一兩一錢半 肉桂 天門冬 山藥(洗,薑製) 熟地(酒蒸)各一兩 遠志(去心,甘草煮)一兩五錢 人參(去蘆)五錢 酸棗仁(去皮炒)二錢半 龍齒一兩半 硃砂五錢(另研為衣)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溫酒任下。
養心湯 勤政勞心、痰多少睡、心神不足。
黃連 白茯苓 茯神 麥門冬 當歸 芍藥 甘草 遠志 陳皮 柏子仁 酸棗仁 人參
水二鍾,蓮肉四個去心煎八分,食前服。
天王補心丸 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除怔忡、定驚悸、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療咽乾、養心神。
人參五錢(去蘆) 當歸(酒浸) 五味子 麥門冬(去心) 天門冬(去心) 柏子仁 酸棗仁各一兩 白茯苓(去皮) 玄參 丹參 桔梗 遠志各五錢 生地黃四兩 黃連(酒洗炒)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二三十丸,臨臥燈草、竹葉煎湯進上方。聞人道長之所常服,故提學南畿心神甚勞而不傷,此丹之功也。與劉松後中丞所傳少後菖蒲、熟地黃、杜仲、百部、茯神、甘草六味。
虎犀丹 治七情所傷,心神或亂,異常怔忡驚悸。癇症亦治。
虎睛一對(微炒) 犀角八錢 羚羊角八錢 麥門冬(去心) 生地(酒洗) 膽星 黃連(薑汁炒) 山梔仁(姜炒) 遠志(甘草汁浸,去骨) 半夏(薑汁製) 石菖蒲 明天麻酸棗仁(炒) 辰砂各一兩(水飛為衣) 麝香 甘草(炙)各二錢 金箔十片(入藥) 當歸(酒洗) 人參 茯神(去水)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燈心竹葉湯下,臨睡五更各一服。
柏子養心丸
柏子仁(揀淨,微蒸,曬乾去殼)二兩 枸杞子(水洗淨曬乾)三兩 麥門冬(去心)一兩 茯神(去皮心)一兩 熟地(酒浸) 甘草(去皮) 當歸身(酒浸) 石菖蒲(去蘆洗淨)各五錢 黑玄參(酒洗淨)二兩
除柏子仁、熟地蒸過,石器內搗如泥,余藥為末,和勻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臨睡白湯下。
二神交濟丹
茯神(去皮木)三兩 酸棗仁(炒) 枸杞子 真神麯(炒)
白朮各二兩 柏子仁 芡實(去殼) 生地(酒蒸九次) 麥門冬(去心) 當歸(酒洗) 人參 陳皮(去白) 白芍藥(酒炒) 白茯苓(去皮) 砂仁各一兩 米仁(炒)三兩
上十六味用熱水四碗,調蜜四兩煮山藥粉四兩,和勻,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清米湯下。
定志丸 亦治健忘。
人參 白茯苓各一兩 遠志(去心) 菖蒲各二兩
為末,煉蜜丸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五十丸,燈心湯下。
寧神固本丸 中年之人氣血衰弱,脾胃不和,精神虛耗,夜多不睡,服此不助不伐,最為平補。
人參 川芎 白芍藥(酒炒) 蓮肉(去心) 麥門冬(去心) 石菖蒲 橘紅各一兩 白朮(炒) 茯神(去皮木) 當歸(酒洗) 生地(酒洗)各二兩 甘草(炙)三錢 山藥 遠志(甘草湯浸去骨) 酸棗仁(炒)各一兩五錢 五味子五錢 龍眼肉百枚(去核) 小紅棗(煮去皮核)百枚
上將龍眼肉、小紅棗搗爛,余藥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臨睡白湯下。
溫膽湯 治心膽怯易驚。(方見傷寒門)
內傷
病必氣高而喘,身熱而煩,短氣上逆,鼻息不調,怠惰嗜臥,四肢困倦不收,無氣言動,捫摸肌膚必大熱,躁熱悶亂,心煩不安,或表虛惡風是也。
東垣《內外傷辨》人迎脈大於氣口為外傷,氣口脈大於人迎為內傷。外傷則寒熱齊作而無間,內傷則寒熱間作而不齊。外傷惡寒雖近烈火不除,內傷惡寒得就溫暖即解。外傷惡風乃不禁一切風寒,內傷惡風惟惡些少賊風。外傷症顯在鼻故鼻氣不利而壅盛有力,內傷症顯在口,故口不知味而腹中不和。外傷者無此,外傷則邪氣有餘,發言壯厲,先輕而後重;內傷則元氣不足,出言懶怯先重而後輕。外傷手背熱而手心不熱,內傷手心熱而手背不熱。若顯內證多者是內傷重外感輕,宜以補養為先;若顯外證多者是外感重內傷輕,宜以發散為急。
補中益氣湯 治形神勞役或飲食失節,勞倦虛損,身熱而煩,脈大而虛,頭痛或惡寒而渴,自汗無力,氣高而喘。
黃耆一錢半 人參 甘草(炙)各一錢 白朮 當歸身 柴胡 升麻 陳皮各五分(一方加黃柏三分,以滋腎水、瀉伏火) 紅花三分(人心養血)
上作一服,水煎,午前稍熱服。一方有芍藥,秋冬不用嗽加五味子十五粒,麥門冬一錢;夾痰加半夏、竹瀝,仍少入薑汁傳送;頭痛加蔓荊子三分,痛甚加川芎五分;頂疼腦痛加藁本五分,細辛三分,諸頭痛並用已上藥四味。頭痛有痰沉重懶倦者,乃太陰厥陰頭痛,加半夏五分或一錢、生薑三片;若耳鳴目黃、頰頜腫、頸肩臑肘臂外後廉痛,面赤脈洪者加羌活一錢,防風七分,甘草三分,藁本五分;通其經血,加黃芩、黃連各三分,消其腫;咽痛頜腫、脈洪大、面赤加黃芩三分,桔梗七分,甘草三分;口乾咽乾或渴加葛根五分,升胃氣上行以潤之。心下痞悶加芍藥、黃連各一錢,如痞腹脹加枳實三分,厚朴七分,木香、砂仁各三分;天寒加乾薑;腹中痛加白芍(藥炒)半錢,炙甘草三分;惡寒覺冷痛加桂心半錢;夏日腹中痛,不惡寒反惡熱加黃芩五分,芍藥一錢,甘草五分以治時熱;臍下痛加熟地半錢;胸中滯氣加蓮花、青皮一分或二分,壅滯可用,氣促少氣者去之。身體重痛乃風濕相搏,加羌活半錢,防風半錢,升麻一錢,柴胡半錢,藁本半錢,蒼朮一錢,病去勿再服;大便秘澀加歸梢一錢;久病痰喘去人參。冬日加不去節麻黃,秋涼亦加不去節麻黃,春日天溫加沸耳草三分,款花一分,勿加麻黃。初病人雖痰嗽不去人參不必增添;久病肺中伏火者去人參,以防痰嗽增益;長夏濕土、客邪太旺加蒼朮、白朮、澤瀉,上下分消其濕熱之氣;濕熱大勝,主食不消,故食減不知穀味,則加曲以消之。加五味子、麥門冬助人參瀉火益肺氣,助秋金也,在三伏中為聖藥。脅下急或痛俱加柴胡、人參、甘草;多唾或唾白沫,胃口上停寒也,加益智仁;胃脘當心痛加草豆蔻仁三分;疲甚之人參、耆、白朮有用至一兩二兩者。
硃砂安神丸 治勞神過度以致心神煩亂,怔忡兀兀欲吐,氣亂而熱似懊憹狀。
黃連 生地黃 當歸身 甘草(炙)各一錢半 硃砂(另研為衣)一錢
上為末,蒸餅丸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唾津下。
一方 人遇勞倦辛苦,用力過多,即服後方二三服,免生內傷發熱之病,此方主補氣。
黃耆一錢五分(蜜炙) 人參 麥門冬(去心) 陳皮 白朮各一錢 甘草七分(炙) 茯神八錢 五味子二十粒
姜二片,棗二枚,水鍾半煎,溫服。勞倦甚加熟附子四五分。
一方 人遇勞心思慮,損傷精神,心虛氣短,驚悸煩熱,服後方。主補血。
人參一錢二分 當歸(酒洗) 麥門冬(去心) 白芍藥 茯神(去木) 酸棗仁(炒) 生地黃各一錢 山梔(炒) 甘草(炙) 陳皮 川芎各五分 五味子十五粒
姜二片,水一鍾半煎七分,食前溫服。
治陽虛 惡寒、脈浮無力、背惡寒者是。
黃耆 人參 白朮 甘草 肉桂各等分
水煎服。甚者少用熟附子。
內傷病退後躁渴不解者,有餘熱在肺。用參、苓、甘草,少許薑汁冷服,或茶匙挑薑汁與之。內傷發癍,因胃氣虛甚火遊行於外,亦痰熱所致。火則補而降之,痰熱則微寒以散之。
內傷有二:勞倦傷為不足,飲食傷為有餘。以手按心口不痛為勞倦傷,按之刺痛為飲食傷,別立傷食門於後。
傷食
右手氣口脈必緊盛,胸膈痞塞,噫氣如敗卵臭,亦有頭痛發熱,但身不疼,傷食必惡食,心口按之必刺痛。
連實平胃散 治傷食發熱、困倦、心口按之刺痛。
黃連 枳實 山楂 神麯 蒼朮 厚朴 陳皮 甘草
水二鍾煎八分,通口服。虛弱加白朮,弱甚加人參。
枳朮丸 治痞,消食強胃。
白朮二兩 枳實(去穰,麩皮炒)一兩
上為末,荷葉裹燒飯,研為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此藥久服能使人胃氣強實,雖過實不傷。加陳皮一兩,名陳皮枳朮丸,治老幼元氣虛弱,飲食不消或臟腑不調,心下痞悶;加陳皮一兩,酒浸炒黃連一兩,名橘連枳朮丸,補脾和胃,瀉火消痰;加半夏一兩,名半夏枳朮丸,治因冷食內傷。加炒神麯、炒麥蘖面各一兩,名曲蘖枳朮丸,治勉強多食,致心腹滿悶不快;加木香一兩,名木香枳朮丸,破滯氣消飲食,開胃進食;加黃芩四兩,酒炒大黃、煨神麯、炒陳皮各一兩,名二黃枳朮丸,治傷肉食、濕面、辛辣味厚之物填塞,悶亂不快,以蒸餅為丸,各量所傷服之。
寬中丸 治胸膈痞悶、停滯飲食。
山楂不拘多少,蒸熟曬乾為末,神麯糊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湯送下。
治胃脘常疼胸膈痞悶不能飲食
白朮四兩(炒) 茯苓(去皮淨) 枳實(炒) 香附(炒) 山楂(淨肉) 當歸 蒼朮(炒)各二兩 陳皮 厚朴(薑汁炒)
草果(去皮淨) 半夏(薑汁製)各一兩五錢 白豆蔻(淨肉)一兩二錢 白蘿蔔子(炒) 白芍藥(酒炒)各一兩
上為末,神麯糊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白湯下。
加味二陳湯 治傷食惡食,胸中有物,宜導痰健脾。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白朮 山楂 川芎 蒼朮
水煎服。
保和丸 治食積、脾胃虛者,以補藥下之。
山楂(淨肉)二兩(蒸) 神麯(炒) 半夏 茯苓各一兩 陳皮 蘿蔔子(炒) 連翹各五錢
上為末,粥丸或以神麯糊丸。加白朮二兩,名大安丸。
備急丸 治飲食過多,心腹脹滿。
大黃 乾薑 巴豆(去皮油)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搗千杵,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大小量與之。
葛花解醒湯 治酒客病,令上下分消,甚濕。
白豆蔻仁 砂仁 葛花各五錢 乾薑 神麯(炒) 澤瀉 白朮各二錢 木香五分 青皮(去穰)三分 陳皮(去自) 豬苓(去皮) 人參 白茯苓各錢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由湯調下,但得微汗則病去矣。
脾胃
六君子湯 治脾臟不和,不進飲食。
人參 白朮各一兩 茯苓 半夏(薑製) 陳皮各半兩 甘草(炙)五錢
每服一兩,姜七片,棗一枚,水二鍾煎一鍾,去渣溫服。
參苓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口苦無味,胸滿氣短,嘔噦噁心,噫氣吞酸,面色痿黃,肌體瘦弱,怠惰嗜臥,體重節痛,常多自利或發霍亂及五噎諸痞膈氣,翻胃悉宜服之。
厚朴 橘皮各五兩 蒼朮八兩(米泔浸) 甘草 茯苓 人參各二兩
為末,每服三錢,薑湯調下。
八味寬中散 治感寒傷食、飽悶脹痛、嘔吐泄瀉、飲食不進及裡急後重、赤白痢疾等症。
蒼朮八兩(米泔浸) 厚朴四兩(薑汁炒) 甘草(炙)二兩 山楂(去核)八兩 枳實(炒) 茯苓(去皮)各二兩 陳皮四兩 香附四兩(米泔浸炒)
上為末,空心薑湯下。赤痢白湯下。
補脾助元散
白朮(新者三兩,米泔浸一宿曬乾,銅鍋內隔紙炒過) 白茯苓(堅者去皮)一兩 蓮肉(去心)一兩半 廣陳皮(去白)一兩 大麥芽(炒去殼取粉)五錢
用臼內杵為細末,和勻,入白糖霜二錢,磁器盛,常安火邊,食遠白湯下二三匙。大補元氣,令人能食,老年最宜常服。
紫霞丹 能寬中進食。
蒼朮半斤(米泔浸一宿) 厚朴五兩(薑製) 陳皮五兩 香附子四兩(米泔浸) 甘草三兩(炙)
為末,曲糊丸,彈子大。每服一丸,薑湯下。
保脾丸
白朮五兩(陳壁土炒) 茯苓(去皮)三兩 甘草(蜜炙)一兩 半夏(薑汁製) 陳皮 神麯(炒) 山梔仁(薑汁炒黑色) 山楂肉 枳實(麩炒)各一兩 當歸身(酒洗)三兩 白蘿蔔子一兩(炒)
上為末,用荷葉包老米煮飯,丸桐子大。肚疼薑湯下,常服白湯下。
補脾丸
白朮半斤 蒼朮 茯苓 陳皮各三兩
為末,粥丸服。
治中湯 治脾胃不和,嘔逆霍亂或中滿虛痞。泄瀉等症。
人參 甘草(炙) 乾薑(泡) 白朮 青皮 陳皮
每服五錢,水煎。嘔加半夏等分。丁香減半,名丁香溫中湯。
溫中湯 治傷食痞塞,亦治憂抑傷脾,不思飲食。
炒黃連、酒芍藥、香附同清六丸末,薑汁浸蒸餅丸服。(清六丸見瀉門)
補胃瑤臺雪
蓮肉廿兩(去心) 白朮十兩(麩炒) 陳皮二兩 白茯苓二兩 薏苡仁八兩 芡實十兩 山藥八兩 砂仁一兩 川椒一兩五錢(炒去汗)
為細末,入白糖二斤和勻,每早白滾湯調服二三錢。
調中益氣湯
升麻二分 黃耆一錢 甘草 蒼朮 人參各五分 木香 陳皮 黃柏各二分 柴胡五分
水煎服。
六君子湯 治脾胃不和,不進飲食,上燥下寒,服熱藥不得者。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砂仁 陳皮又方加半夏、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參苓白朮散 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或致嘔吐、泄瀉及大病後調助脾胃。
白扁豆一升(炒) 白茯苓 山藥 甘草(炙) 人參 白朮各二斤 蓮子 砂仁 薏苡仁 桔梗各一斤(炒黃色)
為末,每服二錢,煎棗湯下。
噁心
有熱、有痰、有虛,無聲無物,欲吐不吐,欲嘔不嘔,雖曰噁心,皆在胃口,宜用生薑開胃豁痰。
加味二陳湯 治胃口有熱時作惡心。
半夏(薑製) 陳皮 茯苓 黃連(薑汁炒) 黃芩(薑汁炒)各半錢 甘草(炙)
水二鍾,姜五片煎八分,通口服。
加味生薑理中湯 治胃氣虛寒,時作惡心。亦治暈船。
人參 白朮 乾薑 半夏(薑製) 陳皮各等分
水煎服。
大半夏湯 治噁心,亦治暈船。
陳皮 半夏(薑製) 茯苓
水煎服。
小半夏茯苓湯
半夏五兩 茯苓三兩
每服八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入薑汁更熬一兩沸,熱服。或用生薑半斤同煎。
嘔吐
有痰膈中焦入食不得下者、有氣逆者、有寒氣鬱於胃口者、有暑氣所侵者、有飲食所傷者、有瘀血停滯者,但因火與痰者為多,有物有聲謂之嶇吐,有聲無物謂之噦。劉河間謂火氣炎上,切不可下逆之故也。
藿香養胃湯 治胃氣不和作吐。
藿香 陳皮 厚朴(薑汁製) 蒼朮(米泔水浸炒)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半夏一錢五分(薑汁製) 白朮一錢二分
水二鍾、姜五片煎八分,通口服。冬月胃受寒冷嘔吐不止,元氣虛者加人參一錢,乾薑泡一錢
香薷飲 治夏月伏暑嘔吐。
香薷一兩 厚朴 扁豆 甘草(炙)各三錢
上水四五甌,煎至十分之六,頓冷徐服。
芩連二陳湯 治胃口有熱,膈上有痰,時作嘔噦。
陳皮 半夏(薑製) 茯苓 黃連(姜炒) 山梔(姜炒) 甘草
水二鍾,姜五片,煎八分通口服。
六君子湯 治久吐胃氣虛弱,不納飲食。
白朮一錢五分 茯苓 人參 陳皮 半夏(薑製) 香附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服。一方有黃耆無二陳湯。
抑青丸 治肝火出胃逆上嘔吐。(方見火門)
治坐船大吐發渴 若飲水即死,以童便飲之最妙。
五苓散加薑汁 治夏月嘔吐不止。(方見暑門)
濟生竹茹湯 治飲酒過度而嘔者。
葛根 半夏(湯泡七次) 甘草(炙)各二兩
每服四錢,水一盞入竹茹一小團,姜五片煎服。
小柴胡加竹茹湯 治發熱而嘔。
柴胡二錢 半夏(湯泡) 橘皮各一錢 黃芩 人參 甘草(炙)各七分半 竹茹一塊
水一盞,姜七片煎六分,溫服。
治吐蟲而嘔
用黑鉛炒成灰,檳榔末等分,米飲調下。
生薑橘皮湯 治乾嘔噦或致手足厥冷。
橘皮四兩,生薑半斤,水七盞煮三盞去渣,徐徐溫服。朱奉議方加半夏,一切嘔吐以此方主之。
理中加丁香湯 治中脘停寒,喜辛辣物,飲食入口即吐。
人參 白朮 甘草(炙) 乾薑(泡)各一錢 丁香
姜十片水煎服。或加枳實半錢亦可。不效,或以二陳湯加丁香十粒,並須冷服,蓋冷遇冷則相入,庶不吐出。前方生薑橘皮湯亦治之。
噎膈(附關格)
膈即翻胃,噎乃膈之漸也,血液俱耗,胃脘乾槁。其槁在上而近咽之下,水飲可行,食物難入或可少食,名之曰噎。其槁在下而與胃相近,食雖可入難盡入胃,良久復出,名之曰膈。治法同。大率屬血虛,有熱、有痰,宜薄滋味。糞如羊屎者不治,年高者不治,口中脈大出者不治。
棗肉平胃散 治翻胃。
厚朴(薑製) 陳皮各三斤二兩(去白) 甘草(炙) 紅棗 生薑各二斤 蒼朮(泔浸一宿炒)五斤
上棗肉、平胃散,再加米泔浸炒香附二斤,拌勻以水浸過面上半寸,煮乾焙燥為末。每服二錢,鹽湯空心服。
奪命丹 治翻胃噎食。
裘一個(即蜣螂所滾之裘,凡糞土下俱有,用裘中有白蟲者,將裘少破一點,仍蓋住,火煅黃色存性勿令焦) 麝香一分 孩兒茶二分 金絲黃礬三分 硃砂(春二分、夏四分、秋六分、冬八分)
上為細末,燒酒調,空心服。如覺飢大小米煮粥,漸漸少進,一日二三次,不可多吃。忌生冷、醬炒、厚味、蔥、蒜、酒面、炙煿等物及氣惱。五十以後人一二服即效。
又方 治翻胃。
黃連三錢(薑汁炒) 山楂肉二錢 保和丸二錢(方見傷飲食門)
上同為末,糊丸麻子大。胭脂為衣,人參湯入竹瀝再煎一沸,每服六十丸。
又方 用韭汁二兩,牛乳一盞,生薑半兩,頓服神效。
治氣虛翻胃 脈緩無力者是。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治血虛翻胃 脈數無力者是。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黃
上二方各用水鍾半,煎至半鍾,仍用童便、韭汁、牛乳、竹瀝、薑汁共半鍾入煎藥,半鍾合成一鍾溫服。
治翻胃氣血俱虛 口中多出沫者是。
合前八味煎法,併入韭、乳諸汁和服。切不可用香燥之劑。
治翻胃有痰 脈多滑數,寸關脈沉或伏而大者是也。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煎法併入韭、乳諸汁和服同前。
治翻胃有熱 脈洪數有力者是。
黃連 黃柏 黃芩 梔子各等分
上煎法併入韭、乳諸汁和服同前。
治翻胃膈中有積血者 以韭汁飲之,每服半盞,日三服。
治婦人翻胃
當歸 川芎 芍藥 地黃 陳皮(帶白) 桃仁(留尖) 甘草(生) 紅花(酒製)各等分
水鍾半煎八分,入驢尿以防生蟲。
一粒金丹
黃丹三錢(水飛三次) 狗寶一個
上與丹共為一丸,金箔為衣,韭菜湯下。
一方 治翻胃。
用近山處黃牛糞尖三個,燒灰,砂糖酒調下。
金桃酒 治翻胃吐酸。
古銅四錢,敲如米粒大,核桃肉一斤與銅同研爛,用好燒酒一斤和銅、桃均入錫瓶內,封固瓶口。將大鍋貯水,錫瓶安鍋內,桑柴慢火煮一周時,取出埋地下一二時。每日空心服一盞,病重者午後再服一盞,十日內病即減。
紫金錠 治婦人膈氣並男子轉食,磨服並愈。
一方 用茱萸、黃連、貝母、瓜蔞仁、牛轉草煎服。
燒針丸 此藥清鎮,專主吐逆。
黃丹不拘多少研細,用去皮小紅棗肉,丸雞頭大。每用針簽於燈上燒過,人乳汁下一丸。
關格似噎,而與噎稍異,胃中覺有所礙,欲升不升,欲降不降,欲食不食,此謂氣之橫格也,宜二陳湯吐之。
咳逆
氣逆也,氣自臍下直衝上出於口而作聲之名也。古謂之噦,今謂之呃,乃胃寒所生,寒氣自逆而呃上也。有痰,有氣虛,有火。有因飲食太過填塞胸中,氣不得升降者;有痰閉於上,火起於下,氣不得伸越者;又有傷寒熱病,陽明內實,過期失下,清氣不得升,濁氣不得降,以致氣不宣通而發呃者,此皆實證也。
治痰咳
陳皮 半夏
姜水煎服。或以人參、蘆煎湯吐之。
人參白朮湯 治氣虛不足咳逆。
人參 黃芩 柴胡 乾薑 梔子仁 甘草(炙)各兩半 白朮 防風 五味子 半夏(泡七次)
每服四錢,姜三片煎,下大補丸。(方見虛損門)
治陰火咳逆
黃連 黃柏 滑石
水煎服。益元散亦可。
治咳逆自利
滑石 甘草 黃柏(炒) 白芍藥 人參 陳皮 白朮
水煎加竹瀝服。
橘皮竹茹湯 治吐利後,胃熱咳逆。
橘皮一兩 竹茹一兩半 甘草(炙)二兩 棗子三十個 生薑半兩 人參半兩
水十盞煎三盞作三服。
嘈雜
是痰因火動,氣鬱濕熱。
芩連二陳湯 治疾因火動,胃口作嘈。
黃連(姜炒) 黃芩(炒) 陳皮 半夏(薑製) 茯苓 南星 甘草(炙) 山梔(炒)
熱多加青黛,水煎服。
治心嘈索食
白朮(炒) 黃連(薑汁炒) 陳皮等分
為末,作丸白湯下。
治心嘈不喜食 此濕痰氣鬱也。
三補丸加蒼朮,倍香附子。(方見虛損門)
治肥人嘈雜
二陳湯少加撫芎、蒼朮、白朮、炒山梔子,水煎服。
人多思慮以致血虛,五更時嘈雜是也。四物湯加香附、梔子仁、黃連、貝母。
吞酸
吞酸與吐酸不同。吐酸是平日津液隨上升之氣鬱積而成,鬱積之久,濕中生熱,故從火化遂作酸水而出。吞酸者,濕熱鬱積於肝,而出伏於肺胃之間,必用糧食蔬菜自養。
加味平胃散 治香酸或宿食不化。
蒼朮(不制) 陳皮 厚朴(不制) 甘草 神麯(炒) 麥芽(炒)
每服五錢,姜三片水煎服。
茱連丸 治鬱積吞酸。
黃連 黃芩各一兩(俱用陳壁土炒,去土用) 蒼朮七錢半(泔水浸炒) 茱萸(泡炒) 陳皮各五錢
上為末,神麯糊丸,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津嚥下。
又方 治鬱積吐酸。
陳皮 半夏 白茯苓 吳茱萸(炒)各一兩 黃連(炒)一兩五錢 蒼朮一兩
為末,炊餅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服。冬倍茱萸,夏倍黃連。
參萸丸 上可治吞酸,下可治自利。又云治濕而滯氣者,濕熱甚者,用之為響導。
六一散七兩 茱萸一兩(制)
為末飯丸。
回令丸 瀉肝火行濕為之反佐,開痞結治肝邪,可助補脾藥。
黃連六兩 吳茱萸一兩(俱用壁泥炒)
為末粥丸。
治噯氣 此胃中有鬱火,膈上有稠痰故也。
南星 半夏 軟石膏 香附 梔子(炒)
為末作丸或作湯服。
治吐清水
蒼朮(陳壁土炒) 茯苓 滑石(炒) 白朮(炒) 陳皮
水煎服。
痞
痞也,皆土之病也,與脹滿有輕重之分。痞則內覺痞悶,而外無脹急之形。有中氣虛弱,不能運化精微為痞者;有飲食痰積不能施化為痞者;有濕熱太甚為痞者。
治稟受充實,面蒼骨露,氣實之人心下痞者
枳實 黃連 青皮 陳皮 枳殼
上為末,每服三錢,燈心湯下。
治稟受素弱轉運不調,飲食不化而心下痞者
白朮 山楂 麴櫱 陳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米飲下。
治肥人心下痞者 乃是濕痰。
蒼朮 半夏 砂仁 茯苓 滑石
上為末,每服三錢薑湯下。
治瘦人心下痞者 乃是鬱熱在中焦。
枳實 黃連 葛根 升麻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薄荷湯下。
治食後感寒飲食不化心下痞者
藿香 豆蔻 吳茱萸 砂仁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薑湯下。
治夾血成窠囊心下痞者
桃仁 紅花 香附 大黃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四錢酒下。
補中益氣湯加芍藥、黃連各一錢,治內傷心下痞瞀悶者。如痞腹脹加枳實三分,厚朴七分,木香、砂仁各三分。(方見內傷門)
枳實消痞丸 治右關脈浮弦,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食。
枳實 黃連各五錢 乾生薑 甘草(炙) 茯苓(去皮) 麥芽各二錢 半夏面 人參 白朮各三錢 厚朴四錢
上為末,水浸蒸餅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水下。
橘皮枳朮丸 治食已心下痞者。(方見傷飲食門)
回令丸 (即左金丸) 瀉肝火,行濕熱,亦開痞結。(方見吞酸門)
積聚
積者有形之物也,氣不能成,在中為痰飲,在右為食積,在左為血積。肝積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咳逆,痔瘡連歲不已;心積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煩心;脾積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肺積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己,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癰;腎積發於小腹,上至心下,著奔豚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婦人有塊多是血塊。幾積聚之脈,實強者生,沉小者死。
遇仙丹 治邪熱上攻,痰涎壅滯、翻胃吐食、十膈五噎、齁哈、酒積蟲積、血積氣塊、諸般痞積、瘡熱腫痛或大小便不利、婦人女子面色痿黃、鬼疰癥瘕、誤吞銀鐵銅物悉皆治之。五更時用冷茶送下三錢,天明可看去後之物。此藥有積去積,有蟲去蟲,不傷元氣,亦不損傷臟腑,功效不能盡述。小兒減半,孕婦勿服。
白牽牛頭末四兩半(生半炒) 白檳榔一兩 茵陳 蓬朮(醋煮) 三稜(醋煮) 牙皂各五錢(炙去皮弦)
上為細末,醋糊丸,綠豆大。依前數服行後,隨以溫粥啖之,忌食他物。
通玄二八丹 治積聚止瀉痢之妙藥。如治積聚,侵晨用薑湯服,稍瀉一二次即除,以溫粥補住之。如治泄痢,飯後用清茶服即止。積聚即肚腹飲食宿滯等疾。
黃連半斤(淨) 芍藥(淨) 當歸(淨) 生地黃(淨) 烏梅(淨)各五錢
上為末,以雄豬肚一個盛藥於內線縫之,用韭菜二斤鋪底面於鍋內蒸,候湯干再添,蒸一日以藥熟為度。連豬肚共藥,石杵搗爛,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此藥薑湯服則行,茶清服則止。
治痞積
白芍藥四兩(炒) 白朮(炒) 枳實(炒) 三稜(醋煮) 蓬朮(煨) 五靈脂(炒) 阿魏(醋煮)各二兩 黃連(炒) 甘草各一兩 乳香(炙去油) 沒藥(炙去油) 木香各五錢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半飽時白湯下。內服此藥,外貼膏藥。
萬應丸 此藥善能追蟲取積。面色痿黃、肌膚羸瘦、胸膈停痰、宿食滯胃、肚腹膨脹、蟲咬心疼,凡五臟中諸氣血積滯並皆治之。並治吃泥、炭、米。凡婦人癥瘕,病淺者一服即效,病重者二服除根。惟孕婦忌之。
大腹子二兩(效檳榔制) 史君子仁二十粒 貫仲(去土)
土朱雷丸(水浸刮去黑皮,紅者不入藥)各五錢 木香三錢(另研) 滑石(去黃,純白者佳) 自然銅(有金星小者佳,用清醋火煅七次以酥為度)各一兩 雞心檳榔二兩(用無灰好酒煮半日至心黑力度,以黃豆煎湯熱洗) 錦紋大黃一兩半(用綿紙裹水濕,火煨微熟,一半生用) 黑醜四兩(一半微妙,一半生取頭末二兩)
上為細末,用皂莢水煎成膏,丸桐子大。大人三錢,小兒錢半,臨晚勿用夜飯,四更時涼茶送下,待下利五七次無妨,候蟲積諸毒下,以溫米粥補之。忌生冷油膩、麵食數日,其病再不復發。
小溫中丸 治諸積。
青皮 陳皮各一兩 香附四兩(酒浸) 蒼朮 黃連(薑汁炒) 半夏 針砂(醋炒)各二兩 白朮 苦參各半兩
為末,麵糊丸。
阿魂丸 治肉積。
連翹一兩 山楂 阿魏各二兩(醋煮作糊) 黃連一兩三錢
上為末,醋煮阿魏作糊為丸,每服三十丸,白湯下。脾虛者以白朮三錢,陳皮、茯苓各一錢,煎湯送下,切不可獨用、恐虛,則禍如反掌。
小阿魏丸 治痰積。
山楂三兩 石??二錢 半夏一兩(皂角水浸透曬乾)
上為末,粥丸,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紺珠木香檳榔丸 治食積腹脹有熱者。
木香 檳榔 當歸 黃連 枳殼 青皮 黃柏各一兩 黃芩 陳皮 三稜 牽牛末 香附各二兩 莪朮 大黃各四兩
上為末,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臨臥薑湯下。尋常消導開胃只服三四十丸。有寒加厚朴、木香、丁香、砂仁、神麯、香附。
保和丸 治食積。(方見傷寒門)
紅丸子 治傷食冷痛。
京三稜(醋煮) 莪朮(醋煮) 陳皮(去白) 青皮(去穰麩炒)各五兩 乾薑(泡) 胡椒各二兩
上為末,醋煮糊丸如桐子大,礬紅為衣。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小兒臨食加減與服。
烏梅丸 治酒積消食化痰。
烏梅一斤 半夏半斤 生薑一斤 白礬八兩
上石臼搗為細末,新瓦兩片夾定,火上焙三日三夜為度,次入神麯、麥芽、陳皮、青皮、莪朮、枳殼、丁皮、大腹子各四兩,為末,用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薑湯下。
勝紅丸 治脾積氣滯,胸膈飽悶,氣促不安,嘔吐青水。大人酒積,婦人脾血積氣,小兒食積並皆治之。
陳皮 莪朮(一味同醋煮) 青皮 乾薑(泡) 三稜 良薑各一兩 香附子(炒去皮尖)二兩
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送下。
治血塊 凡血塊若以行藥行之,後須大補。
海石(醋煮) 三稜(醋煮) 蓬朮(醋煮) 桃仁 紅花香附 五靈脂
為末,醋糊丸,石??白朮湯吞下。
治脅下有塊
龍薈丸二錢半(方見脅痛門) 薑黃五錢 桃仁五錢
為末,蜜丸服。
瓦楞子丸 瓦楞子即蚶殼,燒,以醋淬三度,埋令壞,醋膏丸。治一切氣血焫瘕,次能消痰。
千金硝石丸 止可磨塊不令困人,須量虛實。
硝石六兩 大黃八兩 人參 甘草各三兩
上為細末,以三年苦酒三升置器中,以竹片作準,每人一升作一刻,先入大黃不住手攪,使微沸,盡一刻乃下余藥,又盡一刻微火熬便可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服後下如雞肝米泔赤黑色等物為效。下後忌風冷。宜軟粥調理。
痞塊在皮裡膜外 須用補氣藥,香附兼二陳湯開之,先須斷厚味。
蜀葵膏 用蜀葵根煎湯去粗,再入人參、白朮、青皮、陳皮、甘草梢,牛膝煎成湯,入細研桃仁、玄明粉各少許,熱飲之。二服當見塊下,如病重者須補,接之後加減再行。
一方 治男、婦痞塊。
阿魏一兩 漆四兩(生用濾過) 木耳四兩 蜂蜜六兩
上用錫罐一個,內盛封固放鍋內,水煮三炷香盡,取起冷定,每服二茶匙燒酒下,日進三服。忌油膩發物。
痞積膏藥
此膏不惟治痞,凡未潰腫毒、瘰癧痰核、跌打閃挫及心腹疼痛,瀉痢,風氣等症,並有神效。如痞症。每膏藥一斤加阿魏五錢,酒化和入,用紅布攤貼患處,常以熱手摩之,令藥氣透。
歸尾 紅花 大黃 蘇木(捶碎) 桃仁 杏仁 三稜 蓬朮 枳殼 枳實 蒼朮 厚朴 檳榔 青皮 白芥子 香附 烏藥 青木香 水紅花根各五合 川烏 草烏 川桃 肉桂 乾漆 皂角 玄胡索 白芷 仙靈皮 南星 半夏 防風 荊芥 羌活 獨活 紫蘇 麻黃 秦艽 木鱉子(去殼) 大風子(去殼) 海風藤 防己 穿山甲 蜂房 蜈蚣
蛇蛻 白附子 高良薑 骨碎補 蘄艾各三錢 桑枝 槐枝 柳枝 桃枝(長二寸者)各三十段
上咀片,入麻油內用鋼鍋煎,藥枯黑色濾去渣再煎,滴水成珠取起。松香明淨者不拘多少,先用水煮濾淨,次用老酒煮,入水中抽扯數十次,每松香一斤入蔥汁、薑汁、蒜汁、韭汁各一碗再熬,又入水中抽扯數十次,然後每藥油四兩入松香一斤,熬成膏取起,入後細藥末。
五靈脂 雄黃 木香 血竭各五錢 沉香三錢 乳香 沒藥各一兩(焙去汗) 黃蠟二兩 樟腦二兩
共為細末,計重八兩三錢,配膏藥一斤半,慢火熬,用槐枝不住手攪勻,再入水抽扯百餘次收用。
靈寶化積膏(驗過神效)
巴豆仁 萆麻仁各一百粒 五靈脂四兩 阿魏(醋煮化) 當歸各一兩 兩頭尖 穿山甲 乳香(炙去油) 沒藥(炙去油)各五錢 麝香三分 松香一斤半 芝麻油五兩
除乳香、沒藥、麝香、松香、阿魏外,余藥俱飲片浸油內三日。用砂鍋煎藥焦黑色,去渣入松香,少煎一飯時再入乳香、沒藥、麝香,取起入水中抽洗金黃色、煎時以桃柳枝不住手攪勻,勿令枯,用狗皮攤貼息處,每日以熱鞋底熨,令藥氣深入為妙。
消痞膏
白芷 藿香 川烏 赤芍藥 蓬朮 牛虻 兩頭尖 仙靈脾 海藻 玄參 山豆根各一兩二錢 草烏 當歸 杏仁 蒼朮 皂角 丹皮 水紅花根葉 桃仁各一兩五錢 穿山甲 生地 大蒜 血餘 三稜 白芥子 皮硝 乾漆 黃耆各一兩 木鱉 黃花 大風子各二兩 官桂 川椒 天雄各七錢 生薑一兩七錢 蘇木 天麻各五錢 沉香 麝香各二錢 萆麻子肉一百廿粒 巴豆肉一百廿粒 飛丹 黃占各二兩 白膠香四兩 楓香 血竭 雄黃各一兩 檀香 雲母石
硃砂 蘇合油各五錢 阿魏三兩 安息香四錢 水粉一斤
芝麻油五斤
每油一斤加淘鵝油四兩,先將前粗藥浸七日,煎枯黑色去渣,滴水成珠為度,以水粉生成膏後,下麝香等細藥攪勻收用。
加味綠礬丸 治大小男婦黃病。
皂礬八兩(用面 一斤合作餅入皂礬在內,火煨焦為度) 蒼朮 厚朴(薑汁炒) 陳皮 甘草各八兩 川椒十兩(去目炒去汗)
上為末,用紅棗三斤,煮熟去皮核,胡桃三斤去殼,同搗成膏,和藥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酒服。初服時覺此藥甘美,服至病將愈便覺藥臭矣。大率四兩藥可治一人。
治黃病吃生米
陳皮 白芍藥 神麯 麥蘖 山楂 茯苓 石膏各一錢
厚朴七分 蒼朮一錢七分 藿香五分 甘草三分 白朮一錢半
水二鍾煎八分,臨時加砂糖一蛤蜊殼,食前服。
治黃病吃壁泥
黃泥一斤 砂仁四兩(泥焙乾)
為末,黃連膏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糖湯下。
不藥法 凡胸中酒食停積,或被人勸飲過多,心下脹滿,只用鹽花擦牙齒,溫水嗽下,不過三次,即寬暢通快也。
治茶癖 黃病愛吃茶。
白朮(炒) 蒼朮(米泔浸)各三兩 軟石膏(煅)一兩 白芍藥(炒) 片芩各一兩 薄荷葉七錢 膽南星 陳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砂糖水調神麯,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砂糖水下。
一方 用石膏、黃芩、升麻為丸,砂糖水調服。
一方 用花椒為末,麵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丸,湯茶下。
指迷七氣湯 治大人、小兒諸般痞積,面色痿黃,肌體羸瘦,四肢無力,皆緣內有蟲積。或好食生米,或好食壁泥,或好食茶、炭、鹼、辣等物者,是隻此一服除根。
蓬朮(醋製) 三稜(醋製) 藿香 甘草 官桂 桔梗 青皮 益智 陳皮 香附 大黃 檳榔
水二鍾煎七分,再用水煎一服,露一宿,空心溫服。不得些少飲食,不然則藥力減,而蟲積不行矣。服後食頃肚腹必疼。當下如魚凍,或長蟲、或血鱉,至日午蟲積下盡,方用溫粥止之。
水腫
通身皮膚光腫如泡,手按成窟峰即滿者,是因脾虛不能制水,水漬妄行故也。法當補脾,使脾氣得實則自健運,切不可下。忌生冷、羊肉。腰已上腫宜發汗,腰已下腫宜利小便,此仲景之妙法,陽水脈沉數,陰水脈沉遲。
治方
陳皮 半夏 茯苓 白朮(麩皮炒) 蒼朮(米泔浸炒) 人參各一錢 甘草(炙)三分 麥門冬(去心) 山梔(炒) 澤瀉 豬苓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服、腹脹少佐以厚朴;氣不運加木香、木通;夏日加香薷;氣若陷下加升麻、柴胡提之;有熱加黃芩。隨病加減。產後必須大補氣血為主,少佐蒼朮、茯苓。女人胎腫不須治。
五皮散 治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此屬陰水。
陳皮 桑白皮 生薑皮 大腹皮 茯苓皮
每服五錢,水煎服。
寶脾散 治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澀,此屬陽水。
厚朴 白朮 木瓜 大腹子 附子 木香 草果仁 白茯苓 乾薑(泡)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姜五片、棗一枚水煎服。
加味枳朮湯 治氣為痰飲所隔,心下堅脹,此屬氣分。
枳殼 白朮 紫蘇(莖葉) 陳皮 檳榔 桔梗 木香 五靈脂(炒)各二分 半夏 茯苓 甘草各一分半
姜三片,水煎服。
不治症 先四肢而後歸於腹,大便滑泄,唇黑,缺盆平、臍突,肉硬,男從腳下腫上,女從身上腫下。
鼓脹
鼓脹者,以其外堅中空,似鼓也。理宜補脾,又需養肺金以制肝木,使脾無賊邪之慮;滋腎水以制相火,使肺得清化之令。卻鹽味以防助邪,斷妄想以保母氣。切不可下,宜遠音樂,斷厚味,戒暴怒,無有不安。脈浮大滑實者生,濡小虛微者死。
治方
人參(去蘆)八分 白朮(麩炒) 陳皮(略去白) 蒼朮(米泔浸一宿) 白茯苓各一錢 厚朴(薑製) 澤瀉 麥門冬(去心)各五分
上水煎服。朝急暮寬者倍人參、白朮;肥白人氣虛者亦同。朝寬暮急者加黃連(姜炒)、當歸身(酒浸)、白芍藥、香附、川芎、生地,去人參;黑瘦人氣熱者亦同。氣下墜者加升麻;日夜急者氣血皆虛,宜氣血俱補之。豬苓、澤瀉惟肥白人宜加用之。如脈實堅大壯盛者或按之不堅不痛則可下可消,次補之。
金蟾散 治氣鼓。
大蝦蟆一個,以砂仁入口內使滿腹,用罐裝入泥封固,炭火煅令紅透,煙淨取出,候冷研末為一服。或酒或陳皮湯下,放屁多乃見效。
四炒枳殼丸 治氣血凝滯,腹內鼓脹。
枳殼四兩,米泔浸去穰分作四處炒,一分蒼朮一兩同煮乾炒黃色去蒼朮;一分蘿蔔子一兩同煮乾炒黃色去蘿蔔子;一分小茴香一兩同煮乾炒黃色去茴香;一分乾漆一兩同煮乾炒黃色去漆。
香附二兩(醋炒) 檳榔一兩 玄胡索一兩(微炒) 三稜
蓬朮各一兩(二味俱用童便浸一縮,次日用巴豆仁三十粒,同煮乾炒黃色去巴豆)
上為末,用蒼朮、茴香、蘿蔔子、乾漆煮汁,好醋打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清米湯下。
治一切蠱脹並氣虛中滿單腹脹方
茯苓皮 草果皮 五加皮 大腹皮 甘草皮 牡丹皮 地骨皮 生薑皮 木通皮 木瓜皮 大腹子 車前子 葶藶子 菟絲子 紫蘇子
水二鍾煎八分服。如要斷根將十五味藥等分為細末,各一錢五分,用雄豬肝一個不下水者,先將溫水煮一滾,取出用竹尖鑽孔數個,入藥在內蒸熟切片,搗蒜蘸食之,不過一二個永不發。
調中健脾丸 治單腹脹及脾虛腫滿,膈中閉塞,胃口作疼並皆神效。此藥不傷元氣,服有大益,勿輕視之。
白朮六兩(黃土水拌炒) 人參二兩 白芍藥二兩半(火煨) 茯苓 半夏(湯泡七次) 香附米(童便浸一宿) 薏苡仁(炒) 山楂肉(炒)各二兩 蒼朮(米泔浸炒) 五加皮(炒)各二兩 澤瀉 黃連(吳茱萸水浸一宿炒燥去萸)各二兩半 紫蘇子(炒) 蘿蔔子(炒) 草豆蔻(酒拌炒)各一兩半 黃耆二兩(蜜炙) 陳皮三兩(鹽水炒) 沉香六錢(另研不見火) 瓜蔞(煅)一兩
煅瓜蔞法:用瓜蔞二個鑽一孔,每個入川椒三錢,多年糞渣二錢,敲米粒大俱納入瓜蔞內,外以綿紙糊完,再用細紙斤泥封固,曬乾入火內煅通紅為度,取出去泥與黑皮一併入藥共為細末,煎荷葉、大腹皮湯,打黃米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日進三次,白湯下。
抵當丸 治有故畜血而腹脹者,宜以此下之。
水蛙七個(炒) 虻蟲八個(炒) 桃仁七個 大黃一兩
上為末,分作四丸,每一丸水一盞煎七分,溫服。血未下再一服。
廣茂潰堅湯 中滿腹脹,內有積塊堅硬如石,令人坐臥不安,大小便澀滯,上氣喘促,遍身虛腫。
厚朴 黃芩 益智 草豆蔻 當歸各五錢 廣茂 升麻紅花 吳茱萸各二錢 黃連六錢 柴胡 甘草(生) 澤瀉 神麯(炒) 青皮各三錢 半夏七錢
渴者加葛根四錢。每服七錢,姜三片水煎服。
一方 治肥人腹脹。平胃五苓散加人參服之。
一方 治食肉多腹脹。三補丸加香附、半夏,曲糕餅丸服。
一方 治因大怒腹脹。宜青皮、陳皮、香附、木香、梔子仁、蘆薈以前主方消息用之。
黃疸
不必分五疸,同是濕熱。面黑黃色而渴者不治。
治方
黃芩 黃連 山梔 茵陳 豬苓 澤瀉 蒼朮 青皮 草龍膽各等分
水煎服,食積加三稜、蓬朮、砂仁、陳皮、神麯治之。
茵陳五苓散 治濕多者。
上用五苓散五分,茵陳蒿末十分和勻,先食飯後服方寸匕,日三服。五苓散因食積者加食積藥。
又方 治飲酒、伏暑郁發為疸,煩渴嗜飲、小便不利。
茵陳 赤茯苓(去皮) 白朮 澤瀉各等分
每服四錢,水一盞煎八分溫服。不拘時或加黃連、葛粉、梔子。
茯苓滲濕湯 治黃疸寒熱、嘔吐而渴欲飲冷,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不得安臥,不思食。
白茯苓五分 澤瀉三分 茵陳六分 豬苓二錢 黃連 梔子 防己 白朮 蒼朮 陳皮 枳實各一分
水煎服。
胃苓湯 治黃疸怠倦,脾胃不和,食少。小便赤加滑石,氣實人心痛渾身發黃 用撫藥、山梔、桔梗、茶、薑、韭汁吐之。
治諸疸 口淡 怔忡 耳鳴 腳軟 微寒 發熱 小便濁(此為虛症) 宜四君子湯吞下八味丸。(方見虛損門)
濟生茵陳湯 治黃汗染衣而不渴。
茵陳二兩 大黃一兩 梔子三錢
水煎服。上方實者可用,虛者用後黃耆散。
黃耆散
黃耆 赤芍藥 茵陳各二兩 石膏四兩 麥門冬(去心) 豆豉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姜五片,水煎服不拘時。
瓜蒂散 治黃汗以濟前方湯散之功。
瓜蒂二錢 母丁香一錢 黍米四十九粒 赤小豆半錢
上為末,每夜於鼻內搐之,取下黃水,凡用先令病人含水一口。
治女勞疸
茵陳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當歸 芍藥 麥門冬 生地黃 甘草 滑石
水煎服。
加味綠礬丸 治黃胖。(方見積聚門)
諸氣
怒則上、喜則緩、驚則亂、恐則下、勞則耗、悲則急、思則結,皆能致疾,氣無補法。亦有當補者。
蘇子降氣湯 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
蘇子一錢半 厚朴 陳皮 半夏 官桂 前胡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服。
流氣飲子 治男婦五臟不和,三焦氣壅,心胸痞悶、咽塞不通、腹脅膨脹、嘔吐不食及上氣喘急、咳嗽痰盛、面目浮四肢腫、大便秘結、小便不通。治憂思太過,陰陽之氣鬱結不散。壅致成痰。又治腳氣腫痛,喘急腹脹,大便不通及氣攻肩背,脅肋走注疼痛。
紫蘇葉 青皮 當歸 芍藥 烏藥 茯苓 桔梗 半夏 川芎 黃耆 枳實各七分 防風 甘草 陳皮 木香 蓮皮 大腹子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鍾,不拘時溫服。
橘皮一物湯 治諸氣攻刺及感風寒暑濕,初證通用。凡酒食所傷中脘痞塞煩悶、嘔吐吞酸並用之。
橘皮洗淨新汲水煎服。
壯人氣刺痛 宜枳殼、烏藥;肥白氣虛人刺痛宜參、術加木香。
木香枳朮丸 破滯氣、消飲食、開胃進食。(方見傷濕門)
蟠蔥散 治男婦脾胃虛冷,氣滯不行,攻刺心腹痛連胸脅,膀胱、小腸疝氣及婦人血氣刺痛。
延胡索 肉桂 乾薑(泡)各二兩 甘草(炙) 縮砂(去皮) 蒼朮(米泔水浸一宿切焙)各半兩 丁皮 檳榔各四兩 蓬朮 茯苓 三稜(煨) 青皮(去穰)各六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蔥白一莖煎七分,空心熱服。
三因七氣湯 治喜、怒、悲、思、憂、恐、驚,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間,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為也;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中阻,嘔逆噁心,並宜服之。
半夏五兩 茯苓四兩 厚朴三兩 紫蘇二兩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一枚煎八分去渣,熱服。 治氣六合湯 治亡血後七情所傷,或婦人產後月信後著氣。
當歸 川芎 芍藥 地黃 木香 檳榔
水煎服。陰虛氣滯者,去木香、檳榔,加玄參、黃柏、枳殼。
蘇合香丸 治諸氣。此藥治冷症,痰火喘急,熱症不可服。
沉香 丁香 訶子(煨取肉) 青木香 白朮 香附 砂仁 白豆蔻 枳殼(炒)各二兩 廣木香 蓽撥 烏藥 甘草
茯苓 檀香 陳皮 犀角 硃砂各一兩 麝香三錢 乳香
沒藥各五錢 蘇合油一兩 安息香(用無灰酒熬膏)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重一錢蠟固封。
解五臟結氣 益少陰經血。
用梔子炒將黑,為末,以薑汁入湯同煎服。
清膈丸 治因濕熱氣滯。
黃芩 黃連各五錢(炒) 香附一兩半 蒼朮二兩
上為末,取紅熟瓜蔞去皮,搗糊丸,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九,溫湯送下。
分心氣飲 治一切氣病。
紫蘇莖葉四兩 羌活 半夏 肉桂 青皮 陳皮 大腹皮 桑白皮 木通 芍藥 甘草 赤茯苓各一兩
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治實熱在內相火上衝有氣滯
知母 黃連 黃柏 黃芩 枳殼
水煎服。
六郁
郁者結聚而不得發越也,諸病久方皆有郁。
越鞠丸 解諸郁。
蒼朮 香附 撫芎 神麯 梔子(炒)各等分
上為末,水丸綠豆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湯下。
六感丸 治一切名利失意,抑鬱煩惱,七情所傷,不思飲食,面黃形羸,胸膈諸症,極有神效。
香附米二斤(用瓦器炒令黃色取淨末一斤) 茯神(去皮為末)四兩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細嚼,白湯或降氣湯下。(降氣湯方見氣門)
治氣鬱 胸脅痛,脈沉澀者是。
香附(童便浸) 蒼朮(米泔浸) 撫芎
治濕鬱 周身走痛或關節痛,遇陰寒則發,脈沉細者是。
白芷 川芎 蒼朮 茯苓
治痰鬱 動則喘,寸口脈沉滑者是。
海石 香附 南星(薑製)
治熱鬱 瞀悶,小便赤,脈沉數者是。
山梔(炒) 青黛 香附 蒼朮 撫芎
治血鬱 四肢無力能食便紅脈沉者是。
桃仁(去皮) 紅花 青黛(撫芎亦可) 香附
治食鬱 噯酸,腹飽不能食,左寸脈平和,右寸脈沉緊者是。
蒼朮 香附 山楂 針砂(醋炒七次研極細末) 春加芎夏加苦參 秋冬加吳茱萸
上為末,作丸服。
夢遺
有熱則流通者;有用心過度,心不攝腎者;有思欲不遂精色失位者;有欲太過滑泄不禁者。因夢交而出精者謂之夢遺;不因夢而泄精者謂之精滑,皆相火所動,久則有虛而無寒也。
妙香散
麝香一錢(另研) 人參五分 木香(煨)二錢半 茯苓 茯神 黃耆 遠志(炒)各一兩 桔梗 甘草各五分 辰砂二錢(另研) 山藥(薑汁炙)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溫酒調服。
治滑精
藕節一兩 獨活 川續斷各五錢 訶子三錢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十四丸,空心酒下。
黃連清心飲 治心有所慕而作夢遺,此君火既動相火隨之,當治在心。
黃連 生地(酒洗) 當歸身(酒洗) 甘草(炙) 茯神 遠志 酸棗仁 人參 石蓮肉
水煎服。
椿樹根丸 治房勞內傷,氣血兩虛,不能固守,精滑不時或作夢遺。
檀根白皮炒為末,酒糊丸服。或加青黛、海石、黃柏煎八物湯吞服。
蛤粉丸 治熱則流通並治精滑者。
黃柏 知母 蛤粉 青黛
粥丸服。
小菟絲子丸 治腎氣虛損,目眩耳鳴,四肢倦怠,夜夢遺精。
石蓮肉二兩 菟絲子(酒煮)五兩 白茯苓 山藥二兩(內分一半打糊)
上為末,用山藥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腳膝無力木瓜湯下。
辰砂既濟丸 治元陽虛憊,精氣不固,夢遺盜汗。
黃耆(鹽水炒) 人參 枸杞 當歸(酒洗) 山藥 鎖陽
敗板(酥制) 牡蠣(酒浸一宿煅)各二兩 熟地四兩(酒洗)
牛膝(酒洗)一兩半 知母(酒炒)兩半 破故紙(鹽水炒)一兩二錢 黃柏(酒炒)六錢
上為末,白朮半斤,水八碗煎至一半,取渣再換水煎至二碗,成膏和丸,如桐子大,辰砂為衣。空心鹽湯下七十丸。
金櫻丸 治精滑夢遺及小便後遺瀝。
金櫻子 雞豆實各一兩 白蓮花蕊 龍骨(煅)各半兩
上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湯下。
金櫻煎 經霜後以竹夾子摘取,於木臼中轉杵去刺,勿損之,掰為二片去其子,以水淘洗過,搗爛入大砂鍋以水煎,不得絕火。煎約水耗半,取出澄濾過,仍重煎似稀飴。每服取一匙,空心暖酒一盞調服甚效。
玉環丹 治積氣骨虛,遺精白濁,常服澀精固陽。
龍骨 蓮花蕊 芡實(去殼) 黃柏(鹽酒炒) 石菖蒲 牡蠣(左顧者) 五味子各一兩
上為細末,金櫻子竹刀刮去刺,掰開去子,煎濃汁打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鹽湯下。
水陸遇仙丹
芡實粉同金櫻膏相合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酒下,量加秋石為引更妙。
威喜丸 治丈夫陽虛,精氣不固,小便白濁,余淋常流,夢寐多驚,頻頻遺泄;婦人白濁、白帶,盡皆除之。
黃蠟四兩 白茯苓(去皮四兩,切塊,用豬苓一分於器內同煮二十餘沸,取出日曬,不用豬苓)
上以茯苓末溶黃蠟,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細嚼津液嚥下,以小便清為度。忌米醋。
五味膏 北五味子一斤洗淨,水浸一宿,以手援去核,再用溫水將核水洗去。取餘味通置砂鍋內,用布濾過,入好冬蜜二斤,炭火慢熬成膏,待數日後,略去火性,每服一二茶匙,空心百湯服。火候難於適中,先將砂鍋秤定斤兩,然後稱五味汁並蜜,大約煮至二斤四兩為度。
固精丸 治道精夢泄。
蓮蕊八兩 覆盆子 菟絲子(酒煮搗成餅) 破故紙(炒) 山茱萸(去核)各四兩 芡實五百粒 沙苑蒺藜一兩(酒浸) 龍骨二兩(火煅酒淬七次)
為末,蜜丸桐子大。空心鹽湯下百丸。
金鎖思仙丹(萬見於嗣門)
便濁
主濕熱有痰、有虛,赤屬血,白屬氣。
治胃中濁氣下流為赤白濁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柴胡 升麻 蒼朮 白朮
水鍾半煎八分,空心服。亦加白芍藥,以此湯下檀柏丸甚效。胃弱兼用人參,肥白人患此必多痰,亦服之二陳湯加升提之藥,能使大便潤,小便長。
檀柏丸
檀皮 黃柏(炒褐色) 青黛 乾薑(炒微黑) 蛤粉(炒) 滑石
神麯糊丸,虛勞者四物湯下。
萆薢分清飲 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白濁,頻數無度,凝白如油,光彩不定,旋腳澄下凝如膏糊。
益智仁 川萆薢 石菖蒲 烏藥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煎入鹽一攝,食前服。
又方 此初起半月服之極驗。
川萆薢(去皮) 川黃柏(酒浸) 麥門冬(去心) 菟絲子(酒蒸) 北五味(酒炒) 遠志(去心)各等分
竹葉三片,燈心七莖,大黃少許,水鍾半煎一鍾,空心服。
治白濁 麝香半分,用棗肉研爛成條入莖內,氣通即愈。
珍珠粉丸 治白濁,夢遺精及滑出而不收。
黃柏(新瓦上炒赤) 真蛤粉各一斤 珍珠三兩 一方無珍珠
上為末,水和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溫酒下。或加檀皮、青黛、滑石等服。
導赤散 治心虛蘊熱、小便赤澀,遂成赤濁。(方見淋門)
清心蓮子飲 治上盛下虛、心火上炎、口苦煩渴、五心煩熱、小便赤澀或下白濁。
石蓮肉 赤茯苓 人參 黃耆 甘草 黃芩 麥門冬 地骨皮 車前子
水鍾半煎八分,空心服。
半苓丸 治白濁。
神麯 半夏(薑汁製) 豬苓
為丸服。
定志丸和珍珠粉丸 治白濁經年不愈,或時夢遺,形瘦當作心虛治。
遠志(去心) 石菖蒲各二兩 人參 白茯苓各三兩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七丸加至三十丸,空心米湯下。
又方 炒黃柏一兩、生黃柏一兩、滑石三兩、神麯半兩共為末,滴水丸。
茯菟丸 治思慮太過,心腎虛損,便溺餘瀝,小便白濁,夢寐頻泄。
菟絲子五兩 白茯苓三兩 石蓮肉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治小便白濁出髓條
酸棗仁 白朮 人參 白茯苓 破故紙 益智 大茴香
龍骨 牡蠣
上為末,青鹽酒為丸。每服三十丸,溫酒下。
一方 治白濁。
炒黑香附為末三錢,用酸梅單取汁拌勻,以溫酒一盞,傾入服之,三二日即愈。
一方 菟絲子一兩,炒黑色淬酒一大碗,去渣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