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李世民大破薛举 屈突通势尽归唐
3个月前 作者: 熊大木
卷二
起隋恭帝义宁二年,止隋恭帝皇泰元年。首尾二年事实。按《唐书》实史节目。
第十一回 李世民大破薛举 屈突通势尽归唐
却说李渊集诸僚佐于中殿,立代王侑为皇帝,尊帝为太上皇,渊自为大丞相,封唐王。以建成为唐王世子,封世民为秦公,元吉为齐公。追谥其大父为景王,考为元王,夫人窦氏为穆妃。改武德殿为丞相府,令置丞相府官属。以裴寂为长史。遣使赍敕至潼关,以刘文静为司马。
时潘仁使李纲朝见,渊爱其文学,即留之以为丞相府司录,专掌选任之事。又以窦威为司录参军,使定礼仪。其余将佐,各随才授任,皆得允当。渊得长安之后,以甲士劳疲,悉倾府库之藏,分赐有功者。不一日,藏库支尽,国用不足。光禄大夫刘世龙献策曰:“今集聚义兵不下数十万,并在京师。柴苏贵而布帛贱,请伐苑中及六街树木为柴,以换布帛,可预备资国用,补继其乏。
渊从之。果是一月间,府库所藏得数万匹。
唐王渊自仗其众情协从,遂有一匡天下之志。使臣报:“李密奉表自陈,欲引兵会京师,以寻旧盟。阻于王世充之兵,故不能进达。
唐王怒曰:“李密野子狼心,屡失盟约,今日知我已入长安,无辞抵讳,故以尺牍来邀我耶?
即遣世民引大军二万攻洛口,责其寇东都罪咎而讨之。裴寂谏曰:“李密镇守洛口,兵精粮足,壁垒深固。近闻新诛翟让,夺其权柄,号令众人,悉皆惧伏。部下王伯当、徐世绩等,足智多谋,非一日之兵而能拔也。目下薛举遣其子仁杲寇扶风,袭破守臣唐弼,悉并其军,炎势益张,众号三十万,欲窥谋京师之意。主公正宜遣使往旌之,使安其位,我得西向与群雄放对,庶无后忧。不然,舍门庭之寇而征不得利之国,未有能济者矣。
唐王深然其谏,即遣使命,径来洛口,旌赠李密,重加赏劳。密得唐王优赐,自以为无敌于天下,更不图入长安之盟。
却说边廷报入京师:“见得薛仁杲引精兵三十万寇取长安。
使臣呈上唐王。唐王渊遣世民领兵十万,前来征讨,以殷开山、史大奈副之。世民辞了唐王,引兵于教场中操演。次日,与诸将拔寨离京师地方。军马枪刀整备,盔甲鲜明,迤逦望扶风进发。时值秋末冬初,朔风兢起,北雁南飞,动征人远塞之悲,感闺妇重门之恨。后人录《征妇怨》一首,单阐征夫之情。其词云: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受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画烛!
世民兵屯扎雁坡,离扶风不远。
且说薛举正与东道行军元帅罗睺部将丘志荣、王钦等在军中商议入京师之计,忽听得哨军报:“唐王遣世民领大军十万来到。
薛举听得,问于部下:“何以迎敌唐军?
其子仁杲曰:“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世民大军远来,众必疲乏。若纵兵而击之,全胜之道也。
王钦曰:“唐王初入长安,号令严肃,听得我有窥京师之举,彼今挟天子令而来征讨,且世民兵马精盛,其锋不可当。只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攻守异势,必获两全。
罗睺亦请从王钦所议,薛举从之,即下令军中缮守城垒,整备器具,遂按兵不出。人报知世民:“薛举增筑城壕,坚壁固守。
世民听得,沉思半晌,下令将佐,整师直趋天水。殷开山进曰:“今公子大军至此,离扶风止曾二十里。又不促军进攻,而下令趋天水,非所以示众。
世民曰:“这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军也。攻之正坠其计。薛举大众在此,其巢穴虚失。我军直指天水,人怀内惧,必出兵救战。我将军马埋伏前后,举炮为号,破之必矣。
开山等深服其议。扶风薛举第(等)二日间不见唐兵进围,令人去打探唐军消息,人回报:“世民大兵直趋天水郡,止留下个空营。
薛举大惊曰:“天水有失,我等皆被虏耳!
即纵兵出扶风,倍道追袭世民。薛举军未离数里,忽山坡后金鼓齐鸣,旌旗展出,一将横枪跃马,乃殷开山也,大叫:“薛举!今日中吾之计,尚不下马纳降!
薛举背后一将涌出,乃其子仁杲也,大骂:“唐将休走!
捻手中枪,直取殷开山。二人斗上二十合,不分胜负。忽薛举阵后军士先散,史大奈引一支军从背击之。仁杲不敢恋敌,杀开中阵,望天水而走。王钦、罗睺等各混战杀出。两下喊声连天,唐兵四路夹攻。世民自整后队掩杀,大破之,直追至陇坻而还,袭了扶风郡,杀死其众,尸首堆积,得其辎重二十车。世民曰:“薛举走入天水,若缓其攻,彼得整集而拒我兵。诸君可乘锐气而取之,不可失也!
众人得令,各奋力进兵,围了天水郡,水泄不通。城下装起云梯,火炮之具悉备。
薛举城中大惧,问其群臣曰:“今唐军攻城,急切欲战不可,欲降无辞。自古天子有降事乎?
黄门侍郎褚亮曰:“昔者赵佗以南粤归汉;刘禅亦仕晋;近世萧琮,其家得存。转祸为福,自古有之。
薛举默然。卫尉卿郝瑗趋进曰:“陛下失问,褚亮之言又何悖也!昔高祖屡经奔败后,九里山一战成功;蜀先主厄于当阳,亟亡妻子,卒就大业。夫战固有胜负,陛下奈何以一战不利,遽为亡国之计乎?
举亦悔之曰:“聊以此试君等耳。
乃厚赏瑗,引为谋士。瑗请连师梁师都,遣人厚赂突厥,合从东向,举从之,即遣使命,以厚礼往突厥。突厥得其货物,遂许出兵一万,寇京师之三辅;梁师都亦部兵来救天水之围。三辅告急,文书报入京师,唐王听得,与裴寂议曰:“突厥兵出三辅,世民征薛举未回,谁可引兵御三辅?
寂曰:“薛举深寇,公子围之徒费粮料。不若下敕,令撤兵会潼关刘文静军,以扼突厥之后,三辅围不救自解矣。
唐王依其计,即遣使人赍敕,至天水郡,会知世民。使者领敕,径到天水,来见世民。世民得敕,与将佐商议。殷开山曰:“天水城坚,一时攻打未下。近听得梁师都兵来救应。我军粮食不够支半月,正宜乘此机退入潼关,养威积锐,以待时势。
世民从之,即将大小三军分作前后队,缓缓退师。众军拔寨,离了天水,直趋潼关。城中听得世民大军撤围而去,报知薛举。薛举知得突厥兵出长安之故,世民方且回军,即下令纵兵袭击唐军。郝瑗曰:“世民善能用兵,彼今启行,必分前后而退,使大军作后。若追之,正中其计矣。
薛举即止其兵不追。
且说世民军退天水,迤逦望河东进发,离蒲坂五十里屯扎。差人持书往潼关,约会刘文静军。候骑报入潼关来,文静与段志贤等曰:“今久御潼关,屈突通未下。主公手敕出兵,会世民。河东尧君素善抚其下,吏民为之死守,倘军一离,首尾受敌,可不两失其利也?
志贤曰:“桑显和穷促,屈突通势怯。可以坚兵压之,彼不战自乱矣。
文静然之,即自选精健,与志贤分前后队,驰趋屈突通寨壁。显和军士屡困,皆弃壁而逃。文静、志贤夹攻而入,显和大败,退保潼关。文静纵兵围之。通势益蹙,部下军士无斗志者,或说通降。通泣曰:“吾历事两主,恩顾甚厚。食人之禄而违其难,吾不为也!
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一刀。
劳勉将士,未尝不流涕。人亦以此怀之。忽候骑报云:“长安失守,而突厥兵寇三辅,唐王恐将军尾出河东,结纳突厥,将君之妻子尽监下。
通闻知大惊曰:“君上遭虏,妻子被囚,负职极矣!更何面目再见天子乎!
言罢,捶胸而哭。次日,乃留显和镇潼关,自引兵东出,将趋洛阳,以会勤王之兵。突通已离潼关,显和势不利,与通子寿即以城降文静。文静大喜,重用之。显和曰:“主将去不远,某当追及,劝彼来降。
文静即遣窦珍等与显和追之。二人引精骑五百,赶至稠桑,将及突通。突通见后面追兵来近,即结阵自固。窦琮遣通之子屈突寿前往谕之。寿一马近前曰:“潼关士卒离心,显和率众归降。今长安破残,大人孤军更将何往?不如顺唐,可保善后之计。
通骂曰:“此贼背违大义,负失潼关,罪弗容诛!今日反来诱我。昔与汝为父子,今与汝为仇雠!
言罢,命左右放箭射之,寿勒马望后而退。显和谓突通众曰:“京城破陷,汝辈皆关中人,家属尽在长安。唐王宽洪,待之如旧。若等即降,父母妻子犹且可保。突通今已势促,更复随之,亡无日矣。
众人听说,面面相觑,皆倒戈释仗而降。通知其不免,下马望东南再拜,号哭曰:“臣力屈至此,不能为主固守封疆,非敢负国。
唐军一齐并上,捉了屈突通,回见刘文静。文静令甲士将屈突通收固槛车,遣人解赴长安,来见唐王。
却说唐王每日只是调遣各部,分徇州郡、河池。太守萧瑀以郡降唐。唐王以瑀为礼部尚书,封宋国公。时榆林、灵武、平凉、安定、汉阳诸郡,相继来降。李孝恭、张道源招抚山南、山东诸州,皆下之。