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3个月前 作者: 梁廉夫
傷風
此症由外感風邪,初起覺微涼畏風,旋即發熱,或鼻塞聲重,或頭痛身痛,或邪連陽明而口渴,或邪侵少陽而寒熱往來。速即照方服藥一劑,未愈再服一劑。避風寒,忌口,慎起居。邪無有不退。若隱忍遲滯,且食油膩,以致留邪不去。庸醫治之,每多受害。凡平日無病,陡然發熱,熱無停止者,即是傷風。微汗則熱退,無汗則復熱者,仍是外感之邪,猶未解。芩連知柏等寒涼,並神麯,山楂,麥芽,各消導之藥,一則使邪凝不散,一則能引邪入里。初傷風時,切不可服。邪未傳裡,則舌無苔,有熱仍當發散。如已傳裡,則舌苔粗白,渴欲飲水,宜服葛根湯。舌苔白而轉黃,則加黃芩,至黃而轉黑,或起芒刺,煩躁大渴,宜服人參白虎湯。大便秘結,小腹脹滿,則服小承氣湯。風寒俱從背俞而入,無論春夏秋冬,俱宜著背心以護之。若嚴寒時節,所縫綿衣,此處綿須加厚,庶免傷風傷寒之患。養生者其慎之,而年老及虛弱人,更不可忽。
傷風列方
蘇葉湯 散 治傷風發熱。
蘇葉 防風 川芎(各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甘草(六分)
加生薑二片煎。如嫌甘草微涼,則用蜜炙,以下同。
羌活湯 散 治風邪發熱,兼肩背痛,或腰及手足痛者,亦宜。
羌活 防風 川芎 秦艽(各一錢五分) 甘草(六分)
加生薑二片煎。
葛根湯 散微涼 治風邪發熱兼渴。
柴胡(一錢五分) 葛根(二錢) 黨參(生,去蘆) 防風 荊芥(各一錢五分) 甘草(六分) 生薑(二片)
二陳羌活湯 散 治風邪發熱,兼鼻塞聲重,或流清涕。
防風 羌活 茯苓 半夏(制,各一錢五分) 陳皮 川芎(各一錢) 蒼朮(米泔水浸,七分) 甘草(六分)
加生薑三片煎。
沖和湯 散 治感冒風濕,頭目不清,鼻塞聲重,倦怠欠伸出淚。
蒼朮(米泔水浸) 荊芥(各一錢五分) 炙草(七分)
加生薑二片煎。
二陳杏仁湯 散 治風邪發熱,兼咳嗽。
防風 荊芥 茯苓 半夏(制,各一錢五分) 陳皮 桔梗(各一錢) 杏仁(二錢,杵) 甘草(六分)
加生薑二片煎。
參歸荊防湯 散兼補 治風邪發熱,平素身體虛弱者。
黨參(炒,二錢) 陳皮(一錢) 防風 歸身 荊芥(各一錢五分) 炙草(六分) 紅棗(二枚) 生薑(二片)
如頭痛,加川芎一錢五分。大便溏,則去當歸。
加味小柴胡湯 涼散 治寒熱往來,無汗者。
柴胡(二錢) 羌活 黨參(生) 半夏 防風(各一錢五分) 黃芩(一錢) 甘草(六分)
加生薑三片煎。如臟寒者,去黃芩。
甘桔湯 散微涼 治風邪入肺,鬱而為熱,以致喉干,或喉痛者。
桔梗 甘草(各一錢五分) 荊芥穗(一錢)
加生薑二片煎。
傷寒
此症乃因外感寒邪,四時皆有,惟冬季為正傷寒。蓋人因不慎起居,以致陰邪乘虛而入。初病時發熱,惡寒,頭項痛,腰脊強,身疼,無汗,須速服發散之劑。未愈,則再服。務期身有微汗,則邪從外入者,亦使之從外而出,庶免有害。若猶豫隱忍,邪即傳經,或巡經傳,隔經傳,且有合病,並病,兩感,病變多端,甚難措手。茲略選數方,得某病,當服某湯,用活法治之,庶或有濟。又云傷寒大症,必得良醫診視,方無所誤。若無良醫,服發散藥後,每日惟飲淡薑湯,俟其漸愈,此亦不藥當中醫之法。至於大小承氣等湯,必察其胸腹果滿脹,腸胃果燥結,乃可服而下之。如似脹非脹,似滿非滿,仍不宜服,恐誤下或致不救。
傷寒列方
人參敗毒加減湯 散 治傷寒初起,發熱惡寒,頭痛腰脊強,身疼無汗者。
黨參(去蘆) 羌活 獨活 川芎(各一錢五分) 蘇葉(一錢五分) 防風 藿香(各一錢) 炙草(六分)
加生薑三片,蔥白三寸煎。
葛根升麻湯 散微涼 治邪傳胃經,身熱目痛,鼻乾唇焦不渴。
葛根(二錢) 升麻 秦艽 荊芥 白芷 赤芍 蘇葉(各一錢) 甘草(六分)
加生薑二片煎。凡面浮腫而痛者,風也。亦宜此方。
小柴胡湯 涼 治邪傳膽經,耳聾口苦,咽乾目眩,胸滿脅痛,頭有汗,寒熱往來而嘔。
柴胡(二錢) 白芍(酒炒) 半夏(制) 黃芩(各一錢五分) 黨參(去蘆) 甘草(各一錢) 生薑(二片) 紅棗(二枚)
大柴胡湯 大寒峻劑 治邪入脾經,腹滿而吐,食不下,嗌乾,手足自溫,或自利。口不渴。
柴胡(一錢五分) 半夏(制,一錢) 黃芩 白芍(各二錢) 枳實(一錢) 大黃(一錢)
五苓散 微熱 治邪止傳脾腑,口渴溺赤。
白朮(淨,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豬苓 澤瀉(各一錢) 肉桂(去皮,另燉,三分)
如不宜熱者,去肉桂。
白虎湯 大寒 治邪止傳陽明胃腑,譫語,狂亂,燥渴,便閉,自汗,不得眠。
生石膏(五錢) 知母(二錢) 甘草(二錢) 粳米(一撮)
小承氣湯 大寒峻劑 治邪傳腎經,舌乾,口燥,利清水,或欲吐不吐,目不明。病至此已危。
大黃(二錢) 枳實(一錢) 厚朴(一錢)
大承氣湯 大寒峻劑 治邪傳入肝經,小腹滿,舌卷囊縮,厥逆,或氣上撞,心飢而不欲食。病至此已危極。
大黃(三錢) 枳實(一錢) 厚朴(一錢) 芒硝(二錢)
附子理中湯 大熱峻劑 治病初起,寒邪直中三陰,腹冷痛,吐清沫,利清穀,蜷臥,肢冷,囊縮,吐蛔,舌黑而潤。
黨參(去蘆,米炒) 茯苓(各一錢五分) 白朮(淨炒) 製附子(各二錢) 乾薑(炒黃) 炙草(各一錢) 大棗(二枚)
當歸羌活湯 散兼補 治虛弱。及老人傷寒初起,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
黨參(米炒,去蘆,二錢) 羌活 獨活 當歸(各一錢五分) 川芎 藿香(各一錢) 炙草(七分) 紫蘇(一錢)
加紅棗二枚,生薑二片,蔥白三寸煎。
結胸外治法 傷寒下早則成結胸,亦有不下而亦結胸者。其症心胸脹痛,手不可近。若服陷胸湯,未免太峻,不如用罨熨之方,較穩。痰積各病亦宜。
蔥頭(連須,一斤) 生蘿蔔(五個,若無則用子四兩,研碎) 老生薑(五兩)
三味共搗爛,略揸去水。燒酒炒熱,用布分作二包,於心胸或脅下痛處,順熨而又罨之。干則用揸去之水,並酒再炒,輪流熨罨,自能豁然開散,汗出而愈。但不可太熱,恐傷皮膚,大便結則兼熨臍腹。
麻黃桂枝湯列方 西北地方多寒,人之肌腠密,必服此二方始愈。
麻黃湯 溫散 治傷寒初起,發熱,惡熱,無汗者。
麻黃(去根節,二錢) 桂枝(一錢) 杏仁(八粒,去皮尖,炒杵) 炙草(六分)
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
桂枝湯 散寒 治傷寒初起,發熱,惡寒,有汗者。
桂枝 赤芍(各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
加生薑五片,大棗三枚,煎服後,啜熱粥一盅,蓋被睡。
咳嗽
咳嗽之症,惟有外感內傷,二者而已。蓋外感者,陽邪也。邪自外而入,故治辛溫。內傷者,陰病也。陰受傷於內,故治宜甘平。外感之嗽,自上而下,其來速,病在肺。內傷之嗽,自下而上,其來徐,病在腎。又有勞傷之嗽,因汗出,風邪入肺,又復內搖其精,以致精血虧損,則邪不散,痰亦不出,此即勞傷干嗽之類也。最難醫治,故人不可不慎。
外感咳嗽(附:濕痰嗽,心胸煩熱嗽)
蘇子湯 和 治外感咳嗽。
陳皮 茯苓 前胡 半夏(制,各一錢五分) 蘇子(七分) 杏仁(杵,二錢) 甘草(六分)
加生薑三片煎。如頭痛鼻塞,加川芎一錢五分。痰不易出,加當歸二錢。年老人尤宜。惟大便滑者,忌用。痰結而黃,平人加黃芩一錢五分。虛寒人,則加薑汁炒貝母。
六安煎加減 溫散 治外感咳嗽,冬月寒氣盛,邪不易散者。
陳皮 茯苓 杏仁(杵) 前胡(各一錢五分) 細辛(五分) 半夏(制,二錢) 炙草(七分) 生薑(三片)
五均湯 溫散 治外感風寒,鼻塞聲重,語音不出,咳嗽喘急,胸滿,咽痛者。
麻黃(去根節,七分) 荊芥(一錢) 桔梗(一錢五分) 杏仁(杵,二錢) 甘草(六分)
加生薑三片煎。麻黃,須先煎去沫,甘草不用炙。
白朮加減湯 和 治五臟受濕,咳嗽痰多,氣喘身重。
陳皮(一錢五分) 白朮(淨二錢) 半夏(制,一錢) 蒼朮(米泔水浸,一錢) 茯苓(一錢五分) 杏仁(杵,一錢) 炙草(一錢) 生薑(三片)
前胡湯 微涼 治心胸煩熱,咳嗽不利,涕唾稠黏。
前胡 麥冬(去心) 貝母(杵,各一錢五分) 桑白皮(蜜炙,一錢五分) 杏仁(杵,一錢) 炙草(六分) 生薑(三片)
久嗽列方
杏仁丸 兼補 治久嗽,及老人咳嗽喘急,不能睡臥。
核桃(去殼留衣,一兩五錢) 杏仁(去皮尖,炒,一兩五錢)
煉老蜜為丸,每隻約重三錢,臨睡薑湯嚼下。
六君加味湯 補 治外感咳嗽,久服散藥未愈者。
黨參(去蘆,飯蒸) 白朮(淨炒) 杏仁(杵) 半夏(制) 茯苓(各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炙草(七分)
加生薑二片。紅棗二枚煎。
止嗽六君湯 溫補 治老人痰嗽,年久不愈者。
黨參(去蘆,飯蒸) 陳皮 核桃(去殼留衣,杵) 款冬花(蜜炙) 半夏(制) 茯苓(各一錢五分) 白朮(淨炒二錢) 炙甘草(一錢)
加泡姜七分,北味六分煎。
內傷咳嗽列方
此症多因酒色勞傷,初起時微嗽,日甚一日,則或為夜熱潮熱,或為形容瘦減,或兩顴常赤,氣短喉干,最為難治。有宜暫服涼藥者,有宜補水者,有宜補火者,有宜補土以生金者,當因病施治。
瀉白散 涼 治內傷肺熱咳嗽。
桑白皮(蜜炙) 川地骨(各四錢) 甘草(二錢)
共研細末,每服一二錢,白湯下。此散服一二料已愈,六七分即止,當思培補,不可過劑。
鱉甲丸 微涼 治虛癆咳嗽,耳鳴眼花。
五味子(二兩) 鱉甲(炙) 川地骨(各一兩三錢)
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四錢,鹽湯下。
百花膏 和 治虛癆咳嗽不已。
款冬花(蜜炙) 百合(蒸透,焙乾)
等分,研末,蜜和丸,約每隻重三錢,臨臥,薑湯下。
燕窩湯 補 治虛癆咳嗽,潤肺清金。
沙參(二錢) 燕窩(三錢) 百合(五錢)
共燉爛食。
救肺湯 涼補 治虛癆,咳嗽肺燥。
黨參(去蘆) 杏仁(去皮尖,杵) 貝母(杵) 枇杷葉(去淨毛,蜜炙,各一錢五分) 麥冬(去心) 生地(各一錢) 阿膠(蛤粉炒珠,二錢) 細甘草(六分)
加味地黃丸 補 治虛癆咳嗽。
熟地(一兩) 淮山(七錢) 茯苓(六錢) 萸肉(四錢) 丹皮(二錢) 北味(四錢) 麥冬(去心,三錢) 蛤蚧(去頭足,炙,五錢) 澤瀉(鹽水炒,二錢)
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四錢,白湯下。
黃耆散 補 治虛癆久嗽,唾血之症。
正黃耆(飯蒸) 真阿膠(蛤粉炒珠) 糯米(炒,各八錢)
等分,為末,每早晚,米飲下二錢。
加味六君湯 補 治虛癆咳嗽日久,以致粥飯食少者。
黨參(去蘆飯蒸,二錢) 白朮(淨) 半夏(制) 款冬花(蜜炙) 茯苓(各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北味(六分) 炙甘草(七分)
加生薑二片。大棗二枚煎。
寧肺散 劫劑 治咳嗽久,肺氣不通,咯唾膿血,自汗長年不愈者,服之立止。
烏梅肉(七分) 粟殼(去筋膜,蜜炙,二錢)
共研細末,烏梅湯下。
乾咳嗽列方
貝母丸 微涼 治乾咳嗽。
川貝母(一兩五錢)
研末,蜜丸,如龍眼大,淡薑湯嚼下。
鳳髓膏 兼補 治乾咳嗽,大能潤肺。
淮山(炒) 杏仁(去皮尖研) 胡桃仁(研,各四兩)
共煎濃,攄去渣,加牛髓,白蜜,各八兩,熬將成膏,入磁瓶內,以紙封口,重湯燉一日,取起,冷定,用白湯化服一二匙,早午晚均宜。牛髓,即牛骨筒內結成者。
瓊玉膏 涼補 治虛癆,肺枯乾咳嗽,或好酒者,久嗽尤效。
大生地(四兩) 蜜糖(四兩)
共煎濃汁,用絹攄過,待用。雲茯苓一兩二錢,黨參六錢,研極細末,與藥汁和勻,入磁瓶內,紙封瓶口,置砂鍋水煮一日,取起,埋落地,去透火氣,每早晚白湯調下半酒杯,或溫酒下亦可。
喘促
二症相似,而實不同,宜細辨之。切不可混治。喘者,實邪也。病在上焦。或風寒外感,或痰涎內盛,或火熾傷金,或水氣乘肺。其人胸脹氣粗,聲高,息湧,膨膨然若不能容,惟以呼出為快也。此其病在肺,宜清宜破。促者,虛症也。病在下焦。或精泄之後,或藥誤之後,或大汗大瀉之後,或婦人月期生產之後,氣道噎塞,聲低息短,皇皇然氣若不續,提之不升,吸之不下,勞動則益甚,但得引長一息為快也。此其病在肝腎。真陰虧損,精不化氣,則上下不交,非培補本根不可。倘用實症等藥,則危在頃刻矣。慎之。
喘症列方
蘇子杏仁湯 和 治上氣喘急,不得臥。
蘇子(六分) 陳皮 半夏(制) 桑白皮(蜜炙,各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 杏仁(杵二錢) 炙草(五分)
加生薑二片煎。加蘿蔔子一錢,更驗。
蘿蔔子丸 和 治氣壅痰盛,喘急,喘嗽亦宜。
杏仁(去皮尖) 蘿蔔子(炒)
等分,為細末,粥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錢,白湯下。如食積成痰而喘者,加山楂,神麯(炒),栝蔞仁(研),製半夏,各一錢五分。
十緡湯 微峻 治痰喘不得臥,人扶而坐,一服即安。
半夏(制,二錢) 皂角(炙,八分) 炙甘草(一錢)
加生薑三片煎。孕婦忌服皂角。
小青龍湯 熱散峻劑 治初感寒邪,心下有水氣,發熱咳嗽喘急。老人及虛弱者,勿服。
麻黃(去根節,七分) 桂枝(一錢) 半夏(制,二錢)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 北味(六分) 細辛 乾薑(炒) 炙草(各五分)
人參定喘湯 溫散 治肺氣上喘,喉中有聲,坐臥不安,胸膈緊痛,及肺感寒邪,咳嗽聲重。
黨參(去蘆,米炒) 阿膠(蛤粉炒珠) 半夏(制) 桑白皮(蜜炙,各一錢五分) 麻黃(去根節,七分) 北味(五分) 炙草(六分)
加生薑三片煎。麻黃先煎去沫。
四磨飲 破氣 治氣逆,胸膈脹滿,喘急。
沉香 烏藥 枳實 檳榔
用酒磨白湯沖服。黨參煎湯,沖服更妥。
杏仁丸 兼補 治喘嗽。
胡桃仁(去殼留衣) 杏仁(去皮尖,各七錢)
研膏,煉老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薑湯下。又方以胡桃肉三枚,生薑三片,臨臥嚼服,飲湯三四口,再嚼再飲而睡,止嗽無痰。
促症列方
枸杞湯 補 治促症。腎主納氣,腎虛則不能吸氣歸根而短,故用枸杞以補之。只用一味者,任專則效速,較八味地黃丸尤勝。
大枸杞(四錢)
加生薑一片,大棗二枚煎。
獨參湯 補 治氣虛,氣脫,促症,反胃,嘔吐,各垂危病,亦宜。
高麗參(米拌炒,去蘆,一兩五錢)
濃煎乘熱服,日再進,兼以參煮粥食,尤佳。又方,高麗參二錢,胡桃仁五枚,加姜一片,大棗二枚,煎服。
貞元飲 補 治氣短似喘,呼吸促急,氣道噎塞,勢劇垂危。此乃元海無根,虧損,肝腎子午不交,氣脫症也。婦人血海常虧者,最多此病。
熟地(七錢) 當歸(三錢) 炙草(二錢)
水煎溫服。如兼嘔惡,或惡寒者,加煨姜三片。氣虛極,加高麗參四錢。肝腎陰虛,手足厥冷,加肉桂六分。
哮喘
此症原有夙根,胸中多痰,結於喉間,與氣相擊,隨其呼吸,呀呷有聲。偶觸風寒即發,遇勞亦發。治之者,既發時以攻邪氣為主,發後以扶正氣為主。
哮喘症列方
麻黃蘇子湯 溫散 治哮喘既發。
陳皮(一錢) 半夏(制) 竹黃(各一錢五分) 麻黃(先煎去沫,七分) 蘇子(六分) 沉香(研末,沖藥,四分) 細辛(五分) 炙草(六分)
加生薑二片煎。
蘇陳九寶湯 溫散 治老人小兒素有喘急之症,發則連綿不已,咳嗽哮吼,夜不得臥。
麻黃(去根節,先煎,六分) 蘇葉 陳皮 大腹皮(酒洗,各一錢) 桂枝(七分) 薄荷(五分) 杏仁(杵) 桑白皮(蜜炙,各一錢) 炙草(五分) 烏梅(一隻) 生薑(三片)
六君貝母丸 兼補 治哮喘既發後補方。如虛弱之人,無論已發未發,均宜照服。
黨參(去蘆,米炒) 貝母(薑汁炒) 半夏(制,各一兩五錢) 茯苓(一兩二錢) 陳皮(一兩) 白朮(淨炒,二兩) 炙草(五錢)
用竹瀝水一茶杯,老生薑汁半茶杯,與各藥和勻,曬乾後,再和竹瀝、薑汁,二次曬乾,研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錢,白湯下。
中風
忽然昏倒,勢甚危急,宜分清閉症,脫症,用藥切不可混治。
閉症列方
此症忽然昏倒,牙關緊急,兩手握固,危在頃刻,皆由真氣耗散,脾腎已傷,故肝邪得以侮之。一見此症,速煎薑湯,用竹箸抉開口灌之。如抉不開,以通關散吹入鼻孔,有嚏可救,無嚏難治。以開關散擦牙,其口可開。
通關散 治中風閉症,將散少許吹入鼻內。此散藥鋪有賣。
生半夏 生南星 薄荷 細辛 皂角
等分,共研細末。
開關散 治閉症牙關緊閉,擦之可開。
生南星(一錢) 冰片(三分) 烏梅(去核,四隻)
共研細末。
生薑湯 溫散 治閉症,初服須抉開口灌。
老生薑(五錢)
水煎。
四君加味湯 兼補 治閉症脾虛者。
黨參(去蘆,飯蒸,三錢) 天麻 茯苓 鉤藤(各一錢五分) 白朮(二錢) 炙草(一錢)
加生薑汁半酒杯沖藥服。有痰,加竹瀝水半酒杯。如倉猝無竹瀝水,即加天竹黃一錢五分。
加減六味地黃湯 兼補 治閉症腎水虛者。
熟地(五錢) 淮山(二錢) 萸肉 天麻 茯苓 鉤藤(各一錢五分)
加味,同上。
加味六君子湯 兼補 治閉症,口眼歪斜,偏左者。
黨參(去蘆,飯蒸,二錢) 白朮(淨) 半夏(制) 茯苓(各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炙草(七分)
加竹瀝水,薑汁,各半酒杯,沖藥服,以去經絡之痰。或加殭蠶,天麻,羚羊角,以熄風活絡。或加附子以固陰,肉桂以通陽,黃耆以勝風。當審病而用之。
加味四物湯 兼補 治閉症,口眼歪斜偏右者。
熟地(四錢) 當歸(二錢) 白芍(酒炒) 川芎(各一錢五分)
加味,同上。
八珍湯 補 治閉症醒後,宜培補者。
黨參(去蘆,米炒,二錢) 白朮(淨二錢) 熟地(三錢) 川芎(一錢) 當歸 白芍(酒炒) 茯苓(各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
加生薑二片,棗二枚煎。
脫症
此症倏然仆倒,昏不知人,口開手撒,眼合遺尿,皆由素不能慎,或七情內傷,或酒色過度,或年力衰邁,氣血將離,再有所損,以致陰陽相失,精氣不交,昏僕不醒。此乃陽氣暴脫之候也。最危最急,與閉症迥不相同,切勿混治。一見此症,速即服大劑附子理中湯,十中或可救一二,遲則氣脫。倘灌蘇合牛黃等散風去痰之藥,必死。薑湯亦不可服,慎之。若吐沫直視,搖頭上攛,面赤如脂,汗出如珠,筋骨疼痛,即為脫絕不治之症。
脫症列方
附子理中湯 補大熱 治中風脫症。
高麗參(去蘆,炒,四錢) 川乾薑(炒,一錢) 白朮(淨炒,二錢) 附子(制,二錢) 炙甘草(一錢)
水煎。如無麗參,則選好黨參亦可。
人參鹿茸丸 熱補 治脫症愈後培補者。
熟地(六錢) 枸杞(隔紙炒,三錢) 肉桂(去皮,一錢) 鹿茸(去毛,酥炙,二錢) 附子(制,二錢) 白朮(飯蒸,六錢) 淮山(薑汁炒,三錢) 麗參(飯蒸,切炒,二錢) 北味(鹽水浸炒,二錢) 麥冬(去心,紹酒潤,曬乾,二錢)
共研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三錢,米湯下。忌生蘿蔔,生蒜,及蕓薹,諸血亦不可食。
風中經絡
此症忽然倒僕,人事不省,但風從外入,中人肢體,或頑麻不仁,或癱瘓不用,或語言蹇澀,或痰涎壅滯,或半身不遂,手足不隨。若覺疼痛,多屬風邪。如只麻木不痛,皆由血氣之虧。治之者宜辨。痹症各方,多可通用。凡為風邪所侵而痛,無論手足腰脊等處,初起速即用羌活二三兩,研末酒炒,布包敷之,次日即愈。免至留邪為患,此秘方也。加薑汁一酒杯炒。
風中經絡列方
秦艽湯 散兼補 治風中經絡而痛。
羌活(一錢五分) 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 熟地(三錢) 秦艽 白芍(酒炒) 獨活(各一錢五分)
如有熱,加防己一錢,黃芩一錢五分。有寒,加製附子一錢,肉桂四分。小續命湯,亦治此症。方在痹症內。
當歸羌活湯 散兼補 治風中經絡,口眼喎斜,手足拘急。
黨參(去蘆,炒,二錢) 當歸 秦艽 獨活 鉤藤(各一錢五分) 白芍(酒炒) 羌活(各一錢) 炙草(七分)
加生薑二片煎。
養血湯 散兼補 治風中經絡,血少偏枯,筋脈拘攣,疼痛。
當歸(二錢) 熟地(三錢) 白朮(酒炒,一錢五分) 藁本(一錢) 防風(一錢五分) 川芎 白芷(各一錢) 細辛(四分)
易老天麻湯 熱散微補 治肢節麻木,手足不隨等症。
熟地(五錢) 當歸(二錢) 牛膝(酒炒) 萆薢 天麻(酒炒) 羌活(各一錢五分) 附子(制,一錢) 生薑(二片)
黃耆五物湯 熱補 治半身不遂,或癱瘓不用,其人心清語謇,舌軟無力者。若神氣不清,則是痰病。須服二陳加薑汁,竹瀝。虛弱人,則服六君,加薑汁、竹瀝。
炙耆(四錢) 當歸 白芍(酒炒) 桂枝(各一錢五分)
加生薑二片,大棗二枚煎。
神效黃耆湯 補 治渾身或頭面手足麻木不仁,目緊縮小,及羞明畏日,視物不明。
黃耆(酒炒,二錢) 黨參(去蘆,炒) 白芍(酒炒,各一錢) 蔓荊子(杵,一錢) 陳皮(五分) 炙草(一錢)
水煎臨睡熱服。凡麻木不仁,雖有熱症,不得用黃柏,惟加黃耆。
黃耆烏蛇酒 熱補去風 治半身不遂,肌肉消瘦,為偏枯症。忌用散藥,宜服此酒。
正北耆(蜜炙,一兩) 當歸(七錢) 桂枝(五錢) 烏蛇肉(炙,一兩五錢) 白芍藥(酒炒,四錢)
燒酒浸,早晚隨量飲。
暑症
前人分為陰暑陽暑,未免亂人聽聞,而不知畏熱貪涼,涼襲於外,則有發熱,惡寒,頭痛等病。此由靜得之,謂之傷風,傷寒。服防風、羌活,諸散藥自愈。若夏日炎炎,長途跋涉,人觸之則生暑病。此由動得之,謂之傷暑。其症口渴,心煩,頭痛,溺赤,身熱,汗出不止,脅下有汗,熱有停止,四肢困倦,與外感風寒不同,宜辨。
暑症列方
六一散 涼 治暑天熱傷元氣,或身熱,或小便短赤,或煩渴欲飲者。此方盪滌邪熱,從小便而出。加硃砂三錢,名益元散。使心神不安,藉以鎮之,亦佳。二散藥鋪均有賣。
滑石(一兩) 甘草(一錢)
共研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如無汗,則加香薷一錢。渴欲飲水,加乾葛二錢。足冷,則加蒼朮一錢。俱是水煎開散服,乃虛弱人平穩之方。
香薷飲 散 治傷暑熱而無汗者。若有汗則非宜。
香薷(一錢五分) 扁豆(杵,二錢五分) 厚朴(一錢) 炙草(六分)
如兩足轉筋,加川木瓜一錢五分,茯苓一錢五分。心煩口渴,加黃連五分。但黃連,系苦寒之藥,平日胃寒者,不可服。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如冬月之麻黃。氣虛人亦不可多服,均當因其人之體質而用之。
歸葛飲 涼補 治陽明溫暑時症,大熱大渴,津液枯涸,陰虛不能作汗等症。
當歸(二錢) 乾葛(三錢)
水煎,候微溫服。不可過熱。如大便溏者,勿服當歸。
人參白虎湯 大寒 治傷暑身熱,大渴大汗。兼治赤斑狂躁,渴欲飲水者。
生石膏(五錢) 知母(去毛,二錢) 黨參(去蘆,二錢) 甘草(一錢)
加粳米一撮煎。如兩足冷者,是暑而挾濕,加蒼朮一錢五分。此方乃係為壯健人而設,若體質虛寒者,勿服。
生脈散 涼補 治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口渴。此是預服以卻暑者,或暑病愈後,以此收功,非暑病正方也。
生黨參(去蘆,八錢) 麥冬(去心,三錢) 北味(七分)
水煎服。俗醫誤看生脈二字,每用此方以救脈脫。殊不知脈脫由陽氣欲散,服此湯是速其死也。必要四逆等湯,乃可挽回。
附中暑症
此症由暑天路途受熱,熱傷元氣,忽然昏僕,不省人事。切不可灌以冷水,冷水入口,即不能救。急以熱物熨其臍下,服中暑等方。又暑月身熱昏睡,或恐出丹,以生扁豆數粒與食,不知腥味,即是此症。急用生扁豆六錢研汁一小茶杯,滾水沖服,即愈。
中暑列方
茯苓半夏湯 和 治中暑忽然昏倒。
製半夏(醋炒,四錢) 茯苓(二錢) 甘草(二錢)
共研末,白湯調下二錢。
蒜子湯 溫 治同上。
大蒜頭(三隻)
搗爛取汁,以白湯衝入,灌之即醒,醒後服益元散。
濕症
此症頭重腰冷,或一身四肢疼痛,在身以上者,要兼散。身以下者,要利小便。大概固然矣。然有寒有熱,濕熱者多煩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宜清宜利。寒濕者小水清長,大便稀溏,宜溫宜燥。病各不同,治須分別。
濕症列方
二術二陳湯 和 治濕症。
白朮(淨,二錢) 蒼朮(米泔水浸) 半夏(制,各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茯苓(二錢) 炙草(七分)
加生薑二片煎。凡內外之濕,俱用此方主之。外濕,加紫蘇、防風、乾葛、木瓜。內濕,加木通、澤瀉、砂仁、木香。食積濕,加山楂、麥芽、枳實。寒濕,加乾薑。濕熱加黃連、黃芩。熱輕者,只加連翹。
除濕湯 散濕 治中濕身體重,腰腿疼痛,大便溏,小便或澀,或利。
陳皮(一錢) 半夏(制) 蒼朮(米泔水浸) 白朮(淨炒) 茯苓 防風 羌活(各一錢五分) 炙草(六分)
加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寒濕加乾薑七分。濕熱約加黃連、黃芩各五分。所加輕重,仍因其人之體質用之。
羌活勝濕湯 散 治外傷濕氣,一身盡痛。
防風(一錢) 羌活 獨活(各一錢五分) 藁本(一錢) 荊子(杵) 川芎 炙草(各五分)
水煎,食後溫服。如身重腰痛沉沉然,經有寒也。加酒炒防己五分,製附子五分。
加味四苓散 利濕 治濕勝身痛,小便不利而渴。
羌活(二錢) 白朮(淨) 澤瀉(鹽水炒) 豬苓 茯苓(各一錢五分)
如體質寒者,加肉桂三分,或四五分。
腎著湯 微熱 治寒濕腰痛,其痛冷重,如帶五千錢。此症不渴,小便亦利。
白朮(淨,五錢) 蒼朮(米泔水浸,一錢) 乾薑(七分) 茯苓(三錢)
一味白朮酒 補去濕 治中濕骨節疼痛。
白朮(淨,一兩)
酒煎頻飲。不能飲酒者,水煎亦可。
黃疸
此症遍身面目皆黃,宜分別陰陽。陽黃者其色帶亮,多由外感風濕,內傷酒食,或身有熱,或煩渴,或躁擾不寧,或小水赤澀,或大便閉結,清火利小便,熱去而黃自退。若系陰黃,其色帶暗,總由氣血之敗,或喜靜惡動,或精神困倦,或言語輕微,或畏寒少食,或四肢無力,或大便不實,小水如膏。此與濕熱發黃者,反如冰炭,宜速服溫補之劑。倘誤作陽黃治,無不隨藥而斃者。
陽黃列方
茵陳四苓湯 和 治陽黃無汗,小便短少,惟利小便,使其濕熱俱從水道而去。
蒼朮(米泔水浸) 茵陳 澤瀉(鹽水炒) 豬苓 茯苓(各一錢五分)
如熱甚,加梔子(杵,一錢)。
茵陳蘇葉湯 散 治陽黃表無汗,而身熱者。
紫蘇(二錢) 茵陳(二錢)
水煎。加酒半杯沖服。
茵陳大黃湯 大寒峻劑 治陽黃表有汗,大便閉而腹滿者。
生大黃(二錢) 梔子(杵) 茵陳(各一錢五分)
加燈心一團,水煎。
陰黃列方
茵陳五苓湯 微熱 治陰黃小便不利者。
白朮(淨,二錢) 豬苓 澤瀉(鹽水炒) 茯苓 茵陳(各一錢五分) 肉桂(四分,去皮另燉)
茵陳姜附湯 大熱峻劑 治陰黃小便利者。
白朮(淨炒,二錢) 附子(制,一錢) 乾薑(七分) 茵陳(一錢五分) 肉桂(去皮,另燉,三分) 炙草(七分)
茵陳理中湯 熱補 治陰黃,溫脾去濕。
黨參(米拌炒,去蘆) 茵陳(各一錢五分) 白朮(淨,炒二錢) 乾薑(一錢) 炙草(一錢)
茵陳四逆湯 大熱峻劑 治陰黃,溫腎去濕。
製附子 茵陳(各一錢五分) 乾薑 炙草(各一錢)
痹症痿症
痹與痿,二症相似,而實不同。痹者風寒濕雜至,血氣為邪所閉,則病而為痹。治行痹者,散風為主,仍須去寒利濕,而參以補血之藥。蓋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治痛痹者,散寒為主,仍須疏風燥濕,而參以補火之藥,非大辛大溫,不能除其凝寒之害也。治著痹者,利濕為主,仍須祛風解寒,而參以補脾補氣藥,使土強可以勝濕,而自無頑麻也。提其大綱,約略如此。若夫痿病雖起於肺熱,而所重獨在陽明。蓋肺金體燥居上,主氣而畏火。脾土性溫居中,主四肢,畏木火能炎上。若嗜欲無節,則水失所養,火寡於畏,而侮所勝,則肺得火邪而熱矣。木性剛急,肺受熱不能管攝一身,脾受傷則四肢不能為用,而諸痿作矣。治之者,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何脾傷之有。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西方不虛,何肺熱之有。治痿之法,無出於此。又云:痹病通身疼痛,或麻木不仁。痿病惟兩足軟弱不能行,麻木亦有之,而全不痛,乃兼氣血之虛也。以此辨之,顯而易見,不可混治。痿症或不能食,亦當培補脾胃,切不可用風藥,及蒸炙之法,用之必危。且要淡滋味,方能保全。
痹症列方
五積散 微熱兼散 治痹症之實者。
當歸(一錢) 麻黃(八分) 蒼朮(米泔水浸) 陳皮(各一錢) 厚朴 乾薑 枳殼(各八分) 半夏(制,七分) 桔梗 茯苓 麗參(炒,各五分) 川芎(四分) 白芍(酒炒,八分) 肉桂(去皮,另燉,四分) 白芷(七分) 炙草(五分)
加生薑三片,蔥白二莖煎。
加味二妙丸 涼 治濕熱為病,兩足痹痛如火燎,從兩足跗熱起,漸至腰胯,或麻痹痿軟者。
當歸 防己 龜板(酥炙) 川牛膝(鹽水炒) 蒼朮(米泔水浸,各五錢) 秦艽(一錢五分) 黃柏(酒浸曬乾,一兩) 川萆薢(五錢)
酒煮,面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錢,淡薑湯下。
羌活勝濕湯 散 治外傷濕氣,一身盡痛者。
防風 藁本(各一錢五分) 羌活 獨活(各二錢) 川芎 荊子(杵) 炙草(各五分)
如身重腰痛沉沉然,經有寒也。加酒炒防己、附子各五分。
蠲痹湯 微熱散 治風寒濕三氣成痹。
羌活 獨活 秦艽(各一錢) 海風藤(三錢) 當歸(三錢) 川芎(七分) 桑皮(三錢) 制乳香(八分) 木香(八分) 肉桂(去皮,另燉,四分) 炙草(六分)
又方 散兼補 治周痹及手足冷痹,腳腿沉重,或身體沉重,背項拘急者。此亦名蠲痹湯。
當歸(二錢) 白芍(酒炒) 黃耆(酒炒) 薑黃 羌活(各一錢五分) 炙草(六分)
加生薑二片,紅棗二枚煎。
除濕蠲痹湯 散 治風濕痹痛。
羌活 蒼朮(米泔水浸) 白朮(淨) 澤瀉(鹽水炒) 茯苓(各一錢五分) 甘草(六分)
加生薑汁、竹瀝各半酒杯煎。痛在上者,加桂枝、威靈仙各一錢。痛在下者,加防己、木通、黃柏、牛膝各一錢。
活絡飲 散微補 治風濕痹痛,諸藥不效者。
當歸(二錢) 白朮(淨) 羌活(各一錢五分) 獨活 川芎(各一錢) 炙草(六分)
加生薑三片煎。熱加黃芩一錢。寒加肉桂四分,製附子八分,茯苓一錢五分。
續斷丸 散涼血 治肝腎受風,風毒流注下部,腳疼痛,不能踐地,行步艱難,小便餘瀝。此藥補五臟內傷,調中益氣,祛風涼血,兼強筋骨。
防風 羌活 薏米 五加皮 牛膝(酒浸) 續斷(各三錢) 生地(五錢) 川杜仲(鹽水炒,五錢) 萆薢(四錢)
研末,用青鹽五錢,川木瓜(去皮子),二兩酒煎成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淡鹽湯或溫酒下。
薏米酒 散兼補 治腳痹。
白朮(淨,三錢) 熟地(八錢) 牛膝(鹽水炒,六錢) 生薏米(一兩) 防風 獨活 杜仲(鹽水炒) 海桐皮(各五錢)
加五加皮六錢,酒浸一月,每空心服一二杯,常令酒氣不斷。久之,覺皮膚如有蟲行,即風濕散也。
黃耆五物湯 補微熱 治身體四肢不仁,為痹症屬虛之總方。
黃耆(炙) 白芍(酒炒,各三錢) 桂枝(一錢五分)
加生薑五片,大棗四枚煎。或加當歸二錢,羌活、獨活各一錢五分。
痿症列方
甘菊湯 補微涼 治痿症,腿足不能起立,能食易飢者。
熟地 淮山(各四錢) 元參(三錢) 甘菊花(七錢) 白芍(酒炒) 當歸 黨參(去蘆,各二錢) 建神麯(一錢)
水煎。如兩足熱極者,服加味二妙丸。方在痹症內。
虎潛丸 涼兼補 治痿症,能降陰火滋腎水。
熟地(酒炒) 黃柏(各六錢) 知母(六錢) 川牛膝(鹽水炒,四錢) 龜板(炙,八錢) 白芍(酒炒) 當歸(各四錢) 虎脛骨(酥炙) 瑣陽(酥炙) 陳皮(各三錢)
加乾薑一錢,共研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淡薑湯或酒下。
加味四物湯 涼補 治血熱陰虛,諸痿,四肢軟弱,不能舉動者。
熟地(三錢) 當歸 麥冬(去心) 蒼朮(米泔水浸) 黃柏 黨參(去蘆,各一錢) 北味(九粒) 白芍(酒炒) 川芎(各七分) 杜仲(鹽水炒,八分) 牛膝(鹽水炒,五分) 知母(三分)
水煎,沖酒一杯服。
加味六君子湯 微涼兼補 治痿症氣虛多痰者。
黨參(去蘆,二錢) 陳皮 蒼朮(米泔水浸) 黃柏(各一錢) 白朮(淨) 紫苑 半夏(制) 茯苓(各一錢五分) 炙草(七分) 生薑(三片)
加味四斤丸 補 治腎虛肺熱,熱淫於內,以致筋骨痿弱,不能收持者。
熟地 鹿茸(酥炙) 木瓜 肉蓯蓉(洗淡) 牛膝 絲餅 北味(各五錢)
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溫酒或米飲下。
加味金剛丸 補 治痿病,筋骨軟弱。
絲餅(七錢) 牛膝(鹽水炒) 木瓜(各五錢) 肉蓯蓉(酒洗淡,七錢) 杜仲(鹽水炒,六錢) 萆薢(五錢)
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淡鹽湯下。一方,單用杜仲一兩,煎服。
鹿角膠丸 補 治血虛虧損,兩腳痿弱不能行動,久臥床褥者。
鹿角膠(三兩) 黨參(去蘆,米炒) 熟地(各四錢) 鹿角霜 虎脛骨(酥炙) 龜板(酥炙) 白朮(淨炒) 川杜仲(鹽水炒,各三錢) 菟絲餅(四錢) 牛膝(鹽水炒,二錢) 當歸(五錢) 白茯苓(四錢)
共研末,先將鹿膠,用酒溶化,加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淡鹽湯下。
十全大補湯 溫補 治痿症已久,氣血大虛者。
黃耆(炙) 黨參(去蘆,米炒) 當歸 白朮(飯蒸) 白芍(酒炒) 茯苓(各一錢五分) 熟地(三錢) 川芎(一錢) 肉桂(去皮,另燉,四分) 炙草(七分)
加生薑二片,大棗二枚煎。
歷節風
此症肢節走痛,痛無定處,皆由其氣血本虛,或汗出當風,或勞倦過度,或醉而行房,調護不謹,以致三氣之邪,遍歷關節而疼痛非常,如虎之咬,故俗人又謂之白虎風。蓋其症日輕夜重,遇風雨陰晦而甚者,此陰邪之在陰分也,治宜溫熱。或得暖遇熱而甚者,此濕熱傷陰之火症也,宜清宜涼。又云:若筋骨拘滯伸縮不利者,陰虛血燥也。非養其血氣不可。大都治法,與痹症略同,須參看。
歷節風列方
當歸羌活湯 散兼補 治歷節風症。
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 白芍(酒炒) 羌活 獨活(各一錢五分) 炙草(七分)
加生薑二片煎。熱加黃芩、黃柏各一錢。寒加肉桂四分,製附子六七分,或一錢。小便不利,加茯苓一錢五分。又五積散治歷節風初起,兼頭痛,惡寒,發熱者,為新受之邪,宜服。方在痹症內。
薏苡仁湯 溫散 治風寒濕流注。手足疼痛,麻痹不仁,難以屈伸。
當歸 白芍(酒炒,各一錢五分) 蒼朮(米泔水浸,一錢) 麻黃(去淨節,八分) 肉桂(去皮,燉,四分) 薏米(三錢) 炙草(七分)
加生薑三片煎。有熱去肉桂。自汗去麻黃。
虎骨散 溫散 治風毒走注。疼痛不定,少得睡臥者。
當歸 自然銅(醋淬) 沒藥(制,另研) 蒼耳子 血竭(另研) 骨碎補(去毛) 赤芍(各二錢) 虎脛骨(酥炙,五錢) 白芷(一錢二分) 川牛膝(酒浸) 檳榔 五加皮 羌活 明天麻(各二錢五分) 龜板(酥炙,五錢) 白附子(炮,一錢二分) 防風(二錢) 油肉桂(去皮,另研,一錢二分)
共研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或白湯調,加酒一杯亦可。
玉竹湯 和 治歷節風,久服辛熱之藥不愈,用此方為柔潤熄肝風之法。
生黃耆 阿膠(蛤粉炒珠) 直殭蠶(酒洗) 菊花(各一錢五分) 黑芝麻 蒺藜 當歸鬚(各一錢) 玉竹(一錢五分) 炙甘草(七分)
水煎。凡久病不愈,切不可徒用風藥,宜大補氣血,用十全大補湯各一錢,加真桑寄生三錢,製附子七分,薑汁、竹瀝各半酒杯,沖藥服。久病所服之方,所有金銀花、刺蒺藜、鉤藤鉤等藥,均宜加入。
薰洗歷節風法
取樟木屑一籮,放大桶內,煮滾水一擔傾入,桶邊放一高凳,桶內安一矮凳,令病人坐在桶邊,腳踏小凳上,外以草荐或夾被,在病人頸膊處圍緊,勿使木氣衝上,以致損目。俟水溫即洗浴,止痛最速。
鶴膝風
此症由風寒濕合痹於膝而成,風勝則走注作痛,寒勝則如錐刺痛,濕勝則腫屈無力,久則膝腫日粗,大腿漸小,痛而無膿,皮色不變,成壞症矣。宜早治之。
鶴膝風列方
大防風湯 熱補兼散 治三陰虧損,寒濕乘虛內侵,致患鶴膝風,附骨疽等症。初起時即先服此方,又治痢後腳膝軟痛。此藥祛風順氣,活血壯筋骨。
黃耆(飯蒸,一錢) 白朮(淨) 防風 黨參(去蘆米炒) 羌活(各一錢五分) 杜仲(鹽水炒) 熟地 白芍(酒炒) 附子(制) 牛膝(鹽水炒) 當歸 川芎(各一錢) 肉桂(去皮,另燉,四分) 炙草(六分)
加生薑三片煎。又五積散治鶴膝風,初起兼發熱頭痛者,即宜服之。痢後變成者,亦宜。方在痹症內。
二妙散 寒 治鶴膝風赤熱焮腫,並一切濕熱在經,筋骨疼痛者,均宜。
蒼朮(米泔水浸) 黃柏(酒炒,各一錢五分)
水煎。如氣滯加行氣藥,血虛加補血藥,痛甚則加生薑汁,熱辣服之。
四物加味湯 補散 治鶴膝風陰虛者。
熟地(四錢) 當歸(二錢) 白芍(酒炒) 羌活 獨活(各一錢五分) 牛膝(鹽水炒) 川芎(各一錢) 炙草(七分)
水煎。如有寒,加肉桂四分,製附子六七分,或一錢。
加味四君子湯 補散 治鶴膝風陽虛症。
黨參(去蘆米炒) 茯苓 羌活 獨活(各一錢五分) 白朮(淨二錢) 牛膝(鹽水炒) 當歸(各一錢) 炙草(七分)
加生薑三片煎。如有寒加乾薑七八分,或一錢。病久而虛者,服十全大補湯。
塗鶴膝方 治病初起者。
白芥子(要陳的,愈陳愈佳,四錢)
研細末,用薑蔥汁調塗患處,約一時久,即起泡,泡干皮脫自愈。
火龍膏藥 治鶴膝風,歷節風。凡風寒濕毒所襲,及濕痰流注經絡,疼痛不能行步者,均宜。
牛皮膠(四兩) 乳香(制) 沒藥(制,各二錢五分) 麝香(一分)
用老生薑八兩,搗取自然汁,同牛皮膠熔化,入乳香、沒藥,攪勻,俟少溫,再加麝香則成膏矣。以青布或油紙攤貼患處,當痛止腫消。
時疫
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氣而得者,或頭痛,發熱,或頸腫,發頤,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鄉,一邑。其症憎寒,壯熱,口吐黃涎,乃在人之疫也。初病時俱宜服散藥發汗,未汗則再服。總以得微汗為吉。倘汗不出而邪傳陽明,則必大熱,大渴,有自汗癍黃等症。治不得法,鮮不危矣。
時疫列方
敗毒湯 散 治四時傷寒,瘟疫,憎寒,壯熱,頭痛,項強,身體疼痛。初起須速服此方。
黨參(去蘆) 羌活 防風 川芎 柴胡 桔梗 獨活(各一錢五分) 甘草(七分)
加生薑三片煎。未汗則再照服。火盛人,去黨參,加黃芩一錢,牛蒡子一錢五分。血弱人,加當歸一錢五分。
柴葛解肌湯 涼散 治時疫邪傳陽明,熱而兼渴者。
柴胡(一錢五分) 葛根(二錢) 白芍(酒炒) 羌活 黃芩 桔梗 白芷(各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加生薑三片煎。無汗惡寒,去黃芩。冬月加蘇葉一錢。
清涼飲 寒 治疫邪入里,脹悶譫狂諸症。
秦艽 赤芍 知母 貝母 連翹(各一錢) 薄荷(七分) 柴胡(一錢五分) 丹參(五錢)
加人中黃三錢,煎。
黃連梔子湯 大寒 治時疫上膈結熱。
黃芩 梔子 連翹(各一錢五分) 黃連(六分) 青蒿 薄荷(各一錢) 甘草(七分)
消毒飲 寒散 治時疫憎寒壯熱,頭面頸項俱腫,目不能開,口乾舌燥,俗所謂大頭瘟者。
羌活 防風 黃芩 白芷(各一錢五分) 黃連 射干(各一錢) 元參(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加生薑三片煎。如有痰,加竹瀝、薑汁各半酒杯服。大便熱結者,加生大黃三錢。小便赤澀,加澤瀉、木通各一錢五分。以上各方,銀花俱可加入。
瘧疾
此症寒熱往來,或口苦耳聾,胸滿脅痛,發有一定之候。一日一發者邪淺。二日一發者邪深。三日一發者。邪更深。其症有寒熱平分者,有熱多寒少者,有熱少寒多者。且有先寒後熱,先熱後寒,單熱無寒,單寒無熱者,種種不一,要皆少陽之病。照方服藥,無有不愈。凡瘧疾初起,無汗要有汗,發散為先。若病後汗多,亦宜兼斂汗。久而不愈,則不必計其瘧疾,均宜服六君子、補中益氣、附桂地黃湯等補劑。
瘧疾列方
小柴胡湯 涼 治瘧疾初起,凡氣血和平之人,非虛弱者均宜服。平日胃寒者,去黃芩。
柴胡(三錢) 黨參(去蘆) 半夏(制) 黃芩(各一錢五分) 甘草(七分)
加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如無汗,加蘇葉二錢,防風一錢。汗多,加酒炒白芍一錢五分,桂枝七分。脅脹或痛,去紅棗,加煅牡蠣粉一錢五分。腹痛,去黃芩,加酒炒白芍一錢五分。小便不利,加茯苓二錢。口渴加葛根二錢,麥冬二錢。熱多加知母一錢五分,貝母二錢,或再加生石膏二錢。單熱者亦然。若欲速愈,此方三服後,加酒炒常山三錢以截之。
小柴胡加減湯 微熱 治寒多熱少,或單寒者。
柴胡(二錢) 黨參(去蘆) 半夏(制,各一錢五分) 肉桂(去皮,另燉,三分) 炙草(七分)
加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如汗多,去肉桂,加酒炒白芍一錢五分,桂枝七分。口渴加葛根,麥冬,各一錢五分。無汗腹痛脅脹或痛,加減同前方。
柴胡參歸湯 散兼補 治虛弱人瘧疾初起。
黨參(去蘆) 半夏(制) 歸身 紫蘇(各一錢五分) 柴胡(二錢) 陳皮(一錢) 炙草(一錢)
加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有汗去紫蘇。糞溏去歸身。其餘加減,與第二方同。
附桂二陳湯 熱 治寒瘧寒多熱少,腰足厥冷,或單寒者。
陳皮(一錢) 半夏(制) 茯苓(各一錢五分) 肉桂(去皮,另燉,三分) 附子(制,六分) 炙草(一錢)
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
柴胡六味地黃湯 補 治久瘧熱未退,而口乾唇焦者。
熟地(五錢) 淮山(二錢) 柴胡 萸肉 茯苓 丹皮(各一錢五分) 澤瀉(鹽水炒,一錢)
白朮湯 補 治久瘧未愈。
白朮(淨一兩)
加生薑五大片煎,寅時一服,渣再煎,病將來時又一服。
補中益氣湯 補 治久瘧未愈。
黨參(去蘆,二錢) 炙耆 白朮(淨) 當歸 柴胡(各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升麻(蜜炙,三分) 炙草(一錢)
加生薑一片,烏梅二隻煎。
六君子加味丸 兼補微攻 治久瘧成症癖,結於小腹上,名瘧母者。
黨參(去蘆,米炒,五錢) 白朮(淨,六錢) 龜甲(醋炙,八錢) 莪朮(五錢) 半夏(制,三錢) 茯苓(三錢) 陳皮(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
共研細末,加木香末一錢五分,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錢,白湯下。
汗症
此症有自汗,有盜汗。自汗者陽虛,陽虛則表不固,治宜實表補陽。盜汗者陰虛,陰虛則血必熱,治宜清火補陰,此其大法,固不可不知,然亦有不盡然者,須辨而治之。又云:因於熱者,所出之汗必熱。因於寒者,所出之汗必冷。
汗症列方
白朮散 治自汗盜汗。
白朮(淨四兩) 浮小麥(三兩)
同煎半日,去小麥,取白朮切片,焙乾為末,每服二三錢,仍煎小麥湯調下。若小兒則以飯蒸黃耆煎湯,量兒大小與服。忌蘿蔔、辛辣、香炒等物。
牡蠣飲 和 治體虛,或病後津液不固,常覺自汗。
黃耆(炙,三錢) 牡蠣(煅淬酸中,二錢) 麻黃根(去淨節,二錢)
加浮小麥一錢五分,同煎。
玉屏風飲 補 治自汗。
黃耆(炙,一錢五分) 防風(一錢) 白朮(淨炒,二錢) 加生薑二片煎。
參麥湯 補微涼 治熱傷元氣,肢體困倦,氣短口渴,汗出不止者。
生黨參(去蘆,五錢) 麥冬(去心,三錢) 五味子(三錢)
水煎。
黃耆六一湯 補 治表虛自汗。
黃耆(炙,六錢) 炙草(一錢)
水煎。
加味歸脾湯 補 治陰陽俱虛,自汗盜汗,怔忡不眠,煩躁等症。
黨參(去蘆,飯蒸,二錢) 黃耆(炙) 棗仁(即炒杵) 麥冬(去心) 白朮(淨炒) 白芍(酒炒) 歸身(各一錢五分) 遠志(去心,四分) 龍眼(淨肉,一錢) 北味(六分) 炙草(七分)
耆附湯 熱補 治陽虛自汗,其人常惡寒者。
黃耆(炙,四錢) 附子(制,一錢)
水煎。
參苓散 補 治睡中汗出。
黨參(去蘆飯蒸,七錢) 棗仁(即炒杵,四錢) 白茯苓(五錢)
研末,每服三錢,米飲調下。
當歸六黃湯 寒兼補 治陰虛發熱,其人常有盜汗者,甚驗。
黃耆(炙) 當歸 熟地(各二錢) 黃芩 生地 黃柏(各一錢) 黃連(六分)
酸棗仁湯 補兼寒 治心虛不固,盜汗。
黨參(去蘆) 棗仁(炒杵) 白芍(酒炒) 黃耆(飯蒸) 當歸 生地(各一錢五分) 茯苓(一錢) 黃柏(七分) 知母(一錢) 北味(六分)
勞倦內傷
此症由飢飽失時,或勞倦過度,以致脾腎受傷。忽然發熱,怠惰嗜臥,懶於言語,亦間有頭痛,惡寒者,非外感也。外感之惡寒,雖近烈火而不休。內傷之惡寒,得就溫暖而即解。外感之自汗,聲高氣壯。內傷之自汗,氣短聲微,外感之發熱,頭痛,晝夜不止。內傷之發熱,頭痛,則有止期。以此辨之。庶不至誤。
勞倦內傷列方
補中益氣湯 補 治虛弱人,勞倦發熱。
黃耆(炙) 黨參(米炒,去蘆,各一錢五分) 白朮(飯蒸) 歸身(各一錢) 陳皮(六分) 升麻(蜜炙,四分) 柴胡(六分) 炙草(七分)
加生薑一片,紅棗二枚煎。
溫胃飲 溫補微散 治勞倦內傷,平素臟寒,而兼略有外感者。
黨參(去蘆,米炒) 白朮(淨炒,各一錢五分) 歸身 防風(各一錢) 陳皮(五分) 乾薑(六分) 炙草(七分)
加生薑一片,煎。
四君防風湯 補兼散 治勞倦內傷外感者。
黨參(去蘆,米炒,二錢) 白朮(飯蒸,一錢五分) 防風 茯苓 荊芥(各一錢) 炙草(七分)
加生薑一片,紅棗二枚煎。
當歸防風湯 補兼散 治勞倦內傷,血虛外感者。
黨參(去蘆飯蒸) 淮山(各一錢五分) 當歸(二錢) 防風 荊芥(各一錢) 炙草(七分)
加生薑一片,紅棗二枚煎。
癆瘵
凡人內傷元氣者,無非虛損之症。至於虛損之深,即成癆瘵。或骨蒸,或干嗽,或吐血,吐痰,營衛俱敗,尪羸日甚,積漸而來,以致本末俱竭。此症切不可服寒涼藥,萬一要服,多不過三兩劑,即當溫補。不然則難救。此症由色傷者居多。
癆瘵列方
瀉白散 微涼 治火氣乘金而成痰嗽者。
桑白皮(二錢) 地骨皮(一錢五分) 甘草(七分)
水煎。
地骨皮散 補微涼 治陰虛火旺,骨蒸發熱,日靜夜劇者。
熟地(四錢) 當歸 丹皮(各一錢五分) 川地骨(二錢) 川芎(一錢)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
通關飲 微涼 治肺痿,聲嘶喉痹,咳血煩躁者。
黃柏 知母(各一錢五分) 肉桂(去皮,另燉,六分)
水煎。
四生丸 涼 治陽盛陰虛,血熱妄行,或吐或衄者。
生地 生艾葉 生柏葉 生荷葉
共搗成團,如白鴿蛋大,曬乾,每服一丸,滾湯化下。
秦艽扶羸湯 微涼兼補 治肺痿,骨蒸癆嗽,或寒熱往來,聲啞自汗,體虛倦怠者。
黨參(去蘆) 秦艽 紫苑 川地骨 柴胡 當歸(各一錢五分) 鱉甲(醋炙,先煎,四錢) 細甘草(六分)
潤神散 補微涼 治癆瘵,憎寒壯熱,口乾咽燥,疲倦,煩躁自汗。
黨參(去蘆) 黃耆 麥冬(去心,各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 竹葉(六分) 炙草(七分)
加浮小麥一錢煎。
清骨散 寒 治骨蒸癆熱。此症亦有暫服石膏方寸匕,以熱退即止者。
秦艽 青蒿 知母 川地骨 胡連 鱉甲(童便炙,各一錢) 炙草(五分) 銀柴胡(一錢五分)
五味子湯 補 治腎水枯涸,口燥舌乾。
黃耆(一錢五分) 黨參(去蘆,一錢) 北味(五分) 麥冬(去心,六分) 炙草(三分)
水煎。日夜服數劑。
聖愈湯 補 治一切失血,或血虛煩渴,燥熱,睡臥不寧等症。
熟地(四錢) 川芎(一錢) 黨參(去蘆,飯蒸) 黃耆(各二錢) 白芍(酒炒) 歸身(各一錢五分)
六味地黃湯 補 治腎精不足,虛火上炎。
熟地(四錢) 淮山(二錢) 萸肉 茯苓 丹皮(各一錢五分) 澤瀉(鹽水炒,一錢)
水煎。加肉桂三分,制附片七分,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少思飲食。
獨參湯 補 治元氣虛而不支,大汗大下之後,及吐血,血崩,產後血暈諸症。
高麗參(去蘆,飯蒸,米拌炒,一兩五錢)
水煎。
當歸補血湯 補 治血虛身熱。
黃耆(炙,七錢) 當歸(一錢五分)
水煎服。此方再加當歸一錢五分,治曾經失血,發熱面赤,大渴。
六君子湯 補 治脾胃虛弱,痞滿痰多。
黨參(去蘆,米炒) 白朮(飯蒸,各二錢) 半夏(制) 茯苓(各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炙草(八分)
加生薑二片,紅棗二枚煎。如氣虛腫滿,痰飲結聚,脾胃不和者,加砂仁五分,藿香一錢五分。
歸脾湯 補 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或健忘怔忡。
黃耆(炙) 黨參(去蘆,米拌炒) 白朮(飯蒸,各二錢) 遠志(去心,五分) 當歸 棗仁(即炒杵) 茯神(各一錢五分) 木香(七分) 龍眼(淨肉,六分) 炙草(五分)
保元湯 補微熱 治氣血虛弱。
黨參(去蘆,米炒,三錢) 黃耆(炙,二錢) 炙草(一錢) 肉桂(去皮,另燉,二分)
水煎。
耆附湯 熱補 治汗多而畏寒者。
製附子(一錢) 黃耆(炙,四錢)
水煎。
獺肝散 和 治鬼疰,傳屍,癆瘵。
獺肝一隻(陰乾)
研細末,每日溫湯調服二錢,日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