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四同卷之四
3个月前 作者: 季本
浙东后学季本</a>辑录
象彖爻下传
说见上传
山下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建安丘氏曰:山下有泽,其中必虚,虚则山泽之气通,而感应之理以生。君子观虚而能感之象,而以虚受人。人之一心,其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虚故也。苟以私意实之,则先入者为主,而感应之机窒,虽有至者,皆得之而不受矣。故山以虚则能受泽,心以虚则能
受人。今按:受人,即物来顺应之意,以感言也。唯虚,然后有感。心著于物则不虚,故于人事之交,拒而不受矣。
右咸象传。
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咸之训感,古义也。后儒有谓咸以无心而别于感,则其为说亦赘矣。柔上刚下,谓兑之阴居上,艮之阳居三,即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而万物萌动之意。二气,谓阴阳也。阳感阴应,六爻皆有相与之情。不言山泽通气者,以气之相交言也,皆所谓咸也。此释卦名
义。
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说,音悦】
止者,德之能贞静者也;说者,德之能感通者也。虚中</a>之感,所以能亨。此释亨利贞之义。艮为少男,兑为少女,男女之情,少者最切。男先于女而下之,则所感于女者尽其诚矣。既有以得之,则女之应感,其诚岂有不至哉?人心感应之诚,类皆如此,所以为通而吉也。此释取女吉之义。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天地感,感其生物之心也。人心,以圣人之心言。圣人之心所感,与天地之所感者同。万物化生,天下和平,皆言其应也,故观圣人之所感,而天地之情见矣。万物因天地之感而化生,故并言之。此广咸义。
右咸彖传。
咸其拇,志在外也。
说体在外,所以为感。初与四相应,而即先有感,则志在于外,非所以立静虚之体也。
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顺,顺应也。顺应,则虚中之感,无所隔碍,何害之有?
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处,上声】
止虽不动而处,然九三既随阳党之盛,动而不止,则亦不得为处矣。志在随人者,谓随阳而动也。下,谓执之使下,止而不进也。如此,则得心体之正,而可以立寂然不动之基矣。
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悔而不改,然后为害。悔亡,则所感何有于害哉?未至于不思而得,犹为往来所动,则未为充实而有光辉之大也。
咸其拇,志末也。
末,无也,谓无心于感,即何思何虑之意。然天下和平之化,皆在于此。
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草庐吴氏曰:滕、腾通,犹播也。
右咸爻传。
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雷风,说见彖传。以其交相为用,乃必然之理,故以为恒。立不易方之义,盖因恒而起耳,于象旡相关也。立者,常道之主也。方,道之方所。吾心之至善,本无定位者,但以立言,则有一定之则,故以为方。不易,乃所以
为恒也。平庵项氏曰:立不易方,方之所在,则立焉,非一方也。
右恒象传。
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
刚上柔下,阴阳之定位也。以初、四两爻言,刚上,阴中之阳也;柔下,阳中之阴也。阴阳之交在此,以卦变言也。风起于下,雷动于上,一时同行,相与为用,即说卦传雷风相薄之意。若雷在下而风在上,则风散而与雷不交,无相与之情。人闻雷而不闻风,风在雷上,非所常见也。以卦象言也。巽者,动之体;动者,巽之用。巽
以动行,则用因体立,以卦德言也。刚柔皆应,一卦之刚柔也。六爻皆应,则其情无有不专一者,以卦体言也。四者,皆一定不易之理,乃常道也,故以释卦名义。
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
贞者,可久之道也。不贞,则久非其道而有咎矣。天地之道,恒久不已。此明久于其道之意。或曰:此二句当在下节日月得天之上。终则有始者,不已之意也。已,则至终而止。终而复始,然后为不已。程子曰:天下之理,未有不动而能恒者。动,则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
穷。凡天地所生之物,虽山岳之坚厚,未有能不变者也。故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唯随时变易,乃常道也,故云利有攸往。明理之如是,惧人之泥于常也。此释卦辞。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日月之得天,四时之变化,此即天地之道也。照,照物也。成,成物也。此天地之化成也。观其所恒者,观圣人之恒也。天地万物之情义,见咸彖传。此广恒义。
右恒彖传。
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恒,当以贞为主,则巽初之阴,乃其宜也。然贞非执一之谓,初即执之太甚,则当其始求而已深矣,非贞之道也。
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虽阳刚,足以致悔。然居中位,则其才能久于中,而悔之所以亡也。
不恒其德,旡所容也。
德不恒,则人无所容,故承之羞也。
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位,谓四,为不中之位,位不中则易于动矣。
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一,指五言,从一阴之所以为贞也。制义,则能知变,非执一之恒矣。
振恒在上,大旡功也。
九四之田无禽,以动而旡功也。至六至,则恒德成矣。上六犹复有动,则并其前功而弃之,故曰大无功也。见恒之以静为贞,而以动为戒者如此。
右恒爻传。
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远,于原反】
天下有山,阳能止阴于下而脱然高上,不为所陵之义,遁之象也。恶,谓严声厉色以绝之也。严者,庄敬自持也。严,则德成可畏而人敬之。严而不恶,则乐易可亲,虽小人亦必感化矣。圣人之所谓远小人者,非终绝之,乃所以化之也。
右遁象传。
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自浸而长也。【长,展两反】
遁而亨者,遁中已有隐藏善处之术,故能即亨也。刚当位,以九五言;应,以六二言。阳刚当五,可以有为,而所应者二,则因阴长之势而顺以处之,顺时而行,即是以遁道处世也。此释亨义。浸而长者,谓二阴也。二阴方长,不可大有所为,唯当以贞而顺二阴之势以处之,则所以为贞者亦小利也。此释利贞之义。
遁之时义,天矣哉!
遁之时,当以阴长为戒,见其义之所系者大也。
右遁彖。传
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当阴进之初,而即无所往,则其后不危矣,何灾之有?
执用黄牛,固志也。
固,因执而言。志者,小人本善之心,因黄牛而言。
系遁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惫,蒲拜反】
惫,疲极也。去小人而过于用力,故有疾而惫也。不可大事,即小利贞之意。
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君子好遁,其心一于党阳也。言小人否,以见居阴位而与阳为党者,唯君子能之。
嘉遁贞吉,以正志也。
遁虽嘉,未免与人混处。然谓之贞,则其志正矣。
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
德至于自然,则不疑其所行矣,故曰无所疑也。
右遁爻传。
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雷之威震而在天上,奋击而任其所行,大壮之象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君子以自胜为强,履礼,即集义之事,所以养德义之勇,而大之所以壮也。非礼弗履,则贞在其中矣。
右大壮象传。
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
乾至刚而震动于上,则能勇往直前,阳之所以为盛也。此释卦名义。
大壮利贞,大者正也。
大者正,谓阳当本于贞也。此释卦辞。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正大者,正其大也。天地之大,不过正而已矣,见贞为大壮之体也。此广大壮之义。
右大壮彖传。
壮于趾,其孚穷也。
初九之诚,本能弗用,但征则用壮太早,其诚在初而即尽耳。
九二贞吉,以中也。
二阴在中,贞由静得,故虽以九居之,而亦不失为正也。
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言君子罔,以见小人之不能,而当以君子为法也。
藩决不羸,尚往也。
尚往者,进而不已之义,言阳盛则势不可遏也。
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不字,似宜作得,与噬嗑六五传得当义同。若以为不当,则与爻辞无悔之义全不相恊矣。
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不详者,谓不详审而轻于触藩,此宜有咎者也。知难而退,则反于吉而咎不长矣。
右大壮爻传。
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出地上,则显于天下,与晦其明者不同矣。自昭者,尽其在我之辞,言晋之事功显著,虽其太极于天下,亦不过自明其在我之明德而已。岂己德之外,别有所谓明德哉?
右晋象传。
晋,进也。明出地上。
进,进而在位,以为时用也。明出地上,则其明显矣。此释卦名义。
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藩庶,昼日三接也。
顺丽,以二体之德言,大明则畅美而大发其光矣。柔进,以六五之变言。上行,则得位而大行其志矣。盖柔顺者,地道也,臣道也,能尽臣道而著明功,所以多受大赐而显被亲礼也。然则得君之宠遇,岂无功德者所能冒滥哉?
右晋彖传。
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旡咎,未受命也。
独行者,守己之意,不轻进则不干人,其正如此。未受命,初居下而未有官守之命也。
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六二以中正之德,至于九五而成,则以中正受介福矣。
众允之,志上行也。
志上行,则五之得位而大明其德者,盖本于此矣。
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四在离体,虽亦可贞,但以九居之,处非其位,则阳刚非臣道之宜矣。
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往有庆者,谓往则成功而获宠也。苟以失得为心者,安能如此?
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道未光者,谓晋用则有争进之失,未为全美也。此即贞吝之意。
右晋爻传。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明入地中,明晦之象也。莅众,谓临民。明夷之时,不但处乱世事污君,当晦其明而已,于莅众无不皆然。盖时当晦而用明,则为人所疑忌而取祸必矣。故用晦而明,乃善处乱民之道也。
右明夷象。传
明入地中,明夷。
明入地中,卦象也。此释卦名义。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难,并如字】
离为内卦,内文明也;坤为外卦,外柔顺也。此以卦德言。明在内而顺在外,即晦其明之意也。蒙,冒也。大难者,大难应之事也。文王当</a>纣之时,事之难处,莫有大焉者也,不但羑里一囚而已。此以卦之全体言文王之晦明,以发艰贞之义。以柔顺之德而晦文明,即所谓贞也。内难者,其心有难处之事,而晦明□□也。晦明而明在内,即志之正也。晦而在内者不明,则不得为贞矣。先儒谓箕子当纣之时,身处其国,内切近其难,为内难,则似以内难为家祸也。殊不知所谓艰者,正以心之难处言也。此以六五一爻言箕子之晦明,以见艰贞之意。盖文王全体卦德则不言贞,而贞在其中。若箕子,则自卦位而言,至于六五,其德始成,故以六五为贞,而虽晦不失其明也。欲人当以艰为贞而晦其明耳。此释卦辞。
右明夷彖传。
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义欲速去,故不食也。见其去亦可以少迟也。
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柔则能与坤为党,而顺得其中正,则有则矣。
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志之大得,以明而言。其未尽之意,则在不可疾贞耳。
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获心意,谓本爻之心欲自晦也。先儒皆指六五言,失之矣。
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明不可息,则所晦之明贞中者也。
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照四国,以明之本体言也。本体之明照皆有,则无有不分明者。则,即明所当然之则也。晦而入地,则所谓则者皆不见矣,故曰失则。盖但言其晦耳,非谓心之无则也。
右明夷爻傅。
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中溪张氏曰:火炽则风生,而火者风之母也。君子知风自火出之象,则知风化之本自家而出,而家之本又自身而出也。夫身之所出,唯言与行,言行相顾,则其身修。身修,则家齐国治天下平矣。此知风之自也。今按:言有物者,实而不虚也;行有常者,久而不息也。
右家人象传。
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a>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
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阳居五,在外也;阴居二,在内也。男女,尽一家之男女而言。天地之大义,不过阴阳男女之分耳。彖虽以男并言,而意宵先在女正。盖齐家之道,自刑于寡妻始也。王辅氏曰:家人之义,以内为本,故先说女。亦此意也。此释利女贞之义。严君,指父,以其为修身教家之主,而专严有君道焉,故谓之严君。严君之所以为教者,亦不过自正其男女而已。父母者,男女之尊称也。由主家者而言,则曰父母。一家之父子兄弟,化之莫不各尽其道,而其为夫为妇皆得其正,是一家男女
之正,其本在于严君也。家道之正如此,天下安有不定乎?正,即贞也。此因利女贞而推本言之。主家之道贵严,故卦中四阳爻皆有严义。
右家人彖传。
闲有家,志未变也。
程子曰:闲之于始,家人志意未变动之前也。志变而后治,则所伤多矣。
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柔在中,有顺意;在阳下,有巽意。顺巽,则能从夫。所谓贞吉,者如此。
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悔而趋吉,虽有嗃嗃之失,而妇子不至于嗟欢,亦未为失也。严酷太甚,而至于伤恩生怨,则见其失治家之节矣。
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以阴居阴,柔而得正,又在巽体,有顺道焉。且四为近君之位,而六于位为当,此其所以能兴家而成王业也。
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程子曰:王假有家之道者,非止能使之顺从而已,必
致其心化诚合,夫爱其内助,妇爱其刑家,交相爱也。能如是者,文王之妃乎?若身修法立而家未化,未得为假有家之道也。
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反身,谓言有物而行有恒,即有孚之实德也。如此,则威非刑威之威矣。见治家之道,以正身为本,而不怒之威乃为可畏也。
右家人爻传。
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火气炎上,泽水润下,两相乖睽,故名为睽,睽则异矣。
然必以同处之,然后异者可合,故曰同而异也。盖天下之物,本同一理,得其理之同,无不可以感通者。但万物之生,各一其性,情有所隔,则为睽耳。睽之为卦,合异为同之道也。
右暌象传。
暌,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动者,阳也。火之动,其性从上炎;泽之动,其性从下润,是阳之动同,而从于上下者不同也。二女者,兑之阴为少女,离之阴为中女。同居,同处一家也。少女行事于内,中女行事于外,志各有在,是女之居同而行于
内外者不同也。皆睽象也。此释卦名义。
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说,音悦】
处睽,当用柔道。说,亦柔道也。说丽乎明,以二体之德言,是以柔道而求其明之美也。柔进上行,以六五言,上行则得位而志行矣。得中应刚,以六五应九二言,是以柔而用刚也。其所重皆在于柔,小事之意,盖在于此。至于暌合而吉,则在明之能察而群疑亡者见之。此释卦辞。
天地暌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暌而其事类也。暌之时用大矣哉!
天地之暌,以闭塞之时言;男女之暌,以乖忤之时言;万物之暌,以隔绝之时言。然天地本以生物为事,其事同也;男女本以相得为志,其志通也;万物本以群聚为事,其事类也。盖天地、男女、万物虽有暌时,而其理本未尝不合。因其理之本合者而合之,是暌之时为用甚大如此,岂可终于暌而已哉?此广暌义而赞其大也。
右暌篆传。
见恶人,以辟咎也。【辟,音避】
辟咎,义与离初九传同。
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委曲处睽,非枉道求合者,故曰未失道也。
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刚,指九四。
交孚无咎,志行也。
九四初交离体,明犹未能尽察所疑也。然与上九交孚,则有党而志行,终能察矣。
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睽合,然后可以为有庆,盖指上九遇雨而言矣。
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群疑,谓所疑者多,本载鬼一车而言也。
右暌爻传。
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中溪张氏曰:山上有水者,润谷之泉,山石碍而止之,不能流行,其象为蹇。孟子</a>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此君子所以反身修德也。今按:反身修德,即见险能止之意,一言尽处险之道矣。
右蹇象传。
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难,乃旦反】
险在前则难行,故曰难。能止者,退而反身之意。此柔道也。盖险在前用刚道,则进而犯难矣。止体一阳,明之不息者也,故能止而为知。见险能止,言不入于险也。此释卦名义。
蹇利西南,往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
得中,指五言。以柔道处蹇,则止体之阳,往至九五成德之地,乃得中而可以有为也。若用刚道,则所行不通,而其道穷矣,安能成德哉?大人,九五所成之中德也,至于上六而始利见,则谓大人之德至上而得行。得行,则成治功,故曰往有功也。贞者,贞静之体,即柔道之无为者也。吉,亦以上言。蹇诸爻皆不言吉,唯上一爻言之,则贞吉者本因上而言也。蹇自二至上,诸爻虽皆当位,而正之可以言吉者则唯在上,故当位亦以上言也。蹇至极而后能有为,故彖辞皆取义于上。往,进也,皆蒙西南而言进德之事,故往则得中,往则有功。进而至此,何蹇之可言哉?
蹇之时用大矣哉!
言人不可困于蹇,而当大其用也。
右蹇彖传。
往蹇来誉,宣待也。
待时而用,则名誉彰而可以不失望也。
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当蹇而犯难以行,则有尤矣。唯其能止,则其后相得,尚有可行之时,终必免于尤也。
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自反之道,本心之所安,故曰内喜之也。
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六四当位,言其柔也。然连合于三,柔而有刚,故曰实。
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阳刚之才,本大可以有为。然非以中节之,则为东北所胜,而道穷矣。中,得中也。来,则以柔道节刚之过,而成中正大人之德矣。
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内,谓内卦止体。上六德硕,亦以来反于身,而志在内体之止也。贵,止九五为大人也。阴至于上,虽德已极大,亦必待阳而行,然后有功,故曰从贵。
右蹇爻传。
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雷动乎上,雨降乎下,则郁结之气解矣,故以为解之
象。赦,谓赦免;过,谓误失;宥,谓宽宥;罪,谓故犯。过轻则赦,罪重则宥,此即利西南之义也。若求其过恶,则用东北而非无所往矣,恶能使人心之相安哉?
右解象传。
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
在险之中,必有疑畏,动则能散,所以为解。此释卦名义。
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
彖有无所往一句,以其即西南之意,故以解利西南
一言蔽之。往得众之往,即有攸往之往。有攸往,然后可以解疑而得人心之孚也。刚道复于心,在中之义也。此以九二言。有攸往夙吉,即九二之田获三狐而贞吉也。疑解,则得众而有功矣。此释卦辞。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解之时大矣哉!
此广解义。天地由解而成功,故赞其大。草庐吴氏曰:甲,谓壳释包裹,未生之萌芽在内;拆,谓送开而生出也。天地之气既解散而当春雷雨,则物之郁结于地中者,亦皆解散而生出也。解之时,所以为大也。
右解彖传。
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刚,指九二。际,交接也,谓初与三相比也。
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得中道,即彖传来复之得中也。
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丑,即羞吝之意。戎,兵也。致寇,则必有兵矣,故曰致戎。自我致之,则往在我而不在人,将谁咎乎?
解而拇,未当位也。
此与位不当义同,但欲以位与下二爻退悖协韵,故
故曰未当位耳。
君子有辞,小人退也。
小人退,谓化为君子,不敢为不善,犹言不仁者远也。
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悖,谓悖道而为乱也。解悖,则悖者去而人心解矣。
右解爻传。
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土自下壅而为山,则其下汇而为泽,此深下增高,损之意也。惩,戒也。窒,塞也。人之最难制者,唯忿与欲。盖境逆则有忿,境顺则有欲,忿则必至于危,故当惩,惩
者,思其难也;欲则必至于绝,故当窒,窒者,遏其流也。有忿而后惩,有欲而后窒,此非禁于未发之豫,在损之时,当如此也。忿欲者,人欲也。损人欲,所以益天理也。忿欲,皆因乾刚之本在三者而言。损以益坤之上,则为止,止则能惩窒,所谓损也。先儒谓观山之象以惩忿,观泽之象以窒欲,则恐象不在此耳。
右损象传。
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上行之上,时宁反】
下指三,上指上。损下益上,以修德言,谓损下体过刚之阳,而益上体不足之阴,则人欲去于下,而天理反
于上矣。损主于灭,损之又损,以至于尽也;益主于增,益之又益,以进于高也。始学求益之功,全在于损,故卦以损名。先师阳明子谓: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正此谓也。此释卦辞。
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应,于证反】
损,至六五而德成,至上九而往利,其工夫全在于损。损所成之德,有孚而已。有孚,则其诚可交于神明,故所用虽止二簋可也。盖损之时,但得复本心之诚,则
不必用丰盛之礼,故二簋之用,应损之时者也。损刚益柔,明二簋应有时之义。损刚,损乾三爻之刚也;益柔,益坤上爻之柔也。时当如此,此所以归于天理之质而为损也。此释卦辞。
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盈者,有余也;虚者,不足也。阳有余则时当损,不足则时当益,故损者,所以损阳之有余也;益者,所以益阴之不足于阳也。随时盈虚,以为损益,乃天道亏盈益谦,自然之理也。此因上文损刚益柔之言,而广损义○损、益二卦,皆主修德言,非损民益民之谓也。下有
余则损下,上有余则损上,因其盈虚之势而进退之,皆损刚以益柔也。下就其所履处而言,上就其所见处而言。凡人之德行,皆以阳刚主之,阴柔不过顺之而已,故下体刚有余,则下一面事必流于忿欲,而在上高明之地,阴柔无制而牵扰矣。损之九三,阳刚在下,不中者也,故损之以益上。既益,则又恐偏系于益而过于高大也,故上体则有余,则是上一面之事,必入于骄矜,而在下践复之地,阴柔无制而懦弱矣。益之九四,阳刚之在上而不中者也,故损之以益下。损益,皆损刚益柔,见刚不可太过,而柔之不可无刚也。
以刚为主,故就刚而言损益。损益,义有浅深。损者,始学而求精之功也;益者,既学而益精之功也。学必人欲尽去而后至,故损益皆言损之之道。但始学者就其入德而言,则其功在损,故谓之损;既学者就其成德而言,则其功在益,故谓之益。
右损彖传。
已事迁往,尚合志也。
尚,上也,言欲上进而合于外卦损刚益柔之志也。与四相应,盖以四言。
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中,则志之所存者皆天理之正,故不必损也。
一人行,三则疑也。
心体杂乱则生疑,疑则贰而不一矣,故文言传特发致一之义。
损其疾,亦可喜也。
喜,与九五元吉之元意同。但四未至于成德,则仅能有喜而得免于咎耳。
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六五本旡意于益,而上九之益及之,故致元吉,是上九之所祐也。
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得臣旡家,则其志大行矣。唯德至于益者能之。
右损爻传。
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攺。
雷不得风,则无以散其奋击之过,是风有益于雷也。六子之中,并能相益,独取风雷者,盖卦有此象,取以明义耳,岂可以象尽卦意哉?求益之道,莫大于迁善改过。迁善者,见善即迁,不待于有过也;攺过者,有过即改,同归于为善也。此是成德工夫。盖已密而益求其密之事也,视惩忿窒欲为精矣。
右益象传。
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下下,上,遐嫁反;下,如字】
损上益下,谓损上卦四爻之刚,以益下卦初爻之柔。刚为柔主,盖损高明之过而就践履之实也。所益在下,益则进而不已,不已则惠之及民者无疆,而民之说亦无疆矣。自上下下,巽以就下也。惠民之德,由此而进,民所以有旡疆之说也。大光者,大而有光,民说无疆,故其道大光也。盖至此而为九五之有孚惠我德矣。此释卦名义。
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
益之为义,虽损四益初,实以九五阳刚中正为主。六二亦以中正而比于初,则六二之德已能益矣。进至于五,能惠人心而道大光,所谓利有攸往也。盖九五之中正,与六二之中正相应,故言有德泽及人之庆。木,巽象。先儒或以木道兼震巽,震阳木,巽阴木。则易中于震但取象于雷而以动言,未有取木象者。唯巽则多取象于木,如涣之乘木有功,中孚之乘木舟虚,皆言巽也。此言利涉大川,义亦在巽,盖动而以巽,然后能涉险耳。巽乘震,故能行。草庐吴氏曰:二之中正,
往应五之中正,阴阳会合而有庆也。上体巽为木,下体震动为行,木之行动者,舟涉大川也。此释卦辞。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地流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施,始豉反】
益主于进,进则不已,已则有疆矣。日有所进,何疆之有?唯动则能进,唯巽则能无疆。书云:唯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与此意同。盖言进德也。天施,损乾刚而下施也;地生,益坤柔而上生也。方,所也。无方,犹无疆。言天地之益,生物无疆,乃其时之流行不已而成岁功者也。益道之日进无疆,所以能使民说无疆者,亦
在于此。盖四曰时之流行不已者同功矣,故曰与时偕行。此广益义。
右益彖传。
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厚事,言任事之重也。初当未用之位,则所谓大作者非任事也,故其言本天理之生于心者而以元言。
或益之,自外来也。
外,谓六四。损四之阳以益初之阴,以刚易柔而为益,六二之得益,因之,本初而言,故曰自外来也。
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天理,人所固有之德,当凶事而亦不能动,福之所以为益者如此,不过存其所固有耳。益,长裕而不设,岂能有所增益于此德之外哉?
告公从,以益志也。
益志者,谓损上,亦九之志而尝益下也。
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大得志,谓道大行而有以致民说也。
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偏,倒也,指立心勿恒而言。偏辞,犹云言其偏也。人不以其为有德而击之,则以其偏故也,所谓僻则为天
下聊者是也。祸自外至,故曰自外来也。
右益爻传。
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上,时掌反;施,始豉反】
草庐吴氏曰:凡海岸之上,皆天也。海水涌起,高数十丈,是为泽上于天。堤坏而河水泛滥,谓之河决;海水涌起而高出虚空,谓之海决,故泽上于天之卦名为夬。今按:泽上于天,但可以其决堤取象而为夬,夬之本义则不在是也。施禄及下,言以恩结人心,使五阳合志,即所谓孚号也。居,存诸心也。忌,畏也,栗栗危惧之意,即所谓有厉也。当决之时,君子所以刚决者如
此,则党与盛而自治严,不劳余力而小人自尽,何待威武之加而后去哉?泽有润,象禄之施;乾能惕,象德之忌。盖假象以明义,义在决堤之外矣。
右夬象传。
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说,音悦】
刚决柔者,五阳决去一阴也。然其为决,主于自治之严,而不可有一毫退缩之意,非欲以威武而决胜也。顺阴已退之势而待其自尽,则不劳己力,所以与决为和。健说,德也;决和,德之用也。健故能决,说故能和。此释卦名义。
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长,展两反】
柔乘五刚,谓阴尚发扬于上也。此但言阴之未尽耳,非谓其罪可以暴扬也。孚号众阳,使之一德,而常有危厉之心,则虽危而治己者严,小人无由得进,皆将化而为善矣。人化,所以为光也。所尚,一阴在上也。一阴将穷,故不待即戎也。刚长者,谓五阳虽盛,尚有一阴而刚长之势未终也,但止而不进,则不能造其极耳。往而不息以决之,然后成纯乾之德而为有终矣。○进齐徐氏曰:夬以盛进之五刚,决衰退之一柔,其
势若甚易然,而圣人不敢以易而忽之,故于夬之一卦下,宁深切其道,贵审而不贵迫,所以周防戒备者无所不至。俾小人自知恶大罪积,不可久居其上,而甘心于退屈,众刚从而决之,则不劳余力,一决而为乾矣。故虞朝之去四凶、周室之诛三监,蔼蔼贤才之盛,无复与胜之忧,是得决之义也。后世众贤在位,得时得君,其始未尝不欲去小人以除君侧之恶。大抵不知夬夬之义,而勇于一决,机失事败,称乱相寻,卒贻众君子之害,而家国从之者,何可胜数,可不戒哉!
右夬彖传。
不胜而往,咎也。
初阳速于一决,岂能胜乎?而趾必欲前,是不胜而往也。
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此以有戎勿恤为句,黄东发据之,遂谓爻辞莫夜当属惕号,而不取程朱以惕号为句之说。殊不知爻传之言,本摘要而从略也。如此类者,亦多矣。
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云终无咎者,要其终能决去小人而言也。
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位不当,则心有所蔽,故聪不明。
中行无咎,未光也。
一阴犹在,咎之由也。至上六之阴皆尽,然后其德始大。则五虽中,犹未为光也。然得免于咎者,盖在此矣。
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长,久也,因彖辞终字而言。其曰终有凶者,谓当夬之终,阴不决去,则足以致凶耳,岂以终为可常哉?盖冀阳能决之意。○夬六爻皆不言吉,盖决去小人之时,欲人常以危厉为心,而不以吉自安也。
右夬爻传。
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草庐吴氏曰:天下有风,言普天之下,覆焘所及,无一处不有此风也。风徧及乎普天之下,犹君人命令徧及乎四方也。今按:诰命之施,皆委曲以安人心,柔道也。以柔道行之,则其入人也深。若假刑威,则但能使人畏耳,非中正大行之道也。姤一阴初生,当谨微之时,故首及安人心之事,而以柔道之济乎刚者言之。
右姤象传。
姤,遇也,柔遇刚也。
姤,以柔遇刚而为遇,幸阴之得所制也。先儒以邂逅
不期为说,则似非姤义之所切耳。此释卦名义。
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长,展两反】
长,消长之长。阴长则阳消矣,故阳之于阴,当有以制之,不可使长也。此释卦辞。
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天地相遇,亦以柔遇刚言。五阳属天,一阴属地,一阴初生,即建午之月也。当此时五阳在上,物方畅茂,因阴在下而有章,见姤在时之方盛也。中正,以九五言,有中正之德,则不过于刚,而以刚用柔矣。如此则刚
柔皆善。刚遇中正,虽谓之中正,遇刚可也。盖圣人以刚制柔而成化功者如此。姤之时,恐人不知所谨,故以其时义为大。此广姤义。
右姤彖传。
系于金杞,柔道牵也。
此以牵释系义。
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义不及宾,谓至九五方可应用也。
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阴不系于阳,则以阳之过刚欲连,而不能制阴故也。
旡鱼之凶,远民也。
初六在下,民之象也。当姤之时,四居外体,阳刚发用渐大,去初已远,不能制阴,故姤虽以阳包阴之象,而鱼不为四所包也。此即民失所依之义。
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含阳之章者,虽在阴,而中正之德,亦九五之能自含者也。舍,止也,违也,言阳之志虽不欲使阴之进,而有陨自天,乃循环之理,非人所能违也,但当顺其自然而有以制之耳。
姤其角,上穷,吝也。
上穷,则不及九五之中正,而无以含其章,所以可吝也。
右姤爻传。
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上,时掌反】
泽上于地,言泽水涌起于地,而为地所汇也,盖有资地汇之之意。除,简治也,羲与储通,盖修而聚之之谓也。戒,犹备也。除聚戎器,以戒事之不虞,如人之精诚常聚,则先有备,而外物不能乱其心矣。萃德贵有威严,故以戎器为况耳。
右萃象传。
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
聚者,德之聚也,所贵在柔,盖柔能敛阳刚之发散也。顺以说,则柔顺在内,旡所发散,而和说之意自生矣。刚中而应,则刚之发于外者,得柔以为体也。非卦德、卦体本有此柔,何以能聚乎?此释卦名义。
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
享以孝言,谓享祖者也。至庙而享祖者,精诚之聚,莫切于此矣。利见大人亨,以九五言萃,谓其以正而聚也。盖萃非贞静,则无以敛阳刚之发散也。由是所聚
者大,而往无不通,皆诚为之主,以无事处之而已。诚者天之道,故曰顺天命也。顺天命,则其德自进而无为,已起升卦之意矣。此释卦辞。
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天地生万物,以诚之聚而生也。萃之情,于天地之心见之。此广萃义。
右萃彖传。
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心不静专,而为事所感,故曰志乱。
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变,犹乱也。六二之中,本能萃而不变者,但至三犹有不萃之嗟,故于二言未变,以见德未成者,虽中,亦不能保其终不变耳。
往无咎,上巽也。
上,指九四。巽,谓欲顺九四之阳而萃之也。
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以九居四,似可萃者,但于位不中,不可以为当,则萃亦或乱而不免于咎矣。故必至于九五之大吉,而始可言无咎也。
萃有位,志未光也。
志未光者,德匪孚,则未为大其所志也。萃主于立诚,故虽九五而亦以工夫言。不然,安得有未光之义乎?
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未安上者,以在卦终而惧有不萃,故不安也。
右萃爻传。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地中生木,谓根生于地中,而渐升出土也。顺德者,顺刚德之进而不逆也。故以渐而升,则积累自微小而至高大矣。上坤体,故能顺;下巽体,故有积渐。○按:顺,王潇本作慎,朱子亦以为然,唯程子从顺字释之,于
义为是。盖升言其德之所进,非用功之卦,顺之道也。升与萃相因,此二卦者,皆以四阴顺二阳为义。萃二阳在说体,遇上阴而入,其顺在内,静之翕也,翕则所以含之;升二阳在巽体,离下阴而出,其顺在外,动之辟也,辟则所以蔽之。由萃而升,此即中庸</a>至诚无息,以至博厚高则之德也。故萃者,诚之工夫也;升者,诚之充积也。欲求升之工夫,唯在萃耳。
右升象传。
柔以时升。
升,以柔为主,柔则旡为而能顺于刚,故随其德之所
至,以时而升。如此,则有暗然日章之意,而不作为以害其长也。此释卦名义。
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巽有渐而顺旡为,此柔道也。刚中者,在中之刚德也。柔应刚中之德,则其进自不能已矣。故元亨者,德之通也。大人者,德至于博厚高明,而能福泽及于天下者也,故曰有庆。南征,则遂其升而得行其志,是以吉也。此释卦辞。
右升彖传。
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上,谓外体之坤。
九二之孚,有喜也。
阳升之始,以诚而有喜意也。
升虚邑,无所疑也。
无所疑,言其顺也。
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顺事,谓所行之事旡不顺也。
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大得志者,志得天行于天下也。
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消谓无为,富谓有为,阴虚为消,阳实为富。以柔之消而不富者居上,则其德无为而为冥升矣。
右升爻传。
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水漏于下而泽上枯,困之众也。致,尽也。命者,天之所命于我,以为性也。人之性虽有蔽时,而亦不终昧,其志未尝不欲通之,但困而不能遂耳。故必尽力以致其天命之在我者,然后能通。致命,所以遂志也。此困而学之之事,其功当百倍矣。然则困有未通,其可怠
于致命乎?
右困象传。
困,刚揜也。
刚者,坎中之阳,为上下二阴所揜蔽也。德之困而不通者,其象如此。然亦坎以阳卦处兑阴之下,故成乎困。困,则坎中一阳受困之主也。先儒兼取上六在二阳之上,亦有刚揜之义而为困。则兑以一阴在上,岂能揜四五之二阳乎?此释卦名义。
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说,音悦】
险,则阳在阴中而为困;说者,义理萌动而说于心也,故阳困交于说体而始通。至九五,则德成而大通,其亨为大人之德矣。君子指九二言,大人指九五言。以其德蕴于中而言,则曰君子;以其德显于位而言,则曰大人。贞,亦谓九二刚中而得正也。以贞而成大人之德,则见困有通时,而人当致命以遂其志也。穷,极也。不求实德于心而腾口说,则困必致极,而无可通之理矣。困,修德之卦也,故困穷之穷,非阨穷之穷也。然处阨穷之道,亦可举此而推之。
右困彖传。
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言其入困之深,则暗而不易见也。
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九二有刚中之德,能俟其自通,故朱绂方来之庆,非强致也。
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六二之为蒺藜,以其揜刚也,故曰乘刚。不祥者,谓身死而不见其妻也。
来险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下,指九二,谓四本以阳刚与二合得,而志欲为之通
困也。有与者,谓与五相比而为党也。
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劓刖,乃九二困于赤绂之时,故推本言之,而曰志未得也。中直,以直恊得韵耳,说见同人九五爻传下。受福者,谓虽困而学者,其德亦可合于神明,而祭则受福也,故倦倦以祭祀言之。
困下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困,得阳刚而通上,以阴居阴,故曰未当。悔,则天理动而可以往矣,故曰吉行。
右困爻传。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劳,力报反;相,息亮反】
入于深而达于上,木之性也。井水自深而上出,与木性同,故取木上有水之象。程子谓:木承水而出之,乃器汲水而出井之象,是以木为器也。则彖、爻何以不言木器,而言瓶瓮乎?意古人之汲水,必未有木器之制也。劳民者,鼓其勤而使之不倦也。相,辅也,谓劝而辅其所不及也。劳民,即所以劝相也。如此,则所以惠民者无穷,而民皆安于所养矣。有井而使之汲,如有田里而使之耕桑,皆劝相之意也。
右井象传。
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
井,穴土而入于水下,故曰巽于水。上水者,自下而出于上也。井以养民为义,故以养言。然养民之事,非止一端,如农桑之类皆是也。但借井以发之耳。养民之道,本于心德流行,如源泉之出,无穷而往不息,然后所及者众也。故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充之以保四海,岂可有一处之不周哉?盖有是心而无是政,则为徒善,徒善则泽不广;有其政而旡其心,是为徒法,徒法则诚不孚。如井之瓮蔽而人不食者,徒善也;井修而人不食者,徒法也。为人所汲而人得食之,
然后其用不穷,而于养道为尽耳。井之为义,当于此求之。此释卦名义。
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非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言不改井而不及无丧无得、往来井井者。往来井井,即不改井之意,而无丧无得,所以起之,从略之辞也。刚中,指九五言,盖能以养民为志,故不改井而无得无丧,以待往来者之井井也。二之德虽亦刚中,但无丧旡得,往来井井,则九五成功之事也。二尚未能及此,未有功者,汔至未繘而人不得食也。此则当言
于二耳。羸瓶之凶,未尽养民之道所致也。此释卦辞。
右井彖传。
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舍,音舍】
下,谓阴在下。舍,不用,言不食也。
井谷射鲋,无与也。
无与,谓下比初六,非阳也。与阳为党,则水不至于泄矣。
井渫不食,行初也。求主明,受福也。
行者,九三志所欲行也。九以阳刚之德,泉之本欲及人者也,故心恻耳。求王明,谓王者当自求其明也。
井瓮无咎,修井也。
修井,以政之治外者言也。
寒泉之食,中正也。
中正,以九五言,盖九五能以仁政达仁心也。
元吉在上,大成也。
井以上出为成功,而六无所蔽,有终而复始之意,故曰大成。
右井爻传。
泽上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草庐吴氏曰:海为大泽,万水所归,海之尾闾,名曰焦釜之谷,水至其处,如沃焦釜。有火在上,消乾其水,是谓泽中有火。历,谓日月五纬之缠次;时,谓春夏秋冬之代序。推日月而后可定四时,故治历所以明时也。今按:四时之变,革之大者,故以治历明时言。
右革象传。
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
水,以泽之润下者言;息,与熄同,灭也。沃焦之火,能消乾其水,则能息水者,火也。水性本能息火,但火在下而炎上之势重,则水为火所息,而火不为水所侮矣。故革之义,以火息泽为重。二女,谓离为中女,兑为少
女也。中女在内体之中,女之贞正者也;少女在外体之上,女之淫邪者也。以正视邪,心所不快,故志不相得也。此释卦名义。
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说,音悦】
革而信之,如成汤伐桀,而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凡改革之事,必民信之,乃为能顺人心耳。文明,则真见时之当革,不失几也。说,则能以说道顺人心也。自其显于有为而言,则曰大亨;自其本于无为而言,则曰贞。以无为而革,然后能顺人心,则所革者当,而
悔亡也。贞者,革之要道也。此释卦辞。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阴阳变易,是天地之革也。变而不失其序,则为时能顺四时之序,则岁功成矣。象传所谓治历明时者,意本于此。以世道之迁移言之,亦时也。王者之兴,受命于天,故易世谓之革命。成汤之伐桀,武王之伐纣,皆革命之时也。然皆顺天应人,唯其时而已。离之明,天之明命也;兑之说,能顺者也。所以顺天之明命者在此,人心亦欲其然,故顺天即所以应人,以见汤、武之
无私也。天地之变,运祚之移,不过一革而已,故赞其大。此广革义。
右革彖传。
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初阳在下,未可周故也。
巳曰革之,行有嘉也。
行有嘉者,征之吉也,盖指九四为嘉美之功矣。
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三就,则所虑已周,必不轻进,尚何有所之哉?言三,当以征为戒也。
改命之吉,信志也。
信志,谓人信其诚心,即彖巳日乃孚之意。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炳者,文之疏朗也。盖识其大者而无繁文,即君子道者三之意。若蔚,则文细密矣,所谓边豆之事,则有司存也。君臣之所以为变者不同,故其文不同如此。王氏湘卿曰:虎文疏而著,故曰炳;豹文密而理,故曰蔚。五与上,革道成矣,故皆言变。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文蔚,谓君子之变在于明庶事也。顺以从君,见其心
之向而不悖也。
右革爻传。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火在木上,则其燃木不骤,而有优柔之意,鼎之象也。正位者,正九五之位也。凝,聚也。命,天命也。鼎者,调和之意。盖能调和鼎实,以安人心,则所居之位正而天命聚矣,此鼎所以为重器也。
右鼎象传。
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大亨以养圣贤。【亨,并普庚反;饪,入甚反】
鼎之为卦,下阴为足,二、三、四阳为腹,五阴为耳,上阳为铉,有鼎象泉。天地之间,有此象则有此器,有此器则有此卦。象在器前,则器即象也;卦在器后,则卦即器也。但器有形,而卦则言象之理耳。井,亦取象,义与鼎同。以木巽火,入于火而不骤也,即象传所谓木上有火也。烹,煮也;饪,熟也,有调和之意。亨一也,自其薄享帝而言,则曰亨;自其尽天下之贤才皆在所养而言,则曰大亨。养贤,则及民矣。此借言以明和人心之意。和人心,即所以和天心也,故以享帝发之。此释卦名义。
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上,时掌反】
巽而耳目聪明,即巽而明也,但以离体中虚,而取耳目聪明之象耳。柔进上行而得中,以九五言。刚,以九二言。上行,得位也。得中,得正也。柔既得位以行其志,而以中应刚,则刚中之德发于用者,处之皆得其宜,而有以和人心矣,此元之所以为亨也。调和之道,贵柔。巽以出柔,即贞之存乎中者也。不言利贞者,鼎以及物为功,则以元亨为能达于用耳。此释卦辞。
右鼎彖传。
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悖,悖德也。贵,指九二言。初但以阴柔,不能胜重,于德未有悖也。如其有悖,则不能从二以立矣。
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慎所之者,谓二能慎所往,即自立之意。二能自立,故虽初为之仇而有疾于二,终无所尤,则其所往必至于及人矣。
鼎耳革,失其义也。
失,谓雉膏不食也。盖三本可吉,而过刚之义,则足以致失耳。
覆公??,信如何也。
量力所为,能成其志。谓之信如何者,言其不能胜任,而疑辞以诘之也。
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中,以六五言。实,即九二之鼎实也。唯六五得中,则有调和之功,而九二之实,始得以为实矣。
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以九居上,刚而节之以柔也。○按:革鼎,反对之卦也。革主于震,作则下卦为阳;鼎主于调和,则下卦为阴。凡易中刚柔强弱之主,前在初爻,而柔以济刚、刚以
济柔,则又因其轻重而别论焉。
右鼎爻传。
瀳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雷在虚空之中,连声而动,故曰瀳雷。然雷之震,震在雷也。卦以言德,则其震为恐惧之心,但以雷取象耳。当其物未至前,而心有所感,震在我也,此即吾心之雷,非因雷所惊而始动也。心有所感动也,因雷而动,亦动也。盖有感必有应,所应复为感之意。故以我感彼而彼应,以彼感我而我应,皆以在我者为主。在我之可用方者,唯恐惧而已。恐惧,即中庸所谓戒谨恐
惧也。修,谓治其所偏。省,谓察其所缺。恐惧,所以修省也。
右震象传。
震,亨,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不丧匕鬯,出可以守宗庙社稷而为祭主也。
亨下,旧本有“震来虩虩,怨致福也;笑言哑哑,后失则也”十六字,草庐吴氏以为初九爻传重出,而删去。又迩也下,旧本脱不丧匕鬯四字,王昭素按徐氏云出上脱此四字,而程子、朱子皆以为然,草庐吴氏增补。今从之。惊者,为在外之物所惊也。物从远至,故以百
里为象,而谓之远。惧,则惊中之恐惧也。恐惧在心,故谓之迩。出,如帝出乎震之出,以动而言,谓出治也。可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者,惧也,所以明不丧七鬯之意。盖震为长子,天子者,天之宗子也,故以主祭言之。
右震彖传。
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恐,即震之惧迩也。以虩虩言福,即笑言哑哑也。哑哑,有不失则之意。非恐,安得谓之有则邪?
震来厉,乘刚也。
刚,指初九。乘刚之厉,中失其惧,而为物所动也。
震苏苏,位不当也。
位不当,则中无惧心,故苏苏而自失也。
震遂泥,未光也。
中德未成,而震犹有所不行,故曰未光。
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危行,则非遂泥者矣。曰大无丧,则知大之训亿矣。
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中,谓恐惧之心。未得,谓于心旡所得也。邻戒者,谓五以恐惧戒心也。
右震爻传。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兼,并也。上下皆山,故曰兼山,亦瀳重之义。思不出位,心安于所止也。位,其所止之处也。草庐吴氏曰:人之至难止者,心,能使心之所思各止其位,不贰不杂,则可以言止矣。
右艮象传。
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时行时止,非以行止分二时而相对也。行之时,即止之时,止,随行之时而止,行在止中也。动即行,静即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不失其时,是为常止。人能常止,
至于上九,则刚中之明,发用者大,而其道光明矣。即大畜彖传笃实光辉之义也。此释卦名义。
艮其背,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艮其背,旧本以背作止,晁氏谓当依卦辞作背,草庐吴氏据是说更定,今从之。所,谓所止之处,即大学</a>君之仁、臣之敬、父之慈、子之孝与国人交之信也。上下敌应,谓二体三爻,皆以阴应阴、以阳应阳,而不相与也。如此,则心无系恋而能止矣。此释卦辞。
右艮彖传。
艮其止,未失正也。
动初而止,本未失正,但其正在于永耳。正,即利永贞之贞。
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未退听,言人欲未至于退听,即腓之随物而动也。旧说以随为随三而动,则三之阳,艮下体之主也。止于二之上,则三亦依二以为止矣,安得以随言于三邪?
艮其限,危薰心也。
此见动之不可离静,内之不可遗外也。
艮其身,止诸躬也。
躬,谓腰膂间,即三所谓夤也。以其为人所鞠躬之处,故以躬言,盖不获其身之意。
艮其转,以正中也。
正中,即中正。止以柔为贞,而柔中则贞可知矣。旧本作中正,朱子以正为羡文,平庵项氏谓当作正中,于韵为协,而草庸吴氏据以更定。今从之。
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止而终至于笃实,故曰厚终。
右艮爻传。
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山上之木,非人力栽培灌溉之所及也,而自然生长有渐,故以取渐象。居,谓存诸心也。贤德,谓纯美之德。贤德所以化民,故能善俗。德存诸心而自能善俗,此无所急迫,而其化有渐者也。朱子曰:疑贤字衍。
右渐象传。
渐,渐进也。
渐进之渐,旧本作之,朱子以为疑衍,而草庐吴氏因之更定为渐。今从之。盖渐之义不重于进,而重于渐也。此释引名义。
女归吉,利贞。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
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女归吉下,旧本有也字,而旡利贞字。王肃</a>本作女归吉利贞,草庐吴氏据其说以更定。令从之。进得位,谓渐进以至于九五而德成也,故自此而往,渐至于上九,则有功矣。此明吉字之义。渐进,当至于极,故以有功言于上九。正邦,然后为有功。正,本于贞,故以此明利贞之义。渐自六二至九五,四爻位皆得正。此则专以九五一爻言,恐人有疑,故特指刚得中言之。刚得中,但言其德之成耳,而成功之地则在上九也。止而巽,则其动不穷,而必至于正邦矣。见贞之在止巽也。
此释彖辞。
右渐彖传。
小子之厉,义旡咎也。
小子虽以为危,然渐能必进于义,自无咎也。
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不素饱,与诗不素餐义同,谓修德俟时,非旡事而食者也。
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群丑,指止体二阴言。三,躁进,则离去二阴而不与为
党矣。四,因阳之不能制,而遂妄动,是失道也。三,能自止,则四亦顺而保之矣。
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在巽体而得正,故能得桷而安。
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得所愿者,谓好是懿德之心遂也。此但言其德之成耳,未及正邦之功也,故但言孕,而不及生育之功。
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有序,故不乱。
右渐爻传
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泽,从雷所起,犹阴随阳而动,归妹之象也。阴得阳以为归,则能永终。一于阴而不归于阳,则缓弛而无主,所谓敝也。终之能永,阳之知也。知则为始,物之端矣。此与蛊彖传终则有始义同。
右归妹象传。
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归妹也。
凡娶女,女归之卦,如咸、渐,以二体言,皆男下女者也。男下女,则女为有归。归妹,以兑体之阴,在五阳之下,女下于男,未有归也,必待男以归之,而女始不至于无主。当归妹之时,以男为主而女归之,则阴在阳中,阳在阴中,而为天地交矣。故曰天地之大义。阳不能主阴,则阴亦缓弛无归,而天气上腾,地气下降,是为天地不交也。万物不兴,谓消索而不能长盛,此终之所以敝也。在人事亦然,终则有始,生理斯不息矣。故曰归妹,人之终始也。说而非动,则阴自安而旡为。盖说者说阳也,动者所以动阴也。故所归者妹,则情之说者有所主矣。此释卦名义。
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六三以阴居阳,于位不当,故任其震动之性而上往也。上往则无以归阳矣。柔乘刚,以柔在外言也。上六比六五而在九四之上,则远于刚而怠缓矣。此本征凶而言,盖当震之极,阳不能为阴主也。此释卦辞。○按先儒以二、三、四、五皆为位不当,于义未安。盖二五得中,无有不当之义,而六三一阴,非能自进,不可以言征也,故当主九四一爻言耳。
右归妹彖传。
归妹之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阳在阴卦之下,终之所始,可恒之道也。相承,承九三
也,本吉而言。
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二柔位柔,非可终之常道也。刚而得中,所以未变也。观此,则六三为变常矣。
归妹以须,未当也。
未当,言未得阳以为归,非谓不中不正而爻位有不当也。如困之上六,爻位非不当,而曰未当者,亦谓阴无阳刚以为主也。盖兑体之阴,义皆如此。
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阴得阳然后能行,待至九四,则六三之志得以行矣
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贵,以五之阳言,虽五之比四不如三,然柔得中,则以阳而能行也。
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震在外,则其动为上进,而不主乎内,自兑视之,则为虚筐。
右归妹爻传。
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折,之舌反】
雷电皆至,明于内而动于外也。震动,非威断之意。盖动则其明不息,丰之象也。如此,则明之至而可以折
狱也。狱最难于得情,折狱者,于狱情得其曲折也。致刑者,于刑罚之加,极其尽而无不当也。明而至于狱情之能尽,则其明也精详而无不到矣。
右丰象传。
丰,大也。明以动,故丰。
丰之大,以德之明言。明以动而大,不动则其明息矣。此释卦名义。
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王者致其明,盖所尚者明之大也。言大,则亨在其中矣。宜照天下,则心之全体无不明,而明德明于天下,
所以不必忧也。此释卦辞。
日中则畏,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食,亏也,非薄食之食。盈虚,气之盈虚;消息,时之消息。时息则气盈,时消则气虚。日月也,天地也,有盛则有哀,理之常也,而况人之生以气血成形者乎?鬼神,以人心往来不测之机言,以盛衰之理言之,则德之明者,智亦有时而不及。如尧使鲧治水,至于九载,绩用弗成,是圣人亦有所不知也。此其气机之偶蔽,乃人心往来之自然。圣人但能立本体之中,亦岂能使在
外者之尽明哉?虽常人之明所蔽者大,亦其气机之未开,但以不能假之,如日中之明,则为本体之累耳。此见气机之蔽不足为忧,而本体之明不可不假也。此广丰义。
右丰彖传。
虽旬无咎,过旬灾也。
过,谓适去,非太过之过也。旬既过,则盛者衰而退矣。此即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之意,当使明之常旬也。
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信者,明中之诚也,本日中而言。信以发本明之志,则
能明其德于天下矣。
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丰其沛,则大者不见,故曰不可大事。终不可用,即不可大事之意。
礼其蔀,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过其夷主,吉行也。
四不中正,所以为蔽。幽,暗也。见斗,虽非大蔽,而本体亦少有晦,则亦谓之幽不明也。明以动而行,明行则吉亦行矣。
六五之吉,有庆也。
德泽及民,福之可庆者也。
丰其屋,天际翔也。??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天际翔,言其蔽天也。自藏者,言其蔽之深而藏匿不见也。
右丰爻传。
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山上有火,随所焚而不离乎山,旅之象也。明慎者,止而明照,即所谓止而丽乎明之义。不留狱者,无所凝滞,即柔得中而顺乎刚之义也。旅之义,本取变动不居,特以用刑一事明之耳。
右旅象传。
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
柔得中乎外,指六五,谓以柔顺中正之道应事于外也。云得中而顺,则随事顺理,无所凝滞可知矣。盖旅之应变,全在乎明也。然必中有所止而外丽于明,则能随物而应,无所动于其中也。故旅之义以止为本,而柔道由此行之,则为旅之贞矣。此释卦辞。
旅之时义大矣哉!
旅者变动不居,易于有失,欲人知所谨也,故谓其义
为大。此广旅义。
右旅彖传。
旅琐琐,志穷灾也。
当旅之初,志先穷促,旡安静待时之意,故以琐琐取灾。
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终无尤者,谓至离体而亦无不定,终有誉命也。
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伤,谓动其本体也。与,助也。下,谓九三。丧,以丧童仆言。旅之变动,全在外体之离。九四以阳刚下助九三而
为之党,其义易丧,故九三之次为四所焚,而丧童仆,是以旅而动其本体耳,非九三之德本能取丧也。
旅于虚,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得位,指五言。得位,则得中而行无不顺,四尚未及此也。其以资斧为不快,亦以其位之所不安而言耳。
终以誉命,上逮也。
上,谓六五,在止体六二之上,而六二之柔得中,上行而止,又丽乎明,所以经有誉命者,此也,故曰上逮。
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旅以离体变动而为卦。上九虽在六五止而丽明之
上,然高亢上灾,势莫能御,故曰其义焚也。六五一遇阳刚,则忽然丧其顺德,而不自知矣。对五而言,故曰终。○程子曰:人心做主不定,正如一个蹴车,流转动播,无须臾停。所感万端,若不做一个主,怎生柰何?今按:旅卦爻象之辞,正以发明此义,学者当求其指之所在,而勿但以行旅之事视之可也。
右旅爻传。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随者,相继之义。一风在前,一风在后,相随而至,重巽之象也。申者,反复之意。命,相告命之辞也。言辞委曲,
反复丁宁以行事,巽之道也。如此,则入人者深而事得成矣。
右巽象传。
重巽以申命。
此释卦名义,义与象传同。
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刚以巽而顺,则委曲而几不露;巽以刚而行,则坚忍而事有成。故柔顺刚则小亨。亨者,刚也。利有攸往,刚之所以亨也。刚巽乎中正而志行,则成大人之德,而
其所行皆委曲以顺人心之事,如所谓申命者是已。此释彖辞。
右巽彖传。
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阴柔不果,故志疑。以刚主之,则治矣。
纷若之吉,得中也。
史巫纷若,则所用之术出于常道之外矣。然得中,则本于中心之诚也。
频巽之吝,志穷也。
志穷,谓巽至于极也。
田获三品,有功也。
有功,谓得人心而所往皆利也。
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位正中,则成大人之德,所往皆利而无不亨矣。
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九在巽上,因柔而失刚,则太卑而巽极矣,故曰上穷。贞凶者,贞宜无凶道也,故设为问答而疑之,明其虽贞亦凶耳。当巽之终,恐其刚之不能自立也,故发此义。
右巽爻传。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丽,附也,与离丽之义不同,盖借离阴阳之相比以为附耳。两泽相重,故曰丽泽。泽,有浸润之义。朋友讲习,互相浸润,则德日新而说意生矣。
右兑象传。
兑,说也。【说,音悦,下并同】
朱子曰:兑,一阴进乎二阳之上,喜之见乎外者也。其象为泽,取其说万物,又取坎水而塞其下流之象。今按:圣人以说训兑,盖以德言,与论语</a>学而时习之说同。以其所发言,则即喜之见于外也。但以说万物为
义,则所主在用而不在体矣。此释卦名义。
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
刚中,指二五;柔外,指三上。刚中,故说而亨;桑外,故利于贞。刚中为主,以节桑于外,则得其正矣。说,不言亨者,说本能通,而亨在其中也。此释彖辞。
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难,乃旦反】
以说道行,则能合天理之正,故曰应天。顺人心,所以应天也。先民,谓率民而使之治生也;犯难,谓发民而使之御冠也,皆以说道顺民心而使之,则民劝而忘
其劳且死矣。此申顺人之意。民劝,然后见其为大也。此广兑义。
右兑彖传。
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所行杂于物欲,则有疑矣。
孚兑之吉,信志也。
志之所信,九二刚中之诚也。
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德不中正,则说不以贞矣。
九四之喜,有庆也。
不为阴柔所动,心之所喜也。有喜,则有及人之福泽而可庆矣。
孚于剥,位正当也。
曰位正当,则孚以九五在中之德言矣。
上六引兑,未光也。
德足以化人,然后为光。上六引九五而后说得其正,则以其德未光耳。
右兑爻传。
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风行水上,则水动而活泼不停,涣之象也。帝者,祀
天也。立庙者,祀先也。此即王假有庙之意。盖精诚聚而可以为出治之本矣。中庸所谓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视诸掌者,意盖如此。
右涣象传。
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刚来,以卦变言,阳来在坎中也。坎中之阳,诚之所聚也。在二阴之中,则有所含畜,故其出不穷。四,阴柔之得位者也,上同九五之阳,则巽以行之而能有为。盖有诚为主于内,而仁恩遍及于天下者也。仁恩沦浃
而遍及于天下,则亨矣。王乃在中,正谓坎中所聚之诚,特取王假有庙之象耳。仁恩远洽,王者之事,故以王言之。巽在坎上,水中之木也,故以坎中之诚发见于巽之九五者,取乘木之象。有功者,得人心而能涉险也。此亨之无所不通处。不言利贞者,贞即王乃在中之意,可以因之而见矣。此释卦辞。
右涣彖传。
初六之吉,顺也。
唯顺,故能拯马之壮。
涣奔其杌,得愿也。
九二刚中之德,乃其心所欲聚,德聚则安,而应用不穷,故以安为得愿。
涣其躬,志在外也。
志在外,原三欲涣之本意而言。然涣其躬,则非有慕于外者矣。
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光大,则德盛矣。
王居无咎,正位也。
正位,谓居位而得其正,即利贞之意也。
涣其血,远害也。
远害之远,本释逖字。先儒乃谓逖当作协,而以涣其血去为句,则涣之言血,未见其有可去而生惕之义,况圣人本以涣其血为句乎?
右涣爻传。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泽上有水,止于泽之所容而不能过,节之象也。数,多寡也。度,法也。多寡之法,吾心之品节也。议者,商度乎此而求其中节耳。中节,则为德行矣。制数度,即所以议德行也。
右节象传。
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
刚以制节,柔则顺于刚而和之以成节者。刚柔分,言节之所以为和也。刚得中,指二五,节而能亨之义也。阳主进,故能亨。亨则能行。苦节则过,其道穷而不可行也。内兑,说也,说有和说之义。外坎,险也。阳在阴中,常患其沉溺,而栗栗危惧,得兑之说,所以能行险也。险者,节之义,节而能行,则非苦节矣。当位中正,以五言。五在险中为节,而中正之德,行不失时,则出险而通,即所谓亨也。盖以明苦节不可贞之意。此释彖辞。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程子曰:天地有节,故能成四时;无节,则失序也。圣人立制度以为节,故能不伤财害民。人欲之旡穷也,苟非节以制度,则侈肆而至于伤财害民矣。今按:制度,即制数度也。事旡制,则人皆侈用而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矣。此广节义。
右节彖传。
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通塞者,通之塞也。节有亨道,其初能敛而不发,则知通之当塞矣。按文言于此倦倦于言语之慎密。盖谨
言即所以谨行,而放言易,故示戒尤切焉。
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当德有可为之时,而不见于行,则为失时也。极,穷也。穷则苦矣。
不节之嗟,又难咎也。
无咎,言人不归咎,非谓三之过不可免而无所归咎也。
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上,谓九五。
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居位中,则德至此而发用,甘而不苦,险能行矣。
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此即苦节不可贞之意。道穷,与彖传义同。
右节爻传。
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泽上有风,言泽中所聚之气遇风,彼拂于外,足以滋润万物也,故以此明中孚之象。议岳缓死,谓虚心详议,以求其生,而便人得以缓死,此人心恻怛之诚也。然则诚非执实之谓,其真切处,当于恻怛求之。○象传取义于刑罚者凡六条,而意皆不同。噬嗑之明罚
??法,以明断用刑而言也;贲之明庶政、无敢折狱,以不尽用明而言也;解之赦过宥罪,以释罪解疑而言也;丰之折狱致刑,以能以其精而言也;旅之明慎用刑而不留狱,以不滞于狱而言也;中乎之议狱缓死,以欲求其生而言也。皆因行义所重,而备形以取象耳。读者各因其意而求之,可也。
右中孚象传。
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乎,孚乃化邦也。
柔在内,以卦之全体言其虚也。刚得中,以卦之二体言其实也。虚者,体之隐于无为者也;实者,用之显于
有为者也。中孚,本虚中之柔德,而见于用,则为慈爱恻怛之实,正诚之所以合内外也。说而巽者,和顺从容之意,从容中道而顺于人心,则有笃恭而天下平之化矣,故曰孚乃化邦也。此释卦名义。
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及,比并之意,言相同也。草庐吴氏亦谓信如豚鱼,则及非推及之及也。乘木者,木在泽上也。中内肉虚,其象如木之为舟也,言中孚以中虚之德而说以巽行,则能济险而为利涉大川矣。柔乃诚之本体而为贞
者也。本体之贞,乃天道之自然而无为者,故曰应乎天也。此释彖辞。
右中孚彖传。
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就本心之诚而言,本无他也。有他,则志变矣。
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中心,就人之好我者而言,谓其以诚应也。
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位不当者,言刚位不中则德不实,所以易动耳。见柔之无为,虽本体之自然,亦必待刚中而后能致其实
也。
马匹亡,绝类上也。【上,时掌反】
绝类,犹言离群,谓不为五所累也。上,谓从五进而成功也。
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言正当,则利贞之贞,亦因得中而见矣。
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虚而有实,然后为悠久之德。翰音登天,则德失实,将必取祸而不可长矣。
右中孚爻传。
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通乎恭,丧通乎哀,用通乎俭。
草庐吴氏曰:山上之雷,震于高处,然其高不能及天上之雷,但能小过于出地之雷与泽上之雷而已,故名小过。独立不惧,迹世无闷,乃大过之事。恭、哀、俭,三者虽适,亦小过之事。今按:此即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a>之意,盖因时立教,礼当如此。
右小过象传。
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小者之过,如恭节、孝慈之类。小者过而亨,小过之亨也。小过至五,则积盛而亨矣。过以利贞之过,蒙上小过而言。小过之时,亦当以贞静为主,故曰与时行。柔得中,指二、五小事言,谓小者可过也。刚失位而不中,指三、四不可大事,谓大者不可过也。当小过之时,而过于大,则力不能任,而为所不当为矣。飞鸟之象,卦之全体,象之三、四两阳,象鸟身;初、二、五、上,永鸟翼,而初、上其翰也。鸟溯风而上则为逆,此与人之力小谋大者同;出风而下则为顺,此与人之量力安常者同,见小过之为顺,而不当强为其大也。此释卦名义与
其辞。○程子曰:有飞鸟之象焉一句,此句不类彖体,盖解者之辞误入彖中。
右小过彖传。
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不可如何,言当顺其长,而不可有所作为也。思虑详密,亦作为也。既涉作为,则为用刚矣。
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臣,谓二。过,即过其祖之过。言二若过于刚,则逆而不顺矣,故曰臣不可过也。
从或成之,凶如何也。
如何者,不敢决然之辞,因或字而发也。
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观以位不当释弗过遇之,则所谓过者乃不当遇而遇,盖言止而不进也。止而不进,非可长久之道也,故有勿用永贞之戒。长,因永而言。
密云不雨,已上也。【上,时掌反】
已上,言小过之德已聚,如云之密,但阴柔不能泽被天下,待阳而始行耳。
弗遇过之,已亢也。
亢,悔也。
右小过爻传。
水在火上,既济,君于以思患而豫防之。
水在火上,水火交也。思患豫防,戒谨之意。既济之时,易殆放弛,故以戒谨言。
右既渐象传。
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既济,刚柔分者也。当其方济,如日中月盈,大者固已亨矣。及其既济,盛则必衰,如日将昃而月将食,或不能亨。以其阴用事之时,故谓其宜亭也。柔能知所戒
谨,则亨矣。亨小者,言亨在小而不在大也。六爻皆以刚居刚、柔居柔,为当位。当位,则各得其所而刚柔正矣。唯既济为然。各得其所,即贞静之义也。贞静,主阴而言。刚柔既当,则各有应。刚以与柔,柔以与刚,而后可以为贞。不然,则易中爻位亦有刚而不当刚、柔而不当柔者,岂尽以当位为正乎?柔得中,谓六二柔中,则能知所谨,故吉。终止,指九五,谓刚陷坎中,则不行而事废矣。穷者,止而不能行也。此释卦辞。
右既济彖传。
曳其轮,义无咎也。
义无咎,见水火之交,过则有咎矣。
七日得,以中道也。
柔中知谨,则不随刚,以至于太过,而七日得矣。
三年克之,惫也。【惫,蒲拜反】
惫,劳困也。役久则必劳。
终日戒,有所疑也。
疑,谓惧其将失也。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时,谓六二,在济下,乃方进之时也。吉大来,以六二言。五当济之过,故虽刚而易止;二当济之初,故虽柔而
亦进。此既济所以常以过为戒也。
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何可久,谓事必至于废也。
右既济爻传。
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火在水上,则水火不交而不相为用也。物,谓事物。方,谓刚柔各有所止之处。刚柔不当其位而为未济,慎辨之而使刚柔各止其所,则可济矣。
右未济象传。
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
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阳陷,则阴蔽者深,故未济。柔得中而丽乎明,则阳发者畅,故亨。在险中,故曰未出中。阴陷之深,不能相继出险,以成且终,则无六五之亨矣,故曰不续终也。不续终,何利之有?未济六爻皆不当位,与既济刚柔正而当位者不同。易中位不当者,未必皆不善也,唯六爻皆不当位,则为未济耳。然刚柔皆相应,则体用适均,阴得阳而相济,济则亨矣,盖申未济亨之意。此释卦辞。
右未济彖传。
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不知极,犹言不知其终也。不知其终,则为不续终矣。
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正而以中行之,则能出险而有济矣。
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三,以不当位而征凶,则涉大川之为不利可知矣。
贞吉,悔亡,志行也。
刚得柔而志行,见刚而无柔,亦不能济也。
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草庐吴氏曰:散晖及物为光,敛光在体为晖。据此,则
晖本诚而言矣。
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饮酒而至于濡首,乃其不知所节而致咎也,盖为无咎而发。○既济、未济,反复相因之卦。既济明丽在内而坎险在外,未济坎险在内而明丽在外。明丽者,既济之象;坎险者,未济之象也。既济则盛有将衰之理,故欲戒其怠;未济则衰有将盛之理,故欲振其成。不戒其怠,则成功亦废;能振其成,则生意无穷。故饮酒而不节,则咎必至;濡首而有孚,则咎可无也。临川邹氏谓既济之极,入于未济;未济之极,反于既济。即此
意也。圣人于未济之终而发饮酒濡首之义,为戒深矣。
右未济爻传。
易学四同卷之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